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糖浆糖尿病能吃吗,麦芽糖浆糖尿病人适合吃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49 0
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

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1亿。2017年,我国糖尿病化死亡率为10.25%。在我家,我妈就是糖尿病,所以,平时对糖尿病也会比较重视。我发现,大家对糖尿病的饮食有非常多的误解,比如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不能吃肉,只能吃素的;甜食更是一口都不能吃。这是不是真的?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关于糖尿病和饮食的10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

真相:其实,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多种且很复杂,除了基因的易感性,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不仅仅是因为糖吃多了那么简单。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只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身体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血糖的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只能吃不甜的食物

真相: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并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

大部分有甜味的食物都是含有糖的,比如饼干、甜饮料等等,这些含糖的甜味食物会升高血糖,应该控制少吃。不过,现在有些甜味食物其实是用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等,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是几乎不提供能量,这些甜味食物适当吃点也无妨。

而且,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我们吃的米饭、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是它们所含的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变成葡萄糖,也不能多吃。

误区三:血糖指数高的食物都不能吃

真相:血糖指数是衡量食物血糖反应的一个指标,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但是并不能盲目的按照血糖指数来挑选食物,还要看食物的血糖负荷和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血糖指数(GI)越低的食物对血糖的波动影响越小,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吃低GI食物。但这也不意味着那些高GI的水果就不能吃,还要看血糖负荷(GL),它是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加以评价膳食总血糖效应的指标,对于指导饮食更有实际意义。

比如,西瓜和苏打饼干的GI都是72,但100克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却大不相同,苏打饼干每100克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6克,其GL大约为55,而100g西瓜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克,其GL约为5,两者的GL相差l0倍之多。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真相: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血糖负荷普遍低,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

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在他们提供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建议里,之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更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丰富水果的多样性。

不过,糖尿病人更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误区五: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真相:实际上,目前关于苦瓜降血糖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关于苦瓜能否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依然没有定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和控制血糖,均衡饮食,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误区六:吃酸奶可以预防糖尿病

真相:酸奶是一种很好的钙质来源,而且,虽然酸奶中加入了糖,但按同样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来比较,还是比白米饭白馒头的血糖上升速度慢得多。所以,每天食用酸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

但是,每天一杯酸奶能否真正的预防糖尿病现在还无法确定。而且,现在一些发现酸奶有益血糖控制的研究中大多都是每天一份酸奶,大约是28克。而我国的酸奶一份小包装都是100克左右,相当于是4份。酸奶的含糖量较高,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误区七: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

真相: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它们能够提供甜味却几乎不含能量,并不会升高血糖。

所以,甜味剂是糖尿病病人的一种良好替代产品。如果想吃甜味食物,又担心升高血糖,甜味剂食品是糖尿病患者的不错选择。

误区八: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真相:“无糖”并不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者无热量。

我国营养标签标准规定,一种食品如果要声称“无糖”,要求满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指碳水化合物)。

很多所谓的“无糖产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误区九:糖尿病人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肉

真相: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日常饮食的平衡。不吃肉类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美国糖尿病协会也认为优质的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保证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豆类等。

误区十:糖尿病患者只能少吃或不吃主食

真相: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控制血糖就不能吃主食,即使吃也只能吃一点点,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饮食控制是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单单控制某类食物是不合理的,过度控制还可引起低血糖及营养不良等,应当平衡摄入各种饮食。

我们的主食更大的问题是太精致了,如现在的精白米面,除了损失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血糖指数也高,的确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主食的选择应该尽量少 *** 制加工的主食,包括现在的“精白细软”米面;而应该食用粗粮和豆类等主食,同时注意粗细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所以,我们提倡杂粮主食,如黑米、黄米、薯类等,需要控制的主食主要是精白米面。

(作者阮光锋为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尿病饮食常见的5大误会!多数患者都会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得了糖尿病以后,大家都知道需要控制糖的摄取,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到底所谓的控制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是可以吃,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今天医生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常见的糖尿病饮食5大误区,看你有没有中招!

错误一:糖尿病不能吃甜的食物

事实:糖友们不能只凭味道来选择食物,最重要的还是看食物的成分与能量。

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例如米饭、面条与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其所含有的淀粉在消化后会变成葡萄糖,会造成血糖升高,所以不宜多吃

糖尿病 高血压 食疗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菠菜 牛奶

大部分具有甜味的食物都是含糖的,例如蛋糕、饼干与碳酸饮料,糖尿病患应该控制食用量,但现在坊间很多甜味食品其实是掺用人工甜味剂,几乎不具热量,就可以适当食用。

错误二:糖尿病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事实:很多无糖食物含有大量淀粉或糖浆,升高血糖的速度不逊于白糖。

许多号称无糖的食品,例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虽然不含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的淀粉,有的基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这些成分会快速增高血糖值,必须谨慎食用

糖尿病 高血压 食疗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菠菜 牛奶

有些无糖食品为了改善口感,添加了大量脂肪,吃多了热量就会超标,导致身体肥胖,糖友还是少吃为妙

错误三: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事实:只要血糖控制的好,糖友还是可以吃水果的,而且种类还要丰富。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他们提供的糖尿病饮食建议里的之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与蔬菜,更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

糖尿病 高血压 食疗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菠菜 牛奶

而糖友在吃水果时,要尽量挑选对血糖值影响小,且含糖量少的果类,而且要限制食用量,每天以200公克为限,并且安排在两餐之间分次食用,例如早上10点与下午3 点这两个时段。

此外,糖友更好不要喝果汁,因为减少膳食纤维的果汁在饮用后对血糖的反应会高于原貎呈现的水果。

错误四:糖尿病更好吃素,尽量少碰肉类

事实:糖友饮食应该注意营养均衡,肉类与蔬菜都应平均摄取。

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日常饮食的均衡,肉类与蔬菜都应食用,特别是优质的蛋白质对糖友健康非常重要,排除肉类的饮食会导致人体蛋白质摄取不足,抵抗力降,更容易发生感染。

糖尿病 高血压 食疗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菠菜 牛奶

错误五:糖尿病要不吃或少吃主食

事实:糖友应该控制的是饮食的总热量,而不是某种特定的食物。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少吃或不吃米饭等主食就可以控制血糖,其实应该控制的每日饮食摄入的总热量,而不是过于计较某类食品的摄入量,而且过度控制还可能引起低血糖或营养不良等问题。

糖尿病 高血压 食疗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菠菜 牛奶

糖友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健康的主食,例如黑米薯类等杂粮,少吃容易升高血糖值的精致白米饭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预习你的60岁# #清风计划# #我要上头条#

少吃糖,真的能防癌

长期高糖摄入,会增加全身性炎症性反应,比如糖尿病、痤疮、龋齿、肥胖,但很多人不知道高糖也会增加患癌风险,所以限糖真的可以预防癌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凌轶群和吴焱谈到,2019年,一项超过10万人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饮用100毫升含糖饮料会使整体患癌几率提高18%。研究者对这些结果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包括含糖饮料中的糖对内脏脂肪、血糖水平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这些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我们最该限制的是添加糖、精制糖,但也不是一点不让吃,更好是低于25克。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王序2021谈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糖含量“≤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方可称为“无或不含糖”,且其同义语可为“零(0)糖”。所以,无糖不代表完全没有糖。此外,无蔗糖,也可能产品中含有果糖、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无糖,也可能含有代糖(甜味剂),虽然热量低了,但是有研究表明代糖饮料也可能增加首次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醇类代糖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也不建议过多食用。(科普中国)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糖尿病的10个饮食误区 你错了几个?#科普#

 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1亿。2017年,我国糖尿病化死亡率为10.25%。在我家,我妈就是糖尿病,所以,平时对糖尿病也会比较重视。我发现,大家对糖尿病的饮食有非常多的误解,比如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不能吃肉,只能吃素的;甜食更是一口都不能吃。这是不是真的?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关于糖尿病和饮食的10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

  真相:其实,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多种且很复杂,除了基因的易感性,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不仅仅是因为糖吃多了那么简单。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只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身体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血糖的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只能吃不甜的食物

  真相: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并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

麦芽糖浆糖尿病能吃吗,麦芽糖浆糖尿病人适合吃吗-第1张图片-

  大部分有甜味的食物都是含有糖的,比如饼干、甜饮料等等,这些含糖的甜味食物会升高血糖,应该控制少吃。不过,现在有些甜味食物其实是用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等,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是几乎不提供能量,这些甜味食物适当吃点也无妨。

  而且,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我们吃的米饭、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是它们所含的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变成葡萄糖,也不能多吃。

  误区三:血糖指数高的食物都不能吃

  真相:血糖指数是衡量食物血糖反应的一个指标,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但是并不能盲目的按照血糖指数来挑选食物,还要看食物的血糖负荷和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血糖指数(GI)越低的食物对血糖的波动影响越小,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吃低GI食物。但这也不意味着那些高GI的水果就不能吃,还要看血糖负荷(GL),它是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加以评价膳食总血糖效应的指标,对于指导饮食更有实际意义。

  比如,西瓜和苏打饼干的GI都是72,但100克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却大不相同,苏打饼干每100克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6克,其GL大约为55,而100g西瓜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克,其GL约为5,两者的GL相差l0倍之多。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真相: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血糖负荷普遍低,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

  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在他们提供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建议里,之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更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丰富水果的多样性。

  不过,糖尿病人更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误区五: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真相:实际上,目前关于苦瓜降血糖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关于苦瓜能否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依然没有定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和控制血糖,均衡饮食,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误区六:吃酸奶可以预防糖尿病

  真相:酸奶是一种很好的钙质来源,而且,虽然酸奶中加入了糖,但按同样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来比较,还是比白米饭白馒头的血糖上升速度慢得多。所以,每天食用酸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

  但是,每天一杯酸奶能否真正的预防糖尿病现在还无法确定。而且,现在一些发现酸奶有益血糖控制的研究中大多都是每天一份酸奶,大约是28克。而我国的酸奶一份小包装都是100克左右,相当于是4份。酸奶的含糖量较高,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误区七: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

  真相: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它们能够提供甜味却几乎不含能量,并不会升高血糖。

  所以,甜味剂是糖尿病病人的一种良好替代产品。如果想吃甜味食物,又担心升高血糖,甜味剂食品是糖尿病患者的不错选择。

  误区八: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真相:“无糖”并不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者无热量。

  我国营养标签标准规定,一种食品如果要声称“无糖”,要求满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指碳水化合物)。

  很多所谓的“无糖产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误区九:糖尿病人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肉

  真相: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日常饮食的平衡。不吃肉类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美国糖尿病协会也认为优质的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保证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豆类等。

  误区十:糖尿病患者只能少吃或不吃主食

  真相: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控制血糖就不能吃主食,即使吃也只能吃一点点,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饮食控制是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单单控制某类食物是不合理的,过度控制还可引起低血糖及营养不良等,应当平衡摄入各种饮食。

  我们的主食更大的问题是太精致了,如现在的精白米面,除了损失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血糖指数也高,的确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主食的选择应该尽量少 *** 制加工的主食,包括现在的“精白细软”米面;而应该食用粗粮和豆类等主食,同时注意粗细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所以,我们提倡杂粮主食,如黑米、黄米、薯类等,需要控制的主食主要是精白米面。

  (作者阮光锋为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来源:北京青年报

减脂期不要碰的糖有哪些?

天热了,喝饮料可以,但不要糖!

那些游离糖

  • 饮料中含有很多游离的糖,而我们在饮用的时候往往是一口下去,消化吸收快,常喝对减脂和健康是不利的。
  • 所谓游离糖就是在食品 *** 过程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包括那些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把食品中额外添加的糖叫作“添加糖”。可以看出,添加糖的外延较小,比如鲜榨果汁中含有游离糖,但是并没有添加糖。
  • 在日常生活中,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包括食品 *** 过程中添加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果葡糖浆、玉米糖浆、麦芽糖浆、淀粉糖浆等淀粉水解产品以及蜂蜜、纯果汁、浓缩果汁等。但不包括完整的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薯类中的淀粉。

果汁

糖摄入过多除了会得龋齿,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和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游离糖摄入过多很容易导致总热量过剩。

  • 这些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提高,相对葡萄糖和蔗糖的摄入有了比较高的警惕,但是一不小心常常会被商家带进了另一个坑(果糖)。
  • 果糖是天然糖中最甜的糖类,比较少的用量就能有足够的甜味。果糖的体内代谢途径和葡萄糖不同,因此有糖友会发现吃了含果糖的食物,血糖不会升的那么快,于是以为果糖是一种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果糖也藏着风险:

  • 不会引起胃饱食因子的分泌,不像其他的糖类会增加饱腹感,容易摄入过多。另一方面,由于果糖主要在肝脏代谢,只有一部分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因此对血糖影响较小。但是,不断过量摄入果糖会引起肝脏脂代谢异常,还会消耗大量的三磷腺苷,释放出嘌呤,最终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 果糖能促使体内脂肪堆积、体重增加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代谢综合症,糖摄入过多还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


二、健康人最多每天一瓶饮料

  • 既然游离糖有诸多坏处,如何才能加以控制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量,应该限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更好不超过5%。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添加糖不超过50克,更好少于25克。一般的瓶装饮料,含糖量大多为8%~11%,因此一瓶容量为500毫升的饮料含糖量在40克~55克,甚至更高。而更加有隐蔽性的是各种看上去高大上的现制、现售饮料,如各种奶茶。对于健康者来说,每天喝1瓶或者1杯上述饮料,糖的摄入量就已经达到了可以摄入的上限水平,甚至超过上限。而对于已经患有各种代谢疾病的人来说,最有效的 *** 就是戒掉这些饮品。

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

“骗子!我的脂肪不接受道歉!”许多喜欢喝元气森林的网友“炸”了。4月10日,国内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一个迟来的升级”,声明中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蔗糖”与“0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近期包装从“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此举是否涉嫌欺骗消费者?经常喝会发胖吗?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食品专家点评

有些“代糖”食品更容易发胖,不推荐

元气森林在声明中提到,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元气森林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从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对扬子晚报记者表示,“无蔗糖”并不代表“无糖”,其中常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所谓“无糖食品”是添加了甜味剂的“代糖”,而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g时标注为“0”。

王思露说:“不少食物原料本身就有糖,如每100g牛奶就自带4.2g乳糖。而且,无糖食品为了弥补‘无蔗糖’欠佳的口感,会额外添加大量的脂肪,此时产品的热量甚至比‘含糖食品’还要高。吃了这样的‘无糖’、‘无蔗糖’食品还会减肥、降糖吗?”

王思露提醒,如果经常摄入“人工甜味剂”,的确存在升高血糖的风险,原理是它会破坏肠道菌群;但是并不能就因此去说“人工甜味剂有毒”,不同人群,影响存在差异,即便是对于糖尿病人,也不是说吃了就必然会导致血糖的上升,因为还要考虑病情和食用量。

法大副教授说

元气森林的宣传违反消保法,属不正当竞争

虽然不少网友认为元气森林“知错能改”,但依然不少网友认为元气森林应该为之前“虚假宣传”进行赔偿。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0蔗糖仅仅是不添加蔗糖,但不等于无糖。上述标示和宣传首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元气森林的宣传虽然不是虚假,但显然是引人误解的宣传。

对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另外,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而言,这种虚假宣传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他们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的规定,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要求其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罚。

“企业在宣传中应该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除了不能使用虚假的语言,还不能使用模棱两可、引人误导的语言,否则同样违法,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范世乾说。

企查查APP显示,元气森林是一家互联网创新型饮品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8日,注册资本为27406.6583万元人民币。元气森林至今已完成6轮融资,于2021年3月30日完成最新一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5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高榕资本、龙湖资本、淡马锡、红杉资本、L Catterton、华平投资,目前估值60亿美元。

延伸阅读

喝元气森林并不能补充“元气”

营养师:大量饮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糖,只是我们惯常使用的一个说法,也可以理解为一些物质的大类。南京市之一医院营养科中级营养医师戴春告诉记者,糖其实也分单糖、双糖还有一些复合糖。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属于单糖类的食物。单糖这种糖分很容易被我们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内升高血糖比较快,代谢过程也比较快。”双糖则是指蔗糖、麦芽糖、乳糖。而多糖指的就是常见的淀粉类,“像常见的米面类都是复合糖。”

戴春表示,由于各类糖进入人体后的升糖值、代谢速率不同,对我们的身体而言,摄入一些复合糖如淀粉类是有益的。“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比如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的患者,包括还有一些青少年,并不建议摄入太多的单糖和双糖。”

戴春告诉记者,类似元气森林这类的所谓的“无糖饮料”相较于普通的饮料来说,糖分和热量确实都相对低一些,但这是因为其中加入更多的是一些甜味剂。其实甜味剂比起单糖和双糖甚至口感更甜,但对大量食用这样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来源: 扬子晚报

为啥那些标着“无糖”的食品却还是可以很甜?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营养常识的普及,“吃糖过多不利于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少糖”成了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之一。“无糖食品”,也就成了健康饮食的一大方向。

不过,喜欢“甜蜜”是人类天生的口味偏好。很多人在口头上大谈健康,而在行动上却选择甜味。做出“无糖食品”并不难,但“无糖而甜”才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甜味剂从十九世纪就开始得到应用

十九世纪末,糖精面世以来,“有甜味而不是糖”的甜味剂就一直在批判和质疑中默默地赢得更多的拥趸。一百多年的发展,市场上有了很多种甜味剂——有合成的,有天然的;有甜度极高的,也有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有“甜味纯正的”,也有“后味发苦”的……

对于饮料类食品,这些“高甜度、无热量”的甜味剂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在月饼等烘焙食品中,它们的空间就很有限。原因在于,糖在这些食品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供甜味,还负责结合水分、增加稠度,甚至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等等。高甜度甜味剂只能解决甜的问题,而对这些作用无能为力。如果使用它们,这些食品的口感就会大大受影响。

无糖月饼里面的麦芽糖醇到底是什么

近几年“无糖月饼”越来越多,而味道和口感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配料表和营养标签上可以看出,它们的确不含糖,而出现了诸如“麦芽糖醇”的东西。

这个麦芽糖醇,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在化学上讲,“糖”是指“多羟基的醛或者酮”。醛和酮的特征基团是一个羰基,可以加上一个氢原子而变成“醇”。这样来自于糖的“醇”就被称为“糖醇”。

麦芽糖醇就是麦芽糖加氢还原而得到。在生产中,它是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浆,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就得到了麦芽糖醇。

催化加氢是个“化学反应”,所以糖醇跟传统的“天然产物”就有了不同的出身;但它们毕竟来源于淀粉,跟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纯粹的“化学合成产物”也有明显的不同。如果非要给其“天然”还是“合成”的标签,也就会争得不可开交。

麦芽糖醇有甜味,比麦芽糖还要甜一些,不过不如蔗糖那么甜。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源于消化吸收之后引发的胰岛素变化等一系列生理反应。麦芽糖醇被吸收的比例很低,对血糖的影响比蔗糖要小得多,所以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糖醇食品对于控制血糖是有利的。它们也不会被口腔中细菌所发酵,也就不会导致龋齿。

除了消化吸收率低,被吸收的糖醇在代谢之后产生的热量也比相同量或者相同甜度的糖要低得多。中国的国家标准规定,糖醇的热量值按“10千焦/克”来计算——这个热量值,稍高于纤维“8千焦/克”,大大低于糖和淀粉的“17千焦/克”。而比较特殊的赤藓糖醇,则是按照0热量来计算。跟糖相比,糖醇在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时,对于控制体重就会友好一些。

虽然已经不是糖,但是在食物中,它还是能有保水、增稠和填充的作用。这些特性,使得糖醇可以在糕点、冰激凌之类的食品中很好地代替糖。

“糖醇”本身的热量不可忽视

需要强调的是,糖醇并不像其他的那些高效甜味剂一样“无热量”。因为甜度不高,它们在食品中的用量比较大,产生的热量也还是不可忽略的。换句话说,它们在热量和影响血糖方面,只是“比蔗糖要好很多”,而不是“没有影响”。此外,大量食用糖醇可能导致腹泻——好在这个“大量”的数值也确实有点大,对于成年人大约是每天90克麦芽糖醇。正常情况下,人们可能也不会吃到这么多。

麦芽糖醇只是糖醇的一种。把不同的糖加氢还原,可以得到不同的糖醇,现在常用的还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等等。跟麦芽糖醇一样,它们不会导致龋齿,对血糖的影响很小,相同甜度下热量比糖要少得多,摄入量过高可能导致腹泻。不过不同的糖醇在具体特性上有所不同,比如木糖醇的甜度比蔗糖还要高一些,而“安全摄入量”要低一些,成人推荐控制量是每天50克,而儿童是每天20克——这个量也不算少,但如果不加以节制的吃,也还是可能超过的。

文/松鼠云无心

含“麦芽糖醇”的无糖食物,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吃?你别想错了

在大家心目中,无糖食品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据调查发现:很多人向往无糖食品,一是符合现代健康的理念,二是吃了还不会长胖,但实际上大家都想得太过简单以及美好了,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下无糖食品。

什么是真正的无糖食品?

其实,真正的无糖食品是有明确国家标准的,该标准是指在每一百克固体或每100毫升液体所含的糖类,都不能低于0.5g,大家都别误会的是,这当中的糖并非只是白砂糖,还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糖浆等等。

同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些食物中,即使天然存在的糖也算在内,比如水果,香蕉、西瓜、桃子等等,这些食物中的糖一旦超出健康标准,那么也不算是真正的无糖。

哪怕是低糖的标准,即每百克固定或每百克毫升液体都不超过5g糖都不符合,这么看下来不是挺健康的么!错,不要这么认为,无糖食品也没有那么健康。虽然糖没有了,但还有很多物质会代替糖,比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淀粉、糊精等等。

既然无糖食品的要求这么高,那么在买食物时是不是不能买配料表中含蔗糖的食物了呢?

细心的朋友们也会发现无糖食品中,可能会有麦芽糖醇,这种成分会升血糖吗?

麦芽糖醇还有木糖醇、山梨醇、乳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本身都是糖醇,也被称为多元醇,在甜度上比蔗糖低,热量相对较低,属于食品添加剂的甜味剂。

在这里可以告诉糖尿病患者一个好消息是,适量食用些糖醇是不会对血糖值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因糖醇本身不是糖,在机体摄入代谢后不受胰岛素控制,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被应用在无糖食品中。

当然,无糖食品也并非高枕无忧,即使不添加糖也有其他的成分,如脂肪、淀粉、碳水化合物等等,都是无形中的热量,单纯从这些方面来看的,几乎和糖类一样,甚至比糖还要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吃无糖食品并非百分百的安全,最重要的还是控制每日的热量与糖的摄入。

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标准,成年女性每日只需摄入1800~1900大卡,男性只需1980~2340大卡即可,在糖的规定范围内,以50g以下为主,25g以内更好,包括小吃零食。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麦芽糖在古代叫饴糖,是一种来源于淀粉的糖类,它的出现其实很有科技含量,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教的小零食。

麦芽糖是淀粉糖、原糖精等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在淀粉酶催化下,主要的水解产物,在经麦芽糖酶催化,被分解成两个葡萄糖分子,麦芽糖是时用饴糖的主要成分,这就是以淀粉为原料,麦芽糖也叫关东糖,有些粘牙、但很有嚼头,在麦芽中的淀粉酶作用下,可得含麦芽糖为主的产物。

01

什么是麦芽糖醇?

麦芽糖醇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中的一种原料,具有独特的功能性,产品有液体状态和结晶状态,两种都是以麦芽糖作为原料,氢化后而成的麦芽糖,含量达到60%以上的纯制品。

麦芽糖是由米、大麦的粮食,经发酵制成的糖类食品,因此吃起来麦芽糖口感比较好,有很多人都比较爱吃麦芽糖,同时麦芽糖性味与水溶解后,会化成葡萄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大家选择麦芽糖和补充能量,这时葡萄糖在人体内转化为血糖,也因此麦芽糖血糖生成指数很高,属于高指数食物,麦芽糖醇在体内是难以消化的,麦芽糖醇又叫氢化麦芽糖,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糖味食品加工中的新型甜味剂。

麦芽糖醇的甜度约为蔗糖的0.9倍,甜度较高,但几乎完全不会被唾液小肠膜酶,胃液等吸收分解,麦芽糖醇被摄入体内后,约10%会在小肠内被分解吸收,其余的90%会在大肠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

麦芽糖醇是一种可以被糖尿病病人食用的甜味剂,由于难以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对人体的血糖值产生影响,但是在计算糖尿病病人的每日允许摄入糖量时,必须将麦芽糖醇计算在内。

02

麦芽糖醇VS木糖醇有啥不同?哪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1、定义不同:麦芽糖醇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甜味剂,由于其具有低热量,非龋齿性、难消化,性促进钙的吸收等多种生理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木糖醇原产于芬兰,是从白桦树,橡树,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在自然界中木糖醇的分布范围很广,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但含量很低。

2、性能不同:麦芽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85%~95%,具有耐热性,耐酸性,保湿性和非发酵性等特点,基本上不起美拉德反应,在体内不被消化吸收,热值仅为蔗糖的5%,不会使血糖升高、不会增加胆固醇,为疗效食品的理想甜味剂。

木糖醇甜度与蔗糖相当溶水时,可吸收大量热量是所有糖醇甜味剂中热量值更大的一种,所以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愉快的清凉感,木糖醇不制取,且有防龋齿的作用,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在人体内代谢完全,热值为16.72kJ/g,可作为糖尿病人的热能源。

3、用途不同:麦芽糖醇用于糖果、巧克力的生产,由于麦芽糖醇的风味口感好,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非结晶性,可用来制造各种糖果,包括发泡的棉花糖、硬糖,透明软糖等。

木糖醇可代替糖,按正常生产需要用于糕点、饮料当中,实际生产中,木糖醇可作为甜味剂、润滑剂使用, *** 需要有褐变的糕点师,可添加少许果糖,木糖醇能抑制酵母的生长和发酵活性,所以不适宜用于发酵食品。

03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哪种适合糖尿病来服用?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的,但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吃果糖,葡萄糖,蔗糖等单糖或者双糖类的食物,因为进食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木糖醇不经过胰岛素代谢,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进食麦芽糖醇属于低热量的甜味剂,所以糖尿病患者也可以禁食,除此以外,FDA还批准5种无营养性的甜味剂,包括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纽甜、糖精、三氯蔗糖。

「必看」对一般人而言,长期喝这种饮品,可能有损健康



章来源:CCTV生活圈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乡村广播







<

标签: 糖浆 麦芽 糖尿病人 糖尿病 适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