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在临床上,西医主要以苯二氮?类、巴比妥类等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为主,但使用这些药物往往副作用大,易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等问题。而采用中药治疗失眠多梦,疗效确切且能明显规避上述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中药常用的安神益智类处方中,有一味使用频率很高、名字又很励志的中草药,那便是远志。
远志的趣闻
关于远志,民间有一句俗语:“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远志和小草,听上去一个高尚,一个卑微,似乎并无什么交集,那它们之间又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其实,上面这句话出自于《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典故:东晋时期名士谢安心怀隐居东山之志,曾多次拒绝朝廷出仕的邀请,后来碍于一代枭雄桓温的再三相邀,不得已才出山就任桓温属下的司马。一天,有人给桓温送了一些草药,其中有味药就是远志。桓温便拿来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为何一种东西却有两样名称呢?”谢安没有立即回答。当时在座的郝隆随声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隐居就叫远志,出山就成为小草。”谢安听了深感惭愧。
在这则故事中,郝隆的话一语双关,远志小草本一物,只是部位不同而已。“处”,藏在地下的根便是远志; “出”,发出苗来便为小草,可谓对远志和小草的更佳注释。
远志的功效
远志自古就是安神益智的良药。单从药名上看,就颇为励志,具有“使志向远大”之意。
明清医家卢之颐这样概括远志中“志”的含义—藏于肾而用于心,甚是贴切。世谓其为益智安神强志之品,历代多有记述。《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将之列为益智方药的之一名;宋代陶谷的《清异录·药谱》中将远志叫做“醒心杖”;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并谓:“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
远志的炮制与使用
古人认为远志生品能戟人咽喉,使用前须经去心炮制。南北朝 《雷公炮炙论》中言:“远志凡使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去心了,用熟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之也。”后各代基本都沿用此净制去心的炮制 *** 。
远志一般在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趁水分未干时选粗大整齐的根放在平板上来回搓至皮肉与木心分离,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木棒敲打使其松软,除去木心,因皮部不成筒状,故名“远志肉”。过于细小,不能抽去木心的称为“远志棍”。以筒粗、皮细、肉厚、去净木心者为佳。
现代在临床上主要使用生远志、甘草制远志和蜜炙远志三种炮制品。生远志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甘草制后则能减其燥性,缓和药性,协同发挥补脾益气、安神的作用。另外还可蜜炙,以增强其化痰止咳的作用。
远志的现代研究
远志最早收录于1953年版《中国药典》,经历版药典修订和完善,现2020版《中国药典》中记载远志的功能主治为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以及咳痰不爽,疮疡肿毒, *** 肿痛等症。
远志还是之一批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名单中的中药,在现行药典收载的35首含远志的中成药中有16个为安神类方剂,在目前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已上市的67个含远志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有54个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由此可见,现代临床远志主要用于改善睡眠、安神益智。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从远志中分离鉴定了180多个化合物,包括皂苷类、酮类、寡糖酯类、生物碱类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最主要的药效成分为三萜皂苷类、酮类以及寡糖酯类。这些化合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衰老、神经保护、抗抑郁、催眠镇静、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
结语
远志作为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药用价值毋庸置疑。临床凡痰阻心窍、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用之功效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远志性辛温,故心有实热或痰火内盛者则当忌服。
参考文献:
1.刘露,冯伟红,刘晓谦,等.中药远志的研究进展
2.翁倩倩,赵佳琛,张悦,等.经典名方中远志的本草考证
“我恋氓下芋,君思千里莼。”
杜甫将氓山下的芋头与江南著名的莼菜相媲美,可见他对芋头的钟爱。
苏东坡也曾在诗中对芋头赞誉有加,说它“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是的,今天就想和你聊聊芋头。
芋头
芋头,现在也多称之为芋艿,很多人对芋头的了解和认知,起源于食物。的确,芋头富含淀粉,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将它当作主食来食用,加上其便于保存,所以,古时候常常将之视作重要的粮食补助或救荒作物。陆游就曾在诗中写道:“夜生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莫谓蹲鸱少风味,赖其撑柱过凶年。”而这里的“蹲鸱”说的正是芋头。
芋头
芋头不仅是充饥裹腹的美食,同样也是一味治病良药。
芋头入药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汉末的《名医别录》,《名医别录》中将芋头称为土芝;到了唐代的《日华子本草》中有云,说芋头“和鱼煮,甚下气,调中补虚”;尔后,明代的《滇南本草》中有载,说芋头可以“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清朝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就讲,“芋,煮熟甘滑利胎,补虚涤垢,可荤可素,亦可充粮。”
而至于芋头具体的药用功效,大家不妨花上个三五分钟,听远志娓娓道来。
芋头
调中补虚
现如今,随着大家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都开始追求养生。
怎么个养法?从何入手?
简单来说,有两个切入点,一来是补肾,肾为先天之本,随着人们的年龄渐长,肾气是日渐衰退的,所以,不少人一旦迈入老年,眼睛、耳朵、腰腿问题都慢慢显现出来了,其实啊,这些大都和肾精亏虚息息相关。
二来啊,是补脾,脾为后天之本,一个人想要身体强壮,脾胃功能必须要好,既要吃得下,也要将吃下去的食物供给给五脏六腑以提供营养。
而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并非是单独的两条线,须知,养先天可充后天,养后天又可充先天。
然,补先天难,补后天易。所以你去看,好多大病、久病初愈,或本就是体虚的人都会调补中焦脾胃而养素体的虚弱。
芋头主入中焦脾胃,功善健脾祛湿而醒脾,后天之本充足,整个人才会精神、健壮。
芋头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加用些许山药等益气养阴的药材。
山药
润肠通便
但凡吃过芋头的人都知道,芋头不好夹,正是因为它滑滑的。
因此,芋头有着润滑肠道而通便的功效。
有些人便秘日久,吃上一些芋头,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芋头
软坚散结
芋头还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只是不同于其它软坚散结的药材,诸如牡蛎、夏枯草那般寒凉,芋头的味道甘甜,性子平平的而无寒热之偏。因此,即便是体虚者都可以服用。
芋头
解毒消痈
此外,长在我们皮肤表面的各种痈肿疮疡同样可以用芋头来消散。
《千金方》:“烧白芋灰,温汤和之,厚三分,敷疮上。干即易,不过五度。”
《简便单方》:“大芋捣敷,即干。”
芋头
然,我们以上全文说的都是芋头的块茎,须知,芋头的一身都是良药。
它的茎和叶可用于胎动不安,蛇虫咬伤,痈肿毒痛,蜂螫,黄水疮等;而它的花性善升散,可用于治疗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疮核脱出及吐血等。
值得一提的是,芋头虽功效良多,但也不要过度食用。
远志,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远志
【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葽绕;蕀蒬;棘菀;苦远志;山茶叶;光棍茶;小鸡棵;山胡麻;米儿茶;燕子草;草远志;十二月花
【药性】温性
【药味】辛;苦
【归经】归心、肾、肺经。
【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主治】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 *** 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现代药理研究】
1.远志具有祛痰作用。
2.远志具有镇静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名医别录》:毒。主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好颜色。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很多人有失眠的问题,比方说经常为各种事情忧心,或者晚上喜欢熬夜、运动,或者素来有房事不节等,都可能造成阴虚火旺。
睡眠 中医 养生 地黄 丹参 五味子
当你有失眠,并且出现“腰酸足软,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中两条以上症状,那么你就很可能是阴虚火旺型失眠。
针对失眠的阴虚火旺证,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及其功用。
1、朱砂安神丸
由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组成。具有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之功效。
此中成药偏于治疗火旺,譬如伴有心烦意乱,口舌生疮的患者就适合选用。口服,用量见厂家说明书。
睡眠 中医 养生 地黄 丹参 五味子
2、天王补心丹
由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组成。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
此中成药偏补,主要适合于平时易感劳累、手足心轻微发热出汗或兼见心悸的患者。口服,用量见厂家说明书。
睡眠 中医 养生 地黄 五味子 丹参
3、安神补心丸
由丹参、五味子、石菖蒲、安神膏(合欢皮、菟丝子、墨旱莲、首乌藤、地黄、珍珠母、女贞子组成。具有养心神,清虚火的功效。
主要适合于腰膝酸软、耳鸣、心悸症状比较突出的患者。口服。一次15丸,一日3次。
睡眠 中医 养生 地黄 五味子 丹参
4、益心宁神片
成分为人参茎叶总皂苷,合欢藤,五味子,灵芝。具有补气生津,养心安神功效。
适合于心悸,易劳累、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的患者。口服,一次5片(小片)或一次3片(大片),一日3次。
睡眠 中医 养生 地黄 五味子 丹参
上述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在医院医师诊断后再行使用!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失眠为常见病,治疗失眠的中药较多,首先中医上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痰热内扰证、肝郁化火证等常见的四个证型。辨证清楚后可采取相应治法,比如补养心脾、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清化痰热、消导和中等 *** 治疗。常用的中药主要如下:
1、炒酸枣仁:能够补养心肝之血而安神定志,最常用于肝胆血虚不能养心而导致的心烦不眠,叫虚烦不寐、多梦、易惊、神怯等症状;
2、夜交藤:又叫首乌藤,有使身体阴阳协调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而肝旺所致虚烦、不眠、多梦等症;
3、柏子仁:补心气、养心血而安神。对于思虑过度、心脾受损而出现心慌不安、惊悸失眠、夜间盗汗等症;
4、远志:可以交通心肾、安神,经常用于心肾不交、痰阻心窍之失眠;
5、百合:可以清心安神,经常配上麦冬、莲子、远志、黄连、阿胶、元参等,用于热病后余热不清的神志恍惚,还有阴虚心烦失眠;
6、茯苓和茯神:实际上茯神就是抱着松根而生的部分,相对于茯苓来讲,更偏于宁心安神。这两味药可宁心安神,治疗失眠健忘,主要用于心脾两虚、心肾不宁、失眠健忘等症状;
7、莲子:治疗心虚或者心肾不交而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
8、五味子:由于心气不足而致失眠、心悸、易惊、多梦等症,可以用五味子起到收养心气而安神的作用;
9、合欢皮、合欢花:治疗肝郁失眠,就是肝气瘀滞,情绪不畅,可以起到调畅情志而安神助眠的作用;
10、黄连:治疗心火亢盛,心中烦热的失眠;
11、生龙骨或者龙齿: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的作用。由于阴虚阳亢所致烦躁、失眠、头目眩晕等症,经常用重镇安神,由于受惊而心神不宁,或心虚而易惊、心悸、失眠、睡时易惊醒等症也可使用,龙齿安神镇惊作用大于龙骨;
12、灵磁石:可以定志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恐失眠、心慌虚血等症;
13、珍珠母:可以潜肝阳,明心神,用于心肝阴虚,肝阳亢燥,心神不宁而致的眩晕、耳鸣、失眠、心悸、虚烦多梦等症。可以起到降心火作用,心经有热的失眠最适合;
14、生牡蛎:因为阴虚阳亢而致的烦躁、失眠、盗汗等,可以用这味药起到益阴潜阳的作用;
15、朱砂:经常丸用入药里、中成药里,比如经常用的朱砂安神,可以有重镇安神作用,镇惊清热以安神,这药不入汤药,经常在丸药里用,朱砂有个特性,不可以直接见火,以免分解出金属汞而致中毒,也不可大量使用,也不可以长期的服用,以免中毒,短期使用可以起到重镇安神作用。
(以上提及药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请勿私自用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不断减少,睡眠障碍日益升高。失眠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升高,严重危害健康。失眠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苯二氮?类药物(如 *** 、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但该类药物容易出现耐药性、依赖性等不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
中医认为“失眠”“不寐”多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脏腑功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心肾不交,痰热内扰,阴阳失调等引起。治疗失眠应以调整脏腑气机,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基础。所以中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特殊的优势。
健脑丸
健脑丸,是青岛著名中医世家王春莆祖传特效方剂,最早见于清代康熙年间,具有补肾健脑、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心肾亏虚所致记忆减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
方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养心安神;人参、山药、肉苁蓉、五味子、益智仁、枸杞子益气补肾宁心;龙齿、琥珀、天麻、柏子仁、远志、酸枣仁、赭石、菊花,平肝潜阳,重镇宁心安神;天竺黄,九节菖蒲,胆南星,祛痰除湿,清心定惊。
文献显示,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药对均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健脑丸中含有从多方面经现代药理学证明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例如当归、山药、五味子、天麻、柏子仁、丹参、人参、远志、菖蒲、酸枣仁等。诸药合用,养心健脑、镇静安眠、补肾益智,可充分改善心肾亏虚所致的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临床实践表明,健脑丸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具有催眠作用。γ-氨基丁酸(γ-GABA)、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5-HT1A均是跟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或受体,尤其是5-HT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参与睡眠-觉醒机制的经典神经递质,对慢波睡眠的发生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脑内的“致眠因子”。研究显示健脑丸能够提高失眠脑组织γ-GABA、5-HT、5-HIAA含量,可能通过激活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加中枢对睡眠中枢的控制从而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益脑胶囊
益脑胶囊,由人参、党参、灵芝、龟甲胶、茯苓、龙骨、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麦冬组成。具有补气养阴、滋肾健脑、益智安神的功效。用于神经衰弱,体倦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属于心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患者。
灵芝具有滋养安神、健脑益智、健脾益肾之功效,为君药;远志、石菖蒲宁心安神,五味子、龟甲胶滋阴补肾、养血安神,人参、党参补气养血,为臣药;龙骨镇静安神、麦冬滋阴,为佐药。诸药共用,合奏补气养阴之功,对心肝肾不足,气阴两虚引起的神经衰弱尤为适宜。
参芪五味子胶囊
参芪五味子胶囊,由南五味子、党参、黄芪、炒酸枣仁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健忘、乏力、心悸、气短、自汗。
党参具有生津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润肺、止汗、滋肾的功效;酸枣仁具有安心养神的功效,因此诸药合用具有很好的健脾益气和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缓解患者的急躁情绪。
临床实践证明,参芪五味子胶囊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入眠潜伏期,增加其睡眠时间。参芪五味子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时,佐匹克隆能促进患者快速睡眠,缩短入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尽快改善其症状;参芪五味子胶囊可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并增加睡眠时间,从根本上改变失眠的内因。两药合用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安神助眠中药材大全,57种助眠类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安神助眠类的中药材应该是58种,另外一种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功效与作用全部来之《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本草纲目》等权威书籍收录,若有疑问可以关注账号“天天讲中药”发私信找我,我能力范围会的一定帮大家解答。
1、回心草
安神镇静。治心脏病心慌、心悸,神经衰弱。①《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壮阳。"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安神镇静。治心慌、心悸。心脏病。"
2、朱砂
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
3、夜交藤
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①《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 ②《本草再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③《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④《饮片新参》:"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⑤《安徽药材》:"消痈肿、瘰疬和痔疮。"
4、茯神
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①《别录》:"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②《药性论》:"主惊痫,安神定志,补劳乏;主心下急痛坚满,小肠不利。"③《本草再新》:"治心虚气短,健脾利温。"
5、合欢皮
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疬,筋骨折伤。①《本经》:"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②《本草拾遗》:"杀虫。"③《日华子本草》:"煎膏,消痈肿并续筋骨。"④《纲目》:"和血,消肿,止痛。"⑤《分类草药性》:"消瘰疬。"
6、酸枣仁
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7、藕粉
益血,止血,调中,开胃。治虚损失血,泻痢食少。①《本草通玄》:"安神,开胃。"②《本经逢原》:"治虚损失血,吐利下血。又血痢口噤不能食,频服则结粪自下,胃气自开,便能进食。"③《纲目拾遗》:"调中开胃,补髓益血,通气分,清表热,常食安神生智慧,解暑生津,消食止泻。"
8、柏子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
8、含羞草
清热,安神,消积,解毒。治肠炎,胃炎,失眠,小儿疳积,目热肿痛,深部脓肿,带状疱疹。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②《本草求原》:"敷疮,"③《岭南采药录》:"治眼热作痛。"④《南宁市药物志》:"清肝火,治小儿疳积,肝火上亢,外治疮疡作痛。"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
10、远志
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②《本草经集注》:".
..
11、定心散
安心神,通经络。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病抽搐,关节风痛,冠心病。
12、磁石
潜阳纳气,镇惊安神。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①《本经》:"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②《别录》:"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通关节,消痈肿鼠瘘,颈核喉痛,小儿惊痫。"③《药性论》:"补男子肾虚风虚,身强、腰中不利,加而用之。&quo...
13、柏树果
祛风,安神,凉血,止血。治感冒发热,胃痛呕吐,烦躁,失眠,劳伤吐血 ①《分类草药性》:安神除烦。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寒感冒、胃痛及虚弱吐血。"③《重庆草药》:"解风邪,安神,止血。治血热烦躁,小儿寒热高烧,吐血。"
14、山羊角
清热,镇惊,散瘀止痛,止血活血。主治小儿发热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痛经。 ①《本草新编》:"专活死血,磨山羊角一分,入酒中送下。"②《医林纂要》:"功用近羚羊角。"③《吉林中草药》:"镇静,退热,明目,止血。治小儿惊痫,头痛,产后腹痛,经痛。"
15、紫石英
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治虚劳惊悸,咳逆上气,妇女血海虚寒不孕。①《本经》:"主心腹咳逆("咳逆"一作"呕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②《别录》:"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镇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q...
16、龙齿
镇惊安神;清热除烦。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身热心烦①《本经》:"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②《别录》:"小儿惊痫,身热不可近,大人骨间寒热。"③《药性论》:"镇心,安魂魄。"④《日华子本草》:"治烦闷,癫痫,热狂。"
17、琥珀
镇惊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妇女闭经,产后停瘀腹痛,痈疽疮毒,跌打创伤。①《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②《药性论》:"治产后血瘀痛。"③《本草拾遗》:"止血生肌,合金疮。"④《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癥。"⑤《本草别说...
18、龙骨
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
19、小叶薄荷
安神补气,壮阳强骨,治失眠,心慌,小儿软骨病,阳痿。《新疆中草药手册》:"治失眠,心慌,软骨病,阳痿。"
20、乌饭子
安神;止咳。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滇南本草图说》:"怔忡睡卧不宁者,煎服。"
21、岩谷伞
镇静安神,清心明目。治心脏病,神经衰弱,阳痿。①《贵州草药》:"清热明目。"②《云南中草药》:"养心安神.治心脏病。"③《云南中草药选》:"镇静。治精神病,神经衰弱,阳痿。"
22、象牙
清热定惊,拔毒生肌。用于惊风癫痫,热痰骨蒸;痈疮肿毒。
23、素馨花
①《岭南采药录》:"解心气郁痛,止下痢腹痛。"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肝硬化的肝区痛。胸肋不舒,心胃气痛,下痢腹痛。"
24、茯神木
平肝安神。治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①《药性论》:"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②《纲目》:"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③《中药志》:"宁心安神。"
25、马宝
镇惊化痰,清热解毒。治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①《纲目》:"治惊痫,毒疮。"②《饮片新参》:"消肝脑,化热痰,治痉痫,止吐衄。"③《现代实用中药》:"对于神经性失眠、癔病、痉挛性咳嗽等症有效。并能解毒,治痘疮危症。"
26、蜣螂
定惊,破瘀,通便,攻毒。治惊痫,癫狂,癥瘕,噎膈反胃,腹胀便结,淋病,疳积,血痢,痔漏,疔肿,恶疮。①《本经》:"主小儿惊痫瘈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②《别录》:"主手足端寒,肢满,奔豚。"③《药性论》:"治小儿疳虫蚀。"
27、猪心
治惊悸,怔忡,自汗,不眠。①《别录》:"主惊邪忧恚。"②《千金·食治》:"主虚悸气逆,妇人产后中风,聚血气惊恐。"③《本草图经》:"主血不足,补虚劣。"
28、沙枣
《新疆中草药手册》:"强壮,镇静,固精,健胃,止泻,调经,利尿。治胃痛,腹泻,身体虚弱,肺热咳嗽。"
29、缬草
洽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①《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②《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③《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④《陕西中药志》:"治心悸及腰痛。"
30、珍珠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31、安息香
开窍,辟秽,行气血。治卒中暴厥,心腹疼痛,产后血晕,小儿惊痫,风痹腰痛。①《唐本草》:"主心腹恶气。"②《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暖肾,辟恶气。"③《日华子本草》:"治血邪,霍乱,风痛,妇人血噤并产后血运。"④《纲目》:"治中恶,劳瘵。"
32、屎咕咕
柔肝熄风,镇心安神。治癫痫,精神病,疟疾。
33、对叉疔药
①《贵州草药》:"解毒,止血,熄风,镇痛。治疔疮,刀斧伤出血,痧气腹胀窟,血尿,白浊,半身不遂。"②《云南中草药》:"养心安神,除湿活络。治风湿性心脏病。"
34、砗磲
《海药本草》:"主安神,解诸毒药及虫螫。以玳瑁一片,车渠等同,以人乳磨服。"
35、金箔
镇心,安神,解毒。治惊痫,癫狂,心悸,疮毒。①《药性论》:"主小儿惊伤,五藏风痫,失志,镇心,安魂魄。"②《海药本草》:"主癫痫风热,上气咳嗽,伤寒肺损吐血,骨蒸劳极作渴.主利五藏邪气,补心,并入薄于丸、散服。"③《本草蒙筌》:"除邪杀毒,却热驱烦,安魂魄,养精神,坚骨髓
36、太阳针
镇静安神。治心慌心烦,痫症,中风不语。
37、刺老鸦
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祛风活血。治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阳虚气弱、肾阳不足等证。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治肝炎,糖尿病,胃痉挛,便秘,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②《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补气安神,强精滋肾。"
38、郁金香根
《现代实用中药》:"为镇静药。治脏躁症。"
39、紫芝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40、蛇含石
镇惊,止痛。用于惊风,癫痫,骨节酸痛。
41、铁精
镇惊安神,消肿解毒。治惊痫心悸,疔毒,阴肿,脱肛。①《本经》:"主明目。"②《别录》:"疗惊悸,定心气,小儿风痫,阴癀,脱肛。"③《本草汇言》:"拔疔毒。"④《本经逢原》:"破胃脘积血作痛。"⑤《医林纂要》:"泄肺热,坠涌痰。"
42、合欢
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43、铅霜
坠痰,镇惊,止衄,敛疮。治惊痫,热痰,鼻衄,喉痹,牙疳,口疮,溃疡。①《日华子本草》:"消痰,止惊悸,解酒毒,疗胸膈烦闷,中风痰实,止渴。"②《本草图经》:"治风痰及婴孺惊滞。"③《本草衍义》:"治上膈热涎塞。"④《纲目》:"治吐逆,镇惊去怯,黑须发。"
44、狐心
补益,镇痉。治癫狂。
45、丝带蕨
治小儿惊风,干燥全草五至六钱。水煎,加白糖少许冲服。
46、野扇花果:养肝安神。
47、铁
镇心平肝,消痈解毒。治惊痫,癫狂,痈毒。①《本经》:"主坚肌耐痛。"②《别录》:"主疗下部及脱肛。""主金疮,烦满,热中,胸膈气塞,食不化。"③《本草拾遗》:"主贼风,烧赤投酒中热服之。"④《纲目》:"散瘀血,消丹毒。"⑤《本草汇言》:"平肝气,安惊痫。&q...
48、地花生
补心安神,祛痰。治血虚心悸,失眠多梦,咳嗽痰少。
49、山丹
除烦热,润肺,止咳,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心悸,失眠,浮肿。①《日华子本草》):"治疮肿及惊邪。"②《饮膳正要》:"主邪气腹胀,除渚疮痛。"③《纲目》:"治女人崩中。"④《随息居饮食谱》:"清营涤暑,润肠通燥。"⑤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虚劳咳嗽,吐血,虚烦,惊悸,浮肿。"
50、草柏枝
养心安神,止血。治心脏衰弱,心悸,咳嗽痰中带血。
51、白千层
安神镇静。
52、药王茶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消暑热,益脑清心,调经,健胃。治暑热眩晕,两目不清,胃气不和,滞食,月经不调。"
52、铁浆
镇心定痫,解毒敛疮。治癫痫狂乱,疔疮肿毒。①《本草拾遗》:"解诸毒入腹,服之。亦镇心,主癫痫,发热急黄狂走。人为蛇、犬、虎、狼、毒刺恶虫等啮,服之,毒不入内。"②《雷公炮制药性解》:"镇心神,明眼目。"③《本草汇言》:"解疔毒疮肿。"
53、铁华粉
养血安神,平肝镇惊。治血虚,惊悸,健忘,痫疾,痃癣,脱肛痔漏。①《日华子本草》:"止惊悸、虚痫,镇五脏,去邪气,强志,壮筋骨。治健忘,冷气心痛,痃癖癥结,脱肛痔瘘,宿食,敷竹木刺。"②《开宝本草》:"主安心神,坚骨髓,强志力,除风邪,养血气。随体所治热,合和诸药用。枣膏为丸。"③《医林纂要》:"补心宁神...
54、鼠肾:治小儿惊风、狐疝。
55、捆仙丝:活血舒筋,理气祛风。治跌打损伤,下肢冷痛麻木,风湿手足麻木,牙痛。
56、珊瑚:去翳明目,安神镇惊。治目生翳障,惊痫,吐衄。①《唐本草》:"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末,吹鼻中。"②《海药本草》:"主消宿血、风痫等疾。"③《日华子本草》:"镇心,止惊,明目。"④《纲目》:"点眼,去飞丝。"
57、红木子:除风补脑。治头闷目眩。
小花远志
来源产地
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
春、夏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于海拔1200m的山坡路旁草丛中或空旷平地。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小兰青、细叶金不换、细金牛草、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瓜子金、红丝线、紫背金牛、紫花地丁。
【原形态】
小花远志 一年生草本,高10-15cm。根木质。茎直立或伏地,分枝或不分枝,被短柔毛。小枝圆柱形,密被卷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极短,被短柔毛;
叶厚纸质,倒卵形、长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5-12mm,宽2-5mm,先端钝,具刺毛状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绿色;主脉在上面微凹,背面稍隆起,侧脉不明显。
花两性,总状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极短,疏被柔毛;花少数,密集,每花具小苞片3枚,早落;花梗长约1mm,被柔毛;萼片5,宿存,具缘毛,外面3枚小,卵形,里面2枚大,斜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3.5mm;
花瓣3,白色或紫色,侧生花瓣三角状菱形,边缘皱波状,基部与龙骨瓣合生,龙骨瓣盔形,较侧生花瓣长,顶端背部具2束多分枝的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长约2mm,花丝丝状,1/2以下合生成鞘,并与花瓣贴生,花药棒状;子房圆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乳突状。蒴果近圆形,直径2mm,几无翅,被极疏短柔毛。
种子长圆形,直径1mm,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先端具1白色3裂种阜。花、果期7-10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微苦,平。
散瘀止血,化痰止咳,解毒消肿。用于咳嗽胸痛,肺结核,咳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肝炎,毒蛇咬伤。
《中华本草》
辛;甘;平
祛痰止咳;散瘀;解毒。主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枸杞怎么吃最养生?说说枸杞的8个作用,建议收藏枸杞子以宁夏产的为道地药材,疗效更好。
最早《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已说明它益肾强筋骨的功用。
枸杞子的主要功效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明目,安神,生津。但枸杞子不是你抓一把泡水,就有以上这些作用的。关于枸杞子使用的门道,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
枸杞子
一、枸杞子主要用途
枸杞子性质平和,没有大寒、大燥、大热的偏性。补益力道和缓,也不会太滋腻脾胃,所以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用枸杞子慢慢地补,可久服常用,可单用,也可入复方。
1、肝肾阴虚,视物昏花,眼睛干涩
肝肾阴虚的主要表现:咽干口燥、胸胁疼痛、舌红少津、身体瘦弱、视物昏花、倦怠无力、腰膝酸软、男子遗精等一系列阴津减少或有内热的现象。
视力的正常功能需要肝血的濡养,肝肾阴血亏虚,不能上注于目,则两目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枸杞子长于补肝肾、益精血,凡视物不清之症,均可考虑使用。
《遵生八笺》枸杞茶,单用枸杞子泡茶。《肘后方》用“枸杞子捣汁,日点眼内三五次”,治眼睛生翳障。
枸杞子茶
入复方,根据具体病证进行配伍,用于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物不清或视力减退。如著名方剂《医级》杞菊地黄丸,用枸杞子与菊花配伍,加入六味地黄丸中,治肝肾阴虚、两目不明、视物昏花、头晕目眩者。
2、精血亏虚
精血亏虚,常见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如蝉鸣、早衰脱发白发、劳伤虚损等,均可选用枸杞子配方。
著名方剂《景岳全书》左归丸,以枸杞子与熟地、山药、山萸肉、龟板胶等同用,用于肾阴不足所致腰酸遗精、自汗盗汗、眼花耳聋等症。
《景岳全书》右归丸、右归饮,以枸杞子与熟地黄、山萸肉、肉桂、附子等同用,可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怕冷,阳痿遗精,大便稀,尿频而清等症状。现在也有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
《兰台轨范》龟鹿二仙胶,枸杞子与鹿角、龟甲、人参同用,用于阴阳精血俱虚所致全身瘦弱、遗精、视物昏花等症。
民间也常用枸杞煲汤,或与菊花同用,泡水代茶饮,以滋补肝肾保健。
菊花枸杞茶
3、早衰发白
《景岳全书》赞化血余丹,以枸杞子与血余炭、熟地、鹿角胶、巴戟天、胡桃肉、杜仲等同用,用于气血俱亏、形体瘦弱、头发早白、阳衰不育。
《圣济总录》枸杞丸,如以枸杞配菊花、肉桂、茯苓、熟地、黄芪、远志人参等,平补心肾、延年驻颜。
少白头
4、肾精虚损、精滑不固及不育、不孕
《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以枸杞子配伍菟丝子、北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补肾固精,用于男子肾虚精少、阳痿早泄、遗精精冷、余沥不清、久不生育,,现也有中成药五子衍宗丸。
《景岳全书》赞育丹,用于肾阴阳两虚证,以熟地、白术、当归、枸杞、杜仲、仙茅、巴戟肉、山茱萸、淫羊藿、肉苁蓉等配伍,用于男子阳痿不育。
5、失眠健忘、烦躁不安
精血不足易导致失眠健忘、烦躁、容易惊恐。枸杞子安神作用的原理是,通过补益肾精,精血充足,则神明自安,是间接的安神作用。
安眠
用于失眠时,枸杞子常与柏子仁、当归、石菖蒲、茯神、熟地等同用,如《体仁汇编》柏子养心丸,用于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健忘虚烦。(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摄生秘剖》杞圆膏,以枸杞子品与龙眼肉同用,以安神养血。
6、血虚面色萎黄、劳伤虚损、产后乳少
枸杞子滋补肝肾之阴,又可养血。
《补品补药与补益良方》以枸杞子与鸡蛋同煮,吃蛋喝汤,用于血虚面色萎黄。
《摄生秘剖》杞圆膏,以枸杞子与龙眼肉熬膏,用于血虚面色萎黄、失眠多梦。
《医学集成》催乳汤,以枸杞与黄芪、当归、人参、王不留行等合用,用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乳汁过少。
7、气阴两虚
枸杞子可组方用于气阴两虚症状,如中成药参杞颗粒,以枸杞子配伍补气药党参,用于气血不足、倦怠无力、虚劳精亏、肝肾不足、腰膝酸软等症。
中成药心脑欣胶囊,以枸杞子配伍红景天、沙棘鲜浆,用于气阴不足、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头晕、头痛、心悸、气喘、乏力及缺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症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于高原反应症状。
高原反应
8、阴虚久嗽
阴虚咳嗽日久,必致阴伤,治发应当滋阴、润肺、止嗽。枸杞子与滋阴润肺止嗽药同用。
如《温病条辨》专翕大生膏,即以枸杞子与人参、鳖甲、五味子、白芍、阿胶等同用,用于燥久伤及肺、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干咳,少痰,或咳血丝,口干,微口渴,面颊红、盗汗,甚至惊厥者。
二、使用注意
1、脾虚有湿及腹泻者慎用。
2、枸杞子药性平和,单用枸杞子药力较弱,且治疗范围有限,所以,“保温杯里泡枸杞”适合身体较为壮实无病的人。但如果是大虚、大病之人,需要配伍其他滋补药同用,才能见效,如常配伍熟地、菊花、人参、菟丝子等。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四肢麻木,肢体屈伸不利?送你一味天麻,息内风,祛外风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天麻。
天麻出自《神农本草经》,其实啊,天麻在古时候很少被称为天麻,古人习惯称之为“赤箭”。原因很简单,古人给中药起名多为象形,天麻色偏红,长得像一根根箭似的,因此得名“赤箭”。后来直到宋代的《开宝本草》中才开始沿用天麻之名。
天麻
除此之外,天麻还有很多别称,诸如天麻因长于息风止痉,为治风之良药,又被称为定风草。
天麻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多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采挖的称之为“冬天麻”,开春后采挖的称之为“春天麻”。
那么,天麻有哪些功效呢?
天麻
不妨花个三五分钟,听远志娓娓道来。
小儿惊风
众所周知,小孩子比较容易发高烧,而且,小孩子阳气正旺,这一烧很容就烧到39°C以上。
高烧往往就容易伴随惊厥,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有的时候还会伴有意识障碍等症状。而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是持续发作,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
然则,惊厥是西医上的说法,在中医范畴中,证属“惊风”。
此外,中医又根据发作的程度将之细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
所谓急惊风,说的是发作的时候身体的表征会猛烈一些,这主要是由于体内本就热毒积聚,再加上外感热邪入侵所致,热易生风啊!
相对而言,慢惊风的表现就会稍微平稳一些,而慢惊风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长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养所致。
因此,简单来讲,小孩子发高烧所致的惊厥,多属于急惊风。
既然名曰急惊风,那么治疗起来首当平息了这股子“风”。
然而,我们这里所说的“风”和风湿病的“风”又不尽相同,急惊风的风具体来说是五脏六腑内的“风”,而风湿病的“风”说的是穿梭在我们骨子里的风。
这个时候,用点天麻再合适不过了。
天麻素来便有定风草之美称,其质甘润不烈,作用平和。专入肝经而平息肝风内动,善治各种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选用。
《药性论》:"治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开宝本草》:"主小儿风痫、惊气。"
天麻
若是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酌加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的药材,即钩藤饮子。
钩藤
全蝎
若是小孩子惊风的症状较为平稳,证属慢惊风,我们上文已经说了,还是体虚的问题,因此当健脾补虚为主,可在天麻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白术、僵蚕等补脾息风的药材,即醒脾丸。
人参
白术
僵蚕
头痛眩晕
现在高血压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我们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飙升的时候,总会伴有头晕头痛的症状。
然而,中医没有高血压的说法,在中医范畴中,证属肝阳上亢。
中医认为啊,肝为阴中之阳,为刚脏,肝气主升。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一些中医诊断,几乎是看不到肝阳虚之类的诊断,因为肝为刚脏啊。
然而,肝阳太过,肝火旺盛,同样容易滋生内风,中医称之为热极生风。
这股子风并非是什么微风,可以说是狂风。
大家去看,台风来临的时候,地上的砂石啊全都被往上卷起,肝风也一样。
我们刚刚就提过,肝气主升,肝风这么一来,肝气就容易升散太过,一股脑地全往上走,因此,高血压的人一激动就容易面红耳赤,更有甚者头痛头晕,因为气血都在往上翻涌啊!
天麻入肝经,既能息肝风,又可平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之良药。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
天麻
多与石决明、牛膝等平抑肝阳之药同用,即天麻钩藤汤。
石决明
牛膝
四肢麻木
有些人啊,时不时地会有手麻脚麻的症状,虽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
去医院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之后,各项指标也均没有很大的异常。
其实吧,四肢麻木大都和经脉不通有关联。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跑能跳,能说能唱,主要还是依赖于血液的濡养,而心主血脉啊,我们的四肢离心脏的距离最远,因此中医将四肢又称为四末。
所以一些人体内的经脉不通畅,更先受影响的势必是离心脏最远的四肢的,因此也就有了四肢麻木的症状。
天麻善通经络,但凡是四肢麻木,屈伸不利诸证,都可以选用天麻来改善。
《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
《本草汇言》:"主四肢挛急,一切中风,风痰。"
天麻
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些,可以加用川芎,共奏行气活血之效。
川芎
风寒湿痹
天麻不仅可以入肝经息内风而止痉,
同用可以疏散外风。
一些人上了年纪,风湿病、关节炎的毛病都逐渐显现出来了,一到了雨天,问题更甚。
因为湿邪本就质重,连带着风邪在骨子里肆虐,能好受吗?
这个时候同样可以用点天麻,
天麻功善驱散外风,而通经活络,多用于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利腰膝,强筋力。"
天麻
然,单味天麻药单力薄,常常与秦艽、羌活等祛风湿药同用,共奏祛风通络之效。
秦艽
羌活
然,天麻虽功效良多,但主要还是作为祛风之用,并无滋补之效,是故若想进补者切勿盲目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