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为什么叫福寿螺,福寿螺为什么叫福寿螺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29 0
这种东西竟不能生吃?很多广东人从小吃到大

马蹄,学名荸荠

很多广东人从小吃到大

可是你知道吗?

生吃马蹄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最近马蹄大量上市

广州卫健委发布提醒↓

荸荠(bí qi)又称马蹄,俗称地栗。它皮薄肉嫩,爽脆可口,不仅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北方人称它为“江南人参”,南方人则赋予它“地下雪梨”的美誉。

为什么生吃荸荠

会感染寄生虫?

这要从荸荠的生长环境说起。

荸荠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南方地区。

见过的朋友都知道,荸荠多种植在水田里。

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被水中一些寄生虫的幼虫寄生。最常见的寄生虫叫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

姜片虫幼虫可能会在荸荠的表皮上,也可能会通过裂口钻进荸荠里面。

当人们用牙啃荸荠皮或者生吃荸荠时,幼虫就会进入体内、寄生在小肠并发育为成虫,导致姜片虫病,让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过敏和水肿等症状。

更严重时(比如吃下了很多幼虫),姜片虫会堆在肠道内,引发肠梗阻,甚至死亡。

儿童感染后还会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

图片来源:《人体寄生虫》

另外,荸荠皮上还携带了一些其他的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学物质。

因此,荸荠千万不要带皮生吃。很多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生吃过也没什么事,但逃过寄生虫感染可不是拼运气的,以防万一,以后还是多加小心为好;而且姜片虫的感染是有潜伏期的,和急性的食物中毒不同,有些感染可能要1~2个月后才发作。

荸荠怎么吃才安全?

拿盐水泡一下再吃,可行吗?

盐水浸泡并不能杀死姜片虫,但姜片虫囊蚴不耐高热,因此建议将荸荠去皮洗净煮熟后再食用。除了荸荠,还有菱角、茭白、莲藕等水生植物容易附着姜片虫,同样不建议生吃,应煮熟后再食用。

削皮了吃,应该是安全的吧?

很多人家里一刀多用,给荸荠削皮可能会接触到寄生虫或虫卵,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处理食材时应注意生熟分开,菜刀和砧板等器物用完后应及时清洗,可用开水烫煮或暴晒。

荸荠“熟吃”菜谱

①雪羹汤

有消化不良、脾胃积滞的症状,可以食用消积通便的雪羹汤。

【做法】鲜荸荠6枚,海蜇30克。海蜇温水泡发,洗干净切碎,下锅煲煮半个小时,加入去皮的荸荠煮15分钟即可。

【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建议食用。

②五汁饮

《温病条辨》中“五汁饮”就以荸荠入药,五种白色的食材搭配,能很好地保养肺部、保湿皮肤。

【做法】梨、莲藕、荸荠、芦根各一份,麦冬半份,放入破壁机打碎加热,即可做成生津养肺的五汁饮。

【注意】血糖高的人可以不放梨。

还有哪些食物可能感染寄生虫?

生猪肉

生猪肉可能存在寄生虫存在传染绦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等疾病的风险。因此,一定要煮熟才能吃,尤其是涮火锅的时候,别急在一时。

生食淡水鱼虾

淡水鱼虾体内容易寄生肝吸虫,当人们吃鱼生、未熟透的鱼虾时就可能进入体内。可导致肝管炎、肝管结石等肝脏疾病,一旦感染,有的甚至可以存活20-30年。因此,淡水鱼虾一定要煮熟。

福寿螺

食用福寿螺最容易感染管圆线虫病,导致头痛、呕吐、甚至精神异常等症状。

想远离寄生虫,切记

能不生吃就尽量不要生吃

生熟分开,从储藏到食材处理

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综合:广西疾控、广州卫健委

来源: 广州日报

国门生物安全 | 带你了解水稻“杀手”福寿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12360海关热线”

部分图片源自 ***

供稿单位:青岛海关



国门生物安全 | 口岸病媒生物知多少?

国门生物安全 | 口岸病媒生物知多少?口岸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你get了吗?

国门生物安全 | 外来入侵物种?有办法来管管了!

国门生物安全 | 科普天地——沙漠蝗

国门生物安全 | 千万不可小觑的蚊子

国门生物安全 | 外来物种入侵之“行走江湖”(四)舌尖美味

国门生物安全 | 一棵小树苗的跨国旅途

国门生物安全丨外来物种入侵之“行走江湖”(三)帮派名流

国门生物安全丨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二三事

国门生物安全丨外来物种入侵之“行走江湖”(二)贴身法宝

国门生物安全丨你我共同守护

国门生物安全丨外来物种入侵之“行走江湖”(一)江湖绝技

国门生物安全丨“蚧”个事情,与你相关

国门生物安全丨带你认识“松树癌症”的“元凶”

国门生物安全 | 恪尽职守 忠诚守护国门生物安全

国门生物安全|带您了解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植物病原物篇

国门生物安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境监管小知识

国门生物安全|筑牢国门生物安全 海关在行动

国门生物安全|软萌的杀手——非洲大蜗牛

国门生物安全|一篇读懂 *** 共患病

国门生物安全|走进COP15 共建生态文明

国门生物安全|“林木破坏分子”——辐射松幽天牛

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园地——沙漠蝗

国门生物安全|昆虫怕怕——新型昆虫宠物应严拒门外

国门生物安全|将“水果杀手”拦截于国门之外

国门生物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 海关履职在国门

国门生物安全|战斗力max的蚂蚁——红火蚁

国门生物安全|带您了解病媒生物

国门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法要施行了

国门生物安全|快来看!!红火蚁摊上事了

国门生物安全|海关提醒:这种行为将入刑!

国门生物安全|国门显微镜之看不见的“偷渡客”

国门生物安全丨筑牢三层防控体系,严保国门生物安全(视频版)

国门生物安全丨抵御蝗灾 守土有责(视频版)

维护国门生物安全 共建美丽生态家园


<

福寿螺让我国损失3个亿,为什么在印度成了香饽饽,还被当饭吃?

无福消受的福寿螺

福寿螺,如果在人们未能完全了解它之前,光听名字或许会觉得这应该是一种不错的生物。

至少国内取名都图一个寓意吉祥,但要是这样想就错了,福寿螺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和美好寓意什么根本八竿子打不着。

它能有这个名儿,完全是因为它太能繁殖了,并且存活周期又长。

相比其他淡水螺,福寿螺在种族繁衍能力上十分强大,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福寿螺也因此而来。

福寿螺的外形

而在早年间,国内的餐桌上时常会看见福寿螺的影子。

尤其是在夜间烧烤或者大排档这一类餐饮聚集地点。

邀上三朋四友,开几件啤酒,烧烤下肚,烤肉又不够,那便螺肉来凑。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福寿螺曾经也是夜市烧烤摊的香饽饽

但在相关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之后,人们便开始对福寿螺 *** 起来。

其中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

一是福寿螺在国内泛滥成灾,其次是福寿螺病害能力强,并且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水中福寿螺的状态

所以在福寿螺爆发成为入侵物种时,想要依靠吃这个办法来解决福寿螺的问题恐怕就不行了。

再说了,同样是淡水螺的田螺,因肉质鲜嫩,个头小巧更加深受人们喜爱。

福寿螺的原罪在于其身上的广州管圆线虫

如果食用携带有该线虫的福寿螺,那么很有可能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

或许这个名字大家不太熟悉,但如果说“鼠肺线虫病”就一定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能力十分强大。

鼠肺线虫的传播途径

一旦感染该疾病,便会引发头痛、发热、颈部强硬、面瘫,甚至是痴呆或者死亡。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寄生虫会在人体中枢神经以及脑脊液中活动,国内曾经有不少被感染的案例。

尤其是在早期人们对福寿螺的安全认知不太够的时候,因福寿螺感染造成死亡或者大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不少市民因食用未经严格处理,或者食用携带有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最终导致住院以及各种生理问题。

寄生虫对大脑的影响

福寿螺的危害

福寿螺的危害还体现在农业方面,我国作为生物入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福寿螺在国内农业造成的影响已经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不少直接经济损失

由于福寿螺能吃又能生,最早在台湾,福寿螺仅用了2年时间便对台湾农业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

1982年台湾屏南县受灾面积达到2700公顷,而到了1986年则变成17万公顷

短短4年时间,光是水稻这一农作物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3亿人民币,因此台湾人民将其称作“夭寿螺”。

农田中挖出的福寿螺

截止2020年的统计,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已达到400多种,每年经济损失都在千亿元以上。

尤其是福寿螺这样的生物,对稻田的损害几乎没有任何入侵物种能够比拟。

福寿螺一旦在稻田中繁殖开来,可以造成水稻减产7%~15%最严重的时候可以增至50%,甚至是颗粒无收。

每年春季则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鲜红色的卵块可以让人轻松发现,当然这些卵块会遍布整个农田,整个场景看得令人发怵。

福寿螺繁殖能力太强

福寿螺的危害性以及低可食用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理论上来讲,如果能够将福寿螺完全处理干净,并且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烹煮,那么食用福寿螺也是没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家庭小灶以及不专业的处理方式,不能保证福寿螺可以完全处理干净

退一步来讲,就算这玩意儿按照严格流程走一遍下来,福寿螺的螺肉味同嚼蜡,口感如橡胶制品,何必花钱找罪受呢?

学会区分很重要

另外仍有不少无良餐饮将福寿螺当作田螺贩卖,中餐的猛火快炒讲究一个鲜嫩,在这一过程中很难100%避免没有漏网之虫。

因此为了个人健康着想,不建议食用福寿螺。

然而在印度福寿螺非但没有成为人见人打的过街老鼠,反而还成为印度民间新餐饮的香饽饽不少印度人还将其当作饭吃。

并且在吃播流行的今天,各大视频门户网站都能看见三哥们将福寿螺从田里捕捞起来,最终消灭殆尽。

印度传统饮食中的香蕉叶

事实上,印度人食用福寿螺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餐饮习惯饮食文化有关

在这类视频中,我们常能看见劳苦耕作的印度人民会使用香蕉叶进行烹制,其实这也并不是当地人贫穷才这么做。

对印度人来来讲,食用食物前,触觉与嗅觉的感官同样重要

香蕉叶能为食物带来特殊的香气,因此在烹制食物前他们会选用一张洗净的香蕉叶进行传统烹制。

用手吃饭是非常传统的方式

并且在食用习惯中,印度人也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右手来替代餐具

饮食传统上来讲,手指可以用来感知食物的温度。

并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习惯来改善食物的味道。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印度的膳食结构。

印度饮食文化给民众带来的转变

对于不少印度社区以及印度人来讲,阿育吠陀的信仰和习俗影响了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食物的处理 *** 。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早餐适度,午餐吃好,晚餐减少。

阿育吠陀对自然的理解

根据阿育吠陀的理念,不少印度人相信一天中的4个时间段中,人体的状态是不同的。

先是缓慢上升,达到顶峰,然后下降,而这一切取决于太阳的运动。

总之,因传统宗教文化以及膳食结构的影响,不少印度人一天的主餐为午餐,在晚餐的传统上以清淡为主,并且淀粉和乳制品都会相对减少。

印度食物大多是素食

现在我们也知道,在印度不少地方,牛肉是当地的一大禁忌

因印度教的影响,不少印度人都会谴责屠宰牛进行食用,如今印度许多州也已经命令禁止屠牛。

需要注意的一点还在于,除了印度教以外,毗湿奴主义、耆那教基本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素食主义

前者奉行严格的乳素食主义,后者遵循耆那教素食主义,并且还拒绝所有根茎类蔬菜。

香料在印度饮食中十分常见

印度的宗教众多 *** 不吃猪肉制品,印度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荤食。

如此一来,印度大部分人受宗教影响带来的饮食文化及习惯的改变,使得印度人大部分都为素食主义。

据相关资料统计,印度人口中,有23%~37%的人都为素食主义者

尽管不同宗教和不同素食人口在表现上有着一定差异,所谓的标准和定义不同,不同人群表达出来的素食表现也不一样。

但总的来讲,印度实际存在的素食主义者会比统计数据更多。

印度各州素食人口百分比 2014 年

同时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并且在印度教的改变下,肉类已经是印度高等阶层人士的首选。

在他们看来,吃素是自身所处阶级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吃肉只有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才需要,另外在印度教中,越往下的阶层就越需要的肉类蛋白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印度人吃肉实际上是自身身份低下,且代表着更底层的民众写生。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印度大街小巷的摊位上很难看见除鸡肉、鸡蛋以外的蛋白质制品,同时在烹制过程中会采用大量香料、黄油进行 *** 。

综合来看,在印度成为香饽饽的福寿螺实际上也反映了印度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

并且同样是以农业为生的国家,印度人当然知道福寿螺对稻田的危害,以及对身体可能的影响。

但比起就这样直接扔掉,为何不拿来美餐一顿呢?

同为入侵物种,小龙虾快被国人吃灭绝,为何福寿螺却泛滥成灾?

夏日临近,网上开始讨论起今年之一顿小龙虾什么时候吃最美味。不得不说,中国吃货实在太过强大,把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吃到需要养殖才能活下去。但是有一种生物曾经和小龙虾一起称霸烧烤摊,现在却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16种危害更大的外来物种之一,连吃货们都拿它没办法,它就是福寿螺。

被吃货嫌弃的福寿螺

福寿螺被称为“巨型田螺”,肉多个大的它本应该和小龙虾一样广受欢迎,却惨遭吃货们的集体 *** 。这是为什么呢?

大部分网友表示福寿螺的肉质太老,令人难以下咽,但这并不是全部的理由。有一段时间福寿螺在经过精心烹调后大受人们欢迎,但是现在基本上不会在任何餐馆看到它。这是因为每只成年福寿螺的体内约有4000-6000条左右的广州管圆线寄生虫,这种寄生虫用高温也无法全部杀死。

而福寿螺只能煮几分钟就必须捞上来,时间太久会导致螺肉缩水变得坚硬难吃,并且因为体内含有大量虫卵,吃起来嘴里仿佛在嚼沙子,最后只能尝个味道然后吐出来。没有煮熟的福寿螺虽然味道不错,但是这样的操作,最后只能是食客倒霉。

2006年北京某酒店因为福寿螺未煮熟,导致八十多人感染寄生虫住院。福寿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寄生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在脑脊液中游走,会引发大脑永久性损伤,这也是中国吃货们对它敬而远之的原因。

飘洋过海而来的“财富”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把福寿螺引进中国呢?

福寿螺的老家原本在亚马逊,1979年,一位台湾的黄女士在当地旅游时发现了它,个大肉多的福寿螺被当地居民奉为美味,而酷似田螺的外形让黄女士想到一条发财致富的绝佳通道。

当时田螺在中国作为夜宵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田螺味道虽然很棒,能吃的部位却很少,想到这里,黄女士立刻从当地买了一盒福寿螺带回台湾开始大量推广养殖,福寿螺对饲料也不挑剔,只需要一些烂叶和蔬菜就可以繁殖,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

黄女士的预感没有错,这次的投资的确让她大赚了一笔。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福寿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鼎盛时期一只雌性福寿螺的价格高达到800台币(约人民币175元左右),巨大的收益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

但是危害很快就出现了,一些福寿螺的卵块不小心流落到养殖场以外,孵化以后的福寿螺开始啃食庄稼的嫩茎与幼叶,导致台湾地区的农作物受到了严重影响。1980年—1986年间,福寿螺在台湾地区造成的损失高达3亿人民币,一度遭到哄抢的福寿螺瞬间跌入谷底,被称为夭寿螺。

在这期间,福寿螺也被人引进大陆并且快速繁殖和传播,出现在了多地的河湖中。被抛弃的福寿螺开始反击,带给大陆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台湾地区,福寿螺因为口感问题被养殖户抛弃,但是清理工作并不彻底。很多人觉得小小的福寿螺能翻起什么风浪,所以就随意地抛洒在河湖中。

近几年,福寿螺的繁衍脚步已经不满足于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也逐渐出现了它们的身影。福寿螺对水稻、莲子、芋头等多种水生作物危害甚大。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水生物多样性。

福寿螺的外表会随着年龄而变化,对这类品种不熟悉的人,会认为它是体型较大的田螺,从而购买或者食用。2014年湖南省浏阳市就爆发过一次福寿螺泛滥事件,30亩田地被吃得寸草不留,刚刚发芽的秧苗全部毁于福寿螺之口,用农药杀螺也没有效果。

福寿螺因为强大的繁殖能力,除了吃庄稼之外还在田边留下醒目的红色卵块。为了不让螺害继续蔓延,浏阳市当时出动了十数万农户去田间捡螺除卵,最终在消耗了五十多万元的代价下,消灭了大批的福寿螺。

无法彻底消灭的螺害

福寿螺作为曾经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物种,拥有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一年之中春、夏、秋三季都是它主要的活动时间,冬天因为温度的原因,福寿螺会钻进泥土深处进入休眠状态。

而它对于食物基本上是来者不拒,昆虫、小鱼甚至于同类的残骸都可以吃得下。除了生存能力强之外,福寿螺的繁殖速度也异常惊人。福寿螺产卵的高峰期主要在春夏两季,一般会在距离水面十几公分处产卵,每只雌性全年产卵约100~150只,而福寿螺每年可以产下好几代,全年繁育估计约三十多万只左右。目前中国境内没有可以制衡它的天敌,这也是无法彻底消灭它的原因。

而洱海地区早已发现了它的踪迹,大规模的螺害让人措手不及,网友们为洱海的环境感到担忧,希望能尽快恢复曾经的宁静。关于洱海的福寿螺泛滥问题,大理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螺害治理迫在眉睫

2020年洱海福寿螺爆发事件被重点关注,一连几天登上了头条。福寿螺最早在洱海出现时并没有人注意,直到蔓延至洱海周边的田地才引起关注。根据专家统计,洱海流域已经遍布福寿螺的身影。

福寿螺大规模泛滥也引起当地 *** 的重视,大理市 *** 这次花钱动员群众消除福寿螺,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公共问题。2020年11月底完成之一次清除行动,包括针对洱海沿线、周边水田、河道逐一排查,采取人工清除来控制福寿螺蔓延。为了将当地生态损害降到更低,结合福寿螺的习性和特点,安排两种 *** 双管齐下。一种是人工打捞,另一种方式是船只打捞。将打捞上来的福寿螺收集在村子里,通过干燥烧毁,最后进行深埋。

少数有经验的农民对福寿螺的危害和减轻灾害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比如采用碳酸氢铵、喷洒杀螺药剂、利用密网围住稻田四周、稻田养鸭、人工除螺等方式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为了鼓励全市参与清除福寿螺的行动,大理市 *** 发布主动采摘福寿螺卵后交给乡镇 *** 街道办事处可以换取每公斤40元人民币。同时大理市 *** 强调禁止在洱海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释放或丢弃非本地水生物种。这种方式能在一定范围内遏制福寿螺的蔓延速度,但无法彻底清除福寿螺。

重视外来物种保护生态

2022年3月31日,在深圳洪湖公园,市民又发现了这样的粉色虫卵,看来福寿螺不仅没有被灭绝,还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这些现象说明我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十分严重,必须实行更加有效的手段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多半是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入某种外来生物,使其种群不断扩大,

所以预防和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福寿螺为什么叫福寿螺,福寿螺为什么叫福寿螺-第1张图片-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也应该自发 *** 外来物种,不要图新鲜随便尝试食用,以免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生态三农:什么是福寿螺?怎么防治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的危害:

因为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福寿螺 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寿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

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而且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福寿螺的防治 *** :

*** 一、可以养鸭食螺,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群(每亩15~30只)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降低螺的数量,减少危害。

*** 二、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也可控制为害

*** 三、采用人工诱杀法,在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30~8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 四、采有药剂防治 *** :

1、在秧田水稻2叶1心期施用10%蜗狙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50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kg撒施。

2、在水稻移栽时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55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kg撒施;如福寿螺危害严重可以隔10天再施一次药。

3、也可以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用60克兑水20公斤喷雾。

注意事项:施药时田间水层1~3厘米,保水7天。

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

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

【小提示】如果觉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关注(点击@生态三农 或者上方头像关注)、收藏(点击下方的五角星★),方便随时查阅,欢迎评论交流!

关注生态三农:聚焦三农、新作物、新技术、创收创富、助推三农。

近期高发,千万别乱吃!发现立即报告

来源:郑州晚报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进入了一年中的繁殖旺盛期。福寿螺不仅威胁生态安全还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疾控专家提醒,对于福寿螺,不要轻易触碰。福寿螺危害人体健康,是否已经被明令禁止销售和食用了呢?公众如何应对福寿螺?吃田螺会更安全吗?

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

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病情严重可致患者死亡

在2022年最新发布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福寿螺仍在其列。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杂草与外来生物入侵研究室副主任褚世海说,福寿螺体内寄生虫较多,约10%至20%的福寿螺携带有广州管圆线虫,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不光吃未熟透的福寿螺有巨大风险,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含幼虫的生水,也同样可能染上广州管圆线虫病。

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科医师廖强冰介绍,患者一般在进食螺肉后2~5天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头痛,走路、坐下、翻身时头痛都会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死亡。诊断治疗及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极个别感染虫体数量多者,病情严重可致死亡,或会破坏神经组织,导致痴呆等后遗症。

威胁生态、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

福寿螺,听似吉祥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对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

褚世海说,“福寿螺的繁殖能力惊人,一枚雌螺受精一次,可以连续排卵多次,每次产卵几百粒,一年内通常可产卵约1万粒,而且孵化率在90%以上。”

不仅“能生”,福寿螺还很“能吃”。福寿螺繁殖速度快,食性广、食量大,在与本地水生生物争夺资源中具有优势,因此严重威胁入侵地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福寿螺可取食包括10余种农作物在内的几十种植物,其中对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福寿螺侵入稻田后,会啃食水稻秧苗,造成苗小株少、有效穗减少,影响粮食产量。

吃得多、排泄量大,福寿螺的大量繁殖,还会直接污染水体环境。据研究,近年来福寿螺的低温适应性又有所提升,分布和危害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福寿螺被明令禁止销售和食用了吗?

实际上,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表示要禁食福寿螺,如果有,说的也是禁生食或忌食没有熟透的福寿螺。

吃田螺会更安全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邹洋表示:“这要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说起:不是田螺不造成传染,而是传染概率相对比较低。我国近5年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田螺寄生虫调查都表明,没有田螺造成人体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情况。”

公众如何应对福寿螺

公众如果看到福寿螺及其卵块,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表示,可直接对其进行物理破坏,或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清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福寿螺或其卵块随意丢弃,这样会扩大它的活动范围,造成更大危害。

目前针对福寿螺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简易安全、成本低廉的治理措施,还是以人工捡螺、铲除螺卵、集中捣毁、深埋处理和使用药剂灭杀等方式为主。

来源:江西发布、新华社、央视新闻、央视网快看、湖北经视、中国之声

这种东西多地已出现!提醒:别碰更别吃

来源:杭州公安

大家在河边

见过这种粉色的东西吗?

警惕!

这种粉色的卵是“福寿螺卵”

每年4至6月是福寿螺

产卵、孵化的高峰期

千万别碰

其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

近期

已有多地出现福寿螺卵

杭州

近日

家住杭州余杭区的余女士

称自己村子的河道里

看到了好多粉色的不明生物

这些团状物由一颗颗

粉色的像卵一样的颗粒组成

拍下照片后

余女士拿回家给家人看

“我家里人一看就认出来了

这个是福寿螺的卵”

此外

当地很多网友也拍到了福寿螺卵

↓↓↓

余女士与杭州余杭区农业农村局

反映了发现福寿螺的点位后

第二天

专门清理福寿螺的工作人员

就出马清理幼卵了

上海

在上海青浦区建丰河新槎浦处

河道保洁员正沿着河边

清理福寿螺卵

上海江桥镇水务管理所

水资源管理科工作人员王珏介绍

每年5-8月

他们会安排人员对重点河道

进行排查和收集处置

如果看到福寿螺卵

千万不要食用

因为它里面含有大量寄生虫

大家如果遇到这种东西

务必提高警惕!

福寿螺是一种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

一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

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

已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福寿螺后

严重者会出现

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福寿螺每年4月开始繁殖

6月、7月就到了

幼卵出现的高峰期

我们常吃的田螺

与福寿螺的外观有些类似

那么

我们该如何区分和辨别

田螺和福寿螺呢?

首先,从外观来看

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

色泽偏黄

其次

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

外壳薄且脆

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

外壳坚硬

最后

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而且福寿螺必须爬出水面才能产卵

看到这里

大家学会怎么区分福寿螺和田螺了吗?

总之

路边遇到不认识的东西

别乱碰乱摸

更别随便吃哦

来 源 | 浙江公安

这种东西千万别碰!广东多地泛滥

最近

在广东惠州江北的一处公园里

湖边的地面上

露出水面的石头和植物茎叶处

都能看到许多

桑葚般大小、粉红色的不明物体

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粉色物体

正是福寿螺的卵聚集而成的

福寿螺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

卵粒排列整齐

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

据了解,随着气温升高

最近在广东多地都出现福寿螺泛滥的现象

疾控专家提醒

对于福寿螺,不要轻易触碰

>>>

福寿螺体内寄生虫多达6000条

很多市民表示,他们对福寿螺并不了解。

广东惠州市民:好多鱼塘都有,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毒。

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目前,福寿螺已经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6000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广东惠州市疾控中心寄防消杀科副科长邱卫卫提醒,尽量不要让小朋友触碰和把玩福寿螺,外界环境各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很多。

福寿螺和田螺外观相似,一些消费者难以区分,误将福寿螺当田螺食用,导致悲剧的发生。

实际上,这两者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而田螺偏青褐色;另外,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

这些食材必须煮熟

黄鳝、小龙虾、淡水鱼、火锅肉等常见食材,如果不经煮熟即食用,也有感染寄生虫风险。

老话说,“病从口入”,平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把食物彻底烧熟煮透。

教大家4招远离寄生虫:

来源 | 央视财经、人民日报

来源: 南方日报

对话植保专家黄水金:揭开“茶杀”福寿螺的秘密

编者按:随着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加大。作为最广为人知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福寿螺严重危害着农业生产和人类身体健康。

福寿螺能大量取食水稻秧苗、幼苗等,造成缺苗少株、基本苗减少,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我国南方主要省份每年大约有上百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

和福寿螺“交手”多年后,有些地方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治理福寿螺的 *** 。本期内容邀请到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水金,为大家科普福寿螺的相关知识。

专家简介:黄水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猕猴桃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兼任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江西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等职。

是“祸”不是“福”的福寿螺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被带到中国台湾养殖, 并于1981年被引进到广东中山沙溪镇养殖。1984 年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养殖福寿螺,随后推广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已成为南方省区水生作物的重大有害生物。

虽然名字非常吉利,但福寿螺却并不能带来“福气”。黄水金介绍,福寿螺具有食性杂、繁殖力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特性,严重危害水稻、莲藕、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

福寿螺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福寿螺会取食为害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其次,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如果人误食了福寿螺,它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三,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

第四,第四,福寿螺会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

锦囊妙计,以“茶”治“螺”

如何治理福寿螺?有些地区已经摸索出了一些“小妙招”,比如江西利用制取山茶油的副产品——茶麸(茶枯饼)这一天然物质,撒施田间灭螺。

黄水金介绍了这种防治 *** 的原理:茶麸(茶枯饼)中含有茶皂素,发挥杀螺作用的是茶皂素这个成分。使用茶麸(茶枯饼)灭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量较大。目前,从茶麸中提取茶皂素的技术非常成熟,市面上已有茶皂素粉销售。

为什么福寿螺难以根治?黄水金解释,福寿螺分布在广泛的水域,例如稻田、沟渠、池塘、湖泊以及河流中,食物谱广泛,耐饥饿力强、抗逆力强,特别是其寿命长、繁殖力高以及天敌少的特性,决定了福寿螺具有超强的生存和扩张能力。

目前,高效的防控措施仅仅是施用杀螺药剂,但杀螺药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对水体污染重,因此,我们仅仅只能在农田范围内进行有效防控,但在农田以外的区域,由于其水体量大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尚未找到有效防控措施。

以下为问答实录:

记者:福寿螺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入侵”我国的?

黄水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带到台湾养殖, 1981年引进广东中山沙溪镇养殖。1984 年后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开始广泛养殖,随后推广到浙江、江西、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已成为南方省区水生作物的重大有害生物。

记者:作为最广为人知的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有什么样的特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黄水金:福寿螺具有食性杂、繁殖力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特性。

带来的负面影响有4个方面:

⑴取食为害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作物严重减产。

⑵福寿螺是卷棘口吸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侵入人体后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

⑶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可污染水体。

⑷与本地物种竞争导致本地淡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影响生物多样性。

记者:福寿螺主要危害哪些种类的农作物?

黄水金:水稻、莲藕、水生蔬菜等水生作物。

记者:有些地区已经探索出了一套治理福寿螺的 *** ,比如江西利用制取山茶油的副产品——茶麸(茶枯饼)这一天然物质,撒施田间灭螺。这种 *** 的原理是什么?目前效果如何?有可能推广到其他被福寿螺“入侵”的地区吗?

黄水金:茶麸(茶枯饼)中含有茶皂素,发挥杀螺作用的是茶皂素这个成分。使用茶麸(茶枯饼)灭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量较大。目前,从茶麸中提取茶皂素的技术非常成熟,市面上已有茶皂素粉销售。

记者:为什么福寿螺难以根除?治理福寿螺的难点主要是什么?

黄水金:福寿螺分布在广泛的水域,例如稻田、沟渠、池塘、湖泊以及河流中,食物谱广泛,耐饥饿力强、抗逆力强,特别是其寿命长、繁殖力高以及天敌少的特性,决定了福寿螺具有超强的生存和扩张能力。目前,高效的防控措施仅仅是杀螺药剂,但杀螺药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对水体污染重,因此,我们仅仅只能在农田范围内进行有效防控,但在农田以外的区域,由于其水体量大以及水的流动性强,尚未找到有效防控措施。

记者:目前还有哪些危害农作物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否有可能建立防护体系,避免农作物遭受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黄水金:为害农作物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很多,例如,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美洲斑潜蝇、扶桑绵粉蚧、柑橘溃疡病、水稻细条病等等,目前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物种,已有部分成熟的防控措施在生产上应用。但尚未实现“建立避免农作物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防护体系”目标。

记者:宋雅娟 谢芸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如何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 王国义

田螺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是很多人夏天爱吃的美食。想提醒大家的是,购买食用时要警惕跟它长得很像的一种螺——福寿螺。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据统计,一只福寿螺含有的寄生虫可多达6000条,如果食用生的或未被充分煮熟的福寿螺,容易引起寄生虫感染。线虫幼虫易进入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恶心呕吐、头疼、发烧、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痴呆,甚至死亡。

其实,寄生虫的生命力很有限,只要充分加热,就可以放心食用。然而,福寿螺特殊的结构可能使它更危险。一方面螺壳坚硬、厚实,螺口有硬的角质盖子,因此汤汁很难进入螺肉。螺内的螺旋形构造像迷宫一样,不利于热量的传导。福寿螺的个头本来也比较大,不太容易烧透。因此福寿螺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多烧一会儿。另一个因素跟福寿螺的肉质有关,这个螺的肉质比较老,如果煮的时间太长,可能嚼起来都费劲,这也造成餐馆更倾向于少烧一会儿。

如今,很多地方禁售福寿螺,但因为价格比田螺低,所以一些黑心商家会用福寿螺冒充田螺,消费者应该如何分辨?福寿螺个头要比田螺大不少,外壳颜色比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呈青褐色;田螺尾部呈锥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短,盖头偏扁,呈圆盘形;从口感上来说,田螺肉也要比福寿螺肉质更嫩。▲

标签: 福寿 为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