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
别名
血风藤
鸡血藤小故事
古时有一后生叫李富,给财主放牛,风里来雨里去,渐渐手足麻木,肢体半瘫,被财主赶出家门。他虽然行走不便,但为了生计,跟随家旁寺中采药的和尚上山采药,以卖药为生。李富非常善良,爱帮助别人,遇到穷人生病,无私将药奉献。
一年夏天的一天,采药很晚,在朦胧的月光下,他把头和腿架在攀援的粗藤上,不知不觉睡去。刚一入睡,就梦见一只特大的公鸡,大大的白冠,长长的脖颈,死死地将他缠绕,使他动弹不得,直觉得全身透麻,血液凝固,四肢酸疼。他企图张嘴呼救,但嘴张无力闭和。这时,庞然大物却向他脸上、口里喷洒鲜红的血液,鲜血灌满了他的肚子,像一个半球体,从高山上跌滚了下来,满身大汗而惊醒。醒后心慌不止,浑身麻木。他定了定神后,觉得全身逐渐轻松,用手擦去了脸上的血液,直觉得口中很苦。这时天已经黎明,抬头望去,只见这藤子被他压断的破处滴出象血液一样的液体,染红了他的脸,灌饱了他的肚子。
后来他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和尚,和尚说:“你心肠好,有高人点化,你就将这藤子砍回家煮水喝吧。”这后生就按照和尚的意思,天天砍一段藤子回家煮水喝。斗转星移,两个月过去了,李富的全身麻木、酸疼的症状全部消退,活动自如。别人问其缘由,他就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人们。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类似的病人均被治愈。由于这种藤的液体色如鸡血,再加上后生的梦境,人们就把这味药叫鸡血藤。
每日一味抗癌中药——野葡萄藤,清热消肿功效佳,外用能治烧烫伤野葡萄藤
葡萄科藤本植物蛇葡萄的根、叶或茎藤。产于华北等地,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亦产。
【别名】大风藤,假葡萄,大血藤,果麻栓。
【性味】甘,平。
【归经】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清热消肿,利尿祛湿。
【应用】
- 肿瘤治疗
本品性味甘平,入肝胃大肠经,临床较多应用于胃癌、肠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也用于多种肿瘤引起的水肿,尤其是伴有湿热证候者。
用于胃癌,常配伍菝葜、藤梨根、木芙蓉、山药、茯苓、陈皮等;
用于肠癌,常配伍红藤、藤梨根、生地榆、槐米、山药、薏苡仁等;
用于肝癌,常配伍蟾皮、半枝莲、半边莲、重楼、岩柏等。
用于多种肿瘤引起的水肿,常配伍猪苓、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泽泻、冬瓜皮、玉米须、泽漆、瞿麦等。
- 其他应用
(1)肠痈:本品清热解毒,常与红藤、败酱草、金银花配伍。
(2)小便涩痛不利:与瞿麦、白茅根、黄柏合用。
(3)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外用。
【文献论述】
《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止血,祛风湿,安胎,解热。治麻疹。
《广西植物名录》:叶: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痢疾,疮疡肿毒。
瑶族瑶医瑶药中提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是指哪些中药材瑶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的基源植物大全
瑶族长期以大山为依托,生活、生产于大山,长期过着靠山吃山,与世无争的生活,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不懈斗争。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治疗 *** .
其中使用的各种中草药被归类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
五虎
上山虎(少花海桐);下山虎(滇白珠);入山虎(两面针);毛老虎(羊踯?);猛老虎(白花丹)
九牛
黑九牛(威灵仙);蓝九牛(三叶木通);白九牛(尾叶那藤);青九牛(宽筋藤);黄九牛(蝉翼藤);紫九牛(翼核果);红九牛(毛杜仲藤);橙九牛(尖山橙);绿九牛(山牵牛)
十八钻
麻骨钻(买麻藤);大钻(黑老虎);大红钻(异形南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小红钻(冷饭藤);黄钻(东南五味子);白钻(绿叶五味子);铁钻(瓜馥木);九龙钻(龙须藤);槟榔钻(大血藤);铜钻(定心藤);六方钻(翅茎白粉藤);四方钻(翼茎白粉藤);黑钻(柠檬青风藤);双钩钻(钩藤);葫芦钻(石柑子)
七十二风
浸骨风--藤石松;龙骨风--桫椤;石上风--长叶铁角蕨;麻骨风--小叶买麻藤;鸡爪风--假鹰爪;牛耳风--黑风藤;假死风--山胡椒;金线风--粉叶轮环藤;冷骨风--萍蓬草;大肠风--苎叶蒟;小肠风--山蒟;四季风--丝穗金粟兰;九节风--草珊瑚;慢惊风--金线草;牛膝风--土牛膝;暖骨风--毛瑞香;保暖风--结香;红节风--北酸觉杆;独脚风--薄叶红厚壳;半边风--翻白叶树;金骨风--算盘子;入骨风--常山;鬼刺风--莓叶委陵菜;扭骨风--榼藤;七爪风--深裂锈毛藤;南蛇风--喙荚云实;鸭仔风--大果油麻藤;金钱风--排钱树;五层风--野葛;九层风--密花豆;半荷风--半枫荷;五爪风--粗叶榕;追骨风--薜荔;刺手风--珠芽艾麻;过山风-过山枫;黄骨风--多花勾儿茶;倒丁风--雀梅藤;扁骨风--扁担藤;走血风--飞龙掌血;大散骨风-灰背清风藤;小散骨风--簇花清风藤;八角风--八角枫;九季风--白簕;三角风--常春藤;阴阳风--树参;鸭脚风--鹅掌柴;鹞鹰风--通脱木;竹叶风--百两金;血风--走马胎;走马风--心叶紫金牛;酸吉风--酸藤子;破骨风--清香藤;羊角风--羊角拗;爬墙风--络石;大白背风--球兰;水浸风--风箱树;鸡场风--牛白藤;急惊风-白马骨;鹰爪风--钩藤;黑节风--接骨草;白面风--羊耳菊;细接骨风--小驳骨;大接骨风--黑叶小驳骨;粘手风--尖尾枫;穿骨风--大叶紫珠;过墙风--臭牡蛎;红顶风--鎮平;五指风--黄荆;钻地风-活血丹;来角风--山姜;过节风--开口箭;穿心风--穿心藤
醉绿南宁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初冬北京寒意料峭,黄叶片片落满地。南去2000多公里的南宁,却温暖湿润,绿意盎然。走出吴圩机场,满目翠绿,绿的气息扑面而来。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的美誉,绿在青山秀水,绿在城市乡间,绿在眉间,也绿在心扉。
初冬时节的南宁青秀山 赵珊文/图
青山翠绿碧连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地处亚热带,古属百越之地,东晋时建晋兴郡,南宁建制从此开始,至今已有1700年历史。唐朝贞观年间,更名邕州,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
日影罗峰云霭霭,青山古塔秀峨峨。十年前的初冬,我之一次来到南宁,绿树成荫、鲜花飘香,青山环绕、碧水常流,“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这图景深深刻在脑海中。此后,我多次又在严冬与绿城相遇,那满城绿意温暖心田。
南宁看绿,我首推“城市绿肺”青秀山。“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在城市中心难得有如此大片的综合生态景观。在蜿蜒流淌的邕江畔,青秀山群峰起伏、林木青翠、泉清石奇。
你见过铁树开花吗?我之一次看到这奇观就是在青秀山苏铁园。苏铁起源于3亿多年前,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园内收集苏铁40余种6000多株,树龄千年以上的苏铁有近百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1360多年。在雨林大观,参天巨榕、野生桄榔等热带植物比比皆是,绞杀、板根、攀缘、吊挂等雨林奇观随处可见,好一处妙趣无穷的立体绿色世界。占地100亩的环山秀坪,是我每次拍照的更佳取景地,依山势起伏的大草坪把天地涂满了绿色,四周镶嵌着高大的棕榈树,宽阔的舞台任你撒欢儿。
与青秀山相距几十公里的大明山,雨后晴翠,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98.9%,北回归线横贯中心,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大明山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广西之一个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的保护区。
绿水旖旎好风光
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 赵珊文/图
南宁看绿,当然不能错过潺潺绿水。穿城而过的百里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邕江江面宽广,江水碧绿,沿岸绿植常青,繁花似锦。人们或漫步江边步道,或乘游船观赏古城墙和畅游阁等多处景点,绿城风貌尽收眼底。
我们来到那考河湿地公园,一江碧水蜿蜒流向远处,循着绿植鲜花组成的梯田走近河边,鱼儿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市民游人驻足栈道,凉亭、水车交相辉映。桂花朱瑾美人蕉,十里江畔暗香涌,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展现在眼前。
“那考”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绿色的水田。几年前,那考河曾是南宁的“臭水沟”。2015年,南宁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开启生态建设新篇章。南宁市创新那考河项目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等方面启动全流域治理。如今,那考河已蜕变成绿树环绕、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南宁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都说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举世闻名,其实南宁大龙湖的水上喀斯特风光毫不逊色,奇、险、秀不亚于桂林的山,静,清、绿无愧于漓江的水。大龙湖是人工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湖面碧水连天,波光粼粼,四周群山环抱,石峰依肩并立,曲折回环,青山倒影浑然一体。
独特绿色趣味多
南宁的绿色不仅美化环境,扮靓生活,还颇具趣味。此行是我第三次到访广西药用植物园,每次总能从花花草草中收获不少中草药知识,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神奇与美丽,着实有意思。
广西药用植物园以《本草纲目》为蓝本规划设计。青山绿水之间,保存着1万多种药用植物物种。2011年,植物园以物种保存数量最多和保存面积更大获得“更大的药用植物园”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行走在林木苍翠、藤蔓纵横的植物王国,呼吸着中草药的芬芳,辨识学习中草药。游览时一定要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否则就只是逛普通植物园了。木本药物区种植木本药物1000余种,根据每种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乔木和灌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互相搭配,林下栽培耐阴药物,树干种植附生药物,或让藤本植物攀缘其中,组成一幅热带阔叶林景观。药食两用的桄榔树,其巨型叶片长达五六米,在林中婆娑屹立;误食少许即可致命的海杧果、马钱子和见血封喉等剧毒植物原来长这个样子,让人大开眼界。
走进藤本药物区,眼前是庞大而美丽的藤蔓与阔叶林构成的热带雨林景观。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边是能分泌红色汁液的“藤王”鸡血藤,可强壮补血、治疗腰膝酸痛和月经不调;那边是藤茎长达百米、左右旋转扭曲的过江龙,是舒筋活络、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的良药……
药用植物园已开发了健康一日游、科普一日游,休闲养生一日游等项目,形成了赏神奇药用植物、吃健康药膳等颇有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吸引着众多游客。
抗癌中药石见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常用于治疗癌性疼痛石见穿,又名紫参,是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等地。8~10月开花期采割全草,鲜用或晒干,生用。
苦、辛,平。归胃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一般药理作用:①保肝作用。②抗妇科病作用。③抗病毒作用。
抗肿瘤药理作用:① 抑制肿瘤细胞。②抗肿瘤细胞转移。③抗血管新生。
可用于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尤善治疗癌性疼痛。
用于气滞血瘀、瘀毒内阻,凝结成积的消化系统肿瘤,症见胃脘疼痛、进食梗阻,腹部肿块坚硬拒按等,可与石打穿、急性子、延胡索合用;
用于气滞血瘀之骨肉瘤或肿瘤骨转移疼痛,可配伍寻骨风、鸡血藤、延胡索、姜黄等;
用于肠癌便血,配薏苡仁、败酱草等;
用于乳腺癌肿痛,可与夏枯草、穿山甲、我术化痰软坚之品同用。
有报道,解毒方(由石见穿、猫人参、薏米仁等组成)临床治疗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屡起沉疴。
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石见穿、黄芪、北沙参等)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
此外,本品还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痢疾、痛经、赤白带、痈肿、骨痛等病症。
民间经验方搭配
1.治疗肺癌
石见穿,紫草根,沙参,麦冬、生地,百部、地榆,五味子,炒山栀、王不留行,蒲公英
2.治疗食管癌
石见穿,半枝莲,红枣,急性子
3.治疗直肠癌
石见穿、山慈菇、蛇莓、预知子、败酱草,薏苡仁,黄芪、鸡血藤,丹参,八角金盘,枳壳,大黄
4.治疗宫颈癌
鲜石见穿、鲜六月雪、鲜墓头回,鲜香附
本草摘要
(1)《神农本草经》:“心腹积聚……通九窍……治诸血病,痈肿积块……妇人腹蕈。”
(2)《药性本草》:“治心腹坚胀,散瘀血。”
(3)《本草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三)3、活血疗伤药
骨碎补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
苏木
别名:苏方木、棕木、赤木、红赤木、红柴
4、破血消癥
马钱子
别名:士的宁树、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眼、大方八、马钱树,马钱科、马钱属乔木
三棱
别名:荆三棱、光三棱
莪术
别名:蓬莪术、蓬术、广术、青姜
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天南星
别名:虎掌、南星、蛇芋、野芋头
化橘红
别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
白前
别名:石蓝、嗽药、鹅管白前
半夏
别名:水玉、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叶半夏、三步跳
芥子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旋覆花
别名:金线花、夏菊、满天星、金盏花、猫耳朵花
2、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
别名:贝母、川贝、勤母
瓜蒌
别名:栝楼、药瓜、吊瓜
胖大海
别名:大洞果、安南子、胡大海、通大海、大海
前胡
别名:土当归、水前胡、野当归
桔梗
别名:梗草、苦桔梗、大药、铃铛花、尚头花、苦菜根
浙贝母
别名:浙贝、象贝母、大贝母、元宝贝、珠贝
昆布
别名:海带、江白菜
竹茹
别名:蛤壳、瓦屋子、花蚬壳
3、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
别名:兜铃、水马香果
白果
别名:鸭脚子、灵眼、佛指柑
百步
别名:嗽药、百条根、山百根、药虱药
桑白皮
别名:桑皮根、桑根白皮、桑皮、白桑皮
款冬花
别名:冬花、款花、艾冬花、九九花
罗汉果
别名:假苦瓜、光果木鳖、拉汉果
安神药
合欢皮
别名:合昏皮、夜合皮、合欢木皮
远志
别名:棘菀、细草、光棍茶、细叶远志、小草、小草根
柏子仁
别名:柏实、柏子、侧柏子
酸枣仁
别名:枣仁、酸枣核
平肝熄风药
罗布麻叶
别名: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
蒺藜
别名:旁通、屈人、止行、刺蒺藜、硬蒺藜
天麻
别名:赤箭芝、独摇芝、离母、赤箭、明天麻
钩藤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开窍药
石菖蒲
别名:山菖蒲、药菖蒲、金钱蒲、水剑草、石蜈蚣、九节菖蒲
补虚药
1、补气药
甘草
别名:国老、美草、甜草根、粉草、乌拉尔甘草
人参
别名:人衔、土精、棒棰、圆参、山参
大枣
别名:红枣、干枣、良枣
山药
别名:山芋、怀山药
白术
别名:冬术、山芥、于术、浙术
党参
别名: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黄芪
别名:绵黄芪、独根、二人抬
2、补阳药
巴戟天
别名:鸡血藤、兔儿肠、鸡肠风、猫肠筋
肉苁蓉
别名:地精、大芸
杜仲
别名:思仙、木绵、丝连皮、丝棉木、玉丝皮
补骨脂
别名:破故纸、怀故子、川故子
蛇床子
别名:野茴香、蛇米
淫羊藿
别名: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仙灵脾
3、补血药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当归
别名:马尾归、秦归、云归、西当归
首乌藤
别名:夜交藤、田猪头、铁称陀
4、补阴药
牛膝
别名:怀牛膝、杜牛膝、牛盖膝、牛筋
石斛
别名:林兰、杜兰、千年竹、黄草
麦冬
别名:寸冬、韭叶麦冬、麦门冬、寸麦冬
百合
别名:白百合
收涩药
五味子
别名:五梅子、山花椒、五味
五倍子
别名:文蛤、木附子
肉豆蔻
别名:肉果、玉果、顶头肉
罂粟壳
别名:米壳、粟壳
莲子
别名:水芝丹、莲实、莲蓬子
芡实
别名:水鸡头、鸡头实、鸡头子
来源:《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
整理:基层医师公社 羽兮史上最全中草药图谱(附主治功效)
大家好!摩普商城又来啦!农村稀奇古怪野草真不少呢,小编小的时候就喜欢在农村空旷的地方找植物,总能发现一些新奇的植物。长大才发现这些植物是有药用价值的呢。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种长得像鹿蹄的植物,它的价值还挺珍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类植物的学名叫鹿蹄草,别名又叫 鹿衔草、小秦王草、破血丹等,是鹿蹄草科、鹿蹄草属常绿草本状小半灌木,高可达30厘米。由于生命力旺盛,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比较喜欢生长在山谷,林下,或是山坡。如果你喜欢爬山,没准儿就能遇到鹿蹄草。
为什么它叫鹿蹄草呢?
顾名思义,它的名字中有鹿蹄,那肯定是有点关系的。因为这类植物的叶子长得很像鹿蹄,非常圆润,趋近于圆形,作为观赏性植物也是不错的,所以取名叫鹿蹄草。关于鹿蹄草还有一个传说呢,小编在这里就不详细陈述了,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去查查哦。
那么鹿蹄草究竟有什么珍贵的价值呢?
鹿蹄草味甘、苦,性微温。入药具有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等,对肾虚腰痛、筋骨痿软、风湿痹痛、虚劳咳嗽、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等症有治疗作用。
1、补肾强骨:凡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者,可与杜仲、牛膝、菟丝子等补肾药配伍。凡风湿筋骨关节疼痛,日久肝肾不足者,可与独活、老鹳草等祛风湿药同用。凡年老肾虚骨质增生者,可与熟地、骨碎补、鸡血藤、肉苁蓉相合。
2、止咳止血:鹿蹄草能补虚止咳,收敛止血。凡肺虚久咳,潮热盗汗者,可与五味子、百合等益气滋阴药配伍。凡肺痨咯血者,可与白及、阿胶等同用,崩漏下血者,可与陈棕炭、地榆炭等并施,凡外伤出血者,可与三七等研末调敷患处。
3、强心降压:鹿蹄草有强心、降压、降血脂作用,对衰弱的蛙心能增强心搏,调正心律,能扩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对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更为明显。强心时可配伍附子、人参、桂枝等,降血压则可配伍杜仲、豨莶草、夏枯草、钩藤等,而降血脂常与草决明、生山楂等同用。补肾强腰膝、祛风湿的作用也比较显著,可与杜仲、桑寄生、怀牛膝等配伍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鹿蹄草的介绍,大家了解了么?
关注您的健康,我们是摩普商城!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咨询哦~满满的干货每天等着你~记得给我们点个关注~
鸡血藤属豆科崖豆藤属植物,别称三叶鸡血藤、龙层风,可药用。喜温暖,不耐寒,喜疏、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全株可药用,有疏松经络、活血、的效果。主治月经不调,腰酸等症状,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地。
白花丹
【品种来源】蓝雪属植物白花丹,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仅供外用。
【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千里及。
【性味】味辛、苦、涩,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散瘀,解毒杀虫。
【应用】
- 常治肿瘤
常用于肝癌、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骨肉瘤、膀胱癌、白血病等肿瘤。
- 其他应用
(1)治风湿关节疼痛及腰腿痛:白花丹根,水煎服或泡酒。
(2)治牙痛:鲜白花丹叶适量,揉烂嗅闻。
(3)治疮疖,毒蛇咬伤:鲜叶捣烂外敷,有灼热感即取下。
(4)治跌打损伤:白花丹、大血藤、铁筷子,水煎服。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
【文献论述】
《本草纲目》:“千里及味苦、平,有小毒;主治天下疫气结黄、瘴疟蛊毒,煮汁服,取吐下;亦扔敷蛇犬咬;同甘草煮汁饮,退热明目,不入众药;同小青煎服,治赤痢痛。”
《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清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潮汕青草药别名大全(1)珠仔草
叶下珠,潮汕地区别名珠仔草、假油甘、含羞草、五时合、龙珠草、企枝叶下珠、小里草、油甘草、田合、夜合草、田青仔、叶后珠。外地别名称为珍珠草、十字珍珠、日开夜合、夜合草、夜合珍珠、阴阳草、老鸦珠、叶底珠。本品为大戟科叶草本。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夏秋季采集。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
六角英(潮汕地区别名称为六角婴、狐狸尾、土夏枯草、假夏枯草、麦穗红。外地别名称为孩儿草。味微苦、辛、淡,性凉,无毒。内服解毒、清热、积散结。外用退肿拔毒。入肝经。民间水常用其治疗燥热喉痛、妇女乳痛,胸胁积伤、小儿疳积、肺出血、瘰疬痰结等。
猫毛草
别名:搭壁竹(潮安、潮州、南澳、澄海)、墙头竹(普宁、澄海)、后坎草(揭阳、南澳、澄海)、狐狸尾(潮安、潮州)、笔须草(饶平)、马尾丝(揭阳)。
形态:本品为禾本科金发草属金丝草。生于山麓斜坡岩缝坑沟岸边旧墙。多年生草本。直立簇生,高约七、八寸,形如小竹。秆瘦细有节,上部有分枝,平滑无毛。叶互生,细小扁平,呈狭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成瘦长的鞘,鞘口有毛。夏秋梢头抽生直立穗状花穗,穗轴纤细,穗上密生黄褐色柔软长芒,状似猫毛。
性味: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止渴,解暑利尿,分清浊。
主治:暑热口渴,预防中暑,夏天感冒,小便短赤,热淋,淋浊,尿血,肝炎黄疸,糖尿病,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咸酸藤
别名:酸味草(通用)咸酸仔、咸酸草(潮汕)、咸酸甜(潮安、潮州)、咸酸鸡(潮阳)、小号盐酸鸡(惠来)、水盐酸(澄海)、味酸草、味酸仔(海丰)、鹁鸪酸(陆丰)、盐酸鸡仔(普宁)。
形态:本品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酢浆草。有红、黄、白三种花色品种。红、白花品种是园艺品种,一般由人工栽种在公路、园林路径边。或作花圃点缀。黄花品种野生在杂草地生于山野埔园池边路旁荒地。茎葡匐柔软多分枝,节上生根蔓延繁殖。叶互生,绿色,具长叶柄,掌状复叶,小叶三枚倒心形。春夏秋抽出花轴,上生黄色小花数朵,构成繖形花序,花瓣五片倒卵形,萼绿色披针形。结柱形蒴果,熟则裂开散出种子。
性味:味甘酸微咸,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通络去积散气止痛;外用消肿止痛。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中暑腹痛,流感,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肠炎,神经衰弱,失眠,尿血,便血,咯血。外治手足扭伤,喉痛,牙痛,小儿口疮,皮肤痕痒,毒蛇咬伤。
禁忌:孕妇忌服。
马蹄金
别名:鱼脐草(潮汕)、蛇脐草(饶平)、钮仔草(陆丰)。
形态:本品为旋花科马蹄金属马蹄金(又名黄胆草)。生于田野山坡沟渠路旁阴地。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着地生根,借以繁殖。全草被灰色细毛。叶互生,具长叶柄,长约寸许,叶片呈马蹄形,径约三、四分,全缘,基部凹入。春日腋生钟形小花,花单生,花冠淡黄色五裂,萼钟形,密生绒毛,较花冠长。
性味:味辛淡,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消风散寒,行气破积,散结止痛。入肠胃经。
主治:感寒腹痛,色寒腹痛,中暑腹痛,跌打损伤胸腹积痛,小便不通,小儿风痰结胸。
鹅仔不食草
别名:鹅仔晤食草、鹅不食草、珠仔草(潮汕)、牛仔唔食草(海丰)、鹅仔香(惠来)、鹅仔辣(潮阳)、鹅喉香、一盘珠(潮安、潮州)、鹅仔草(汕头)。
形态:本品为菊科石胡荽属石胡荽。生于田野畦畔池沟边斜坡路旁。茎淡绿色,纤弱,多分枝,披散倾卧,长二、三寸,基部着地生根。叶互生,无叶柄,叶片小,呈楔形,长约二分,先端钝尖,边缘有粗锯齿一至二个。四时开花,顶生和腋生,球状头状花序,径约一分许,花冠黄色,全部为管状花,总苞片二列。
性味:味辛,气香,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散气去积止痛;外用取嚏通窍去翳。入脾肺经。
主治:跌打损伤,感冒鼻塞,小儿疳积,百日咳;外治目生翳点,鼻痧,慢性鼻炎。
禁忌:孕妇忌服。
灯笼草
别名:灯笼泡草、打卜草(潮汕)、天泡草(普宁)、天灯笼(汕头)、苦灯笼(南澳)、卜仔草(揭阳)。
形态:本品为茄科酸浆属苦蔗。全草有短毛,多分枝,直立或斜卧,高一、二尺。茎绿紫色,节稍膨大。叶互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卵形,长达二寸,先端稍尖,基部心形而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浅锯齿或浅波状。夏秋腋生下垂短花梗,花冠漏斗状,浅黄色。结绿色圆形浆果,由膜状萼片包裹,形如灯笼。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根味甘。
功效:内服清热凉血解毒散结;外用消炎退肿。入脾肺经。
主治:肺热喉痛,肺病,腮腺炎,热疝,血淋;外治皮肤疮肿,天泡疮,牙龈肿痛。
黄花仔
别名:黄花草(潮安、澄海)、千打槌(普宁、海丰)、四稔槌(普宁)、七寸金(南澳)、千下槌、四稔槌(普宁)。
形态:本品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地耳草。生于田野畦畔坑沟路旁近水湿地。茎草质绿色,直立瘦弱有四棱,高四、五寸。叶对生,卵形,长二、三分,无叶柄,基部抱茎而生,有明显纵脉三条。夏秋开小花,为黄色整齐五数的离瓣花,着生于聚撒花序上,萼片五数绿色,与花瓣等长,雄蕊多数,雌蕊一枚,桂头三分枝。
性味:味甘淡微苦辛,气微香,性平,无毒。
功效:内服清热去湿行气散瘀;外用解毒消肿。入肝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胁积痛,胁肋疼痛,肝炎,黄疸,痢疾,小儿疳积,产后腹痛;外治身上生瓜,蛇咬伤。
五瓣梅
别名:五瓣梅(潮州),五合梅(潮阳、揭阳),钟仔草(普宁、汕头、南澳),土羚羊(揭阳),田白菜、涂格篮、肺炎草(潮安)、五瓣梅、田五瓣梅(普宁),通泉草、虎仔草、石淋草(泉州)。
形态:本品为参科通泉草。本草生于草坡、路旁及田野湿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分布于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区。
性味:苦、平。
功效:有止痛健胃、解毒的作用。
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烫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喉痛、肺热咳嗽出血:五瓣梅40克,水煎冲蜜服。
②治妇女乳痛初起:五瓣梅、水煎冲酒饼1粒内服。或捣烂加酒敷患处。
③治狗咬伤、疔疮:五瓣梅、菊花叶等量加红糖捣烂,外敷或水煎内服。
④治痈疽疮肿:五瓣梅干燥研末、调冷开水敷患处,1日2次。
接骨消
别名:软枝接骨消(潮安、汕头、澄海)、串骨消(汕头、揭阳、澄海、海丰)积骨消、有骨消(潮安、澄海)、痛骨消(普宁)、金钱薄荷(普宁、饶平)、白花蚶壳草(潮阳)、透骨消(广州)。
形状:本品为唇形科连续单属连续球。生于田野阴湿处、通常多人工栽培。多年生匍匐状草本。茎方形细长,基部带红色,节上着地生根,蔓延繁殖。叶交互对生,具长叶柄,叶圆形或肾形,径约寸许,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叶脉明显,形似蚶壳草。春夏开花,花轮腋生,少花,花冠唇形,淡紫色而有紫斑,长约四、五分。
性味:味微苦辛,气香,性微温,无毒。
功效:内服祛风通络去积止痛;外用去积止痛,入肝肾经。
主治:跌打损伤胸背积痛,腰痛,风湿腰痛,四肢痉痛,沙石淋;外治手足扭伤痉病。
臭黄藤
别名:臭黄藤(潮汕),黄藤根(揭阳、潮阳、汕头),假茉莉、许树、水胡满、苦喇叭香(南澳),沿藤(澄海、饶平),臭屎茉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苦朗树。本草生于海边滩头、路边、坡地杂草丛中。根、茎全年可采。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功用。
主治:跌打损伤、流感、疥癣、疮痈、疟疾、肝炎、湿疹、 *** 霉菌发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跌打损伤:鲜臭黄藤15克,捣烂取汁,加酒适量,炖60分钟服。
②治跌打撞伤、不省人事:臭黄藤根60克,浸酒500毫升,内服少许,外擦患处。另外取生叶适量捣烂加酒适量外敷患处。
③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流感:臭黄藤根30克,文火水煎,分3次服。
④治腰腿风湿痛:臭黄藤根15克,钉地根、马鞍藤各10克,水煎服。
⑤治皮肤湿痒、疥癣:臭黄藤、白花磨其草各60克,苦刺心90克,水煎洗。
⑥治湿疥:臭黄藤叶、漆大菇、橄榄叶、紫苏叶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鸡掇鼻
别名:鸡掇鼻、土牛膝、土牛七、白花土牛膝(潮汕)、方骨相思(潮安、潮州、南澳)。
形态:本品为苋科牛膝属土牛膝。生于山野村边路旁旷地,或人工栽培。一或二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多分枝,稍呈方形,多少被毛,高二、三尺,基部带木质,节膨木似牛膝,叶对生,椭圆形,长二、三寸,有短刚毛,全绿,先端尖,基部楔形,有叶柄。
性味:味涩微甘,性温,无毒。
功效:内服怯风去积通络壮筋骨;外用解喉毒。入肝肾经。
主治:疟疾,痢疾,腰部痰痛,风湿痰痛,妇人白带,外治喉痛。
臭花
别名:臭尿花、五色花、猪尿花(潮汕),刺苏、红花刺苏、臭番仔(潮阳),如意花(海南、惠阳、广州、新会)土红花(漳州、晋江、厦门)。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五色梅。生于村边、路旁、园边。全年全草可采。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
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有臭味,有小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祛风止痒、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核、湿疹皮炎、皮肤搔痒、跌打损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高热:臭花叶、山梅根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湿疹:臭花晒干研为细末,每服10克,用温开水送服。再以鲜榕树叶煎水外洗。
③治口角炎:臭花、桑白皮各10克,生地20克,甘草梢5克,水煎服。
④治松毛虫皮炎:臭花1份,松柏树叶1份,共煎水外洗。
猫须草
别名:猫须草(通称),猫须公、猫须草、灵芝草(惠阳)、肾茶、猫公草(湛江),肾菜、猫须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辰形科猫须草属猫须草。生于林中空旷草地,多为栽培,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
性味: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去湿,利尿排石的功用。
主治: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感染、水肿、泌尿系结石、胆囊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肾炎:猫须草、六角英各30克,水煎服。
②治肾炎水肿:猫须草、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泌尿系结石:猫须草30克,接骨消、海金沙各15克,石韦25克,水煎服。
④治胆囊炎:猫须草30克,郁金、青皮各10克,海金沙15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
多须公
别名:多须公(通称),刘寄奴(澄海、潮汕),多须公(南澳、潮安),班骨相思(潮安),牛膝头(陆丰),土黄菊(普宁),蛇王草(连县),六月雪(阳山、仁化、韶关、新丰),多须公(东莞、地海、番禺、顺德),多须根、六月雪、土牛膝(惠阳)。
形状:本品为菊科泽兰属华泽兰。本草生于山坡、路旁、湿润地。春、秋采收。分布于江西、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性味:微苦、凉。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的功用。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麻疹、肺炎、感冒发热、痈疖肿毒、毒蛇咬伤。
单方验方:
①治急、慢性扁桃体炎:多须公根、山梅根各30克,山油麻根15克,甘草4.5克,水煎服。
②治喉部疾患:多须公根30克,水煎服。
③治急生关节炎:多须公根30克,威灵仙30克,半枫荷15克,山香根15克,水煎服。
④治劳伤叶血:多须公根30克,藕节120克,水煎冲蜜冷服。
⑤治血淋:多须公根60克,加少许米酒,水煎服。
⑥治感冒高热:多须公根60克,切碎煎浓汁、冲蜜服。
⑦治烫火伤:多须公全草水煎取浓汁,冷敷患处。
⑧治蛇咬伤:多须公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钉地金钱
别名:钉地金钱、癣草、旗杆草、仙人涎(潮汕),皇帝涎、金钱花、落地金钱(揭阳),钉地金钱、癣草金开花(南澳),一朵芙蓉花(广州),锦地罗、丝线串铜钱、落地金钱(惠阳)。
形状:本品为茅膏菜科茅膏菜属落地金金钱。生于低湿山坡地、湿壁、岩壁湿处,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杂志社、台湾、云南等地方。
性味:淡、甘、凉、微苦。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积化痰、凉血的功用。
主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乳糜尿、淋症、扁桃体炎、急性肝炎等。
单方验方:
①治肺热咳嗽:钉地金钱10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
②治感冒发热:钉地金钱、叶下红各30克,水煎服。
③治淋症:钉地金钱、海金砂、茅根各15克,水煎服。
④治扁桃体炎:钉地金钱适量,晒干研末,吹喉。另外,可用鲜品30-40克,水煎服。
⑤治乳糜尿:钉地金钱30克,猪小肠100克,同炖,露一宿后冷服。
⑥治急生肝炎:鲜钉地金钱60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
带滕苦栋
别名:方骨带藤苦栋、三角包(潮安、潮州、澄海)、蔓藤苦栋(海丰)、三角楼(揭阳)、包袱草(广州)、 软枝苦栋(汕头)。
形态:本品为无患子科倒地铃属倒地铃(又名风船葛)。生于山埔近水湿地,或人工栽培。一年生蔓性草本。茎细长柔弱有纵棱,淡绿色,长数尺及丈,有卷须缠绕它物。叶互生,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约寸余,有尖头,边缘有粗锯齿,具叶柄。夏秋叶腋抽出长花轴,着生数小花,花冠白色。结绿色膜质三角形蒴果,形似小包袱,种子球形黑色。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无毒。
功效:内服凉血解毒破积;外用解毒消肿止痛。入肝肺经。
主治:两胁打伤;外洽痈肿,皮肤疮疖热毒,湿毒,飞蛇卵,指头蛇疮,小儿头面暑疖,皮肤胎毒。
用量:内服全草生者五钱至一两,干者三至五钱;外用适量。
禁忌:内服一般少用。孕妇忌服。
猪殃殃
别名:猪殃殃(通称),锯仔草、颔围草(潮安),猪殃殃(汕头),三宝莲、锯仔草、猪殃殃(南澳),齿昆草、锯子草(福建)。
形状:本品为茜草科拉拉藤属猪殃殃。生于荒地、菜园、路旁、田边土壤肥沃处。夏季采收。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
性味:辛、苦、凉、微寒。
功效: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的功用。
主治:乳癌溃烂,牙出血、感冒、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朋肿、痛经、崩漏、白带、盲肠炎、白血病。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单方验方:
①治乳癌溃烂:鲜品猪殃殃18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另用鲜草捣烂取汁和猪油外敷患处,每日换3-6次。
②治白血病:猪殃殃60克,半枝莲、乌点归、银花藤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2月。
③治风热感冒:猪殃殃6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连服3-5天。
④治牙龈出血:猪殃殃50克,山梅根20克,水煎,分3-5次服,每日1剂。
⑤治经闭:猪殃殃20克,香附1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5天。
⑥治感冒发热:猪殃殃全草30克(或鲜品60克),水煎服。
⑦治漆疮:鲜品猪殃殃捣烂,取汁抹敷患处。
⑧治毒蛇咬伤:鲜品猪殃殃捣烂敷患处,又用鲜草120克,水煎服。
穿山龙
别名:穿山龙、蓝蛇(潮汕),钩竿蛇(惠来),吊兵蛇、吊鞭蛇(南澳),吊槟蛇(揭阳、陆丰),山春根(揭阳)。
形状:本品卫矛科南蛇藤属哥兰叶。本草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除福建、广东等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性味:苦、辛、温。
功效:有祛风湿、行气血、壮筋骨、消痈毒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胃痛、疝气、闭经、产后子宫收缩痛、产后瘀血痛、湿疹、骨髓炎、痈肿。
单方验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穿山龙、鲎壳刺头、埔盐各30克,桑寄生10克,酒水炖服。
②治骨髓炎:穿山龙叶、鸡屎藤、甘草各30克,刺刁10克,水煎服。
③治湿疹:穿山龙30克,野菊花、苍耳子各15克,水煎服。
④治风毒肿痛:穿山龙、马鞭草、臭屎茉莉根、九里明各适量,水煎服,或用鲜品捣烂加酒外敷。
⑤冶痈毒:穿山龙叶捣烂外敷患处。
独脚莲
别名:土半夏、老鼠尾(通称),独脚莲(汕头),土半夏、独脚莲、老鼠尾(南澳),囫头鸭、野慈菇(惠阳),野荷里(五华),坡芋(海南),三角蛇(翁源)。
形状:本品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犁头尖。生于村旁、沟边、墙基等湿地。
性味:辛、苦,温。
功效:有解毒消肿、散结、止血的功用。
主治:毒蛇咬伤、手指(趾)肿疖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单方验方:
①治毒蛇咬伤:独脚莲、倒盖菊、黄花仔共捣烂加酒外敷。
②治中耳炎:独脚莲根适量,捣烂取汁加酒少许滴耳。
③治瘰疬:独脚莲适量,捣烂,敷患处。
④治无名肿毒:独脚莲根适量,捣烂冲酒搽患处。
⑤治跌打:独脚莲全草捣烂、炖酒敷患处。
⑥治血管瘤:独脚莲地下茎,用米酒(或烧酒)磨汁,外涂每天3-4次。
⑦治皮肤风湿肿痛:络石藤、香芒、鼠乳叶各适量,水煎外洗。
繁缕
别名:繁缕(通称),鸡肠菜、鸡肠草(潮汕),鸡肠草(汕头),鸡肠草、滋草、鹅肠草(南澳),鸡肠菜(普宁)。
形状: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繁缕。生于田间路边、溪旁草地。夏、秋采收。广布全国各省区。
性味:甘、酸、微寒。
功效:有清热解毒、破瘀血、消肿毒、利小便、催乳的功用。
主治:肠炎、乳汁不足、乳腺炎、尿闭涩痛、痢疾、肝炎、阑尾炎、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单方验方:
①治热痢、腹中微痛、小便短赤:繁缕、蛇舌草、甘壳草各适量,水煎冲蜜服。
②治肠炎:繁缕、银花叶、猪殃殃、大血藤、丹皮、当归各适量,水煎服。
③治尿闭淋痛:繁缕、车茶草、猪苓、木通各15克,水煎服。
④治急性肠炎:繁缕30克,水煎服,继用石榴皮2-3克,水煎服。
⑤治乳痛乳闭:繁缕15克,蒲公英、木通各10克,水煎服。
⑥治头发早白:鲜繁缕嫩苗60-90克,洗净,加油、盐炒热,当菜吃,久服有效。
⑦治牙痛:繁缕15-30克(鲜品)水煎冲盐服。
⑧治肾虚牙齿浮动:鲜繁缕适量,水煎,加食盐少许,常常嚼食之。
⑨治背痈:繁缕、烟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漆大姑
别名:漆大姑(汕头),毛算盘、毛冬瓜(饶平),铁棕穰(惠来、普宁),毛七(普宁、揭西),山黄蒲(揭西),山鲫鱼(惠来),七大件、毛漆、算盘子(陆丰)。
形状:本品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毛果算盘子。生于路旁、山坡、山谷阳处和灌木中。全年可采,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等省。
性味:苦、涩、平。
功效: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疳健胃的功用。
主治:急笥胃肠炎、痢疾、凇疮过敏、风湿关节炎、咳血、过敏性皮炎、急性胃炎;跌打挫伤、湿疥痒痛、烧伤等。
单方验方:
①治急性肠胃炎、痢疾:鲜漆大姑全草60克,水煎服。
②治急性胃炎:漆大姑30克,野菊花、仙鹤草、抹草各25克,水煎服。
③治咳血:漆大姑,仙鹤草各30克,鱼腥草18克,车茶草15克,白小娘叶5叶,水煎服。每日1剂。
④治风湿关节炎:鲜漆大姑45克,水煎服,渣再水煎,外洗患处。
⑤治跌打挫伤:鲜漆大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鼠粬草
别名:鼠粬草、鼠壳棉、土白头翁、小白头翁、白头翁(潮汕)。白花山薯壳、细米白花药丸草头、山薯壳棉(潮安)。清明菜、棉絮头(南澳),酒粬绒、鼠粬、小白头翁(潮阳),鼠壳(饶平)。
形状:本品为菊科鼠粬草属鼠粬草。生于路旁、田边、山坡草地等,春夏间采收。分布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
性味:甘、平。
功效:有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的功用。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腰腿痛。外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单方验方:
①治哮喘咳嗽:鼠粬草、绿豆草各30克,水煎服。
②治感冒咳嗽:鼠粬草30克,青蒿15克,薄荷10克,水煎服。
③治鼻出血:鼠粬草30克,猪赤肉适量,水煎服。
④治便血:鼠粬草30克,水煎冲红糖服。
⑤治腹泻痢疾:鼠粬草15克,鸡屎藤、凤尾草各10克,水煎冲白糖服。
蛇尾草
别名:蛇尾草、万灵草(潮汕),蛇尾草(澄海、潮安、陆丰、汕头),万灵草、玉龙鞭、假马鞭、蛇舌草(南澳),狮边草、兰花狮边草(潮安),万能草、山白菜、白菜(潮阳),万能草(陆丰)。
形状:本品为马鞭草科假败酱属假败酱。生于荒野、路旁或人工栽培。全年可采。分布我国南部海岸及云南南部。
性味:甘、苦、寒。
功效: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用。
主治:淋病、白浊、风湿痺痛、结膜炎、喉炎、跌打瘀肿、痈疖等。
单方验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血、热咳、肝炎:蛇尾草15克,水煎服。
②治膀胱炎:蛇尾草30克,珠仔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水煎服。
③治赤眼:蛇尾草、叶下红各30克,水煎服。鲜品捣烂敷患眼。
④治喉炎:鲜品蛇尾草捣烂加糖含服。
⑤治跌打肿痛:蛇尾草、欣扁担、石仙桃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⑥治大疮肿痛:蛇尾草90克,土牛膝、田茨各60克,捣烂敷患处。
⑦治眼热红肿:蛇尾草、叶下红各30克,玉带藤15克,冰片少许,捣烂敷患处。
猪屎豆
别名:猪屎豆(通称),假地豆、狗屎豆(潮汕),土沙苑(潮安),猪屎豆、土沙苑、响豆(汕头)。
形状:本品为豆科猪屎豆属猪屎豆。生于村边、路旁、田边灌丛中。夏秋采收茎叶。分布于油藏模型、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性味:根微苦、辛、平。种子甘、涩、凉。茎叶苦、辛、平。
功效:根有解毒散结、消肿的功用。种子有补肝肾、明目、固精的功用。茎叶有清热去湿的功用。
主治:根治淋巴结核、乳腺炎、痢疾、小儿疳积。种子治头晕目花、神经衰弱、遗精、早泄、小便频繁、白带。茎叶治痢疾、湿热腹泻。
单方验方:
①治腰膝酸痛:猪屎豆根30-60克,水煎服。
②治遗精、淋病:猪屎豆全草30-60克,水煎服。
③治眼结膜炎:猪屎豆种子9-15克,水煎服。
④治中暑发热:猪屎豆全草(鲜品)30克,水煎服。
⑤治痢疾:鲜猪屎豆全草60克,水煎,冲红糖服。
⑥治风热赤眼:鲜猪屎豆全草,酌量水煎,药液乘热以蒸气熏眼,熏后取汁洗眼,交果甚佳。
假鹰爪
别名:假鹰爪(通称),鸡脚树、鸡爪树(潮汕),山鹰爪(潮安),山龙眼(饶平、汕头),穿珠酒饼,假鹰爪、鸡爪风、酒饼叶(湛江)。
形状:本品为番荔枝科假鹰爪属假鹰爪。生于低海拔山地、丘陵的疏林边或村边灌木丛中。全年可采。分布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效:有祛风行气、消炎利水、化湿、去瘀的功用。
主治:风湿关节炎、产后风痛、肾炎水肿、流血不止、痛经、流感、咳嗽气喘、腹胀消化不良、跌打肿痛、骨折等症。
单方验方:
①治产后风痛:假鹰爪500克,艾125克,埔姜叶125克,水煎洗浴。
②治产后水肿:假鹰爪叶、竹节黄叶各15克,血风根10克,鸡肉适量,水煎服。
③治风湿筋骨痛:假鹰爪根15-30克,水煎服。
④治产后血不止:假鹰爪叶烘干研末,冲酒少量服。
⑤治干湿癣:假鹰爪根皮适量,捣烂调醋敷患处。
⑥治骨折:假鹰爪叶180克,松树苗60克,小雄鸡1只,共捣烂,复位后外敷患处,24小时取去。
糯米团
别名:糯米团(通称)、印串草(潮安),石薯(饶平),田薯(钱东海山),假石薯(新丰、建饶),蛇仔草(黄冈),竹叶英仔藤(钱东)。
形状:本品为荨麻科蔓荣麻属糯米团。生于润湿、肥活、阳光充足地、矮草丛中或石缝中。分布于陕西、福建、江西、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区。
性味:淡、平。
功效:有清热凉血、利湿、消肿解毒、健脾消食的功用。
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胃痛、肾炎、白带、咳血、吐血。外用治乳腺炎、疔疖肿痛、跌打肿痛。
单方验方:
①治白带:糯米团全草30-60克,猪赤肉120克,米酒1两,加水同煮,分2次服完。
②治小儿疳积腹胀满:糯米团根15-30克,水煎,冲白糖分次服完。
③治痛经、带下色黄者:糯米团15克,甘草3克,鱼腥草30克,制香附6克,水煎分2次服完,连服3-5天。
④治痢疾:糯米团6-10克,水煎服。
⑤治咳血:糯米团30-60克,鲜橄榄12粒,猪赤肉适量,水炖服。
⑥治下肢慢性溃疡:糯米团、带藤苦楝、桉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薏米
别名:薏米、苡米(潮汕),苡仁(厦门),薏苡、苡米、玉竹(福建)。
形状:本品为禾本科薏苡属薏苡。生于河边,溪涧边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供药用。秋末采收。我国南方各省有野生。
性味:甘、淡、微寒。
功效: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的功用。
主治:肺脓疡、阑尾炎、慢性肠炎、腹泻、四肢酸重、白带过多、胃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
单方验方:
①治阑尾炎:薏米30克,败酱草15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
②治水肿:薏米、赤小豆、冬瓜皮30克,黄芪、茯苓皮各15克,水煎服。
③治肺脓疡:薏米根60克,水煎分3次服。
④治消化不良泄泻:薏米根30-60克,和猪肝炖服,连服3-5次。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