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春分时节这野菜要抓紧吃,江苏3元1斤,和腊肉炒,端上桌就光盘
#你好,春分##春季养生正当时#
春分时节,万物生长。此时在我们江苏有一种水边草,卖的特别火,一斤才3块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到的芦蒿。芦蒿其实是江苏的叫法,在江西应该是叫藜蒿,在其他地方也有叫水艾、蒌蒿、水蒿等。它味道清香,脆嫩爽口,营养丰富。可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之效。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蒜薹呢!
?
芦蒿可凉拌或炒食,是冬春时候江苏、江西等地一些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民间素有“一月藜二月蒿三月当柴烧”之说法,芦蒿在二月即春分和清明前这段时间是更佳食用季节,错过这个时节再想吃到鲜美的芦蒿只能再等一年了,得抓紧时间吃哦!
我家平时更爱用芦蒿炒豆干、炒香肠或者腊肉,那味道真是杠杠的,特别下饭,比吃大鱼大肉过瘾。今天糖爸在菜市场买了一把芦蒿回来,正巧家里还有许多自己腌制的腊肉,趁有芦蒿的机会,得抓紧把腊肉给消灭掉。所以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芦蒿炒腊肉的做法,喜欢吃芦蒿就来看看这道菜的做法吧!
芦蒿炒腊肉
?
【食材准备】芦蒿500克、腊肉200克、红辣椒4个、蒜头3粒、鸡精少许、生抽1茶匙
【做法】
1、先准备好芦蒿、腊肉、红辣椒等食材,注意要把芦蒿的根部老的给掐去,怕辣的话,红辣椒可以适当减少。
?
2、将洗干净的芦蒿切成三厘米左右长度的小段备用。
?
3、锅中放入一碗水,再放入腊肉煮开即可捞出。
?
4、将放凉的腊肉切片备用。
?
5、大蒜头用刀背拍碎、红辣椒切成条状、葱花、姜丁也一一备好。
?
6、热锅热油,放入姜丁、辣椒、蒜头炒出香味。
?
7、倒入芦蒿,再加入鸡精快速翻炒2分钟。
?
8、然后放入腊肉、生抽继续快速翻炒1分钟即可关火装盘。
?
这道菜做法是不是特别简单,喜欢吃芦蒿一定要试一试哦!
?
小贴士:因为腊肉就是咸的,所以炒这道菜是不用另外加盐的哈!
好了,这篇美食图文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图文均为本人原创,抄袭必究的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收藏”、“分享”或“关注”哟!您的支持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也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学习!
春水泱泱,沙洲鲜靓。蒌蒿青翠,芦芽萚(tuò)紫。正是食春时节。
江西烹饪大师邬小平快递来“藜蒿”以及自己做的腌肉。并说:“藜蒿,是我们江西鄱阳湖特有的野生植物,江西人的更爱。江西有一句话:鄱阳湖的草啊,南昌人的宝。这个草就是藜蒿,每年春三月,在江西人看来,是珍贵的美味。我还给你们寄了一些自己腌的腊肉。’藜蒿炒腊肉’要用我们南昌当地腊肉。把腌制的腊肉,切成丝,在锅里煸炒。放姜丝、干辣椒丝,再放韭菜。韭菜带梗带叶一起放下去,煸炒。这是我们南昌人的吃法。”
吃江西的“腊肉炒藜蒿”很香。藜蒿有水草气息,是菊和鱼腥草的交合味儿;最耐人的是它的口感,轻微的韧和脆。这个韧和脆将随着季节慢慢褪去。最后老而柴了。
“藜蒿炒腊肉”加了韭菜同炒,味道复杂浓郁,尤其是用江西余干小辣椒和青红辣椒炒,一下子就把春天的气息带的浓烈了。这和江西人的脾气性格一样。
连吃三日“藜蒿炒腊肉”,始觉藜蒿有趣。东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就是藜蒿。蒌蒿是古老植物,也是大家族。藜蒿的趣,是野趣。
芦蒿原名蒌蒿,又名白蒿,古名蘩(fán)、蔏(shāng)、皤(pó )蒿,旁勃等,是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蔬菜。汉《毛诗正义》说:“蒌,草中之翘翘然。”
如今,除了蒿、艾、蒌这三个名字外,古文里其它指蒿的文字都不用了,“蒿”成了蒿属植物的通称,“蒌”,也只存在于“蒌蒿”这个复合名称中,在口语中称为“芦蒿”、“藜蒿”。
藜蒿也是文艺和文雅的。
“厥蒿二月生,细白美盈寸。”清人马曰琯《咏春蔬组诗·蒌蒿》诗)早春二月,芦蒿应市。“好友围桌三面坐,还有一面让桃花”,江南的春天便永久地留在人生的记忆里了。所以元诗人耶律楚材在垂垂老矣的时候,还忘不了那“细剪蒌蒿点韭黄”的日子。
芦蒿是春蔬之上品。
在欧洲历史上盛极一时的苦艾酒(absinthe),其原料之中也有蒿属植物, *** *** 是用高浓度的蒸馏酒浸泡、萃取某些蒿属种类花和叶中的精油成分。
瑞士医生用一种艾草做的酒来治疗病人脑力恢复,而这种淡绿色的药酒能产生迷幻作用,文化创作者发现会带来源源的灵感,犹如魏晋离不开“五石散”一般,不少颓废诗人和先锋画家都对苦艾酒情有独钟。
苦艾酒的主要原料是苦艾、茴芹及茴香。这三种原料常被称作“三位一体”。因酒液呈绿色,苦艾酒被称为“绿色缪斯”。
19世纪的最后十年,法国、艺术、享乐主义与苦艾酒都有说不清的关系。
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中,绚丽的黄色系组合乃源于苦艾酒中华丽的棕黄色,色彩单纯强烈,满怀炽热的 *** 且笔触粗厚有力。每当喝起苦艾酒,梵高的个性就愈发刚烈,创造他的标志性的绘画风格。
后来,梵高,更常常被外界归咎于大量饮用苦艾酒所致。
听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著名作家海明威也是个苦艾酒徒,苦艾酒在海明威笔下随处可见,在《山如白象》中男人与姑娘关于“甜丝丝的像甘草”的苦艾酒对话;《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还创作了著名的“死亡午后”苦艾鸡尾酒,苦艾酒和香槟的混合,也被称为“海明威香槟”。
忽然想到,下次用苦艾酒和藜蒿炒腊肉相配,看能碰撞出什么效果。
#美食# #清风计划# #头条美食联盟# #我眼睛中的春天#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图片来自 ***
这种野菜营养价值高,现在吃时间正好,名叫“藜蒿”别认错了
这种野菜营养价值高,现在吃时间正好,名叫“藜蒿”别认错了
春天是吃野菜的好时候,可能很多人以前没钱才吃野菜,现在人们的条件都好了,谁还会吃野菜啊?但其实野菜可是好东西,虽然长得没有一般的蔬菜那么好看,但是却口感清爽,味道鲜美。
虽说是野菜,但是营养价值可一点也不输给普通的蔬菜,因为它们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没有经过污染,也没有经过肥料的催化,可谓是吸收日月精华而成。
现在的人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肠胃都过于油腻,很容易堆积一些脂肪,所以需要多吃蔬菜来调剂一下。而其中野菜的粗纤维更高,能顺便清一清肠胃。平时常见的野菜很多,比如面条菜、荠菜、马兰头等,但是今天要介绍大家的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叫做“藜蒿”,大家认识吗?
可能很多人一听这名字就觉得这是一种蒿类植物,但其实它就是一只普通的草本植物。最喜欢生长在一些湿润的地方,比如山坡下、树林里、河边等。它对环境没什么严格的要求,因此南方北方都可以生长,虽然常见,但是并不经常被当做野菜,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价值,只以为是一种普通的野草。
但是吃过的人才知道,藜蒿的味道实在是太美味了,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将它的嫩芽采下来之后可以清炒,也可以凉拌,用来煲汤也不错。这么好的味道保证会让你吃上瘾,丝毫不逊色于一般的蔬菜。
藜蒿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它是一种高钙食物,其钙含量比牛奶还要丰富,对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这样的食物,纵然是一种野菜,也让人们趋之若鹜。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去采挖,只需要采摘一些嫩叶和嫩茎就能吃了。
正因为它的价值比较高,所以成为了一种非常高价的蔬菜,很多的大厨都喜欢拿它来做菜,不仅能展现厨艺,还可以让人们品尝到美味。如今采挖的人多了野生的藜蒿就变少了,因此很多的地区都会人工栽种,让它慢慢变成了一种市场上售卖的蔬菜。
藜蒿采摘的更佳时间就是现在,时间一过就会变老,到时可就不好吃了。所以现在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野外找一找,摘一些回来给家人尝尝鲜也不错哦。
野藜蒿没了土腥味,水芹菜颇合市民口味,俏销野菜其实是“家养的”蔡甸藜蒿大棚。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摄
春天来了,菜青草绿,各种野菜冒头了。长江日报记者走访武汉菜市场,不少市民表示,野菜独特的香气和时令新鲜的感觉,是普通菜品无法给予的。“其实市民想尝到更安全的野菜,推荐就在菜市场、超市购买。现在不少野菜都是种植的,口感更好,食用更安全。”武汉市农科院正高职农艺师叶安华告诉记者。
市民消费热情高
记者在后湖一家菜市场看到,藜蒿正俏销,价格在8元一斤左右。菜摊主张老板说:“过年前,藜蒿卖到快30元一斤,那时候来买的人也不少。现在春天气温升起来了,藜蒿价格跌得快,销得更好。”至于野藜蒿,张老板表示以前有人去江边挖了,送一点到菜场卖或者自己在菜场卖,现在基本没有了。“野藜蒿没有那么嫩,口感其实还是家养的更好。”
刘 *** 是野菜爱好者,以前买野菜靠自己去菜市场碰运气,现在方便多了,买菜APP或者一些超市都有卖的,动动手指就能吃到。“现在很多东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只有野菜还是春天的限定款。独有的香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时令菜才是健康养生的。”
市面野菜多为种植
市面上销售的野菜,到底是纯正野生还是种植的?记者从各新城区多方了解到,大部分野菜都是种植的,种植面积根据市场需求来定,有的品种种植面积大,有的品种种植面积小。
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永安、消泗等地都种植了藜蒿。据蔡甸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从20年前开始了藜蒿的种植,如今面积发展到3万余亩。武汉逐梦田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敏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藜蒿12年,目前种植了200亩地。“我们种植的是来自云南的品种白蒿,比较长,比较嫩,现在都是基地自己育种了,选择更长更嫩更粗商品性好的藜蒿留种。”王敏说,如果藜蒿水肥管理好,能平均收三茬,一共能收6000斤。过年前批发价高,能批到10—13元一斤,现在批发价在3元左右,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武汉市农业服务指导中心蔬菜专家介绍,适宜的温度、土壤、水分,能保证藜蒿的大规模种植,且口感具有嫩、香、脆的特色。目前武汉种植的是经过了四代品种改良之后的,没有了野藜蒿的土腥味,还延长了采收时间,不仅仅是春天采收,利用设施种植,从9月到4月初都可以采。“3月的藜蒿口感更好,目前10℃至20℃的温度最适合它的生长,独特的香味这时候最浓郁。”目前蔡甸区还大力推广“藜蒿+西甜瓜”的轮作模式,秋冬种藜蒿春夏种西甜瓜,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条件,让土地一年四季处于高效种植状态中。
彭先生在武汉市江夏区种植了13亩的紫背天葵和田七,已经种了10年时间。“这菜应该不叫野菜了,是特色菜。我这边主要做批发,送白沙洲的几个固定档口。特色菜种植的人少,需求量相对稳定,主要是酒店。近几年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加上卖菜APP的流行,紫背天葵和田七也有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今年我们还种了紫苏,希望这些特色菜成为更多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当然,野菜种植也不是那么好种的。新洲区绿科达农业公司今年听说地菜效益好,就试种了一些。结果撒种太密,地菜长不大,没有商品性,根本卖不出去。看来这个真要种,还是得去学习一下。”
野菜种植不难市场培育难
野菜如何变种植,到底难不难,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农艺师叶安华。叶安华带记者去看了他的水芹菜大棚。“水芹菜就是池塘边的野菜,春天正当时。大部分野菜的赏味期都很短,从3月到4月清明。目前像藜蒿这样大面积种植的野菜不多。近年很火很贵的香椿,我了解到云南四川目前有大规模种植的。”
在叶安华看来,野菜推广主要是受限于市场的消费量。“我们种水芹,为了市场推广,研究人员自己去农家菜馆跑销售,慢慢地这菜才开始有了市场,但市场需求依旧不大。人们有一个消费习惯。江浙人吃马兰头,武 *** 吃藜蒿,其他品种一般还是走专供酒店的‘特菜市场’。”
以水芹菜为例,叶安华表示,它依旧是野菜。“很难杂交,我们会选择商品性好、外观好的品种育种。目前我们在武汉市一些水产养殖户那里推广,用浮船来种,好采收,种出来的水芹秆子白,脆嫩,更适合武 *** 的消费习惯。”
至于种植野菜和纯天然野菜口味上的区别,叶安华说一般种植的野菜,特殊的香味淡一点,但更适合大众的口感。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刘功虎 通讯员周小平 李德超 周争明)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别吃,快放下筷子!形似家常菜,已有人中毒!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时令的野菜也悄然“上市”
然而,一旦采摘、食用不当
野菜极易引起中毒
污水口的野菜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篱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
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
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老人误食野菜致休克
近日,湖北武汉,62岁的胡爹爹(化姓)一家出门踏青郊游时,发现路边有一种植物很眼熟,和以前吃过的苦菜很相似。于是,胡爹爹来了兴致,挖了一大袋准备带回家尝尝鲜。
当晚,胡爹爹迫不及待将野菜洗净,焯水后沥干,做了一盘凉拌野菜。一个人很快将一盘菜吃完,心满意足地半靠在沙发上休息。
没多久,胡爹爹开始上吐下泻,家人见他面色不好、嘴唇发白,赶紧送他到医院急诊。据家属回忆,老人到医院时,已出现意识模糊,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
医生表示,老人血压持续下降,已出现休克,肝肾功能都有损伤,怀疑病因是误食了有毒野菜。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野芹菜”吃错真要命!
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
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春天是大家外出旅游踏青之际
在此提醒
一定不要随意摘路边野菜
有些野菜含有剧毒不能采
(中国消防、中国新闻网、光明网、湖北日报、湖南消防、人民日报等)
这菜没菜叶,也不好买,想吃只能碰运气,有人一脸嫌弃,有人喜欢一碗蛋炒饭,应该是深夜食堂又或者早餐快手的不二之选,一碗剩饭和鸡蛋可以变换出许多种做法,因为食材的不同,每一份独特的蛋炒饭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到的口味,还有喜欢直接加入老干妈这样的国民酱料简单拌一拌就炒一盘的,也有用一勺老抽做的酱油炒饭就俘获不少食客的胃的。归根结底,一碗炒饭既能饱肚的同时,又能让我们给一碗普通日常的剩米饭赋予了不少创新的想法和创意做法。
今天要说的这碗炒饭,有些人闻着味就一脸嫌弃,有人却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清新,不同于芹菜和韭菜的浓郁香味,它只在冬季和春季有上市,只有这两个季节才能吃到,而我喜欢简单的用它和剩米饭搭配,简单炒上一大盘,清香扑鼻的炒饭,不放火腿也很美味,一到冬天,每逢看见它我都会买上一些,还真别说,这菜的特点是没有菜叶,也不好买,想尝个鲜?还真得碰运气,真要见着了,可别下手太慢了。
今天说的没有菜叶的菜就是它--芦蒿,在长江流域一带,也有人把它叫做藜蒿,和茼蒿类的菜一样,在四大名著《红楼梦》里曾有提到这么一道菜--萎蒿炒肉,说的就是芦蒿。市面上买到的芦蒿都是没有叶子的,细嫩的杆茎,远远看着像是空心菜菜杆。凑近闻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做菜就是要尝个鲜,而且这个季节的芦蒿正嫩。认真说来,芦蒿也算是野菜的一种。你们见过吗?
【芦蒿炒饭】
食材:芦蒿一把,胡萝卜半根,剩饭一碗,鸡蛋2个,生抽少许,油、盐适量。
做法:1.新鲜的芦蒿杆极其细嫩,轻轻一折便能折断,如果不能折断比较硬,说明已经老了,吃着会有筋。把芦蒿冲洗干净,切成碎粒,胡萝卜同样切成丁。
2.炒饭的主角--剩米饭和鸡蛋,剩米饭用饭勺稍微弄碎一些,鸡蛋磕入碗里,用筷子拌匀。
3.炒锅加热,倒入适量底油,中小火倒入鸡蛋液,把鸡蛋先炒碎。
4.切成粒的芦蒿和胡萝卜粒放入锅中,大火快速翻炒均匀,这么一看,还真是红黄绿三色都齐了。
5.最后倒入剩米饭,大火翻炒拌匀,把米粒炒散,和锅里的鸡蛋翻拌,炒至米粒一粒粒的均匀受热在锅中跳动,这样做出来的炒饭口感更好。
6.加入一勺蒸鱼豉油提个鲜,适当增加一些咸鲜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食盐,大火翻炒均匀即可。
芦蒿的清新味道,在入锅受热的一刻便已散发出来,江南一带的食客偏爱芦蒿,就好比北方人热爱的香椿是一个道理,喜欢清新味道的看到都得买上一些尝个鲜,不喜欢味道的则一脸嫌弃,避之不及。有香味的菜还有芹菜、香菜、韭菜还有刚过季的荠菜等,这些有特殊香气的菜里,你们又喜欢芦蒿吗?
小贴士:
芦蒿保存时间特别短,尝鲜就要现买现吃,千万别放到它口感变老了再炒着吃,味道也没那么清新了。
黑猫厨房,美食专栏原创作者,关注我,我会与大家分享更多美食的简单做法哟!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让更多爱美食的人一起分享!
这种野菜营养价值高,现在吃时间正好,名叫“藜蒿”别认错了
春天是吃野菜的好时候,可能很多人以前没钱才吃野菜,现在人们的条件都好了,谁还会吃野菜啊?但其实野菜可是好东西,虽然长得没有一般的蔬菜那么好看,但是却口感清爽,味道鲜美。
虽说是野菜,但是营养价值可一点也不输给普通的蔬菜,因为它们是在自然环境中长出来的,没有经过污染,也没有经过肥料的催化,可谓是吸收日月精华而成。
现在的人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肠胃都过于油腻,很容易堆积一些脂肪,所以需要多吃蔬菜来调剂一下。而其中野菜的粗纤维更高,能顺便清一清肠胃。平时常见的野菜很多,比如面条菜、荠菜、马兰头等,但是今天要介绍大家的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叫做“藜蒿”,大家认识吗?
可能很多人一听这名字就觉得这是一种蒿类植物,但其实它就是一只普通的草本植物。最喜欢生长在一些湿润的地方,比如山坡下、树林里、河边等。它对环境没什么严格的要求,因此南方北方都可以生长,虽然常见,但是并不经常被当做野菜,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价值,只以为是一种普通的野草。
但是吃过的人才知道,藜蒿的味道实在是太美味了,尤其是现在这个时节,将它的嫩芽采下来之后可以清炒,也可以凉拌,用来煲汤也不错。这么好的味道保证会让你吃上瘾,丝毫不逊色于一般的蔬菜。
藜蒿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那就是它是一种高钙食物,其钙含量比牛奶还要丰富,对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这样的食物,纵然是一种野菜,也让人们趋之若鹜。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去采挖,只需要采摘一些嫩叶和嫩茎就能吃了。
正因为它的价值比较高,所以成为了一种非常高价的蔬菜,很多的大厨都喜欢拿它来做菜,不仅能展现厨艺,还可以让人们品尝到美味。如今采挖的人多了野生的藜蒿就变少了,因此很多的地区都会人工栽种,让它慢慢变成了一种市场上售卖的蔬菜。
藜蒿采摘的更佳时间就是现在,时间一过就会变老,到时可就不好吃了。所以现在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野外找一找,摘一些回来给家人尝尝鲜也不错哦。
江南人的时令菜清代美食家兼文学家袁枚,在著述《随园食单》中有句经典名言:不时不食。即是说,不合时令或不按自然规律成熟之物,尽量不吃。换种说法,合时令且新鲜上市之味,宜趁早勤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江南春来早,新鲜上市的蔬菜野菜品种实在丰盈的很,蒌蒿即是其中之一。蒌蒿,如今人们大都称之为芦蒿,近水而生,南方水乡多见,与北方的大路菜茼蒿同属一科,是近亲。芦蒿主要食其茎杆,其上有细微的竹节,此是与茼蒿的区别之处。芦蒿入口有种特别的青香之气,青岛话称为“青杆子气”,近似于草坪修剪后留下的气息。其烹制喜油、宜猛火急炒,与腊肉同烹,最合心意;用芦蒿炒香干条,下酒亦妙。
前几日,嘱咐家人炒盘芦蒿香干尝鲜,待端上桌来,竟然是道芦笋炒香干。错把芦笋当芦蒿,足见北方人对此物的陌生。此外,香干定要选白卤香干,酱色香干太过显老气,与芦蒿的嫩绿俏拔,实在是门不当户不对。
诚然,芦笋亦是春季应时蔬菜之一,且证明有不错的抗癌和保健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岛城出品的白芦笋罐头食品,远销东瀛诸地,广受追捧。芦笋长在地中未见光时,为白芦笋;出土后,则是绿芦笋。
二月莼初生,三月多嫩蕊。莼菜,状似小荷叶,展开似铜钱大小,叶上多黏液,至嫩而滑。李笠翁称之为清虚妙物。苏州太湖,杭州西湖皆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亦可谓是天堂佳馔。春天的莼菜最宜制汤,以鸡汤加春笋、金华火腿丝为羹,味极鲜。莼菜银鱼羹,莼菜炒虾仁,皆是应季不可错过的美食。 《世说新语》中记载的“莼鲈之思”,鲈,是指江南名菜鲈鱼脍,莼,则是令人垂涎的莼菜羹了。
立夏时节,江南素有食“三新”之风俗,沿袭至今。三新,即是新上市之鲜物,又细分为地三鲜: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樱桃、梅子、香椿;水三鲜:鲥鱼、刀鱼、河豚。诸地间略有差别,大同小异。
前些年的春夏之交,我曾到访苏州吴中东山镇,苏菜大师黄明引我至太湖之滨的一座农家山庄,品尝水乡古镇农家宴。餐厅是一座长廊形水榭,古色古香,房间一多半伸入浩淼太湖水中,推开两扇木格花窗,湖光帆影尽收眼底。时农家大婶正蹲在院中手剥蚕豆,蚕豆亦是自家所种,透着水灵新鲜。据说苏州人有“蚕豆初穗摘剥,煮而食之,可忘肉味”之赞叹。当餐,太湖三白悉数到场,将白鱼清蒸,银鱼炒土鸡蛋,白虾活蹦乱跳,清水煮开即得。汤菜是一盆昂刺鱼莼菜汤,鲜美无敌,皆应季又应景。初次尝试的,正是刚刚剥出的那捧嫩绿的蚕豆,用葱油将蒜苗与蚕豆于大镬中同炒,立夏三新中独占两味,双鲜!食之清芬满口,如今思来犹有余香。
从地理位置上看,岛城可谓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四季分明,物阜民丰。我曾仿照江南立夏食三新之法,规纳提练出岛城立夏之三新,即树之鲜樱桃,地之鲜蒜薹,海之鲜虾虎。
袅袅春风中,小院一株百年雪松的婆娑巨伞,吹落下细细一层淡黄色的花粉,松花粉!一款久违的江南时令糕点松花团,立马从记忆深处涌出脑海。
松花团,江南一带名品,多取熟糯米粉为皮,趁热将芝麻白糖馅心包入、融化、拍扁,再将团子在松花粉中打个滚儿,即得。然并非所有松树的花粉皆可入馔,仅马尾松、油松之花粉,可用。松花团时令性强,上市期极短,故遇上一次,视如中彩票一般,走过路过,不可错过。
王开生
来源: 青岛晚报
这种水生草本植物极似茼蒿,味似艾草吃着鲜美脆嫩,南方分布广泛说到茼蒿,想必大家肯定不少吃它的吧!茼蒿的味道也有一些清苦,不过吃起来倒是很爽口,而且还会让口腔里变得很清香,今天要说的这个蔬菜和茼蒿极其相似,它就是芦蒿。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芦蒿和茼蒿是同一种蔬菜,但其实不是的,它俩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茼蒿只是草本植物,而芦蒿是水生草本植物,这个芦蒿也叫作蒌蒿、水蒿、柳叶蒿、驴蒿、藜蒿,它是菊科蒿属类植物,所以人们说的水艾、香艾也指的是芦蒿!芦蒿在我国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是多水潮湿的,所以南方地区生长的芦蒿比较多一些!
这个芦蒿一般都是在夏季或夏末秋初的时候上市的,吃芦蒿就是要趁着它嫩的时候吃,芦蒿稍微老一点就很影响口感了!芦蒿是个很耐阴喜湿的草本植物,它通常都生长在较为阴湿的林地、山沟、河谷、河塘边或小河边,芦蒿繁殖能力比较强,因为它的根茎繁多复杂!
芦蒿也有别的品种,比如柳叶蒿、鸡爪蒿,还有青芦蒿和白芦蒿,它们在植株特征和茎杆颜色方面都是有一些区别的!芦蒿是种自带香味的蔬菜,这种香味极似艾草,闻着清新脱俗让人提神醒脑,这种蔬菜吃到肚子里也很舒服,鲜美脆嫩,清香爽口,吃过就不会忘记它!
这个芦蒿在外形特征方面和茼蒿是很相似的,鲜用芦蒿就要挑脆嫩的带着少许叶子的茎杆,并且闻着香味浓郁的才好,芦蒿的茎杆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凉拌着吃,腌渍好后也是风味十足呢!这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不知道大家吃过它。
藜蒿,又叫狭叶艾、芦蒿、水蒿、青艾等,起初属于一种野草,一般生长在湖泊草岸边,江西、湖南、安徽、湖北等东有分布,南京的江心洲藜蒿基地,滁州桥头藜蒿基地都比较有名。
在江西有句话传得很广,“鄱阳湖的草,城里人的宝”,指的就是藜蒿。江西人有藜蒿情结,每逢正月,几乎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会飘着藜蒿炒腊肉的香味。
藜蒿气味甘甜,嫩茎味道清香,脆嫩,可以做为主食或者配料,可凉拌可炒熟,味道很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胡萝卜素、抗环血酸、铁等,还有清热、利湿、杀虫的功效。藜蒿价格不便宜,比猪肉还要贵呢!江西人做藜蒿比较擅长,江西的藜蒿炒腊肉以其“脆嫩爽口,醇香柔润”的特点,而入选“十大赣菜”之一,是中国的名菜之一。
现在很多家庭餐桌上都出现了藜蒿,藜蒿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20元一斤左右,在蔬菜中算是价格较高的了,购买藜蒿得顾客告诉我们“藜蒿价格贵过猪肉,只能买一点解解馋。”偶尔吃一顿还行,要是天天吃的话,还真吃不起。
藜蒿在南北方都能种植,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但需要保水保肥的沙质土壤,才能长得更好。种植后于春节前后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现在有了大棚种植技术,一年四季都有鲜嫩的藜蒿上市。遇到种植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更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 *** 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
种植藜蒿一年种植可多年收获,在生长期间极少生病虫害,所以基本不施用农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人工种植藜蒿了,一般藜蒿亩产鲜茎4000kg-5000kg,效益较高。现在种植藜蒿不仅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还丰富大家的餐桌,很有前景。
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觉得文章有益,请关注、点赞支持,谢谢!(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