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炒刀削面图片高清图,西红柿鸡蛋炒刀削面的家常做法-万象-

鸡蛋炒刀削面图片高清图,西红柿鸡蛋炒刀削面的家常做法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53 0
秒杀路边摊的炒刀削,炒好的面条不粘连不起坨,你们一定要试试

身为一个北方人,从小到大,一日三餐除去偶尔换换口味吃的那顿米饭外,其余的每顿饭是必有面条的,可见面条对北方人的重要性。面条的种类繁多,什么炸酱面、刀削面、汤面、捞面、烩面、臊子面、麻辣面、油泼面……做法不同,口味也不同。这么多面品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炒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是一般面条的几倍宽,也特别耐煮,加入蔬菜炒食更是别有风味!很多人做出来的炒面,面总是黏在一起,坨成一坨。其实想要这面条不粘黏久放也不坨在一起,是有诀窍的。这个诀窍就是在煮完面条后要在凉水里过一下,然后在在过完两凉水的面条上均匀的抹上一层油。

食材

青菜4颗、火腿肠2根、鸡蛋2个、刀削面200克

做法

1.锅中倒入少许油,鸡蛋打散后放入锅中炒好后盛出。

2.锅中宽水煮至微开时下入刀削面,大火煮开,用漏勺沿锅边将面顺时针推起

3.煮熟后沥水捞出,放到凉开水中,用筷子把面条调松,这样能让面条劲道,同时快速降温,不让面条相互粘连。捞起面条控干水,放入少量熟油,2勺老抽,让每根面条不黏连

4.锅中油热,下葱花爆出香味,放入青菜翻炒

5.加入火腿肠片和鸡蛋大火翻炒

6.然后倒入面条,加入1勺生抽、1勺蚝油、半勺盐、半勺鸡精,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简单快手的炒刀削,筋道的面条,清香的油菜,搭配上营养的鸡蛋,好吃到停不下来

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加点辣椒一起炒哦,大夏天也绝对会食欲大开

10分钟快手早餐,一看就会,好吃又营养,就算是连吃三天都没过瘾

小贴士

1.煮面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好,面不要煮过了,因为还要炒。

2.炒面里面的蔬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调整

3.煮好面条要记得过凉水,还要放一点油,不然面条会成一坨炒出来也不好吃了。

4.喜欢吃辣的可以在出锅的时候放一勺辣椒油也是很不错的。

5.我用的是菜市场买的新鲜的面条,没有的话可以用干的刀削面,多煮会就好


我是小姿,多平台认证原创美食作者;每日更新各种美食做法,想看什么好吃的,就在评论区给小姿留言呦,图文原创,严禁其他媒体私自搬运,必定 *** 到底!

鸡蛋炒刀削面,做法简单,色香味俱全,学会不用再点外卖了

#冬日生活打卡季#

大家好,我是懒惰的小厨娘

又到了跟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们都吃了吗?

刀削面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吃那么炒刀削面,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吃过。今天小周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个炒刀削面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味道确实非常的好,要是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不如就来试一试,这个炒刀削面吧!

其实小厨之一次吃刀削面的时候也曾想过,这刀削面是不是也可以炒着吃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尝到了这个炒刀削面,确实也不错。自己在家里也做了很多次了。保证朋友们你们会喜欢的。

先准备一些配菜,比如小青菜,豆芽洗净放在碗中。碗中打入两个鸡蛋,加点白醋或者是料酒搅匀备用,西红柿去皮切成块,洋葱切成小块儿,青椒切成块。

起锅烧水,水开之后将刀削面放进去煮熟,捞出过凉水。在起锅烧油油热之后,将鸡蛋液倒进去炒熟,我再把西红柿,青椒,洋葱。青菜,豆芽都放进去。我们先放一半的蒜末翻炒均匀。

然后再加入半勺老抽,一勺生抽,少许食盐。鸡精还有十三香,开大火翻炒出香味之后,我们再把刀削面放进去。再把刚才剩下的那个蒜末放进去,加点香油,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是不是很简单呀?

这样炒出来的刀削面非常的好吃,而且有青菜,鸡蛋这些非常的有营养,喜欢的朋友就跟着试试吧,我是小厨,一个有个性的小厨娘。(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百吃不腻的煎蛋刀削面教程

鸡蛋煎好,小白菜煮好放盘子子里(煎蛋时可以不放盐哦)拿出汤碗把我说的作料都放好,等煮面条的的汤开了后就打在汤碗里(记得要用面汤哦!这样更好吃一些)水烧开后就放刀削面,面条吃得硬一点的宝宝在水开了后煮2-3分钟就好了,吃得软一点的就在煮久一点这就是做好的成品了,(大家看到油条吧,是因为早上没吃完的,扔了可惜,就把它放里边了,喜欢吃的也可以这样哈,我觉得还挺好吃的!)悄悄的告诉你们我每次都是把汤都喝光光了的

美食推荐:念念不忘,一面之缘,炒菜盖饭面食烧烤撸串

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名——兰州拉面之一面之缘。这是我至今为止吃过的最更好吃的兰州拉面,念念不忘。

菜单上每一道都是经典,炒菜,盖饭,面食拉面刀削面,汤,烧烤,样样都是经典,闭着眼睛随便点都是美味,平民化的消费,吃过之后必然念念不忘。

店名:一面之缘,地址:深圳福田区鲁班大厦1号站台

附上上次吃的荤素一家亲饭,鸡蛋炒刀削面和烤茄子,烤串太美味拍照时只剩下签子了

另:他家的烤羊排非常不错,喜欢吃烧烤的亲们必点。

荤素一家亲饭

鸡蛋炒刀削面

烤茄子


?

可以舔盘的刀削面,做法简单,夏季必备晚饭

西红柿鸡蛋面,是夏季餐桌上不能缺少的主食。老少皆宜的卤子,搭配上劲道爽滑的面条,一碗下去,夏季的炎热一扫而光。

刀削面是家里孩子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面食,自己活的面柔软劲道,通过工具削成薄厚不一的刀削面,让面的口感上更加多样,喜欢吃软的,多煮一会;喜欢吃硬的,少煮一会。在热水翻滚间,加热的不仅是面条,更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温馨。

自己做的西红柿鸡蛋刀削面,便宜、好吃又大碗,孩子一次吃两碗根本没有问题~

而且偷偷告诉你,西红柿和鸡蛋,真的是超级赞的CP。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而鸡蛋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优质蛋白质,在食物中最能满足机体需求。

两者结合在一起,做成经典的西红柿炒鸡蛋,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互补,更利于食物多样性,满足每日营养需求。

老话说,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蒜,可以用蒜末和醋调成一个碗汁,稍微的加一点到面里,这样的味道又不一样~真的是太香啦~赶紧来试试吧~



材料:

面粉200g,水100g,鸡蛋2个,西红柿2个,葱花3g,盐适量,清水适量,食用油适量


步骤:

1,面粉中加入水,成面团后饧发30分钟,将饧好的面搓成长条,用削面器削成面条

2,锅中倒油,倒蛋液摊熟,盛出备用

3,锅中底油,放入葱花炝锅,放入西红柿丁翻炒,撒上适量盐翻炒出汤汁

4,倒入适量清水,熬成酱状后加入西红柿块,变软后倒入摊好的鸡蛋,翻炒均匀

鸡蛋炒刀削面图片高清图,西红柿鸡蛋炒刀削面的家常做法-第1张图片-

5,水开后放入削好的面条,煮熟后盛出,浇上西红柿卤,撒上葱花即可

我的青工时代(2) : 七十年代,我曾一顿吃了三盘炒鸡蛋

到车间报道时间不长,车间给我安排了宿舍,在青年里7号楼。

网上找的青年里照片,大概就是这样,不过我们那时没有摩托车

青年里是厂里生活区的单身宿舍,说是单身宿舍,只是大多数是单身,也有些结了婚没房子的职工住在这里,时不时听到小两口打情骂俏,也曾耳闻俩口子拌嘴吵架。每层楼都能看到有几个房间门口摆着炉子,到了饭点,楼道里传来锅碗瓢盆碰撞声,也飘来阵阵菜香味儿。

多数时间楼里还是比较安静的,很多工人倒三班,哪个点都有人在休息。所以大家还挺自觉,尽量保持安静,保证倒班工人的休息。

我上的是正常班,但我很多朋友都是上倒班的。化工生产是连续作业,一年365天不停产,所以每个班怎么倒就很有讲究,那时是四个班组倒三班,自己当前的班到下一个班的休息时间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有大休、中休和小休,我没倒过班,记不住中休和小休的时间了,只记得大休是56个小时,人称“大休56”,连续休息56个小时啊,两天多。大家记得吗?那时正常工作一个星期才休息一天。

?一次,我和一个哥们说,好羡慕你们的大休56啊,那哥们哼了一声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觉得好,你来倒班。

我的宿舍在二层,还是南边向阳,不错的房间。

单身宿舍多数是两人一间,和我住一个宿舍的是李师傅,三十多岁,是老单身。李师傅名字没起好,叫李晚聚,结果李师傅51岁才结婚,看来起名字一定要起好。李师傅话不多,也没啥兴趣爱好,克己自律,我俩住一个宿舍好几年也没出现矛盾。一次,李师傅不知怎的,想打家具,和我商量,要在宿舍里干活,我同意了。李师傅工作中技术一般,做木工倒是手艺精良,他连立柜带平柜做了一套家具,顺手还给我做了个床头柜。可惜了,一个好木匠到了仪表车间。

业余生活很单调,下了班没什么事可干,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青工们常聚在一起聊天,有时无聊了就一起哼唱被称为“黄歌”的外国民歌,如苏联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加拿大民歌《红河谷》,西班牙的《鸽子》等等,也有一些中国歌,如《敖包相会》、《九九艳阳天》。唱“黄歌”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只能偷着唱。也互相传看一些书,那时朋友间传看的都是一些经典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简爱》、《红与黑》、《怎么办》、《复活》,也有当时的内部书,如《第三帝国的兴亡》、《州委书记》,再有就是手抄本,如,《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等。

当时好多名著也被说成黄书,我看了之后不明白这怎么是黄书,看《红楼梦》时也想,这算不算黄书?后来一哥儿们说,有爱情的书都算黄书,我说,红楼梦呢?他说,凡是毛主席让看的除外。

那时我们车间住单身宿舍的年轻人看书的不多,但他们爱听故事。有一次晚上,几个青工让我给他们讲故事,正好,我刚看完《红与黑》,就现看现卖,给他们讲起于连和德·瑞那夫人、拉穆尔 *** 的故事。

第二天,车间焦书记找我,问我是不是在青工中讲黄书,我说没有,我讲的是名著,焦书记也没多说什么,让我注意影响,少看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到仪表车间后很想学点技术,觉得有了技术,就可以横行天下。师傅说,你这基础太差了(我是66年小学毕业生,文革中也混过几个月中学),应该先学点基础课,学仪表需要学物理,学物理要先学数学。

那就学吧,先找老师。

我找到劳资科杨师傅,问她认不认识化肥中学的老师,她说,你找对人了,我认识化肥中学更好的数学老师。于是,杨师傅领我进了我们对面的9号楼,也就是女工楼,认识了叶老师。

叶淑蕊老师,陕西渭南人,正牌的北师大毕业生,时任化肥中学数学老师。叶老师和杨师傅一个宿舍,年龄相仿,都是30岁左右的单身,在那时算是老姑娘了,我怎么认识的都是老单身?(捂嘴)

在那“读书无用”的年代,突然来了一个想学习的年轻人,叶老师还是蛮惊讶的。叶老师人很和蔼,条理特别清楚,给我讲之一节课,我就觉出这是一个好老师无疑。

后来我觉得单给我讲课很浪费叶老师的时间,而且进度彼此不好掌握,我就想自学,遇到问题再来请教。

学了一段时间,我对数学兴趣还蛮大,进展不错,当然隔三差五的也去叶老师那里请教。

一天,去了叶老师宿舍,叶老师说,学校刚考完试,我把试卷带回来了,你要不要试试。哈哈,这是搞突然袭击啊。拿来试卷,我开始答题,很快我就做完题。叶老师当场判卷,全对! 叶老师很高兴,说,你要在我们班,就是更好的学生。

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大学,叶老师特别高兴,送了我一把计算尺,有人知道计算尺吗?这玩意现在是古董了,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计算尺和函数计算器的功能差不多,可以算三角函数、对数等,挺方便也快,可惜我那时都不会用。

之一个暑假,我回来看叶老师,她有了男朋友。

第二个暑假,叶老师结婚了。

第三个暑假,叶老师抱着小baby,一脸的灿烂。

等我毕业,叶老师调到了西安。祝叶老师健康幸福!

住进青年里,我对化肥厂的生活区就开始熟悉了。

青年里的西口出去,隔着晋祠路就是厂里的三号门,化肥厂一共七个门,三号门是我最熟悉的,上下班基本都走三号门。

路边上有职工俱乐部,演电影唱大戏都在这里。还有个小饭店,有个小缝纫社。

青年里旁边有个大食堂,食堂门口有个茶炉,青年里的青工在这里打开水。

过了大食堂是化肥中学,77年高考,这里就是考场。

化肥中学再往南就是家属区,一大片苏式楼房,我们那些师傅,大多数都住在这里。

大食堂对面有个操场,过了操场是化肥职工医院。

生活区就是个小社会,啥都有,可以满足职工生活的基本需要。

医院后面是一片芦苇荡,长着大片芦苇,每年端午前夕,我们总会结伴去打芦苇叶,给家里也送邻居包粽子。穿过芦苇荡不远,是晋阳湖。

我住进青年里的之一个夏天的一天,同车间的几个青工一起去晋阳湖游泳。那是我之一次在晋阳湖游泳,晋阳湖宽阔平静,我从铁建兵团回来不久,觉得浑身是劲,就想游到湖对岸。同伴们都不敢,我说有什么不敢的,结果我一口气游到离对岸十几米处折返,又游回来,我那几个同伴急得在岸上不停的喊我。上岸后他们都抱怨我,说太危险了。

那时太原市每年组织横渡晋阳湖的活动,我也参加了横渡活动,是化肥厂游泳方队里的一员。

现在化工区已成为市区,化肥厂成了工业遗址,晋阳湖也成了太原市内更大的公园。前些天,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发小在晋阳湖附近买了房子,我就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去晋阳湖看看,我可是五十年前晋阳湖畔老住户啊。如今,除了那湖水,当年的痕迹恐怕早已荡然无存了。

今日晋阳湖,图片来自 ***

生活区有个大澡堂,可我一点也不记得了,也许我根本就没去过,那时在厂区洗澡很方便,很多车间都有澡堂。

我对食堂的印象深,大食堂在生活区,离我的宿舍很近。

大食堂的主食基本是两种,一种是玉米面发糕,二两一个,方方正正的,挺蓬松的,吃起来还行。再有就是钢丝面,一种用高粱面做的面条,这种钢丝面,除了山西,也许只有内蒙人知道。钢丝面好像是河捞床压出来的,吃起来比较硬,吃的时候还要拿开水泡一会,很难吃也难消化。

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起钢丝面,我都恨得咬牙。但那时候不吃又不行,大食堂的晚饭似乎只提供钢丝面,也许有少量发糕,但去的稍晚点,发糕就卖完了,剩下的只有钢丝面。我吃钢丝面纯粹是充饥,放足酱油醋和辣椒,粗粗嚼几下就匆匆咽肚,由此落下胃病。

那时的伙食真差,肉菜很少见,基本就是白菜豆腐土豆,白菜还净是帮子,菜里连点油花都难得见到,没滋没味。

不过公道地说,这也不能怪食堂,在文革时期,全国各地生活哪也不咋地,太原是最惨,细粮的比例只有30%,每人每月半斤肉再加三两油,就这供应,就是巧媳妇也犯难。

有人说,文革时期只有辽宁是一人三两油,其实山西也是如此,只不过山西人能忍,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山西之苦。

厂区里还有个食堂,是叫二食堂还是什么,记得还有流动车卖饭,中午出车间在路边就可以买饭。朦胧记得晚上也卖饭,好像一次和朋友聊天聊的饿了,半夜跑到厂区买饭。

赶上厂里停车大检修,那是厂里最重要也最重视的工作,二食堂也是全力配合,把不知攒了多长时间的肉票油票都拿出来采买食材,想办法给大家做点好的,于是,天天能看到肉菜,能吃出炒菜是用油了。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烧茄子,虽说是大锅炒的,但是真香啊,茄肉像烧肉一般,工友说,茄子是用猪油烧得,怪不得那么香。那时,好多人都有一个铝制饭盒,厂里有蒸饭箱,自己蒸上一饭盒白米饭,买个烧茄子,太好吃了,有此佳肴,夫复何求!

我甚至想,如果天天能吃上白米饭配烧茄子,是不是就快到共产主义了。

大检修好几年才一次,烧茄子不是经常吃到的,经常吃到的是我最怵的钢丝面。

一天下班回到宿舍,该去大食堂打晚饭了,可我真不想去,我想起钢丝面就倒胃口,当时不知怎么,特想吃炒鸡蛋。

想想已经很久很久没吃炒鸡蛋了,那时买鸡蛋要票,单身的各种票都在食堂,我们要想买点鸡蛋没票是买不到的。周末回家,我妈通常也是把攒的肉票拿出来买点肉,偶尔和朋友去饭店吃饭也是点肉菜,人们都觉得肉比鸡蛋好,所以,好久好久没吃过炒鸡蛋了。

越想越馋,越馋越想,太想吃炒鸡蛋了。干脆,不去食堂,去饭店。路过8号楼,想找哥儿们汉城一起去,不巧他不在。

出了青年里西口往北没几步,就有一个小饭店。我推门进去,里面空荡荡的,我点了三盘炒鸡蛋四两面条。

女服务员转身向后面厨房喊:三盘炒鸡蛋四两刀削面。那时一盘炒鸡蛋一般是四个鸡蛋炒的,我要了三盘就是十二个鸡蛋。

三盘炒鸡蛋端上来了,那鸡蛋炒的,金黄灿烂,很耀眼,点点青葱像是黄金中点缀着翡翠,真是诱人。

之一口夹了一大筷子,香,真TM香!人香得浑身发酥。我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在服务员的注视下,拿起筷子就开吃,吃的满嘴吧唧吧唧的响,一口气三盘鸡蛋下肚。

好幸福!抬起头看到服务员正看着我,见我看她,迅速移走了目光。我喘了口气,抽了支烟,再把刀削面吃完,然后离开饭店,吹着口哨回宿舍。

现在生活好了,我再也不惦记炒鸡蛋了,家里吃饭偶尔也会来个炒鸡蛋,每逢这时,我总会有感而发地说,想当年,我在化肥厂,……,老伴和女儿就会对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一个人吃了三盘儿炒鸡蛋。哈哈。

那个时代物资缺乏,人们生活普遍比较苦。当时化肥厂的领导也曾想了一些办法帮助职工的生活。

厂里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在不远的地方搞了一大块水地,是买的、借的还是租的我不知道,也许是拿化肥换的。这块水田又细分到车间,从平地灌水到插秧,浇水施肥,一直到收割,由各车间自己管理。

1973年大概5月份,我刚到仪表车间还没多久,和车间里的工友插完秧后,被车间领导留下看稻田,一个小工人变成了小农民。

这其实是件好差事,稻田没啥可看的,就是好几天给稻田放点水,遇上下雨,一个星期都没事。稻田边有几个稻草棚,各车间看田的人在那里遮阳避雨,抽烟聊天。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几个都成油子了,也不每天来了,只是隔三差五的来看看。我在宿舍待着也没啥事,经常一个人骑自行车跑到晋祠公园,找个大树,在树荫底下看书,其实看书也是装,静不下心来,老想着会不会有艳遇,不过那时晋祠也是没几个游客,不会有机会的。

好惬意! 一段美好的时光。

厂里还曾经和浙江衢州化肥厂联系,请对方帮忙买猪肉。记得那次从浙江搞来几车皮的猪肉,火车直接开到厂里。

我们班组分到一扇猪肉,在工房里直接就拿刀分肉,所有人围成一圈,一个个喜笑颜开,看着操刀手切割猪肉。每个人都分到一大块,应该有七八斤吧。

我把猪肉带回家,我妈也是很高兴,说,你们厂真不错! 是,我们厂真不错!

每年夏天,还会供应清凉饮料。每天,厂里的流动饮料车在厂区马路巡驶,各车间各班组需要的话自己去打,我们组每次都是用一个桶去打。在那炎热的夏季,喝上这味如甘露、冰似寒泉的饮料,真叫一个爽! 甭儿爽!

化肥厂还有一项福利是焦粉。厂里有个焦化车间生产焦炭,大块的焦炭运走后剩下的焦渣焦末就是焦粉,厂里做为福利,每年给职工发焦粉票,每个职工可以买两吨。

自从我进了化肥厂,我家的生活用煤我就包了,每年拉两吨焦粉回家。焦粉这玩意是个好东西,蓝火苗,火力旺,而且耐烧,比一般的煤炭好多了。

想起当年化肥厂,还是有很多温暖滴。

我每周回一趟在市里的家,多数是骑自行车。

从厂里到我家大约35里,骑车要一个小时多点,周六下班骑车回家吃饭,周一早上再骑车上班。相约朋友一起骑车,总会有人问,走5路还是8路?

5路和8路是两条公交车路线,分别走和平南路和老晋祠路,人们也经常用5路和8路来说这两条路。

我骑自行车时,通常走8路,8路近。那时老晋祠路上单位和建筑寥寥可数,除了路东有个农展馆,其他全是田野和庄稼。一直往南差不多到了南堰,才看到一些单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空气中就弥漫着化工区的化学味道。

电影《神行太保》剧照:开往晋祠的8路公交车

夏秋两季,如果不刮风不下雨,早上或傍晚骑车还是挺舒服的,尤其有伴同行时,连说带笑,没觉得怎么累就到了。

最糟糕就是春天遇上大风天,顶风是蹬不动,费死了劲儿,到了目的地,里边的衣服都湿透了。斜风也不好受,人骑自行车都是斜着骑。

太原春季的风正像古人所云,“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不是南方那样的春风佛面,太原的春风不仅大而且经常是风伴着沙粒,吹在脸上生疼。

那时的女生头上都裹一块纱巾,为的就是挡沙,那时人们还都戴口罩,口罩是用几层纱布做的,戴口罩不是防病毒而是防风沙和保暖用的,上了班,把口罩往上衣扣子间一别,人人如此。

每逢春季刮风和冬天来临,我多数是选择坐公交车。

5路和8路都是从五一广场发车,可以抵达化肥厂。我们一般都是坐5路,不是不愿意坐8路,而是8路车少,根本等不上8路。

5路车从迎泽西大街南拐走和平南路,和平南路沿途有大众机械厂、太纺、平板玻璃厂等企业,80年代90年代,这条路被太原人成为亏损一条街,因为路上的企业基本都是亏损大户。

5路车经过这些站基本没人下车,车到沙沟会有一二个人下车,到了义井下车的人才多起来。义井是河西化工区的中心,化工厂招待所就在义井,记得那时开国中将梁兴初倒霉,被发配到化工厂,就住在义井化工招待所三楼。我二姐一个方姓同学在化工厂,他和我说,他给梁兴初当师傅,可以带我去看梁,我觉得唐突所以也没去。

义井往南,沿着和平南路,路西有化工厂、制药厂,好像还有个磷肥厂,化二建也在那一带,路东是化工等厂的生活区,还有个十六中。

5路车特别挤,别说座,能挤上车就不错。那时等车的人不排队,车来了,好多人就往上冲,两个车门前,人们挤成一团。我不会冲锋在前,但也不会甘于落后,落后就上不去了,每次上了车,就觉得身体快被挤扁了。

因为挤,公交车上就经常发生纠纷吵架。一次一个孕妇上车,几个后生还不错,有意堵着点后面以保护孕妇,后面有人不知道这情况,还是拼命地挤,前面一人喊,别挤,有孕妇,小心挤坏孩子! 当时也是人声嘈杂,后面一戴眼镜的年轻人,不知是没听清还是没走心,顺口就说,挤坏我赔。此言一出,众人大笑,旁边有人说,人家怀着孩子,你怎么赔? 年轻人缓过神来,满脸通红。孕妇也掉过脸来,大骂,流氓! 小伙子看着一副书生样,蛮斯文的,低头一声不吭。

还有一次,不知怎的,几个人和一个拿着提包的人吵起来,其中一个说他是“山汉”,“山汉”这词儿是太原城里人贬低人的词,意思是说人土,那“山汉”不让了,吵的不可开交。其他人都劝架,“山汉”说,好,车上不吵,咱们下了车再说。很巧,这“山汉”和那几个吵架的人都在化肥厂下车,下车后,大家纷纷赶着上班,“山汉”对着那几个人说,你们几个过来,咱们比试比试。那几个人一看,这哥们架势不凡啊,问到,你哪个车间的? “山汉”说,我不是哪个车间的,我是省摔跤队的。那几个哥们一听,扭头就跑,嘴里还说,今天着急上班,下次见了再比试。那“山汉”也不追,拎着提包朝生活区走去,估计是来化肥厂串亲戚的。

5路车终点站就在化肥厂的二号门,周末回家从二号门坐车还行,经常有座。二号门公交车站有个木头宣传栏,差不多5、6米长2米多高,上面贴着当前运动的各种材料,等车时人们可以看。

有一天风特别大,很多人在宣传栏下避风,我也在那儿避风等车。一会儿,看到一个朋友远远走来,也准备等车,她也看到我,和我打招呼,我朝她走去,突然就见她张着嘴很紧张的样子,却说不出话,这时,就听一声闷响,宣传栏贴着我的脚后跟砸了下来。那天风太大了,宣传栏被刮倒了,一些人被砸在底下,好多人赶上来,搬开宣传栏,把伤者送到厂医院。第二天听说,其中一个人不幸身亡,唉。

几十年过去了,和平南路和老晋祠路应该早不是原来的样子了,5路和8路公交车也不知还有没有。……

西红柿鸡蛋刀削面

面面俱到,健康全家 刀削面+爽口凉拌萝卜丝绝配

时蔬炒刀削面

  • 1准备食材,鸡蛋打入碗中、小青菜摘洗干净。
  • 2香肠切片、大葱切些葱末备用。
  • 3煮锅置火上,锅底冒小泡的时候,放入1茶匙食用盐,放入刀削面,煮至七分熟捞出。
  • 4、煮好的面条迅速过凉。
  • 5锅中放入倒入打散的鸡蛋,炒熟后拨在一边,放入葱末和香肠爆香。
  • 6再放入小青菜翻炒一下,翻炒均匀。
  • 7放入过凉控干水份的面条,依次加入老抽、生抽翻炒均匀。(过凉的面条在炒制前一定要把水份控干,控干)。
  • 8接着加入1茶匙蚝油、半茶匙白糖,大火炒一分钟左右。
  • 9最后加入麻辣料汁(海底捞的麻辣料汁)。
  • 10再次翻炒均匀即可关火成出(麻辣料汁我用的是海底捞火锅底料,辣椒油、老干妈啥的都可以)。
  • 11每一根面条都裹满了浓浓的酱汁,看着是不是很有食欲~~~ 今天就吃它了!!
  • 银川更便宜的刀削面,六元一碗份量足,再来份肉,完美


    六元的小碗西红柿鸡蛋刀削面

    总有人说银川的消费太高,嚷着要逃离银川<我想静静>不过总体来说银川的餐饮业价格确实比周边省市高些。

    北方人喜欢吃面,面的种类也非常繁多。银川比较有特色的羊肉搓面一碗也二十多元了。银川的牛肉面也是比较接近兰州的味道,不过店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大多七至十多元,改良的也不少,有加豆腐的,有加酸菜的,还有加油炸花生米的<捂脸>总体水平一般,不如吴忠的拉面好吃。



    价格公示牌

    银川的刀削面大多是机器人削的,面条偏细,口感一般。大街上大多是朱老某酸菜刀削面,味道尚可,但刀多菜少,种类单一。


    本人还是喜欢山西的刀削面,中厚边薄,面条比较劲道,入口爽滑有嚼劲,卤子种类丰富,可自由选择。偶尔经过这家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了。价格好像和十年前没有什么变化,小碗西红柿鸡蛋面才六元,份量也足,再加了一份二两的肘子肉,加面钱总共十八元。


    肘子肉

    六元的刀削面你吃过么?比牛肉面可实惠多了<呲牙>银川还有比这家更便宜的面吗?欢迎大家推荐!

    美味调剂生活,快手炒刀削不可错过

    就是这个刀削面片先用开水煮一下面片加入一勺盐(为了到时候吃起来有味道),同时热油锅。倒入少许油,少许盐等油热炒青菜。青菜炒熟后,放到盘里备用。不用再倒油,用锅里剩下的油炒鸡蛋(记得放一点点盐,不要太多)面片这时已经熟了,用冷水过一下免得沾一起(我就是忘了这一步)。拿四片培根用厨房用剪刀,剪成小片。稍微翻炒一下,倒入滤干后的面片,再加少许油翻炒一下。把青菜鸡蛋倒入锅里与面片培根同炒,快要起锅时加入少许黑胡椒,味精进行最后的翻炒。主食,面条,炒面,香,午餐,晚餐

    标签: 鸡蛋 刀削面 刀削 西红柿 家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