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豆腐汤,鲈鱼豆腐汤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7 0
新婚老婆做的晚餐,我看了满意,老妈却当场变脸,气得打翻了碗

新婚老婆做的晚餐,我看了满意,老妈却当场变脸,气得打翻了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发展,造就了现代文明;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饮食文化是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改善,越来越符合当代人的水准;现在的人对吃都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每个人都喜欢吃好吃的美味,只要看到了好吃的,总会忍不住吃上一些,哪怕是会有鼓鼓的小腹和粗壮的大腿!对于我的爱吃每个人都是有所了解的。今天带给大家的就是老婆做的晚餐了,老婆总体来说是一个十分贤惠的人,新婚期就开始为大家做起了饭菜!

这满满的一般的饭菜就是新婚老婆自己做的晚餐了,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做了一桌子菜,一共五道,虽然看起来不是特别的丰盛,而且外观也不是漂亮,但是我总体上是满意的,因为能为你下厨,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了,但是老妈看了之后百般挑剔,横挑鼻子竖挑眼,真的是气得当场打翻了,晚上我们来看一下他对老婆做的饭菜的评价吧:

这是一道番茄炒鸡蛋特别家常的一道菜,每家都会吃,而且经常吃番茄炒蛋,是很简单的一道家常菜。几乎每个人都会做,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蛋液搅拌均匀,然后油热了放进去炒,鸡蛋炒熟之后可以盛出,然后锅里面留一些底油,放入切好的番茄炒,一直炒到番茄出汁,然后放入炒好的鸡蛋,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但是看看老婆炒的番茄炒蛋吧,鸡蛋已经熟透而且变焦了,但是番茄却还是整块的,老妈直言看起来真的是毫无食欲,根本就没有办法下筷子!

这道菜是他口中的有机花菜炒五花肉,我很喜欢吃的一道菜,有机花菜的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而且它的口感比较独特,和五花肉简直就是绝配,吃起来超级的下饭,但是老婆在炒的时候里面还放入了一些蒜苔,做成了一锅乱炖,老妈表示这看着就让人不想动筷子!

然后就是一道炒青菜了,青菜在炒制之前,更好放进热水里面焯一下,然后再捞出来沥干水分,放在炒锅里面翻炒,这样颜色就会十分的翠绿,而且在炒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否则就会变得特别的软烂,可以看到的是,老婆完全不懂得炒青菜时候的奥妙,但是能做成这样子,我还是很满意的,老妈却当场变脸,气得打翻了碗!!

这是她做的鲈鱼豆腐汤,炖的还是很不错的,时间把握的很到位,鱼已经炖得很烂了,而且豆腐也很入味,这是餐桌上唯一让我满意的一道菜,另外还加了一些枸杞增色,鱼汤也白白的,鱼肉鲜嫩、豆腐嫩滑,整道汤非常香,看着这一道汤,我更加的开心了,实在是太好喝了,老妈的脸色也终于变好了,只能说一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会越来越好的,你们觉得呢?

感动中国,央视点赞,这对夫妻用“1元”燃起抗癌家庭的希望

最近被一则新闻感动哭了。

在江西省,一家肿瘤医院旁边的街道上,一对夫妻经营的摊位,客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的,多数是癌症患者的亲属。与别家摊位不同,这家摊位不仅可以自己做饭炒菜,并且每次只象征性的收取一块钱。

经营这个摊位的摊主,他们只是很普通的夫妻,原本靠着早点摊卖油条赚取微薄的收入,后来便把摊位让出来,借给有需要的人解燃眉之急。

这样亏本的生意,他们一做就是7年。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善事长达17年之久呢?这一切都得从2003年的那一天开始说起。

那天上午,一位十几岁患了骨癌的孩子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吃妈妈做的饭,爱子心切的妈妈来到了万佐成的油条摊位,询问能否借炉给孩子做顿饭,这份真切的情感打动了万佐成,他没有一丝迟疑,将炉灶让了出来,他告诉她:以后可以天天来炒菜,并拒绝收费。

后来,越来越多在肿瘤医院的亲属都知晓万佐成的摊位可以免费炒菜做饭,纷纷前来借这一场“火”,最多时,一天便要接待上百人。

每天消耗的煤炭、水电费让夫妻俩吃不消,在大家的提议下,象征性的收取费用:炒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米饭一盒一块钱。而这些钱也仅仅是让夫妻二人收支平衡。


即使没挣钱,甚至会亏损,万佐成夫妻依旧秉持初心,从2003年到现在,没有涨过价, 面对记者采访,他说:“这里对于病人来说就是一个短期的家,我们能帮助人家,就感觉很快乐。”

这份陌生人的善意,感动了无数患者及患者家属,在离开医院时,很多病人家属会将 *** 号码留在墙上,邀请万佐成夫妇到家里做客。其中有位四五十岁的患者说:“让我回家可以,先要把我拉到那个厨房的老板老板娘那里去坐一次。

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餐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是对于癌症患者一家来说,这是支撑他们对抗病魔的一剂良药。

年过半百的老李是抗癌厨房的老熟人。2015年,老李的老伴被查出宫颈癌,随后癌细胞转移到脑部并压迫了神经,此后就瘫痪在床,需要靠老李准备一日三餐,老李说,有他这个坚强的后盾,老伴活下去肯定没问题。

老李的拿手菜,是一道鲈鱼豆腐汤。医院附近有菜市场,老李去买了新鲜的鲈鱼,来到万师傅的厨房里,熟练地洗切一番,点上油锅煎至金黄,放上葱姜调料小火慢炖,等汤汁变白后再加进豆腐,这一碗汤鲜美醇厚,暖胃又暖心。


阿梅的丈夫患白血病半年多,家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所有借钱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在扛。每天在医院里面对医生,听着那些晦涩的病名和药名,压力真的太大了。

到饭点的时候,阿梅就带着菜来到小巷子里,和熊阿姨聊一聊丈夫的治疗情况,或者和其他家属聊聊做饭,心里也好受了许多。

外面的饭菜太贵,病人家属买不起,而在这里自己买菜做一顿饭,至少能够省下两倍的钱,这个厨房对他们来说,恰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于是这里被他们亲切地称为“一元抗癌厨房”。

“癌症”的无情,是可以在瞬间摧毁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的,一场手术动辄几十万,以及后续的开销,卖房卖车依旧杯水车薪,而且需要经常的转院,很多患者家属住不起公寓、酒店,多得是席地而睡。

节省下来的钱,可以换上好一点的药,减轻亲人的疼痛,可以多买更多有营养的食物,让亲人吃得好一些。

这17年来的坚守,让小巷子燃起人间烟火气,这份朴素的善意守护一个个癌症患者家庭对生命的希望。

于无常处知有情,为“1元抗癌厨房”点赞。

夫妻赔钱经营“抗癌厨房”20年除夕不休只为让这些人吃口热饭

近日,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的“抗癌厨房”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叫它“抗癌厨房”,是因为在这里做饭的,大多是肿瘤医院的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的家属。

这是一个很“良心”、很温暖的故事,关于活着,关于相守,关于善良。

这是南昌市青山湖区学院路的一条小巷,2米来宽,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仅有一墙之隔。从楼顶俯身往下看,20多个小煤炉在巷子里一字排开。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同时在这里洗菜做饭,热气蒸腾、油烟翻滚,伴随着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热闹景象,和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图景似乎并无二致,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做饭的这些人多是癌症患者和癌症患者的家属,这方窄窄的天地也因此被称为“抗癌厨房”。在过去17年里,它的经营者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坚持免费为患者家属提供炉灶、炊具、调味品等,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炒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热米饭一块一盒,锅碗瓢盆水电煤全算里面。他们说:“再有钱,来了肿瘤医院也会穷,但是再穷,也要吃口热饭啊。”

是啊,日子再难,也要一天一天过;生活再苦,也要吃好每一顿饭。

一切始于一次求助

“你来就行,我不要钱”

“抗癌厨房”最早要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开了一个早点摊,卖油条、麻团等食物,顾客里有不少人都是附近医院的患者家属。有一天,一对中年夫妻找到万佐成,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的炉子炒个菜,他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他们的儿子才十几岁,患了骨癌,一条腿截肢了,两夫妻都在这边照顾孩子。小孩一直闹脾气,吵着要回家。外面买的饭菜他都不吃,就想吃妈妈做的菜,这个妈妈找了很多地方都被拒绝了,最后找到我这里。”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图自/东方女报

万佐成和老伴很同情这对夫妇,“我们也是做父母的,听完他们的遭遇很心酸,就说你来炒吧,天天炒都没关系,我不要钱。我反正都是要做早点的,炸完油条的炉火还旺,你来就行。”

后来,这件事可能在病房里传开了,大家听说这边可以炒菜,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借炉子,“几天时间就来了好多人”。那时候,万佐成和熊庚香可能并没有想到,这件事他们会一做便17年。

来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他们难”

肿瘤医院附近有个地方可以炒菜的事传开后,万佐成夫妇开始面临另一个问题:来借炉子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几个,到后来的几十个上百个,原本的炉子不够用了,支出也越来越大。万佐成自费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供患者家属在这里炒菜。又因为到这里炒菜的,大多是从江西各地来南昌陪家属治病的,而且多是癌症。“抗癌厨房”就这么叫了起来。

刚开始,炒菜是免费的,后来,常去做饭的病人家属过意不去,提出要付钱。夫妇俩为了让他们安心,同时也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炒一个菜收5角钱。这个价格维持了很多年,直到2016年因为物价上涨,他们才把价格调整为1元钱。而每年过年期间,厨房是免费供大家使用的。没错,这个厨房连除夕都在开火。去年过年,万佐成和熊庚香去儿子家吃年夜饭,半个小时就吃完赶了回来,“医院不休息,我们就不休息”。

这个价格,自然是不可能赚钱的,甚至要贴钱,除此以外,三百六十五天的无休状态也是考验,但夫妇俩都没有怨言,“到我们这里的,都好可怜。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他们难。”这方小小的厨房里,有最难熬的病,也有最硬的菜,最暖的爱。

人生之味

“吃饱饭,才能好好活下去”

巷子里的厨房人来人往,炉火不熄,菜香四溢。对许多患者家属来说,这份人情味和烟火气,是他们在亲人患病的重压下,难得的喘息和安慰。在人生的艰难岁月里,在对抗癌症的漫长时光中,那些锅炉里沸煮的、翻炒的、蒸腾的,何止是饭菜,更是生命的气息和爱的证明。

而对患者家属来说,来“抗癌厨房”做菜,也许并不全是为了节省开支,让自己所爱的人能吃到一口家的熟悉味道,让正承受痛苦的亲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许是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万佐成的“抗癌厨房”里,有不会做饭的丈夫为了患病的妻子一点点开始学炒菜,有饭来张口的子女为患病父母学煲汤……在生死面前,曾经不成熟的慢慢成长,曾经依赖惯的开始独立,曾经被照顾的开始照顾他人。

一道道家常菜,浓缩的是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夫妻之爱……无数个家庭的酸甜苦辣咸就这样跟着炉火跳跃,随着锅铲翻飞,最后烩成一盘人生之味。

他们的故事

“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之一次》第九集《相守》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上午被确诊为癌症,那他中午会干啥?答案是:吃饭。多少人面对生死的态度,都在一碗饭里。

老夏是“抗癌厨房”的常客。2015年,老夏的妻子被查出宫颈癌,第二年癌细胞转移到脑部,2018年脑部水肿压迫神经,此后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曾经开过饭馆的妻子,现在需要老夏给她张罗一日三餐。妻子生病之后,老夏说自己没想别的,就是“一心把她伺候好”。送医喂药,做饭擦身,事无巨细,都被老夏承包了。鲈鱼豆腐汤是老夏为数不多的拿手菜。锅里不停翻滚的乳白色鱼汤,如同老夏对于妻子的希冀,上下沉浮,却从未停歇。对抗癌症,就像一场耗时耗力的长跑,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坚固的心理防线。“我一天到晚除了炒菜宽心一点,在医院里面就像坐牢一样。”对于老夏来说,做菜就是他每天放松自己的方式。日复一日,光阴在三餐中溜走,日头在翻飞的锅铲上东升西降。病房里的病友来来去去,而对于老夏和妻子来说,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26岁的邵慧慧在厨房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天早早来到厨房。“医院里面有食堂,但比自己做饭更贵,爸爸也不喜欢吃。”为了让患肺癌的父亲吃好饭,慧慧和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菜。

女儿患上“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肿瘤”后,张美菊没有想不开,“谁家出了这个事,都没办法,只有承担。”她每天从医院附近买好菜,再拿到“抗癌厨房”加工。母女俩中午炒两个菜,吃不完,晚上热热继续吃,“为了小孩,能节省就节省一点。”

经常有邻居送食材 图自/腾讯公益出现在这里的,还有一些无名的志愿者。一位中年男子,从早上8点来这里帮忙,下午4点才离开,每次都会提一些食用油来,也不肯告诉别人他的名字。2018年2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荣登“中国好人榜”。当地 *** 已经拨款装修了厨房并补贴房租。…………是这些,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间。在这个人间,有人选择善良,有人传递善良,有人在善良中获得勇气……所以,善良得以形成一个回环,将更多的爱扣在了一起。人生无常,唯爱是永恒的底色。

鲜嫩美味的鲈鱼豆腐汤,春节家宴必备的拿手菜!




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二者结合简直太完美。鲜嫩美味的鲈鱼豆腐汤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肴,也是春节家宴必备的拿手菜。鲈鱼豆腐汤,鱼肉细嫩鲜美,入口即化,豆腐滑嫩爽口,奶白的鲈鱼汤汁,端上桌香味四溢!



用料

鲈鱼、豆腐、葱、姜、蒜、花椒、料酒、胡椒粉、醋、油、盐。



鲈鱼豆腐汤的做法

1、提前将所需食材备齐。鲈鱼先处理干净去掉鱼鳞和内脏,用水清洗干净,在鱼身的两面分别斜切花刀,淋干水分放入盘中。



2、买来的新鲜豆腐先用水冲洗干净,切成大小均匀的豆腐块,放入碗中。葱、姜和蒜洗净,葱切葱花,姜切姜丝,蒜切片备用。



3、锅内热油,放入花椒煸炒出香味,然后放入姜丝和葱花翻炒,放入处理好的鲈鱼,小火双面慢煎至微焦变色,接着倒入没过鲈鱼的开水。



4、待锅中的汤水煮至沸腾后放入豆腐块,盖盖炖煮鱼和豆腐块熟透,最后放入少许盐、胡椒粉、料酒,沿锅边滴几滴醋调味后即可出锅。



5、撒上一把葱花点缀一下,一盆鲜嫩美味的鲈鱼豆腐汤就完成了,春节家宴必备的拿手菜,老人小孩都爱吃,还不赶快试试!



这对夫妻,终于上热搜了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纪录片《人生之一次》剧照,及新华社、央视等新闻图片。



“春花秋月何时了,啤酒脏腰小烧烤。”


人声鼎沸的夜市大排档里,韦一航和马小远举起汽水碰杯,以毒攻毒。没有人看得出来,这是一对患癌症的年轻人。



韦一航每天回到家,都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变着花样为他做各种健康菜。


“西蓝花、胡萝卜、虾……今年的抗癌食物排行榜可是又变了啊!”

“它们这行业竞争也挺激烈啊。”

“抗癌新CP,枸杞炒西芹?”


少年韦一航的骨子里带着痛感,这来自他从小患上的脑癌。虽然倾全家之力手术成功,身体里还是埋着一枚炸弹,随时有复发的危险。


频繁复查、大把吃药,在焦虑恐慌中逐渐变得叛逆。


他走路喜欢挨边儿,坐公交车必须缩在最后一排,不想跟任何人产生联系。深度社恐,自暴自弃。


鲈鱼豆腐汤,鲈鱼豆腐汤-第1张图片-


直到他碰到了女孩马小远,同样患癌的小姑娘,活得却完全不一样。


认真发微博,虽然粉丝只有一百多。


认真做直播,虽然就来了八个老铁。


用苏打水番茄酱陈醋韭菜花,调制出一杯杯“不共戴天”“义无反顾”的暗黑饮料,呲牙咧嘴灌下去。


享受美味烤串,躺在动物园墙外听野兽吼叫,读热爱的文学书,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


组织聚会,联系采访,给所有病友打鸡血。连抗癌大师漏洞百出的演讲,聪明的她也假装相信。



她活得就像大师口中的鸡汤金句那样,“尝尽五味而生无畏”。


所以,这个热情女孩点燃了颓废少年韦一航的爱情,以及久违的生命力。


《送你一朵小红花》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这里。被命运踩进了最烂的泥坑,依然对生命抱有不灭的信念。




马小远是韦一航的贵人。


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对夫妇,是许多人的贵人。


前几天,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揭晓,其中有两个不够熟悉的名字:万佐成、熊庚香。


▲图源/微博


颁奖晚会,夫妻俩双双缺席,只以远程录制的方式领了奖。虽然他们从没去过北京,也特别想去京城逛逛。但他们不能走,一旦离开,厨房就得熄火。


▲白岩松远程连线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向他们颁奖并鞠躬致敬


他们经营着一家不打烊的厨房。


还得从18年前说起。


2003年,两口子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城中村经营一个早点摊,兼做油条批发。


每天凌晨两三点就爬起来,和面、做油条、下锅炸,六点钟骑着三轮送到学校食堂,和每对灰扑扑的中年夫妻一样忙碌不歇。


▲万佐成早起为来做早餐的客人准备炉火,摄于2018年 图源/杭州日报


这样的生活之前已经重复了多年。有天早上他们刚收摊,炉火还旺,一对夫妇带着个孩子迟疑着上前:“能借用一下火,让我们炒个菜吗?”


孩子10岁,患有骨癌,就住在一墙之隔的肿瘤医院。离家太久,孩子情绪不好,吵闹着想吃妈妈做的饭。


类似不幸的家庭,在这里太常见。家里有病人一般不会富裕,外面餐馆价格贵又不一定合胃口,吃饭成了病人和家属的一道难关。


老万夫妇立刻答应,“天天过来都行”。


无心的帮忙,却开始了一段新的日子。


▲图源/央视新闻


知道这个摊主特别热心,就接连有患者家属找来,借炉子炒菜做饭。求助的人越来越多,熊庚香和丈夫索性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买了油盐酱醋各种调料,借给他们用。


起初不要钱,逐渐每天要用掉一百多个煤球、20多元水费,于是他们一个菜收取5毛钱,基本能平衡收支。


随着煤球、调料涨价,5毛钱已经完全不够,后来改为每个素菜收1元,荤菜收2元。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三百多人来炒菜。


▲图源/央视网



在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手上忙着,眼泪扑簌簌掉进菜里。


也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感情。


有爱情,粗糙但动人。


老夏是厨房的常客,他老婆患了宫颈癌,后来转移到脑部,在医院躺了6年。


老夏每天去厨房给老婆做饭,最擅长鲈鱼豆腐汤。他说,以前都是老婆做饭,他几十年没进过厨房。


▲老夏拎着水桶去买菜,再去爱心厨房做饭给妻子吃。只有这时,他才能从巨大的压力中暂时松弛下来 图源:央视网


他一边做饭一边吐槽:“要搞死我了,每天就睡一会,再这样下去真要疯了。只有来这做饭的时候可以宽心一点,每天在医院就像坐牢。”


别人问他老婆患的啥病,他说:“都说脑子进水,她就是,脑子里进水了……”


熊庚香炒了菜给老夏夫妇送去,正看到护士输液,弄疼了病人,老夏一下子就炸了:“你轻一点啊,别把她搞疼了!”


老夏妻子憔悴不堪,连肢体活动都难,但意外的,神情里有一种天真可爱。


握球锻炼手部肌肉的时候,她嘟起嘴露出求夸奖的神情。老夏对她说话也像哄小孩,“我老婆真棒,今天又漂亮了一点呢。”


▲老夏跟别人抱怨“在医院像坐牢一样”,转眼回到病房,又会打起精神,笑着夸老婆越来越棒,还唱歌给她听 图源:央视网


这一幕被拍到纪录片《人生之一次》第九集《相守》里。


去年春天,妻子终究离开了,老夏说“没办法,她丢下我不管了”。


这个男人再也不需要来厨房了。临走前,他把自己的 *** 写在了墙上。


▲爱心厨房出租屋墙壁上,写满患者家属们留下的 *** 号码 图源/江西文明网


有亲情,笨拙但温暖。


有人给患病的丈夫或妻子烧菜;有人给住院的父母煲汤。


有为了照料患癌母亲忍痛辍学的18岁姑娘;有从小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却在老母亲患子宫癌后笨拙地学着做菜的成年女儿。


▲另一个女孩子还不会做菜,面对炉火热油有些紧张,旁边的大叔热心教她


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每天来这里做饭。她总是买些烂菜,还有极少量的好食材。烂的胡乱炒一下自己吃,好的炖了营养汤给患鼻咽癌住院的儿子补身体。


奶奶只有一个愿望:儿子快点好。“我年纪大了,能替他得病就好了”。


这些患者固然不幸,但都有亲人照顾。厨房里最孤单的一类,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病人。


▲经常有这样腕上戴着住院手环的人,来这里为自己做一顿饭 图源/江西文明网


有无依无靠的患者,自己煮完面,默默吃了,再独自去化疗。


一位患肺癌的大爷,家里人工作忙,他就一个人住院,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做饭。


他熟练地炒着菜,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老天爷给了我们这个任务,我也推脱不了。能活一天是一天,对不对?”


▲病人说“能活一天是一天”,老万则说“坚持一天算一天”



老万夫妇不嫌弃也不害怕任何一个顾客——癌症不传染。


下雨的时候,夫妻俩扛出一堆太阳伞,支起遮雨棚,让病人家属们照常做饭。


春节附近餐馆基本都休假了,老万夫妇不打烊。每年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八,炒菜、炖汤全免费。刚过去的春节,他们除夕也没能休息成,做了很多水饺和红烧肉,免费给常客们吃。


▲图源/央视新闻


在别人全年最悠闲的假日里,他们的时间表却挤满了——


凌晨4点起床,逐一给煤球炉生火、烧水、煮粥;

9点前把厨房收拾好,备好锅碗瓢盆,补足油盐酱醋;

10点多就有病人家属陆续提着菜来做饭;

直到下午2点多,忙碌告一段落,夫妻俩才清静下来吃午饭;没过多久又是做晚饭的时间,又是一阵忙;

晚上8~9点以后,两口子才能吃上晚饭。


▲总是要等到饭点彻底结束,人们全部散去,熊庚香和丈夫才能安静地坐下来吃饭


遇见特别困难的患者家属,不仅不收钱,还要贴钱。


有的人只炒一个素菜,钱要省下来看病、救命。老万夫妻俩就把爱心人士捐助的物资送一些给他们。


明明只是平头百姓,却慷慨得像富豪:“吃不起就到我这里来,(生活再难)饭还是要吃的。”


▲人们散去后,熊庚香清洗堆积的厨具,打扫偌大的厨房


夫妻俩性格完全不一样。


熊庚香活泼,喜欢笑,爱聊天,见谁都打招呼。很多病人家属会对她哭,倾诉压力,她总是能宽慰别人。


老公万佐成却是闷闷的,不太说话,总是默默地忙,一会给炉子里换块煤,一会给顾客打碗饭……


一把年纪了,他们睡觉却不关手机,因为病人亲属随时会打 *** 求助,有时是深夜,他们也会爬起来。


去年,炸不动油条了,他们就关了生意,但共享厨房坚持开。


▲为了最小程度影响周边住户,夫妇俩把靠厨房的三层房间都租了下来,一楼供病人家属炒菜,二楼自己做炸油条生意,三楼供困难病人免费居住。后来油条不做了,其他一直都在 图源/杭州日报


两人结婚多年,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衣食无忧。孩子们心疼父母,让他们歇一歇不要干了。但夫妇俩不肯,闲不住,放不下。“(厨房)停了,这些人怎么办呢?没办法啊,我们心里受不了。”


今年熊庚香64岁,丈夫万佐成66岁了。一边经历欢声笑语,一边目睹生离死别。


被命运狠狠吊打过的人,就像悬在一根纤细的丝上。外界的一点恶毒,就可能剪断他们对生命的贪恋,坠下深渊;别人的一点善良,却会点燃他们的希望,拼命活下去——或者至少离开得快乐一点。


马小远带着韦一航,在平行世界里完成了环游世界。



鱼虾市场是他们的南非干斯拜海滩,水产冷库是南极,卡通气球是摇摇摆摆的企鹅,楼道是喜马拉雅山下的溶洞,广场喷泉是委内瑞拉大瀑布,工地沙堆是撒哈拉沙漠,空调外机吹出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风,一对小恋人坐着公园缆车去火星旅行。


生活很苦,但他们不放弃爱与希望。


日剧“金句王”坂元裕二说: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坚强走下去的。



逼仄的小巷里人来人往,嘈杂忙乱。炉火烧得正旺,黑黢黢的铁壶一字排开,炊烟升起,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舌尖滋味是对生命的信念感。

看惯了悲欢离合的人,正默默准备好一盆炭火。


新闻来源:

中国文明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纪录片《人生之一次》第九集《相守》等



紫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资深编辑、媒体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榜原创top20作者,深度研究中国女性情感和社会心理。

上了年纪,早点补充这几种营养元素,老了不发愁!注意饮食就能补

前次回老家看望姥姥,她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我来了,笑呵呵的拉着我的手,一口一个小莲的叫着,还夸我又年轻了。

其实,哪里是我年轻了,是姥姥将我认成了我妈妈。我有些感慨,姥姥终究还是老了。上次回去专门给她买了些营养补品,其中包括维生素和钙片。
人上了年纪,一堆老年病就像是雨后的蘑菇一样,一点点地冒出了头。使得大部分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

所以上了年纪,老年人需要补充一些营养元素,不然老得快,容易生病。医生提醒:上了年纪,早点补充这几种营养元素,老了不发愁!注意饮食就能补

老年人为什么要进补?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男不过尽八八(64岁),女不过尽七七(49岁),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意思是,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女子到了四十九岁,身体的精气就枯竭了,从而加速衰老,筋骨无力,形体精神都感到病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都知道,人活着,靠的就是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跟不上了,身体免疫力降低,病痛自然找上门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身体的营养物质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先天,也就是父母遗传,另一方面来自于后天,接受饮食中水谷精微,也就是营养物质的补充。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从后天入手,补充水谷精微,从而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达到延缓衰老,养生保健的作用。

老年人该怎样进补?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通过单纯的吃补药来达到这个目的吗?答案是不可能的,是药三分毒,老年人的身体代谢能力以及防御力大都不如年轻人,这就意味着,她们不能接受大补的药,吃下去,轻则上火,重则出现其他病症。
那应该怎么补呢?希望大家知道一句话,“药食同源”,不管是西医疗法还有中医疗法,都会用到饮食疗法。饮食疗法中,最重要的是饮食结构的合理,谷肉果菜搭配好,尽量不要偏食。

上了年纪,尽早补充几种营养元素,身体会获益!

一、从西医角度来讲,食物中包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很多保健品中的钙、锌、叶酸、维生素、蛋白质、ω-3脂肪酸等,都是从食物中提取出来的。那我们当然可以直接从饮食中获取这些。

1.先说钙和维生素D,它们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不可忽视的。我们平时可以从奶类、蛋类、鱼类、动物肝脏、豆制品中获取,例如鱼肝油,奶油蘑菇汤和鲈鱼豆腐汤。

2.然后是叶酸,它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含量较高的是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水果、豆制品、坚果,还有羊肉也含有较高的叶酸。
3.再说锌元素,它可以滋养神经,提高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在日常生活中,动物内脏和贝壳类食物(例如牡蛎、文蛤)都属于含锌较高的食物。


4.还有ω-3脂肪酸,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接触这个名词,但是它在心脑血管方面可是个大人物,在降血压和胆固醇、减轻心脏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有很大作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深海鱼类、深色蔬菜、豆类和干果,食用油中的橄榄油、菜籽油也富含ω-3脂肪酸。


5.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生成所必需的物质,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其中又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海鲜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特别是海参;第二大类为瘦肉、牛肉、猪肉、羊肉等肉类,其中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且易被人体吸收;此外,牛奶、羊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也相当高。


二、从中医角度来讲,更好的预防效果就是补精益气。具体怎么做呢?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五谷”之说,是指稻(水稻、大米)、麦(小麦)、黍(玉米、黄米)、稷(高梁、小米)、菽(豆类)五种粮食作物。我们可以把这类食物统称为五谷杂粮。 而“五谷为养”,则是说,这五类主食是人体更好的养料,能养五脏之气,是营养价值更高的。


2.“五果”中有枣、李(李子)、杏、栗(栗子)、桃这五种水果。而“五果为助”是指,五果在整个食疗体系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帮助人体吸收、消化甚至平衡各类食物。有增食欲、充饥、助消化等作用。
3.“五畜”指的是牛、犬、羊、猪、鸡五大类动物。“五畜”在食疗体质中的作用是补充。在五谷的营养基础上,针对性地对五脏进行营养补充。


“五畜”入五脏,以食物的五味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为次第,可以判断:
犬肉入肝养肝,且可补心;适合于腰膝冷痛、阳痿等肾阳虚证及腹部冷痛。
羊肉入心养心,且可补脾;对于身体瘦弱、怕冷、腰膝酸软、肺结核、气管炎的人尤为适合。
牛肉入脾养脾,且可补肺;适合气短、体虚、腰腿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人食用。
鸡肉入肺养肺,且可补肾;适合气虚食少、头晕、心悸、水肿、糖尿病、遗精、耳聋耳鸣的人食用。
猪肉可入肾养肾,且可补肝;适合身体虚弱、瘦小、肾虚体弱、燥咳、便秘的人食用。


4.古代的“五菜”是指葵(冬葵)、韭(韭菜)、藿(豆叶)、薤(蒜)、葱。
“五菜为充”指在正常的情况下,蔬菜所发挥的是弥补效果。五谷以主食为中心,五种蔬菜作为补充,就可以充实人的胃,发生饱腹感,消除饥饿。从养分上说,也根本可以满意人的营养需要。
此外,饮食要定时适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

《黄帝内经》有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食少(过度饥饿)的害处:人如果半天不吃东西,就会感到气衰、虚弱;一天不吃东西,就会感到气短、乏力。《黄帝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食过的弊端:吃的东西太多,肠胃就要受损。

希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都可保持规律作息,坚持锻炼,坚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这样可以做到“老当益壮”,长命百岁。

秋天吃鱼,鲈鱼草鱼都不如“它”!炖汤特鲜美!

秋天天气比较干燥,除了需要全方位的补水以外,营养也得跟上,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体能准备。

秋季贴秋膘,这个时候要多吃点肉类,不能再像夏天那样只吃清淡了。猪肉,牛羊肉,鱼,都可以多吃一些,其中鱼类是最适合秋天吃。

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肉质也细嫩,老人孩子都能吃。另外吃鱼肉也不会发胖,爱美的女士们可以尽管吃。

那么秋天最适吃什么鱼?

在这里我要推荐一下鲫鱼。

秋天的鲫鱼是最肥美的时候,腥味小,肉鲜嫩,用来炖汤喝更好不过了。

而且鲫鱼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多喝点鱼汤还能润燥,鲈鱼,草鱼等都不如它。

下面我就教你做鲫鱼汤,保证鲜美无比!

鲫鱼豆腐汤

食材:鲫鱼 豆腐 葱 姜

详细做法:

之一步,把新鲜鲫鱼洗干净,特别是鳃部和鱼肚子里面,要多洗几遍,要不会炖出来发苦。然后把豆腐切成小块备用。

烹饪窍门:豆腐不要放入太早,炖的时间长了会蜂窝,豆腐还是吃嫩的最香。

第二步在洗干净的鲫鱼两面,用刀划几下,这样炖的时候容易入味。然后把锅刷干净,放置在火上烧热。

加入底油滑一下锅,调成小火,把鲫鱼放入锅中煎一会。

烹饪窍门:煎一小会即可。先把鱼煎一下再炖,这样炖出来汤很白,味道也鲜美。

第三步锅内加入清水,葱姜,盐,用大火烧开,猛炖一会。然后转为小火慢炖。

当把鱼炖至7成熟的时候,把豆腐放入锅中,用小火继续炖一会。

烹饪窍门:煎鱼的时候一定要用小火慢煎,火力大了容易粘锅,炖出汤来发黑。

第四步加入少许胡椒面,盐,进行二次调味,然后出锅即可!

烹饪窍门:鲫鱼一定要买鲜活的,宁缺毋滥,好食材,才能做出好食材。

温州洞头旅游,极具特色的渔家风情饭,你都吃过哪几样?


来温州洞头旅游,不得不尝尝的就是洞头特色渔家风情饭了。

里面都是一些本地的特色菜品。像花菜泡胶汤、凉拌羊西菜、鲈鱼豆腐汤、猫耳朵、团结一致、蛏子羹等,下面就跟着乐玩君,一起去看看吧~

姜丝猫耳朵,这是一种面食,因形似猫耳而得名。

来洞头却没有吃过猫耳朵,是不完整的旅行。

它是用番薯粉和熟番薯拌揉后,加入馅料的甜点,还会放入姜片,枸纪做调味。

新鲜的蛏子,可以驱散寒气,深受渔民们的喜爱。洞头蛏子羹基本上每家餐厅都会做。

将蛏子洗净去壳,然后放入开水中,汤水浇沸,再加些蒜丝去腥。

蛏体糯而滑,既利于肠胃又令人回味。

蒸墨鱼,每只墨鱼都有墨汁的,吃的时候,要小心,别被墨汁喷到衣服上。

黄豆焖跑海鸭

白贝蒸水蛋,很鲜美呀。

炸鱼块,里面的鱼肉,甘香皮脆,不错。

香芹炒鱼肚,洞头的鱼肚非常脆,吃起来很爽,跟猪肚差不多。

蒜蓉粉丝蒸元贝

洞头本地花菜,茎细长,花嫩脆。加上蛤蜊,两种材料煮汤,放葱段点缀,味道鲜美,既养眼,又好吃。

葱油清蒸石斑鱼,蒸可以更大限度保持食物的原味,使营养不被破坏。

洞头美食之一,渔家煎粽

团结一致番薯粉芡,还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团结一致,色泽金黄,香气四溢,轻轻咬上一口,便觉得外皮酥脆,奇香浓郁,内里却很筋道,很有嚼头,而且越嚼越香。

爆炒花甲,很地道的洞头菜。

鱿鱼炒香芹,很家常的一道渔乡美食。洞头人的味蕾需求,更是承载了浓浓的家乡味儿,

墨鱼饼洞头当地特色的必备美食之一,细嫩有嚼劲的口感,深受民众的青睐。

墨鱼饼炒香芹,别看它造型简单,咬上一口,一阵浓郁的墨鱼香味儿立刻涌上舌尖。

用本地产的蚝仔,加入面粉,鸡蛋,香葱,一起搅拌后,就放入花生油煎;

然后再装盘,因为牡蛎又叫蚝,里面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锰、铁等多项成分可以制酸止痛,安心养神的药效。

洞头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家乡美食,红烧带鱼。

清蒸黄花鱼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渔家著名菜肴。

黄花鱼在东海产量大,洞头就有个黄花鱼岛,是专门养殖黄花鱼的;

吃黄花鱼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之功效,并能降低胆固醇。而鱼肉有不饱和安基酸更容易为人体吸收。

紫菜肉丸紫菜不但是美味食品,还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紫菜丸在过去洞头的酒宴,必定有的一道菜肴,它是象征着圆满,人追求健康饮食的完美体现。

看完这些洞头特色美食是不是已经忍不住就要蠢蠢欲动~~那就安排,走起吧,我在洞头等你~

以上就是乐玩君的温州旅游攻略,下一篇,继续给大家分享洞头的旅游经历。

Hi我是乐玩君,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果你觉得我的旅游小贴士对你出行决策有帮助,就请关注我的主页吧。

「一周菜谱」糖尿病本周食谱(07.19~07.25)

周一

  • 早餐

荞麦馒头75克,凉拌木耳200克,豆浆200毫升

  • 午餐

燕麦二米饭100克,荷兰豆炒胡萝卜100克,冬瓜排骨汤200克

  • 晚餐

卷心菜肉丝炒面200克,牛奶100毫升

周二

  • 早餐

牛奶麦片120克,全麦吐司25克,水煮鸡蛋1个,猕猴桃50克

  • 午餐

米饭75克,青椒鱿鱼丝150克,香菇青菜250克

  • 晚餐

玉米窝头75克,洋葱炒肉75克,玉米上海青汤200克

周三

  • 早餐

紫菜馄饨120克,苹果100克,苏打饼干25克,酸奶100克

  • 午餐

大米饭100克,油焖笋尖150克,清炖鸡汤150克

  • 晚餐

二米饭80克,芦笋炒肉130克,蒜蓉油麦菜200克

周四

  • 早餐

排骨汤面100克,脱脂牛奶250克

  • 午餐

红豆饭80克,彩椒炒鳝鱼200克,醋溜大白菜250克

  • 晚餐

玉米馒头65克,清炒苋菜150克,丝瓜豆腐汤280克

周五

  • 早餐

全麦面包80克,脱脂牛奶250克,猕猴桃100克

  • 午餐

米饭100克,蒸带鱼100克,胡萝卜拌菠菜160克

  • 晚餐

馒头100克,鲜蘑炒肉150克,西红柿蛋汤250克

周六

  • 早餐

玉米饼100克,豆浆200克,苏打饼干25克,苹果100克

  • 午餐

二米饭100克,莴笋炒肉250克,鲈鱼豆腐汤200克

  • 晚餐

香菇瘦肉粥250克,醋拌芹菜100克,猕猴桃60克

周日

  • 早餐

大米发糕50克,紫菜汤150克,清炒茼蒿100克,水煮蛋1个

  • 午餐

绿豆饭75克,芹菜香干炒肉100克,口蘑嫩鸭汤200克

  • 晚餐

山药荞麦面150克,洋葱炒黄豆100克

这里要提醒各位糖友很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的血糖情况不尽相同,糖友们在安排饮食时,我们提供的菜谱仅供参考,糖友们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把握好用量哦。

关注“戴泵君”

获得更多糖尿病一手资讯

喝腻了鲫鱼豆腐汤,换一种做法,酸爽开胃,孩子喝一口就爱上


我吃鱼经常吃没什么刺的鱼,比如鲈鱼,多宝鱼,像鲫鱼那些刺比较多的我不太敢吃,所以常常用来煮鱼汤,只喝汤不吃鱼肉。之前做的最多的就是鲫鱼豆腐汤,但喝久了也会腻,这次尝试了一下用酸菜来煮鲫鱼汤,煮出来的汤也是乳白色的,真的太好喝了,孩子喝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而且超级开胃,米饭都可以多吃两碗。

【鲫鱼酸菜汤】

<准备材料>:鲫鱼一条,酸菜适量,生姜1小块,食用盐适量,猪油1勺。

<制作步骤>:

1、鲫鱼去腮去鱼鳞去内脏,然后去除腹部的黑膜,用清水多冲洗几遍。买鱼的时候让摊主处理干净,这样自己就会省很多事,我这次买的鱼就没弄干净,尾巴和背部还有腹部有很多没处理干净的鱼鳞,弄了好久才搞定。

2、冲洗干净血水的鲫鱼用厨房纸巾吸干表面的水分。这样煎鱼的时候就不太容易会溅油了。

3、锅里放入猪油融化,然后放入鲫鱼,煎至一面定型金黄后翻面,继续煎另一面,直到两面金黄,切记煎鱼的时候不要频繁去翻动鱼,避免翻烂掉。

4、准备好一小块生姜切片,酸菜切块备用。我用的自己泡的酸菜,酸辣味挺足的,这样煮出来的鱼汤才酸爽开胃。

5、锅里放入食用油,放入酸菜和生姜片,小火炒出香味。酸菜炒出来是非常好闻的酸味,闻着都会不自觉咽口水的那种。

6、然后放入适量清水,放入煎好的鲫鱼,开盖大火煮开,煮至鱼汤发白后盖上锅盖,小火煮10分钟。

7、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食用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非常酸爽开胃的酸菜鲫鱼汤就做好了,真的越喝越好喝,比鲫鱼豆腐汤喝起来有食欲多了。

<小贴士>:

1、新鲜鲫鱼冲洗干净了血水不用姜片料酒腌制也不会腥。

2、冷水也可以煮出来白色的鱼汤。

标签: 鲈鱼 豆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