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为什么比泥鳅贵,黄鳝为什么比鳗鱼还贵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6 0
4月更好吃的鱼就是它了,肉多刺少味美,价格贵点也要多吃!

4月更好吃的鱼泥鳅莫属于了,肉多刺少味美汤甜,让人吃完还想吃的感觉, 每年三四月份是大量的泥鳅,黄鳝上市的季节,运气好的话还能买到野生的黄鳝,泥鳅,那味道老美了,今年就吃了两顿野生的泥鳅,一顿野生的黄鳝,特别特别的好吃,虽然价格贵点也要多吃哟,毕竟野生的也不是月月有的。今天小厨也是整理出3种泥鳅的做法带来给大家,希望你们喜欢哟。

【泥鳅煮春笋】

食材:泥鳅,春笋,生姜,大蒜,小葱,食盐,食用油,

烹饪 *** :

1、泥鳅买的时候请卖家先杀好,拿回家清除掉内脏,清洗干净就可以了。如果自己买回家杀会比较麻烦,滑溜溜的会抓不住 。

2、春笋去皮,洗干净,切成片,锅里烧水,水开之后,放入春笋焯个水,煮开之后捞出沥干水分待用,春笋一定要提前焯水,否则有草酸,吃了之后对体不好。

3、把锅烧热,一定烧到很热,然后倒入泥鳅,反复翻炒一分多种,利用锅的热度将其表面滑溜溜的粘液烫掉。然后再倒入多一点的食用油,少量的食盐,煎至两面微黄,煎的时候不要翻面太勤,一面煎至上色后再翻面。煎 好之后铲到锅的一边,加入春笋翻炒几个来回,约半分钟的样子。

4、倒入适里的水,加食盐,大火煮开之后,改中火慢煮5-10分钟的样子。一定要中火或小火慢煮哦。

5、煮至汤成奶白色的样子就差不多了,最后放点葱花点缀一下出锅,真的超好吃,这煮出来的汤都是甜的,特美味,特好喝,上桌吃得干干净净的。

【泥鳅煮白玉菇】

食材:野生泥鳅,白玉菇,生姜,大蒜,青蒜,食盐,食用油。

*** 步骤:

1、泥鳅买的时候让卖家杀一下,卖家杀好之后,会把泥鳅肚子剪开,拿回家只要把内脏去掉,再清洗干净就可以了。自己买回杀比较麻烦,滑溜溜的不好抓。

2、白玉菇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待用,也可以换成平菇,煮出来的汤也好喝,带点甜味。

3、把锅烧热,一定烧到很热,然后倒入泥鳅,反复翻炒一分多种,利用锅的热度将其表面滑溜溜的粘液

4、然后再倒入多一点的食用油,少量的食盐,煎至两面微黄,煎的时候不要翻面太勤,一面煎至上色后再翻面。

5、然后再入生姜,大蒜,一起煎一会。

6、倒入一碗的水,盖过泥鳅,想多点汤还可以再多放点水,这个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哦,大火烧开之后,改中火慢煮五六分钟。

7、再放入白玉菇,青椒,一起煮至白玉菇至熟,再多煮一会就可以出锅了,此时的汤已经呈奶白色的了,又铺鲜又美味,一人喝了一碗,真过瘾。

【水煮泥鳅】

食村:泥鳅,生姜,大蒜,小葱,辣椒末,水,食盐,食用油。 *** 步骤: 1、据销售人员说,平时都是卖16块钱一斤,昨儿周末卖13块钱一斤,算是非常便宜的,难怪这帮大爷大妈都在抢着买呀。

2、泥鳅买回家之后先用清水泡两个小时。吐干净杂质,再冲洗干净。

3、用剪刀剪开泥鳅的肚子,将胆、肠等内脏取出,清洗干净,胆一定要取出,不然吃到会很苦哦。

4、热锅凉油,放食用盐拌匀,再下泥鳅翻炒几个来回,再煎至一面上色之后再翻面煎至焦黄。

5、然后放生姜,大蒜,小葱头煸香,撒入少量的干 辣椒末。

6、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开之后再煮五分钟左右,改中火慢煮。我这个是烧汤喝,所以水放得多,不烧汤喝就少放一点水。

7、 最后撒入一把葱花点缀出锅。哇,这个汤实在是太鲜太好喝了

重庆合川:水产价格坚挺 泥鳅价格高过黄鳝

其中,1.5公斤左右的白鲢每公斤零售价10元,1.5公斤左右的花鲢每公斤零售价17元,草鱼每公斤零售价18元,乌鱼每公斤零售价24元,鲫鱼每公斤零售价20元,鳊鱼每公斤零售价24元,人工养殖黄辣丁每公斤零售价44元,鲢鱼每公斤零售价26元。记者在现场发现,由于买鱼的人较多,让个别卖鱼的经营者忙着只顾过秤、杀鱼,而忘了收钱。尽管如此,买鱼的人也比较讲诚信,临走时都自觉将买鱼的钱拿给卖鱼的经营者。

同时,记者在现场看到,黄鳝、泥鳅的价格也比较贵,特别是本地黄鳝、泥鳅,一直价格坚挺。其中,本地黄鳝每公斤零售价70元,本地泥鳅每公斤零售价90元。为何泥鳅比黄鳝价格高?一位经营者解释说,很多人认为泥鳅是“土人参”,营养价值比黄鳝高,吃泥鳅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导致泥鳅价格比黄鳝价格高。(出处:合川日报)

正逐渐消失的河鲜,二十年前在小沟随处可见,你认识几种?

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养生知识的普及,现今人们的内心里对于生活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标准,已不再是追求大鱼大肉的那个年代,他们的眼光逐渐被“稀有美食”所吸引,那些吃腻了海鲜有钱不知道如何吃的人群,逐渐的向百家菜的饭桌转移,低调行事低调饮食。

在以前是吃不起海鲜,只能吃吃“河鲜”来解解馋,现在倒是来了个大反转,对于河鲜却上起心来了,也因为在河里和水库里的“河鲜”十分难见,所以价格也不低,有的甚至比常规海鲜都要贵。有钱也未必有途径买得到来吃,小时候河里常见的这几种河鲜,你还认识吗?

(1)塘鳢鱼

我们那里也叫“野塘角”,因为野生的因素,所以都个头偏小,偶尔也能见到大个头的,虽然个小但是性子却十分凶猛,是一种以小鱼小虾为食的“肉食鱼类”。

塘鳢鱼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至于生长的水质环境要求也不怎么高,在二十年前的普通小河、小溪、水库、田间小水坑等水域,基本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它真的是那种外观看起来笨拙的,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反应十分敏捷,一个眨眼就“藏”得稳稳的。其次吃起来,它的肉质却是十分鲜美,清蒸能尝到甜美的肉质,如果是油炸的话,那么酥脆的肉质也是一种美味。

(2)泥鳅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大哥哥好不好我们一起捉泥鳅”。泥鳅应该都不陌生吧,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应该都有吃过或听过吧,但是去田间或者池塘抓过的应该在这个年代不多了吧,想想小时侯在田间抓泥鳅真是满满的回忆,每当被叫去田里干农活,真是既开心又抗拒的,开心的是偷懒抓泥鳅,特别是犁耕季节,直接背一个小桶就可以能捡上一天,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也是真的很快乐。

如今田间野泥鳅十分少见了,但是市面上还可以见到很多品种的养殖泥鳅,相比野生的,其营养价值可能会相对弱一点。

(3)黄鳝

说起泥鳅,不约而同就想起黄鳝,因为捉泥鳅的时候经常会“偶遇”黄鳝,因为它们哥俩都喜欢夜间出行觅食。尤其是夏季的晚上或者下雨天,许多的小沟、田间都能看到露头乘凉的黄鳝,我们一般会晚上去扑捉,用手电照射寻找,然后用钳子夹住就上钩了。

因为黄鳝表皮十分分泌的一种黏液,所以用手抓太滑,没有手抓技巧经验的可都抓不住它。黄鳝煲粥可是宵夜的更爱,营养又不失美味。

河虾

小时候的河里除了小鱼就是小虾咯,下面说的就是河虾,对于河虾见得最多的就是当某个鱼塘开塘后,捞鱼卖钱,就会看到河底活蹦乱跳的河虾,顽皮的小孩看到这些都可兴奋了,禁不住下去与河虾“大战”几个回合。 不仅是扑捉好玩,其实吃起来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不知道上面这几种美食,你都吃过吗?

(图片来源 *** )

在农村收购小龙虾和鳝鱼,为什么有人赚翻了而你却亏钱?一起看看

众所周知,市场上有一种收购水产品的商贩,他们经常收购早上农民送来的黄鳝,小龙虾,泥鳅等水产品。在这个时间点,都是非常新鲜的,卖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等到下午或者晚上剩下的水产品就会便宜处理,那么,他们都在存活率也变得很少了。

对于这种收购水产品的商贩来说,早上5:00起床是很常见的,有的时候都顾不上做饭,直接在街上买东西吃,然后就在商品口等待买水产品的人,他们最重要的是要讲究客流量大卖东西多的好位置。这个地方一定要抢先去占,否则就会找不到,这些人他们也是需要缴纳税务的,而行夫就是一种职业的收取费用的人,现在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地方收货是可以垄断的,如果像这种行夫买断了这块地方的经营权,那在这个路口就只能他自己一个人收,其他人是不允许的这样也能够创造共同的利益。这种工作只要认真努力,虽然每天起早贪黑身心疲惫,但是也能赚到很多的钱。

可能大家对此并不熟,收货的人较少,但是卖货的人是非常的多了,因此在这最后之中需要去寻找是否有劣质品,忙不过来有可能会造成货款不符的情况,这些都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对于偷奸耍滑的人更是要警醒时刻注意,但是这种人如果一旦被抓到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尤其是要注意有的卖货的人,他让你自己选,选过的东西,过了称之后放到地上换一份再给你,当然肯定就是不好的,怎么这样,他节省了成本能赚更多,你回到家里又不能多说什么,因为是你自己选的货。你没有发现总支出中混水摸鱼偷梁换柱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们要遵守自身的道德底线不能发那些不义之财,现在每个人挣钱都很不容易,欺诈的现象有那么多他们早起晚回,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一年能赚个几万块钱,当然行情不好的时候还会亏本,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规则,共同创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湖北人都爱吃的这道菜,却有很多人喊“吃不起”!最近终于跌价了

年纪大了总会喜欢回忆往事,

尤其是旧时吃过的一些美味。

老曹曾经打听过的武汉老过早,

就收到了网友们强烈的共鸣。

这一次,

老曹又发现一种美味,

已经阔别武 *** 家庭餐桌很久了。

其实说“很久”好像也不对,

应该说是,这些年吃的次数越来越少,

早就没有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

想吃就能吃到的样子。

老曹想说的就是它,

鳝鱼

如果不是因为在外吃饭要请客,

或者不是因为在外吃饭有人请客,

街坊们自己家里烧一大盘鳝鱼来吃,

是什么时候?

老曹记得小时候逛民族路的万年街菜场,

卖鳝鱼的铺子那是一个接一个,

像蛇一样的鳝鱼全身光溜溜,

每一条都要抓到钉着钉子的木板上宰杀。

虽然不记得那时候的鳝鱼要多少钱,

但只要看菜场里卖得那么火爆,

就能猜到价钱并不贵。

可是人越长大,

自家吃鳝鱼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

唯一的原因就是价钱变得越来越贵!

黄鳝为什么比泥鳅贵,黄鳝为什么比鳗鱼还贵-第1张图片-

老曹在前两年打听时,

餐馆里的一盘烧鳝鱼

基本在78元到88元一盘,

如果是在鳝鱼泥鳅的特色菜馆里,

那姜辣鳝鱼的价钱

就可能要过百元了。

至于菜场里的鳝鱼,

一般人看得上眼的鳝鱼规格,

每斤至少在30元以上,

更大的鳝鱼从40元到45元不等,

烧一盘至少需要两三斤,

这么算下来,

就算是自己家吃鳝鱼,

光食材花费就要百把块钱。

所以就有人说,

曾经随便吃的鳝鱼,

现在都成了“贵族菜”,

普通的百姓人家一年吃不到两次。

不过,

这种情况在今年好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现在湖北的气候比较稳定,

气温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新一季的鳝鱼在一个周前就开始捕捞了。

老曹也从上周就关注鳝鱼的市场变化,

结果发现还是过去的那个价格水平,

每斤是30元往上走,

更大规格的卖到了42元一斤,

跟更大规格的小龙虾身价相近。

可是,

就在前两天的周末,

老曹再去菜场和批发市场打听发现,

只是过了一周,

鳝鱼的身价就变得便宜多了。

最小的每斤只要25元就能成交,

30元已经可以买到中等货色的,

更大规格的身价跌到了38元一斤。

这么一对比会发现,

鳝鱼在一周的时间里

每斤跌了4元到5元,

这个跌幅算得上是相当大了。

尽管可能每斤25元到38元的价格水平,

对于一般家庭来讲还是有点高。

但是纵向比较来看,

鳝鱼在前几年

更高卖到过45元至48元一斤,

即使到了货源集中期也要40元一斤,

吃一盘鳝鱼还是相当不便宜。

对于鳝鱼越来越贵的原因,

大多数商贩会说是:纯野生

老曹就碰到一位号称“自摸鳝鱼”的商贩,

他是这么介绍自家鳝鱼的——

他来自蔡甸侏儒,农闲时喜欢到野外的塘堰捕鱼,尤其是野生的鳝鱼。现在的野生鳝鱼一般很难捕捉,一天才碰到上十条。现在拿出来卖的上十斤鳝鱼,是他捉了之后积攒近一周的数量。

那么,大家吃的鳝鱼真的是野生的吗?

实际上,我省就是鳝鱼的养殖大省,

过去基本上都是网箱养殖,

并不能称其为完全野生的品类。

不过,

鳝鱼是人工养的,

鱼苗却很难人工繁殖。

这就是说,

鳝鱼的鱼苗都是纯野生的,

平时必须要靠渔民去捕捞,

鱼苗越捕越少,价格也越来越贵,

也就带动了鳝鱼的身价居高不下。

(配图,图文无关)

有养殖户这么告诉老曹——

过去几年里,一斤鳝鱼苗就要30元左右,加上饲料、人工费,养殖好的成鱼地头价也要一斤23元左右,零售价在30元以上就很正常了。

此外,鳝鱼养殖的成活率相对其他鱼品要低。养殖户买4000斤鳝鱼苗,长出的成鱼除掉最后的损耗,成鱼出来可能就是5000多斤。

按照规律,1斤鳝鱼苗即使养得好,成活率也只有60%—70%,最后能出2斤的成鱼就算很不错,最后算上成本和运输损耗,养殖户赚的钱也并不多。

(配图,图文无关)

既然如此,今年的鳝鱼

为什么才面市一个多星期

就跌价厉害呢?

这里就要给大家普及一个行业知识

湖北的鳝鱼产量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近几年市场效益增长,

全省的养殖面积和投入在不断加大,

鳝鱼的身价也会相对稳定。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水产的专家则分析

四月以来,武汉地区的气温整体升高,天气长时间都很暖和,也促使野生鳝鱼提前集中上市,价格比往年同期确实要便宜一些。

更重要的是,武汉市近年也加大了名特优水产养殖,鳝鱼的养殖水面提升到了6万亩左右,直接增加了市场供应。按照规律,进入五月以后,还将有大量优质汉产鳝鱼进入市场,价格会继续呈现下跌趋势。

(配图,图文无关)

这也意味着,

街坊们不仅在“五一”小长假

能吃到更便宜的鳝鱼,

可能今年整个鳝鱼季

都可以花更少的钱来吃了。

我是曹打听,一个把吃穿用玩、钱袋子管起来的朝气中年男煮夫。

下周二,继续帮您家们打听。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曹磊

摄影:黄士峰 李辉

编辑:黄琳

推荐阅读↓↓

点亮在看

告诉更多的人吧

↓↓↓

价格弱势稳定,市场销量锐减一半多,黄鳝养殖户积极性受挫

一个品种的火热程度怎么判断?媒体报道是否频繁,技术性研究的内容多不多,相关部门关注的程度怎么样,还有就是浑水摸鱼甚至偷奸耍滑的人多不多?这几个方面,黄鳝的特点都是否的。在特种养殖里,目前最火的当属小龙虾,河蟹的关注度也非常高,关于这两个品种的技术性文章层出不穷,长江沿线的很多地方都围绕小龙虾做文章,连骗子都开始多了,以前黄鳝养殖火热的时候,用卖黄鳝苗行骗的不少,现在可以说看不到了。

在淡水类的特种水产品中,这两年黄鳝泥鳅可以说都在走下坡路,泥鳅的情况还复杂点,台湾泥鳅的兴起让一些地方还在慢慢推广,黄鳝的养殖规模总体上在慢慢下降,这两年的态势是,湖北作为曾经的主产区,这两年规模缩减的尤其厉害,不少人都转向了火热的小龙虾,而在江西安徽等地,黄鳝养殖还是向上发展的,尤其是江西,换鄱阳湖一带黄鳝养殖还是有点火的。

湖北一直就是全国黄鳝的最集中产区,以仙桃市最为有名,另外武汉监利潜江洪湖咸宁黄梅等地也有一定的规模,但这两年里,监利和潜江都在拼命地发展小龙虾,黄鳝萎缩的非常厉害,即便是在最集中的仙桃张沟等地,很多曾经养黄鳝的、四大家鱼的,也都往小龙虾这块转。在退养的这部分黄鳝养殖户里,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比较多,尤其是散户,转养品种很灵活,机动性非常强,什么赚钱就养什么。

目前黄鳝养殖存在哪些问题?中国水产养殖网经过简单的调查发现,主要就是几个方面,苗种资源紧张、价格居高不下,养殖技术虽然成熟但一些病害仍然给养殖户带来很大困扰,尤其是夏天高温多雨天气出问题的黄鳝网箱多,另外最关键的就是市场终端消费不给力。换句话说,如果市场走量好,价格就会有保证,哪怕黄鳝苗再贵点、成本再高点,就算病害导致损鱼多,只要有销量、有好价格,养殖户同样会有兴趣搏一下。

终端消费市场的萎缩,应该是黄鳝这个品种继续发展的更大问题。以传统消耗量更大的华东地区为例,2018年不少市场每天的销量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秋天到春节前后是养殖黄鳝销量的高峰期,在长三角的不少市场里,上规模的档口去年一天一万斤左右问题不到,今年这个时候不过三四千斤。销量的减少并不是黄鳝价格比往年高导致的。根据中国水产养殖网黄鳝行情直通车数据显示,以江苏常州凌家塘水产市场黄鳝价格为例,11月6日,2018年的批发价格比2017年大概下降了两三块钱;11月底12月初这几天,2018年的价格比大概下降了三四块钱。而且纵观这几个月主要消费市场的黄鳝批发价格,变动非常小。

黄鳝销量为什么下降的那么多?看起来市场批发价格不低,但如果过了几手之后,普通老百姓在农贸市场里买的黄鳝并不便宜;饭店里以黄鳝做的菜品,价格也是不便宜,另外在菜式创新上,黄鳝在这一块的发展也是基本没有的。像小龙虾、大闸蟹、青蛙、牛蛙这些,在菜式创新上是一波接一波,满足了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而黄鳝的菜品相对就很单一了。在终端的消费价格上,黄鳝和这些品种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再加上菜品花样偏少,好像黄鳝销量减少的原因就不难明白了,在这个问题上,泥鳅的情况和黄鳝有着很多的共同问题。

塘 *** 易的价格变动情况也不大,以江西鄱阳湖一带为例,统货黄鳝收购价格大概在20元出头点,江西的进贤和余干两地加起来的销量在10万斤以上;11月底12月初这几天,仙桃张沟市场当年鱼统货在23元/斤左右,隔年鱼大概在23.5元/斤左右,每天的交易量大概在5万斤上下,这个把月每天突破6万斤销量的非常少。与此同时,。流通商表示,最近江西安徽等地黄鳝出鱼量都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江西安徽以当年鱼为主,很多养殖户必须要在年前卖鱼,这也是目前市场价格低迷的一个因素。

现在的价格卖鱼有没有钱挣?按照成本来计算的话,目前几个主产区的成本平均在15-18元/斤左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水平导致成本有高有低,看起来目前的利润还是可以的,但是对比以前的利润,现在的利润逐年下降,问题是江西安徽还有不少鱼要卖,冷空气已经一波接一波来了,江西鄱阳湖一带温度已经不到5度了,安徽合肥等地的气温已经到了冰点,这两天还有雨雪天气。如果说后面这样的天气再来几次,剩下没有卖鱼的养殖户就会急了,掉价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收购价跌破20元/斤的话,对整个养殖业的考验就是前所未有的。

黄鳝养殖版块目前有什么问题?主要是苗种来源、养殖技术、多发病害等几个方面。

先说苗种。黄鳝苗都是靠野生苗,人工干预的繁殖技术,现在已经被证明不实用,温棚暂养苗是个突破,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预计短时间人工育苗还只是一个理论阶段,真正落实到实践操作环节,很难。

再说养殖技术。自从十多年前黄鳝网箱养殖发展以来,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但以后的突破创新很少,多数还就是在网箱养殖技术基础上的微调。

病害方面,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水质调控和营养保健这一块,放苗前怎么调水,放苗养殖前期怎么调水,中后期又怎么调水,夏季高温多雨的天气怎么防病?病害的种类这几年差别不大,出血病、上草、肠炎病、寄生虫等等,出了这些问题好不好处理,最关键的还是看天气如何、黄鳝本身的体质如何等等。

有心的朋友会发现,黄鳝养殖存在的以上问题,好像这几年都是这样,感觉就像是旧话重提了。或许缺乏变化缺乏创新才是黄鳝目前存在更大的问题。未来继续养黄鳝的话,这些问题还是避免不了的,新的养殖户估计很难一一从容解决,老养殖户也很难有绝对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度过。在现有的市场销售环境下,养殖户可以尝试多一些改变,比如说放苗的密度控制,有的市场要大条鱼,有的市场要中小条,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出鱼。另外温棚养殖模式可以继续扩大,黄鳝养殖太依赖天气了,温棚可以不仅可以反季节养殖,目前的温棚暂养苗也慢慢为人所知慢慢成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养殖户集中放苗的时候带来的高价苗问题。

遇到的新鲜事儿,农村野生黄鳝竟然吃泥鳅

都说野生的黄鳝与自已养的黄鳝口感要好,也更补身子,前段时间,朋友从家里给我带来了几斤野生黄鳝,用一个塑料的桶装着,盖子上戳了几个洞,到了家里后,黄鳝都活得好好的,由于忙也没有太在意,毕竟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黄鳝的生命力强大,所以也就是隔三差五的加点水或是换一次水啥的,结果过了一个月了,也没时间做黄鳝这道菜,想想,那就放在家里的水池里养着吧。

家里的水池平时是我用来养乌龟和小金鱼的,也养了几斤泥鳅在里面,因为以前也往池子里放过黄鳝在里面,大家都相安无事,所以也没多想,就把二十几条黄鳝全倒进了鱼池,前二天也还好,可能是黄鳝在桶里待久了,好久没有活动,刚倒进池子里的黄鳝都很安静,结果第三天看鱼池,发现问题了,那几条可爱的小金鱼倒是都活就,就是尾巴全没了,我也没想太多,后面的日子有意思了,池子里的泥鳅好多都被剥掉了一部分的皮,过二天就死掉了,我就把死掉的捞出来扔了,但是每天都有被剥的泥鳅浮上水面死掉,我也就不管了,直到有一天看到有黄鳝在追着泥鳅咬,我才确定,原因泥鳅的皮都是黄鳝给剥了的,刚死掉的泥鳅太大,黄鳝吃不下,等泥鳅死后在水泥里泡软了,开始腐烂时,黄鳝就开始吃泥鳅的肉了。

这确实是我碰到新鲜事儿,以前从来不知道黄鳝吃泥鳅,后面也问了一些朋友,自己家里养的黄鳝基本都是不吃泥鳅的,性格比较温顺,但是野生的黄鳝更杂食些,除了吃一些腐肉水草外,小鱼,小虾,泥鳅都是他们的食谱,甚至有可能发现大黄鳝吃小黄鳝的可能,所以由于这种农村里野生的黄鳝吃的食物更杂,加上在野外觅食经常运动,所以,农村的野生黄鳝口感更好,也更补。从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农村的野生黄鳝比自己养的黄鳝要贵那么多,除了野生黄鳝更稀少的话,上面说的一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家里有鱼缸的,千万不要放入农村的野生黄鳝,这货饿了时,啥都吃。

一斤多的黄鳝很常见,半斤的泥鳅有钓友见过吗?泥鳅也能长这么大

事情是这样,和朋友一起去江边野钓,怕钓不到鱼,还特意带了两个小地笼。就是那种可以绑在鱼竿上抛出去的小地笼,下竿前先将地笼放了进去,然后才开始钓鱼。结果还真有些郁闷,好的不灵坏的灵,鱼果然没钓到,只能指望地笼能有点收获了。之一个地笼上来,有七、八条泥鳅,家里正好有鱼缸可以养。拉第二个地笼顿时感觉手感不一样,当时就觉得可能里面有大鱼。等拉出水后,发现里面像是有一条大黄鳝,当时还有些激动,黄鳝可是好东西了,平时可钓不到。等拉上来后,才发现是条超大的泥鳅,半斤重的泥鳅,真是大的有些吓人啊!

当然,有的钓友可能会觉得不是泥鳅,可能是刀鳅什么的,但是仔细看了下,确实是泥鳅啊!泥鳅能长这么大也是不容易啊,本来想放了的,但是又舍不得,就带回来养鱼缸里了。大家可以和底下那个大田螺对比一下,这条泥鳅要比那个田螺还要粗很多。不过和那些小泥鳅不同的是,这条大泥鳅很温顺,从拉上岸到放到鱼缸里,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动静,可能是太老了吧!

妲己可以和正常大小的泥鳅对比一下,水里另外几条泥鳅,按正常的大小来说也不算是小泥鳅,但是和这条泥鳅一比,就感觉很小了。说起来这么大的泥鳅,真的是之一次见,不过问了下家里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这样大小的泥鳅还是很常见的。那个时候的江里,经常能够见到大鱼在水中翻身,保守估计都是上百斤的大鱼。有时候渔船都会被大鱼撞翻,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旁边的大泥鳅,在这条泥鳅的映衬下,就像是还没有长大的泥鳅苗子一样。这家伙简直就是泥鳅里的巨人啊,也不知道是怎么长这么大的!我这个小鱼缸养这么大一条泥鳅,还有些不放心,希望它不要乱跳,晚上如果跳出来了,估计会 *** 的!

本文由四海钓鱼原创,感谢钓友分享自己的钓鱼经历,欢迎更多的钓友私信分享钓鱼经历。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钓友分享,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得像泥鳅,背上有“刀”而遭人嫌弃,如今却卖百元1斤,罕见了

导读:长得像泥鳅,背上有“刀”而遭人嫌弃,如今却卖百元1斤,罕见了

清明节已过了,这时农村春耕正当时。农民朋友们又开始翻耕农田,准备插秧了。而在农田里面就有不少的鱼类,像黄鳝、泥鳅、鳑鲏鱼和斗鱼,在过去都是十分常见的。而现在有些山区,环境如果好也能见到这些鱼类。

泥鳅这种鱼,虽然没有鱼鳞,还爱生活在污泥里面,但是却相当美味,并且还因为营养价值很高,有着“水中人参”的美称。在过去一天能捕捉十几斤,而现在却非常少见了,价格也要卖到三四十元一斤。

不过,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说另外一种鱼,它长得很像泥鳅,可是在背上却有一排尖刀。不认识的人,还会以为它是泥鳅变异了。可是价格却是泥鳅3倍,要卖到百元一斤。可是在过去这种鱼,却没人吃,常常把它砍碎了喂鸭子。

长得酷似泥鳅的刀鳅

这次清明节期间,在镇上就看到有人在卖一种“泥鳅”,围观的人很多,走进一看才知道,它并不是泥鳅。细问一下价格,要卖到100元一斤。不少的年轻人说,这个不就是泥鳅吗?怎么这么贵?

售卖的人说,这个可不是普通的泥鳅,它是泥鳅中的“带刀护卫”,因为随身携带者刀具,现在已经十分罕见了,所以才卖到百元一斤的价格。可是好些围观的老农却说,这种鱼以前河里面老多了,一次性能连着钓十几条。可是当时没人吃它,要么是扔掉了,要么是带回来喂鸭子了。

对于刀鳅,笔者也是非常熟悉的。刀鳅虽然长得很像泥鳅,可是却并不是泥鳅,只是长得像而已。它和泥鳅的更大不同点就在于背上,泥鳅的背上很光滑,可是刀鳅的后背上有一排细长的尖刺,非常的锋利。如果人去抓它,就很有可能会被它划伤。

因携带危险品而遭人嫌弃?

在过去农村里确实没有什么人吃刀鳅,不仅不吃,而且还有很多人相当嫌弃它,特别是钓鱼人最怕遇到刀鳅了。

这是因为刀鳅是一种非常烦人的鱼类,这是一种很贪食的肉食性鱼类,在钓鱼的时候更爱吃鱼饵了,并且吃钩很厉害,要生生的把鱼钩吞进肚子里。可是要把鱼钩取出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仅用双手去取鱼钩,那只能是被它背上的刀而伤痕累累。

以前一般都是直接用脚把它一顿爆踩,直到踩死之后,要么是把它扔掉了,要么是带回去捣碎了喂鸭子、猫狗等,人是不吃这种鱼的。而且这种鱼还喜欢聚群,只要钓到一条,往往就能在这个地方钓到多条。运气不好,还能连钓,就是接二连三的钓到刀鳅,而这简直就是钓鱼人的噩梦。浪费钓饵不说,还浪费时间。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马上换地方了。

也有人说以前不爱吃刀鳅,是因为这种鱼的肉质很硬,不像泥鳅那样肉质细腻,所以不爱吃。

刀鳅成为稀罕货,100元一斤却少有人养殖

可是现在刀鳅却成为了稀罕货,在很多地方都能卖到百元一斤,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里更是要卖到150元一斤,并且还非常稀有,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

如今刀鳅受宠,成为了香饽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之一个是现在野生的刀鳅非常的稀少了,第二个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所以引起重视了。

刀鳅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只要在干净的水质才有,而当前农村好些地方的环境或多或少受到了污染,造成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还有些人过度的捕捞,不合理的捕捞,比如电鱼等,从而导致它的数量大减。

而刀鳅鱼的营养和口感方面也是相当不错的,是比泥鳅营养价值更高的鱼类。它含有18种氨基酸、17种脂肪酸、9种矿物元素,并且还兼有补虚、养颜方面的功效,所以而备受追捧了。

不过即便是刀鳅能卖到100元一斤的高价,可是却很少有人养殖它,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刀鳅,基本都是野生的为主。

结束语

究其原因在于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要养殖的话就要模拟野生的环境,养殖的成本高。同时在技术方面也门槛高,不懂的话养殖的产量低,根本不划算,所以很多人即便是心动,也不愿意养殖。

也是由于现在刀鳅非常少见了,有很多的年轻人不认识,有人说它是泥鳅变异了,有些说它是入侵物种。其实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淡水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各位朋友们,你们当地可有这种背上带有刀的泥鳅呢?欢迎大家留言!

一斤卖上百元,一群人靠卖“蚊子”幼虫暴富,国家为何断人财路?

如果说这里有一份工作,不需要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只需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天就能收入过千,你心动吗?

你别不相信,几年前还真有这样一份工作。那就是到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特别是臭水沟里,捕捞一些红色的很小的虫子,不少人就是仰仗着这些常人根本不知道的小虫子,过上了日入过千的“好日子”。

不过,到后面等待他们大多数人的,自然是锒铛入狱了!

血红虫

价值连城的血红虫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小虫子。它是双翅目昆虫摇蚊的幼虫,也叫血红虫摇蚊幼虫,由头部和头部以后的13个体节组成。体型很小大约只有几厘米长,最长的也不超过3厘米。别看它体型很小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的价值却非常高。

按照性别的不同,雄虫相对更贵,雌虫便宜。即便如此,雄虫卖个10多元一斤还是很轻松的,甚至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一斤。雄虫就更加值钱了,100元一斤也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捕捞船一晚上可以比较轻松地捕捞到十几斤乃至几十斤,就算全是便宜的雌虫,那估计也能有几百块。

所以说日入过千真不是开玩笑的。很多人一开始靠这个起家之后,不再自己下手捕捞,而是干起了经销商的活。不用那么劳累,并且带来的收入也不低。

不过,为啥这小东西能卖到如此高价,一斤100块?牛羊肉都没那么贵!

垂钓爱好者应该对血红虫并不陌生

这是因为,摇蚊幼虫是很多鱼类的“口粮”,比如鲤、卿、鳗、鳃、青鱼、黄鳝、泥鳅都以血红虫为食,除了鱼类河蟹、鳖类、龟类也会捕食血红虫。

并且,别看它个头不大,但是营养物质却十分丰富,血红虫体内含干物质约为:1.4%。在干物质中,有41%-62%的蛋白质和2%-8%脂肪,每一克血红虫里能量就有4卡。

相比于钓鱼爱好者常用的蚯蚓,因为摇蚊的体型更小,并且蚯蚓的表皮非常的坚韧,所以没有发达牙齿的鱼类更愿意取食摇蚊幼虫,并且因为它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更能吸引鱼类上钩。

因此,在一些渔具商店,这种红色虫子,作为钓鱼的饵料,能卖到几百元一斤。也就不奇怪为啥捕捞红虫的利润如此之高了。

此“蚊”非彼“蚊”

有的人一听,这是某种“蚊子”的幼虫,立刻想到世界上应该灭绝的就是蚊子了:一到夏天就飞来吸血,数量还那么多,打也打不完。并且蚊子吸血过程中还有可能传播病毒,简直是罪大恶极。这下好了,直接捕捞幼虫即能干掉可恶的蚊子,又能小赚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在此,先劝大家冷静一下。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面也没有肺,叫蚊子的也不是都吸血的。在此,顺便科普一下我们国家吸血的蚊子类型。

在白天吸血,寄生于各种小容器积水中的白纹伊蚊,它还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还有和上述恰好相反,在夜晚吸血的淡色库蚊,并且它主要吸人血,常见于下水道等污水中。

中华按蚊和浅色库蚊

而中华按蚊则是人的血液和牲畜的血液都吸食。但是更加偏向于吸食牲畜的血液。并且其幼虫主要生活在于一些比较清澈,流速比较慢的河流当中生长。并且会传播水稻种植区传播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虽然传播效率不高,但是架不住蚊子的种群数量大,所以依然非常的可怕。

显微镜下的马来丝虫

而摇蚊对此则大喊冤枉……摇蚊没法喊,因为它没有嘴,摇蚊的嘴已经完全退化,没有吸食功能。它的成虫几乎不会取食,交配后就会死亡。根本不吸食人血。

并且,摇蚊的幼虫也和上述的蚊类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和即吸食人畜血又传播病毒的中华按蚊相比,摇蚊的幼虫非但没有这些害处,反而因为它主要取食水底的有机物碎屑,并且吃的还不少,所以摇蚊幼虫可以加速有机物矿化作用,并且能消除有机物污染,从而净化水体。

此外,摇蚊科的昆虫又因种类丰富,并且每个种类的幼虫和成虫对于水质的要求都不太一样,所以这些生物的存活数量,也是能反映这片水体的水质的。因此摇蚊幼虫可以作为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摇蚊科的物种数量丰富

所以,此蚊非彼蚊,摇蚊非但不吸血,还对环境有好处。并且前面提到,这种幼虫还是水中各种生物的食物,在食物链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说人话就是:你全都把红虫捞走了,鱼吃啥!

明令禁止

所以,大量捕捞红虫,会造成水体污染和水质下降。破坏水体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生态平衡。所以啊,别看在臭水沟里红虫和里面的垃圾淤泥混在一起就觉得脏,就觉得这是红色虫子造成了这种局面,这锅血红虫不背。

它不仅没有破坏环境还在拼命净化环境呢。所以,国家现在明令禁止捕捞这种血红虫。

不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高额的利润足够让人铤而走险,这不2019年12月,安徽省的执法人员就在巡逻中发现,有6人利用机械方式掠夺性捕捞红虫,共查获41.5斤,总价值超过六万元。

对于抓捕结果,笔者只能说:大快人心!要知道,相比于传统用手一点点翻动淤泥寻找血红虫,机械手段那是突出一个简单粗暴,对环境的伤害那也是超级加倍,这种人还是进去吃几年牢饭吧。

并且,除了本身法律禁止,捕捞血红虫这事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虽然血红虫本身对人类没啥伤害,但是红虫所在的场所一般都是河底淤泥,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其他的病菌和寄生虫之类的生物,就曾经有人因为手上有伤口去捕捞血红虫,而导致严重症状。一开始只是手掌发痒,但是后来发展到疼痛肿胀。连续用药了好几个月才见好。

所以捕捞血红虫这这种事还是不要去尝试了。

另有他法

看到这,这事情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除了不能赚外快了,钓鱼爱好者也是十分伤心:损失了一种优质的饵料……

但是呢, *** 总比困难多。国家只是禁止捕捞野生的血红虫了。那开养殖场养殖就好了。将池底砌上砖块,然后用沙子覆盖。池塘的面积为50平方米一300平方米,但不宜过大。池形为方形,池高约40厘米。

在地势低洼的一侧用,直径为10厘米的PVC管修建排水口,并且为了控制水位,可用另一根相同直径的PVC管垂直和排水管相接,每1000-2000平方米设化粪池1个,面积50平方米一80平方米,深60厘米。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工养殖血红虫的养殖场了。

血红虫作为鱼饵使用

然后在用一般池塘的淤泥覆盖在池底,放上大约15cm深的水,然后适当地加入一些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就基本可以开始养殖血红虫了。只要调控好温度,掌握捕捞时机和 *** ,就可以稳定产出了。

养殖血红虫

而且,法律毕竟是强制手段,但是只要血红虫的价格居高不下,就会一直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但是一旦血红虫开始大规模养殖,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血红虫的价格也就会慢慢没那么夸张了,价格降低了没有了收益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捕捞了。

所以,现在还有人想来干那个日入过千的活吗?送进监狱,包吃包住的那种哦!

标签: 黄鳝 为什么 鳗鱼 泥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