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友友们中午好!刚给祖国母亲庆生一周,回来后先是上班,再是调班,大家现在精神状态如何?胃口怎么样?睡得还好吗?小编先来说:现在的我,是这样的↓身体在岗,心在远方;
坐拥万千美食,却是茶饭不思;
月亮不睡我不睡,闹钟响了起不来......
我猜,不少人也会如此吧?!
其实,这类情况,多是由身体在经历一个假期后,出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导致的。此时,只要简单动动你的手指,按揉以下穴位,身体就能缓过来,一起来试试吧~
揉按关元,固本培元中医认为,元气是万物生长之根本。而经过一个小长假的消耗,人体元气难免损耗,继而出现腰酸背痛、体倦乏力、精神涣散、食欲不振、气虚便秘等不适。
此时,按按关元穴,对元气有“开源”“节流”的作用。具体来说,作为一个保健要穴,关元穴有补肾助阳、补气益血、健脾和胃、宣肺理气、固本培元、调和阴阳、沟通任督二脉等作用。
定位:下腹部,脐中下3寸(大概脐下四横指左右的位置),前正中线上。 *** :掌根置于穴位上,顺时针 *** ,并注意调整呼吸; *** 约3~5分钟后,搓热双手叠放于关元穴上,呼气时下按、吸气时掌根紧贴皮肤上抬,如此反复3~5分钟,至下腹部有温热感为宜。注意: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非只是在表皮画圈。
*** 足三里,补益脾胃、调养气血很多人假期里的饮食,用一个词形容——乱!出去游玩的,普遍吃得又多又杂。特别是行程紧张的,往往有这顿没那顿的,等一旦吃起来,不吃到肚子滚圆绝不罢休。宅在家里的,三餐不定、暴饮暴食都是常事。多少人饭点时在吃,追剧时在吃,刷手机时也在吃,除了睡觉就是吃!
然而,这样吃喝,脾胃的负担有多重可想而知。而脾胃虚弱,会引起一系列不适,如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脘腹痞满、胸闷欲吐、腹胀腹痛、大便稀溏等等。对此,足三里穴可派上用场。足三里穴是养生大穴之一,属足阳明胃经,有补益脾胃、调养气血、温肾固涩止泻、延年益寿之效。按压足三里,可辅助治疗胃痛、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泄泻等。
定位: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两筋中间。 *** :双手掌心分别搭在对应的膝盖上,食中二指并拢下垂可触及足三里穴,作环形 *** ,并配以点按法。
三阴交,养肝补肾、安神助眠假期里,很多人作息混乱,有的人甚至日夜颠倒。等回归正常工作、学习,“后遗症”来了——晚上辗转反侧,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不香;白天头昏脑涨、哈欠连连、瞌睡不断、手脚绵软......
其实,临睡前,按揉或艾灸三阴交穴,就可以调补气血、安神助眠。特别是对于因气血不足、阳虚有寒导致的失眠者,三阴交安神助眠左右更明显。除此之外,三阴交穴还可以健脾益血、养肝补肾、清泄肝火、育阴潜阳、行气活血、祛湿、止痛。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 :拇指按在三阴交穴位上,其余四指放于小腿外侧胫骨旁,拇指作环形按揉,并配以点按法。双侧同步操作,每穴约5分钟。注意:按揉时,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脚踝放射为佳,每穴约5分钟。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按揉足三里和三阴交,有同调脾胃之效,对以胃口较差、四肢倦怠为主的慢性疲劳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
肾脏科普-了解你的肾脏何谓肾脏
肾脏位于后腰部左、右肋骨缘下面,左右各一。肾脏的形状像蚕豆,大小大概跟拳头差不多,长约10-12公分,重约150 公克。
每个肾脏由约一百万个肾单位所组成,每个肾单位则包括了肾小球及肾小管。当身体中的血液经过肾脏时,肾单位就会过滤身体的废物、水分以及电解质,成为尿液。
肾脏功能
1、清除废物、排泄药物
每日摄取的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尿毒素等废物,必须仰赖肾脏处理后随尿液排出
2、调整水分、体液,调整血压
肾脏每天过滤液体约160-190 升,其中大部分皆回收体内,仅约1-2 升离开身体形成尿液。
藉排除盐分、水分与分泌肾素等荷尔蒙调节血压。
3、维持电解质与酸碱度的平衡
身体代谢所产生的酸,只能靠肾脏排出。若肾功能变差,排酸能力减少,容易造成酸中毒,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4、制造和分泌激素
肾脏可以分泌激素来控制血压、分泌 *** 来 *** 骨髓制造红细胞,因此肾功能下降时, *** 会制造不足,造成贫血。另外也可以制造活性维生素D 来控制钙离子平衡及维持骨质密度与健康,若肾脏生病,很容易造成软骨症或骨质疏松。
肾脏疾病的种类
1、肾小球病变
原发性肾小球病变:如慢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所引起。
2、肾小管间质病变
如慢性肾盂肾炎、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肾结石、肿瘤、肾积水、痛风等引起小管间质病变
血管性肾病变
血管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先天性肾脏病
最常見到的是多囊肾,此外还有alport综合征等。
肾脏病高危人群
1、糖尿病患者
血糖过高会造成血管病变,也会影响肾脏的血流量,进而影响肾功能。
2、高血压患者
血压过高会影响肾脏排泄废物及平衡水分的功能。
3、痛风患者
血液的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会沈聚在肾组织,影响肾功能。
4、65岁以上老年人
因身体器官较易退化,需格外注意。
5、药物滥用者
長期濫用止痛消炎的藥物,或是標示不清的草藥或偏方,都會影響腎臟的功能。
6、有家族肾脏病史者
家族中若有人患肾脏病,则得到肾脏病的机会较高。
肾脏病危险因子
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药物、酒精、吸烟、槟榔
肾病早期症状
当肾脏由于疾病或伤害而不能维持正常功能时,废物和过多的液体会在血液中堆积,伴随可能出现的征兆有下列几项:
· 血压变高
· 夜尿次数频繁、排尿困难或疼痛
· 尿液带血、小便起泡,要小心可能有蛋白尿
· 眼睑浮肿或脸、手脚水肿
· 背部肋骨下缘疼痛
肾病晚期症状
随着肾脏功能继续恶化,当身体无法承受过多的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堆积在体内时,肾衰竭的症状就会陆续出现。这些症状有:
· 觉得疲倦、精神无法集中、嗜睡(贫血)
· 高血压症状(头晕、头痛)
· 皮肤干燥、搔痒
· 失眠或不易入睡
· 尿量减少、四肢或脸部浮肿
· 呼吸短促或困难
·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口腔有异味
如何预防肾脏病
1、少盐、少油、少糖
2、多纤维、多蔬果、多喝水
3、不抽烟、不憋尿、不熬夜、
4、不乱吃来路不明的药
5、没有大肚腩
一般民众注意原则
均衡饮食,少吃过多的红肉与精致谷类成品,多吃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每日2-3次水果。饮食应少盐、少糖、少油,避免加工品,尽量摄取新鲜自然的食物。
常用检查项目
验尿检查
· 如果几周内检测尿液发现两次有蛋白质的反应,就表示有慢性肾脏病。
· 如果尿液中有异常数量的红细胞或白细胞,也可能是肾脏病的征兆。
· 尿液中如果有葡萄糖的出现,需抽血检验,以判办是否有糖尿病。
X光检查或者腹部CT
可以经由X光检查来检视肾脏的外观、位置和大小,同时侦测肾结石的有无和相对位置。
彩超检查
因为慢性肾脏病大多会造成肾脏萎缩,所以透过超音波检查可以得知肾脏大小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肾结石或是肿瘤等问题。
大多数的男性通常不会在意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总觉得自己是男子汉,一点点小病忍一下就过去了。但是实际上小毛病就是大病的前期信号,就算是身体出现一些小病,小痛也应该重视起来。
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遭受过疼痛的侵犯,简单的疼痛,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或者是消失,这种情况往往会被热,这些疼痛的信号,可能就是身体出现的一些健康隐患。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01
男人身上5个“重要部位”,若出现疼痛,再忙也要注意检查
背部严重疼痛
如果你的背部出现了严重的疼痛,并且在休息或者是服用一些药物之后,都没有得到缓解,这个时候就要格外注意,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动脉瘤扩张,或者是动脉瘤破裂导致的剧烈背痛。
如果是动脉瘤属于腹主动脉瘤,那么会更加的危险,若是不小心破裂了,患者往往会在几分钟内死去,十分的危险,所以如果这个部位出现严重的疼痛且无法缓解,更好是立刻前往医院做相关检查为好。
肾脏区域疼痛
肾脏的区域在人体后腰部位两侧,不过这个地方出现持续性的疼痛就要格外的注意,有可能是肾结石,也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感染,或者是出现了肿瘤生长,引发的持续性的疼痛。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导致人体肾脏区域疼痛的疾病有很多,而且大多都是比较的严重,如果出现持续性的疼痛或者是酸胀感,更好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脖子肿胀
脖子在人体当中的位置比较的特殊,可以说是承上启下,连接人体的脑袋和身体,里面聚集了大量的血管,当然也包含了多数的淋巴细胞,脖子受伤,可能就会出现肿胀。
而且这里边的淋巴细胞可能会出现异常,简洁地影响到人体心脑血管,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如果发现脖子不舒服或有点儿肿胀,很有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扁桃体发炎、咽喉炎等疾病,
胸痛
导致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应该是其中之一,而且出事的概率也比较的高,现在更是越来越年轻化。
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在人体胸骨的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面积较大,但具体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胸闷胸痛的感觉,还常伴有刺痛。甚至出现呕吐、腹泻,服用胃药也不能缓解。
排尿疼痛
一般情况下排尿的时候是没有疼痛感的,但是男性在排尿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疼痛感就得引起重视,尤其是剧烈的疼痛感。
观察一下尿液的颜色,如果是锈色的,可能是膀胱感染或膀胱癌。由于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要重视生活中的预防。
02
缓解疼痛的建议
身体上出现的疼痛大多是发出的求救信号,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它出现的时间、部位、规律、有没有诱发因素,以及疾病进展的具体过程,记录下来以便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合理用药
如果疼痛的程度比较的明显,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服用一些药物,如果是不知道真正原因的,可能是因为病情比较的复杂,这个时候更好不要胡乱服用一些止痛药,否则很容易掩盖疾病本身,延迟病情。
及时治疗疾病
不同的疼痛,可能表现出来是不同的疾病,所以缓解疾病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经常疼痛,更好的 *** 是积极治疗。
注意休息
身体上一些普通的疼痛,可能会在适当休息之后就会恢复,比如腰部疼痛,所以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平时是多注意休息,毕竟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
肾脏不好,身体可能有8个信号,医生提醒:做到6件事,护肾又健康肾是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纳气,肾主水液”等等。总之,健康的肾脏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至关重要。
一旦肾脏功能下降,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早发现治疗,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导致尿毒症,就需要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肾脏不好,身体可能会出现8个“求救信号”,请不要忽视了!
一、排尿变化(肾脏损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 排尿困难
- 尿液颜色苍白,排尿量大大增加
- 泡沫尿
- 尿液颜色变深或呈茶色,排尿次数减少或尿量减少
- 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二、 身体肿胀
- 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无法排泄掉多余的液体,从而导致颜面部、关节和四肢肿胀,尤其是双眼睑水肿,两眼“泪汪汪”的表现。
三、 口腔异味
- 如果肾脏受损,会造成血液中的废物堆积,可能会出现口臭或口中味道改变。
四、 疲劳
- 正常的肾脏合成 *** (EPO),这是一种负责产生红细胞的激素,为身体提供氧气
- 如果红细胞数量下降,人体就会开始感到疲劳、呼吸不畅、肌肉损伤,甚至脑损伤,这也是贫血的常见症状。
五、 疼痛
- 肾损伤或衰竭也可能会导致下背部疼痛,就在肾脏所在的位置,这种疼痛也可能伴有肾脏感染或结石。
六、 呼吸急促
- 肾脏受损也会导致呼吸急促,这是由于肾脏受损导致向全身输送氧气的红细胞数量减少所致。
七、 注意力不集中和头晕
- 肾功能下降或衰竭会导致严重贫血,造成大脑缺氧,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或记忆问题等症状。
八、皮疹
-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代谢废物在血液中积聚,导致皮肤受到 *** 和干燥,可能会发痒并布满皮疹。
- 可以通过使用乳液或面霜稍微改善一下,但真正的问题是内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
一旦出现以上的症状,建议及早完善尿液检测、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或CT检查!
平时养护肾脏,建议做到以下6件事:
一、保持均衡饮食
- 肾脏也参与消化和分解食物,而大量脂肪、过多的乳制品、高盐、高糖以及加工、腌制食物的摄入会对肾脏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段时间后,不良饮食会导致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对肾脏极其不利。
- 正确的饮食中应该包含多种纤维、水果、蔬菜和坚果类的食物,可以保持肾脏正常运转。
二、 避免频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 常用药物,例如止痛的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例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等药物,如果经常服用会伤害肾脏,导致肾功能下降或罹患肾脏病。
- 还有一些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都会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能少用就少用吧。
三、保持水分充足
- 水有助于促进肾脏的代谢功能,并将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通常,健康成年人每天要摄入8杯或 2000毫升的水。
- 但根据气候变化或身体状况(例如心脏、肝脏疾病、怀孕等),请咨询医生,了解您合适的液体摄入量。
四、检查和控制血压
- 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尤其是青年高血压,居高不下,更要检查肾脏。
-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140/90mmHg),以减轻对肾脏的长期不良影响。
五、坚持锻炼
- 保持身体活跃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降低血压和患慢性肾病的风险。
- 虽然锻炼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度锻炼也会导致肾脏损伤(比如横纹肌溶解)。锻炼应该循序渐进,慢慢开始并逐步提高,直到身体完全适应。
- 运动时一定要保持水分,因为在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液体。
- 建议1周锻炼5天,每次30分钟以上,以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车、打羽毛球、打太极拳、跳舞为主。
六、戒烟、限制饮酒或戒酒
- 吸烟会减慢和减少血液流向各个器官的速度,会影响肾脏功能。
- 而且,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使患肾癌的风险增加约50%,所以吸烟百害无一利,请戒烟吧。
- 偶尔少量饮酒通常不会对肾脏造成严重影响。
- 不过,有饮酒习惯的人经常会贪杯,会使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建议更大限度地降低饮酒量,不要喝高酒精度数的酒,能够戒酒更好。
结语
肾脏是人体的健康之本,平时一定要观察身体是否会出现肾脏损害的8个“求救信号”,并且日常生活饮食中,做到6件事,养护肾脏!
作者言:大家好,我是致力于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科普医学知识的魏医生。码字不易,本文内容依据个人从医经验,以及参考权威资料结合而成。
如果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帮忙● 点个关注或点个赞● 吧,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知识的需要,请● 收藏● 转发●给需要的人。
如果有关疾病的问题,可以在● 评论区● 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之一时间回复,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更大的动力,谢谢了!
参考来源: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
来源:央视网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保护湿地一直在我国总体战略部署中占有重要位置。
“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之一位,尽更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近年来, *** 总书记多次考察湿地保护工作,将保护湿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2023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央视网《联播+》邀您跟随总书记的足迹,领略湿地锦绣,共护美好未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肾脏病的9大症状,一定要重视!!!在门诊会遇到很多朋友提出的问题肾病综合征的早期信号,有什么表现,我也觉得可以想大家做下这方面的科普,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对肾病综合征的早期信号的认知确实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和信号,可能提示存在肾病综合征的风险:
您提到的一些症状可能与肾功能异常相关,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肾问题所引起的,也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与肾功能异常相关的征兆:
1:【身体肿胀】肾脏的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废物无法正常排除,导致水肿,尤其是在手脚、腿部和眼睑周围的水肿。
2:【头晕】肾脏问题可能影响身体正常的水盐平衡和血压调节,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
3:【下背疼痛】肾脏的位置在腰部下方,如果肾脏受到损害或发生炎症,可能导致下背疼痛。
4:【呼吸有金属味】肾脏问题导致体内废物不被排除,可能引起气味异常,如口腔或呼吸中的金属味。
5:【恶心呕吐】肾脏问题可能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引起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6:【常觉得冷】肾脏与体内温度调节有关,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常,让人容易感到寒冷。
7:【呼吸短促】严重的肾脏问题可能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和心脏负担增加,使呼吸困难。
8:【疲劳虚弱】肾脏问题导致身体内部废物无法正常清除,可能引发疲劳和虚弱感。
如果您遇到类似的症状或担心肾脏健康
问题,请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只有医生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才能确定是否与肾脏有关。记得尽早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建议。
男孩突发肾衰竭,竟是因为“打 *** ”!这几个位置千万不能打!来源:健康湖北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
“都想着耐心,
可就是忍不住……”
“他们有时候不听话,
真的快疯了”
情绪一失控
做爸妈的就容易来一招“棍棒教育”
朝着孩子的 *** 啪啪几下
发泄一下情绪
提醒大家
请平心静气
动手了,对孩子不好
气坏了,对自己不好
↓↓↓
前不久
浙江的一对母子
匆匆忙忙来到医院就诊
男孩小武(化名)全程捂着肚子
孩子妈妈反复央求
“快救救我儿子,他排不出尿了。”
经检查
医生发现小武是急性肾衰竭
如果不及时治疗
孩子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之后赶紧把小武送进血液透析中心
幸运的是
孩子最终脱离险境
为何年纪轻轻的小武
会突发肾衰?
原来
这和妈妈经常打孩子 *** 有关
9岁的小武
自父母离婚后便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再加上孩子有时不听话
就忍不住用手打小武 ***
打算给他点“教训”
久而久之,又开始拿着扫把打
医生介绍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 *** 打不坏
这是完全错误的
如果经常打孩子 ***
可能会对孩子肾脏造成巨大伤害
如果孩子皮肤下面有瘀血
肾脏的排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这里提醒各位
孩子这些部位,千万别随便乱打
1、耳朵
有的父母喜欢拧孩子的耳朵,这其实是非常痛的,耳朵跟大脑之间有很多细小的神经联络,常拧孩子耳朵,可能会伤害孩子大脑。
2、后脑勺
后脑勺堪称生命的开关,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跟后脑勺密切相关,这个部位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父母千万不能随意击打。
3、太阳穴
太阳穴可以说是我们头骨最薄弱的一处,如果不小心伤到孩子的太阳穴,轻则导致孩子头晕目眩,重则会让孩子出现生命危险,而这个部位也和孩子的视力也息息相关,如果伤到这个部位,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失明的风险。
4、后背
当父母实施“棍棒教育”时,多半会攻击孩子的后背。有些父母觉得孩子的后背很结实,其实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身板相当脆弱,若经常打孩子背部,可能会让孩子内脏受伤,此外,还可能损害孩子的智力。
很多时候
一些爸妈想用“棍棒教育”的方式
让孩子服从
其实
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还会给彼此带来伤害
在教育孩子时
父母首先要保证平和的心态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怎么解决这个错误
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爸妈们,你们怎么看?
要谨“肾”,这个病来得静悄悄,6个超简单的小 *** ,养肾防病效果好~肾是我们人体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过滤血液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借以调节人体血压。
要说肾脏可是个工作起来任劳任怨的好同志。即使受到部分损伤,肾脏也会“加班加点”地履行职责。这也意味着,早期的肾脏出现问题,不容易被我们察觉。怎么才能发现慢性肾病的蛛丝马迹?
慢性肾病是个“沉默杀手”
提到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尿毒症”、“急性肾炎”、“急性肾衰竭”等常见的肾病,殊不知慢性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肾病之一。据临床不完全统计,我国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也就是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名肾病患者。
慢性肾病来的很慢,所以临床症状不是特别明显,早期甚至毫无察觉。也有一部分人出现了轻微的症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对其不重视或误以为是其他简单的疾病,吃点药草草了事,结果发现时已经处于肾功能晚期,错过了更佳治疗时机。
因此,早期及时发现慢性肾病,及时确诊,及早进行治疗,对于肾脏的预后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1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逐渐失去弹性,造成肾小球缺血硬化,导致肾病发生。
2
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的环境极易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甚至肾衰竭的发生。
3
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会导致血栓形成,容易出现肾动脉血栓梗塞,这就会引起急性的肾梗死,也是导致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4
超重和肥胖人群
肥胖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肥胖相关性肾病。
早期肾病有哪些症状?
①水肿
肾脏主要是帮助人体代谢水,产生尿液。如果肾功能出现问题,水代谢紊乱,就会引起水肿。
主要表现为晨起眼睑面部水肿,下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②高血压
如果此前没有高血压,突然出现了血压升高,也可能是肾病导致的,主要是由于肾病引起水钠潴留,造成血压升高。
③尿量异常
由于肾脏是产生尿液的主要场所,因此肾病会导致尿量异常,最常见的就是尿量明显减少。
④腰酸
肾脏的位置在腰部,肾脏出现问题,常常可以表现为腰酸痛。
⑤全身症状
肾脏除了具有代谢功能,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参与调节造血与血压和电解质平衡,因此肾脏出现疾病时,会表现为全身乏力、纳差等。
肾好不好,拍一拍就知道
保持站立,把手微微并拢一半,拍打腰部上面的肾区,拍打的力度取决于自身的体重,如果肾区出现了叩击痛,提示您的肾可能已经出现问题。
与此同时,又伴有A.发热 B.尿频 C.尿急 D.尿痛四个症状,就可以高度怀疑你得肾病了。
养肾防病有 ***
①科学饮食
避免高盐、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②睡眠养肾
要想保养肾脏就必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够保证体内气血的生化和肾精的充足。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保护肾精
③适当运动
锻炼身体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给肾脏建立好防护盾。
④拒绝憋尿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在工作时都会产生憋尿的习惯。当膀胱中尿液储存到一定程度时,很容易 *** 神经,产生一种排尿反应,如果不能及时将小便排净,小便就会变成浑浊之气,损害机体的肾脏。
⑤定期体检
尤其是尿液检查,及时尽早地发现肾脏病。
⑥穴位 ***
腰部有很多穴位,如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可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
来源: 约见名医
五经穴之肾经穴功用总结肾经穴
部位:由指根到指尖的小指掌面。部位二:小指末节螺纹面。
作用:补肾经:由指根向指尖为补反之为泄,注意,肾经与其它四经操作相反。
补肾经: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清肾经;清下焦湿热。一般多用清小肠代之。
主治:先天不足、肾亏骨软、解烦、久病体虚、遗尿,小便短赤、尿频、尿闭、盗汗。(肾藏志)
1、孩子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可以给推推补肾经。
2、因为肾虚造成的虚汗喘息、久泻、遗尿、多尿等病症,也可以使用补肾经。
3、清肾经一般不轻易使用,当孩子膀胱蕴热、小便赤涩需要用到清肾经时,建议用“清小肠”代替。
①、补肾经能补肾健脑、温养下元、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合用。
②、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多与掐揉小天心、推箕门等合用。
补肾经
经络归属:肾经穴位于小指,手少阴心经之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可以看出肾经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的一部分,《幼科推拿秘书》中曰“肾脉经传小指尖。依方推掐无差忒。”而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说明了肾经穴亦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一部分,《幼科推拿秘书》又明确指出“肾水在小拇指外旁。从指尖一直到阴池部位,属小肠肾水。"
补泄方向
1、《医学指要》:“心肝脾肺四脏在上,故以推上为补,推下为泻。肾脏在下,故以推下为
补,推上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故为泻。反此必推之不验。”《针灸逢源?手掌推拿图》:
“脾肺心肝四脏俱推上为补,推下为泻,何肾与四脏相反。盖四脏居上,而肾居下,肾虚则推四脏之气往下以滋肾,故门推下。”《幼科铁镜?手背面推上三关揉五指节图》:“禹铸曰。四脏俱推上为补,下为泻,何肾与四脏相反。盖四脏居一身之上,而肾居下。肾虚则推四脏之气,往下以滋肾,故曰下补。肾水混浊,则小便闭赤,若再往下推,则闭愈甚。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故曰推上为清。此上下清补有异。”据此可知,肾脏的补泻与其他四脏补泻相反,因其位置位于四脏之下,故指根到指尖为补。
2、肾经穴从心经之脉论,从指根到指尖为与经气循行方向一致为“补”,指尖到指根方向相反则为“泻”。
肾经穴从手太阳小肠经上论,肾经穴推拿方向从指根到指尖为与经气循行方向一致为“泻”,指尖到指根方向相反则为“补”。
故此肾经穴的补泻与经络迎随补泻有一定的关联。
配伍研究:
1.孙重三: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等,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合用。体现了中医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治疗小便短涩、腹泻等,多与揉小天心、清小肠、等合用,以此体现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效应性。
孙重三
2.张汉臣:推补肾经均配揉二人上马,两穴配合有滋阴潜阳的作用,对高热持续不退,用之多有效。体现了中医阴阳学说的应用。
张汉臣
文献选摘:
《小儿 *** 经》:"掐肾经,二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肚作膨胀、气急、人事昏迷;粪黄者,退凉用之"。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小儿推拿广意》:"肾水,推之退脏腑之热,清小便之赤,如小便短,又宜补之。""小便黄赤,可清之。治宜清肾水,自肾指尖推往根下为清也"
八会穴八穴总结篇八会穴最早由《难经?四十五难》提出:“经言八会者,何也?府会太仓(中脘),藏会季胁(章门),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八会穴以治疗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病症为主,具有调理脏腑气血之功效。
1、腑会中脘
水谷必须经过胃的腐食,才能吸收水谷精微,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难经译释》注释:“太仓本系胃的别名,在此系经穴内,即中脘穴,在脐上四寸。”而中脘穴正在胃脘之中,当胃的中央,又为胃之募穴,主治胃腑病症,因此称之为“腑会”。中脘作为六腑之气所会聚之处,也是因为六腑皆禀于胃,胃属土,为六腑之大源。
中脘也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位置:中脘穴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五十八篇:“上纪者胃脘也”
《难经译释》记载:“太仓本系胃的别名,在此系经穴内,即中脘穴,在脐上四寸。”
曾用名:胃脘穴,大仓穴,上纪穴,太仓穴,胃管穴,中管穴,三管穴,中碗穴。
归经:任脉
主要治疗作用
健脾化湿,补中益气,通络止痛,和胃降逆
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呃逆及血症等。
腹痛
《针灸大全》记载“中满不快,胃脘伤寒,中脘一穴、大陵二穴、三里二穴”。
上述记载看出,中脘与足三里上下配伍,体现了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提到的“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的治疗法则。
呃逆
《万病回春呃逆》记载:“大抵发呃不止,将乳香纸卷烧烟,熏鼻中及灸中脘、膻中、期门三处即效”。
胃气上逆则出现呃逆,膻中为气海,主要治疗气机不畅;中脘为腑会,胃之募穴,两穴相配伍可达降逆胃气、调畅气机之功效。
血症
《针灸大成》记载:“吐血等症:膻中、中脘、气海、三里、乳根、支沟”
《类经图翼》记载:“中脘、气海上二穴灸脱血色白,脉濡弱,手足冷,饮食少思,强食即呕,宜灸之,其效如神”
在治疗气虚血证时,一般多用中脘配气海、足三里等穴,以达补气摄血之功。
2、脏会章门
章门穴为脏之气会聚的部位,有学者认为“脏”即藏于体内的内脏,章门为脏会是由于章门穴与脾脏解剖位置的关系以及脾脏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针灸甲乙经?二十三难》:“章门,脾募也,……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汉·华佗的《元门脉诀内照图:“脾之系者,自膈正中,微近左胁,居之上。”季胁乃胁的下部,为章门穴所在部位,脾脏位于人体的左胁部,因此有“藏会季胁(章门)”之说。《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章门为脾的募穴,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及输布津液的功能,主养四脏,故有“五脏取禀于脾”之说。
位置: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出处:《脉经》记载:“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胃不足。宜服平胃圆,补脾汤,针章门补之。”
曾用名:
“季胁”,--《难经》。
“长平”,--《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胁命”,--《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胁骼”,--《铜人输穴针灸图经》、《西方子明堂灸经》等书。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浅层布有第十及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胸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十及第十一胸神经和肋间后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归经:足厥阴肝经。
章门为八会穴之一“脏会”。脾之募穴。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之会穴。
《针灸甲乙经》记载“脾募也。……足厥阴、少阳之会。”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
主治:
脏会章门古代文献中记载章门穴的主治范围主要集中在肝、脾两脏疾患,如胁痛、不欲食等。而在现在文献中,当代医家对此穴的应用与古代文献基本一致,但多以肝脏疾病为主。
1、胁痛
临床章门多与支沟配伍应用以治疗胁痛,如《针灸易学》记载:“胁痛:支沟、章门、阳陵泉、委中”。
章门是五脏之气会聚的部位,有益气解郁健脾之功效。支沟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有疏利三焦气机的作用,二穴合用可疏肝利胆、助运化以治疗肝胆气机失常导致的胁痛。
2、腹痛腹胀
《针灸资生经》记载:“三里、章门、京门、厉兑、内庭、阴谷、络却、昆仑、商丘、阳陵泉、曲泉,主腹胀满不得息”。
章门穴配伍胃经合穴足三里、荥穴内庭可健脾和胃以消胃肠积滞;
3、慢性胃炎、肥胖症、糖尿病
章门穴归于足厥阴肝经,肝与胆相表里。肝胆还与其它脏腑相连系,如厥阴肝经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隔,上注肺,而脾经又上注于心足少阳胆经其支下走大迎,下经颊车与足阳明胃相连等。
章门居于横隔之下,上临心、肺、下临肝、肾。特别是因为脾脏位于人体左胁部,而章门穴正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处,故章门与脾的关系就更为密切,现代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肥胖症、糖尿病等。
特色配伍应用
俞募配穴
俞穴位于背部,募穴位于胸腹,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对应。“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治疗时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俞募穴之间相互为用可从不同角度调整脏腑功能阴阳气血。
脾俞配章门
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输穴,是脾气转输 、输注之所 ,有补脾阳,助运化 ,除水湿 之功。
章门为肝输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一,为五脏之气输注之所。二者合用可疏肝理气,温补脾阳。用于治疗肝脾不调,脾胃虚弱引起的胸胁胀满,疼痛,脾胃虚弱等疾病。
3、筋会阳陵泉
指经筋之气会聚的部位。《素问·脉要精微论》:“膝为筋之府”, 足之各条经筋都结于膝部,主约束膝部,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故膝部是“屈伸之机”,又称筋之府。阳陵泉穴位于膝下,为胆经合穴,而肝胆互为表里,故清·徐大椿在《难经经释》云:“肝主筋,而胆其合也,故筋会阳陵”。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经筋所结之处,大筋之会在于膝,故云:“诸筋皆会于阳之陵泉” 。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归经:足少阳胆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筋会”。足少阳胆经之合穴。胆腑下合穴。
阳陵泉具有活血舒筋、通络利胆的作用,因筋会阳陵泉,故擅治筋病。阳陵泉配伍应用以
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风、坐骨神经痛为多见。
膝骨性关节炎
姜梅等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将 92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6 例,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片,1 个疗程为 15 天,共治疗 2个疗程。实验组选取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委中、内外膝眼进行针刺,1 天 1 次,1 个疗程 15 天,共治疗 2 个疗程。结果:实验组48 例患者中,显效 21 例,有效 2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3%,两组疗效相比,实验组疗效好,说明阳陵泉、足三里等穴合用可舒筋止痛,以达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目的。
中风
万娇等针刺治疗中风偏瘫。 *** :选取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中渚、肩髃、阳溪、外关、曲池、手三里、三阴交、髀关、阴陵泉、血海、臂臑进行针刺,结果: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的评分(P<0.05),提示阳陵泉、足三里穴合用可活血补气以达通经活络的目的。
坐骨神经痛
王星等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 :选取阳陵泉、环跳、秩边、承山、委中进行针刺,1 天 1 次,1 个疗程 10 天,1 个疗程后隔 2 天进行下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结果:在 50 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 98%,说明阳陵泉与环跳等穴合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4、髓会绝骨
绝骨即悬钟穴,或指阳辅,杨甲三在其主编的《针灸学》中有这样的分析:古代文献中,足少阳经之悬钟、阳辅二穴的别名均称为“绝骨”,当腓骨下段部,“诸髓皆属于骨”,故称髓会。(元代滑寿《难经本义》引四明陈氏说,认为“脑为髓海,脑有枕骨穴,则当会枕骨,绝骨误也。”明代吴昆《针方六集》疑“绝骨”为“完骨”之误。清代叶霖《难经正义》认为系指玉枕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归经:足少阳胆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髓会”。足少阳胆经的络穴。足三阳络穴。
曾用名:绝骨--《备急千金要方》),髓孔--《灸法图残卷》
悬钟配伍应用以治疗中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为多见。
中风
刘艳平等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 *** :选取悬钟、阳陵泉、丘墟、解溪进行针刺,1 周 6 次,共治疗 4 周。结果:在 40 例患者中,痊愈 13 例,显效20 例,好转 5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达 95.0%,提示悬钟、阳陵泉合用,可舒筋活络以达治疗目的。
疗坐骨神经痛
冯世华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 *** :选取悬钟、阳陵泉、环跳、昆仑、肾俞、腰椎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结果:在 180 例中,痊愈 108 例,显效 46 例,进步 21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为 97%。
腰椎间盘突出症
舒娅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选用悬钟、阳陵泉、腰夹脊、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命门、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承山、昆仑、殷门进行针刺。隔天 1 次,1 个疗程 10 次。结果:连续治疗 3 个疗程后,治愈 35 例,好转 11 例,未愈 4 例,总有效率为 92%。
悬钟配伍三阴交
悬钟(绝骨)属足少阳胆经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穴,二穴内外阴阳相对。常用对刺、透刺。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足三阴之会穴,调节肝、脾、肾经,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充盛则四肢肌肉强健有力,脾阳不足不能化生精微则肾失所养,补脾益髓可达健肾之目的。腰为肾之腑,肝肾气血运行通畅,使腰部强健,活动自如。悬钟属足少阳胆经穴,八会穴之髓会,《素问· 刺腰痛篇》:“腰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刺之补髓舒筋通络。
5、血会膈俞
古代文献中,膈俞与主血脏腑的关系是其被称为血会的依据。与主血功能密切相关的脏腑主要为心、肺、肝、脾,血之营气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膈俞为血会在《针灸大成》中有解释道:“盖上则心俞,心主血,下则肝俞,肝藏血,故膈俞为血会。”《类经图翼》中则从腧穴位置解释:“足太阳穴,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
位置: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八会穴之一“血会”。四花穴之一。
功效:宽胸利膈、降逆止呕、调节气血、活血化瘀。
主治
1、膈肌痉挛
膈俞能补气养血, 利膈平逆,用于治疗呃逆等症,刘氏等选用了 2 寸针由膈俞沿皮刺入至肝俞的埋针 *** 治疗顽固性呃逆 48 例, 结果痊愈 42 例, 有效 4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95.8%。
2、皮肤病
膈俞为血之会, 泻膈俞之热, 便可使血分之热得清。“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因此, 膈俞穴也可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等。
黄氏等采用单穴膈俞穴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 68 例,同时与 40 例口服抗组胺药、肌注维丁胶性钙的西药组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组痊愈 47 例, 好转 15 例, 无效 6 例, 总有效率 达91.4%。
3、血液病
滑伯仁云: “膈俞是太阳脉气所发也,,太阳多血, 又血乃脉之象。”膈俞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血,,强壮筋脉, 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咳血、吐血、呕血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4、痹证
《针灸甲乙经》记载:“背痛恶寒, 脊强, … 膈俞主之。”足太阳经脉,经别,经筋的循行和分布都经过本穴,因此足太阳经为邪所侵的痹痛等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现代治疗中风后遗症、肋间神经痛等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花穴为膈俞与胆俞两穴的合称,均属背俞穴。背俞穴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治疗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病症等特点。
6、骨会大杼
《难经》中关于骨会为大杼的论述为后世诸多医家所继承。元代医家滑寿在《难经本义》有云:“骨者髓所养,髓从脑下注于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诸骨节。”明代医家王九思《难经集注》也有记载骨会为 “项后之一椎两旁相去同身寸一寸五分”的大杼穴。大杼当脊柱大椎之旁(椎骨又称杼骨),是背俞之首,故称骨会。
位置: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骨会”。足太阳、手太阳之会。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大杼配伍应用以治疗颈椎病为多见。
颈椎病
吴耀持等采用电针大杼、大椎、后溪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以口服美洛昔康作为对照组,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总有效率为 99.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 93.3%。说明大杼为骨会,可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配合大椎通调督脉阳气、后溪通督止痛,诸穴合用从而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止痛的作用。
7、脉会太渊
是指全身的经脉之气会于太渊穴。太渊穴位于寸口脉之处,为肺经之原穴,是百脉合于肺之气所经过和留止的穴位,《难经》中有“脉会太渊”之说,即太渊是全身经脉之气会聚之处。寸口部位的这一特点,为脉会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位置: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归经:手太阴肺经
穴性:八会穴之一“脉会”。手太阴肺经原穴。五输穴之输穴。
曾用名:太泉、大泉、天泉、大渊、鬼心。
主治
1、主治肺病
太渊穴的定位首见于《灵枢·本输》:“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针灸大成》记载:“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可见,太渊穴的位置即为“寸口”(气口)的位置,而根据中医脉学理论,右寸之脉候肺与胸中。由此可见右寸的位置与右太渊穴几乎重合,故太渊穴在定位上与肺脏密切相关。
2、失眠
《难经》记载:“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如情志过极,悲恸伤魄,肺气虚耗,肺脏不安,人不得寝。对于这种失眠,针灸太渊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当肺魄得藏,则睡眠恢复正常。
3、无脉症
太渊穴为脉会,可用于治疗血脉闭阻之无脉症;
4、痹症
太渊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肺主气,气能够推动血液运行,抗御外邪,且太渊为五输穴中的输穴,可治疗关节疼痛,且为肺经原穴,具有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故针刺太渊可治疗痹证。
5、血证
太渊为八会穴之脉会,全身气血汇聚之处,有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故可治疗血证。《普济方·唾血》:“治唾血,振寒,嗌干,穴太渊。”
现代有研究显示针刺太渊对咯血有显著效应。
8、气会膻中
《难经?四十五难》中未明确提及膻中具体穴名,但后人按《难经》之义都认为是膻中穴。明代医家张世贤在《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中有述:“三焦,上中下焦也。两乳内,膻中穴也。”膻中位于胸中,在肺所居之处,《灵枢?海论》提到“膻中者为气之海”; 膻中穴是心包经募穴,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布膻中”,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膻中与行一身之气化的三焦密切相关,因此膻中穴为一身之气会聚的地方。
位置:膻中(dàn zhōng)在前正中线上,与第四肋间隙相平,两 *** 连线的中点。
曾用名:
亶中--《甲乙经》《巢氏病源》、《千金》、《外台》
元儿--《甲乙经》
胸堂--《千金》,
元见--《针灸大成》
上气海,元况--《类经图翼》
归经:任脉
穴位属性:膻中穴隶属于任脉,为小肠经、肾经、脾经、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心包之募穴,气会。
主治:1、肺系、脾胃系及心脑系病证为主,咳嗽、气喘、胸痛、心痛等,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2、调理气机,肺气上逆、肝气郁结等。3、产后无乳乳腺增生等。
膻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骨体。主要布有第四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1、擅治上焦、中焦之病症
膻中穴位置在胸部,靠近心、脾胃等脏腑,依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原理,膻中穴对局部脏腑病证有较好效果。《灵枢·海论》记载:“膻中者,为气之海。”膻中又通于胸气街,为“标”“结”的所在地,所以更适用于上焦及中焦之病症。
2、调理气机之要穴
《难经》记载:“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膻中为气会,别名上气海,有调理气机之功效,对气逆、气滞、气闭等多种气病均有较好效果。
肺所摄之清气与脾胃运化之精微结合的宗气,聚集于胸中,《内经》记载宗气有贯心脉、行呼吸的功能,膻中穴可调理宗气,而宗气盛则更利于上焦功能发挥。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 *** ,侵删)
文章仅代表现阶段的研究认知水平,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医疗知识不断更新!
感谢阅读,欢迎交流,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转发。
每周更新内容主要为成人针灸推拿及儿童推拿为主!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