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鱼为什么不能吃,长寿鱼为什么建议避免食用盐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69 0
多吃鱼让你长寿又聪明?这3种鱼早该被拉黑,劝你不要多吃!

鱼肉因其独特鲜美的味道,而且营养丰富,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老百姓逢年过节的餐桌上,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俗话说无语不成席,就能体现出鱼肉在老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

不管你喜不喜欢吃鱼,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话:吃鱼补脑,多吃鱼会让你变得更聪明,多吃点鱼对你的眼睛也有好处......鱼肉真的有这么多好处吗?你知道鱼身上的哪个部位营养最丰富吗?吃鱼有这么多的好处,一周吃多少比较合适呢?

一、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特点

1、鱼鳔

很多时候,我们买来的鱼可能都是已经处理好的,已经没有鱼鳔了,但就蛋白质含量而言,鱼膘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甚至能高达76~79%之间,脂肪含量也比较低,胆固醇含量也不高,是很不错的营养部位。

2、鱼头

鱼头的营养价值较高,比如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等多种营养元素。


以我们常吃的剁椒鱼头(胖头鱼)为例,它的鱼头蛋白质含量高达18.32%,此外鱼头中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婴儿大脑发育。但是要注意的是,鱼头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用量。

3、鱼皮

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可以达到30%左右,还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以红鳟鱼为例,它鱼皮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甚至高达80%以上。此外鱼皮中还有一些风味物质,像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1.8%,所以鱼皮的味道是比较鲜美的。


4、鱼的这个部位千万别吃

鱼胆中含有大量的胆盐、毒素和组胺,误食可能会造成肾脏衰竭或肝脏病变,严重的甚至有生命危险,一定不要食用!

二、鱼的 3 大营养价值

1、高蛋白、低脂肪鱼虾类水产品,它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5%~20%之间,它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10%之间,碳水化合物在0%~5%之间,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易吸收的动物性蛋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2、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的含量比较丰富,有利于智力、视觉等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除了上述营养物质,鱼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不少品种的鱼每100克维生素A的含量可以达到100微克以上,像冷水型的红鳟鱼,维生素A甚至高达206微克。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钙、钾、镁、钠、锌、硒等微量元素。

4、每周吃多少鱼合适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更好吃鱼2次或300-500g。

三、这3种鱼更好别吃

1、未煮熟的鱼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像现在很多年轻人爱吃的烤鱼,就属于过度油炸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对健康可没有什么好处。首先,高温煎炸后的鱼肉会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其次,鱼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有害物质。人体长期大量摄入亚硝酸盐,对健康也没有好处。实在喜欢吃咸鱼的,一定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四、烹饪方式也很重要

要想更大限度的保留鱼的营养,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清蒸鱼是比较好的烹饪方式,可以使得鱼里面的维生素、矿物质、DHA等营养物质保留较好。最后提醒下大家,不要迷信野生鱼,有些人认为野生鱼营养会更好,实际上养殖鱼跟野生鱼的营养价值相差无几。


野生鱼生活环境差异较大,例如有可能生活在污染水体中,鱼体内沉积的重金属可能超标,对健康有危害,对于来路不明的野生鱼,还是要谨慎对待。

过年囤鱼货,老妈嘱咐我:这5种鱼无法养殖,看到了抓紧买回家

快四十岁的人了,出门买过年的鱼货,还得让老妈嘱咐一顿!过年吃鱼,是自古便有的习俗。鱼与“余”、与“玉”谐音,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吃鱼,有着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的美好寓意!再加上鱼的繁殖能力强,又迎合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幸福生活期望,这就导致,老一辈人对于过年吃的鱼很重视!

如今,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鱼,不少都是养殖的。但对于老一辈人来说,他们喜欢天然的,不是人工养殖的,认为这样的鱼吃起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所以,每年过年去买鱼时,老妈总是会嘱咐我,买鱼一定只买她说的那5种鱼,因为无法养殖。今天就分享给大家,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一、鲅鱼(马鲛鱼)

鲅鱼学名叫做蓝点马鲛鱼,主要产于东海和南海,一般生活在80米至150米的水层之间。这种鱼的特点就是肉厚刺少,味道鲜美易吸收消化,且营养丰富,尤其是它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合老人孩子吃,尤其是孩子,还不用担心鱼刺的问题!

【推荐食谱】五香熏鲅鱼

食材:鲅鱼、葱、姜、香叶、八角、冰糖、生抽、老抽、花生油、盐

做法:1、把鲅鱼去掉内脏、鱼鳃,冲洗干净后切成一段一段的,每段2厘米左右的厚度即可,把鲅鱼块放入盆中,撒上少许的盐腌制20分钟;

2、油锅烧至6成热,放入腌制好的鲅鱼,炸至定型变色后捞出控油;

3、另起一锅,先放入葱姜爆锅,再加入2片香叶、2粒八角、一小把冰糖,加入适量的清水,再加入2勺生抽、2勺老抽,少许的盐,最后放入炸好的鲅鱼,大火烧至汤汁浓稠时,收汁,放凉后便可以享用了!

注意:这道菜下酒下饭都不错,口味即可以是甜咸,也可以咸味略重,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即可。

二、红鱼(长寿鱼)

红鱼,是珍贵的深海鱼之一,由于寿命可达150年之久,所以被人们叫做长寿鱼!这种鱼不仅口味极其鲜美,且鱼肉中还含有二十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最重要的是,这种鱼的鱼头、鱼骨中还含有珍贵的“脑黄金”成分,所以,这种鱼最适合一鱼二吃!

【推荐食谱】葱油红鱼

食材:红鱼、葱、姜、生抽、香醋、白胡椒粉、白糖、盐、花生油

做法:1、把红鱼去掉内脏,鱼鳃,冲洗干净后,放入盘中,鱼身上下铺上姜片,放入蒸锅,开锅后再蒸8分钟即可。

2、把姜片和汤汁去掉,撒上葱花,然后均匀的撒上一点白胡椒粉、少许的白糖、盐,再均匀的淋上生抽和香醋,最后泼上沸油即可。

三、扒皮鱼(马面鱼)

扒皮鱼产量极大,仅次于带鱼,由于它的鱼皮十分的粗糙,就像砂纸一样,所以,每次烹调前,必须要先扒掉皮才行,所以这就是扒皮鱼名字的来源!其次,又由于这种鱼的鱼头挺大,看起来像马头,所以,也叫作马面鱼!

小贴士:很多朋友喜欢吃烤鱼片,其实,市面上大部分的烤鱼片都是马面鱼做的!其次,家庭烹调马面鱼,无论是红烧也好,香煎也罢,都非常不错!其次,这种鱼优质蛋白质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鱼肉中,就含有19.2克的优质蛋白质。所以,这种鱼不妨常给家人做着吃。

四、安康鱼(蛤蟆鱼)

安康鱼堪称是海鱼中,长相贼丑贼丑的一种,所以,一般沿海的渔民都叫它蛤蟆鱼!别看安康鱼样子丑,但是安康鱼的脂肪含量极低,热量也极低,是减肥人士更佳的食物之一!其次,安康鱼富含丰富的多种维他命,尤其是安康鱼的鱼肝,不仅是全身营养更高的部位,同时也是最美味的部位!

小贴士:买安康鱼,一定要看看带不带鱼肝,带和不带,价格不同!其次,安康鱼最适合的家庭烹调 *** 就是红烧,既简单又美味,炖的时候,不要加水,加上一罐啤酒,味道会更香!

五、老板鱼(孔鳐鱼)

老板鱼学名叫作孔鳐,因为这种鱼又扁又平,看着四四方方的,像个板子,而且反过来看,又给人一种笑脸相迎的感觉,所以,便叫做老板鱼。

这是鱼的反面,看起来像不像瞪着两个小眼,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虽然这种鱼的长相和安康鱼一样,但正因为人家是笑脸,所以,便给了一个“老板”的称号!

老板鱼可以说没有鱼刺,仅有的鱼骨也是类似脆骨一样,尤其是红烧的做法,慢火炖,可以把鱼骨炖得软烂,吃的时候,鱼肉连同鱼骨一起吃掉!其次,老板鱼是海鱼中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每100克可以达到24克左右,并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被我们吸收掉!

以上就是过年囤鱼货,可以放心买的5种鱼,无法养殖,只有野生的,而且营养丰富,味道也鲜美!所以,过年买鱼时,不妨尝试这5种!如果你还知道哪些不错的海鱼、淡水鱼,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请帮忙转发一下,万分感谢!最后,谢谢大家的观看,祝大家2022新年快乐!

老年人吃鱼对身体好处多,但有4种鱼更好不要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问世,令很多老年人在养生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各种 *** 文章和小视频,很多老年人都习惯了这些,对养生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要吃适合自个身体的食物。饮食一定要注意这10要:菜要炖的熟烂、果蔬种类要丰富、饭菜需注意色香味俱全、菜量要少、饮食要热、咀嚼时要慢、饭菜要软烂、肉类和鱼类质量要好、食物种类要多、菜味道要清淡。

令人长寿的膳食主要有:鱼、酸奶、水果、坚果、豆制品、谷类、海藻、适合烹煮的蔬菜。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下老年人吃鱼的好处,鱼肉营养价值高,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老年人吃鱼好处有很多,可以降低血压、延缓衰老、增强视力、控制风湿、预防癌症。虽然吃鱼的有利之处很多,但是这几种鱼,老年人更好不要碰。

1、被污染的鱼

被污染的鱼的忒单,带有臭味,这样的鱼含有毒物质,会引发多种疾病,对我们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

2、畸形鱼

畸形鱼通过外观就可以判断,这类鱼更好不要食用,这样的畸形鱼一般是由污染或者病态导致的,严重的畸形鱼,鱼的身体上会出现凹凸不平、尾部松脆会一碰就段,很容易辨别的。

3、带寄生虫的鱼

这样的鱼更好不要买,老年人要学会对自己身体负责,要吃常食用的鱼类,这种鱼更好不要食用。

4、鱼干、咸鱼、熏鱼类

这类鱼,味道偏咸,很多人都喜欢吃熏鱼、鱼干类,感觉味道没有那么腻,可以开胃、很是下饭,但老年人更好少吃或者不吃。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身体机能也在下降,抵抗力也会很弱,常吃鱼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老人要常吃深海鱼可以提高记忆力;沙丁鱼可以防止患心血管疾病;青鱼可以畏寒冷痛、补气养胃、头痛、湿脾等作用;秋刀鱼体内含有的脂肪酸很丰富、DHA、EPA等可以有效的抑制动脉硬化、心肌梗塞、高血压;鲭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甘油等,常吃对人体也有很大的益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都是淡水鱼,都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老年人经常吃鱼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有滋肤养发的功效。老年人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适量地做一下力所能及的运动来强身健体。

美国研究:鱼肉中有致癌成分,多吃鱼肉的人还健康吗?告诉你真相

《鱼是“害人鱼”,不仅有毒还致癌!你还在吃吗?》随着一声消息提示音,这样一条推文消息弹出在张阿姨的手机界面。

不久前,“红肉致癌说”传得沸沸扬扬,张阿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开始选择吃鱼肉、鸡肉等白肉,不再吃猪肉牛肉。

可是现在,却又看到吃鱼致癌的文章,而且里面还举例了美国的研究,有理有据。

偏偏张阿姨爱吃肉,如今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还有什么是可以吃的……

张阿姨陷入了两难。难道鱼肉吃多了,真的会致癌?

一、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6月,《癌症病因与控制》上发表的一项美国前瞻性研究,调查了约50万人,随访15.5年,认为多吃鱼可能会诱发黑色素瘤。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将鱼类分为炸鱼、非炸鱼、鱼条、海鲜和金枪鱼罐头,结果发现较高的鱼类摄入量、金枪鱼和非炸鱼的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以及原位黑色瘤正相关。

之所以得到这个研究结果,主要与海洋污染有关。美国人在饮食上,多习惯吃海鱼,少吃淡水鱼,非油炸鱼也是以海鱼为多。

但是,海洋中存在砷、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以及多氯联苯、农药、石油烃、多环芳烃等多种海洋污染物。研究已发现,多氯联苯的摄入量、以及砷、汞暴露,和患黑色素瘤风险呈正相关。

海洋鱼类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体内也不断蓄积有害物质,我们摄入越多的污染鱼,也意味着吃进了更高水平的污染物,从而增加了患癌几率。

不过,这并不意味不能吃鱼了,一方面这只是一项观察项研究,无法证明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我国不论是海洋渔业、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或是水厂养殖,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不用过于担心污染问题。

二、涉及42万人的研究:多吃鱼或能长寿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不如看看这项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研究了24万美国男性和18万美国女性,随访16年,结果发现,一天吃鱼超过30克的男性,要比一天吃鱼不足6.25克的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减少10%,癌症死亡风险降低6%。

女性中,吃鱼最多的人,每天超过25克的摄入量,要比吃鱼不足5克的人,死亡风险降低8%,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0%,阿尔茨海默症死亡风险低38%

也就是说,多吃鱼可能更让人长寿,特别是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

可惜,我国居民人均吃鱼量并不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年,城镇居民人均鱼类消费量是14.7千克,农村居民更是只有7.2千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应该摄入水产品40-75克,一年大约是14.6-27.3千克,可见大多数人都没有达到推荐量。

而且吃鱼也有讲究,注意这几点,吃得更健康。

1、买对新鲜鱼

挑选鱼可以先看看鱼眼睛,通常鱼眼球饱满,眼腔没有血丝就表明更鲜活,而且体表有一层干净透亮的黏液,活动敏捷。按压鱼身,凹陷处立刻恢复正常,鱼肉不紧实的不宜购买。

2、现杀活鱼先放一放

这是以为刚杀死的鱼肉,还有一个排酸的过程,将草鱼等小型鱼冷藏2小时,大型鱼冷藏2小时以上再烹饪,口感更佳。

3、选对烹饪 ***

一项伊朗研究指出,油炸鱼并不利于健康,亚洲人普遍选择清蒸,而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亚洲人吃鱼多,还能降低炎症性肠病风险。炸鱼不仅增加了热量,油炸时还产生反式脂肪酸,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主任陈舜胜也建议,清蒸是鱼肉是更好的烹饪方式。

三、鱼肉虽好,并非人人适宜

不管是河鱼还是海鱼,其营养丰富,是良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比如熟知的DHA,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谓是全身都是宝。

不过,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吃鱼要注意。

如果正是痛风的发作期,更好先忌口,不要吃鱼。需要减肥以及存在胆囊疾病的人群,则要尽量不要吃煎炸的鱼类。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幼儿,应该避免食用枪鱼、剑鱼、蓝鳍金枪鱼等含汞量较高的鱼类。最后,老人小孩吃鱼优先选择无刺的鱼,比如银鱼、鳕鱼、罗非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四、这2种鱼,建议尽量少吃

不过,有两种鱼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偏偏很多人都爱吃。

1. 中式咸鱼

世卫组织早已经将中式咸鱼列为1类致癌物,这主要是因为咸鱼的 *** ,往往需要高浓度的腌制,再脱水,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有动物实验证实,这些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有致癌性,所以再爱吃也要控制。

2. 生鱼片

生鱼片质地柔软,口感鲜美,但是卫生隐患也不小,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寄生虫和虫卵,可能导致肝吸虫病

早在去年,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就指出,近40年间,全球范围里海洋生物体内的异尖线虫数量增长283倍,这无疑增加了生吃水产品的风险。除此之外,如果感染上致病菌,还可能引起上吐下泻,头疼发烧,甚至是败血症,威胁生命。

总而言之,国人吃鱼的消耗量还有待提升,多吃鱼对身体有益,不用担心会患癌,但中式咸鱼以及生鱼片还是要少吃。#知识创作人第八季##好医生为健康护航#

参考文献:

<1><1>Li Y, et al. Fish intake and risk of melanoma in the 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22 Jul;33(7):921-928. doi: 10.1007/s10552-022-01588-5. Epub 2022 Jun 9. PMID: 35676377.

<2>《深海鱼又被点名表扬了!涉及42万人的研究:多吃鱼能长寿》.生命时报.2018-08-10

<3>《吃鱼多,诱发黑色素瘤?最新研究报告来了》.医学界肿瘤频道.2022-06-2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注意!这几种鱼早该被拉黑了,但还有人经常吃

三伏天快到了,天气炎热,很多人胃口提不上来,想吃一些清淡且营养高的食物,那么鱼肉就成了更佳选择。相比于其它的肉类而言,鱼肉细腻易消化,口感也要更好,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是老少皆宜的食材。鱼肉虽好吃,但你知道哪几类鱼更好别吃吗?生活中哪些人不适合吃鱼?我们又应该如何挑选鱼呢?小编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划重点

01 这四类鱼更好别吃

1.未煮熟的鱼

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烹调鱼时,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此外,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

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但营养物质会有大量流失。首先,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其次,鱼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人体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使血管扩张,产生氧化血红蛋白血液病,增加致癌风险。

4.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旗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大鲭鱼、鲨鱼、马头鱼。据国外一项调查结果表示,这7类鱼汞含量超标,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脑神经发育,不建议孕妇、有受孕计划的女性、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吃。

划重点

02 哪些人群不适合吃鱼?

1.痛风患者

建议痛风患者少吃海鲜、动物内脏。鱼类含有嘌呤,淡水鱼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但海水鱼的嘌呤含量比较高,如带鱼、鲳鱼、鲨鱼、凤尾鱼等。

2.出血性疾病患者

血小板减少、血友病、钾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尽量少吃或不吃鱼。因为鱼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加重出血症状。

3.肝肾功能损伤者

鱼肉的蛋白含量是猪肉的2倍,过多摄入会加重肝、肾负担。此外,海鲜一般难以消化,容易引起食物过敏,会加重肝脏的解毒压力。

划重点

03 如何挑选新鲜的鱼?

1.买鱼时更好用手去摸一摸、捏一捏

新鲜的鱼肉有弹性,凹陷且难以回弹的鱼肉不建议购买。

2.注意观察鱼眼、鱼鳃、鱼鳞、鱼尾

①新鲜的鱼眼澄清透明且完整,向外稍凸出。

②新鲜的鱼鳃颜色鲜红或粉红,鳃盖紧闭,黏液较少呈透明状。

③新鲜的鱼表皮上黏液较少,体表清洁,鱼鳞紧密完整而有光亮。

④不建议购买鱼尾部分血丝不完整的鱼。

资料:CCTV生活圈、科普中国、@视觉中国

编辑:朱翼

为什么鱼肉最推荐老年人吃?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少吃4种鱼就行

鱼肉一直都是备受推崇的肉类,相比于各种牛羊猪肉,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吃鱼肉。本身鱼肉的肉质鲜美,并且还十分容易咀嚼,消化,对于我们的肠胃并没有太大的负担。再加上鱼肉胆固醇的含量相对较低,基本上都是“瘦肉”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吃鱼肉到底有哪些好处?或许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肉类

日本人长寿已经是世界上比较出名的事情,而日本人的主要摄入肉类就是海鱼。根据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海鱼中富含欧米伽三脂肪酸,能够帮助人们改善心情抑郁的问题,经常吃海鱼能够降低焦虑,抑郁,消极的情绪,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本身因为年龄的增长,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而鱼肉中含有的脂肪大多都是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改善高血脂和血管堵塞等问题,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的负担。

鱼肉中还含有DHA和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改善大脑神经,促进神经发育,因此对于养护大脑也是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也会逐步出现退化,出现脑部衰退的风险相对较高,适当补充这类海鱼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鱼肉本身和其他肉类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老年人随着身体衰老,肌肉也开始出现逐步地退化。这个时候,其实适当多补充一些优质的动物蛋白再进行锻炼,就能够降低老年人出现肌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其实鱼肉是有很多优点的,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一类。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补充营养,鱼肉也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鱼肉虽好,可也面临着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就是重金属超标。

4类鱼不建议经常吃,可能对身体有不良影响

1、淡水生鱼

一些人看到人家吃生鱼片,就想着自己吃鱼也能吃生的。日常生活中,淡水鱼类很容易被寄生虫污染,因此淡水鱼是必须要完全做熟才能够吃的。如果做不熟就能够很有可能出现寄生虫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像是草鱼,鲇鱼等淡水鱼,一定要完全做熟才能够正常食用。

2、个头太大的鱼

我们都知道食物链是一层一级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般情况下,鱼的体型越大,身体内含有的汞等重金属元素就越高,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不断富集。如果我们长期大量摄入含重金属超标的鱼类,自然也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3、深海鱼

有很多人都认为深海鱼没有受到污染,但事实上现在就算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都有被污染的情况。现在因为人为问题,海底环境十分复杂,深海鱼出现污染的情况也是有的。专门选择深海鱼来食用并不一定就对身体更健康。

4、腌制鱼

逢年过节很多人喜欢购买鱼肉回家进行腌制,咸鱼腊肉确实也是风味独特,但通常腌制鱼类并不建议多吃。因为这类腌制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摄入过多就有可能导致中毒,并且还有可能致癌。并且腌制品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就导致血压升高等问题,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利。

上述四种鱼类通常都是不建议吃的,我们选择鱼类还是应该尽量选择安全一点的鱼类,并且应该尽量选择较为清淡的加工方式,这样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才是较为适宜的。

老年人吃鱼需要注意什么?

1、一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富含脂质的海鱼

常见的三文鱼,沙丁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类海鱼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问题。但本身这类海鱼的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我们还需要量力而行。可以选择海鱼以及淡水鱼轮换着吃,相对来说营养更加均衡,也能够帮助节省开支。

2、鱼肉也不能吃过量,每周一百克

鱼肉属于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吃得太多也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因此,通常情况下一周鱼类差不多可以吃一百克,如果太多也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当然,也不要单单只吃鱼肉,像是虾蟹贝类等水产品也可以和鱼类轮换食用,营养更加全面。

3、蒸煮方式 *** 更可靠

长寿鱼为什么不能吃,长寿鱼为什么建议避免食用盐-第1张图片-

鱼类其实并不适合油炸,油煎等方式进行 *** 。本身鱼肉的特点就是相比其他肉类不饱和脂肪含量高,但如果进行油炸等方式 *** 就容易增加鱼肉中的反式脂肪酸,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不利。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选择蒸煮等烹饪手段,能够保留鱼肉的鲜美,同时也避免因为高油脂的摄入对身体健康不利

鱼肉确实是一种比较适合大众的肉类,但本身鱼肉存在鱼刺,对于年纪特别大的老人或者很小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补充鱼肉,但也需要小心被鱼刺卡喉,吃鱼也是要小心一些为好。

参考资料:

《快转!这样吃鱼才健康!一文传授儿童孕妇老人吃鱼20大原则》中国水产频道2019-09-26


只吃七分饱会更长寿?5种病可能是“撑”出来的,你知道吗?

血里都是油!

南京的刘先生(化名)喝完酒后,感觉肚子非常闷胀,有呕吐的感觉却吐不出来。本以为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没有太当回事。

第二天,腹痛发展的越来越严重,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后发现他血液内的甘油三酯水平达到了85mmol/L,正常人甘油三酯的上限仅1.69mmol/L,刘先生的数值超了50多倍,随后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医生让他立即住院治疗。

医生表示,刘先生的情况属于高危胰腺炎,如若不及时进行降脂治疗,很容易会发展成重症,最终可能会引起肺部、肾脏衰竭,危及生命。

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先生进行了2小时的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分离出来的废液袋里面都是黄色液体,看起来如“橙汁”一般,内里其实都是油脂。

刘先生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血脂,和他长期暴饮暴食的习惯之间有很大联系,他每天几乎都要喝七八两酒,喝酒到最后会将下酒菜直接盖到饭上,几口都解决掉。

他日常食用的下酒菜都非常油腻,再加上酒精会影响脂质代谢,大量的脂肪摄入无法及时分解,堆积在体内形成了甘油三酯超标的现象。经过治疗,刘先生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没过多久就出院了。

饮食对于健康而言十分重要,长期过量暴饮暴食会给健康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不,有一项研究表明,限制饮食或可帮助延长寿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美国新研究:限制饮食或可延寿,晚上不吃效果更好

近期,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探讨了热量限制(CR)、限制饮食和进食机制(昼夜节律)对雄性小鼠寿命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设计了5种不同的CR模式(比常规饮食热量减少30%)的喂食方案和一种对照AL(无限制喂养)喂养方案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

1、限制饮食寿命延长

单靠常规热量限制的小鼠相较于AL喂养模式的小鼠,寿命可延长10%;

2、夜间禁食寿命延长更明显: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个“升级版”,将小鼠的饮食在夜晚进行限制,只在白天新陈代谢活跃时进行限制热量喂养模式,可将小鼠的寿命延长35%。

但值得提醒的是,该实验是动物实验的结果,这个结论还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类,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进行佐证,对此要有正确心态。

研究中提到的比正常热量减少30%,不正是我们日常常说的七分饱吗?人类长期遵循只吃七分饱的饮食模式,可以给健康带来什么?

二、只吃七分饱真的有好处吗?这些病可能都是撑出来的

饮食和健康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日常的三餐长期摄入过多热量,很可能会诱发多种疾病发生。

1、肥胖

每餐饭吃得太饱,会导致大量的热量摄入,身体无法及时消耗会合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身体肥胖。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

2、冠心病

饮食中摄入大量热量,会导致血液内的胆固醇含量增高,会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同时还会让血液粘稠度增加,诱发血栓、引起心梗发生。

3、胃病

吃太饱会导致胃部负担过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腹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还可能会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穿孔、胃溃疡等病发生。

4、急性胰腺炎

在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如果还大量饮酒的话,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非常高,上文的刘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5、癌症

饮食过量会导致人体内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从而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

问题来了,既然吃太饱会带来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每餐只吃七分饱,行不行?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对于超重的人来说,适当少吃确实有好处,可以让身体减少摄入热量和脂肪,不论是对血脂、血糖还是体重的稳定,均有好处。

七分饱很难衡量,是一种因人而异的感觉,不适合所有人。对于普通人而言,盲目节食反而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影响出现。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每天吃什么东西、吃多少更科学合理。

再回过头来看研究中的第二个发现,如果晚上禁食,对人类是否有同样的效果呢?

三、比起不吃晚餐,更希望你晚餐不要吃太多这些东西!

晚上不吃晚饭,是不太可行的!中国疾控中心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提醒,盲目不吃晚餐不仅不能起到减肥效果,还可能会给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比起不吃晚餐,小艾更希望大家能有选择地吃,更好少吃一些对健康或睡眠有影响的食物。

1、钙含量过高的食物

晚餐不建议吃虾皮、软骨鱼等钙含量高的食物,因为人体排钙高峰期在饭后4~5小时。晚上吃这些食物的话,在排钙高峰期来临时人体已经进入睡眠,体内的代谢也会随之减弱,食物内的钙质经过分解后很容易堆积在肾脏、尿道内,发生结石的风险会增加。

2、油腻食物

夜间身体活动量较小,对于热量的消耗也比较少,大量摄入油腻食物会导致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含量上升,容易诱发脂肪肝、身体肥胖

3、产气食物

豆类、花椰菜、马铃薯以及碳水饮料等食物很容易产气,食用后容易导致腹胀,会导致夜间的正常睡眠受到影响。

4、甜食
甜食内的糖分在夜间休息状态下很难分解,会 *** 到胰岛素分泌增加,继而转换成脂肪。容易导致人体下半身肥胖,发生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饮食对于健康而言至关重要,学会正确的饮食 *** 非常重要。日常不要盲目的追随一些所谓的“养生 *** ”限制饮食,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参考资料:
<1>Acosta-Rodriguez V, Rijo-Ferreira F, Izumo M, Xu P, Wight-Carter M, Green CB, Takahashi *** : Circadian alignment of early onset caloric restriction promotes longevity in male C57BL/6J mice. Science 2022:e.

<2>阮光锋.七分饱有多好.饮食科学,2021(08):4-7.

<3>晚餐进食禁忌4种食物不要吃.甘肃农业,2015(04):63.

<4>我国成年人肥胖率超过50%.光明网.2021.07.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多吃鱼对身体好,但这几种鱼尽量少吃!小心中毒…


从小我们就听长辈说,

多吃鱼能变聪明、

多吃鱼对眼睛好

……




鱼是餐桌上常见的一道菜,

鲜嫩美味、营养丰富,

是很多人爱吃的食物,

今天我们来讲讲吃鱼有哪些好处?

又有哪些讲究呢?


吃鱼有什么好处?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每周更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


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为15%~22%,按干基计算可达60%~90%,而猪、牛、羊等畜类的肉中蛋白质含量仅为15%~60%。


此外,鱼肉蛋白质的消化率达97%~99%,明显高于猪、牛、羊等畜类肉质的蛋白质含量。鱼肉蛋白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非常优质的蛋白来源。


鱼类肌肉营养成分中脂肪主要为EPA、DHA、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摄食后不易使人体发胖且具有多种功效而著名。



EPA和DHA都属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体内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通过外部食物摄取。EPA和DHA都有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血栓生成、增强动脉血管弹性、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防治冠心病等。


DHA还有益于眼部健康,改善视力、延缓视力的衰退,尤其是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非常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DHA可望在增加记忆力,防止老年痴呆症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鱼类还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如钾、钠、钙、镁、磷、铜、锌、硒等。矿物质元素是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膳食中摄取。钙、镁、锌、硒等营养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防癌、抗癌,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关节炎等老年病也有着良好作用。


鱼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D、E、C和B族维生素等。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会造成夜盲症、生长停滞、骨齿发育不良、生殖能力下降等病症。维生素D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帮助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不同的鱼,营养也略有差异?



从营养和味道来说,海鱼比淡水鱼都要更好一些,不过不同种类的鱼营养价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带鱼


相对来说比较平价的海鱼,但它的营养价值却不低: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普通淡水鱼;


在常见的动物性食物中,含钙量排名第二


带鱼中还富含维生素D和镁,它们是补钙的“黄金搭档”,能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协同帮助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三文鱼


所含ω-3脂肪酸的量在所有可食用鱼类中是名列前茅的,还富含微量元素硒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


  • 硒是参与甲状腺激素代谢和生殖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 而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改善视力、缓解压力、改善发质和皮肤等都有重要作用。


鳜鱼


嘌呤含量较低,是为数不多的低嘌呤水产,非急性发病期的的痛风患者也可以比较放心地食用,但不可过多食用。


鱼的不同位置,营养也不同?


鱼头


富含DHA、磷脂类物质,对婴儿大脑发育有好处,也可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



但鱼头胆固醇含量较高,应控制食量,并且鱼头易沉积有害物质,因此应远离含汞太高的鱼类,如剑鱼和金枪鱼


鱼鳔


古代有“海洋人参”之称,与燕窝、鱼翅齐名。


鱼鳔的胶原蛋白含量很高,钙、锌、铁等元素含量也不低,但脂肪含量很低。不过胶原蛋白分子较大、经过消化之后,吸收有限,对于美容的功效可能有限


鱼皮


蛋白质含量丰富(可达30%左右)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


鱼尾和鱼骨


营养基本等于鱼身的肉。鱼骨可以补钙,但人们通常很少吃,鲨鱼的鱼骨可做成鱼骨粉。



注意


鱼胆中含大量胆盐、毒素和组胺,误食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和危及生命。


因此, *** 过程中如果不慎将鱼胆弄破,千万不要再食用。


不同人群吃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痛风患者


鱼类食物中嘌呤含量高,而这类人群正是因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


缓解期可以定量食用,但也要避免一次过多摄入,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如鳜鱼、三文鱼、鲈鱼、金枪鱼、白鱼等。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这类人群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需要按照医嘱定量食用。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


抗组胺药物是最为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而鱼虾中富含组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若上述抗组胺药与鱼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造成组胺积累,容易导致中毒,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症状。


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鲐鱼、金枪鱼、鲣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高,需要格外注意。



小贴士



鱼类中可能存在的汞污染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汞和无机汞化合物属于3类致癌物,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含汞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方头鱼、剑鱼、大耳马鲛、金枪鱼、马林鱼(旗鱼)、大鲭鱼和长寿鱼等。


一些特殊人群,如怀孕、备孕女性、母乳喂养者以及幼儿吃鱼时,都应该避免食用可能含高浓度汞污染物的鱼类。


此外,为了从鱼类中获得更大的营养价值,我们需要注意烹饪方式,清蒸、烧烤、油煎都能较好的保留鱼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油炸处理则容易破坏这些营养元素。

人不能长寿的原因,主因不是衰老和生病,而是它

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明,虽然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100岁以上,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岁数。

人体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钟南山养生经,早看多健康!

1生活作息

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2饮食规律

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

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3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或者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4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

5轻伤就要下火线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

6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记住情绪是人们健康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三种"快乐",我们要时刻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7家庭不和睦,人就易生病

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要知道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的癌症50%来自家庭。离婚人士、丧偶人士寿命偏短,这个有科学依据。

8走路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懒在腿上"。要坚持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体质上升期(0-28岁):要参加体育锻炼,羽毛球、乒乓球、马拉松、游泳等活动;

体质下降期(28-49岁):就不要参加竞技运动了,进行体质锻炼;

到老年体质衰退期(49岁后):就要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功能正常。

最推荐的运动是快速步行(>120步/分)、游泳。年长者适合练太极。

9请大家记住一个原则

吃植物性的东西,一定要占80%,动物性的东西只能占20%。我们现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来了,肥胖也来了,糖尿病也来了,痛风也来了。

10男人要做到12个“一”

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承受着更重的压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叶",平均寿命要比女性少2~3岁。

男同胞们每天要尽量做到下面几个一:

每周吃一次鱼,每天一个西红柿,

常喝一杯绿茶,每天一把核桃,

少抽一支烟,每天一瓶白开水,

每天一个苹果,白酒不超一两,

常喝一杯酸奶,每天一根香蕉,

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运动。

长寿健康生活7要点

①一定要吃好3顿饭;

②一定要睡好8小时觉;

③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④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⑤每天一定要大便,排出毒素;

⑥一定要家庭和睦;

⑦不吸烟,不酗酒,每天健走。

本文来源于 ***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问题及时联系,之一时间删除,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关注养生关注参易淘~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数据表明,连续51年日本百岁老人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日本百岁及百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在今年再创新高,在日本有超过一万人是百岁老人,女性老人占比超过了88.4%。

目前,全球最长寿的老人是田中力子,来自于日本,她年寿高达116岁,经历了日本的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年代,在日本的一档采访节目中,田中力子介绍了自己的生活,讲述她自己长寿的秘诀就是吃好喝好多玩游戏多做数学动脑思考

参考这个老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发现老人并没有进行大量的运动,日本作为世界上最不喜欢运动的国家之一,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不能做到积极运动,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作为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不喜欢运动的日本人,为什么仍然能够赢得世界长寿冠军呢?

日本人不爱运动,为何却最健康长寿?4个原因值得深思

一、日本的长寿是吃出来的。

在《欧洲营养杂志》一篇文章中,调查了9.2万日本人的饮食,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别的国家有较大的区别,这也是日本人能够长寿的秘诀,那么日本人的一饮食有哪些不同呢?

1、吃饭吃八分饱

日本人的饭量相对来说比较小,他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的同时也会注意饮食的量,他们的饭量一般也只有中国人饭量的一半,一般他们会吃到八分饱,

一小碗米饭配一个无菌蛋或者纳豆就是他们的一顿饭,这和他们的文化息息相关,由于日本人喜欢小而精的东西,所以在日料店里我们几乎看不到用大盘子装菜。

根据日本MSN报道,少吃能够减少由于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神经变性疾病的概率,同时也可以减小胃肠道的负担,对延长寿命有正向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适当饮食,吃饭吃到七八分饱,保持胃肠道的健康。

2、饮食清淡,少油少盐

日本的料理以少油清淡为特点,他们做菜一般用很少的油或者选择不用油,很多料理都是用蒸、煮的方式进行,这种饮食方式更大程度上保留了食物原本的营养。

在他们的膳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以及蔬菜的比例比较高,但是脂肪的占比很小,遵守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搭配的膳食结构,从而避免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干扰,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我们的体质。

3、营养均衡

日本人不仅对食物原汁原味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他们也很讲究对食物的搭配,在日本人的每顿饭中,他们的菜肴种类都比较丰富,每一餐都会包括有主食,鱼,豆类,蔬菜以及水果类,这些搭配能够更大程度上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营养素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证脂肪不会超量。

4、多吃豆制品

根据日本豆类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人日均豆制品摄入量是61.4g,而中国每日摄入量不足19g,日本人对豆制品的喜欢也为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日本人不仅喜欢吃豆腐,他们也更加喜欢发酵的大豆食物,比如很有名的纳豆。

这些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蛋白质,钙等元素,大豆中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癌效果,不仅能够预防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生,同时也能偶预防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同时这些豆制品能够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而日本人喜欢的发酵豆类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维生素K2具有溶血栓的作用,这也大大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延长了日本人的寿命。

虽然近年来日本受到了欧美国家高脂高糖饮食的影响,但是日本各界也在尽力地抵抗,倡导要复古和式饮食,想方设法让年轻人了解日本古食的优越性,而新一代年轻人也要保持理性,在追求美味的同时要以健康为前提,确保寿命的延长。

二、吃肉也要注意,多吃白肉,少吃红肉更健康?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濒临海洋,饮食主要以深海鱼类,海鲜等鱼类白肉为主,且日本人对这些白肉的摄食量超过了大米的食用量,我国一般摄食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为主,那么这种肉类饮食上的差别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那些影响呢?

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研究显示,常吃深海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死亡率。深海鱼类的白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不饱和脂肪酸、核黄素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能够减轻癌症的威胁,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

红肉中含有的脂肪酸远远高于白肉中的脂肪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吃红肉,相反红肉中的这些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贫血,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因此,我们不需要完全排斥吃红肉,为了健康我们可以红白混合一块使用,选择恰当的烹饪方式,这样能够更大程度上保证营养量。补充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

三、这些问题注意起来,你也可以很长寿

  1. 适当地进行运动

虽然很多长寿的日本人没有进行积极的运动,但是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同时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的入侵,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保持良好的饮食方式

由以上介绍可知,日本人清淡的饮食以及均衡的饮食搭配是长寿的重要秘诀之一,而中国人的饮食口味偏咸,喜好吃动物内脏,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罹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饮食中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健康饮食方式,少食的同时讲究营养均衡搭配,从饮食上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观察身边长寿之人,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的心理状态会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能够增强我们的抵抗力,因此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我们都要以积极的心理去面对,只有这样才能支撑我们走的更远。

综上,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想长寿就必须要从饮食、运动、心态等多方面做到自律,只有我们足够自律,坚持好的生活方式,疾病自然远离我们,我们才长寿。

标签: 长寿 为什么 食用 避免 建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