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对于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非常重要,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频繁出血或严重出血。本文将解答血小板减少患者最关心的十个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
问题1: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滴主要功能是在机体受到伤害时,迅速的在损伤处聚集成团,形成质地偏软的血栓,阻止继续出血。血小板减少的危害主要包括黏膜出血、术中大出血、皮下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等。
问题2:血小板减少的危急值是多少?
一般血小板的数量低于30×10^9/L需要报危急值,因为血小板数量低于30×10^9/L时,人体就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就是在安静状态下,没有外伤,也可能会出现出血。
问题3: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确定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问题4: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需要注意什么?
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坚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生活习惯上,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问题5: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血小板减少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预防感染的关键是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问题6: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避免输血和不必要的手术?
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引起出血的操作,如拔牙、扁桃体摘除等。在必须进行手术时,应告知医生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输注血小板以维持正常的血小板计数。
问题7: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服用药物治疗?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和病情。常见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等。具体用药 *** 和剂量需遵循医生建议。
问题8: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愈后。康复治疗措施包括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心理干预等。
问题9: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血小板减少症虽然是一种身体疾病,但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可以通过了解疾病知识、与医生沟通、参加病友支持团体等方式来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问题10: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在遵循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同时,患者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出血和感染等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咨询。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千万不要自行用药。
一个被问烂了的问题: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减少的血小板去哪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十个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九个都会问“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减少的血小板去哪儿”……患者寻根问底的精神值得称赞!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具体搞明白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预防与治疗。下面就从血小板的介绍开始帮大家一步步探寻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减少的血小板去哪了?
了解:血小板扮演的角色
血小板作为一种独立的血液成分,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的活性细胞质小块。
血小板是人体内重要的凝血物质,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负责人体的止血和凝血。当血管内皮发生损伤时,凝血因子、血小板、血管、纤维蛋白溶解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修复血管内皮,预防出血的发生,这其中,血小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探寻: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减少的血小板去哪了?
5个主因需牢记!
1.血小板生成减少
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受影响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常见于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及恶性肿瘤,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或恶性血液疾病及肿瘤放疗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影响造血细胞系统,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导致血小板自身生成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加
此类多是由于免疫紊乱、病毒感染、某些药物所导致的。
①免疫系统异常或疾病导致的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血小板,将血小板当作异物攻击,使血小板大量破坏,从而造成血小板低。
②另外,病毒感染迅速侵入人体,也会破坏大量的血小板。
③最后,一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催眠药、抗惊厥、地高辛、破伤风类等药物,都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血小板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
当各种原因如肝硬化、骨髓纤维化等造成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储藏在脾脏中,也会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
4.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使血液中血小板低。
5.毛细血管功能障碍
临床上发现有些患者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会改善。
注意!血小板减少可危及生命!对症及时治疗是关键!
当血小板水平进一步降低就会出现皮下或粘膜下出血、鼻腔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引发消化道出血,内脏大出血、甚至发生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血小板对人体如此重要,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一定要做详细的检查具体分析,抓紧时间对症治疗,才能促进血小板提升,更快更好的康复。
患者及家属也不要因此压力过大,现代医学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西医冲击治疗使血小板保持在安全范围、无出血,同时配合中医辩证施治,随时调整治疗用药,达到益气养阴、益髓升板的目的,使患者免疫机能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效果持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血小板减少症是什么?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会导致出血问题。血小板是一种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它们在人体受到伤害时聚集在伤口周围,帮助形成血凝块,以防止血液流失太多。
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包括易出血、皮肤上出现淤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以及可能出现的头痛、眼底出血等。对于一些病人而言,他们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在一些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一种临时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也会自行消失。但是在一些其他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症则可能会导致出血严重,危及生命。
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包括:
1. 过多的皮下和粘膜淤血
2. 常见的瘀点,尤其是在腋下和肘窝
3. 出血,比如牙龈出血,鼻子出血,血尿和月经过多等
4. 皮疹和点状出血,通常出现在腿部
5. 高度疲劳和虚弱感
6. 强烈的头痛和头晕
7. 手术或牙科操作后出血
8. 急性胃肠道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很多,其中,药物感染或自身免疫导致的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某些贫血、肝炎、肝硬化、溶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症。此外,天然草药、抗生素、利尿剂和抗癌药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轻度或没有症状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症状严重,则可能需要在考虑其潜在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可能的治疗 *** 包括使用药物 *** 骨髓,如人体重组白细胞 *** 因子、丙种球蛋白和葡萄糖皮质激素等,以加速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例如脾切除手术,以帮助减少脾脏对血小板破坏的影响。此外,注意保持身体健康,避免感染和疾病,对于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也特别重要。
中国血小板日|血小板减少的危害竟然这么多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2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黄钰峰 李伟嘉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3月20日是第7个“中国血小板日”,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中国血小板日”旨在向大众宣传推广血小板相关知识,了解和重视血小板相关疾病,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关爱和帮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踊跃参与血小板的捐献,挽救更多病患的生命,使血小板减少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那什么是血小板呢?血小板减少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近日,记者对烟台毓璜顶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初晓霞进行了采访。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的巨核细胞,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直径只有3微米左右。”初晓霞介绍,虽然血小板体积很小,但血小板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主要通过粘附、聚集、释放、收缩的功能参与人体的生理性止血,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血小板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血小板减少,表现主要就是出血。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在100-300×10^9/L,也就是常说的10万-30万,当血小板计数降至5万以下时,微小的创伤患者就可能出现出血点,随着血小板计数的不断下降,皮肤黏膜出血会越来越明显,临床表现则越来越多样化,可有鼻出血、齿龈出血,女性月经量多、严重的会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甚至发生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生活中如何发现血小板减少?初晓霞解释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非外伤的皮下瘀斑、紫癜、拔牙后出血不止、月经异常增多等情况时要注意查一下血常规,看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的可能;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但血小板减少也可能继发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或者是感染、药物等其它原因造成的,所以当发现血常规中血小板减少时,应该到血液科就诊,进一步明确原因,以便针对性治疗。
“很多人担忧捐献血小板安全吗?其实这个担忧大可不必。”初晓霞说,血小板是临床救治白血病、血液病、肿瘤等病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血液成分,因其保存期仅有短短5天,所以容易出现紧缺的情形。随着血小板临床输注量的不断增多,血小板紧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像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常常因输不上血小板而面临严重出血的风险。捐献血小板是将献血者的血液采集到血细胞分离机,通过专用的、一次性、无菌密闭管路,将捐献的血小板收集到专用血袋,其他的成分还输给献血者。因为在采集血小板的整个过程中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管路耗材,献血者不会因捐献血液而感染病毒,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责任编辑:高涵
审校:赵璇
对血小板减少症“不管不顾”的严重危害,你知道吗?血小板是血液的成分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止血,维护血管壁完整的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的减少常见原因是由于血小板的生成不足、肝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过多以及被稀释等,这些原因都会引起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那当人体的血小板数量较低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严重的情况呢?
一、出血的危害
血小板减少引起鼻出血
血小板减少对身体的更大危害就是引起各种异常出血,出血可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血小板低会出现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大出血等,严重时脊髓或颅内出血,还可能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危及生命。我们要注意,这里的出血可能是没有原因的自发性出血,也可以是外力因素(如外伤、磕碰、便秘、剧烈运动等)作用后出血。
二、全身的危害
血小板低导致患者出现头痛
血小板低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所以,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要注意核查是不是血小板低引起的。
三、并发症的危害
血小板低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引起其他并发症,有转化为再障、白血病等风险,增加治疗上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四、感染的危害
由于一些急性型血小板低患者大多数都是儿童,此时家长护理的不够周到,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消化道以及泌尿道感染等情况,而治疗不及时的患者还会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的症状。
五、其他危害
如果长期血小板低得不到救治,会引起黏膜渗血导致便血、咯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出现心肌渗血、心脏黏膜出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黑色素沉着、皮肤过早老化、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输血治疗
所以,如果我们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症,不能不管不顾,应及时就医,依据医嘱治疗和服药。同时,日常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安排,三餐规律并注重营养搭配,多喝些滋补的汤,可以说是神助攻。最后,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拒绝熬夜。这些不仅对血小板减少症有帮助,日常中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血小板减少和其他相关疾病。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和咨询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快来“对号入座”血液学异常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都会发生的病症表现,尤其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作为人体重要的血细胞之一,对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数值减少,就有发生出血不止的危险。
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级别,快来“对号入座”!
0——血小板计数≥100×10^9/L,在这区间内患者几乎没有出血的风险;
1——血小板计数在(75-99)×10^9/L之间,受伤后的出血风险会有所增加,但一般较小;
2——血小板计数在(50-75)×10^9/L之间,即使不受伤,出血风险也增加了;
3——血小板计数在(25-49)×10^9/L之间,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
4——血小板计数<25×10^9/L,可能出现自发性的出血,时常有牙龈鼻腔反复出血的情况出现,严重者会导致颅内出血。
这样明明白白的列出来大家应该心里会自己衡量了,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情况只是一个潜在因素。最主要的是未及时针对性治疗好会增加病情转化的风险,逐步影响到骨髓造血的正常功能。
此外,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是血小板减少患者面临的两大危急症状,当患者出现腹痛,呕吐,便血时,需当心消化道出血,头晕,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大汗,面色苍白加重时,提示失血性休克,这是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而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甚至意识障碍时,说明患者可能伴有颅内出血现象,应积极重视,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和意识变化,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因此,血小板减少患者生活中要注意降低出血风险,不要剧烈运动,避免磕碰,不要服用干扰血小板凝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萘普生或布洛芬之类的药物,除非患者有其他并发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关注我了解更多血液病知识。
肿瘤患者血小板低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疗和护理?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成分之一,有止血和维护血管壁完整等重要功能,血小板数量的稳定对于人体生命状态的稳定有着巨大的意义。
可近年来,随着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患者群体愈发庞大。要知道,血小板数量的降低不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还有可能会导致化疗暂停、影响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此肿瘤患者的整个疾病过程中,由于肿瘤本身和抗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血小板降低?
?
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00~300x10^9/L,肿瘤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原因多样,主要可能包括如下几点。
骨髓遭受肿瘤侵犯:部分肿瘤(如白血病)可以直接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一些肿瘤在发生骨转移后,也会侵犯骨髓,正常的造血组织被替代,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化疗药物影响:化疗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大多具有无选择性的杀伤作用,会影响骨髓功能,进而外周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化疗引起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也称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消耗过多:肿瘤的广泛播散和组织浸润,造成局部的出血或者激活人体的凝血功能,这个过程中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血小板,导致出现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破坏过多:脾脏是人体处理血小板的重要场所,但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肿瘤可致出现脾大、脾功能亢进,使得血小板破坏大幅度增加,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100x10^9/L。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机体将自身变异的肿瘤细胞视为异物,发挥了免疫功能,清除这些“异物”,同时也产生多种针对血小板的一些物质,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降低有什么危害?
?
血小板减少常常导致患者止血能力下降,频繁出血性疾病。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00~300x10^9/L,一般认为,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而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越多,危险程度就越高。
- 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9/L时,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如鼻黏膜出血、口腔黏膜出血、胃肠道黏膜出血等)
- 血小板计数低于20x10^9/L时,可以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如撞击、碰撞),出现自发性内出血,特别是一些内脏的出血。
- 血小板计数低于10x10^9/L时则极高度危险,甚至可能出现神经系统血管出血,危及生命。
?
?
血小板降低该怎么治疗?
一、坚持治疗原发病
对于肿瘤本身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咨询医生,坚持治疗,尽量根治或者缓解肿瘤进展,使整体病情好转,减轻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去除血小板数量减少的诱因。
二、调整治疗方案
对化疗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减少或者避免再次应用造成骨髓损害的药物,必要时可以等待血小板恢复正常以后,再继续进行化疗。
?
三、输注血小板
如果血小板计数<20×10^9/L 时,患者的出血风险相对较大,可以听取医生意见适当的静脉输入血小板,预防出血。但输注血小板虽然能快速提升血小板数量,但只是暂时性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
四、应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利可君、维血宁等药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 *** 骨髓造血产生血小板,并促进血小板的成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小板减少,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
??
血小板减少日常如何护理?
?
对于血小板轻度减少的患者(轻度减少:血小板(50~100)×10^9/L),一般无出血倾向,可不予治疗,但此类患者的出血风险整体还是高于常人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好自我护理工作。
- 活动时动作幅度要轻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拉伤、扭伤引起出血。若发现皮肤出现紫点、紫斑、瘀血或呕血黑便等出血现象,立即告知医生。
- 避免生冷质硬不洁饮食,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感染。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瘦肉、蛋类、豆制品、绿叶类蔬菜等。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导致止血拴形成不良和出血,一般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每微升就属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课引起典型的出血,如多发性瘀斑或受轻微外商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及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等等.
血小板减少一定要选择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食品,注意增加营养,多食鸡、鸭、鱼、肉、牛奶、豆制品等,还可以选择含铁较多的食品。
血小板减少避免使用对血小板有损害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以及x线的检查,都会影响血小板的再度减少。
血小板减少之后一定要根据药物以及各种的因素来帮助血小板增多,比如易消化的饮食等。外伤出血和感染均能增加血小板的消耗,使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应注意尽量避免外伤、出血和感染。
流血不止找不到原因?一文带你认识血小板无力症孩子鼻子流血很长时间都难以止住,到医院做了多项血液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功能也正常,出血原因却一直不能查清……最终,孩子确诊是得了“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为何病?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病,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近亲婚配子女中较为常见。在国内报道一百多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是相当的。它主要是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2b和3a质量的异常所导致的。
“血小板无力症”有哪些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程度不一的出血情况,往往在幼年期即有出血表现,如出生时脐带出血、皮肤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外伤、手术和分娩异常可引起严重出血,但是无深部血肿。女性患者可有月经过多,而颅内出血、内脏出血和关节出血相对少见。
“血小板无力症”如何治疗?
本病是遗传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基因治疗目前正在研究中。
1.局部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的 *** 。
2.出血严重时可予以输注血小板悬液,但是,多次输注可引起同种免疫反应,且有GPⅡb-Ⅲa抗体形成。因此,更好输注去除白细胞的AB0和HLA配型一致的单采血小板。
3.炔诺酮(妇康片)和避孕丸能够有效地控制月经,近几年来也有报道用重组人因子VⅡa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杂合型(成对基因的基因型是不同的)患者为供体为HLA相合的出血严重的纯合型患者进行骨髓移植症状可以明显改善。
4.严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长期慢性失血者应及时补充铁剂,必要时补充叶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对于减少牙龈出血非常重要。
5.轻度出血患者一般可采用局部压迫止血即可,例如牙龈出血,局部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及凝血酶即能控制。
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作为牙龈出血和拔牙的辅助措施对于拔牙、扁桃体摘除、包皮环切、分娩及其他需要外科处理的患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直至创面完全愈合。
鼻出血有时可能会很难控制,甚至需要采取动脉结扎或动脉栓塞方能止血。
月经过多的女性患者可以服用避孕药。
而对于多数严重出血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可能是最有效的措施,但反复输注有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或产生同种免疫,后者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对于严重出血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异基因骨髓移植可能有效,迄今已有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本病获得成功的报道,但在考虑采用这种措施时应权衡利弊因为骨髓移植本身风险很大。
“血小板无力症”预后及预防
本病尚无根治 *** ,也缺乏预防自发性出血的措施,主要救治是对症治疗。而本病预后通常较好。
本病的预防措施为严禁近亲婚配、开展遗传咨询以及产前检查、避免外伤和手术、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血小板低的危害,一定要重视起来山东临沂王奶奶喜欢打牌,每天晚上吃完饭都跟她的姐妹打牌,连续打牌差不多有一个月左右了,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得还早,就在最近王奶奶感觉身体不舒服,王奶奶以为是长期打牌累了,就在楼上休息,她的姐妹们找打牌,她说不舒服,但是她的那几个姐妹说王奶奶脸色很难看、王奶奶说没事,今天儿女来的时候看见王奶奶身体消瘦好多,准备带王奶奶去镇上大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王奶奶说没事,她的儿女也没听带着奶奶去检查,检查一上午奶奶被确诊为“血小板减少”,儿女们都不敢相信,王奶奶还说自己饮食方面吃的都是正常的,怎么会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在人体内的正常值是(100-300)×10^9/ L,当低于100×10^9/ L视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症可能起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它的常见症状皮肤出血(出血点、紫癜、瘀斑)、口腔黏膜血疱、月经过多。
随着年龄各种疾病都找上门,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要不定期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