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东北部发生了一场震级高达9级的大地震,这场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核辐射等危机就像是一场接力赛,让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感受到了紧张。
有一天,一条“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消息在大街小巷传开了,于是大家纷纷加入到抢购碘盐的队伍中。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23年8月24日(北京时间),日本福岛之一核电站开始排放核污染水。
没想到,抢盐事件又一次上演了。
这两天,许多消费者都开始了“囤盐模式”,超市里的食用盐专柜被扫荡一空,一些 *** 平台上的店铺也显示食用盐“缺货”、“补货中”。
先来了解一下食盐是什么?
食用盐是从海水、地下岩(矿)盐沉积物、天然卤(咸)水中提取的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的加工食用盐,不包括低钠盐。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同时还含有少量水份和杂质及其他铁、磷、碘等元素。
那么,囤盐有必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中,井矿盐占87%,海盐占10%,湖盐占3%。
井矿盐和湖盐的生产都不受日本核污染的影响。
简单来说,大多数人吃的都是井矿盐,国家供应充足,根本没必要囤。
其次,食用盐有保质期,囤多了吃不完,会造成浪费。
也就是说,除了海盐之外,其他类型的盐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就拿青海省举例吧,那里有一个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的世界更大盐湖,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食盐,甚至可以达到20亿吨,足够大家吃上两千年。
中盐集团也已经迅速发布声明称:“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上当受骗了,不要再被某些无良商家忽悠。不囤盐,不信谣不传谣,从我做起!
再讲一下什么是核辐射以及其危害?
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是α、β、γ三种辐射形式。
α辐射是一种电离辐射,能够穿透物体,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β辐射和γ辐射则需要接触到人体才能产生危害。
其中,β辐射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引起烧伤,而γ辐射则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距离远,危害更大。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放射病症状上。
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呕吐、腹泻等都是常见的放射病症状。
有时甚至还会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为了避免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了解核辐射的基本知识,增强自己的防护意识。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如远离核电站、医院放射科等场所。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选择安全的食品来源。
最后,如果不幸接触到放射性物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用干净的衣物包裹伤口、服用碘片等。
总之,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增强自己的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也要警惕一些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避免盲目跟风囤盐等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科学防护,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
金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购买使用食用盐的消费提示“食盐为百味之母”。我市属于碘缺乏城市,为了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加碘盐的认识,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消费加碘盐,金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作出如下消费提示:
一、购买食盐选择正规渠道
在采购和食用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正规经营者,任何人或组织不得赠送不符合我省食盐标准标识的食用盐。
二、购买食盐注意包装标识
选购加碘食盐时,注意外包装上标注的碘含量,建议购买我省碘浓度标注为21-39mg/kg的加碘食盐。
食用盐包装上应当标示生产日期,除加碘食用盐应当标示保质期外,其他食用盐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GB2721-2015)明确规定:产品标签中应标示钾的含量,并应清晰标示:“高温作业者、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及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等不适宜高钾摄入的人群应慎用。”
未加碘食用盐碘含量要小于5mg/kg,应在包装显著位置标注“未加碘”字样。
此外,按照国务院令696号《食盐专营办法》的规定,国家实行食盐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因此食用盐包装上应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编号:SD-XXX或者DZ-XXX”或“生产许可证号:SD-XXX或DZ-XXX”类似字样(X代表数字)。
三、购买特殊用盐需要医生指导
高血压患者等在产品说明或者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低钠盐作为日常的食用盐;对食盐的风味有不同要求的人,可以选择经特殊工艺 *** 或添加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如香辛料、调味品等)的多品种盐作为食用盐。
在碘缺乏地区,建议大多数消费者选购加碘食用盐,因疾病等情况不宜食用加碘食用盐的,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未加碘食用盐。
四、慎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NaNO2),俗称亚硝酸盐,是亚硝酸根离子与钠离子化和生成的无机盐。一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做肉类食品的添加剂,其容易被误食。
根据国家营养膳食和健康影响评价,过量食用亚硝酸盐会中毒(过量食入的毒副作用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因而用量严格限制。
亚硝酸钠被广泛用于腌肉。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体重;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另外亚硝酸钠在人体内也会生成致癌物质。新腌制的泡菜中也含有亚硝酸钠(所以泡菜更好在淹制后的15天以后食用,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降低)。
温馨提示
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用盐,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食用盐,警惕购买到工业盐等假冒伪劣产品。如果在购买食用盐时发现产品未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标注,或者所购买的食用盐出现质量问题,请及时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买食用盐时要注意,记得这几个小技巧食用盐,是厨房里面的重要调味品,每次做菜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食用盐,如果没有放食用盐,那么做出的菜肴就会淡而无味,影响到整体的口感。
在我们购买食用盐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几点,如果我们买的食用盐不合格,那么就更好倒掉,不要再吃了,接下来教大家几个挑选食盐的小技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之一点,我们可以看一下包装后面的追溯码,一般食盐上面都会有这个追溯码,这种追溯码有贴上去的,或者是直接印在上面的两种,追溯码,我们就可以扫一下,查看到食盐厂家,追溯到这包食盐的来源。
我们只要打开手机,用手机来扫一下这个追溯码,这样就可以了解到这包食盐的各种信息,以及厂家的生产资质,企业资质等,这样我们吃的时候,也会更加放心一些。
如果我们买到没用追溯码,没用防伪码的食盐,那么就有可能是小作坊生产出来,不知道这包食盐的具体来源,也不知道食用盐的真假,所以遇到这种食盐,即使价格再便宜,也更好不要购买。
第二点,我们要看一下食用盐的生产日期,一般食盐的保质期为三年,时间比较长,可能就有些朋友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买到过期的食盐,那么也更好扔掉,不要再拿来食用了,食品一旦过了保质期,就不要使用了,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第三点,我们看一下包装袋的四周,有没有出现漏气的情况,如果食盐包装漏气了,不但会受潮结块,还容易影响到保质期,导致食盐提早过期。
如果我们发现食盐包装袋破损,泄漏,就应该及时拿去销售点调换新的,因为这种食盐跟以前的粗盐是不一样的,是有保质期的。
关于购买食用盐的一些小技巧,大家都了解清楚了吧,如果平时,我们买到假盐,或者买到劣质的食用盐,那么也更好倒掉,不要再拿来食用了。
一次性买了10万元的食盐,这辈子都吃不完盐江盐集团发表声明,称其食盐储备充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近日,日本核污染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食盐抢购热潮。一些人一次性购买了10万元的盐,甚至囤积了上千包盐。然而,盐不像大米那样是必需品,一袋盐一个月都用不完。囤积10万元的盐显然是浪费资源,而且盐是有保质期的,过期后会影响品质。因此,没有必要疯狂囤盐。此外,由于抢购盐的现象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一些地方的盐价已经上涨。而且,大部分市场上销售的盐都是井盐,而食用盐大多也是井盐,因此没有必要囤盐。
江西省盐业集团也发表声明,表示江盐集团的制盐产能每年超过265万吨,以自采并矿盐为基础生产,盐卤净化源封存于千米的地下盐层,远离污染,品质纯净,食盐储备充足且安全有保障。请大家理性消费,不要盲目囤积食盐。
请务必点赞并关注我们,谢谢!
每天食用的食盐有保质期吗?过了保质期能不能食用?你有没有被这些日常生活常识困扰过。
在这个全民注重饮食健康的年代,我们在选购食物的时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是我们首先需要认真查看的信息。然而食物买回家之后,经常会出现未能在保质期内及时吃完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饮食离不开油盐酱醋等调味品。一般为了省事,平常家里置办调味料的时候,盐都会多买一些。主要也是考虑到了盐的保质期足够长,即便存放很久也可以吃。
那么问题来了,盐过了保质期还能食用吗?
没有加工过的纯盐是没有保质期的,但是有些经过加工过的食盐中的添加成分,是有一定的保质期的。
比如食盐中的碘或者其他物质,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或者遇热挥发,就会造成含量不足,食盐还是能吃的,只是补充碘营养等会受到影响。
《食品安全法》里明确食盐可以不标示保质期,盐含有单纯的氯化钠,这种化学物质十分稳定,因此,不会变质,不需要标注保质期,就算是放很久潮湿了也不影响食用。
食用盐乃百味之首。为了确保每个家庭食用盐的安全,购买有添加其他成份的多品种盐一定要看保质期!而无添加其他成份的食盐,则大可放心食用。
厦门食用盐断货?最新回应!来源:海峡导报
厦门食用盐断货了?多个商超、平台食用盐“缺货”?
厦门盐业:食用盐货源充足
8月24日“囤盐”突然间成为了厦门朋友圈上的一个热词,多个生鲜电商平台,低钠盐、无碘盐显示“缺货”、“补货中”。厦门市民出现了对食盐的抢购情况,导报记者获悉,许多大型商超门店出现食盐断货现象。
对此
厦门盐业公司提醒市民
按需理性购买食用盐
不信谣、不传谣
今天中午,在禾祥东路某大型商超,货架上的盐巴一扫而空,与空荡荡的盐货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琳琅满目的调料和白砂糖。“上午11点就全卖光了,正在申请补货。6.8元一袋的湖盐,平时不好卖,今天也全卖光了。”售货员介绍。
在凤屿路另一家日用品超市,老板看到老主顾,还没等对方开口就主动说“没有盐了啊,过段时间再来。”老板也很纳闷,“从来没有遇上过的情况。平时都是一包、两包在卖,今天的客人都是10包、20包的在拿货。”
厦门市民平时购买的食盐主要有中盐食用盐、闽盐福建原盐和闽盐牌福建贡盐,售价在2元到3.5元之间。今天傍晚,岛内多个大型商超的食用盐都售罄了,“盐有什么好囤的?这个东西多的是”,超市工作人员见到顾客扫货一般买盐,觉得这种消费热情有点不理性。
今天下午,导报记者联系到厦门盐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食用盐货源很充足,会保供,“我们也有投放部分井盐,现在外盐的冲击很厉害,有的需要低价格的,我们也会投放一小部分井盐,我们在保供方面没有问题。”厦门盐业公司提醒市民,厦门市场上的食用盐货源充足,请市民按需理性购买。
海盐和井盐在风味上有什么差别?厦门盐业公司另外一名工作人员称,海盐和井盐在成分和风味上肯定有差别,“成分上主要都是氯化钠,但一些微量元素不一样,风味上海盐会比较好更鲜一点。”
另外,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福建海盐在全国范围来说品质是比较高的,福建的盐都是生态海盐,销往市场的盐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测,“我们的盐从海水来,对食盐质量的检测有着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各项指标达标了才能销往市场,品质必须过硬。”
总而言之
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保持理性!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后
国内有不少地区
出现抢购食用盐现象
↓↓↓
福州:部分门店出现食盐抢购情况
据福州新闻网消息,福州目前永辉部分门店出现食盐抢购情况,朴朴、永辉生活食盐卖断货。
对此,福州市商务局提醒,将继续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食用盐货源充足,市民按需理性购买,不信谣、不传谣。
24日上午,在永辉奥体店,记者看 *** 架上食用盐货源充足。“昨天晚上接到妈妈 *** ,说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担心食用盐也被污染,让我囤些盐。”现场顾客李女士说,她多买了2包盐,“整箱囤没有必要。”
该店店长陈冰云说,这几天食用盐销量有升,但是没有出现外地出现的“食用盐整箱买”抢购的情况。
记者登录朴朴以及永辉生活APP,发现朴朴销售的5款食用盐有4款处于“补货中”状态;永辉生活APP中食用盐也出现断货状态。
“近日,我们部分门店出现食用盐抢购现象,我们将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充足备货,同时呼吁市民理性购买,不要过度囤积食用盐,不信谣、不传谣。”福建永辉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永辉将及时了解市民需求,多措并举,确保市民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用盐。
扬州:一些微信群刮起“抢盐潮”
据扬州新闻广播报道,今天早上,记者在扬州市的大润发等超市看到,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
不少购买食盐的市民表示,虽然知道食盐保质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买了,也就“跟风”囤一些。
记者注意到,市民的恐慌一部分是来自微信群,一些微信群已经开始分享“囤盐”信息。而在一些团购群,一些“团长”已经开始推销起食盐。
超市销售人员则告诉记者,因为扬州市场上在售的食盐大部分都是井盐,而国人食用的食盐大部分也是井盐,因此,市民无需过度恐慌,更没有必要“囤盐”。
部分网店食用盐显示缺货
8月24日中午,记者查看生鲜电商平台发现,多个平台的低钠盐、无碘盐显示“缺货” “补货中”。
“盒马的一款低钠盐一分钟前看还有货,再一滑就显示缺货了。”一位消费者表示。据共同社报道,8月24日,东京电力公司于当地时间13点(北京时间12点)开始把福岛之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入海,部分电商平台的食用盐销量也直线上升。
广东:食盐供应安全充足
据南方+报道,目前,海盐在广东食盐市场中占据超三分之一的份额。据广东盐业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省、市两级食盐 *** 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能迅速及时响应,保障广东人民食盐充足供应,呼吁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囤盐”。
“自日本宣布试运行排放核污染水后,我们已对广东省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α、β放射性项目的第三方送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的广东海盐是安全的。所以,大家保持警惕的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该负责人介绍,凡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粤盐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可放心食用。
“我们会持续密切关注国家及广东省环保部门公布的海水水质信息,对广东海水定期进行放射性元素送检,并严密监控盐产品是否受污染的情况,保障广东盐业食盐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供应安全。”该负责人表示。
有必要囤盐吗?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回应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表示,对于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不建议仿效。我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一般来说在进出口这个问题上,我国是大进小出,进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中国食用盐产量能够满足需求。
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
家有食用盐要注意,这3种不要再买了,很多人都不懂,快看看食用盐经常会用到的食材,同时含有比较多的营养,能够让我们身体更健康。
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了食用盐,除了煮出来的菜肴没有味道之外,还可能会患上比较多的疾病。
因此一般家中都会有食用盐,再加上食用盐使用频率比较高,因此消耗的速度也比较快,时不时就需要去买食用盐。
那我们去买食用盐时,面对货架上这么多的食用盐,大家真的知道如何购买吗?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能在市场上售卖的都是好食用盐,但其实食用盐也有好有坏。
如果不仔细挑选,很容易挑选到坏的食用盐,不仅不能给我们补充营养,反而会损害健康。
尤其是下面这3种食用盐,吃多了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我们在购买食用盐时。
如果遇到千万不要购买,如果家里有这种食用盐,也尽快丢掉,不要再吃了。
1、三无食用盐
很多人在买食用盐时,都是去离家比较近的小店,根本不会去到正规场所购买,同时购买时,只是看一下价格,也不看包装就直接买走了。
但这样很容易买到三无的食用盐,三无食用盐就是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等信息的食用盐。
这样的食用盐质量没有保证,吃了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所以我们在购买食用盐时,一定要注意食用盐的包装。
2、杂质很多的食用盐
一般食用盐都是有一些杂质的,而摄入过多的杂质,就很容易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盐纯度都是比较高的,里面的杂质比较少。
如果发现食用盐里有比较多的杂质,可能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食用盐,可能不太符合生产标准,更好不要购买。
3、有异味的食用盐
食用盐买回家之后,更好能够打开闻一下味道。
稍微尝一下,如果食用盐尝起来有涩味,那么可能已经变质了,或是添加了一些其他的添加剂。
这样的食用盐有比较多的细菌,吃了之后有弊而无利,一旦发现了这种食用盐,更好能够拿去退,千万不要自己处理或是食用。
如何挑选食用盐?
购买到好的食用盐,才能够给我们提供营养,那么怎么挑选才能够挑选到好的食用盐呢?
1、查看包装
一般来说,食用盐都会根据生产的标准来制定等级,营养、口感更好的食用盐是优级,最次的食用盐是二级,我们更好能够挑选优级的食用盐。
另外好的食用盐,里面的添加剂都是比较少的,同时颗粒很细腻。
如果食用盐的颗粒特别粗,配料表中还有比较多的添加剂。
那么这样的食用盐口感不仅不好,同时还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更好不要购买添加剂过多的食用盐。
2、看防伪标志
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盐都有防伪标志,而真的防伪标志标识都是比较清晰的,并且很难抠掉。
而假的防伪标志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同时字迹很模糊,如果遇到这样的食用盐,千万不要购买。
为什么又有很多人开始囤食盐了?其实,大家完全不用过于恐慌据消息称,日本从昨天下午开始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后,我国的出现部分人疯狂食用海产品,认为现在的海产品还是安全的;还有部分沿海地区的人开始抢购食用盐,可这种囤盐的举措,真的有必要吗?
相关调查发现,尤其最近几天过来购买食用盐的居民在不断增加。但其实大家完全不用这么做,从部分市场的反馈来看,对于群众囤盐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部分微信群所掀起的囤盐热潮,属于跟风,并不是实际上的缺盐。
还有多个部门所建议的,针对食盐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即可,更不用受到核水排污的影响,进行抢购或者是囤积食盐。另外,对于这种行为,还有可能造成别的影响:
1、囤盐也许会影响市场价格:过度的囤盐、抢购食盐,若多个地方出现食盐亏损的现象,极有可能导致市场的价格往上调整,这对现在的物价不利。
2、无形中施加生活压力:如你有囤盐的想法,说明该事情已经对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在无形当中施加了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恐慌,出现乱抢的行为,对市场影响不利。
3、对身体健康不利:从身体健康的角度上来看,对于过度囤盐的行为,尤其我国人口味偏重。据调查发现,每天成年人食用食盐的量已达到健康标准的2倍,也就是在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提到的,每天每人食用盐的量应在5g以内,而现在的人已严重超标。
试想如果家里囤有较多的食盐,在心理上还可能用得更多,避免过保质期造成浪费的现象。
这也造成了当机体摄入大量食盐后,体内钠浓度无法维持在正常水平下,肾脏排出的尿液减少,过多的水分潴留在体内,还有可能造成水肿。
久而久之,因食盐摄入过多,血压和血管都容易受到强大的压力,增加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需要大家当心。
综上所述,均不建议大家囤盐,合理消费即可。
食用盐有保质期吗 如何保存食盐摘要:我们经常吃的食盐,有些外包装上只标注有生产日期,而没有保质期,那么,食用放置时间过长的食盐,会不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呢?其实,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显示,食用盐是可以免标保质期的,但添加钙、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的盐,则需标有保质期。当然,不管食用盐有没有保质期,还是要注意保存。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食用盐有保质期吗
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性质很稳定,只要防潮、避光储藏就行了。因此无添加物的纯盐是没有保质期的,只要保证不受潮不受污染即可。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显示,食用盐是可以免标保质期的,但添加钙、铁、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的盐,则需标有保质期。
日常生活中,我们平常食用的加碘盐,是有保质期的。加碘盐中的碘酸钾比较容易受热、光和风等的影响,很容易氧化分解而失效。因此,生活中常见的食盐是有保质期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食盐不标注保质期并非表示它们就可以放上几十年,盐容易吸湿,受潮就会影响食用,也有可能受到污染,所以更好随买随吃。建议在购买食用盐时,应多注意包装袋上印着的出厂日期,要尽快吃完。
食用盐的保质期是多久
根据国家有关《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食用盐、食醋、固态食糖类,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变质,可以免除标注食品保质期。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因此生产企业在生产时进行了标注,一般精制碘盐保质期为5年,低钠盐等食盐保质期为3年。钙、锌、硒、铁等营养盐都会有相应的标注保质期。当然没有标注保质期并不是假盐,因为食用盐化学性质十分稳定,食用时对新鲜度也没有要求,即便免标保质期也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一般来说,加铁食用盐保质期是1年,加硒盐、加钙盐、加锌盐保质期都是8年,而加碘食用盐则保质期是18个月,纯食用盐没有保质期,即使受潮只要不被毒素、放射线污染就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盐、食醋等食品无须标注保质期,但为了保持较好的口感,更好在1年之内用完。
如何保存食盐
1、密封保存
碘盐受热、光和风等影响,容易氧化分解而使碘失效,故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有色密封容器内。放于干燥、阴凉处,避免日光暴晒和空气吸湿。要随买随吃,一次不要购买太多而长期存放。
2、防潮
不仅仅是加碘盐,普通盐也很容易吸潮,就容易粘连,普通盐粘连没别的影响,就是用起来不方便,所以还是要防潮,用玻璃瓶或瓷罐更好,不怕盐的腐蚀。由于盐本身不含有机营养物质,又有强烈的脱水作用,所以不怕细菌滋生变质。
3、防止过于干燥
若空气过于干燥,食盐本身有正常的含水量,会导致因其内部水分蒸发而干缩,使食盐易结块,尤其是碘盐,所以食盐应放置在有盖的盛器内。
4、防止侵染
食盐忌被水分或其他液态调味料浸染,食盐若被浸染,应尽快将其浸染的部分盐分拣出来,以免在保存过程出现潮解,降低食盐的食用价值。
5、不要用金属容器存放
食盐的化学成分为氯化钠,用金属容器存放易发生化学上的原电池反应,使金属盛器被腐蚀,盐分受影响,所以盛放盐的容器应选用带盖的缸、罐等陶瓷盛器,或有保护层的电镀金属盛器等。
人民网评:囤盐有必要吗?究竟谁在发谣“盐”财?你囤的谣“盐”吃完了吗?据报道,这两天,不少消费者开启了“囤盐模式”,很多超市的食用盐专柜被扫荡一空,一些 *** 平台相关店铺也显示食用盐“缺货”“补货中”。
有网友谑称,盐又不能当米饭吃,那些动辄跟风,喜欢瞎囤盐的人,“该囤的不是食盐而是智商。”话虽然尖刻,但也道出一个常识,不要囤盐,更不要跟风囤盐。
囤盐有必要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来,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简言之,国人大都吃的是井矿盐,国家供应充足,根本就没有必要囤。二来,食用盐有保质期,囤多了吃不完,会造成浪费。
每有囤盐热出现,总让人费解,这究竟暴露出什么问题,囤盐怎么说热就热起来?应该说,现实中确有一些人容易轻信,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语境中容易产生恐慌心理,当有消息传出食用盐不安全时就忙不迭囤盐。对此,可以善意提醒,但不必嘲笑,更不必挖苦。
囤盐频现,问题出在哪?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带节奏。有网友称,昨晚(8月24日),一些直播平台,“十个直播间,九个在卖盐”。这有些夸张,但不少直播间卖力撺掇受众买盐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主播大肆推销湖盐或井盐,声称这些产品更安全,建议消费者‘按箱囤’”。
这样的主播难道不是囤盐热的推手?他们在畸形利益驱动下,见利忘义,炮制紧张情绪,让大家铆劲,自己从中渔利。在炮制紧张情绪的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夹杂传言,这是不道德的,是该受到惩处的。
此外,一些微信群中也有煽乎囤盐的声音,不管是不是恶意,如果在不掌握实情的前提下就劝大家囤盐,同样是不负责的。与那些发昧心财的主播相比,微信群内这种煽乎,同样恶劣。
何以消除囤盐热?首先要相信权威官方信息,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盲目跟风,要知道盲目跟风可能引发焦虑和恐慌情绪,甚至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要积极劝阻身边人,不要听信谣言,盲目轻信很可能让自己受到损失。而对于权威部门和相关企业来说,也要积极发声,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中盐集团已经迅速发布声明称,“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有网友说:“当年,老妈抢的盐到现在做咸菜都吃不完。”吃一堑长一智,不要再入坑,不要被某些无良之徒忽悠。不囤盐,不信不传不造谣,从我做起!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