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具有特殊的香味,叶片多皱缩卷曲,两面的颜色呈紫色,有的上面的颜色呈绿色,下面层紫色,是湘菜中常用的一种香料,多用来帮助去除鱼的腥味。紫苏的叫法也有多种,古名荏,又叫做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
紫苏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我国多个省份都有野生和栽培的品种。紫苏既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香料,也是一种具有非常多食用功效的食品。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
紫苏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比较的常见,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野草,其实紫苏是一种蔬菜,而且这是只生长一年的植物,到了第二年的话,如果没有种子,紫苏是不会复活的;凉拌紫苏也是饭店卖的比较火爆的菜品,紫苏的叶子也是一种药材。
紫苏的营养价值:
1、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小时素、高矿质元素等。
2、紫苏嫩叶每百克含水分85.7克,蛋白质3.8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6.4克,磷44毫克,铁2.3毫克,胡萝卜素9.09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47毫克,还有挥发油等物质具有特异芳香。
3、紫苏嫩叶中,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4、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
5、紫苏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
6、此外,紫苏还有含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缁醇、磷脂等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紫苏叶味辛,性微温,无毒;归脾、肺经二经;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等功效;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等症,还能解鱼蟹毒,痈疮蛇毒。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归脾、胃、肺三经;具有理气,舒郁,止痛,安胎等作用;适用于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等症。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等功效;适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
古人常将苏叶同其他食物制成既可口,又防病的食品。将鲜苏叶洗净,用开水烫后挤去水分,沾豆酱吃;把嫩苏叶切成丝加入冬瓜汤里,食之祛暑开胃;炖鱼或煮蟹时放些苏叶,可镇咳解毒;若与土豆丝凉拌食用,清凉去火;将嫩苏叶切细放上盐和米饭相伴,亦可与面条相拌,蒸馒头或豆片时,在屉上铺一层苏叶,蒸的馍,别有风味。我国民间还用紫苏作天然防腐剂。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易腐食物,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还呈新鲜状。在古代,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之一”。
现代医用
- 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
中药漫谈|多能的紫苏(附紫苏梗、紫苏子)临床视角解读中药系列,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紫苏叶辛温,能发汗解表、宣肺止咳,可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虽说能发汗,但其发汗力不强,药性温和,不用担心过汗伤人,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使用,如治气虚感冒之参苏饮。
紫苏叶
苏叶其气芳香,芳香的药物大多能化湿,中医也称辟秽,秽是对湿邪另外一种称呼。因其芳香,从药理成分来讲是含有挥发油,所以不能久煎,处方一般要写“后下”。苏叶除解表散寒外,尚有行气止呕化湿的作用,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感冒最为适用,这种感冒类似于西医胃肠型感冒,即感冒的同时有消化道的症状。其实是平时有内湿之人复感寒邪,导致内湿与外寒相兼为患,除了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感冒症状外,还有呕吐、胸闷、腹胀、腹泻等湿邪为患者的症状。大家熟知的藿香正气散(液)就是治疗这种感冒的。
苏叶还有良好的理气作用,如治痰气郁结的梅核气,与半夏、厚朴配伍为半夏厚朴汤,也用作胎气上逆、胎动不安的治疗。
苏梗
可以说苏叶是位多能的选手,有解表、化湿、行气三种功效,合理配伍,使用广泛。
苏梗辛甘、微温,作用更加平和,不作解表用,主要功能是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用于胸腹气机阻滞及胎动不安、妊娠呕吐等的治疗。一般药用植物梗的行气作用比叶强,但紫苏例外,苏梗的行气作用比苏叶要弱。
紫苏子是紫苏的成熟果实,其性辛,味温,主要功效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老人痰多气逆咳喘最为合适,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如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降气汤。
苏子
但苏子也有果实类药物常见的一个作用就是润肠通便,对于咳喘兼有肠燥便秘的人可以一举两得,但对脾虚便溏的人,则要慎用。其实咳喘等肺病患者气逆壅滞于上,大便多不正常,或大便干燥,或大便不干,但排出无力。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也是有道理的,主要还是个气的问题,肺主宣发肃降,肺病则宣发降肃失常,而大肠的传导也是靠气的推动,与肺气下降密切相关,咳喘与大便不通都是气机异常的表现。
原创不易,你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喜欢就关注、点赞加转发吧
(沈祥立,2020年12月17日)@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团#
这食物是天然感冒药,孩子吃散寒、止咳,孕妇吃止呕、安胎4岁的乐乐放学回到家,一边玩着小汽车,一边跟妈妈说:“今天好冷啊!”乐乐妈的警觉性一下子提高了!孩子平时跟个小火炉一样,从来只叫热不叫冷,今天穿得也不少,会不会是要感冒了!乐乐妈妈摸摸宝宝,小手有点凉,赶紧在厨房找了几片“叶子”,煮了一碗水,让孩子趁热喝了。孩子不喜欢这个味道,勉强喝了一点。
晚上,乐乐妈妈还不放心,又用了几片一样的“叶子”,煮了一小锅水,兑上凉水一起给孩子泡脚。第二天,孩子再也没有叫冷,这次可能的“小感冒”,就这样给避过去了。
乐乐妈妈用的“叶子”,就是我们在韩国烤肉店经常会见到的“紫苏叶”。紫苏叶也叫苏叶,性温、辛,归脾、肺经,可以解表、散寒、和胃、行气,特别对刚刚开始的风寒感冒,有非常好的额效果。中医认为,感冒多从“寒邪入侵”开始,寒邪如果没有即使清除出去,在体内会转热,形成外寒内热直至内外俱热的形势,到了内外俱热,就需要专业医生来帮忙了。而在寒邪刚刚入侵的时候,孩子只是觉得“冷”,手脚冰凉,流清鼻涕,咳嗽。因为紫苏叶中的紫苏醛等能扩张血管, *** 汗腺分泌,有着发汗作用。所以在这时用点紫苏叶,微微出一点汗,一两天就好了。
?
紫苏全身都是宝,也是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中既是食品又是药的药物之一。紫苏叶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可以散寒、止咳,对初期的风寒感冒效果特别好;紫苏叶还可能抑制妊娠呕吐,有安胎的效果;紫苏子能平喘、镇咳、祛痰。而整个紫苏蒸馏出来的紫苏油,含有α-亚麻酸是对宝宝智力发育特别好的营养元素。
治感冒、止咳嗽
对于孩子风寒感冒,可以像上文中乐乐妈妈那样,煮紫苏水给孩子喝。想要发汗效果更强,可以加一些生姜。如果孩子不喜欢紫苏水的味道,也可以煮水给孩子泡脚。对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直接用紫苏水给他洗澡洗头。不过泡脚、洗澡之前不要空腹,会影响发汗的效果。如果孩子受寒咳嗽,痰色青白,也可以用紫苏叶熬水来喝,还可以给他喝苏姜汤,效果更好。
苏姜汤
材料:紫苏叶22.5克、生姜2.5克、4倍量的水
做法:煮开后小火煮3-5分钟即可。
作用:化痰、止咳、平喘。
安胎、止吐
妊娠期的孕妇,常常有胸闷恶心的情况。这时也可以用紫苏叶来安胎止吐。《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紫苏有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定喘,安胎的作用。
材料:紫苏梗、姜制竹茹各10克,砂仁6克
做法:煮开后小火3-5分钟即可
作用:安胎、止吐
紫苏虽然对孕妇和胎儿都非常有益,但却不适合妊娠糖尿病的孕妇食用,因为据研究发现,紫苏有升血糖的作用。所以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吃了,要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另外,孕妈妈们如果着了风寒,用紫苏驱寒也是非常好的 *** 。紫苏是天然的感冒药,孩子吃健脑、散寒、治咳嗽,孕妇吃止呕、安胎,你还等什么,每个家里都应该准备一些。
(图片来自 *** ,若侵删)
紫苏这味野菜,是很多人在做红烧鱼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天生自带辛香味,能去除鱼身上的腥味,增加其香味。加入了紫苏的红烧鱼,吃起来有浓郁的鲜香味,味道妙不可言。
正因为了解了紫苏的美味,人们对它采用了炸、煎、炒、煲、煮粥、凉拌等各种烹饪 *** ,“发明”了紫苏排骨、紫苏茄子煲、紫苏煎黄瓜、紫苏煎蛋、紫苏煎饼等琳琅满目的紫苏美食。
但其实,紫苏的妙用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味蕾,更能满足人们的各种养生需求,因为它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而且药性平和,价格便宜。
紫苏,综合养生能力绝佳
紫苏,取自苏醒人体正气之意,它有助于五脏六腑的苏醒,能促使阳气生发,化除各类邪滞。
古代的各类医学典籍就记载过它的养生功效,《本草正义》中记载:“(紫苏)解郁结而利气滞”,《名医别录》中说它“下气除寒温中”,《药性论》中记载:“(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和胃,舒郁,止痛,安胎”,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则指出:“(紫苏)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综合来看,紫苏性味辛温,归脾肺经,是发散药,有发表散寒、和血下气、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等作用。
紫苏的外貌也许平庸,但在解表药中,紫苏的综合实力却可以登冠。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紫苏是风寒“灵药”
辛温的紫苏,其叶有解表散寒化痰的功效,能很好地改善老慢支、风寒感冒、老寒胃等疾病。
二、紫苏是开郁“良品”
经常气郁的人,容易感到胸部堵着一口闷气,心里不舒畅,同时会影响到自己的消化功能。有辛香之味的紫苏,可用于开胸膈、醒脾胃、治抑郁之气。爱郁闷、情绪抑郁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常放点紫苏,是不错的选择。
三、紫苏是安胎“圣药”
孕妇“一体两口”,对于气血的需求比没怀孕时大。而且在怀孕期间,孕妇由于气虚、气机不畅,易出现呕吐、情绪反常等情况,而具有行气安胎作用的紫苏就是非常适合孕妇的佳品。
紫苏叶和紫苏梗的入药部位不同,功效也各有侧重。紫苏梗更偏于理气宽中,走里行气,紫苏叶则长于宣散,因此,宜用紫苏梗顺气安胎,用紫苏叶解表散寒。
5款紫苏食疗方,解表散寒、开郁解闷、行气安胎
一、治老寒胃:
在粥饭里拌入紫苏的芯,一起吃。
二、调理风寒感冒:
用开水将几片生姜、适量红糖、5g紫苏叶一起冲泡,代茶饮。
三、治老慢支:
在50g白米中加水煮粥,粥快熟时放入紫苏叶,一起熬至粥熟即可。想要调理慢性支气管炎的朋友们,平时可多吃点紫苏粥。
四、疏肝解郁:
每天用3g干紫苏叶泡水代茶饮。
五、行气安胎:
用紫苏配伍砂仁、橘皮等中药。
如果您有健康方面的困扰,需要在线问诊或进行健康咨询,请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下载谷医堂健康APP,就能足不出户满足健康需求哦~
中药古今研究:紫苏子一、典籍摘要
1、《雷公炮制药性解》:“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
2、《本草经解》:“其(子)尤良,下降之性辛温气味尤甚也。”
2、《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
3、《本经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但性主疏泄,气虚久漱,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4、《名医别录》:“下气,除寒温中。”
5、《药性本草》:“主上气咳逆。”
6、《本草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7、《本草备要》:“与叶同功,尤能下气定喘,止咳消痰,利膈宽肠,温中开郁。”
8、《本草崇原》:“气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寒,温中。”
9、《本草新编》:“苏子降气定喘,止咳逆,消膈气,破坚症,利大小便,定霍乱呕吐。紫苏虽有叶与梗、子之分,而发表解肌,止喘定呕,未尝有异。但叶与梗宜少用,而子可多用也。盖叶、梗散多于收,而子则收多于散,亦在人临症而酌用之耳。”
10、《本草易读》:“辛,温,无毒。与叶同功,降气开郁,消痰定喘。利二便而破症结,止霍乱而定呕吐。气虚少者勿用。”
11、《本草择要纲目》:“主肺气喘急,除寒温中,益五脏,破症结,消膈宽肠.发散风气。与叶同功,亦不宜过服。”
12、《药性歌括四百味》:“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13、《冯氏锦囊秘录》:“子则辛温而兼滑润,故尤为下气咳逆之需。驱痰降气定喘,润心肺,止咳逆,消五膈,破癥坚,利大小二便,却霍乱呕吐,比茎叶则不发散,比陈皮更不泄气,理气而不伤气,气分中处处宜之。”
14、《药笼小品》:“苏子驱寒降气,消痰利膈,润心肺,止咳嗽。炒研。”
15、《得配本草》:“降气定喘,宽肠开郁,利大小便,温中祛寒,消痰止嗽。得川贝,降气止嗽。配萝卜子、桑白皮,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研末,入粳米煮粥,和葱、椒、姜、豉食,治风寒湿痹。炒熟研碎用。治冷气,良姜拌炒用。”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迷迭香酸等,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迷迭香酸(C3H16O3)不得少于0.25%,炒紫苏子不得少于0.20%。
2、作用:本品有镇咳、平喘、祛痰、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改善记忆力、抑菌、抗炎、抗过敏及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小时候,家里煮鱼的时候,妈妈总会叫我去摘几片紫苏叶。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这叶子长的这么难看还有一股怪味竟然还能吃”。
紫苏一般长在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野生的比较多,也有人栽培这种植物。如果不认识紫苏的人,也就把它当做野草了,不去理会。但是紫苏却浑身是宝,在中医人的眼里,可以说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药。
【紫苏的3大好处】
1、解热作用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2、抗菌作用
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紫苏提取物在食品天然防腐剂领域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可作酱油、腌渍物等之防腐剂。
3、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亦有作用,但较缓慢。
【紫苏全身都是宝】
1、紫苏叶
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
2、紫苏梗
紫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胃脘胀闷、不思饮食,可将紫苏梗与陈皮、茯苓、鸡内金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胎动不安,或是妊娠呕吐,可在医生指导下将紫苏梗与紫苏叶、陈皮等药材一起调配药膳食用。
【吃这些食物让你更加健康】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意养生,秋季,一个冷热交替的季节,容易让湿气侵入人体,所以祛湿就成为我们养生的首要任务了。说到食物祛湿,不得不提到薏米,薏米是祛湿的一味好药,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常吃薏米还有助美颜,祛雀斑等功效。
1、薏米:健脾利湿
【薏米红豆粥】【薏米莲子粥】
材料:薏米80g、红豆(莲子)40g、芡实20g、红糖适量
做法:薏米洗净后下锅炒黄,将其他材料洗净。把所有材料倒入锅中煮熟烂透加入糖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养心安神。薏米性凉、味道甘淡。具有健脾、利水、除湿、除痹清热等功效。薏米想要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建议把薏米炒熟再食用。红豆气味甘、酸、平、无毒,有化湿补脾之功效,对脾胃虚弱的人比较适合。
2、莲子:养心安神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莲子对心脏是非常好的,经常食用能让人心气足,变得爱笑开朗。
莲子芯泡茶喝可以去心火,可以治疗心烦意乱等症状,甚至对失恋等引起的抑郁情绪也有缓解作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补益食物。
结语;
你平时喜欢吃紫苏吗?
你想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就请关注我吧~
“人才的流动助推了企业发展,交通的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而我们的身体因气血津液的流通,活力满满”
话是这么说,但是我们身体老是有一种不受待见的东西——痰,这家伙生来就是干坏事的,与寒结成寒痰,与湿结为湿痰,与热结为热痰,与风还能结成风痰。
而今天跟大家讲的,可谓是中药方中的“破痰”之一名——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组成有5味: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我们在调治甲状腺结节的时候常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这是为啥呢?
很多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会有这种感觉:嗓子里有异物,你说它是痰吧,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甚至有些朋友会觉得脖子发紧,当成咽炎治,怎么也治不好。
其实这就是中医中的“梅核气”!就如歌诀中所说“痰凝气聚成梅核”,通常是痰凝气聚所导致的,用半夏厚朴汤,为的就是化痰行气,破开痰凝,气结,非常实用。
当然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来说,化解症状是远远不够的,半夏厚朴汤,它能缩小甚至消散结节吗?
话不多说,跟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你就明白了:
有这么一位患者,38岁,什么问题呢?她老是感觉脖子又憋又胀,咽喉有异物感,时不时的咳嗽一下,以为自己是扁桃体发炎了。
一晃半个月,脖子除了憋胀又出现了疼痛,患者心想,坏了,我不是长了什么瘤子吧!医院一查,甲状腺多发结节,更大的有2.6cm×1.7cm大,还好是个良性的。
刻诊,见患者舌质淡苔白,脉象弦滑,细问得知,只要一激动,除了脖子不舒服,还会胸闷,没什么食欲,排便总感觉排不干净。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给她开方:
厚朴、清半夏、生姜、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炙麻黄、僵蚕、茯苓。
半月后复诊,她就感觉脖子憋胀感减轻不少,咽中异物感也没怎么出现过了。随后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调治3个月,不适消失的同时,结节超声示:未见结节影。
结节消散了,问题解决了。
看到舌淡苔白,脉弦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有气郁痰凝的情况啊?想解决结节还是要解决痰的事。
情绪的不畅,会影响肝气的疏泄,气机不能正常运行了,会导致脾胃的运化输布功能出现异常,聚湿成痰!
气机阻滞了,不顺畅,人就胸闷!气搏结于颈前,就会出现咽喉异物感,脖子上长结节包块!痰气上逆了,肺的宣降功能失调,人就会咳嗽!
怎么解决她——气郁痰凝,结节的问题呢?
半夏+厚朴——痰气并治
半夏可化痰散结降逆,厚朴燥湿消痰,破气能力强,为的是化散痰气,让气往下行。
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理气疏肝
这几味能散肺经的风寒,还能解决脾胃气滞的问题,帮助半夏厚朴行气化痰散结!
生姜+茯苓——健脾化痰
茯苓,健脾宁心去水湿,生姜能够温中散寒化痰,痰湿因脾虚而生,脾胃强健了,痰自消。
僵蚕主要是为了化痰散结,炙麻黄用以宣肺止咳,诸药合用,可行气散结化痰。
当然对于结节时间久,气血阻滞,瘀血内结的女性患者,可用益母草以化瘀散结。
所以说半夏厚朴汤它就是一把神奇的万用钥匙,可以解决很多痰凝气结所导致的问题。
关于甲状腺结节的事就先讲到这了,有甲状腺相关问题,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有帮助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
关注@内分泌科王辉医生,做你身边的中医朋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全身是宝话紫苏紫苏,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紫苏一身都是药。紫苏叶也叫苏叶,《本草纲目》中记载紫苏可以"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叶轻如肺,善于行散,故作用点在于上焦肺,偏重于发汗解表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紫苏梗是紫苏的干燥茎,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效。功效偏重于中焦脾胃,偏重于行气宽中的功效,较苏叶更加平和,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的种子也称苏子,功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此外,紫苏也可以解鱼蟹毒,《金匮悬解》中记载“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三升。”故现在人们常将紫苏作为生鱼片的配菜。夏季吃海鲜时可以配上紫苏汤,既可以解鱼蟹毒,又可以行气和胃,防止过量饮食带来的脾胃不适。
广东妈妈用1块钱的紫苏叶煮汤,孩子很喜欢,许多人不知道有啥用夏末初秋,虽然在南方气候不是特别明显,但家有老人孩子体质稍敏感一些的,都会因为换季而容易感冒生病,现在天气还比较炎热,室内空调免不了,早上起来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妈妈们可要多留意了。临近开学在即,可别让孩子风寒感冒,打好基础,强健体魄才不容易被风寒感冒侵扰。
今天早上去菜市场买了1块钱紫苏叶,最近空调吹多了,老人们都说容易积聚寒气,所以买了1块钱的紫苏叶准备给家人煮汤喝。
许多人都奇怪,看似普通又常见的紫苏叶还能有啥作用呢?除了可以用作去腥调味以外,它是老广东人心中祛风寒感冒的好食材。1把紫苏叶,一块瘦肉煮一锅汤紫苏的发汗能力比较强,在寒气湿气还在体表的时候,用它煮水、煮汤喝,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寒气排走了,微微出一身汗,感冒自然好得快。
民间的各种汤水还是别小看的,不用吃药,一碗紫苏汤就能搞定风寒感冒,大人小孩都可以喝哦,一起来收藏吧!
【紫苏瘦肉汤】
食材:紫苏3-4棵,猪腱1块,生姜1块,盐2克,淀粉半茶匙,清水适量,花生油少许。
做法:
1.这是市场买的新鲜紫苏,取3-4棵左右,洗干净,摘下梗茎和叶子,梗茎别丢弃,市场买不到新鲜紫苏可以在家花盆里种上几棵,因为紫苏很粗长,插芊就能种活,要是没有新鲜紫苏叶,也可以用干紫苏叶替代,只是紫苏的味道相对会淡一些。
2.广东妈妈们喜欢用瘦肉(里脊肉)或猪腱来煮汤,我用的猪腱,带少许筋,但口感比较爽滑,切薄片后先用淀粉兑点水调成淀粉水,然后把生姜切丝,适量盐和花生油以及淀粉水把肉片拌匀,去腥的同时也能让肉片更嫩滑爽口,腌制5分钟。
3、准备一口小砂锅或者汤锅,小火加热后,倒入适量花生油(不需要太多避免油腻),放入姜片爆出香味后倒入腌制好的肉片,翻炒至肉片断生变色。
4.准备适量开水,倒入锅中,加入洗干净的紫苏梗,先用紫苏梗和瘦肉片小火煲煮10分钟,把梗茎的味道和肉片汤的肉鲜味煲煮出来。
5.然后把梗茎夹出,倒入洗干净的紫苏叶,中小火煮2-3分钟,把紫苏叶煮出味道,加适量盐调味即可。趁温热饮用,让身体发汗。
小小一片紫苏叶,作用多多,可别小看它,紫苏叶还有降低高血脂、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的作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用它和瘦肉煮汤的家常做法,祛风散寒,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大人孩子都可以喝,简单有效!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二)——紫苏更多家常食疗汤谱做法,视频同步更新!
黑猫的厨房,美食专栏原创作者,图文原创,盗图必究!
与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细枝末节,认真生活,好好吃饭!
中药里面有一些是全身或几个部分都可入药的植物或动物。
不同的药用部位表现出不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这也是中药里面比较神奇的一件事。
今天讲的是紫苏。
紫苏叶
新鲜紫苏叶
紫苏叶干品
中药紫苏叶用的是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在南方地区,新鲜紫苏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紫苏炒田螺,紫苏焖鱼,紫苏焖鸭(想起来都流口水)是最为经典的搭配,还有人喜欢用来涮火锅,烫一下就可以吃。
相传是华佗更先发现了紫苏的作用并且给它命了名,想必不少人也听过这个故事,这里我再讲一遍吧:
话说有次华佗路遇几个吃了螃蟹的青年大喊肚子痛。他心中虽知原委,但苦于手上一时也没有良药。
这时,他忽然想起一年前他在水边采药时,曾见一只小水獭吞吃了一条大鱼,肚子被撑得像皮鼓一般。它一会儿入水,一会儿上岸,三番五次折腾,看上去很难受。后来小水獭爬到岸上就近吃了些紫色野草的叶子,不久便安然无事了。
华佗想,鱼蟹同为腥物,那紫色的草叶子能解鱼毒,想必也能解蟹毒。
于是他采了几把那种紫叶草煎水给几个青年服下。没多久,几个青年的肚子果然就不痛了,他们赶紧向华佗道谢,并拜问那种神奇的紫叶草叫什么名字。
华佗拿来剩下的几棵药草,笑着答道:“你们看,这草药叶子呈紫色,服后肚子舒服,就叫它‘紫舒’吧!”因为舒和苏音相近,后来慢慢就演变成“紫苏”了。
其实紫苏解鱼蟹毒的基本原理就是它性温,并能温中行气,而鱼蟹为寒凉之品。且紫苏特有的香气可去腥除臭。
故事的真伪已难考证,但我们常说中医药的运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紫苏梗
紫苏梗切段
紫苏梗斜切片
紫苏梗就是紫苏的干燥茎。秋季果实成熟后釆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日常我们用的多是紫苏叶,对苏梗留意不多,但其实紫苏梗也是一味常见中药。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功效上的区别呢?
两者相比较,紫苏叶功效偏于解表散寒,和胃止呕,多用于解表,比如风寒感冒伴有胃寒呕吐等。
紫苏梗的作用更偏向理气宽中,用于胃气不舒、胸膈痞满等,中药处方里常有它的身影,包括中成药的 *** 也常用到它。
据我观察,药房里紫苏梗的用量不比紫苏叶少。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暧气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子
紫苏子
紫苏子
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紫苏子可以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最出名是中成药苏子降气丸,相信大家也听过。
另外,由于紫苏子性温又可以理气,所以常配伍芥子、莱菔子、吴茱萸组成四子散,炒热(布包)用来外敷,具有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各种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等。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膝骨关节病、颈椎病等各种痛症。
另外我也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们去买紫苏子,要留意里面是不是掺有其它种子,正品紫苏子表面是有网纹的,我们之前验收过一批货,就是掺了很多颜色相近的不明种子,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的。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