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聊了原生鱼里非常具有代表性,非常经典的一种鱼:鳑鲏鱼。那这篇文章接着和大家再分享一种也是非常有趣的原生鱼:虾虎鱼。
相信大家看了下面的图片之后,都会对这种虾虎鱼非常熟悉。因为在山间溪流或者水稻田,或者是一些池塘里面的浅水区,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看到它们的身影,最常看到的就是子陵虾虎鱼。个头虽然不大,但是还是非常凶的。
虾虎鱼几乎在我国各个省份,几乎在全国都是有所分布。只不过,不同地区的虾虎鱼它们的表现型不一样,因此,虾虎鱼它们也有很多个细分的品种。
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品种的虾虎鱼,它们都是非常经典的底栖性原生鱼。因为虾虎鱼的鱼鳍结构很特殊,它们的胸鳍大部分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小的吸盘,因此它可以吸附在一些石头,或者是树木上面,在面对比较强的溪流的时候可以稳定自己。这是虾虎鱼在野外生存的一个法宝。同样的我们把虾虎鱼,搬到自己家里鱼缸饲养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它们这样的习性,要在鱼缸里面布置一些石头,以及木头来给它们作为隐蔽,栖息的场所。
同时说到鱼缸布置的话,就不得不提到虾虎鱼一个非常有特性的习性,那就是它们是一种穴居的原生鱼。因为虾虎鱼有搬沙挖洞的习惯,所以我们在饲养虾虎鱼的时候一般都会给鱼缸铺一层底砂,以满足虾虎鱼打洞的习惯。如果大家留心一些就会发现,虾虎鱼很喜欢在石头与石头之间,或者石头与底沙之间,把这些交界处占领作为自己的领地。当有其他的虾虎鱼靠近的时候,它们就会展现出下回最有趣的一面:对吼。
喜欢原生鱼的朋友都知道,不对吼的虾虎鱼是没有灵魂的。由此可见,饲养先后于培养出虾虎鱼对吼的状态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可以说是饲养虾虎鱼水平到位与否的精髓了。
不过咱们饲养虾虎鱼的时候,需要克服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一般的虾虎鱼都不吃饲料的,它们已经习惯了吃肉食。所以呢,要么我们就要给鱼缸里面,配一定的黑壳虾给它们捕食。要么就需要准备一些冻红虫,来喂它们吃,否则虾虎鱼有可能会活活的饿死。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点的是,虾虎鱼它是原生鱼,因此,它不像热带鱼那样对水温有那么苛刻的要求。所以在冬天水温比较低的时候,虾虎鱼也可以生存的非常好,但是我们要保证一点就是,尽量不要让鱼缸里面的水温波动太大。
总结下,如果想饲养好虾虎鱼,鱼缸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石头、底砂,还有一些木头作为它们躲避和栖息的场所。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吃的问题,要么在鱼缸里面配一定数量的黑壳虾,作为虾虎鱼的食物,要么就准备一些冻红虫,来诱食它们吃东西。
这里是养鱼说,如果你也喜欢饲养观赏鱼,不妨动动手指点个关注,所有养鱼所要知道的都在这儿!
说到虾,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餐桌上的
椒盐虾、白灼虾、清蒸虾……
虾除了好吃之外
有些种类还具有爆表的战斗力
今天的主角就是它们:
枪虾
螳螂虾
○原图片来源:左,互动百科用户:solier;右,Roy L. Caldwell。
江湖传说
枪虾“开枪”打残小螃蟹
螳螂虾“出拳”击碎水族箱
二者皆得“虾派气功”真传
各立门派,行走江湖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虾派气功”的两位传人,以及它们的神功。
枪虾
枪虾(Pistol Shrimp),又叫鼓虾、嘎巴虾,是鼓虾科(Alpheidae)的总称,其中包含一千多种虾,绝大多数在热带海洋的浅水区域挖洞生活。
枪虾的身长通常只有5cm,可以捧在手心里(但没人敢)。它有一只大螯和一只小螯,大螯的长度超过身长的一半,是枪虾打猎用的“枪”;小螯则是枪虾吃饭用的“筷子”。
○枪虾大螯的结构。(a) 大螯打开,d为大螯的可活动部分,其上有凸起p,另一侧有与之吻合的凹陷s;(b) 大螯闭合时,凸起p插入凹陷s,将其中的水沿图中所示沟槽挤出,箭头标示水流方向。图片来自Phoevos Koukouvinis et al.
枪虾的大螯具有如上图所示的特殊结构,迅速闭合时,能射出速度高达115km/h的水流。
根据伯努利定律,液体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
而压强越小,水越容易沸腾。想想看,在平原地区,大气压约为100kPa,水100℃沸腾;而在高海拔地区,比如 *** *** ,海拔3658m,大气压强65kPa,水在88℃就会沸腾。
枪虾射出高速水流产生的低压足以让水在常温下沸腾,产生气泡,气泡可以生长到1cm长。
但是当气泡流入流速慢、压强大的水中,会被快速压扁,发生内爆,放出冲击波。
传说中的“虾派气功”,指的就是气泡从产生到消失的全过程,学名叫做:
“空化作用”
○枪虾开枪,释放“虾派气功”,历时2.7ms,约为1s的四百分之一,此动图为4050倍慢放。从图中可以看到,大螯闭合瞬间,一个大气泡开始向右侧生长,随即从右端开始被压扁,向内爆炸,消失的瞬间又激发出无数个小气泡。图片来自Michel Versluis et al.
“虾派气功”的杀伤力主要来自冲击波,它是物体运动速度超过音速的结果。
在气泡收缩的过程中,气泡表面的水向气泡内运动的速度,随着气泡体积变小而无限增大,直到超过气泡中的音速,放出冲击波,造成小范围爆炸伤害。
当冲击波扩散出去,会在周围产生高达218dB的声音(大于枪击、火箭发射),就算猎物侥幸躲过了爆炸伤害,也会被巨大的响声震晕。
枪虾是当之无愧的水下之一 *** ,却偏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瞎(准确来说是眼神不好)。
所以枪虾通常会和它的好基友——“虾虎鱼”保持共生关系。枪虾能打,负责打猎、干仗以及挖洞;虾虎鱼眼神好,负责望风。
枪虾把触须搭在虾虎鱼身上,虾虎鱼一旦发现危险,就摆动尾巴让枪虾知道,然后这二位就立刻躲进洞里……
○枪虾和虾虎鱼。原图来自Melev's Reef。
既有本事,又有靠山,枪虾也并非无敌。江湖险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如果作为武器的大螯因外力脱落怎么办?缴械认栽吗?
不。做虾总要留一手:失去的大螯会重新长出来,只不过新长出来的是小螯;而与此同时,原来的小螯会长成大螯。
正所谓真正的 *** ,两只手都能拿枪。
还有一些枪虾因为罕见的意外长出两个大螯,可以说是双枪老太婆本婆了。只是没有了吃饭的筷子,应该也很不方便吧……
螳螂虾
螳螂虾
俗称皮皮虾
其实不是虾
螳螂虾(Mantis Shrimp),又叫虾蛄、皮皮虾,是口足目(Stomatopoda)生物的总称。在生物分类学意义上,螳螂虾和其他虾的亲缘关系,甚至不如其他虾和螃蟹的关系近。
在此我整理了一下各种常见虾类的分类:
○常见虾的分类,仅列出了枪虾、螳螂虾以及部分常见虾类所在的类别。
可以看出,枪虾是真虾中的真虾(而且是真的瞎),可谓是根正苗红;而螳螂虾那微乎其微的虾族血统,根本无法在虾界立足。
如果比拼出身的话,螳螂虾完败。
但是,螳螂虾走自己的路,用实力说话。
螳螂虾身长大多在10cm左右,人类发现的更大的一只有46cm!首先在体型上就占优势。
螳螂虾按攻击方式分为两类:
之一类:“舞矛者”,拥有一对和螳螂爪一样的附肢,攻击方式和螳螂一样,这应该就是“螳螂虾”名号的来源。食用皮皮虾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粉碎者”,它不是虾就算了,也和螳螂没有半点相似之处……它也有一对用来攻击的附肢,但末端是重锤,或者叫“拳头”……
○看,砂锅大的拳头!“粉碎者”螳螂虾的代表——“雀尾螳螂虾”的正面照。图片来自Silke Baron。
粉碎者类型的螳螂虾,可谓是走最野的路子,学最强的技能:虾派气功。
它出拳的速度高达83km/h,击中猎物时可产生1500N的力。
这还没完,击中的瞬间,拳头与猎物由快速靠近突变为快速分离,在中间形成低压,触发空化作用,产生气泡,气泡内爆释放冲击波,对猎物造成二次伤害。
○螳螂虾版本的“虾派气功”。空化气泡清晰可见。图片来自BBC Earth Unplugged。
所以说,螳螂虾的攻击模式是:一拳,紧接着一个波,自带连击。
况且,螳螂虾可不是只有一只拳头……它的两只拳头可以同时出击。
○惨遭螳螂虾双拳重击的小螃蟹……身上有两个大洞。图片来自Smarter Every Day。
被它击中的猎物,就算氪了金,有4条命,也死了。
如果和枪虾比拼攻击力,螳螂虾至少有3倍的优势。如果再考虑到直接出拳攻击和贴身冲击波的杀伤效率要高于枪虾的隔空冲击波,螳螂虾的优势就更大了。
凭借碾压一切的攻击力,螳螂虾在体型相近的生物中没有对手,吃东西都专挑螃蟹、蛤蜊之类带壳的敲碎了吃,见玻璃敲玻璃,见石头敲石头……
但是,你以为螳螂虾也像枪虾一样,是个看也看不清,上来就一通乱锤的莽夫?
事实恰恰相反。螳螂虾是人类已知的一切动物中,眼睛结构最复杂,眼神最犀利的崽。
○螳螂虾的凝视,来自Alexander Vasenin。
人类这种弱渣只有红绿蓝3种感光细胞,而螳螂虾有12~16种不等,不但可以看到人类能看到的颜色,还能看到深紫外光和远红外光。
螳螂虾有两只复眼,每只分为上中下3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成像。所以,每只眼自身就能根据各部分的成像,分辨物体的距离远近。
此外,螳螂虾是目前已知范围内仅有的能用眼睛检测偏振光的生物。
螳螂虾靠自己的超强视觉侦察敌情、锁定猎物,已是绰绰有余,所以它不需要任何伙伴,是一位独来独往的冷面杀手。
○冷面杀手螳螂虾,配备了致命武器、超强视觉和七彩炫光皮肤。原图片来自Bored Panda。
换一种思路:拥有七彩炫光皮肤的螳螂虾,眼神不可能差。毕竟,如果眼神不好,穿漂亮的衣服连自己都取悦不了。
实际上,人类从螳螂虾的七彩炫光皮肤中只能看到梦幻般的感觉,而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能看清的只有螳螂虾的同类。
拥有超强视觉和炫光皮肤,让螳螂虾生活在一个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奇幻世界。
所以说,要想变强,不如先换套皮肤。
虾派气功秘籍
前面已经介绍了两位“大虾”和它们的“虾派气功”,它们的杀伤效果都依赖于气泡内爆产生的冲击波。
○《七龙珠》中的“龟派气功”,又叫“神龟冲击波”。
实际上,“虾派气功”,也就是空化作用的奥妙远不止于冲击波。
在气泡缩到最小,即将消失的瞬间,气泡内部的温度可以达到5000K以上,要知道,太阳表面温度才5800K。但是由于气泡太小,并不能显著改变周围水体的温度,更无法烧伤猎物。
此外,气泡消失的瞬间还会发出微弱的光。2001年,Michel Versluis等人发现了这种发光现象,非常不走心地将其命名为“虾光现象”。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它叫做:
“虾闪”
○《死神》中的“虚闪”。
这种光过于微弱,只能用精密的仪器来探测,无法用肉眼观察,更没有闪瞎猎物的作用。但是,在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内,能借助空化作用发光的动物,只有枪虾和螳螂虾两种。
由于虾派气功过于炫酷,我研究了一下该怎么练……
总的来说,虾派气功的关键就是一个字:
速度
枪虾和螳螂虾如何实现如此快的速度?
是特殊的肌肉?骨骼精奇?
我打了一个响指
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打响指。图片来自Marvel。
在打响指的准备阶段,大拇指与中指相互挤压,阻止中指的运动,让肌肉储存能量,中指离开大拇指时,肌肉中储存的能量释放,驱动中指加到足够快的速度,在击打手掌时发出响声。
如果一开始不用大拇指阻止中指运动,没有储存能量的环节,直接用中指敲击手掌,可以试一下,是不会响的。
枪虾快速闭合大螯、螳螂虾快速出拳,同样是能量储存与释放的道理。
下面以某一种枪虾的大螯为例:
○某种枪虾大螯的肌肉结构示意图。图中绿色部分为活动趾。小白点为活动趾转动的支点。cm表示用于闭合大螯的肌肉,由红色部分和金色部分组成,附着于活动趾上小黑点处;om表示用于打开的肌肉。图片来自Tomonari Kaji et al.
这种枪虾的大螯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活动趾既能旋转,也能滑移,而且,当大螯完全打开的时候,很大一部分闭螯肌肉(金色)收缩产生的效果反而是张开大螯。此时,这一部分肌肉收紧,储存能量,大螯保持张开。
蓄能完成后,剩下的闭螯肌肉(红色)收缩,让活动趾稍稍向闭合的方向转动,并向下滑移,使得用金色标出的那部分肌肉收缩的效果转变为闭合大螯。
于是那些肌肉(金色)中已经蓄满的能量开始释放,大螯快速闭合。
在这个过程中,闭螯肌肉中的金色部分相当于上膛的子弹中的火药,储存着能量;而红色部分相当于扳机,触发了能量的释放。
好了,虾派气功的原理大概知道了,那么具体怎么练呢?
欲练其功,先观其形。
一位研究螳螂虾多年的 *** 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Kate Furby博士对皮皮虾进行灵魂模仿。图片来自Physics Girl。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枪虾和螳螂虾习得了虾派气功,从此成为虾界霸者,在江湖立于不败之地,但是……
○炒皮皮虾,图片来自自然志。
吃,或被吃。
这大自然的法则,几十亿年来从未改变。
好吃的灵魂,早晚会发光。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tilton.tnw.utwente.nl/shrimp/
https://en. *** .org/wiki/Alpheidae
https://en. *** .org/wiki/Mantis_shrimp
http://m.sohu.com/a/159772805_711271/?pvid=000115_3w_a
Kaji, T., Anker, A., Wirkner, C. S., & Palmer, A. R. (2018). Parallel saltational evolution of ultrafast movements in snapping shrimp claws. Current Biology, 28(1), 106-113.e4. doi:10.1016/j.cub.2017.11.044
Koukouvinis, P., Bruecker, C., & Gavaises, M. (2017). Unveiling the physical mechani *** behind pistol shrimp cavit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7(1), 13994-12. doi:10.1038/s41598-017-14312-0
Franc, J., & Michel, J. (2004;2005;). Fundamentals of cavitation. Dordrecht: Springer. doi:10.1007/1-4020-2233-6
来源:费米科学编辑:重光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物理定律告诉你,爱情的真相有多么残酷!
2. 玉皇大帝到底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
3. 玻璃球里的花纹是怎么弄进去的?看完童年之谜终于解开了
4. 不要模仿!把两颗葡萄一起放进微波炉 ,能烧得你家都没了
5. 仰望星空100年
6. 不知道这些,别说你看懂了《流浪地球》
7. 如何批量制造钻石
8. 杨-米尔斯理论说了啥?为什么说这是杨振宁超越他诺奖的贡献?
9. 怎么避免上厕所没有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10. 牛顿棺材板压不住时,请祭出此物防身!
哪些水生生物不能随意放生?请查看中国水产学会的这份新名录南都讯 记者 陈卓睿 9月26日,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发布《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种》名录。
该名录列举了巴西龟、罗非鱼、牛蛙、鳄雀鳝等30余种产自国外的外来物种;河鲈、大闸蟹等易在国内跨区域入侵的物种以及台湾泥鳅、金鱼等改良种。名录显示,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地方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
名录原文如下:
不适宜开展增殖放流(放生)的水生生物物种
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地方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
一、外来种
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系统无天然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一国家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称为区域外来物种。与外来种相对应的是土著种或称本地种。外来物种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农渔业生产,竞争排斥原生物种,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或引发病害,危害其他生物及人类等。不科学的放生和随意丢弃,可能造成外来水生物种的大规模入侵,给我国自然水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的规定,未经允许放生外来物种是违法行为。
(一)常见的国外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以来,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外来养殖水生物种约150种。此外,随着休闲与观赏渔业的发展,已知超过500种国外观赏鱼类被大量引进到国内。目前,国内养殖的观赏鱼除极少数本土原生观赏鱼外,其他均为国外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进入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有可能对我国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目前我国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包括:红耳彩龟、美洲牛蛙、革胡子鲇、短盖巨脂鲤、纳氏臀点脂鲤、克氏原螯虾、福寿螺、清道夫、罗非鱼、雀鳝、食蚊鱼、露斯塔野鲮、镜鲤、鳄龟、凤眼莲、低眼无齿鱼芒、云斑尖塘鳢、虹鳟、大口黑鲈、眼斑拟石首鱼、斑点叉尾鮰、匙吻鲟、杂交鲟、太阳鱼等等。
1.红耳彩龟(红耳龟、巴西龟)原产于北美洲,作为观赏龟类引入我国。由于其适应性强、食性广,一旦流入江河,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特别是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打击不利影响。同时红耳彩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影响人类健康和水生动物生存。由于其价格低廉,经常被不知情的群众买来放生。2015年6月近万只巴西龟被福州市民放生闽江,当地渔业执法部门不得不组织捕捞渔船全力追捕巴西龟。
红耳彩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2.美洲牛蛙(美国青蛙)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是一种大型食用蛙,1959年引入我国。由于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从而威胁本土水生生物生存。此外,其携带的蛙壶菌是导致两栖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
美洲牛蛙(Rana cate *** eiana)
3.革胡子鲇(埃及塘虱)革胡子鲇于1981年11月从埃及引进,其形态与我国南方产的胡子鲇相似。由于个体大、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耐低氧、抗低温,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形成优势种,可通过捕食和竞争对本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图3. 革胡子鲇(Clarias lazera)
4.短盖肥脂鲤(淡水白鲳)短盖肥脂鲤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形似食人鲳(纳氏臀点脂鲤),但口裂较小。淡水白鲳在华南地区的自然水体有分布,可通过捕食和食物竞争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该物种对水温要求较高,低于7℃时就开始死亡,在北方自然水体里不能越冬。
短盖肥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
5. 纳氏臀点脂鲤(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淡水白鲳相似,区别是下颚明显突出,口裂较大。食人鲳对人类具有攻击性,是典型的高危外来鱼类。近年来,广西乃至国内不少江河均有发现食人鱼的报道见诸报端,但经鉴定后基本都是短盖肥脂鲤。与淡水白鲳不同,食人鲳类非常畏寒,在水温20℃以下便会死亡,考虑到我国即使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也能达到20℃以下,食人鲳在国内自然水域越冬的可能性不大。
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
6.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抗逆性强,繁衍速度快,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克氏原螯虾喜欢穴居,擅长打洞,会导致部分梯田地区灌溉用水的流失,已在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一定危害。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7. 福寿螺(苹果螺) 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引入我国进行养殖,但由于口感不好且携带 *** 共患的寄生虫,而被弃养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泛滥成灾。福寿螺食量大,可造成水稻等水生植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福寿螺(Pomacea c *** iculata)
8. 清道夫(下口鲇、吸盘鱼、琵琶鱼)实际可能包括野翼甲鲇、豹纹翼甲鲇等多个种类。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热带鱼养殖中的“水中清洁工”引进。清道夫天敌少、繁殖力强,不仅刮食藻类,还能吞噬鱼卵和鱼苗,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繁殖生长。目前,在长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发现,该鱼已对珠江流域部分水域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野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disjunctivus)
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9. 罗非鱼(非洲鲫鱼)包括丽鱼科口孵罗非鱼属、帚齿罗非鱼属和切非鲫属的多个种类,我国最常见的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喜高温、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性,抢食力强,生长迅速,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罗非鱼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缘于其迅速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种群数量,导致水体内鱼类品种过于单一,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在南方部分水域,罗非鱼已成为优势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
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伽利略罗非鱼(Sarotherodon galilaeus)
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10. 雀鳝原产于美洲地区,包括眼斑雀鳝、鳄雀鳝、长吻雀鳝等7个种类,目前我国引入比较常见的是鳄雀鳝和眼斑雀鳝,自然水域最常见的是鳄雀鳝。由于鳄雀鳝其生性凶猛,生存能力强,若以外来入侵物种的形式生存在新的环境下,将会对渔业生产和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需要注意是该鱼卵有剧毒,肉可以食用但加工略为困难。目前已在全国部分城市的内河和公园湖泊发现鳄雀鳝,经调查多是市民不愿饲养后丢弃或放生导致。
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
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
11.食蚊鱼(柳条鱼、大肚鱼)原产于中、北美洲。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因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破坏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通过竞争取代了本地的鳉科鱼类,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类的生存。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12.麦瑞加拉鲮(孟加拉鲮、红眼鲮、麦鲮、印度鲮)原产于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我国,生长迅速,个体大,目前主要作为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养殖。在珠江和长江水系均较常见,对鲮等本土种的威胁较大。
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
13.露斯塔野鲮(南亚野鲮、泰国野鲮)原产于南亚,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养殖。其食性较广,抢食能力强,繁殖力强,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容易抢占本地土著鱼种的生态资源,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
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
14.镜鲤原产于欧洲,包括德国镜鲤、散鳞镜鲤、乌克兰鳞鲤以及其他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目前已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推广养殖。进入自然水域,可能占据本地鲤的生态位,并对本地鲤造成遗传侵蚀。
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5.云斑尖塘鳢(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目前在海南岛和广东部分地区有分布。是凶猛的捕食动物,在养殖水域对鱼苗和虾苗危害较大。在自然水域,也会影响本土种的生存。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
16.马那瓜丽体鱼(花身副丽鱼)原产于中美洲,又名淡水石斑、花老虎、美丽罗非鱼,最初作为养殖种引进我国。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泛,摄食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强,对本土物种威胁较大。
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managuensis)
17.德州豹(得克萨斯鱼、绿巨人)原产于北美洲,原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属肉食性凶猛鱼类,体格强壮,领地意识强,容易攻击和吞食其他小型鱼类。目前在珠江流域和海南岛屡有发现。
匠丽体鱼(Herichthys carpintis)
18.线鳢(泰国鳢)原产于东南亚国家。由于具有耐低氧、耐污能力强、生长快、易逃逸、护幼等特点,其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比斑鳢强,导致其较易在天然水域扩散。目前已在珠江流域部分水系发现自然种群。
线鳢(Channa striata)
19.短头梭鲃(大鳞鲃)原产于中亚里海地区,2003年引入我国,并人工繁育成功,目前已在多地开展养殖。具有适温广、耐低温、耐低氧、耐盐碱等特性,易在自然水域生存。其入侵的主要危害是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与栖息地,特别是盐碱水域的土著鱼类,目前已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部分天然水域有捕获记录。
短头梭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
20.鳄龟。原产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包括大鳄龟(真鳄龟)和小鳄龟(拟鳄龟)两种。作为观赏及食用动物被引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饲养。其生长迅速,生性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缺乏天敌,一旦放生野外,将对本地水生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
小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
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
21.佛罗里达鳖(美国山瑞鳖、珍珠鳖)原产于美国,现已引进我国在多地开展养殖。由于养殖逃逸和随意放生等原因,加之其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力较强,近几年来在各地不断有捕获报道。在自然水体可能占据本土鳖类的生态类,并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佛罗里达鳖(Apalone ferox)
22. 凤眼莲(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养殖,现已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滋生为杂草。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便快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23.条纹鲮脂鲤(巴西鲷、小口脂鲤)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1996年作为食用鱼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并于1998年人工繁殖成功。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温等特点,故在我国南方天然水域均存在一定的入侵风险,目前在已在广东、广西等部分河流和水库有种群分布,在河流下游流速较缓处较多。主要危害是与本地土著鱼形成食物与空间的竞争。
条纹鲮脂鲤(Prochilodus lineatus)
24.虹鳟原产于北美。肉食性鱼类,性凶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作为食用鱼被引进国内,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养殖。由于其具掠食性,可能占据本地鲑科鱼类的生态位,也会捕食其它鱼类,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目前已在黄河上游多次发现。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25.大口黑鲈(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华中、华南等地养殖量较大。典型肉食性鱼类,掠食性强,摄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生长较快,目前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更大个体重10公斤以上。大口黑鲈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可吞食其他鱼类受精卵和幼鱼,抑制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增长,从而带来严重影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6.眼斑拟石首鱼(美国红鱼)原产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为广温广盐性鱼类,食性广泛,对饵料要求不高。我国于1991年开始引进并进行繁殖,养殖范围由南至北不断扩大。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部分沿海滩涂、矶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钓获,2010年在象山渔山岛曾钓到一条重达26公斤的美国红鱼。因其生存能力强,并捕食本地鱼类,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
27.斑点叉尾鮰(沟鲇)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规模。耐低氧,对水体的酸碱度和盐度的适应性广,偏肉食性。由于其适应范围广,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并建立种群,可能占据本地鲇等鱼类的生态位,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
28.匙吻鲟(鸭嘴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适温范围广,滤食性,生长速度快。我国1988年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推广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方的江河、湖泊屡有捕获。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29.杂交鲟包括多种鲟鱼的杂交后代,常见的有小杂(以小体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西杂(以西伯利亚鲟为父本,史氏鲟为母本)、大杂(以史氏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由于养殖过程逃逸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宁夏、四川、浙江、青岛、陕西、湖北等地方的江河、水库、湖泊屡有发现。
杂交鲟(小杂)(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杂交鲟(西杂)(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
杂交鲟(大杂)(Huso huso×Acipenser schrencki)
30.太阳鱼包括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等太阳鱼属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我国1987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开展养殖。该品种适宜在湖泊、水库、池塘繁殖和养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淡水养殖及观赏鱼养殖对象。该鱼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和破坏性,近年来在多地河流屡有发现。在钱塘江水系曾多次捕到蓝鳃太阳鱼,2015年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发现存在较大的绿太阳鱼野外群体。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
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二)区域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除国外外来物种外,不同流域和水系间引种的外来种均属于区域外来物种。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生产性状优良的物种被移植或引入其他非原产地区域。例如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属栖息于静水中的物种,现已被引入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养殖,甚至在江河中开展增殖放流。丁鱥和梭鲈原只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现已被移植到新疆以外的多个省市开展养殖,并在自然水体多次被发现。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丁鱥(Tinca tinca)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区域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虾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所引起的灾难。鳙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当地大头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70年代末,为促进经济发展滇池引入银鱼,几年时间银鱼成为滇池中的绝对优势鱼种,而滇池土著鱼类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曾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濒临灭绝。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此外,由于我国内陆水域的鱼类和两栖爬行类大都存在地理种群(即地理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放流物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放流水域原产地,即“哪里来哪里放”原则,放流的地理种群不宜混杂。河蟹在我国不同水系已通过长期演化形成长江、辽河、瓯江、闽江等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形态表型和特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但是,近20年来,河蟹增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由于苗种北运南调和盲目移植,已引起河蟹不同水系间种质混杂和性状衰退。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组成,推测可能高达8个物种,这些物种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及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对于目前的增殖放流,有专家建议加强遗传筛查,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物种的原产地分布,在相应的流域进行放流,要避免远缘杂交导致种群衰退,禁止未经遗传核查的无序流放。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潜在的遗传单元(引自Yan等,2018)
二、改良种
(一)定义
改良种是指利用选育、杂交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人工遗传改良品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选育种是指通过多代人工选育,主要遗传性状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群体。杂交种是指利用特定性状并稳定遗传的不同种、种群或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子一代群体。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是指通过染色体操作、性别控制、转基因等技术培育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
(二)危害
改良种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影响生物遗传多样性,造成相关物种种质混杂,种群退化,影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现有的鲤鱼种群、品种之间,由于不加节制的杂交,杂交后代混入天然水域,造成了我国鲤鱼种质的混杂,在长江、珠江和黄河流域已很难找到不受遗传污染的鲤鱼原种。这种情况不仅对于鲤野生种群的保护不利,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会导致优良种质资源的丧失,影响渔业生产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水系的鲤鱼(Cyprinus carpio)地方品种
(三)常见的改良种
改良种主要是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的选育种和杂交种,以及生产上使用的其他改良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常见的改良种主要包括建鲤、福瑞鲤、超级鲤、异育银鲫、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长丰鲢、全雄黄颡鱼、团头鲂“浦江1号”、湘云鲫、松浦镜鲤、彭泽鲫、杂交鳢、台湾泥鳅等等。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Taiwan)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鱼、锦鲤等观赏鱼也属于选育种,不能投放到开放性水体。
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图片来源】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
虾虎鱼跟枪虾共生关系,跨种族相依为命我国有很多原生虾虎鱼。他们形态各异,性格也有温柔跟暴躁之分。我们在野外看到的虾虎鱼基本是独来独往,而且特别敏感的小鱼。事实上它也有异族伙伴,叫“枪虾”。
枪虾体型不大,视力弱,虽然一对钳子可以抵御一些小鱼,但实际上并没什么大作用。这样一种虾除了躲在暗处也没什么别的生存倚仗。当它开始打洞时,很少有捕食者会发现它。但等它出来卸沙子时, *** 裸的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虾虎鱼比枪虾强壮,脾气暴。打架猛,经常出现在枪虾身边。它等枪虾挖好洞后进去休息,省得自己找洞了。被强入老窝的枪虾跟虾虎鱼一起生活,但不会被虾虎攻击。
在漫长的岁月里,虾虎鱼跟枪虾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关系。虾虎鱼住枪虾家,负责保护枪虾的安全。枪虾的捕食能力不如虾虎鱼,所以也会吃虾虎鱼的猎物。两者的同居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虾虎鱼离开枪虾需要自己找安居之地。枪虾离开虾虎鱼不但生命安全受到各种威胁,甚至捕食也艰难。
伟大工程南水北调,为何会成生物入侵“高速路”?我们如何治理?南水北调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这项工程,北方五省的4亿多人口都将受到缺水的威胁,可以说这项工程是利国又利民。然而,近几年南水北调工程却出现了一个弊端,那就是生物入侵。
很多南方水生生物顺着河流来到北方后,就开始在那里大杀四方了。一时间北方各大水域“哀鸿遍野”,当地鱼类死的死,伤的伤,这也给当地的水域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那这些鱼类到底都造成了哪些破坏呢?
南水北调工程的弊端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在视察水利的时候,发现北方的干旱程度要明显强于南方。尤其是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极其短缺,有超过4000万亩农田出现无水可灌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直接说了一句话具有超前意义的话:“把南方的水调来北方如何?”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调水工程正式开始。从汉江流域中丹江口调过来的水,源源不断的送往北京密云水库。随后密云水库又将这些水全部散送到北方各省,这才缓解了当地群众的缺水问题。
按理说,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南水北调理应受到人们的赞颂才对。但为何这几年这项工程一直受到人们抨击呢?究其原因,还得从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物入侵开始说起。
“狼牙怪”须鳗鰕虎鱼
自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开后,生长在长江口的须鳗鰕虎鱼慢慢通过干线通道溯流而上,入侵了东线的多个湖泊。其中就以巢湖最为严重,当须鳗鰕虎鱼进入巢湖后,靠着其惊人的繁殖能力,一时间蔓延了整个湖区。
这种入侵生物如果是性格温和那还好,关键是它的性格也比较凶残。由于长着两排像狼牙一样的牙齿,使得它撕咬起别的鱼时更加肆无忌惮。巢湖境内的鲫鱼、青鱼、鲢鱼等本地鱼类,纷纷没有逃过它的魔爪。
每当须鳗鰕虎鱼聚集在某一片水域的时候,那里的本地鱼类都会遭到大规模的攻击和捕杀。很多时候当地居民在游览巢湖时,就能发现浅水域残留着大量的鲢鱼鱼骨,这都是须鳗鰕虎鱼疯狂啃咬后的“杰作”。
由于须鳗鰕虎鱼的存在,导致巢湖内的本地鱼数目大幅减少。当地渔民张北根就回忆说,以前在巢湖内捕鱼的时候,一天都能捕捞50到100千克的草鱼,但如今打三天鱼都只能捕捉不到50千克。
相反,有时候运气不好的话,还会捕捞到大量的须鳗鰕虎鱼。这种鱼看起来像泥鳅一样,浑身粉 *** 嫩的,样子丑陋不堪。张北根刚把须鳗鰕虎鱼打捞上来,就被须鳗鰕虎鱼的模样给吓吐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这些鱼全部扔回到水里。
根据张北根的说法,这种鱼不可食用,肉质内含有轻微毒素,所以经济价值不高。然而,正是这种经济价值不高的鱼类,如今却充斥着整片湖域。尤其是东南段的裕溪河一带,基本上全部都是须鳗鰕虎鱼的天下。这些鱼不仅啃食本地鱼,还经常和它们争夺藻类食物和栖息地,这使得本地鱼的数量急剧下降。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本地鱼的处境不容乐观。
“吃虾怪”须鳗鰕虎鱼
除了须鳗鰕虎鱼以外,还有一种和它类似的鱼,也是顺着南水北调工程大杀四方,它就是双带缟鰕虎鱼。这种鱼原本也是生长在长江口,以捕捉小型鱼类和虾蟹为生。后来双带缟鰕虎鱼顺着长江的东线工程一路北上,来到了东湖流域。
在这里,双带缟鰕虎鱼发现当地水质和老家长江口一模一样,于是干脆就在这里住下了。在东湖流域繁育期间,双带缟鰕虎鱼一直以吃当地的小虾小蟹为生。由于这种鱼没有天敌,所以它们就可以在东湖肆无忌惮的吃虾了。
截止到2022年,整个东湖流域一共有四分之一的虾被吃到灭绝,随之而来的便是双带缟鰕虎鱼种群数量的暴增。据说这种鱼目前已经泛滥到了小汤菱湖一带,估计在接下来的这几年时间里,小汤菱湖的虾米也要遭殃了。
专吃鱼卵的子陵吻虾虎鱼
除了以上两种鱼,还有一种更加“虎”的鱼也充当着入侵者的角色,它就是子陵吻虾虎鱼,也叫苦甘仔。这种鱼和刚才提到的两类鱼有所不同,之前的两种鱼是一旦进入到特定流域,它们就驻扎在那里不动了,就像个钉子户一样。
但子陵吻虾虎鱼不一样,它是一种季节性回游鱼类。也就是说,每到特定季节,子陵吻虾虎鱼就会回游到自己的栖息地。之所以要回去,主要也是为了产卵,因为只有原产地的水域才最适合鱼卵的发育。
那既然如此,为何子陵吻虾虎鱼还要千里迢迢跑到其他水域去“玩耍”呢?其实这主要也是因为其他水域的天敌比较少。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淮河流域,几乎不存在子陵吻虾虎鱼的天敌,所以那里就是子陵吻虾虎鱼的天堂。
除此之外,子陵吻虾虎鱼还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其它鱼类的鱼卵。根据水生生学家的研究发现,子陵吻虾虎鱼最喜欢吃的食物居然是鱼卵。所以它们溯游到淮河流域后,就给其它鱼类造成了灭顶之灾。当地的草鱼、鲢鱼、鳙鱼的鱼卵纷纷遭到了子陵吻虾虎鱼的吞食,进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绿得发油的水华
当然了,除了动物以外,其它水生生物也充当起了入侵者的角色,比如藻类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南方的水域大多数要比北方清澈,这是千百年来水域不断演化得来的结果。然而,这样的结果却给藻类提供了一个可趁之机。
硅藻、金藻这些藻类定居在南方水域的时候,它们往往掀不起什么风浪。毕竟南方的水域清清亮亮的,各种杂质和化学元素不丰富,自然就无法让藻类发扬壮大。自从南水北调工程开通以后,这些藻类便开始顺着水流逐步扩散到北方的各个水域。
一来到这里,藻类们就仿佛到了天堂一样。水中富含各种氮、磷等元素,这简直就是藻类的饕餮盛宴。于是乎,藻类便开始大规模在这些水域繁殖起来了。这也是为啥这些年来,许多北方居民看到附近河流出现了大量的水华。这些水华一般绿得发油,有些水华还散发着一股恶臭,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
由于水华的数量实在太多,河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大多被其吸收殆尽,这也导致当地河流的鱼类因缺氧而死。尤其是北京团城湖一带,从2015到2022年,就已经发现了15种鱼类大规模死亡,其漂浮在水面上的样子令人触目惊心。
除了膈应人和杀死鱼类以外,水华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作用,那就是容易堵塞输水管道。这些藻类在繁殖过程中,经常会淤积在一些河道和输水管道附近。久而久之,这些输水管道就会因为藻类的堵塞而出现取水不畅,进而影响到各大城市的水源供应。
整治之路“任重而道远”
从以上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弊端还是显而易见的。关于生物入侵这个问题,许多专家也想出了无数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源头对河道进行改道,改变引水的阶段性时间,或者在末端进行大规模捕杀等。
然而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老话说的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这些生物种群一直都在,南方的水一直往北方调,这些生物入侵者就总能找到机会顺流而上,并在各个水域攻城掠地。
关于如何整治生物入侵这个问题,我想还是得交给专业的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研判,这样才能拿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只能说,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啊。
一种小型原生鱼,被称为冷水清道夫,它们成为了原生观赏鱼的新宠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一起轻松养水,快乐养鱼!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会发现一种特有的小型原生鱼,它们看起来,习性是比较安静和低调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安静地趴在某些沙质溪流、河流的水底,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爬虎鱼、或者趴地虎,还经常会被我们错认为另外一种国产原生鱼,以为它们是某种虾虎鱼。
但是,只要水面稍有点动静,它们便立马搅起一小股泥沙,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而且,无论从它们的长相和习性来看,和虾虎鱼也有很多的不同。
由于它们被养鱼界称之为:冷水清道夫,所以棒花鱼越来越成为很多原生鱼缸里的新宠。
据说,大部分饲养原生鱼的鱼缸里,都会有棒花鱼的存在。
棒花鱼的分布和基本体色
棒花鱼,为鲤科、棒花鱼属的鱼类,俗名,爬虎鱼、推沙鱼、沙锤鱼等等。
在我国,棒花鱼的分布还是范围还是很广的,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珠江、闽江、钱塘江、长江、黄河、辽河、黑龙江等水系,主要生活于平原河流的水质清澈区域以及底层区域。
棒花鱼的背部为深黄偏褐色,至体侧逐渐开始转淡,它们的腹部大多为淡黄或乳白色,背部自背鳍起点至尾基有五个黑色斑点,在体侧有七到八个黑色斑点,此外在棒花鱼的整个背部都有不规则的分布大小黑色斑点……
棒花鱼之所以有这样的体色,在野生的环境里看起来一点也不起眼,但是,正因为这样的一件外衣,让它们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反而成为了它们的一种保护色,让它们可以躲避天敌的袭击,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它们立刻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逃跑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棒花鱼的几个习性特点
一、棒花鱼属于我国的小型原生鱼类,它们大多数喜欢生活在沙质水域的静水区或者流水的底层,一般不会生存在泥底的水域中,它们平时的表现就是比较安静和低调,经常待在某处一动不动。
二、棒花鱼是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水中的各种无脊椎动物,比如枝角类、桡足类的小鱼虫,也会摄食水生昆虫、水蚯蚓、植物碎片或者残渣、极为少量的摄食藻类。
三、从棒花鱼的分布来看,它们对于适应的水质、水温基本无挑剔,但是想要很好的饲养它们,至少水温也要在15度以上,水质必须保证溶氧量充足。
四、棒花鱼的个体虽然娇小,但它们的体长,最长可以达到10厘米以上,比起红绿灯、斑马鱼等小型热带观赏鱼,看起来还是要大很多的。
五、棒花鱼同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且含有 18种必需氨基酸,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
六、棒花鱼的产卵季节一般在5到8月份,它们会在水流平缓的内河中产卵,而且棒花鱼具有筑巢、护巢的习性,雄鱼在此期间的攻击性很强。
棒花鱼的水族箱饲养环境和注意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如果我们养够了、看够了一些比较大众化的小型观赏鱼,我们是可以在鱼缸里饲养一小群棒花鱼的,至少它们不但皮实、易养,而且成本很低,有条件的鱼友是可以到室外野采的。
但是,如果我们在网上购买的话,目前的棒花鱼也不是太便宜,这个我们可以自行到网上去查看。
由于棒花鱼属于我国的原生鱼类,野性还是有的,在鱼缸里的胆子会更小、除了繁殖期以外,棒花鱼几乎没有什么攻击性,它们也不会像清道夫那样去吸鱼,所以说,我们可以在很多中小型鱼缸里或者原生鱼缸里饲养。
更好我们饲养棒花鱼的鱼缸,还是需要适度造景的,而且需要铺设一定的底沙,这是棒花鱼生活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我们需要给它们提供,包括了添加一些石块,营造出原生环境的风格等等,对于它们的情绪稳定会有很大的好处。
再者,不要把棒花鱼和一些性情比较凶猛、个体较大的中大型观赏鱼饲养在一起,那样的话,它们可能就没有活下来的机会了。
至于说饲养它们的水温、水质问题,只要是其他观赏鱼能够适应,溶氧量比较充足,那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背景底色的选择上,还是以暗色调为主,本来饲养各种原生鱼的鱼缸,都不易营造的过于明亮。
棒花鱼作为所谓的冷水清道夫鱼,可以像清道夫一样清理鱼缸各种藻类吗,和它们长相类似的虾虎鱼,是不是也有清洁鱼缸的作用呢?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棒花鱼能否有效清理鱼缸杂质的问题,这个还是应该可以的,但是,我们想指望在鱼缸里仅仅饲养一两条的棒花鱼,它们就能够轻易的除掉鱼缸里的各种褐藻、绿藻等藻类,这个想法并不现实。
一个是因为,棒花鱼的习性并不是以单纯的摄食各种藻类为主,再者,它们的个体和食量也不会有清道夫那么大,除非是饲养数量很多或者极度饥饿,而清道夫对于鱼缸里的大部分存留在缸壁上的藻类,还是可以很轻松的去除掉的。
不过由于棒花鱼的杂食性习性,它们还是可以摄食鱼缸底部其他鱼类留下的饵料残渣,这个清理工作它们还是可以完成的。
而虾虎鱼,和棒花鱼的习性就大不相同了,它们虽然也是属于绝对性的底栖鱼类,但是虾虎鱼仍然还是以各种活食为主,对于死物几乎没有什么兴趣。
而且虾虎鱼的攻击性比较强,有可能会去主动攻击游到水域底层的其他小型鱼,所以说,虾虎鱼并没有什么清理鱼缸杂质的作用,棒花鱼反而可以做到。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这几种鱼经常有人钓到但很少人认识,有的还是入侵物种经常有钓鱼人在一些社交平台请教钓的是什么鱼,今天蓑笠哥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常常被钓到,但是又很少有人认识的鱼种(不排除个别钓友都认识)。
雀鳝
两广福建一带的钓友经常会钓到,不论大小都有。雀鳝食性凶猛,原产地北美,属入侵物种,由于在中国没有天敌,所以自然水域的雀鳝一般个头都很大。卵巢和卵均有毒,如非老司机,蓑笠哥不建议食用。当然雀鳝有很多不同品种,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你只要知道是雀鳝那就可以了。
雀鳝
雀鳝
多辐翼甲鲶(清道夫)
清道夫原产地也不是中国,但是在南方已经泛滥成灾。多辐翼甲鲶是它的学名,名字如果你叫出来感觉B格会高一些。虽然清道夫这个名字不好听且面目可憎,但是它的肉质鲜嫩富有弹性;而且传说清道夫的肉对男性有某些不可描述的功效。如果你对如何烹饪清道夫感兴趣,请你关注蓑笠哥看历史文章。
清道夫
重唇鱼
如果你能经常钓到重唇鱼不是你那里资源特别好就是你技术特别棒。重唇鱼不好钓,虽然分布广泛:长江中下游都有分部。但是一般很少人以重唇鱼为对象鱼,除了钓鲫鱼的时候运气好上那么几条。
重唇鱼
麦穗鱼
钓鱼人痛恨的鱼种之一,被它盯上了很难平心静气的钓鱼。很多钓鱼人钓起来后一位是小草鱼苗或者黑皖苗,其实不是!看它的嘴巴有一些凸起,更大的麦穗不过半两(目前蓑笠哥钓到的),更大的没有见过。
麦穗鱼
鳑鲏鱼
农村钓鱼人应该经常钓到,在我们老家叫“屎 *** ”。你们那里叫什么? 鳑鲏很好钓,用最小的钩子,最细的蚯蚓即可。鳑鲏鱼很漂亮,尤其是繁殖期的雄鱼色彩艳丽。
鳑鲏鱼
虾虎鱼
钓蚯蚓经常钓到,尤其是不深的消息里面,虽然虾虎鱼个头不大,但是美味的很。专门用小狗细线,猪肝剁碎打窝很容易聚鱼。虾虎鱼吃钩凶猛,常常一个小小的虾虎鱼就能让你黑漂。
虾虎鱼
趴地虎
很多人会把趴地虎和虾虎鱼弄混淆,但是还是不一样,一般比趴地虎大一些,嘴巴里面也有牙齿。虾虎鱼嘴巴里面很多牙齿。这种鱼全身是肉,特别好吃!
趴地虎
银鮈
银鮈一般生活在水质很棒的小溪中,在水库河流也有分布。银鮈也有很多亚种,但是长相都差不了太多。
银鮈鱼
赤眼鳟(红眼)
广东常见鱼种,一般黑坑中比较少(几乎没有),但是在野外大水库和江河里面分布比较多。
赤眼鳟
塘鳢鱼
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肉质鲜嫩,但是一般钓获不多。这家伙爱吃蚯蚓,一般夏天用串钩海竿比较容易有不错的收获。不过一般当地的叫法不一样,你们那边叫什么
塘鳢
钓友们有知道其他鱼种,欢迎在下面评论区补充!
?
中文名:子弹虾虎
英文名:Bullet Goby
学名:Amblygobius semicinctus
最小水族箱尺寸:150升
饲养难度:容易
饲养要求:盐度 1.020-1.025;酸碱度 8.1-8.4
性情:一定攻击性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12.5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杂食
主要产地:印度洋
种属:虾虎科
也叫半带钝虾虎鱼。非常勤劳的鱼,会非常卖力地过滤沙子,保持底沙干净。在嘴里含一大口沙子,把小无脊椎动物过滤出来吃掉,然后从鳃部把沙子排出。如果养一对,“活”会干得更卖力。同类之间会打架,除非缸足够大。很少对其他鱼有攻击行为,除非体型类似。很适合与温和的鱼混养在珊瑚缸里。食物包括糠虾及海虾。
中文名:斑纹虾虎
英文名:Sleeper Striped Goby
学名:Valenciennea longipinnis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性情:温和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14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肉食
产自印度洋珊瑚礁附近的碎石地区。身体为白色,排列的黑色斑点,混合着橘色和荧光蓝色水平细纹及斑点遍布全身。很胆小,很适合珊瑚缸饲养,还可以帮助清洁底沙。2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厚的底沙。当感觉危险时,会藏在沙子底下,翻动底沙可以保证底沙的氧气。对其他鱼没有攻击性,但对同类有攻击行为,除非它们是一对。除了可以在底沙中寻找食物外,可提供各种虾类、血虫及动物性饵料。一天最少喂食一次。
中文名:黑线虾虎
英文名:Black-lined Sleeper Goby
学名:Valenciennea helsdingenii
最小水族箱尺寸:200升
主要产地:斯里兰卡
种属:虾虎科
产自斯里兰卡海域珊瑚礁附近的碎石区。银白色身体,两条黑褐色的水平线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末端。背鳍带黑边,看上去很有趣。很胆小,很适合珊瑚缸饲养,还可以帮助清洁底沙。2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厚的底沙。当感觉危险时,会藏在沙子底下,翻动底沙可以保证底沙的氧气。对其他鱼没有攻击性,但对同类有攻击行为,除非它们是一对。除了可以在底沙中寻找食物外,可提供各种虾类、血虫及动物性饵料。一天最少喂食一次。
中文名:橙斑虾虎
英文名:Orangemarked Goby
学名:Amblygobius decussatus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8厘米
主要产地:所罗门群岛
种属:虾虎科
产自所罗门群岛的碎石地区。属于过滤沙子寻找食物的虾虎,不断地含满沙子过滤食物。长圆形身体带亮橘色纹理,垂直条纹与水平条纹交错形成方形格子,像围棋的棋盘。很温和,还可以帮助清洁底沙。1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足够的活石及底沙。缸要加盖防止其跳出。很少攻击其他鱼,但对同种虾虎有领地意识,会攻击,除非它们是一对。食物包括各种小的甲壳类动物,富含营养的虾类(活的或冷冻的),糠虾及植物性饵料、人工饵料及球类食物。
中文名:虎纹虾虎
英文名:watchman tiger goby
学名:Valenciennea wardii
有一个白色带褐色条纹的身体,在之一个背鳍上有一眼点。为了更好的饲养它,建议用200升以上带活沙的水族箱饲养,活沙中带有可以供其食用的生物。缸应加密封盖。很少攻击其他鱼,但有领地意识,会和同类鱼争斗,除非它们是一对。喜欢在底沙中觅食,会含住一口沙子,过滤出其中的生物。食物包括活的或冷冻的虾,活的黑蠕虫,和其他动物性饵料,应该经常饲喂。
中文名:钻石哨兵
英文名:watchman diamond goby
学名:valencienna puellaris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15厘米
主要产地: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种属:虾虎科
在1956年由托尼亚马在印度洋首次发现。头部及身体是白色带橘色斑点。胆子很小,寿命很长,很适合放入珊瑚缸。为了更好的饲养它,建议用200升以上带活沙的水族箱饲养,活沙中带有可以供其食用的生物。缸应加密封盖。很少攻击其他鱼,但有领地意识,会和同类鱼争斗,除非它们是一对。喜欢在底沙中觅食,会含住一口沙子,过滤出其中的生物。食物包括活的或冷冻的虾,活的黑蠕虫,和其他动物性饵料,应该经常饲喂。
中文名:四驱车
英文名:two spot goby
学名:Signigobius biocellatus
最小水族箱尺寸:50升
饲养难度:中等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7.5厘米
主要产地:珊瑚海、印度洋
种属:虾虎科
也叫四眼古B,蟹眼虾虎。头部和身体是白色带有不规则的橘色斑块。它竖立起来鳍有明显的眼点。5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用活沙作为底层,再增加一个生态缸与之建立循环。对其他鱼很友好,但有领地意识,如果不是一对,同类之间会打架。如果环境好,会在水族箱中产卵。通常,过滤底沙以获取食物。需要追加各种活的或冻的富含营养的海虾、糠虾、沙蚕或其他动物性饵料。
中文名:金头虾虎
英文名:sleeper gold head goby
学名:valenciennea strigata
水族箱更大成体尺寸:18厘米
主要产地:斐济
种属:虾虎科
有许多名称,包括金头古B、蓝纹虾虎、黄头虾虎或蓝线等。头部是金黄色的,带着一条蓝线在眼睛下部,剩下部分为浅灰色。为了更好的饲养它,建议用200升以上带活沙的水族箱饲养,活沙中带有可以供其食用的生物。缸应加密封盖。很少攻击其他鱼,但有领地意识,会和同类鱼争斗,除非它们是一对。喜欢在底沙中觅食,会含住一口沙子,过滤出其中的生物。食物包括活的或冷冻的虾,活的沙蚕,和其他动物性饵料,应该经常饲喂。
中文名:六点虾虎
英文名:Sixspot Sleeper Goby
学名:valenciennea sexguttata
也被叫做蓝点虾虎。有一个浅蓝的身体在腮部有数个蓝色斑点。为了更好的饲养这种鱼,应该放入200升以上带底沙,底沙更好带有生物的。很少攻击其他虾虎鱼,但有领地意识,会和同类鱼争斗,除非它们是一对。喜欢在底沙中觅食,会含住一口沙子,过滤出其中的生物。食物包括活的或冷冻的虾,活的黑蠕虫,和其他动物性饵料,应该经常饲喂。
中文名:尾斑钝虾虎
英文名:sleeper banded goby
学名:amblygobius phalaena
最小水族箱尺寸:120升
也叫林哥,在1837年由瓦朗西尼在印度洋首次发现。黄绿色的头部带着蓝色和褐色的斑点。身体其他部分是黄色带褐色条纹。120升以上带珊瑚碎石供其躲藏,加密封盖防止其跳出。很少攻击其他虾虎鱼,但有领地意识,会和同类鱼争斗,除非它们是一对。可以喂各种小的甲壳类动物、虾(活的或冷冻的),植物性饵料及缸内生长的藻类。更好一天喂食三次。它也喜欢自己寻找缸内的可吃的食物。
完
大家都在看
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海水知识吗?
来下载龙巅鱼邻吧
点击原文立即下载
原生观赏鱼混养需要注意什么?这3大事项需关注,特别是虾虎鱼各位鱼友大家晚上好!这是今天原生鱼系列最后一篇文章。前面的4篇文章下来,我们对原生鱼基本算是熟悉了。这篇文章我们重点讲下混养的注意事项。由于我们养鱼不单单是一个品种,经常会混养的。无论热带鱼还是冷水鱼,混养都是需要根据鱼的习性和特点来遵循一些原则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下,原生鱼混养,除了一些常规性的混养原则,例如大鱼吃小鱼,这些通用注意事项之外,都还需要注意什么细节。
一、不同流域的鱼尽量不混养
有的原生鱼是在湍急水流中的,有的是在缓和水流,甚至是静水池塘里面的。如果是喜欢急流的鱼,我们需要营造一些水流,可能水泵的功率需要大一些,造出的水流才足够急。而一些喜欢静水的鱼,在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应的,比如斗鱼,它们更多的是喜欢静水。怎么判断一种原生鱼的这种习性呢?除了到原产地看实际的流域情况之外。还可以通过它们的身体来判断,一般在湍急水流中的鱼,身体是流线型或者是纺锤形的,看上去比较苗条,也很灵活,像宽鳍鱲。
二、一些凶猛的鱼,混养密度适当大一些
这一点可能有朋友会问。疯疯人你是不是说错了,应该密度小一些?其实不是,真的对一些比较凶的,密度需要大一些。因为鱼多了,这尾比较凶的鱼,反而不敢那么嘚瑟。因为太多鱼看着了,会无形中给它一些气场的压制。这也是一个圈子、一个氛围的效应。跟我们人类的社交是一个道理,近朱者赤。如果是一条比较凶的,在一群不爱打架的鱼(但是也不能太弱)旁边,其实它也不会太凶,反而会有所收敛。但是前提是不能密度太大,还是要保证供氧量足够的。
三、虾虎鱼一定不能裸缸混养
这第三点是真对虾虎的。因为虾虎鱼在原生鱼里面,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一个混养注意事项,我们单独拿出来讲。因为虾虎鱼的领地意识是很强的,如果裸缸混养的话,经常领地分配不均。这样就打架非常厉害。所以,如果混养了虾虎的鱼缸,建议更好是有底砂,还有石头,可以给它们挖洞占领领地,减少伤亡。而且,这些东西布置下去之后,虾虎鱼的状态也会好非常多。经常能看到对吼的场景,这是养虾虎鱼的更大乐趣了。
以上就是疯疯人帮大家总结的,关于混养原生鱼的3大注意事项。大家如果准备养原生鱼,或者已经在养了。可以看看是否符合这些注意事项的要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文章对各位朋友都有帮助!我是疯疯人,“养鱼说”的作者,从小喜欢养鱼的孩子。坚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最接地气的养鱼经验。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关注点赞,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欢迎收藏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持续关注!
鱼类中有不少鱼外观接近,不仔细看,很容易把它们搞混淆,这些鱼明明不是同种鱼,却长的像孪生兄弟,还有些鱼长的太相近,容易让商家把李鬼搞成真李逵,趁浑水摸鱼。这样的案例不少,如把红鳟鱼当成三文鱼来卖。笔者也是经常搞错,毕竟我们不是鱼类学家。难免出错,刚好看过一些鱼类,有点兴趣将它们罗列到一起分组来瞧瞧。
之一组:沙光鱼VS 牛尾巴鱼
沙光鱼
学名叫矛尾刺虾虎鱼,俗称推浪鱼、沙逛鱼、地龙鱼、天浪鱼。尾巴造型非常像古代兵器矛,一般的虾虎鱼都比较小,但矛尾刺虾虎鱼算是虾虎鱼族群中的巨无霸。一年生长到30厘米不费劲。多生活于海边浅水区,以嘴大贪吃著称,小鱼小虾鱼卵无所不逮,为海水养殖业之一害,养殖户特别是皆深恶而痛绝。但民间有“十月沙光赛羊汤”的说话,是秋季滋补品。
牛尾巴
牛尾巴鱼学名叫乌苏里拟鲿(念偿),又叫乌苏里鮠(念围)。俗称青颡、马钩子,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水系的的特有中型珍贵经济鱼类。养殖的可不值钱,此鱼无鳞,身子细长像牛尾巴。
区别 *** :
这两种鱼粗看外表好像一样,都是细长的,瘦瘦的。但细看是有差异的,沙光鱼的尾巴更有特色,呈矛形;体色方面,牛尾巴是偏黄绿色,沙光鱼偏沙子的黄褐色,沙光鱼有箭形纹理;嘴部,牛尾巴有须,沙光鱼属于虾虎鱼,虾虎鱼嘴部是没有须的;鱼鳍方面,牛尾巴像黄颡鱼一样是一根刺带鳍展,沙光鱼的鳍由很多平行排列的小毛刺组成,非常像扇子的扇骨结构。
第二组:塘鳢VS松江鲈鱼
塘鳢鱼
南方叫土步鱼,常随土而行,因此得名土步鱼。又称土婆鱼、虎头鲨。既是经济鱼类,又可当观赏鱼来养。常见的中华乌塘鳢、尖头塘鳢、沙塘鳢等。国外澳洲巨型塘鳢在国内水族市场深受欢迎。
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俗称四鳃鲈鱼、淞江鲈、花花娘子、花鼓鱼、老婆鱼、媳妇鱼。鮋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鲈属。四鳃鲈是南宋时苏州人范成大作诗“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 ”时取的名字。松江鲈鱼的四鳃不是真的有四鳃,而是鳃膜上有两橙色斜纹,酷似2片鳃叶,故有“四鳃鲈”之称。巨口细鳞,鳍棘坚硬。其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没有细毛刺,滋味鲜美绝伦,是野生鱼类中最鲜美的一种。松江鲈鱼自古以来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为名贵的食用鱼类。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白鱼齐名。
辨别 *** :
松江鲈鱼咋一看有点像清道夫,但不是清道夫那种斑马回形纹,有点像癞蛤蟆的突起,还有点像甲鱼的壳,而塘鳢虽然有纹理,但体表披着非常细小均匀的鳞片,看起来很光滑。两种鱼体 *** 分比较明显,更大不同的地方在鳃部,松江鲈鱼又叫四鳃鲈,何为四鳃?是指它的鳃看起来像有四个鳃一样,像极了我们服装中的假两件一样。塘鳢的鳃就不是这样的。
第三组:弹涂鱼VS虾虎鱼
弹涂鱼
弹涂鱼又名跳跳鱼、泥猴。隶属于鲈形目、弹涂鱼科。弹涂鱼有鳃,是真正的鱼,是进化程度较低的古老鱼类小动物。弹涂鱼是鱼类中的天才,腹部有吸盘,能附在礁石上栖息,喜欢钻洞穴居于底质为烂泥的低潮区,或咸淡水交汇的江河口滩涂。
虾虎鱼
虾虎鱼外观和弹涂鱼相近,但不是一种鱼,也容易搞混淆,虾虎鱼分为淡水、海水、汽水三种族群,淡水虾虎鱼我国种类最多,为吻虾虎鱼,多生活江河溪流中,小的2厘米,大的8到10多厘米,是非常不错的观赏鱼,喜欢打斗争地盘,喜欢钻沙子小石头。至于虾虎鱼的详细介绍,可以看我头条号其中一篇专门讲我国淡水虾虎鱼分类的文章。
第四组:马口鱼VS鱲
很多钓鱼人把马口鱼和鱲混为一谈,其实马口鱼是马口鱼,鱲是鱲,它们是近亲,但不是同一种鱼。很多钓鱼人认为马口鱼就是桃花鱼,桃花鱼顶多叫长鳍马口鱲,或者叫尖鳍马口鱲什么的,但绝不是马口鱼,桃花鱼是专指鱲。只是外形和马口鱼近似,它们同科不同属,鱲为鱲属,马口鱼为马口鱼属,鱲属鱼类比较著名的有宽鳍鱲,尖鳍鱲,长鳍鱲。鱲鱼与马口鱼分辨的 *** 是看鱼身有没有花纹,这个区别还是比较直观的。再者,鱲的唇上有星珠,而马口鱼唇部没有星珠。
第五组:赤尾子VS赤眼鳟
赤眼鳟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鱼,体呈长筒形而圆,外观有点像草鱼,尾部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最明显的特征是眼上缘有显著红斑,故名红眼鱼。而赤尾子是云贵四川一带当地人的叫法,也叫红尾巴,实际上属于光唇鱼或者白甲鱼范畴,至今没有定论,这种鱼的尾巴是红色的,嘴部和赤眼鳟区别非常明显,光唇鱼的上下颌有角质层,喜欢刮食,这点和鲴鱼一样。赤尾子的眼睛没有红斑。
第六组:军鱼VS草鱼
军鱼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倒刺鲃,属于鲃(念巴ba)亚科鱼类,四川、贵州遵义地区钓友称其为“青波鱼”、“青棍”。是路亚游钓鱼种。草鱼是四大家鱼,多余的我就不啰嗦了。不熟悉的人真的就把它当成草鱼了,准确地说,还以为是没长大的草鱼苗呢!其实,区别它们也不难,相对于草鱼来说,军鱼的鳞片要大,再者,军鱼有触须,草鱼没有。
第七组:东星斑VS燕尾斑VS西星斑
东星斑为鮨科,鳃棘鲈属。是石斑鱼中的一种,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简单说就是深海鱼,一般的深海鱼比较金贵,深海观赏鱼也贵,还有有那老鼠斑啊什么的反正石斑鱼都不便宜,东星斑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又因这货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因此叫“东星斑”。但野生的东星斑已经非常稀少了,现在被立法列为受保护的鱼类, *** 已经严厉禁止捕捞这种海鱼,因此东星斑已经成为稀有品种的鱼类。
野生的东星斑受保护,人总是要吃的,从国外进口的有,养殖的也有,但就不知道你吃的东星斑是个什么级别的呢?古时候人分三教九流,三六九等。这东星斑也是有等级的。一等东星斑通体淡红或红色斑块,人称 “红东”;二等东星斑红中带黑,色泽较暗称为“澳东”;三等东星斑略带粉色,是养殖的东星斑,称为“养东”;四等东星斑通体黑色或黑色斑块,称为“黑东”。
东星斑
除了东星斑以外,很多地方的海鲜城喜欢趁浑水摸鱼,把和东星斑外形相似的石斑鱼当东兴斑来卖,这里就包括燕尾斑和西星斑。
燕尾斑
除了颜色与斑点有所区别,更具标志性的的是燕尾型的尾巴形状,肉质风味上不如正牌东星斑。
燕尾斑
西星斑
也叫泰星斑、西星斑、帝星斑,学名蓝点鳃棘鲈,最显著特点是身上斑点为蓝色。西星斑是石斑鱼的一种,和其他的石斑鱼不同的是头小,身细长,它的外形跟东星斑一样,但是它的颜色和东星斑不同,东星斑是红色,西星斑是淡绿色。东星比西星贵,最近几年海产市场很多把西星斑直接说是东星斑,价格也是东星斑的价格,东星斑300元多一斤,西星斑才100多一斤。
西星斑
第八组:秋刀鱼VS沙丁鱼VS鲱鱼
秋刀鱼和鲱鱼外观比较接近,但怎样有效区分它们呢?先普及下小知识,鲱鱼是专门做罐头的鱼,而秋刀鱼是日本人喜爱的鱼种,日本人爱烤秋刀鱼吃。
秋刀鱼
秋刀鱼是颌针鱼目,竹刀鱼科,秋刀鱼属的唯一一种鱼类,和针鱼是近亲,但没有针鱼的长颌针。秋刀鱼和沙丁鱼外观相似,但秋刀鱼的体形更像两头尖尖的弯月亮。区别更大的地方在嘴部,秋刀鱼的嘴明显带有颌针鱼尖细的特点,而沙丁鱼的嘴部圆而钝些。还有一个区别是秋刀鱼的尾部有类似金枪鱼的波浪线突起,只是金枪鱼的尾部突起不连贯呈三角状,从这点上说更接近马鲛鱼(鲅鱼)的尾部。
秋刀鱼
颌针鱼形体更显得直筒化。吻部有长针。
颌针鱼
沙丁鱼和鲱鱼
沙丁鱼和鲱鱼是同科鱼种,全世界有200多种鲱科鱼类。做鲱鱼罐头的叫大西洋鲱鱼。我国其实也有鲱鱼,叫太平洋鲱鱼。我国沿海地区叫它“鲭鱼”。刺多,多用它来做鱼露,也就是鱼酱油。而欧洲也是用它来发酵,只不过是用来做成罐头。鲱鱼罐头在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尤其是瑞典、荷兰等国人民更喜欢,是他们的传统美食。但听说鲱鱼罐头打开时奇臭无比,湖南卫视有期综艺节目邀请嘉宾挑战吃沙丁鱼罐头,听说这美食还挺高端的,我是没吃过的,静静的做吃瓜群众。有吃过的朋友可以发表见解。
沙丁鱼也是鲱科鱼中的一种,属于小海鱼级别,是其他凶猛鱼类的饵鱼,小而数量大,喜欢抱团抵御掠袭者的攻击,常听用来比喻拥挤的程度叫“挤沙丁鱼”。沙丁鱼的物种级别划分依次为: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是鲱科食用鱼类的统称,包括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中所有食用鱼种。
沙丁鱼
因为精力有限,就罗列这些看起来像孪生兄弟,却是李逵和李鬼的鱼类分享给大家,权当抛砖引玉,请高手雅正再举些例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