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鱼刺身什么梗,鲑鱼刺身拼盘图片-问答-

鲑鱼刺身什么梗,鲑鱼刺身拼盘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0 0
三文鱼是什么鱼?可以生吃吗?

三文鱼,为鲑鱼英语Salmon的音译。三文鱼不是指某一种鱼类,而是数种鲑科(Salmonidae)鱼类的通称。
共有300多种的鲑科鱼类生活在大西洋及太平洋,在非原生地如巴塔哥尼亚及五大湖亦可找到,在世界各地皆有养殖。它们大部分为洄游性辐鳍鱼,是常见的可食用鱼类之一。
鲑鱼在淡水环境下出生,之后移到海水生长,又会洄游到淡水繁殖。会利用太阳和地球磁场的引导,游回它自己的出生地里进行繁殖。太平洋区的鲑鱼,一般在繁殖后数周便会死亡。
在种类繁多的鲑科鱼类中
比较有代表性且具高商业价值的鲑鱼
总共有9种
大西洋鲑
Salmo salar
又名安大略鲑,是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及周边河流的一种鲑鱼。大型个体可至110-150厘米,重达40公斤以上。大西洋鲑幼鱼的颜色与成年的不同。当它们仍在淡水生活时,身体上有蓝色及红色斑点。当它们进入海水后,它们就会呈银蓝色。最容易辨认它们的是其侧线上的黑色斑点。当它们进行繁殖时,雄鱼会呈浅绿色或红色。它们呈梭形,有发育完好的牙齿。除了脂鳍外,所有的鳍都有黑边。
大西洋鲑在这些河流进行繁殖:在西欧,由北葡萄牙北至挪威、冰岛及格陵兰;在北美洲东岸由美国康乃狄克州北至加拿大北拉布拉多。那些游离水产养殖场的大西洋鲑在英属哥伦比亚通往太平洋的河流流域出没。它们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对出的海洋,并会回到其出生的河流。于19世纪前,它们也有在纽约州中部出没。
帝王鲑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帝王鲑,又称大鳞麻哈鱼或音译作切努克鲑鱼,体长可达150公分。为温带鱼类,分布北太平洋区,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拿大淡水、半咸水及海域。栖息在表中层水域,会进行洄游,幼鱼孵化后洄游回大海,以昆虫、甲壳类为食,成鱼为大洋性,以鱼类、甲壳类等为食,成群活动。
帝王鲑在大洋里生活一至八年(平均三至四年)之后就会回游产卵。银白色的身体上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斑块,雄鱼长出犬齿,上下颚弯曲成钩状。
大马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大马哈鱼,又称日本鲑鱼、狗鲑、秋鲑、白鲑,更大长度约100厘米。分布于北太平洋,从韩国、日本、西伯利亚东岸到白令海、中国黑龙江、图们江、绥芬河等水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和俄勒冈州。
大马哈鱼平时生活在海洋中,到了生殖期就集群溯河而上。他们逆水上游的能力很强,甚至可以越过瀑布,到达目的地。溯河洄游时,体背侧为黄绿色,腹部银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色逐渐变暗,并在体侧出现10至12条紫红色纵斑纹的婚姻色。当到达产卵地时,整个体色变得黯淡。
银鲑
Oncorhynchus kisutch
银鲑,体长可达108公分,背部为铁蓝色或绿色,腹面白色,背部、上侧面与尾鳍上叶具黑色斑点,繁殖期时背部转为暗色,侧边鲜红色。银鲑分布北太平洋区,从俄国远东地区、北海道至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湾淡水、半咸水及海域,深度0-250米。成鱼栖息在海洋,繁殖期时洄游至淡水溪流产卵,幼鱼在溪流、湖泊生活1-2年后返回海洋,幼鱼以昆虫为食,成鱼以乌贼、水母、鱼类等为食。
樱鳟
Oncorhynchus masou
樱鳟,又名樱鲑、马苏麻哈鱼,为麻哈鱼属的一种。分布于从朝鲜半岛至鄂霍次克海以及图门江、黄海中部等,属于洄游性鱼类,已形成陆封型种群。更大可以达71厘米长,重9千克。成熟的樱鳟背深色,侧部有鲜艳红色、带粉红颜色的条纹,腹部颜色浅。
与其它太平洋鲑鱼一样,樱鳟的生活周期分海洋和淡水两个阶段。樱鳟在河水中生活一至三年,它们一般生活在水潭或者河流的中心,食昆虫的幼虫或者飞的昆虫。此后在海洋中生活二至3.5年。在海洋中它们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吃小鱼的情况比较少。樱鳟在三岁至七岁的时候性成熟,此时它们返回河流产子,它们返回河流的季节比其它鲑鱼要早。
粉红鲑
Oncorhynchus gorbuscha
粉红鲑,又称为驼背鲑、细鳞麻哈鱼、驼背 *** 哈鱼,更大记录长度为76厘米,重量6.8公斤。分布于太平洋北部及其沿岸河流,如绥芬河、图们江等,属于洄游性鱼类。在海洋里,颜色为亮银色。
洄游到其产卵的溪流时,颜色变成淡灰色,肚子为浅白色(有些整个变成暗绿色)。如同所有的鲑鱼一样,除了背鳍,它们还有一个脂肪鳍。这种鱼的特点是白色的嘴巴里黑色牙床,没有牙齿,背部和V形尾翼上有大椭圆形的黑色斑点。在产卵洄游期间,雄性背上长出明显的肉峰。
红鲑
Oncorhynchus nerka
红鲑,又称蓝背鲑,全长可达84公分,重达2.5-3.5公斤,外形瘦长,类似鱼雷,有脂鳍,和钝的吻部。其体色由海水回到淡水繁殖时会有所改变:在淡水中全身亮红色,头淡绿色;雌鱼偶有黄或绿色的斑驳。在海水中生活时,背为蓝绿色,腹银色,皮肤均匀光滑。 生活在太平洋水域,南至东太平洋的哥伦比亚河和西太平洋的北海道岛北部。
钝吻鲑
Salmo obtusirostris
钝吻鲑,身长可达70公分,鱼体呈纺锤状,略侧扁,唇厚且钝,上颔略为突出,体被圆鳞,体背褐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密布黑色及橘色镶白边的斑点。分布于欧洲阿尔巴尼亚、黑山及克罗地亚。
隆头鳟
Salmo labrax
隆头鳟,身长可达110公分,鱼体呈纺锤状,略侧扁,体背部黑色,体侧至腹部为银灰色至银白色,体背圆鳞,侧线明显,体上半部三部黑色小圆斑。分布于黑海、亚速海及多瑙河三角洲等地区。属洄游性鱼类,繁殖期为每年10至11月,成鱼会溯河而上在砾石滩产卵,卵孵化后,仔鱼会游回大海,在海中生活2至4年,属肉食性,以无脊椎动物及鱼类为食。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也会被称作“三文鱼”,除了多瑙哲罗鱼为鲑科大型淡水鱼外,其他鱼种都属于鲈形目。
多瑙哲罗鱼
Hucho hucho
多瑙哲罗鱼,身长可达150公分。体延长,微侧扁,背腹部不隆起。头大,细长而尖,呈均匀的曲线型。口大,斜位而侧裂。体褐色,并密布许多小黑点,腹部银白色,各鳍为灰色,尾鳍凹入。
分布于多瑙河流域,通常为独居性的,栖息于迅急流动的溪流且含氧量高的水域。成鱼是具有领域性,属肉食性。稚鱼主要捕食无脊椎动物而成鱼主要捕食鱼类、两栖动物、爬虫类,小的哺乳动物与水鸟等为食。
澳鲈属鱼类
Arripis
图为:澳鲈属发鳟澳鲈
澳鲈属又名澳洲鲑鲈属、鳟澳鲈属,是澳鲈科的唯一一属,主要分布在澳洲及新西兰,又被称为“澳洲鲑鱼”,但跟真正的鲑鱼并没有相关,系早期欧洲殖民者因其状似鲑鱼而予以命名。
本属包含4个物种:大眼澳鲈、鳟澳鲈、小眼澳鲈、静澳鲈。
纺缍
Elagatis bipinnulata
纺缍(shī),又称双带鲹,体长更大可达160公分,体重可达46公斤。鱼体成纺锤形状,体背蓝黑色,腹面银白带浅蓝色调,体侧面有2条平行的浅蓝色纵带。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暖水域,属于外洋性鱼类,绝少到沿岸水域,以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四指马鲅
Eleutheronema rhadinum
四指马鲅(bà),也称为印度鲑,大型个体长度可达200厘米,鱼体延长而侧扁,。吻短而钝,下唇仅见于口角,齿露出于上下颌之外,无鳔。胸鳍具4枚游离之丝状软条。体背部为灰褐色,腹侧乳白色。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为热带沿海洄游性鱼类,常群栖息在内湾、河口及沙泥质海床,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并常成群涌向潮间带觅食。
最后说一下食用
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不擅长,点到为止。
鲑鱼生鱼片
鲑鱼肉含有高蛋白质、ω-3脂肪酸及维他命D,被视为有益的食物。此外,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达每100克肉就有214微克的胆固醇。
三文鱼刺身
鲑鱼肉一般呈橙色或深红色(如红鲑)也有很多白肉的品种,野生鲑靠虾等甲壳类维生,鱼肉才会呈现橘红色,在大西洋鲑养殖业者中为了让鲑鱼类似野生的虾红素表现,在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等可食用色素来增色提加卖相。
接近99%在大西洋出产的鲑鱼为人工饲养。
转基因鲑鱼2015年在美国被核准上市,可能成为了之一种上餐桌的转基因肉品,这种鲑鱼只要三分之一的养殖时间。
鲑鱼寿司
鲑鱼的吃法有多种,在日本,烤鲑鱼是家常菜。日本人还会把鲑鱼头制成盐烧鲑鱼等菜式;欧美会以热或冷烟熏方式 *** 烟熏鲑鱼,或把鲑鱼制成罐头以便储存。北欧地区亦有腌制鲑鱼。此外,挪威为了开拓日本的鲑鱼市场,发明了鲑鱼寿司。
在中国的南方主要是进口的大西洋鲑为主,在一些地区三文鱼往往特指大西洋鲑。
而北方多食用太平洋的大马哈鱼,它们常于9-10月回到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中产卵,故又叫“秋鲑”。部分商人会利用种类差异以虹鳟混充鲑鱼。
鳟属和太平洋鲑属都同时有不少鱼种被称作鳟鱼。此外,鳟属的钝吻鲑和隆头鳟在英语国家中都会视为鲑鱼的其中一种。虽然虹鳟会从淡水移居至海水,不过一般不视为鲑鱼的一种。
图为:虹鳟
由于虹鳟肉质和颜色与三文鱼非常相近,而价格较低,因此有些寿司店可能会鱼目混珠,以虹鳟当作三文鱼出售。而养殖的虹鳟十分容易被寄生虫感染,理论上是要煮过吃,不可以生食。虹鳟能寄生23种原生生物寄生虫和至少169种后生生物寄生虫,养殖的虹鳟同样容易被寄生虫感染。
即便是“真正的三文鱼”也会存在寄生虫,生吃同样有风险。
发现三文鱼肉出现白斑,很有可能是一种寄生虫,生物学分类属于黏体动物。出于健康考虑更好是烹饪熟再食用。
广告
天猫618狂欢开启,每满300-40!
广告
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又刷新认知: 新冠已突变传染力增10倍、三文鱼可感染

清代地方奇闻之鱼片化蝶

清代顺治年间在陕西某地有一户读书人姓赵,名字叫赵,字景云。他的父亲赵大在当地原本是做生意的,后来因为从湖北贩运粮食到当地卖而发了大财,这是因为他贩运回来的时候当地刚爆发了旱灾,农田全部干旱的裂开了口子,种的小麦全部都未成活。因而当地粮食市场粮价暴涨,原来一石粮食才一两白银不到,现在一石粮食的价格涨到了五两都不止,有些地方还有价无市。

这个赵老爷贩运的粮食刚好到了当地,立马卖出了五倍左右的价格,还供不应求,发了大财。有了钱以后就在当地买了一块地盖起了大宅院,娶了一妻一妾,一共有一子两女。这个赵景云就是赵老爷子唯一的儿子。自小赵老爷就对他这唯一的儿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自己祖上基本没有出过读书人,因此希望他能成为赵家之一位读书人,希望他能够考取功名做个官。

赵老爷为赵景云请了当地最有名的私塾老师专门来赵府教他这个宝贝儿子,儿子也很争气,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熟记四书五经了,十四岁的时候就通过了童试成为了秀才,二十二岁的时候考取了举人,之后没过几年又考取了进士,成为了赵家历史上之一个做官的读书人。

赵景云一方面喜欢读书,另一方面还很喜欢交朋友,他经常和他的朋友在没事的时候一起相约去郊游踏青,还遇到了很多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最让他感到惊奇,那是发生在康熙年间的事了。

康熙十三年,赵景云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名姓张的秀才,这个人有一个绝技为人所称道,那就是他非常喜欢做菜,其中最拿手的就是做鲑的生鱼片,并且非常有名。因为他在做鱼的时候,可以切的鲑鱼的生鱼片像丝绸一样的薄,像丝线一样细,轻的可吹起,这个人拿着刀很是轻快敏捷,动作就好像合着节奏,在你还没有回味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一条完整的的鱼片给切好了。

某天赵景云收到了张秀才的邀请,张秀才为了显示自己的技艺高超,特意在这次宴席上向他的客人炫耀了他的杀鱼技巧,先把鱼捞出来放在架子上进行切割。正在他专心进行切割的的时候忽然天上乌云密布,还刮起了风,一会儿不到,这场暴风雨就开始了。之后天上可以出现闪电,又出现了一声惊雷,这时只见他刚刚切好的生鱼片突然像活了一样,都化作了蝴蝶纷纷飞走了,这时刚才桌上放了很多的生鱼片突然一片都不剩了。

看到宴会上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姓张的的秀才很害怕,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警告,如果他再继续这么做的话,那么下场将很惨。之后张秀才越想越害怕,就把刀折断,并且发誓自己不再做生鱼片了。听了这件事后,赵景云还去求证,当地人都说确实有,他感到很惊奇。

日本网友家的这只小奶猫,是要把人萌出血啊!猫奴还不快来吸!

日本一位网友家里的小奶猫实在太萌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为小奶猫开了个社交账号,开始了每天乐此不疲晒猫的生活……大家来品一品这个萌物!



它的名字叫えーる,据铲屎官说是美短和波斯猫的混血。




前段时间,铲屎官给它买了一个鲑鱼刺身样子的抱枕。





看えーる抱着不撒手的样子就知道它有多喜欢这个!




睡着也要抱得紧紧的,这个睡颜,太治愈了吧!复工正处于周一综合症中的朋友,是不是又羡慕又嫉妒?




えーる还特别喜欢吃铲屎官的手指!是觉得香甜可口还是无聊想磨牙了呢?

怎么样,各位小伙伴今天的“猫片”吸的还满足吗?

看完真心也想给自己来一只呀!


“三文鱼之争”三问:养殖的“三文鱼”可以生吃吗?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胡可璐 王忻)三文鱼因色泽诱人、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风靡全球,近几年也受到国内消费者喜爱。提到三文鱼,人们自然会想到它是一种海水鱼。但最近有媒体报道称,现在我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来自青藏高原。随即有部分网友质疑,青藏养殖的并非三文鱼,而是虹鳟,虹鳟肉含有寄生虫不能生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可以放心吃三文鱼吗?市面上名目繁多的“三文鱼”该如何辨别?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就此采访相关行业协会、专家,还原“三文鱼”真相。

青藏高原的“三文鱼”是什么?

三文鱼究竟是什么鱼?青藏高原的“三文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科信食品安全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三文鱼是英文“salmon”的音译,在国外,“三文鱼”原指大西洋鲑鱼,特别是挪威、智利、苏格兰、法罗群岛等地的大西洋鲑鱼,后来把太平洋鲑鱼的一些品种也叫做三文鱼。

三文鱼属“舶来品”,在我国,“三文鱼”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概念更模糊、更广泛。中国渔业协会对新华网表示,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正如国人目前餐桌上吃的金枪鱼,包括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鲣鱼等都叫金枪鱼。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

照此说法,国内把虹鳟鱼也算作三文鱼,但专家表示,也只是在我国有这种说法。事实上,没有真正的权威机构做出这样的分类或定义。

钟凯表示,媒体报道中的青藏高原三文鱼是淡水三文鱼,是虹鳟鱼,在学术分类上来说跟鲑鱼同是鲑鱼科但不同属。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只能算是远亲,和太平洋鲑鱼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淡水能否养殖“三文鱼”?

野生三文鱼生长速度慢,且价格昂贵,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目前,在全球各地餐桌的三文鱼基本都是养殖三文鱼。养殖主产国除挪威(北欧)与智利(拉丁美洲)外,新西兰、加拿大、芬兰、美国阿拉斯加都是主要养殖三文鱼国家。

据了解,中国市面上常见的三文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进口高档三文鱼,另外一类就是国产三文鱼。近年来进口三文鱼的价格一直在走高,而国内养殖的虹鳟鱼价格会低廉很多,因此迅速在国内市场铺开。

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介绍,国内养殖三文鱼以淡水养殖为主,比例占到98%,产量约为3万吨,进口主要来自智利、挪威、苏格兰、澳大利亚、丹麦法罗群岛、加拿大6国,约10万吨。

那么,淡水究竟能否养殖三文鱼?中国渔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部分种类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比如虹鳟鱼、山女鳟和高白鲑等。但是不同种类还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说虹鳟经过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里养殖,鲑属的褐鳟,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鲑鳟鱼系冷水性凶猛鱼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尤喜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川溪流。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4—16℃。目前,国内更大的鲑鳟鱼养殖基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

养殖的“三文鱼”可以生吃吗?

钟凯表示,无论是野生三文鱼还是养殖三文鱼,都有寄生虫风险。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运输、储存、销售等过程是否安全可控。

据了解,针对鱼类生吃,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性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杀死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

众所周知日本是对于生吃鱼类十分热衷的国家,尽管日本民众对生食三文鱼并未心存芥蒂,不过日本异尖线虫病的发生率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着实不低。欧美 *** 机构也并不赞成民众直接生食新鲜鱼肉,一般建议加热到63℃以上,以免感染寄生虫。

钟凯表示,野生海产鱼类(比如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比较多,以异尖线虫最常见。不过海水寄生虫无法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泻,只有极个别情况有消化道穿孔。相比而言,养殖三文鱼的寄生虫可能会少一些,这主要得益于渔药的使用。淡水养殖的虹鳟鱼有时也会被用来做刺身,但风险大于三文鱼,这是因为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可以在人体内生存,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吸虫。如果担心寄生虫,可以将鱼在-20度冷冻至少1天,寄生虫可以被冻死。但是对于虹鳟鱼,钟凯不建议生吃,他表示烹调熟透后再吃则完全没有问题。

医生也同时建议,任何鱼类都应当烹饪煮熟后食用。生吃不可避免会有细菌和寄生虫,生吃三文鱼不是更佳方案。生吃时海鲜中的硫胺素酶能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1,此外,适度加热不仅不会使三文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受到破坏,反而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虽然青海养殖的是虹鳟,生吃有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是好鱼,也不是说它不能吃。虹鳟适合大多数的烹饪方式(生吃除外),它有着鲑鱼特有的风味,脂肪含量又较高,口感细腻肉质有嚼劲,特别适合煎烤,所以只要充分做熟完全可以放心吃。

对于虹鳟鱼的营养价值,阮光锋说,虹鳟和三文鱼所含的DHA并没有很大差异。从食物多样性考虑,虹鳟帮助我们获得营养也是有好处的。

他还建议,消费者购买三文鱼尽量去正规的超市、市场等渠道购买,不要贪图便宜去不知名的小店,特别是一些价格低到离谱的网红刺身店,从而避免买到没有保障的三文鱼。

日本人爱吃“旬物”,吃的是什么?

前两年春节没回国,总想在这个时候做点有仪式感的事情, *** 本海吃螃蟹。日本人说起冬天吃螃蟹,多指的是日本海的螃蟹,而不是北海道的螃蟹。北海道盛产帝王蟹,生活在日本海里的则是松叶蟹,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冬季味觉,完全是因为一年到头都处在禁渔期,只在11月至3月的短短四个月里,才允许自由捕渔,成为人们“一年一会”的尝鲜的憧憬。日本海的螃蟹季节准时在11月6日到来,解禁之日这一天,各地的渔港会举行盛大的螃蟹“初竞”拍卖会,山阴地区的鸟取渔港作为最著名的产地之一,曾在2019年拍卖出单只松叶蟹500万日元的史上更高价,到了2021年,这个天价又被北边的金泽港继续了下来。

北海道鱼市上的螃蟹


虽然在东京和大阪的高级料理店,到了冬天也能吃到松叶蟹,但人们还是坚信,只有在原产地,才能感受其真正的鲜味。京都是内陆城市,要吃螃蟹的时候,就得往西边去,去日本海沿岸的城市,去得多的是兵库县的城崎,或是福井县的芦原,要是有时间,也可以去得远一点,鸟取县的三朝和石川县的和仓——这几个地方,不仅盛产螃蟹,还是著名的温泉地,在温泉旅馆或是渔师家的民宿享用螃蟹大餐,无疑才是日本人心中的“螃蟹王道”。松叶蟹是日本地产地消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们大多数的去向,就是这些温泉旅馆,日本海沿岸冬季酷寒,不讨观光客欢心,幸好还有松叶蟹,当地人称它们为——温泉地的救世主。


在温泉旅馆吃螃蟹,需要相当好的体力。合格的螃蟹套餐,必须包含螃蟹刺身、螃蟹甲罗烧、螃蟹寿司、螃蟹茶碗蒸、螃蟹天妇罗、烤螃蟹、煮螃蟹和螃蟹锅缺一不可,最后要再来一碗螃蟹杂炊……在日本海边,人均3万至5万日元之间便可实现,但若是指名要吃个头更大的高级品牌蟹,就是另外的价格了。

城崎温泉的螃蟹会席

城崎温泉的螃蟹会席


松叶蟹是日本海冬季的“旬物”,日本人向来有对旬物的执念,为了之一时间吃到最新鲜的应季食物,并不吝啬金钱。尤其是在以“正宗的和食”为傲的京都,怀石料理讲究的便是能够从中吃到春夏秋冬,在四季流转中抢先一步让客人吃到应季的食材,甚至在视觉上也要力求此种一致性。这种传统的食材精神被街巷的料理人继承,从高级料亭到庶民居酒屋,总能在常规的菜单之外,找到单独开辟的“今日旬物”一栏。

正值旬季的松叶蟹

正值旬季的松叶蟹


说起来,“旬”这个概念,原本也是从中国学来的。但日本人向来擅长演绎,在“十日为一旬”的本义上,将其演变为“更好的时期”,渐渐成为某种食材在一年之中最应季、最美味、最饱含营养的时期的专指。照理说,若要符合这一标准,应该是在食材更高产的时期,但此时又由于市面上已经随处可见,不能彰显其珍稀性,魅力却会大打折扣——于是要吃旬物,就应该在它刚刚出现,市面上最初能觅一二之时,这样的旬物,被称为“初物”。


对“初物”的追捧,绝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口舌贪欲。在400年前的江户时代,就流传着“吃过初物,可以延长75天寿命”的说法,这种以食为名的借口,非常符合出手大方、贪图享乐的“江户子”的性格,于是,打着延年益寿的幌子,江户时代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初物热潮”,热爱新鲜事物的江户子之间,流行起“你这个家伙,已经吃过那个了吗!”的攀比句式,人人都想抢在他人之前,初鲑、初酒、初茶、初荞麦……对于之一时间能吃到的新鲜玩意儿,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儿。


于是在江户时代,便诞生了应景的“初物四天王”。


歌川国贞有一幅浮世绘,属于描绘江户时代风俗生活《十二月之内》的其中一张,主题是“卯月”场景,画中有女性三人,其中一位挽起袖口,正在处理一条鲣鱼。卯月意指日本旧历四月,大约是新历五、六月的初夏时节,此时窗外有杜鹃鸟飞过,正逢江户人享用“初鲣”的季节。在当时的俳人山口素堂笔下,还留下了这样的俳句:眼中青叶,闻杜鹃声,吃初鲣。

《十二月之内 卯月初时鸟》,歌川国贞(三代歌川丰国)绘


江户是严格划分身份等级的社会,鱼也不能幸免,人们给它们一一贴上了“上中下”的标签。排在上等鱼之一位的是鲷鱼,在俳文集《鹑衣》中有“百鱼谱”,如此写道:“人为武士,柱为桧木,鱼为鲷。”相貌端庄,味道极好的鲷鱼,也是从那时起,就作为一种带有良好意头的鱼,在各种祝宴上不可或缺了。至于鲣鱼,顶多算是中等鱼,平日里售价仅为1、2分一条,庶民家庭也能吃得上,可要想吃初鲣就太难了,经过江户子的大肆炒作,它成为一种高价的奢侈食物,当时的文人大田南亩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记录:


1812年3月25日,在日本桥鱼河岸贩卖的17条初鲣中,6条被将军家买了去,3条以2两1分的价格被高级料亭“八百善”买了去,剩下8条卖给了鱼店——其中的1条,又被当时人气高涨的歌舞伎演员中村歌右卫门以3两的价钱买走,在休息室里招待各位演员。


换算下来,当时的1两约等于如今的9万日元,中村歌右卫门花了27万日元请客吃了条鱼,从此传为豪气的佳话。稍微便宜一点的初鲣,能以每条1、2两的价格买到,对于普通人来说仍是吃不起的价格。此时便可以看出江户子对待“吃”这件事的性格了,当时的川柳中写下了某人“把棉袍拿去当铺当掉,拿钱去买初鲣吃”的潇洒故事。后来,“鲣鱼”这个词,渐渐又被衍生为谐音的“胜男”,更加深得江户子的喜爱了。


歌川国贞还和歌川广重共同绘制过一幅“日本桥初鲣”,收录在《江户自慢三十六兴》系列中,画中有一位带着小孩的妇女,手中提着一只新鲜的鲣鱼,应该是从身后热闹的日本桥鱼市上买回来的。日本桥下停泊着数只渔船,将新鲜的鱼类运往岸上热闹的鱼贩手中,远方矗立着白墙的江户城,更远处则是江户浮世绘的常客:白雪皑皑的富士山。讲究的江户人,为了吃到真正的“初鲣”,不会选择街市中的鱼店,而是直接去鱼市上找渔船购买。

《江户自慢三十六兴 日本桥初鲣》,歌川国贞、歌川广重绘


让江户子垂涎三尺的初鲣,不产自江户湾,来自近海的伊豆或房总,最人气的产地是如今神奈川的相模冲。歌川国芳就画过一幅《相模的鲣鱼》,背景从江户悄然换成了相模湾。当时江户人已经总结出鲣鱼的活动规律:初夏时节,它们从九州出发,结群北上,依次经过四国冲、纪州冲和远州冲,继续往北,到达东北地区和北海道南部,此后再经过日本海回游南下,秋天之后游回海水温暖的南方。这一路游历经过的地方:土佐、阿波、纪州、伊予、骏河、伊豆、相模、安房、上总、陆奥和萨摩,皆成为捕渔鲣鱼的名产地。但当时冷藏技术不发达,远海的鱼不能运至江户,最新鲜的鲣鱼,只能在相模湾了。从这幅画中,还能看到当时的鲣鱼渔法:比起用网捕捞,用鱼竿直接钓的做法更多,渔师以活着的沙丁鱼为诱饵,吸引了大量蜂拥而至的鲣鱼。

《相模的鲣鱼》,歌川国芳绘


从相模湾将鲜鱼送至江户鱼市的方式,可以去看看日本最著名的浮世绘作品: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那三只在巨浪中颠簸的小木船,便是名为“押送船”的运鱼船——经由这种当时的高速船,每天将关东地区各个渔村新鲜捕捞的鱼类,运往到日本桥的鱼市场,尤其在房总、相模和伊豆沿岸最为多见。为了保持鱼的鲜度,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从北斋的画中,能够感受到这种速度。也有人猜测:没准北斋画的正是运送初鲣的小船呢?在普通渔船不能出航的巨浪天气里,江户子正在翘首以盼今年之一口鲣鱼的味道,押送船的人们冒死也要争分夺秒地划桨前行。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绘


享用初鲣的习惯,今天的日本仍保留着。但比起在初夏时节食初鲣,现代的人们更加热爱秋季的“回游鲣”,此时的鲣鱼已经在北海道溜达了一圈,再度回到南方,长期的游动,使它肉质十分紧实,再加上准备过冬的缘故,身体里储蓄了大量脂肪——现代人就好这满口的肥厚,切成片,用火将表面灼至微焦,拌上葱和酱油之类佐料,成为居酒屋里的名肴。若被江户子看到这一幕,定要发出鄙夷之声,对注重健康、喜好清淡口感的江户子来说,这样油脂肥腻的食物,是最下品。


和鲣鱼一样作为“初物”受到江户子青睐的另一种鱼类是鲑鱼。鲑鱼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漫长,东北地区绳文时代的遗迹证明,从那时起日本人就开始食用鲑鱼了。至平安时代官 *** 典《延喜式》中记载,鲑鱼不仅是祭祀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还曾有地区将盐鲑作为工资支付。江户时代,各个藩地都将“初鲑”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留下了“初鲑一匹赏赐米七表”的记录。也是在江户时代,一位越后国的武士偶然发现了鲑鱼有游回母川的回归性,便花了30年时间改修河道,成功阻截了鲑鱼的产卵,使当地的鲑鱼捕获量从2、300条增加到了1000多0条,后人延续了这一做法,不断改进,至明治时代,这里的鲑鱼溯上数已经超过73万条,至今也是日本单一河川的更高记录。今天的日本家庭中,日常早餐桌上会出现的烤盐渍鲑鱼的吃法,同样始于江户时代。

溯流而上的鲑鱼(图| *** )


江户时代“初物热潮”的始作俑者,却不是鲣鱼或者鲑鱼,而是茄子。日本人从来把茄子视为吉利的象征,有“一富士、二鹰、三茄子”的说法,说“初梦”以梦见富士山为最吉兆,其次是老鹰和茄子,若是这几样东西出现在新年之一天的梦里,预示着这一年的好运气。至于原因,一种说法是:富士谐音“不死”和“无事”,鹰谐音“高”,茄子谐音“成就”;另一种说法是:富士山、狩猎鹰和初茄子,是江户将军德川家康最喜欢的三样东西。茄子成为江户人最喜欢的蔬菜,当时最知名的产地在骏河,每年到了旧历5月,就有专门的运送队伍,日夜不休地翻越过箱根群山,向将军家献上“初茄子”。江户子争相恐后想尝尝将军喜爱的味道,于是在市场上将茄子炒出了高价。农家渐渐也将“种植出别家更早成熟的茄子”作为目标,费尽心力研究,收获得越早,卖出的价格越高,在江户近郊,竟然真的种植出了旧历3月就在市场上贩卖的初茄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先在纸上刷一层油,然后将其做成挡雨棚,最后在棚内燃烧篝火,使温度变高,这也许就是日本最早的种植温室了。

《初梦见立》,喜多川歌麿绘


今天的日本,即便茄子成为超市中四季可见的蔬菜,也没令它失去季节感。每当到了秋季,无论数量还是种类,到处都是茄子的王国。我在日本的超市里,见过许多奇奇怪怪的茄子,除了常见的长条形紫色茄子以外,还经常见到白茄子和绿茄子,更有取名为“米茄子”和“水茄子”的,后者经常在居酒屋里被切片做成茄子刺身,直接生食,满嘴汁液。在京都,作为本地传统野菜的代表,有被誉为“茄子的女王”的贺茂茄子。超过百年以来,栽种在鸭川上游的上贺茂地区,这种圆滚滚的、看上去笨拙可爱的茄子,以肉质紧实、口感好而闻名,相识的京都人喜欢将它轻轻烤一烤,涂上味噌田乐一起吃,外人也许不太习惯,却是嗜甜的京都人的正宗口味。秋天的初茄子有多好吃呢?每每举例,日本人总有一句谚语:不要给儿媳妇吃秋天的茄子。这句话也是江户人最早说的。一种解释是,由于茄子太美味了,让媳妇吃了,她会好吃懒做;还有一种解释是,若是给媳妇吃了这么好的东西,会被小姑子和小叔子欺负。但也有不同角度的看法,认为茄子性凉且少籽,对孕育后代来说是不好的食物。江户时代著名作家井原西鹤以金钱为主题的浮世草纸《日本永代藏》中,也有一个关于初茄子的故事,说有一个大阪的小气鬼去八百屋买菜,店主说:“初茄子一个2文,两个3文”。显然买两个更划算,精打细算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个便宜,小气鬼却毫不犹豫掏出了2文钱,原来,“剩下的1文钱,等到过一段时间,到处都是茄子的时候,可以买到一个很大的。”在这个故事里,既能看出精打细算的大阪人性格,完全不同于东京的江户子,也能感受到,无论是大阪的小气鬼还是挥金如土的江户子,都无法抵抗初茄子的魅力。

日本料理中常见的鲑鱼刺身


“初物四天王”的最后一个,是也被现代人视为珍物的松茸。江户出版过一套《摄津名所图会》绘本,描绘了当时的摄津国,也就是如今的大阪和兵库一带的名所地标,其中就有春季赏樱、秋季采摘松茸的的场景。那是金龟山上松茸狩的现场,男女老少在山间采摘松茸,为了保证其新鲜,有人甚至当场架起锅来,做起了松茸料理。比起江户,在当时的上方,即大阪和京都,松茸更具有人气,松茸狩也成为一种秋季风物诗。倒不是因为江户子天生不喜松茸,而是因为关东并非松茸产地,对江户庶民来说,它实在是一种太罕见的食物,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庶民吃不到,却仍有各地向将军献上初松茸的记载,采摘自上州太田,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将个头更大、品质更好的一批,放在竹筐里密封,贴上“御松茸御用”的标签,紧急运往江户城——香味是松茸的生命,为了保持其风味,就要和时间赛跑,据说当时的“人力特急便”只需要20小时,就能送至江户城。

《摄津名所图会》之“金龟山松茸狩”


关西的兵库县是今天日本最重要的松茸产地之一,尤其在丹波篠山一带,过去亦有向江户幕府献上更高级松茸的历史。松茸由于产量年年递减,如今又比江户时代更加珍稀了。丹波篠山市场在每年9月举办松茸的“初竞”,2021年秋天,3个共计70克的松茸拍卖出了83万日元的更高价格,相当于每公斤1185万日元。这3个松茸被当地名叫“近又”老铺旅馆买走,这家旅馆每到秋天就会提供松茸会席料理,也像螃蟹那样,从烤松茸、松茸土瓶蒸到松茸饭,一口气将松茸的各种料理 *** 吃个遍,这里的国产松茸会席,标价人均3万6千日元,若是换成是丹波篠山松茸,人均就需要5万6千日元了。


说起来,“初竞”这种形式也是江户人发明的。每年1月5日,他们会在日本桥鱼市举行“鱼河岸初竞”,后来传承给筑地市场,成为新春恒例,筑地市场在2019年搬家到丰洲市场,又在丰州市场延续下来。2021年的丰州市场“初竞”,一条重211公斤的“大间金枪鱼”卖出了当年更高价:1688万日元。这却是一个疫情萧条的数字,2019年的鱼市“初竞”,卖出了一条3亿3360日元的史上更高价金枪鱼,约等于每公斤120万日元。今天的日本成为世界之一的金枪鱼消费国,世界渔获量的三分之一是被日本人吃掉的,江户子若是知道这件事就又要耻笑了,金枪鱼因为脂肪太多,被他们视为不值得一食的下鱼,直至江户后期才有人开始使用它背部的“赤身”部分,现代人最喜欢的鱼腩脂肪肉,一定是要被扔弃的。

筑地市场上的金枪鱼(图| *** )


江户子如何看待螃蟹呢?我于是有点好奇,为何螃蟹没有登上初物榜单。这才了解到,由于螃蟹劣化很快,当时的技术并不能将它们以新鲜的状态运送至江户,在江户的街道上吃到的螃蟹,不是盐渍帝王蟹,就是在东京湾捕捞的梭子蟹。如此说来,江户子的遗憾,大概就是没吃过新鲜的松叶蟹了。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一文说清

最近

#新疆三文鱼喜获丰收#的话题

引起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

国内养殖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

能生吃吗?

今天给大家展开讲讲

三文鱼

实际上是英文salmon的音译

意思是鲑鱼

挪威盛产大西洋鲑

也就是鲑鱼中的一个品种

几十年前

大西洋鲑出口日本

并被做成刺身而名声大噪

繁殖量和出口量也随之暴涨

传到我国香港、广东等地后

就被翻译成了“三文鱼”

鲑科鱼类很多

大西洋鲑、虹鳟、大马哈鱼

都属于鲑科

“大马哈”来自满语

它们同科不同属

算是远房亲戚

鲑科鱼类有个特点

喜欢冷水环境

青海、新疆都符合条件

其实,在我国内陆地区

养殖三文鱼早已不是新鲜事

近期突然蹿红的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

从2012年起就开始养殖鲑鱼

青海养殖鲑鱼

也已经有30多年历史

在全国内陆鲑鱼产量上

青海排之一,新疆第二

年产量1万吨左右

青海和新疆

都是内陆淡水养殖

品种是三倍体虹鳟

也就是不繁殖的虹鳟鱼

随着需求增加

野生条件下的鲑鱼供不应求

人们便开始想方设法靠养殖供给市场

当然,人工驯化很成功

目前无论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

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

在驯化过程中

人们还改变了部分鲑鱼的习性

鲑鱼是洄游鱼类

简单来说就是淡水里生娃

海水里长大

但是,经过人工驯化后

已经有一部分虹鳟可以一直生活在淡水中

因此

虹鳟也分为淡水虹鳟和海水虹鳟

还有一个知识点

内陆淡水养殖大西洋鲑的技术

目前也有

但应用范围非常小

更大的大西洋鲑养殖国挪威

大部分都是海水养殖

在20世纪70年代

挪威的鲑鱼养殖中

虹鳟曾占比八成

随后因为供求关系变化

大西洋鲑养殖比例增加

但近些年虹鳟养殖量又有所回升

价格也直追大西洋鲑

近年来,我国三文鱼需求快速增长

每年需求量10万吨以上

其实很多人对“三文鱼”的认知

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肉肉红白相间的鱼”

那么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呢?

2018年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了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

明确规定了三文鱼的定义

三文鱼

是鲑科鱼类的统称

包括大西洋鲑、虹鳟等

大家普遍关注的是

淡水中养殖的虹鳟

是否有更大的寄生虫隐患

实际上

水产中是否有寄生虫

主要取决于养殖过程中

水质、管理是否安全可控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规定

几类常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

不得检出

如果达到规定的标准

是可以跟大西洋鲑一样生吃的

但无论淡水还是海水

生食都有一定的寄生虫隐患

更好还是煮熟后食用

三文鱼

你最喜欢怎么吃?

来源:央视三农

特鳍 | 这种别名为“八角”的鱼,到底有多香?

本文首发自日料栈的公众号(日料栈,ID=RyoriStack) ,搬运版式有些出入,希望有更好阅读体验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公众号哟( ? ?ω?? )?

文:碗丸

春天来了,我们来聊聊雄鱼鱼鳍如蝶翼般斑斓飘逸的主角特鳍鱼。看见特鳍雄鱼夸张的鱼鳍,你可能会想到我们之前聊过的飞鱼。

飞鱼同学来凑个热闹。via:parody.wiki ***

但飞鱼的鱼鳍是用来“飞”(滑翔)的,而雄性特鳍长这么妖娆的鱼鳍是用来“撩妹”的,与孔雀是一个套路。

一只准备请妹子喝咖啡的孔雀同学。via:pranitakocharekar.com

当然,当我们在日料店见到特鳍(国内日料店常称之为“八角鱼”)时,它已经美貌不在,变成了怂怂的样子:

特鳍/八角鱼。via:sabahiko.com

冬末春初是特鳍的时令,让我们来聊聊它的前世今生吧。

1 特鳍与八角

特鳍(トクビレ/tokubire),【Podothecus sachi】,中文称 帆鳍足沟鱼,来自鲉形目八角鱼科足沟鱼属。像大家在视频中看到的那样,因为雄性特鳍鱼的第二背鳍和臀鳍较大,因而得名“特鳍”。

雄性特鳍。via:foodslink.jp

相比雄鱼,雌鱼的鱼鳍要小很多,体色也比雄鱼浅。雄鱼体长可达50厘米,雌鱼体长只有35厘米左右。总之,在特鳍的世界里雄鱼是那个更靓的仔,在鱼市场中也是以雄鱼为贵。

雌性【上】和雄性【下】特鳍的比较。via:twitter.com @toyosu_shijou

相比“特鳍”,日料吃货们可能更熟悉的是“八角鱼”这个名字。八角鱼,日文汉字就是“八角”(ハッカク/hakkaku),与香料“八角”同名。

香料八角。via:amazon.co.jp

香料八角是因其果荚多为八个而得名,那么八角鱼因何得名呢?因为呀,此鱼的横截面是八角形的。

没有找到特鳍横截面的图,即使找到也会过于血腥,还是看不同角度的外观图,自行脑补一下先。

那么,长成八角形对特鳍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毕竟我们熟悉的大多数鱼都没这么棱角分明。以光滑的身体在水中游弋,难道不是更愉快吗?

不同鱼有不同的生存策略,八角鱼科的小朋友们的选择是:穿上“铠甲”。

铠甲好坏还是蛮重要的…… via:gifimage.net

它们体内长有骨板,体表有8条突出的棘刺,成鱼以此作为防御武器,避免被口比较小的凶猛鱼类咬食,一定程度上也能扛得住来自蟹钳等可怕武器的戳击和碾压。

八角鱼科的小朋友们体内长有骨板,并有突出的棘刺。图为尖吻拟八角鱼【Agonopsis vulsa】的骨骼。

身穿铠甲自然要牺牲一定的灵活性。幼年时期的八角鱼科成员是可以全身灵活摆动,在水中上蹿下跳捕食浮游生物的。但成年之后,身体略显沉重的它们沉入水底,变身成乖巧的底栖鱼,身体僵硬,主要靠尾部摆动发力,看着像个老干部……

老干部。via:人民网


2 不红与红

很多日料吃货可能从未听说特鳍/八角鱼,这也不奇怪,连不少生活在日本首都圈的人也是1990年代后才开始了解八角鱼的。为什么呢?

特鳍多脂而鲜美,其实是一种挺好吃的白身鱼。可是它那一身“铠甲”限制了人类对它的想象力。处理特鳍的时候,要小心翼翼,以防被棘刺划伤。

特鳍的棘刺。via:sabahiko.com

如果做刺身或寿司的话,需要先切掉上下侧的鱼皮和骨板,然后撕下左右侧鱼皮和骨板,再以大名切的手法,切下鱼肉。

好容易处理完了,发现沉甸甸的一条鱼,最后能吃的部分不过细细的两条肉,真是令人沮丧……

处理完成后…… via:sakanayanohow-to.com

特鳍的主产地是北海道,虽然在青森县和岩手县也能捕捞到少许。北海道有那么多肉质肥美的鱼虾蟹贝,你觉得北海道人会在意特别难搞的特鳍吗?

北海道的部分物产。via:visit-hokkaido.jp

于是,北海道人捕捞特鳍的态度是相当随意的,很多时候他们是在用底曳网捕捞比目鱼等底栖鱼类时,一不小心混捕了些特鳍。肉少也是肉啊,既来之,则食之。所以过去北海道的特鳍都是自产自销,且价格便宜。

快乐滴煮起来~ via:sabahiko.com

1990年代后,随着水产物流业的发展和媒体宣传,特鳍居然有点火了。首都圈和关西的吃货们也听说了这种骨骼清奇、食味颇佳的鱼,于是特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尤其是大型的雄鱼,一跃成为高级鱼中的一员。

雄性特鳍表示受宠若惊。via:sumeshiy ***

虽然全年都可以捕捞到特鳍,但一般认为更佳时令是12-2月。

3 北海道人的智慧

在北海道寒冷的冬天,要是能吃点烤鱼应该会感觉很幸福吧!可是特鳍鱼皮之内带着厚厚的骨板,带皮貌似不太好烤,去皮又很麻烦。于是,北海道人想出了一道独特的乡土料理:八角军舰烧(軍艦焼き)。

八角军舰烧。via:hitosar ***

八角军舰烧就是将特鳍从背部切开,去除内脏,用味噌、味醂、酒和特鳍的肝做成混合酱料涂抹在鱼肉上,然后烤至焦香。从背部切开的特鳍鱼是不是像一艘帅气的军舰呢?

军舰烧要先将特鳍从背部切开,像这样。via:cypselurus.exblog.jp

军舰烧的做法对特鳍的前期处理简单省力,以鱼皮为器,看起来也更有仪式感。而且特鳍的肝十分香浓,用来 *** 酱料搭配特鳍鱼肉,锦上添花。

除了用味噌混合酱料来烤制特鳍,还可以以盐烤之。除了烤制鲜鱼,还可以做成特鳍干物,再进行烤制,也别有风味。

特鳍一夜干。via:kameo.co.jp

除了烤制,寒冷季节吃点特鳍 *** 的锅物、煮物、味噌汤或潮汁等也是极好的。

特鳍潮汁。via:zukan-bouz.com

在聊鲑鱼的时候,我们提过北海有种独特的鲑鱼吃法:冻鲑鱼刺身(ルイべ,ruibe),是古代阿伊努人发明的。北海道人也会将特鳍 *** 成ルイべ。

当然,现代都市人可能更喜欢用新鲜特鳍 *** 成刺身或寿司。甘甜多脂的特鳍刺身,搭配特鳍肝做成的肝酱油,是不错的打开方式。

特鳍寿司。via:ichii445.blog42.fc2.com

有些人觉得特鳍长得这么独特,保留头、尾和鱼鳍,做成姿造,也是一道风景。我倒是觉得……特鳍姿造有点吓人,吓人的程度和飞鱼姿造不相上下。

特鳍姿造。via:shikisai-sapporo.owst.jp

除了鱼肉,特鳍的肝、胃、卵巢和白子也可以食用,肝尤其美味。

特鳍的肝。via:blog.goo.ne/hitaki99

好容易切下来的鱼皮和鱼骨也别浪费,用唐扬或素扬的方式炸至酥脆,用来佐酒,也会令人开心呢。

特鳍鱼皮唐扬。via:zukan-bouz.com

以上文字内容为日料栈原创;图片来自 *** 。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日料栈】或ryori@robaiter.com。

只知道好吃可你知道刺身的来历吗

近些年日本料理店的数量在国内持续增长,仅上海就拥有日本料理店将近4000家.

说起日本料理,相信很多人都吃过。日本料理以清淡、健康为主要特点,通常少油、少盐、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理念,所以在中国,现在也有很多人崇尚吃日本料理,过一段时间就想去吃一顿。

今天我们就透过美食讲讲它背后的文化-----刺身的由来

其中一种说法就是以前啊,在日本北海道的渔民们供应生鱼片时,因为鱼一旦去了皮,就分不清种类了,也不知道是什么鱼,于是就会取一些鱼皮,再用竹签刺在鱼肉上,这样来辨别,而这刺在鱼肉上的鱼皮和竹签当初就被称为是刺身,后来虽然不用这样的 *** 辨别鱼的种类了,但说法被保留至今。

不过也有人说鱼都片成片了,都切好了,为什么不叫「切(き)り身(み)」而要叫「刺身」呢?是因为人们对「切る」这个词所有忌讳,所以才改用了「刺す」。说法也蛮多的。

说道刺身,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误区。有人说日本人不爱吃三文鱼,因为有寄生虫。

其实并不是说日本人不喜欢三文鱼,相反,在日本腌制、熏制以及煎煮的三文鱼都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桌上餐,尤其是早餐,一块煎三文鱼,配上米饭、小咸菜、味噌汤,那就是日本人的更爱。

如果一定要吃三文鱼刺身,卫生管理部门也有明文规定,店家一定要使用经冷冻后再解冻的鲑鱼,以保证三文鱼的寄生虫已被完全杀死。

当然国内对三文鱼的介绍基本都是报喜不报忧,只强调其益处,像什么吃三文鱼刺身可以健脾胃、补疲劳,治水肿,改善消化不良。除此,还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其所含的脂肪酸更是益脑健眼,增强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症等等。看着这些介绍,感觉三文鱼就像灵丹妙药一样了。而对三文鱼的坏处只是泛泛地指出三文鱼益熟食,生食易引发寄生虫感染,从而引起腹痛和过敏云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则只字未提。根据某杂志月刊公开评选十大更受欢迎生鱼片的结果显示,三文鱼排在首位,可见,国人对三文鱼中毒之深。

你明白了吗?

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能不能生吃?一文说清

最近

#新疆三文鱼喜获丰收#的话题

引起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

国内养殖的虹鳟鱼到底是不是三文鱼?

能生吃吗?

今天给大家展开讲讲

三文鱼

实际上是英文salmon的音译

意思是鲑鱼

挪威盛产大西洋鲑

也就是鲑鱼中的一个品种

几十年前

大西洋鲑出口日本

并被做成刺身而名声大噪

繁殖量和出口量也随之暴涨

传到我国香港、广东等地后

就被翻译成了“三文鱼”

鲑科鱼类很多

大西洋鲑、虹鳟、大马哈鱼

都属于鲑科

“大马哈”来自满语

它们同科不同属

算是远房亲戚

鲑科鱼类有个特点

喜欢冷水环境

青海、新疆都符合条件

其实,在我国内陆地区

养殖三文鱼早已不是新鲜事

近期突然蹿红的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

从2012年起就开始养殖鲑鱼

青海养殖鲑鱼

也已经有30多年历史

在全国内陆鲑鱼产量上

青海排之一,新疆第二

鲑鱼刺身什么梗,鲑鱼刺身拼盘图片-第1张图片-

年产量1万吨左右

青海和新疆

都是内陆淡水养殖

品种是三倍体虹鳟

也就是不繁殖的虹鳟鱼

随着需求增加

野生条件下的鲑鱼供不应求

人们便开始想方设法靠养殖供给市场

当然,人工驯化很成功

目前无论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

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

在驯化过程中

人们还改变了部分鲑鱼的习性

鲑鱼是洄游鱼类

简单来说就是淡水里生娃

海水里长大

但是,经过人工驯化后

已经有一部分虹鳟可以一直生活在淡水中

因此

虹鳟也分为淡水虹鳟和海水虹鳟

还有一个知识点

内陆淡水养殖大西洋鲑的技术

目前也有

但应用范围非常小

更大的大西洋鲑养殖国挪威

大部分都是海水养殖

在20世纪70年代

挪威的鲑鱼养殖中

虹鳟曾占比八成

随后因为供求关系变化

大西洋鲑养殖比例增加

但近些年虹鳟养殖量又有所回升

价格也直追大西洋鲑

近年来,我国三文鱼需求快速增长

每年需求量10万吨以上

其实很多人对“三文鱼”的认知

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肉肉红白相间的鱼”

那么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呢?

2018年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了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

明确规定了三文鱼的定义

三文鱼

是鲑科鱼类的统称

包括大西洋鲑、虹鳟等

大家普遍关注的是

淡水中养殖的虹鳟

是否有更大的寄生虫隐患

实际上

水产中是否有寄生虫

主要取决于养殖过程中

水质、管理是否安全可控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规定

几类常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

不得检出

如果达到规定的标准

是可以跟大西洋鲑一样生吃的

但无论淡水还是海水

生食都有一定的寄生虫隐患

更好还是煮熟后食用

来源 央视三农

实习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 马晓双

嗯,是鲑鱼,也是三文鱼的故事!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名刺身爱好者,我相信你一定也喜欢三文鱼鲜甜的口感,加上其肥美且略带韧性的咬感,无论沾不沾芥末酱油,你都能感受到鱼肉自带的那种属于食材本身的味道。


市面上的三文鱼大多数是人工养殖的三文鱼,无论商家如何吹嘘,你能在市面上吃到野生三文鱼的几率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冰鲜的三文鱼,它大概率也是来自于某个养殖场。


三文鱼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被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通常我会称餐桌上的食物为“三文鱼”,而活体鱼我更喜欢叫它们大马哈鱼或者鲑鱼,因为那会让我觉得那是一个活物,而不是一坨肉类或者一盘美味。


在我打开这本《鲑鱼回乡记》之前,我的脑袋里还在回想三文鱼那鲜甜美好的味道,但当我打开这本书,我被里面幽默风趣的对话深深吸引住了!


玛尔塔和杰森是青梅竹马,它们从小一起长大,相互扶持。在它们的基因里有一个“回乡吸铁石”(这是我给它起的名字),所以在大西洋出现的玛尔塔和杰森需要洄游千万里,只为游回自己的老家,这并不是它们想要这么做,而是本能驱使它们这么做,仿佛到了一定年龄,它们的“回乡吸铁石”就会发作,它们便要排除万难回到最开始的地方,从海洋游回溪流,哪怕遍体鳞伤,哪怕可能在中途死掉,都不能阻挡它们的“回乡吸铁石”。


故事的一开始也很有趣,玛尔塔似乎并不喜欢杰森吃鳗鱼,而两人的对话也像极了日常的男女斗嘴,作者观察细致,甚至一度让人觉得他似乎另有所指。而书中在讲到鲑鱼繁衍,玛尔塔产卵后,杰森开始授精那段也让我觉得乐得不行,原来鲑鱼也怕被戴绿帽子,还会为了保证都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和其他鲑鱼打架!


故事的中间穿插了卡米罗和比约恩为曼达尔塞尔瓦河的鲑鱼捕捞所做的准备,书中很详细地科普了他们是如何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鱼饵,如何安装鱼线又是如何耐心地垂入冰冷的河水中,等待着鲑鱼的到来……感觉自己莫名其妙就收获了一些钓鱼的知识(比如起源于欧美的飞蝇钓),这让我有了似乎可以跟河边钓鱼大爷显摆的资本……


当然,故事中也有很多心酸,比如玛尔塔和杰森与海豹的斗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鲑鱼们会面临寄生虫的折磨,这也是为什么野生三文鱼的寄生虫比较多的原因,而人类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于是在养殖时疯狂投喂投喂动物粉,被填塞抗生素和杀虫剂。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大一部分鲑鱼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它们的一生。而玛尔塔得传染病的样子也着实令人揪心!好在杰森不离不弃,是个好丈夫!


这也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人定胜天,所以我们疯狂地开始破坏生态平衡,一心只图挣钱的时候,我们似乎将子孙的未来抛之脑后……当我们不再对生命充满爱与敬畏,大自然总会以它特有的方式来“回馈”我们。


总之,这本书风趣幽默,在涨知识的同时也引发着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书中还有科普的漫画,让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书中那些略显抽象的东西!


相信只要你打开这本书,你就会想要一口气把它读下去!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鲑鱼的故事,然后少吃三文鱼的刺身!

标签: 刺身 鲑鱼 拼盘 什么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