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是马蹄蟹进入浅海,并上岸产卵的时期,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都有发现的报道。无论是渔民还是游客,都别霍霍它们。
4月27日,网友在广东沿海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张遗弃的渔网,网里至少有50只马蹄蟹、两条鲶鱼、一些小鲷鱼、花蟹和石蟹。拍照的网友花了2个小时,弄开了渔网,把还活着的几只马蹄蟹放回了大海。
据该网友估计,可能是撒网的渔民发现捕到的是马蹄蟹后,弃网逃跑了。
为什么要逃跑?野生马蹄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叫蟹不是蟹,它们是活在海里的活化石
尽管马蹄蟹的名字叫蟹,但它们不是螃蟹,甚至不是甲壳类动物,与蜘蛛和蝎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马蹄蟹的中文学名是——中华鲎
最早的马蹄蟹化石是在大约4.8亿年前的下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的。从那时起,它们的外貌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马蹄蟹的“穿搭”——将复古进行到底
马蹄蟹的整个身体都受到坚硬外壳的保护。剑一样的小尾巴,宣告着自己是剑尾目的唯一幸存者(这条尾巴如果断掉,可以再长出来)。
它们的眼睛多到数不清。两个复眼,每一个由大约1000只小眼组成。另外还有一对能够同时检测可见光和紫外线的正中眼、一只颅内眼和一对位于顶部的初级侧眼,嘴附近还有一对腹眼。
虽然眼睛多,但白天视力相对较差,这些动物的视杆和视锥是所有已知动物中更大的,大约是人类的100倍,它们的眼睛在夜间对光线的敏感度是白天的100万倍。
靠着这些夜间能力出色的眼睛,马蹄蟹能轻松地在黑暗海底寻找蠕虫和软体动物,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它们也可能以甲壳类动物甚至小鱼为食。
难以人工繁殖
马蹄蟹在繁殖期会迁移到浅海。正是现在的月份。
个头较小的雄性马蹄蟹用专门的前爪紧贴较大的雌性马蹄蟹的背部,在雌性产卵时使卵受精。
秩序井然
另外一些没能得手的雄性,会围绕在雌体周围,无奈地释放自己的”精华“,期待着能“捡漏”那些没受精的卵——这样的雄性被戏称为“卫星”(搁人类这,纯纯的变态啊<泪奔>)。
场面混乱
雌性一次可以产下6000到120000个卵,海鸟超级喜欢吃。人类也经常前去采集。因为,圈养马蹄蟹的自然繁殖已被证明是困难的(和动物园熊猫的困难不太一样<吃瓜群众>)。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马蹄蟹的交配只发生在自然环境中有沙或泥的地方,人工堆造的沙滩,它们看不上。目前还不确定它们能感觉到沙子里有什么,以及它们是如何感觉到的。
因此,圈养马蹄蟹,要么是通过诱导产卵加人工授精,要么是从野外采集受精完的卵子和幼体,然后在圈养环境中长大。
万千妙用——排队献血
圈养大都不是为了吃。在全球范围内,马蹄蟹在人类消费和生物医学测试中备受追捧和过度捕捞。
马蹄蟹的血是蓝的,这是由于血蓝蛋白中含有铜。它们明亮的蓝色血液中含有对有毒细菌敏感的免疫细胞,因此被科学家用来开发新的疫苗、药物或医疗设备,供人类安全使用。
科研对血液的需求量很大,但采集血液一般不会弄死它们,“献血”完毕后,会将它们放回海里,大多数能在这个过程中存活下来(死亡率从3%-30%浮动很大,与采血量以及运输过程中所经历的压力有关)。
马蹄蟹:我@**¥%#!!
每年约有50万只马蹄蟹为人类排队献血。
写在最后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蹄蟹受到保护,不让瞎霍霍。不论是哪个渔民捕到了这50只,逃跑真的是太明智的选择了。不过,也许,下次可以试着把它们放了?
猫子感谢你的关注(?_?)
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一个放血设施
鲎曾经无处不在。在恐龙漫游地球的数百万年前,每年春天,这些硬壳生物都会聚集在大西洋沿岸海滩上的巨大土堆中交配。后来,像知更鸟大小的红结这样的候鸟学会了从南美洲飞起来,加入它们的盛宴。螃蟹的卵为鸟类提供了继续向北飞翔在北极繁殖所需的能量。
但人类也开始想要从螃蟹身上得到一些东西——它们的血液。在 1960 年代,科学家发现马蹄蟹体内的天蓝色血液在检测到细菌毒素时会凝结。疫苗、药物和医疗设备在放入人体体内之前必须是无菌的。更好的毒素检测系统意味着患者污染风险更低,因此渔民很快开始收集和出售史前动物进行出血。
后来发明了一种合成替代品,并在欧洲被批准为等同于需要鲎的成分。但在美国,血液的收获并没有减少。它正在增长。东海岸的五家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新泽西州、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开展业务——在 700 年排干了超过 1000,2021 只螃蟹。这比2004年官员开始跟踪以来的任何一年都要多。从那时起,该行业放血的螃蟹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全世界每年至少使用血液来源的成分进行80万次测试。
2007年,一个红色的结在新泽西州福特斯库的海滩上扇动翅膀。被指定为濒危物种的水鸟依赖于马蹄蟹卵
随着行业的扩张,沿海地区的监管受到限制,公司变得越来越神秘。NPR获得的记录表明,在一些州,由放血公司支付报酬的渔民以研究表明会造成伤害或违反捕捞法的方式处理螃蟹而没有受到惩罚。与此同时,美国批准替代方案的过程已经停滞不前,即使天空中的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联邦 *** 将依赖马蹄蟹卵的候鸟物种之一,红结指定为受威胁物种。在过去的94年里,大约40%的红结已经消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确定,大西洋沿岸的鲎已经适度枯竭。新英格兰周围的那些被认为特别容易灭绝。
“我们反对这个真正将金钱置于股票健康之上的系统,”野生动物生物学家、非营利组织马蹄蟹恢复联盟(Horseshoe Crab Recovery Coalition)的领导人拉里·奈尔斯(Larry Niles)说。“后果就说明了这一点。
拉里·奈尔斯(Larry Niles)是一位野生动物生物学家,也是非营利组织马蹄蟹恢复联盟的领导人。
有利可图的灰色地带
根据捕捞的州,螃蟹要么从海滩上手工捕捞,要么用网从海底拉上来。数百人被堆放在船上,装上卡车并运送到出血设施。在那里,实验室技术人员将螃蟹刺穿心脏并活吸干,有时持续八分钟,这可能会耗尽它们一半以上的蓝色血液。在马萨诸塞州,一些流血的螃蟹被出售以杀死并用作诱饵。在南卡罗来纳州和新泽西州等州,这些动物被送回渔民手中,渔民将它们送回海洋。
这使得出血业务在其跨越的行业中独树一帜。这是一种不寻常的渔业,因为这些动物不是卖给吃的。这是动物在医学上的非典型利用,因为螃蟹在研究阶段没有流血,而且它们不是温血动物。它们甚至不是甲壳类动物——马蹄蟹与蝎子的关系比与雪蟹的关系更密切。
该业务也不同于采矿和伐木等采掘业,因为收获的自然资源应该活着返回环境。
“就你可以称之为监管想象力而言,它们有点落空,”英国布莱顿和苏塞克斯医学院的研究员里奇戈尔曼说。“每个人都认为其他人都在监管它。
特拉华州内陆海湾中心社区科学经理尼维特·佩雷斯-佩雷斯在特拉华州海景的詹姆斯农场生态保护区持有一只鲎。
在出血的早期,家族企业曾经拥有许多较小的设施。现在,该行业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比如日本企业集团富士胶片在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工厂,以及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上市公司查尔斯河实验室,该公司接管了南卡罗来纳州的当地业务。
联邦法律要求生物医学行业使用的一些动物得到人道对待。《动物福利法》保护一些用于科学研究的温血动物,如猴子。《健康研究推广法》涵盖了《福利法》中未包括的其他脊椎动物,如小鼠。
但是,关于人道对待螃蟹的全海岸法规几乎不存在或未得到执行。大西洋国家海洋渔业委员会管理着旨在快速杀死的鱼类种群,如鲈鱼和比目鱼。它还管理鲎,尽管这些动物在收获和出血过程中可以在水面上存活数十小时。
“将鲎视为渔业,这确实使辩论复杂化和混乱,”戈尔曼说。“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任何科学程序所涉及的善后护理非常重要。
渔业委员会确实公布了该行业“更佳管理实践”的描述,但这些是指导方针,而不是法律。而且它们经常被忽视。
NPR获得了在1月份讨论这些更佳做法的一次会议上录制的音频。可以听到 *** 会议的参与者提到,研究表明,用尾巴捡起螃蟹会伤害动物。这可以防止螃蟹在翻到背上时能够纠正自己,这最终会杀死它们。
“用尾巴捡起不是正确的处理技术,” *** 中的一位参与者说。“尾巴的损坏会增加它们在上来产卵时无法翻身和死亡的机会。”
但可以听到新泽西州一家放螃蟹的小公司的负责人本杰·斯旺(Benjie Swan)承认了这一点,并反对改变做法,以更清楚地表明渔民不应该这样做。
“我的人确实用尾巴捡起螃蟹,”她说。“我只是认为,如果我们提供太多细节,我们就会接受审查。
三月份,在马里兰州切萨皮克湾的海滩上可以看到马蹄蟹的残余物。
马里兰州自然资源部的生物学家史蒂夫·多克特(Steve Doctor)补充说,他所在州的渔民通常“一直”用尾巴处理螃蟹。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视频显示,渔民抓住螃蟹的尾巴,将它们叠在一起扔进船上。至少自 2020 年以来,该州自然资源部的指示就表示不要捡起马蹄蟹的尾巴。
渔业委员会的一名代表在 *** 会议上提醒该小组,即使将准则修改得更严格,也不需要他们遵守这些准则。然而,州 *** 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对该行业进行监管。这些限制可能差异很大。
在马里兰州,渔民直到6月<5>日之后才被允许开始捕捞雌蟹,生物学家博士说,许多螃蟹已经完成了交配,鸟类有机会吞噬一些卵。
“如果它们完成产卵,它们的压力就会减轻,”医生说。“我们正试图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机会。
"信息黑匣子"
查尔斯河实验室(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此前曾因供应商对待动物的方式而受到审查。该公司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司法部和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调查,调查其从柬埔寨运送猴子,在发现与走私集团的联系后,该公司于二月份暂停了该运输。在南卡罗来纳州,向该公司供应螃蟹的渔民多次被抓到从沿海禁区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的禁区岛屿捕获马蹄蟹。
但在两个环保组织于 2022 年起诉该公司和南卡罗来纳州自然资源部允许将鲎远离僻静的池塘中的鸟类之后,该机构要求法院允许它在法庭文件中对该行业的详细信息保密。法官同意了。
“这真的是一个信息黑匣子,”提起诉讼的团体之一南方环境法律中心的律师凯瑟琳·瓦纳梅克(Catherine Wannamaker)说。
尽管如此,并非一切都保密。NPR审查了在法庭上提交的文件的编辑副本。虽然文件中排除了一些词,但文件显示查尔斯河的渔民去年违反了许可证要求。池塘里只允许养雄蟹。但文件表明发生了其他事情。
NPR通过公开记录请求从该州自然资源部获得的其他文件显示,没有渔民因违反这些规则而受到惩罚。Wannamaker说这并不罕见。
“从历史上看,这些条件没有得到执行或遵守,”她说。
南卡罗来纳州自然资源部拒绝发表评论,理由是未决诉讼。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拒绝接受NPR采访。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一位公司代表表示,他们以“健康的尊重来保护子孙后代的鲎种群”来开展工作。
该公司还拒绝允许记者参观其设施。但NPR在2014年授权了最后一位被允许目睹出血过程的摄影师的照片。
2014 年 11 月,鲎被绑起来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查尔斯河实验室放血。
今年,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鲎可能会减少收获。尽管该州和查尔斯河实验室都否认在诉讼中承担责任,但法官发现针对他们的证据足以令人信服,足以在 30 年暂停从该州 2023 个海滩收集螃蟹。但查尔斯河现在正在向其他地方的收割机付款。这个季节,查尔斯河的渔民正在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和弗吉尼亚州的钦科蒂格捕捞螃蟹。
这些州还隐瞒了有关出血行业的信息。当NPR要求放样设施所在的五个州提交年度报告时,州 *** 经常编辑收集的螃蟹数量和由于该过程而死亡的数量。大多数人依靠公共记录法中的豁免,允许隐藏商业秘密或商业信息。
为了响应NPR的开放记录请求,新泽西州编辑了螃蟹死亡和收集的螃蟹数量,尽管先前案件的法院命令要求该州向公众提供这些信息。当被问及为什么该州没有分享这些数字时,尽管法院之前要求这样做,新泽西州的一名代表在发布时没有回应评论。
各州并不是唯一能够获得收集和死亡率数字的州。大西洋国家海洋渔业委员会也知道它们。但该组织也没有公开分享这些数字。相反,它发表了一个估计值,该估计来自试图模仿出血过程的研究。由于这些研究中发表的一些死亡率数字各不相同,委员会确定约为15%。这将相当于 100,000 年超过 2021 只死螃蟹。但一些科学家表示,这低估了这一过程的长期后果。其他研究表明,螃蟹在流血后交配较少。这些研究中很少有追踪到该行业流血的螃蟹在被放回海洋两周多后死亡。
“可能是它们流了这么多螃蟹,它们不仅在杀戮,而且还可能阻止螃蟹产卵,”来自新泽西州的生物学家奈尔斯说。“我们只是不知道。”
出血行业的代表表示,鲎不会受到出血过程的伤害。然而,当NPR联系时,所有公司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没有回应。
在一封电子邮件中拒绝NPR的采访请求时,一位代表借此机会提到了他的公司最近开始销售的一种新产品:一种合成的,重组的马蹄蟹内部凝血成分的副本,不需要血液来保持疫苗不受污染。
“这确实是令人兴奋的几年,”马萨诸塞州一家螃蟹流血公司的裂解物生产经理布雷特·霍夫迈斯特(Brett Hoffmeister)写道。
但负责批准合成测试的美国标准制定机构已经停滞不前,很少有制药公司使用它们。
每年春天,马蹄蟹都会聚集在特拉华湾的岸边产卵。
“我们已经看到它更好了”
随着疫情的肆虐,欧洲药典的专家们准备采取行动。
这些科学家的工作是确定是否有足够的数据得出结论,合成测试的效果与螃蟹衍生测试一样好或更好。到2017年,他们已经决定这项研究确实支持这一点。2020年,大型制药公司礼来将这项科学付诸实践。该公司使用新的 *** 生产了所有的新冠肺炎抗体药物。
推动礼来公司使用这种合成药物的科学家杰伊·博尔登说:“这实际上对我们来说具有成本优势。“然后从质量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看到它更好了。”
Bolden补充说,使用合成物对于使药物生产更具可持续性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旧 *** 依赖于减少的自然资源。当欧洲药典于 2020 年 <> 月宣布决定批准合成物作为等效物时,它提出了同样的观点。
“世界目前依赖单一的裂解物来源,鲎家族,”欧洲药典告诉媒体。该批准是“减轻对动物资源需求的重要一步”。
随着欧洲采取措施,美国药典似乎停滞不前。2020年,它发表了一份声明,为其专家委员会等待更多证据的决定辩护。该组织表示,鲎衍生产品已经使美国患者安全了30年,因此在更多数据支持替代方案之前坚持下去是合理的。两年后,在几乎没有公开更新其进展之后,药典突然解雇了委员会的所有人。
一只死去的鲎倒挂在马里兰州阿萨蒂格岛的海滩上
药典首席科学官Jaap Venema表示,考虑合成是20年开始开会的2023个新成员的优先事项。但是,正如这些人所取代的专家一样,他们的步伐取决于他们。截至<>月,药典向NPR证实,没有即将到来的截止日期或投票安排。
制药公司也有责任确定他们是否以及何时想在美国药典采取更多行动之前转向使用合成测试,就像礼来所做的那样。今年,罗氏制药公司开始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这种合成物,并开始准备用它测试一些药物。
“最终,患者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参与该项目的资深科学家Lindsey Silva说。“我们已经能够确认它适合其预期用途并且对患者安全。
尽管如此,大多数制药公司仍在继续使用要求马蹄蟹活流血的测试。对于像人类这样复杂和哺乳动物的物种来说,条件通常进化得更快,布莱顿和苏塞克斯医学院的研究员Rich Gorman说。但螃蟹支撑着全球制药业。他认为,改善它们以及依赖它们的鸟类状况的更佳 *** 是就如何使用它们的后果进行更公开的辩论。
“它仍然是这个非常阴暗的区域,”戈尔曼说。“对于鲎来说,是时候开始更公开、更诚实地思考这个问题对福利的影响了。
像外星生物一样的鲎,血液竟可以救人?却被无知的人类端上餐桌为什么说鲎像外星生物?鲎的外形非常丑陋,看起来跟个怪物一样,就像是盗墓笔记里的尸鳖,由于外壳坚硬又很像马的蹄子,又被叫作马蹄蟹,但鲎可不是蟹,它可是一块活着的化石。
鲎
鲎宛若外星生物
鲎在地球上已经撑过了四点五亿年了,最早出现在奥陶纪,比恐龙还要早出现了两亿年,火山喷发、宇宙大爆炸、行星撞地球、冰河世纪都被鲎成功的躲了过去,经历五次的生物大灭绝,鲎都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神奇的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就连与鲎同一时代的三叶虫都已经成了化石被深埋在地壳之中,可鲎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外观和形状,形态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之所以说鲎像外星生物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血液的颜色一般都是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只有在电影或电视剧里,才会给外星人或妖怪安排蓝色、绿色血液这样的设定,而鲎的血液就是蓝色的。
海滩上的鲎
地球上的生物大多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把自己的形态做出了相对应的进化,没有进化的那些生物基本上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可鲎虽然存活的时间非常漫长,外貌却一直没什么改变,还是一样的丑陋,所以给了我们一种鲎就是外星生物的错觉。
鲎是节肢动物,目前只有在中国广东、广西,亚洲一些别的国家和北美的一些沿海城市所见到,他们一生大概需要脱壳十六次,每次脱壳一次鲎就过了一龄,但是在年幼时后半阶段脱壳次数比较多,一般需要九至十二年才能够成熟。
每当春夏时节是鲎的繁衍季节,经常能看到成双成对的鲎摇摇晃晃地游过,因此,鲎又被称为海底鸳鸯。除了海底鸳鸯、马蹄蟹这些称呼外,鲎的蓝色血液还可以救人,因此又被称为蓝液天使,你知道鲎的血液为什么可以救人吗?
搁浅的鲎
鲎的蓝色血液可以救人
鲎的血液为什么可以救人?鲎蓝色的血液救了千千万万的人。人们用鲎的血液做药用试剂,我们打过的所有疫苗几乎都用他的血做过安全检测。
想要知道鲎的血为什么可以救那么多人,首先我们要明白,鲎的血为什么是蓝色的?
地球上大多数的生物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离子,铁离子和进入身体的氧气结合后被氧化,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红色,所以绝大多数生物血液都是红色的。但是鲎的身体内却有着大量的铜离子,铜离子氧化后就是蓝色的。
蓝色试剂
鲎的血液之所以可以用来 *** 医学上检测的试剂,就是因为鲎血液内的铜离子。生物体内是有一套免疫系统的,当遇到细菌感染等问题时,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免疫机制,帮助我们杀死病毒,保护自身安全。
可是经过科学家研究,鲎的体内是没有免疫系统存在的,而它所生活的地方更是充满了细菌,那没有免疫系统的鲎是如何在细菌丛生的海边生活下来的呢?原因就是鲎蓝色血液里的铜离子。
当细菌接触到鲎的血液时,血液中的粒状细胞就会快速地发生 *** 反应,会使细菌所在的区域发生血液凝固的现象,把细菌牢牢包裹住,细菌就不能再进一步的繁殖扩散了,被保护的身体也就不会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
试剂
科学家利用鲎血液的这一特点,利用鲎的血液,发明了一种可以测试病毒的试剂,用这种试剂可以快速检测出哪里存在细菌和病毒,一般九十秒内就可以给出反应,方便快捷。
若是我们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化验的时候就可以滴一滴试剂,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发生血液凝固的现象,就可以判定为并没有被细菌感染,反之,九十秒内出现了血液凝固现象,就代表着遭受细菌感染了。
一些生物制品、疫苗等药剂包括一些医疗器械在使用之前都要经过严格检测,确定没有细菌时才可以使用,所以如果没有鲎的话,死于细菌感染的人不计其数。可是你知道吗,救了千千万万人的鲎,现在正在一步步走向灭绝,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鲎
鲎在逐渐灭绝
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绝的?鲎的血液在还没有发现重大的作用之前,也曾被渔民捕捞过,在当时如果捞上来鲎的话,渔民们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直接压碎当做饲料来用,所以即便偶尔会被捕捞,鲎族群的数量也一直很稳定。
当鲎蓝色的血液被 *** 成药剂后,人们发现了这种药剂的实用性,于是生产需求的扩大导致了人们对鲎的大肆捕捞,一只只鲎被捉住后抽干了蓝色血液,做成药剂。
这种蓝色血液曾经被炒到了一万五千美金一千毫升的价格,人们为了利益对鲎痛下杀手,鲎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试剂
这一情况被相关部门发现后,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让医药公司只能合理取用,因此鲎被送到实验室后会被抽取全身30%的血,然后再放回大海,他们认为这样做鲎的死亡率仅为3%,觉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 *** 。
然而,鲎在运输和抽血的过程中死亡率就已经高达20%,这些被抽了血液又释放回大海的鲎,虽然获得了生存机会侥幸活了下来,但身体受到重创失去了繁殖能力,使鲎的族群数量依旧在急剧减少。
除了被 *** 成试剂之外,鲎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传成了可以延年益寿的大补之物,因此,靠自己血液救了无数人的鲎,即使长成了最不好吃的样子,却依旧被人类端上了餐桌。
被售卖的鲎
事实上,鲎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相反,鲎身上的一些部位是有毒的,这些毒连高温都消灭不掉,之前就有报道,有人在家自己做鲎,结果家人吃中毒后不治身亡。
好在我们国家对鲎还是很重视的,鲎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希望鲎在我国可以好好生存下去。
鲎海洋中的活化石,鲎身上流淌着一种十分珍奇的血液眼前这种生物叫鲎,在地球已经存活了4亿年之久,它的体内流淌着一种蓝色血液,极其昂贵,这种蓝色血液的价格再度飙升上涨到了10万元1升,这让很多医药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直乎快用不起了,鲎体内的蓝色血液到底有何作用呢?为什么价格飙升至10万元1升,依旧受欢迎,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
鲎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海生节肢动物,又称为马蹄蟹、夫妻鱼以及蟹兜等等。由于鲎在地球生活了四亿年之久,并且一直保存着极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因而又有活化石之称,鲎食物范围十分广泛,许多在海里的小型软体动物,小甲壳动物,以及环节动物等都是它的食物。不过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存的鲎类只有3属4种分别是中华鲎、美洲鲎、巨鲎、圆尾鲎,其中中华鲎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如两广以及福建等海岸,除了存活年代久远,鲎身上还有蓝色的血液,而鲎血液呈现蓝色,是因为它们的血液里没有铁元素,只有铜元素,氧化之后便呈现蓝色,当然鲎血液不仅颜色神奇而且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1956年一位科学家在研究鲎士,发现护身上的蓝色血液遇到细菌时刻凝固成胶状,于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鲎的血液能够检测出人体乃至食物中是否含有致命细菌,此后人类开始从鲎身体里抽取蓝色血液,有关数据表明每年有将近60万只美洲鲎被人类抽取血液,用于 *** 鲎试剂,用于检查人体或者食物中的致敏细菌,虽然被抓去采血的鲎在48小时内每只抽取体内30%的血液就会将其放生,但依旧有不少鲎死在了抽血的过程中,而侥幸躲过一劫的鲎,就算不死,也会影响它们的繁殖能力。据研究被抽过血放生后的鲎,其繁育能力会下降50%,以上种种大大减少了鲎的数量
此外还有不少人会捕食鲎,并将其端上餐桌使用,其实这种海洋生物并不适合食用,有些品种的鲎带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就拿圆尾鲎来说,它就携带了可致死的神经毒素,要是贸然食用十分危险,但有的人就是不听劝,依旧大量捕杀鲎,加剧了鲎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以上因素如今的鲎已经濒临灭绝,这个沧海桑田的地球活化石,应该想不到自己千辛万苦的存活下来,并且体内还流淌着对人类有益的血液,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人类,最后却败于人类手中。落得濒临灭绝的下场,幸好现在人类已经意识到保护它的重要性,如今为了保护它,我国将护列为了保护动物,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多个鲎的保护区,这意味着任何人不能再随意捕杀户。但愿人类的保护能为它保驾护航,继续畅游在广阔无比的海洋中。
奇特而诡异的血液,让它傲视群雄存活四亿年你能想象有一种动物,它来自4.5亿年前的奥陶纪,浑身流淌着蓝色的血液,而且只要你去医院打过针、抽过血,都得益于这种蓝血动物的“保驾护航”,它就是鲎。
这么多年我听过有念“螯”的、念“鳖”的,念“齁吼猴”的,都不对啊,正确读法是
这个目下总共就4个物种:美洲鲎、中国鲎、南方鲎(巨鲎)和圆尾鲎。如果非要给它扯个还活着的亲戚,那蝎子和蜘蛛算是鲎的远亲,都是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的成员。
雄鲎比雌鲎的体型小很多。每到繁殖季,就会出现一种“鲎帆”的奇景:农历初一、十五的晚上,鲎要上岸产卵,因为这时候潮位更高,能把它们送到高处的沙滩。那里的沙砾比低处粗,卵产在里面疏松透气。成百上千只雌鲎会背着雄鲎游向沙滩,你划水我扬帆,看得我是无能狂酸。渔民在这时候抓鲎都会先抓雌的,因为雄的会一直抱着它,这样可以一抓抓两。闽南那边儿因此会把抓奸叫做“抓鲎”,后来谐音成了“抓猴”。
有人说狗粮我可以自己吃,但我讨厌别人猝不及防地塞我一嘴,别误会,虽然被称为“海底鸳鸯”,但其实它们只会在繁殖季抱在一起,而且交配一结束,雄鲎可能很快就抛下疲惫的雌鲎独自离去。
在产卵的时候,雌鲎会用剑尾把身体支棱起来,使身下有空间可以排卵。它的剑尾、头胸甲、腹甲和剑尾都非常坚硬,就像装备了长矛的盾牌,攻守兼备。这个外形已经足够适应它的生存环境,所以从古至今几乎没变,也没啥天敌,当然,除了人类。
其实一开始大家只知道鲎血富含铜,在体内时是无色的,但一遇到空气就会氧化为铜离子,显现出蓝色。不过这在动物界并不是独一例,像沙蚕的血液中,色素蛋白是含亚铁离子的血绿蛋白,它的血就是绿色的。星虫的血液甚至全身都是粉紫色,是因为含有亚铁离子的血褐蛋白。
后来人类又发现,鲎血遇到细菌后就会立即凝固,阻止细菌的扩散。利用这个原理,鲎血被制成了“鲎试剂”,用来检测医疗用品是否被细菌污染。一经推出,就迅速取代了低效的家兔检测法,成为一个大产业。每年都会有50万只鲎被带进实验室“献血”,约有30%的鲎死于鲎试剂提取,其他放生的在采血后也会活力大减、行动缓慢。
其实只要按规定操作,生产鲎试剂对鲎的影响不大,更要命的是滥捕食用和栖息地的破坏。东南沿岸每年都有吃鲎中毒的案例,幼鲎是怎么吃都有毒性,成年鲎吃了也有不少过敏起疹子串稀的,你说他们图啥呢?无非就是些什么催奶通乳、清热解毒之类的食补传闻。吃完了的鲎壳还会被渔民画上脸谱、虎头,挂在家中驱邪镇宅用。这里说明一下啊,鲎试剂确实有医用价值,但药用价值的话不管你咋吃,它都是没有的,而且再吃下去,要给人家这么“得天独鲎”一物种吃“绝鲎”了,夺笋啊,鱼虾蟹它不香吗。
有人说这鲎不是保护动物吗,咋还能乱吃呢?很遗憾,它确实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里,只在福建两广等地被列为了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重点是!国家级的名录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了,而“绝鲎”的危 机正是在这二十年间发生的。
还有人说他买的鲎是养殖的,吃了没事。可拉倒吧,你不是真的人,但商家是真的狗。市面上卖的成年鲎100%都是野外捕捞的,比如中国鲎,它成年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目前国内外都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成功繁育成年鲎。那些研究养殖的科研机构也主要是为了做“增殖放流”,也就是增加它们野外种群的数量。
有数据显示,北海的野生鲎数量比20年前减少了90%。海滩上已经很多年看不到大批鲎繁殖的场景了,因为它们往往还没上岸,就半道被渔民捞走。这种活了几亿年的生物估计自己也没想到,熬过了恐龙时代,凭借强悍的生存能力度过了环境巨变,又何其幸运地从沧海桑田中剩余的一支演化成4个类群,却在人类时代成为濒临灭绝。希望我们不要成为“绝鲎”的一代人,因为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
江苏南通卫先生在菜市场买菜时被一只面貌奇特的“海怪”吸引,于是花50块钱买回了家。儿子提醒他“海怪”可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卫先生赶紧联系了相关部门,经鉴定这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鲎,其祖先生活在距今4亿年的泥盆纪,比恐龙还早,所以有“海洋活化石”之称。
2021年福建5名男子不知从何处搞来一只大鲎做“下酒菜”,并把拍摄的视频拿到网上炫耀,结果被赶来的民警逮了个正着,5人当即被刑拘。估计卫先生了解此事后恐怕会后怕不已。
鲎是一种奇特的海洋生物:血液是蓝色的,1升能卖到10万元
在海洋生物学家眼里鲎是一种很奇特的生物。比如鲎大都是成对、成对出现的,繁殖季雌鲎驮着雄鲎游到沙滩,直至交配完成雄鲎才从雌鲎身上爬下来,自此形影不离,因此它们又被戏称为“海底鸳鸯”。古时渔民根据鲎的这一特点总结出了一套捕鲎技巧:先擒住雌鲎,然后把它晾在海边,雄鲎很快就会自投罗网。
另一个特点是鲎的面貌。我国的中华鲎体长更大达60公分,重5公斤,身上覆盖着一个马蹄形背甲,外形像七星瓢虫的壳;4个眼睛,一双小眼对紫外光敏感,可感知亮度,另一双大复眼,由数个小眼睛组成,所以说鲎的长相很有特色。
世界多地出土了不少鲎化石,研究人员发现鲎化石与现在的鲎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亿万年间鲎竟然从未“进化”过,这无疑为研究古代气候、生物进化提供了样本。
第三个奇特之处是鲎的蓝色血液。世界上只有几种动物的血液是蓝色的,除了章鱼和乌贼外,就是鲎了,这是因为鲎血中含有铜离子,铜离子在运输氧分子时被氧化成了蓝色。但鲎血却价格昂贵,最近几年新冠疫情肆虐鲎血更是飙升到10万元/升,而且一升难求。
越南、菲律宾等几个鲎产区趁机狠狠地大赚了一笔,气得几个国际制药大厂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鲎血怎么与制药厂家及新冠病毒发生联系了呢?这里还有一个插曲,2020年7月份瑞士龙沙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冠疫苗,兴冲冲地跑到美国销售,美国制药公司纷纷反对,最终美国卫生部推迟了他的上市计划,理由是若要在美国上市必须使用鲎试剂检测,问题是美国以前也承认重组因子C检测法的。
原来鲎血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遇到以内毒素为代表的细菌就会凝固,哪怕细菌含量只有千万分一,1968年美国科学家F.Bang成功利用鲎血制取了之一支鲎试剂。我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专家这样评价鲎试剂:鲎血制成的鲎试剂,当滴入注射液后若变色或凝固,说明注射液中含有使人发热或休克,甚至食物的细节或毒素。
鲎试剂在美国诞生后很快就替代了活兔检测法,我国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鲎试剂,与此同时鲎血的需求量开始持续增加,鲎血价格也水装船高。
美国新泽西特拉华湾曾是著名的鲎聚集地,巅峰时栖息着124万多只鲎,每当繁殖季密密麻麻的鲎占领整个沙滩,看得人头皮发麻,29年后的2019年仅剩下了33万只鲎爬到岸边产卵。美国海洋生物专家呼吁:禁止在特拉华湾捉鲎,不然它们将彻底消失。
我国鲎的存活量同样不容乐观。福建平潭岛曾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鲎产区,60年代单日鲎产量超过了1000对,如今日捕获量跌至4对,甚至一只难求。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地自古有烹饪鲎的传统,营养丰富的鲎卵加工成鲎浆、鲎粿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味。据一位渔民回忆,90年代初一只3斤重的鲎能卖到30元,但到了2000年初已经攀升到了四五百元。
鲎的繁育面临几个难题
我国对鲎试剂的需求持续增加,2015年鲎试剂产量为1668万支,2020年产量增长到了2915万支,年复合增长率为11.8%,这无疑需要更多的鲎血,但鲎繁育面临几个棘手问题。
有人问为嘛不“悠着点”?每次只抽一点鲎血,让鲎放生后自行补血。其实,最初就是这么干的,每次抽取全身1/3的鲎血后将其放生,即便是这样10%左右的鲎会在抽血过程中死去,一部分在抽血后的48小时死亡。
到了9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鲎抽血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0%以上,比最开始增长了10倍。而且这些抽了血的鲎不再迷恋交配,大部分不再繁殖后代。
鲎的交配繁殖也是个大问题。鲎更大可连续产11窝卵,每窝300-500粒,最多有1200多粒,从卵发育成幼苗、再到性成熟要11-12年,期间要经历16次脱皮,每次脱皮都可能遭遇天敌围捕,导致1万粒幼卵最多有10只能成年,这也是鲎数量难以增多的一个原因。
写在后面:我国正在加大鲎资源的保护力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鲎及鲎血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所以加强鲎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2018年我国南海所研究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攻克了鲎的人工繁育技术,孵化出了8万只幼苗。同时,我国加大对鲎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改善鲎的繁育条件,严厉打击肆意捕捞鲎的行为。
原创:土豆
鲎,人类真正的“厚礼蟹”美国南卡罗来纳查尔斯河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采集鲎的血液。
摄影:TIMOTHY FADEK, CORBIS/GETTY
鲎(hòu),又名马蹄蟹,
外形酷似外星生物,
其体内流淌神奇的蓝色血液,
而正是这种蓝血,
竟为全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它们常要面临残酷放血的试炼,
以帮助研制世界上多种注射药物、疫苗,
甚至包括新冠疫苗。
而它们的数量正在迅速下降,
鲎的死生存亡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
原作:CARRIE ARNOLD
编译:框哥
(该图片来源于 *** )
鲎(hòu),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鲎所属的剑尾目
已在地球存在4.5亿年,
比恐龙还要早2亿多年;
它们目睹太多生物从出现到灭绝,
而其自身却仍保留着几亿年前的模样。
现今的鲎与侏罗纪晚期的鲎几乎没有区别
供图:Kin and B?a?ejowski
现今,世界上存在四种鲎:
美洲鲎,
2012年IUCN将其列为易危(VU);
蝎鲎,最小的一种鲎,
IUCN数据缺乏(DD);
巨鲎,
IUCN数据缺乏(DD);
中华鲎,
2019年IUCN将其列入濒危(EN);
美国新泽西特拉华湾是鲎的著名产卵地之一
摄影:SEAN CRANE
每年春季,在满月引导下,成千上万的鲎爬到美国大西洋海岸中部地区海滩交配产卵。在饥饿鸟儿眼中,这俨然是一顿大餐;而对制药公司而言,这是保障人类药品安全的重要资源。
美国新泽西特拉华湾,一只翻石鹬正在吃鲎。
摄影:DOUG WECHSLER, MINDEN PICTURES
每年,
制药公司捕捉达50万只美洲鲎,
每只提取占全身1/3的蓝血后,
放归大海;
然而很多美洲鲎依然难以幸免,
一部分会在48小时内死亡;
10%-15%会在抽血过程中就死亡。
美国南卡罗来纳查尔斯河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采集鲎的血液。
摄影:TIMOTHY FADEK, CORBIS/GETTY
(※鲎的血液之所以为蓝色,是因为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即血青素中含金属铜)
20世纪80-90年代,
制药行业给出数据:
被采血的鲎死亡率仅3%,
当时鲎的数量也很多,
起初也未受环保主义者重视;
21世纪初情况开始变化;
到2010年,另一项研究发现,
多达30%的鲎会在抽血后死亡,
这个数字竟是最初的10倍。
捕捉并采血工作费时耗力——
因而从蓝血中得到的“鲎试剂”,
其每升价格约达1.5万美元。
摄影:BRIAN SWITEK
鲎的蓝色血液是“鲎试剂”唯一已知的天然来源。鲎试剂可以检测一种名为“内毒素”(一些细菌死后破裂释放出的毒素)的污染物。在疫苗、注射药物,或者人工膝盖和髋关节等其他无菌医用物品中,即使有少量“内毒素”存在,也将造成致命后果。
鲎出现于早于恐龙的遥远时代,虽又名“马蹄蟹”,实际上它们并非螃蟹,与蜘蛛、蝎子密切相关。
摄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1956年,医学研究人员Fred Bang注意到一个奇怪特征:当鲎的血液与内毒素接触后,变形细胞会凝结成块。Bang意识到,鲎的变形细胞,属于它们古老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种特性也可探测人类药物中是否含有致命细菌污染物;197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鲎试剂。
“全世界所有的制药公司都依赖鲎,
我们对这种原始生物的依赖令人震惊。”
——大自然保护协会新泽西州主管Barbara Brummer如是说。
如今,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疗法的研发,正是医药学界的热点,而研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鲎试剂。
摄影:JOEL SARTOR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其实,早在2013年,
鲎试剂的合成替代品已经产生——
重组因子C(rFC)在欧洲已获批准,
美国的一些制药公司也开始使用rFC;
但今年6月1日,
美国药典却拒绝将rFC与鲎试剂相提并论,
称这种人工替代品的安全性尚未证实。
美国药典决定:“仍然存在监管上的障碍。我们希望,能减少药物开发商使用合成替代品的障碍。”
(※美国药典:美国境内负责制定药品和其他产品科学标准的法定机构)
Heinrich Harder于1916年创作的鲎画作
(本图片来源于 *** )
另一方面,
如果不使用rFC或其他替代品,
制造新冠疫苗会需要大量鲎的蓝血,
届时,
这些存在于地球达4.5亿年的古生物,
其生存状况或将迎来重大威胁,
乃至威胁依赖于它们的海洋生态系统。
美国新泽西特拉华湾,
此地是鲎的主要产卵地。
1990年,
多达124万只鲎曾来这里产卵;
2019年,
此数字锐减近4倍,
仅约33万只鲎来到特拉华湾。
(2020年统计工作因新冠暂停)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地球是个大舞台,不停地上演着生命的起起落落,每当故事归于平静,它就想方设法掀起滔天巨浪。
当超新星产生的伽马射线击中地球,75%的海洋生物灭绝;当超级地幔柱喷发,96%的海洋生物灭绝;当小行星撞击地球,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被清场。
大浪淘沙,一些生命来了又走,包括奇虾、邓氏鱼、沧龙等海洋霸主相继灭绝,海洋生态系统经历了多次巨大变化,能躲过一次灭绝的已经非常幸运了,而有些动物却躲过了所有的大灭绝,并延续至今,它就是鲎(hòu)。
鲎
延续5亿年的奇迹
当然有,抛开蓝藻等构造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不谈,鲎无疑是活得最长久的动物之一。
它是诞生于5亿年前(奥陶纪)的节肢动物,今天的鲎在形态上与侏罗纪时期的鲎化石几乎是一样的,它们的身体呈宽阔马蹄形,因为形态近似马蹄,所以也叫马蹄蟹,但是它们其实并非蟹类,反而更接近蝎、三叶虫。
它靠腹部的鳃片拨动在水中移动,尾巴有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尽管看上去很威风,但这种动物的战斗力还不如一只螃蟹,它们只能以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为食,有时也吃腐食。就是这样一种弱小的动物,曾经也是海洋中的霸主。
雄性鲎(左)雌性鲎(右)
最古老的板足鲎(也叫海蝎)诞生于奥陶纪,它与今天的鲎在形态上有较大区别,它们更接近于尾部没有长倒钩的蝎子,体长在1.5m。那时候地球还没有成片的大陆,海洋植物刚刚出现,三叶虫、腕足类、棘皮动物最为常见,身长8、9m的直壳鹦鹉螺是这一时期凶猛的海洋肉食动物。
长达10m的直壳鹦鹉
板足鲎原本被直壳鹦鹉螺所压制,但一切因为奥陶纪晚期的地球之一次大灭绝而改变。
因为大灭绝而翻身的板足鲎
4.49亿年前,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由于不明原因相撞,产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击中了地球,射线破坏了地球大气层,击毁了1/3的臭氧层,强烈的紫外线造成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死亡,直接改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56%物种灭绝。
三叶虫化石
直壳鹦鹉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发生了不良基因突变,体型缩小至2米。板足鲎却未受太大影响,在灾难之后,它迅速取代直壳鹦鹉螺,成为顶级掠食者,成为志留纪时代海洋节肢动物中个体更大的种类。
然而这种统治只持续了几千年,随着泥盆纪时代的各种鱼类的崛起,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主宰的时代正式落下帷幕,一些鲎灭绝了,一些活了下来。
板足鲎和鹦鹉螺体型对比
在如今热闹的海洋里,现代鲎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统治地位,但它们凭借坚硬的带刺外壳逃避很多鱼类的捕食,在40-50m的浅水区拥有一席之地,它们主要的天敌是红海龟,但这种海龟如今已经是濒危动物,它们真正的天敌另有其人。
明明很难吃,却被忽悠上餐桌
鲎在很早开始就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本草纲目》记载:
鲎状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广尺余。其甲莹滑青黑色。鏊背骨眼,口在腹下,头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两旁茎。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状。每过海,相负于背亦曰鲎。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为醯酱。
鲎的卵
《岭表录异》中记载岭南人吃鲎的 *** :腹中有子如绿豆,南人取之,碎其脚,和以为酱食之。
可见岭南人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吃鲎的习惯,发展到今天,各地对鲎的料理 *** 各有不同,有煲汤的有烧烤的。书中还记载:“小者名鬼鲎,食之害人”,可见,古人也发现吃鲎的一些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面:鲎肉内含有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及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还有引发严重痛风的风险。
粉丝鲎肉
另外,鲎的味道非常一般,腥味重、肉质柴,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赚钱,忽悠吃鲎能延年益寿,这也给鲎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蓝色血液,招来杀身之祸
以鲎为食,只是鲎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早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人们就曾用“鲎肥”给土地增肥。数以百万计的鲎被捕捉起来,碾碎成肥料,有的则成了猪饲料。
农场用鲎做肥料
而到了近代,人们有了更好的肥料,也了解到了食鲎的危害后,原本该光荣退休的鲎,却迎来了真正的噩梦。
1956年,一位叫福瑞德的科学家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就发现一只鲎死状古怪,这只大面积感染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鲎,几乎所有血液都凝结成了胶体状,这引起了他的兴趣。
研究发现,鲎血液中却拥有一种神奇的阿米巴样细胞,在它们遭遇病毒的时候,这种细胞会破裂,释放出一种酶,使血液凝固,从而杀灭病毒。利用鲎血的这个特性,科学家发明了利用鲎的蓝色血液作病毒检测试剂。
鲎活体取血
有了这种试剂,人们轻易就可以给各种注射药品作细菌检测,而不用拿兔子(兔子对毒素很敏感,但测试时间长)做试验,因为它独特的生物特性,这种试剂很快在医学上大规模使用,鲎的血液价格也开始飞涨,1升左右的鲎血液价值就可高达15000美元,其价格丝毫不逊于黄金。
每年,有超过50万只鲎被活体取血,虽然取血后被放归,但是仍有10%到30%的鲎会在取血后死去,但这部分鲎还算幸运的,更多的鲎在被取血后,继续被榨干剩余价值。
鲎的价值变迁
在80年代,基于鲎的病毒检测试剂在国内开始发展,我们也开启了相关鲎试剂的研发生产,被抽干血的鲎,或是被送上餐桌,或被用 *** 甲壳素,聪明的人们自以为榨干它所有的价值,却忽略了它更深层价值。
作为一种生存了近5亿年的生物,它可以说是“活化石中的活化石”,它们和三叶虫是近亲,是研究动物进化史的珍贵材料。
鲎化石
鲎先是成为食材、后又沦为试剂,我们还未彻底搞清楚它的价值,就迫不及待的杀鸡取卵,我们想方设法榨干它最后的价值,但百年后才发现,我们连它最根本的价值都没搞清楚,这实在是更大的笑话。
活了4亿年,天敌都灭绝了,如今却遭人类抽血,10万一升导读:活了4亿年,天敌都灭绝了,如今却遭人类抽血,10万一升
一个物种能够存活几亿年,那绝对是生物界的奇迹了。目前所知远古时代侏罗纪时期的物种几乎已经灭绝殆尽,大众所熟知的恐龙早已经成了各种各样的化石了。而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物种,如今居然还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是不是让人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呢。
有一种物种,在这地球上活了4亿多年,比人类的祖先还要古老,与其同期的物种都成了化石,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鲎,从4亿年前就出现在这古老的地球上,在这历史长河当中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原来长啥样,现在还是长那样。所以在科学领域,鲎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在我国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要说鲎有啥天敌,大众一致都觉得,即便有天敌,也都已经灭绝了。从4亿年的时间里,人们也没有发现鲎的天敌,要说鲎的天敌,那只能说当下的人类了。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受人类影响,蜈蚣的种群即将面临濒危,数量正在急速下降,如不加控制保护的话,恐怕几十年后这种活了4亿年的物种就要被我们搞灭绝了。
从鲎的外表来看,它有点像马蹄,故而有人称它为马蹄蟹,可是它跟螃蟹又没有半点关系,如果硬要找鲎的亲戚的话,那不得不说蝎子和蜘蛛勉强能成为它的亲戚吧。马蹄蟹外形很独特,背上有个硬壳,浑身看不出一丁点的肉,可是即便是这样没有肉的东西,还是被人类给盯上了。因为人类发现它身上有个价值连城的东西,那就是它那蓝色的血液。
鲎的血液比较特殊,别人的鲜红色的血,它却是蓝色的血。其实它的血独特之处并非蓝色这一点,而是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在医学上,鲎的血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用一句专家的话来解释就是,用鲎血制成试剂,再滴入注射液,若试剂立即凝固或变色,就说明注射液内含有使人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的细菌类毒素。
由于这特殊功能,鲎的血在医学界被广泛应用,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这蓝色血液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暴增。那么这样一来,人类不得不对更多的鲎进行抽血,也因这蓝色血液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市场价格可卖到10元一升,鲎曾一度被疯狂捕捞,用于抽血。
鲎的大量捕捞严重影响了鲎的种群自然繁衍,有些被抽完血之后就死亡,有些是还没等到抽血,在运输过程中就完事了。不得不感叹,人家经历了4亿年的努力生存,熬过了几次的生物大灭种,如今却遭受人类疯狂抽血,恐怕这一关是过不去了。
由于鲎资源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不少人士已经意识到资源紧缺的问题,于是呼吁社会各界保护鲎,保护这种珍贵的物种。不过现在看来,鲎的资源情况还是相当糟糕,人类已经在不断对鲎抽血,就像吸血鬼一样。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你们认识鲎吗?欢迎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
一升鲎血十万元!新冠疫苗上市离不了它,为何鲎却被越吃越少?自2020年至今,市面上鲎血价格一路走高,目前已经达到了10万元每升的“天价”,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新冠疫苗在上市之前都需要经过鲎抽血检验,而市面上更是有不少人声称吃鲎能够抗感染。那么这种在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生物,真的有这种特殊能力吗?前方急需后方急吃的局面究竟该如何解决?
外形似蟹,全身被甲壳覆盖,有着4只眼睛,其中位于头胸甲两侧的那两只是复眼,身上有多对步足,这就是“鲎”这种肢口纲剑尾目海生节肢动物的基本构造。说实话,看起来不好看,甚至还带着一些原始而古老的风貌,也正因如此,这种生物也被称作“活化石”。
当然,作为“活化石”,存在的历史资源也是非常悠久的,早在4亿多年前这种生物就已经出现了,那会儿原始鱼类刚刚问世,恐龙都还没出现呢。由此可见,这种生物在种族延续的过程中,见证了多少动植物的族群更迭,至于为什么这种生物能够一直活下来,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长相奇特、少肉多壳,不符合绝大多数动物的捕食习惯。
二是生存环境特殊,普遍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沙质底浅海区,基本上没有天敌。
三是独特的生理构造,这种动物是自带毒性的,食用后很容易导致机体过敏或者中毒性休克。
也正因为身上兼具以上特点,所以直至19世纪80年代,这种动物都在自然界中生活得好好的,直到1956年美国动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推出了《鲎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人们才意识到了这种动物的血液含有很强的实际医用价值,于是自然界中的鲎开始被大量捕杀、数量骤减。
鲎的血液有何特殊,又有何作用?
普通哺乳动物的血液会呈现出红色,这是因为哺乳动物的血液想要携带氧气就需要铁离子来作为“运载工具”,可是这一点在鲎身上却不适用。由于它们是凭借铜离子作为运载工具的,所以他们的血液自然呈现出蓝色,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蓝色的血液一旦接触细菌就会凝固或变色,因此堪称是“更佳细菌检测剂”。
独特的功效赋予了鲎血广泛地应用,在药品、食品乃至航空航天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药品领域就不用说了,鲎血是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一众产品的检测剂。食品领域中鲎血主要用于毒素检测,至于在航空航天领域里,鲎血中的变形细胞可以被带上外太空,用来侦测有机体、保护宇航员们免于疾病伤害。
也正因为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然界中的鲎遭遇了灭顶之灾。人们肆无忌惮地将海洋中的鲎抓起来,然后抽干它们的血液,进而卖到各行各业谋取利润,至于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其实早先人们并不在意。一方面是当时人们对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另外一方面是,在人们看来这种东西总有替代品,鲎灭绝了也无所谓。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超乎了人们的预料,在科技爆炸式发展了6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我们依旧难以研发出能够取代鲎试剂的产物,于是各国开始纷纷谋求“可持续发展”,不再竭泽而渔。
通常来说,现在人们在捕捉到鲎之后,一般都是采取静脉抽血,手段更为温和,而且一般在分批次抽取了30%的血,量后,就会重新将鲎放回大海。根据试剂生产厂商所说,在这个过程中死亡的鲎数量仅占到3%,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可是最新数据却驳斥了这个观点,据说那些被抽过血的鲎,至少有30%都难以在自然界中继续存活下去,因为那些鲎大量失血后普遍活力减弱,交配率会下降,面对潮汐时也不够敏感,自然很难存活。
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抽血对野生鲎影响如此之大,为什么人们不进行人工养殖呢?
其实世界各国都曾尝试过人工养殖鲎,只不过结果普遍不太理想,其中最难克服的莫过两大难题:一是银河成本实在太高,培养年限极长,一只鲎至少要经历18~19次蜕壳才能成年,而这要消耗15年时间;二是生存条件难以模拟,鲎虽然平时生活在浅海区中,但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深海溯游,这加大了人工养殖的困难。
由于被作为医药使用,所以自然界中鲎的数量暴跌,再加上难以人工培育,所以这种动物被我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可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成千上万的鲎被打捞起来,贩卖往全国各地,然后端上人们的餐桌,这属实让人不能理解。毕竟这种动物体内既含有能够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的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又含有能够引发痛风的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吃这玩意等于慢性自杀,不知道人们为何热衷于此。
若要硬说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近些年来有人造谣说吃鲎能预防疾病了,可是官方明明已经进行辟谣,证明了这是无稽之谈。所以大家在评论里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目跟风去吃这些危险食品,这样既能保证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全,也能够为物种多样性做一份贡献,可谓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