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欢)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该局近期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酒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9类食品2113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7批次。其中,1批次“西麦”燕麦片被检出霉菌超标。而此前“西麦”燕麦产品也曾多次被检出霉菌超标问题。新京报记者联系西麦食品方面,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情况。
河北西麦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情况
抽检公告显示,标称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麦”燕麦片(700g,2020/3/7),霉菌项目的5次检测结果分别为210CFU/g、65CFU/g、35CFU/g、 45CFU/g、50CFU/g,而《绿色食品 麦类制品》(NY/T 1510)规定,同批次5个独立包装产品中霉菌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00 CFU/g,且至少3个包装产品检测结果不超过50 CFU/g。
据了解,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为“发霉的真菌”,霉菌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风险。食品中水分含量和环境温湿度是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主要条件。
天眼查显示,此次涉事公司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麦食品”)的全资子公司。西麦食品创建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有4个子公司,分别是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西麦食品有限公司、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悠闲公司、桂林西麦营销有限公司。
2019年6月19日,西麦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燕麦之一股”。据2020年三季报,西麦食品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3.91%;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下降8.58%。
针对该批次问题产品的处理情况,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按照天眼查收录的联系方式致电河北西麦。河北西麦一位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此事。
屡现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西麦之一次出现质量问题。2019年12月12日,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公告显示,“西麦食品”子公司贺州西麦生产的“燕麦核桃粉”(40克×15袋,2019/1/24),因霉菌超标上榜。
而在上市之前,西麦食品也曾在2012年、2016年两次登上质量“黑榜”,涉事产品都是复合燕麦片,不合格项目均为霉菌超标。
2012年2月,广州市消委会发布麦片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的不合格名单显示,西麦食品子公司桂林西麦生产的牛奶燕麦片(700克/包,2011/9/7),霉菌检出值为80CFU/g。
2016年5月,当时的北京市食药监局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1批次河北西麦生产的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霉菌超标,实测值达95CFU/g,被采取在流通领域停止销售的措施。
为何西麦燕麦片屡现食品安全问题?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麦食品证券部 ***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还不了解此事,采访问题请发至公司邮箱,稍后会有回复,截至发稿,西麦食品尚未回复。
需要关注的是,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西麦食品在2020年半年报中称,公司主要从事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食品制造业。随着我国 *** 和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媒体舆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督和报道不断深入,因此一旦公司因质量控制出现疏漏或瑕疵而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将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甚至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电商、官网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铭
权威“好燕麦”标准出炉 西麦食品为燕麦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6月18日,由西麦食品集团主办,白城农科院协办的《打造好燕麦·全面推动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吉林省白城市顺利召开,在与会专家的鉴评下,《西麦·好燕麦》标准重磅发布,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白城农科院院长任长忠围绕“从产业角度,如何全面推动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发表讲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西麦食品集团(002956.SZ)创始人兼董事长谢庆奎为会议致辞。
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大学赵钢教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中食协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刘景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中食协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李再贵教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燕麦加工岗位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中食协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新中教授,上海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管骁教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学院仇菊副教授,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科学家张家口农科院周海涛所长,众多燕麦荞麦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及西麦食品集团总裁孟祥胜出席本次会议。
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企业“头等大事”
据了解,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消费者饮食理念开始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加速转变。燕麦因其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特点,每年的消耗与销售量都持续提高。
纵观国内燕麦产业发展,一方面,国家进一步重视国民健康饮食,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倡导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在此背景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健康功能食品逐渐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燕麦企业平均规模较低、知名品牌不多,在产品品类、制造工艺、用户体验、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国外燕麦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当下燕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燕麦食品企业的“头等大事”。此次标准的提出,正是西麦倡导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任长忠对此表示肯定:“西麦作为中国燕麦行业的龙头企业,此次牵头制定‘好燕麦’标准体现了西麦的责任与担当。”
当日,会议围绕如何提高国内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栽培、杂粮加工、营养监测等多角度展开讨论。针对燕麦荞麦功能逐渐被人们认可,产品种类繁多,但缺乏共识性标准这一问题,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钢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燕麦荞麦原料分类标准,突出原料的优质与专用特性;二是通过产品标准的确立,监测产品加工过程品质变化;三是建立针对性强的燕麦荞麦不同产品类型标准,规范国内外燕荞麦产品市场,更好的保护名特优新燕荞品牌的知识产权,做到优质优价,更好服务大健康产业。”
《西麦·好燕麦》标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上,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鉴评《西麦·好燕麦》标准。在认真听取了西麦的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查看了相关监测报告等技术资料及新工艺生产的产品,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好燕麦源自品种好、产地好、栽培好、营养好、工艺好和监控好”。
据了解,《西麦·好燕麦》标准从多个维度进行协同控制,实施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体系,达到企业提出的好燕麦标准要求。在育种种植环节,西麦通过与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及澳大利亚谷物创新中心合作,优选国内外“好品种”;西麦燕麦来源于黄金产区,是名副其实的“产地好”;三大专属燕麦种植基地按照国家有机标准或绿色标准的标准体系种植与管理,其中有机产品已获得中、美、欧盟三项认证证书,严格遵循“栽培好”原则。
在加工销售环节,西麦基于燕麦本身的营养价值,通过精准研发配置,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呈现不同形态、确保“营养好”;好燕麦源自“工艺好”,采用瑞士布勒工艺、自主研发蒸煮灭酶塔,撑握灭酶、3S熟化、3C切粒、皮芯分离等先进技术,较好保留了燕麦的营养和芳香;“监控好”指的是西麦燕麦从种子开始,经118道工序监测,建立ERP系统、DMS系统对生产及运输进行动态监控,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确保燕麦品质全程可控。
全力打造“好燕麦”标准体系助推行业合作共赢
市场是行业标准的“试金石”。国际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咨询在会中公布了一组数据:“通过全面细致的调研,据调研数据,2022年中国大陆燕麦谷物零售市场规模约110亿元人民币,其中西麦的市场份额约达20.5%,为中国之一的燕麦谷物品牌。”
对此孟祥胜表示:“燕麦荞麦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快车道,要想真正做大行业、同时主导行业发展,建立高水平行业标准、全方位提高自身能力是根本。‘好燕麦’标准覆盖西麦的全产业链,高度重视前中后端的各项标准,是西麦从做大到做强、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行业要做大做强也需要一份标准规划内部发展格局,统一行业水平可以有效提高竞争效果,促进行业内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展望我国荞麦燕麦产业市场未来发展,谢庆奎谈道:“希望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杂粮产业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行业内所有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统一方向、摆脱本位限制、合作共赢,一起做大行业蛋糕,共同分享增长红利,以高质量发展燕麦荞麦杂粮产业为目标,将振兴我国燕麦荞麦杂粮产业为己任,共同建设国内高标准的燕麦产业市场。”
*数据来源:欧睿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按2022年各品牌于中国大陆内的燕麦谷物零售额统计;燕麦谷物定义为以燕麦为主要成分的谷物产品,一般包含即食燕麦谷物和冲煮类燕麦谷物产品,于2023年6月完成调研。
来源:消费日报
上市后发布首份财报,西麦食品营收净利增速均下滑新京报讯(记者 欧阳晓娟)8月20日晚间,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麦食品)发布2019年半年报。作为上市仅两月有余的“燕麦之一股”,西麦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12%;实现净利润7495.97万元,同比增长10.32%,增速下滑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西麦食品创建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6月19日,西麦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燕麦之一股”,其发行价为36.66元/股。根据财报,2016年-2018年,西麦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6.31亿元、7.2亿元、8.5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46%,净利润分别为9447.18万元、1.01亿元、1.37亿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增长35.17%。
8月20日晚间,上市仅2月有余的西麦食品公布今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12%;实现净利润7495.97万元,同比增长10.32%。而2017年上半年、2018年上半年,西麦食品的营收分别为3.12亿元、3.97亿元,增长率为27.24%;净利润分别为3677.3万元、6794.46万元,增长率为84.77%。2019年上半年,这两项业绩指标均出现明显下滑。
同时,西麦食品的产品结构单一、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等情况未有改观。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西麦食品的纯燕麦片和复合燕麦片的营收,合计占上半年营收的97.84%。在半年报中,西麦食品称将加大冷食燕麦产品的研发和投入,不断开发二期谷物早餐生产线的产品,扩大膨化谷物燕麦产品的生产能力。
西麦食品的核心原材料燕麦粒主要依赖澳大利亚进口。西麦食品在半年报中提示,燕麦粒可能出现减产、质量、报关等问题,以及中澳双边贸易政策改变等,均会对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针对该风险,西麦食品表示目前正在积极评估其他燕麦粒生产和出口国,为开发其他优质燕麦粒供应渠道做准备。
新京报记者 欧阳晓娟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世辉
“燕麦之一股”上市仅半年 就曝食品安全问题!霉菌超标食品过量食用或有致癌风险燕麦大家都很熟悉,被称为“植物黄金”,是很多人早餐的必备食物之一。因高蛋白质高营养、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强、食用方便等特点,燕麦受到各类人群的喜爱,尤其受到健身人士和中老年人的追捧。
图片来源于 ***
一批次燕麦核桃粉霉菌超标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通告显示广西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南宁青秀店销售的标称由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贺州西麦”)生产的“燕麦核桃粉”,霉菌超标,检测结果为60CFU/g,而标准规定为≤50CFU/g。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网站
图为抽检不合格信息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此款燕麦粉后发现,目前,西麦官方线上销售渠道已不见此款“燕麦核桃粉”在售,记者询问店铺 *** , *** 表示店内并未销售此款商品。但不少宣称“官方授权专营”的天猫店铺仍在销售。
图为仍在销售“燕麦核桃粉”店铺
造成霉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生产加工过程未按要求严格控制卫生条件,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霉菌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部分霉菌会产生毒素,过量食用可能有致癌风险。
《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针对此事致电贺州西麦,其工作人员表示只是加工厂,无法对此事做出回复,并请记者联系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麦食品”),西麦食品工作人员也以不了解情况,无法答复为由,未正面回答此事。
多企业因霉菌超标被罚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12月12日发布的通告显示,标称湖北省洪湖市老曹家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洪湖藕粉(原味),霉菌项目不符合GB196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冲调谷物制品》要求。
荆州洪湖市市场监管局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没收不合格的食品225袋、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320元、处罚款人民币65000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第117号通告显示,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抽检中,标称河南省杂粮先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燕麦片产品因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河南省杂粮先生食品有限公司被焦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8万元行政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2388元。收到不合格报告后,该企业共召回不合格食品40罐。
4月15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第3期关于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及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标称上海百味林实业有限公司委托福建省莆田市兴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购进日期为2018年9月30日),霉菌实测值为40 CFU/g,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准为≤25 CFU/g)。
据查,该批不合格产品共生产120包,共计48公斤,已全部销售完毕。该公司已发布了召回公告。莆田市市场监管局城厢分局对该公司处没收违法所得48元,罚款8万元的处罚。
上市仅半年 西麦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贺州西麦工作人员称,只是加工厂,并请记者致电西麦食品,不难看出贺州西麦与西麦食品的关系。《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注意到贺州西麦是西麦食品的全资子公司,而西麦食品2019年6月19日才在深交所上市,仅半年不到,西麦食品就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
资料图
公开资料显示,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燕麦食品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主业的食品企业,此前多次因霉菌超标等问题登质量“黑榜”。
2012年2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11年麦片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不合格名单,显示桂林西麦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西麦食品前身)生产的牛奶燕麦片的霉菌达80CFU/g,而标准值为不超过50CFU/g。
2016年5月,原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麦”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检出霉菌超标。
尽管西麦食品经过多番波折成功上市,但围绕西麦食品质量隐患的担忧并未消失,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命脉,倘若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不止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损失,市场也会做出选择。
中国食品安全网新闻线索E-mail:wwwcfsncn@163.com
新闻热线:
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请关注转发!
“燕麦之一股”西麦食品遇增速考验图
伴随着清脆的钟声,西麦食品(002956)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燕麦之一股”。上市后的西麦食品,要面对的不仅是资本市场上的鲜花着锦,更多的是来自经营层面的增速考验与竞争难题。
6月19日上午9点左右,身着笔挺西服、一条象征吉利以及股票上涨的红色围巾的西麦品牌创始人谢庆奎,在数名西麦食品高管及全国经销商的簇拥下,现身深圳证券交易所。
对于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谢庆奎来说,这一天可谓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当天9点25分,谢庆奎如愿出现在敲钟台上,与其他5名代表担当敲钟人,包括西麦食品高管在内的11人在敲钟台上观看了仪式。随着象征着“十全十美”的10次钟鸣声落下,西麦食品终于插上资本的翅膀,成为“燕麦之一股”,股票名称为西麦食品,发行价格为36.66元/股,总募资7.33亿元。
这也是谢庆奎“收获颇丰”的一天。当日,西麦食品开盘即迎顶格上涨,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上涨44%,收于52.79元,总市值达42.2亿元。上市次日,西麦食品再度开盘涨停,报收58.07元。
不过,多名食品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坦言,上市后的西麦食品,要面对的不仅是资本市场上的鲜花着锦,更多的是来自经营层面的增速考验与竞争难题。
风险犹存
西麦食品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以燕麦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为主导产业的食品公司,旗下产品主要有“西麦”品牌燕麦,包括纯燕麦片、混合型燕麦片和烘焙燕麦片。
根据西麦食品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6年-2018年,西麦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6.3亿元、7.2亿元和8.5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约0.94亿元、1.01亿元和1.37亿元。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05%、14.06%、18.26%,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45%、7.17%、35.17%。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8亿、4796万,分别同比增长12.65%、20.61%。
尽管近年来西麦食品营利双增,但靓丽业绩的背后也存在隐忧,首当其冲的便是产品结构太过单一。目前,燕麦产品基本覆盖了西麦食品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西麦食品燕麦片在其营收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产品的升级及创新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将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
西麦产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记者发现,在招股书中,西麦食品将“产品结构单一”列为了经营风险的之一条。
“上市后,我们将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西麦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公司旗下‘西澳阳光’等副品牌打造时尚、便捷、健康的轻盈早餐、膨化燕麦、烘焙燕麦片等燕麦食品,大力拓展年轻消费群体,同时还将加大燕麦主食系列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拓展力度,如燕麦面、燕麦米等。”谢庆奎此前公开表示。
据其透露,目前公司烘培燕麦、膨化类燕麦食品等休闲燕麦食品已小批量上市,后续还将持续有新品推出。
不过,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燕麦食品属于品牌和概念型产品,在物力形态上具有易复制性,创新很难有所突破,且技术壁垒很低,因此品牌和渠道或是其应该深耕的重点。
确实,为获取更多销量,提升企业知名度,西麦食品进行了更多探索,而这些投入也在招股书中得到了体现。数据显示,销售和营销费用逐年攀升,近三年分别为0.62亿元、1.27亿元、3.06亿元,其中,2018年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已占总营收的近50%,2019年之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达0.76亿元,同比增长69%。
强敌环伺
不过,西麦食品将面临的风险还不止于此。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燕麦食品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近三年来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0%。同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燕麦消费很低,燕麦食品行业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面对燕麦食品行业这一片蓝海,入局者众多。
据记者了解,原本在2016年之前,一直稳居国内“燕麦一哥”地位的西麦食品逐渐被后来者百事旗下的桂格超越,暂时位居第二。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位列燕麦市场终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三甲的分别是桂格、西麦、雀巢,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0%、15.10%、9.10%。
这意味着,西麦食品不仅与国内垂直对手的竞争,还要面对桂格、雀巢、家乐氏等国际巨头的冲击。
然而,在商业模式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西麦食品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并不突出,西麦食品想稳住当前的市场份额且实现“反超”或并不简单。
灼识咨询研究总监朱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产品创新和渠道下沉是未来我国燕麦品牌突出重围的关键。
朱悦指出,目前我国燕麦食品市场中,在消费升级浪潮下,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与口味双重需求的食品,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健康、低糖、低添加剂的食品和饮料,更易受到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欢迎,具有更高度成长性。
“面对桂格、雀巢、家乐氏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如能率先推出具备健康与口味的创新产品及占领下沉市场,西麦食品将能提前抢占发展先机。”朱悦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在突出的风险以及激烈的竞争之下,西麦食品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诚意应对资本市场以及经营层面的长期考验。或许正如在谢庆奎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所言:“这钟声意味着西麦在追求百年伟业的道路上,我们只走完了万里长征的之一步。我们将迎接更多的挑战,肩负更大的责任。”
锁定优质燕麦专属品种 从源头打造全产业链升级来源:新华网
2月21日,西麦食品与张家口市农科院签署“西麦燕麦专属品种”授权。“从张北燕麦产业发展构想与未来布局看,西麦现在来到张北正当其时。”张家口市张北县县委书记 *** 举对西麦食品集团董事长谢庆奎一行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据了解,2021年张北全县GDP完成130亿元,从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一举成为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县,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因地制宜助推乡村振兴,而“有机食品”正是张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西麦推动中国有机燕麦产业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家的饮食习惯正在悄然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吃饱就行”,到如今越来越多地追求“健康饮食”。区别于传统农作物为了追求产量,常态化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从育种种植过程就开始追求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报道,目前我国有机食品消费市场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有机食品行业一片蓝海。
西麦食品集团作为燕麦行业的龙头企业,秉承着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极致追求,近年来不断加大布局有机燕麦产业。在2021年中国燕麦荞麦产业大会获得“燕麦推广及产业发展终身成就奖”的谢庆奎深感责任重大,在规划西麦燕麦全球布局的同时,心系中国燕麦产业发展。“西麦每年燕麦用量巨大,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我们计划在中国燕麦主产区建立育种-栽培-研发-生产全产业链基地,提升产品中的国产有机燕麦占比,进一步推动中国燕麦产业发展。”谢庆奎在沟通中表示。
张北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西麦发展有机燕麦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壤污染少,作为我国燕麦主产区之一,张北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的“天然工厂”。随着未来西麦食品与张北各项合作项目的落地,将对张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科企合作振兴乡村,10万亩燕麦基地获有机认证
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副县长王磊,大河镇党委书记靳功博,大河镇镇长贺君慧及核心 *** 成员的安排下,西麦食品一行来到当地有机燕麦示范基地。带着对当地燕麦产业发展的牵挂,西麦向有机燕麦示范基地捐赠产业扶持款5万元,并走访慰问了当地燕麦种植户,为他们送去西麦燕麦相关礼品及慰问金。
对于未来西麦与当地的三产融合发展,靳功博抱有很大信心:“今年冬奥会有一句话,叫‘一起向未来’,希望西麦在张北发展得越来越强,我们也争坐西麦这艘巨轮,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在张北,西麦食品集团拥有近10万亩有机燕麦种植基地,并于2021年获得“中国、欧盟、美国”三标有机认证。与其他产地相比,得益于优越的燕麦种植环境,该基地生产的燕麦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如此高品质的有机燕麦种植生产,离不开一批深耕一线的燕麦行业专家。目前基地所有种子种苗的技术管理过程由张家口市农科院进行监控与指导,确保种子属于非转基因作物,未经过有机生产禁用物质处理。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事燕麦研究有70多年的历史,育成燕麦品种52个,其中7个通过国家鉴定,鉴定、评价成果44项,其中6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过去,有机食品真假难辨不但存在于消费者中,也是燕麦生产加工企业的痛点。此次张北之行,在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黄文胜的主持下,西麦食品集团与张家口市农科院正式签署生产经营“0805-56燕麦品系”永久授权。谢庆奎董事长与张家口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斌共同签署了授权协议书,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处处长任全军一行参加授权仪式。通过科企合作的形式,帮助西麦从育种,种植和生产源头把关,为西麦有机燕麦品质保驾护航。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新品种研发与成果转化力度。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化科企合作,为民族种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黄文胜在燕麦授权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
持续打造全产业链升级,再造一个新西麦
“0805-56燕麦品系”作为本次授权的“西麦燕麦专属品种”对西麦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深耕燕麦行业28年的西麦来说,常年走访全球遍寻优质燕麦品种资源, 这是因为西麦深切认识到燕麦片作为即食冲泡的产品,对原料燕麦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燕麦蛋白、淀粉含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食用口感。而西麦燕麦专属品种兼顾营养与食用体验,具有高蛋白,高葡聚糖,高干粒重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该品种将被运用于西麦有机大燕麦相关产品生产。
作为国内燕麦行业之一家A股上市公司,西麦率先打通全产业链上中下游,通过百道工序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将质量管理落实到供应商、生产过程、储存、出入库、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有机种植基地收获的燕麦将被直接运送至自有工厂,在严于BRC国际食品安全全球标准的生产车间,燕麦的营养成分被更大限度的保留。西麦有机大燕麦片通过整粒压制工艺,片片燕麦如雪花,实现冲泡时“糊化”更快,口感更软糯,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蔗糖,为消费者提供高膳食纤维、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健康有机燕麦产品。
对于西麦来说,“好燕麦,吃西麦”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西麦食品给消费者的承诺!西麦“五?五”规划重磅推出全新战略“全力打造西麦全产业链升级,推动中国有机燕麦产业发展”,此次合作作为战略性布局中的一步,通过发挥西麦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控,与燕麦产业科研单位展开紧密合作,从全产业链源头把控燕麦品质,构筑有机燕麦全产业链发展“新征程”,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轻松享受到优质品种、优质产地的健康营养好燕麦。让我们共同期待,西麦与中国燕麦产区,与燕麦产业科研专家、学者,通过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探索出燕麦行业发展的光明未来。
西麦 纯燕麦片1000gX3速即食无蔗糖冲饮健身代早餐懒人食品配牛奶文/ 赵亚楠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俗话说,“五谷杂粮,燕麦称王”。都说麦片是健康食品,帮助减肥还能预防糖尿病。但是经过各种加工之后,麦片的营养价值还能”保持初心”吗?市面上“眼花缭乱”的麦片产品,到底什么才是最值得购买的呢?
对此,搜狐健康邀请中国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吴佳测评了四款网红麦片:西麦纯麦片、卡乐比减糖麦片、weet-bix麦片块和ICA草莓酸奶,究竟哪一种适合减肥,哪一种营养更丰富,哪一种不可以经常食用?点击链接即可观看:狐狸厨房 | 四款网红麦片哪个更好?长虫的居然是更好的_口感
四点麦片搭配小建议:
如果不太喜欢直接吃麦片的口感,不妨试试这些 *** 。
1. 早晨喝白米粥、牛奶时,加少量麦片,能增强营养、滋养脾胃;
2. 加入汤羹、炖肉汤中,非常浓香可口;
3. 蒸鸡蛋羹时,混合一些麦片汤在蛋液里,做成燕麦鸡蛋羹,口感更滑更嫩;
4. 磨豆浆时,把大豆和麦片按照1:1或者2:1的比例混合,不但营养更均衡,而且特别爽滑,即使不过滤去掉豆渣的全豆豆浆,口感也明显改善。
“燕麦之一股”再涨停 西麦食品产品结构单一仍未解新京报讯(记者 张泽炎)6月19日,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麦食品”)正式挂牌深交所。作为“燕麦之一股”,西麦食品发行价为36.66元/股,上市首日股价即涨44%,收报52.79元/股。6月20日,西麦食品开盘涨停,报58.07元/股。
尽管根据招股书显示,西麦营收高达7亿元,不过,和国内众多食品企业一样,西麦燕麦也有着行业内的通病——重营销、轻研发,产品结构单一。上市当日,西麦食品董事长回应大单品质疑,表示将大力投入休闲燕麦食品,抓住新的消费趋势。然而,专家认为,多元化布局目前仍是西麦难以突破的壁垒。
公开资料显示,西麦食品创建于200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主要有“西麦”品牌燕麦,包括纯燕麦片、混合型燕麦片和烘焙燕麦片,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燕麦食品、固体饮料、罐头饮料的开发、生产、经营(凭有效许可证核定的项目经营),食品生产技术研发及咨询等。
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显示,在包括热食、冷食的燕麦食品市场中,西麦燕麦以16.2%的占有率位列2016年终端品牌市场第二名。2012年至2016年间,西麦燕麦还和桂格、雀巢等国际大牌一同成为了国内燕麦市场的之一梯队,覆盖了超过43%的市场份额。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西麦食品作为燕麦行业的第二品牌,有一定的行业号召力,且“燕麦之一股”具备投资的稀缺性。
招股书显示,2014年到2017年,西麦食品实现营业收入5.42亿元、5.68亿元、6.31亿元和7.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6040万元、6632万元、9447万元和1.01亿元。此外,同期该公司生产的纯燕麦片和复合燕麦片的毛利率均在55%以上,高于同类企业香飘飘(603711)和黑芝麻(000716)。
值得注意的是,同国内A股上市的香飘飘等食品公司一样,西麦食品也选择“土豪式烧钱”法。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西麦食品“宣传推广费”分别为0.90亿元、0.96亿元和1.01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15.58%、15.21%和14.03%,三年平均值为15.03%。
同时,西麦食品的销售费用也较高,2015年至2017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17亿元、2.22亿元和2.5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接近40%,同期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0.58亿元、0.82亿元和1.14亿元。
西麦食品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对比明显,这一点从公司员工的结构分布上就能看出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西麦食品的销售人员为1334人,而研发人员仅8人。
2014年到2017年,西麦燕麦的研发投入为185.28万元、189.80万元和243.73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0.33%、0.30%、0.34%。
朱丹蓬表示,重营销、轻研发的情况,在整个中国的快消品行业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2016年进入后营销时代,消费端在倒逼产业端创新发展。如果过于轻视研发,将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
对此,上市首日,西麦食品董事长谢庆奎表示:“公司在燕麦领域深耕18年,已经具备非常强大的品牌、渠道、技术、服务等优势,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燕麦消费还非常低,整个燕麦食品行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上市后,公司将在不断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始终聚焦燕麦领域,积极拓展以燕麦为主的谷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此外,谢庆奎透露,目前公司烘焙燕麦、膨化类燕麦等此类休闲燕麦食品已小批量上市,后续还将有新品推出,公司未来三五年的目标是将西澳阳光打造成国内燕麦休闲食品之一品牌。
朱丹蓬认为,多元化是西麦食品难以弥补的壁垒。针对西麦食品未来的研发投入和建设计划,新京报记者致电西麦食品,但截至发稿并未接通。
新京报记者 张泽炎 编辑 梁缘 校对 刘军
记者邮箱:邮箱:zhangzeyan@xjbnews.com
“燕麦之一股”西麦食品遇增速考验伴随着清脆的钟声,西麦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燕麦之一股”。上市后的西麦食品,要面对的不仅是资本市场上的鲜花着锦,更多的是来自经营层面的增速考验与竞争难题。
6月19日上午9点左右,身着笔挺西服、一条象征吉利以及股票上涨的红色围巾的西麦品牌创始人谢庆奎,在数名西麦食品高管及全国经销商的簇拥下,现身深圳证券交易所。
对于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谢庆奎来说,这一天可谓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当天9点25分,谢庆奎如愿出现在敲钟台上,与其他5名代表担当敲钟人,包括西麦食品高管在内的11人在敲钟台上观看了仪式。随着象征着“十全十美”的10次钟鸣声落下,西麦食品终于插上资本的翅膀,成为“燕麦之一股”,股票名称为西麦食品,发行价格为36.66元/股,总募资7.33亿元。
这也是谢庆奎“收获颇丰”的一天。当日,西麦食品开盘即迎顶格上涨,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上涨44%,收于52.79元,总市值达42.2亿元。上市次日,西麦食品再度开盘涨停,报收58.07元。
不过,多名食品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坦言,上市后的西麦食品,要面对的不仅是资本市场上的鲜花着锦,更多的是来自经营层面的增速考验与竞争难题。
风险犹存
西麦食品官网显示,其成立于2001年8月,是一家以燕麦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为主导产业的食品公司,旗下产品主要有“西麦”品牌燕麦,包括纯燕麦片、混合型燕麦片和烘焙燕麦片。
根据西麦食品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6年-2018年,西麦食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6.3亿元、7.2亿元和8.5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约0.94亿元、1.01亿元和1.37亿元。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05%、14.06%、18.26%,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45%、7.17%、35.17%。2019年一季度,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8亿、4796万,分别同比增长12.65%、20.61%。
尽管近年来西麦食品营利双增,但靓丽业绩的背后也存在隐忧,首当其冲的便是产品结构太过单一。目前,燕麦产品基本覆盖了西麦食品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中国食品(港股00506)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西麦食品燕麦片在其营收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产品的升级及创新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这将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制约。
西麦产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记者发现,在招股书中,西麦食品将“产品结构单一”列为了经营风险的之一条。
“上市后,我们将在进一步巩固、拓展西麦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公司旗下‘西澳阳光’等副品牌打造时尚、便捷、健康的轻盈早餐、膨化燕麦、烘焙燕麦片等燕麦食品,大力拓展年轻消费群体,同时还将加大燕麦主食系列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拓展力度,如燕麦面、燕麦米等。”谢庆奎此前公开表示。
据其透露,目前公司烘培燕麦、膨化类燕麦食品等休闲燕麦食品已小批量上市,后续还将持续有新品推出。
不过,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燕麦食品属于品牌和概念型产品,在物力形态上具有易复制性,创新很难有所突破,且技术壁垒很低,因此品牌和渠道或是其应该深耕的重点。
确实,为获取更多销量,提升企业知名度,西麦食品进行了更多探索,而这些投入也在招股书中得到了体现。数据显示,销售和营销费用逐年攀升,近三年分别为0.62亿元、1.27亿元、3.06亿元,其中,2018年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已占总营收的近50%,2019年之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达0.76亿元,同比增长69%。
强敌环伺
不过,西麦食品将面临的风险还不止于此。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燕麦食品市场规模超过70亿元,近三年来复合年均增长率超10%。同时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燕麦消费很低,燕麦食品行业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面对燕麦食品行业这一片蓝海,入局者众多。
据记者了解,原本在2016年之前,一直稳居国内“燕麦一哥”地位的西麦食品逐渐被后来者百事旗下的桂格超越,暂时位居第二。根据公开资料,2017年,位列燕麦市场终端品牌市场占有率前三甲的分别是桂格、西麦、雀巢,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0%、15.10%、9.10%。
这意味着,西麦食品不仅与国内垂直对手的竞争,还要面对桂格、雀巢、家乐氏等国际巨头的冲击。
然而,在商业模式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西麦食品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并不突出,西麦食品想稳住当前的市场份额且实现“反超”或并不简单。
灼识咨询研究总监朱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产品创新和渠道下沉是未来我国燕麦品牌突出重围的关键。
朱悦指出,目前我国燕麦食品市场中,在消费升级浪潮下,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与口味双重需求的食品,更能吸引消费者。同时,健康、低糖、低添加剂的食品和饮料,更易受到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欢迎,具有更高度成长性。
“面对桂格、雀巢、家乐氏等国际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如能率先推出具备健康与口味的创新产品及占领下沉市场,西麦食品将能提前抢占发展先机。”朱悦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在突出的风险以及激烈的竞争之下,西麦食品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诚意应对资本市场以及经营层面的长期考验。或许正如在谢庆奎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所言:“这钟声意味着西麦在追求百年伟业的道路上,我们只走完了万里长征的之一步。我们将迎接更多的挑战,肩负更大的责任。”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