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洛夫,马卡洛夫同志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36 0
反派马卡洛夫回归,《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游戏新角色预告放出

IT之家 8 月 10 日消息,动视日前发布先导预告,宣布 11 月 10 日发行《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3》游戏;今天再次发布角色预告,宣布反派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Vladimir Makarov)回归。

这个预告片更像是一段暗示,而不是完整的宣传介绍视频,动视表示 8 月 17 日公布这个角色的完整宣传片,并解锁更多游戏内容。

动视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该角色预热视频之外,还发布推文,公告了一个 *** 号码,玩家可以通过发短信成为未知来电者的激活 *** 人,玩家会收到游戏中“intel”的截图。

IT之家注: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是《使命召唤》系列的主要反派之一。他是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组织的第二任领导人,前任领导伊姆兰?扎卡耶夫的门徒。

马卡洛夫是一位残酷无情而又阴险狡诈的战略家,在策略方面常胜出对手一筹并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他总是相信零和博弈,为了占取上风甚至不顾搭上许多人的性命,马卡洛夫确信只要目的正当就可不择手段。

俄武装部队历任总参谋长一览,与土耳其谈判笑场的那位大将在列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旗帜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设立于1992年6月10日,历史可追溯至1763年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俄军军务(勤务)部门下属总参谋部,目前隶属于国防部,总参谋长一职大多由国防部之一副部长兼任,所辖作战总局、情报总局、通信总局、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空天防御兵司令部、战略火箭兵司令部、战役训练局、水文气象局、军事测绘局等二十余个组织机构,从1992年至今历任的七位总参谋长全部为陆军军官,除了萨姆索诺夫和马卡洛夫两人是以大将军衔出任该职,其余五人皆为就任该职后才获晋为大将军衔。

维克多·杜贝宁

之一任:维克多·杜贝宁(Viktor Dubynin),1943年2月1日生于马尔秋什(Martyush),毕业于布拉戈维申斯克远东坦克学校、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以及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92年10月5日获晋为大将,1992年6月10日至1992年11月22日在任总参谋长一职(165天),曾任第93近卫坦克团参谋长、第32坦克团团长、第8近卫坦克师师长、第32集团军副司令、第40集团军副司令、第40集团军司令、基辅军区之一副司令、驻波兰北方集群司令等职,1992年11月22日因病(癌症)在莫斯科去世(任内)后安葬于新圣女公墓。

米哈伊尔·科列斯尼科夫

第二任:米哈伊尔·科列斯尼科夫(Mikhail Kolesnikov),1939年6月30日生于叶伊斯克(Yeysk),毕业于鄂木斯克坦克技术学校(现鄂木斯克装甲工程学院)、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以及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95年5月5日获晋为大将,1992年11月22日至1996年10月18日在任总参谋长一职(3年又331天),曾任第27近卫步兵师坦克团团长、第7近卫坦克师副师长、第17近卫坦克师师长、第7近卫集团军司令、西伯利亚军区之一副司令、南方总司令部之一副总司令、苏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组织动员总局局长等职,1999年退役,2007年3月26日在莫斯科去世后安葬于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维克多·萨姆索诺夫

第三任:维克多·萨姆索诺夫(Viktor Samsonov),1941年11月10日生于杜霍夫尼茨科耶(Dukhovnitsky),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高等军事指挥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96年1月25日获晋为大将,1996年10月18日至1997年5月22日在任总参谋长一职(216天),曾任第71近卫步兵团参谋长、第121步兵团团长、第255步兵团团长、第90近卫坦克师参谋长、第127步兵师师长、第4集团军参谋长、第4集团军司令、外高加索军区之一副司令、埃里温军区司令、列宁格勒军区司令等职,2002年退役,现年80岁。

安纳托利·克瓦什宁

第四任:安纳托利·克瓦什宁(Anatoly Kvashnin),1946年8月15日生于乌法(Ufa),毕业于库尔干机器制造学院、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以及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997年11月25日获晋为大将,1997年5月22日至2004年7月19日在任总参谋长一职(7年又58天),曾任第360坦克团团长、第31坦克师参谋长、第78坦克师师长、第28集团军副司令、总参谋部作战总局之一副局长、驻车臣联合集群司令、北高加索军区司令等职,2004年退役,2022年1月7日因病(新冠)在莫斯科去世后安葬于联邦军人纪念公墓。

尤里·巴卢耶夫斯基

第五任:尤里·巴卢耶夫斯基(Yuri Baluyevsky),1947年1月9日生于特鲁斯卡韦茨(Truskavets),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等联合兵种指挥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苏联总参谋部军事学院,2005年2月22日获晋为大将,2004年7月19日至2008年6月3日在任总参谋长一职(3年又320天),曾任白俄罗斯军区作战处参谋、第20近卫集团军作战处参谋、列宁格勒军区作战处之一参谋、外高加索联合集群之一副司令兼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局长、俄军副总参谋长等职,2008退役,现年75岁。

尼古拉·马卡洛夫

第六任:尼古拉·马卡洛夫(Nikolai Makarov),1949年10月7日生于雷布诺耶(Rybnoye),毕业于莫斯科高等联合兵种指挥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总参谋部军事学院,2005年5月8日获晋为大将,2008年6月3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任任总参谋长一职(4年又159天),曾任第52步兵师师长、第198步兵师师长、塔吉克斯坦集体维和部队参谋长兼俄军驻塔吉克斯坦部队参谋长、第11近卫集团军司令、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莫斯科军区之一副司令兼参谋长、莫斯科军区司令、西伯利亚军区司令等职,2012年退役,现年72岁。

瓦列里·格拉西莫夫

第七任:瓦列里·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1955年9月8日生于喀山(Kazan),毕业于喀山高等坦克指挥学校、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以及俄罗斯总参谋部军事学院,2013年2月21日获晋为大将,2012年11月9日就任总参谋长一职至今(已满9年),曾任第144近卫步兵师师长、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副司令、第58集团军司令、远东军区参谋长、北高加索军区参谋长、列宁格勒军区司令、莫斯科军区司令、中央军区司令、俄军副总参谋长等职,现年66岁。

1997年至2010年期间的俄军军衔,当时的大将为四颗将星。

俄罗斯“马卡洛夫”手枪,仍有相当多的军队和执法机构还在服役

马卡洛夫PMM手枪:口径:9×18mm,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人总结战时的经验发现手枪在实战中使用率极低,再加上托卡列夫手枪的一些固有缺点,因此决定开发新的军官自卫手枪。马卡罗夫在1940年代未期开始设计他的自卫手枪,并命名为马卡洛夫手枪。由于PM的结构与德国的沃尔特PP近似,因此在许多资料上都认为马卡洛夫是模仿德国手枪。

在1951年,苏联红军决定采用马卡洛夫PM手枪作为新的自卫武器,并一直服役到20世纪未,除前苏联/俄罗斯外,在中国和其他前华约国家也有仿制。在2003年马卡洛夫手枪正式被新的PYa手枪代替,但在逐步淘汰之前仍然有相当多的数量在俄罗斯的军队和执法机构服役。

马卡洛夫手枪采用简单的自由后坐式工作原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在当年是同时代更好的紧凑型自卫手枪之一。射击时火药燃气的压力通过弹壳底部作用于套筒的弹底窝,使套筒后坐,并利用套筒的重量和复进簧的力量,使套筒后坐的速度降低,在弹头离开枪口后,才开启弹膛,完成抛壳等一系列动作。

马卡洛夫手枪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双动发射机构。保险装置包括有不到位保险,外部有手动保险机柄。马卡洛夫手枪采用由固定式片状准星和缺口式照门,在15-20米内时有更佳的射击精度和杀伤力。

其钢制弹匣可装8发PM手枪弹,在20世纪最后十年间有许多改进马卡洛夫手枪缺点的试验,最明显的缺点是较低的停止作用和杀伤力,以及小容量的弹匣。首先,改进的弹药采用更轻的弹头和燃速更快的发射药颗粒,新枪弹的初速为430米/秒,比原来的9×18mm弹的315米/秒要快,使枪口动能提高到1.7倍。

增大容弹量的马卡洛夫手枪改进型与新弹药同时研制,弹匣容量增加到12发,改进型把原来形状纤细的握把改成可以适应较厚弹匣的形状,握把嵌板也作了改进。改进型马卡洛夫手枪被定型为PMM手枪。

而新的枪弹也同时被定型为9×18mm PMM弹。PMM手枪既可用标准的PM弹也可以用改进的PMM弹,其使用对象为军队和执法机构,但显然销售运气并不好。最后俄罗斯军队决定采用一把全新的、更有希望的手枪,就是同样由伊热夫斯克机械厂设计的雅利金PYa大容量手枪。

俄海军“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被乌克兰击沉?俄乌双方均未证实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5月6日,乌克兰媒体发布消息称,俄罗斯一艘在黑海作业的军舰被乌克兰巡航导弹击中并起火燃烧。但目前相关消息比较混乱,且乌方不同消息源指向不同俄军军舰,各方消息都未提供可信的俄军军舰被击中照片或视频。

目前,美俄乌三方均未能证实这个消息准确性,俄罗斯称“不掌握这样的消息”,美五角大楼称没有信息证实乌克兰对“马卡洛夫上将”号发动袭击,乌总统顾问阿列斯托维奇也未正面回应是否击中。

《基辅邮报》截图

乌克兰媒体《基辅邮报》同时援引多个消息源称,俄罗斯一艘在黑海作业的军舰被乌克兰巡航导弹击中并起火燃烧。有消息源称被击中的是一艘“风暴海燕(1135)”级护卫舰,还有消息源称是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级(11356M)护卫舰“马卡洛夫上将”号。

而乌克兰独立通讯社(UNIAN)援引国家新闻网站Dumska报道称,被击中的是一艘位于多瑙河三角洲蛇岛附近的“风暴海燕”级护卫舰。乌克兰海军消息人士透露,一枚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击中该舰,该舰起火燃烧。Dumska还称,大量俄罗斯飞机在其上空盘旋。

蛇岛位置 谷歌地图截图

《基辅邮报》称,海上船舶跟踪器显示,一艘被确认为SPK-46150的俄罗斯救援船于当地时间5日晚间被派出前往该地点;另有一家航空跟踪网站显示,美国空军一架“全球鹰”远程侦察机于当地时间6日早上5点在该地点上空飞行。

图源:推特

但《基辅邮报》同时指出,军事资讯图像资源网站Livemap表示,被击中的是俄军一艘“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级(Admiral Grigorievich class,11356M)护卫舰。

图源:@Liveuamap 推特

“风暴海燕(1135型)”级护卫舰与11356M级护卫舰(下图)外观有巨大差异,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哪一艘。图源:Flickr

“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 图源:《基辅邮报》

乌克兰议员洪查连科(Oleksiy Honcharenko)也在网上发表声明称,被击中的军舰是“马卡洛夫海军上将(Admiral Makarov)”号,据悉该军舰已在黑海西部活动一个多月。

“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是俄罗斯海军“格里戈罗维奇海军上将”级护卫舰,隶属于俄海军黑海舰队。该护卫舰于2017年12月25日开始投入使用。

“格里戈罗维奇海军上将”(11356M)级护卫舰与“风暴海燕(1135)”级护卫舰有一定“血缘关系”。11356M级是在俄罗斯出口印度的“塔尔瓦”级(11356)护卫舰基础上发展的一款自用型护卫舰,“塔尔瓦”级则是在1135型护卫舰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装,武器装备大量换装的一级护卫舰。11356M与1135两级护卫舰外观有巨大差异,且吨位相差近1000吨。

英媒“海军瞭望”(navy lookout)在社交媒体发布一段疑似“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失火的视频,称其“未经证实,但相当有说服力”,该视频现已获得一定量传播。但观察者网发现,视频中的舰艇雷达与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雷达不符,同时考虑到过去乌克兰曾发布过DCS模拟的“空战视频”,不排除该视频是类似情况。

据美国海事媒体Maritime-executive报道,乌克兰内政部长顾问格拉什琴科(Anton Gerashchenko)在社交媒体Telegram上发帖证实了这次袭击,并表示俄军已派出多艘海军舰艇协助“马卡洛夫上将”号。

但是,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阿列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没有正面回应是否有这次袭击,他表示,“俄军护卫舰沉没, 可能不是也可能会是。我还没准备好说‘是’或‘不’”。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当地时间5月6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回答有关乌克兰媒体的报道的问题时表示,克里姆林宫不掌握所谓俄罗斯军舰在黑海遭到袭击的消息。

此外,美国防部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美国没有信息证实乌克兰对“马卡洛夫上将”号发动袭击,并称“我们一整天都在关注这个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马卡洛夫手枪

该枪被认为是基于瓦尔特PP手枪而设计的,虽然其原型有很多型号。其扳机机构比瓦尔特简单。设计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旨在更大限度地提供非后膛闭锁手枪的性能;这种枪弹与西方9毫米警用枪弹尺寸相同,但不可互换。

除在俄罗斯继续生产外,保加利亚也在仿制该枪(有时称为PM)。当前,还有民用型号,但使用的名称为“贝加尔”。


枪械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卡洛夫手枪

所属国家:俄罗斯

生产年限:1952年至今

口径:9毫米

全枪长:161毫米

全枪重:730克

枪管长:93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量:8发

马卡洛夫手枪前身

二战后,苏联人总结战时的经验发现手枪在实战中使用率极低,再加上托卡列夫手枪的一些固有缺点,因此决定开发新的军官自卫手枪,要求比托卡列夫手枪更紧凑、更安全和停止作用更大的半自动手枪。可能是受到帝俄时期曾装备过的勃朗宁FNM1903的影响,有人建议采用自由枪机,因此需要一种威力尽可能大但又要适合简单的自由后坐式枪机的手枪弹。为此,苏联工程师Boris V. Syomin首先研制了一种名为PP39的9×18mm手枪弹,并在1940年6月提交靶场试验。这种PP39手枪弹就是后来的马卡洛夫手枪弹的前身。

保险装置

手动保险/待击解脱杆位于套筒后部左侧:向上

为保险,这将隔离击锤和击针,再释放击锤。

退弹过程

弹匣扣位于握把底部。卸下弹匣,后拉套筒退出枪膛中的枪弹,通过抛壳口检査枪膛,松开套筒,扣动扳机。

《逃离塔科夫》中的马卡洛夫PM手枪,在我国曾是飞行员配枪

这也是读者老爷反复催稿的文章,听说现在《逃离塔科夫》这个游戏很火,里头出现的俄制武器很多,所以彩云来蹭一把热度,先介绍游戏中出现的马卡洛夫PM手枪。

《逃离塔科夫》中出现的马卡洛夫PM手枪

我们知道二战时期苏军装备的制式手枪是托卡列夫TT手枪。该枪其实是柯尔特M1911手枪的简化版,发射的7.62x25mmTT手枪弹属于典型的高速轻弹,弹头轻、初速高,用在冲锋枪上很理想,但用在手枪上则缺点较多,比如后坐力太大、枪口噪声和火焰也太大,只能说凑合。

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后,苏军重新审视了战场经验,认为手枪在战场上的作用极低,只是更低限度的自卫武器,没有必要搞得威力很大,像二战时德军使用的瓦尔特PP手枪就很好。因此完全可以研制一种与瓦尔特PP手枪类似的,威力适度、体积小、结构简单的新型手枪,以取代威力过大的托卡列夫TT手枪。于是在1947-1948年,苏军开始了新一代军用手枪的研制,当时研制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配发给基层指挥员和技术兵的战斗手枪,最后的成果是斯捷奇金APS冲锋手枪,我们下次再讲,还有一个是配发给中高级指挥员的小型自卫手枪。在小型自卫手枪项目竞标开始时,苏军提出了相关性能要求:

使用简单的自由枪机原理;

选用威力适度,近距离停止作用较好的枪弹;

有类似瓦尔特PP手枪的双动击发功能;

全长不超过160mm,空枪重不超过0.7kg;

工作可靠性好,能忍受恶劣的战场环境。

当时苏联众多设计单位和设计师都拿出了竞标样枪,并与二战时缴获的瓦尔特PP、毛瑟HSc、绍尔38H、伯莱塔M1934等小型手枪进行对比测试,最终在1951年,苏军决定采用设计师尼古拉·费多罗维奇·马卡洛夫的方案,并将其命名为马卡洛夫手枪,俄语是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缩写是ПМ,拉丁化的写法就是PM手枪。

马卡洛夫PM手枪

马卡洛夫PM手枪全枪长161mm,宽30.5mm,高127mm,枪管长93.5mm,空枪重730g,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单/双动击发机构,发射苏联新研制的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弹容量8发。出于西方中心主义和“苏联的东西再好也是抄德国的”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有一些人认为马卡洛夫PM手枪就是抄袭了瓦尔特PP手枪,其实该枪是马卡洛夫团队自己研制的。

比如虽然马卡洛夫PM手枪采用单/双动击发机构,但结构要比瓦尔特PP手枪简洁许多,手动保险的设定也不同——瓦尔特PP是朝上扳手动保险为开,朝下扳手动保险为关,出枪开保险时要用手指将手动保险朝上顶,比较费劲;而马卡洛夫PM手枪的手动保险正好相反,朝下为开,朝上为关,出枪后用右手拇指把手动保险往下一压就行了,更符合操作习惯。

马卡洛夫PM手枪的手动保险往下按,露出红点为开保险,往上推遮住红点为关保险,与瓦尔特PP手枪正好相反,在击锤待击状态关保险时,击锤可自动安全释放。

马卡洛夫PM手枪扳机特写。该枪的扳机弯、细,双动状态时离握把距离较远,加上扳机前缘光滑,手小的人扣动比较费力,这是一个明显缺点。

马卡洛夫PM手枪结构图

还有供弹机构方面,虽然马卡洛夫PM手枪与瓦尔特PP手枪一样,采用8发单排弹匣供弹,但马卡洛夫在设计时通过优化结构,尽可能抬高弹匣,缩短弹匣口到弹膛进弹坡之间的高度差,使弹匣口几乎与枪膛齐平,大大减小枪弹在供弹坡上抬头上爬的阻力,使马卡洛夫PM手枪的供弹可靠性更好。不过马卡洛夫PM手枪的弹匣固定方式采用了欧洲老式自动手枪的弹匣固定方式,弹匣解脱钮在握把底部后方,虽然有射击时不容易误触使弹匣脱落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必须双手操作,更换弹匣的速度明显慢。

马卡洛夫PM手枪的弹匣,侧面为开放式,一能减重,二能排出沙尘。

马卡洛夫PM手枪的弹匣口高度很高,因此进弹阻力很小。

马卡洛夫PM手枪的弹匣释放钮在握把底部,今天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少了。

不过马卡洛夫也的确借鉴了瓦尔特PP手枪的一些结构特点,比如它的扳机护圈起到套筒固定闩的作用,分解套筒前只要把扳机护圈往下拉,前端与套筒座脱离,就可向前取下套筒,这个设计就是跟瓦尔特PP手枪学的。

马卡洛夫PM手枪分解套筒时需下拉扳机护圈,扳机护圈兼做套筒固定闩。

马卡洛夫PM手枪定型后很快装备苏军,成为苏军制式手枪,取代了之前装备的托卡列夫TT手枪。除苏联外,东德等华约国家也有仿制。我国于1959年也对该枪进行仿制,仿制产品为59式手枪,原计划装备团以上军官,但最终未定型,生产数量也不多,倒是作为飞行员配枪用了很长时间。另外上世纪80-90年代公安部门也曾装备过部分59式手枪。

东德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

保加利亚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出口民用型)

中国59式9mm手枪

作为一支小型自卫手枪来说,马卡洛夫PM体积小、重量轻、握持舒适、射击精度也不错,但缺点也的确存在:比如8发的弹容量实在有点小,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的威力也偏小,还有改进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对马卡洛夫PM手枪进行了一些改进,增宽握把,更改了握把片形状,改用12发双排单进弹匣,发射改进的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新弹的发射药燃速更高,弹头有所减轻,因此初速从原先的315m/s提高到430m/s,枪口动能增大到原先的1.7倍。这种改进型马卡洛夫手枪叫马卡洛夫PMM手枪(Пистолет Макар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ный,ПММ),即马卡洛夫手枪改进型。不过因为90年代俄罗斯上马了“乌鸦”项目,即谋求一种新型军用手枪替代马卡洛夫手枪(最后的成果是9x21mm口径的SR-1手枪、9x19mm口径的PYa手枪和9x19mm口径的GSh-18手枪),所以马卡洛夫PMM手枪的销量一般,列装不多。

马卡洛夫PMM手枪

马卡洛夫PMM手枪

马卡洛夫PMM手枪采用12发双排单进弹匣,为缩小握把虎口处的尺寸,该型弹匣在最后第三发起就缩为单排。

除了军用型外,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为换取外汇,还推出过多型民用版马卡洛夫手枪。为迎合西方国家民用市场的需求,这些民用版马卡洛夫手枪有的采用.380ACP手枪弹,即9x17mm勃朗宁短弹,有的还改用可调照门。

用于出口的IZH-71手枪,发射9x17mm勃朗宁短弹,也就是.380ACP弹。

在俄罗斯国内,普通人禁止持有发射实弹的手枪,但可持有发射橡皮防暴弹、催泪瓦斯胶囊弹的手枪,这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为此也出现了发射这类防暴弹、催泪弹的马卡洛夫手枪。这类手枪普遍采用军枪的套筒座和击发机构,只是更换了枪管,如果自行改装换上军枪枪管,也可以发射实弹,因此一度沦为暴力犯罪的工具,目前这类“马卡洛夫防暴手枪”已经停产,对类似边缘武器的管理也日趋严格。

这支“马卡洛夫手枪”叫IZH-79-8防暴手枪,发射8mm催泪瓦斯胶囊弹。这种枪弹采用埋头设计,弹头为一个空心塑料胶囊球,内装少量催泪药剂,击中目标时一方面靠动能制造疼痛,另一方面球体破碎释放催泪药剂。不过这类武器的实用价值令人怀疑,而且极容易改装用来发射实弹,沦为暴力犯罪工具。

最后,我们听个响


托卡列夫TT手枪是仿FN M1903手枪的吗?

源于毛瑟手枪弹的托卡列夫手枪弹

为什么瓦尔特PPK不能出口美国?美贸易保护政策由来已久。

瓦尔特PPK手枪适合女性使用吗?介绍自由枪机原理及其利弊

军事丨马卡洛夫最新改进型手枪,改进了更可靠的保险机构

马卡洛夫MP-448 Skyph手枪

马卡洛夫MP-448 Skyph手枪:

该手枪是马卡洛夫手枪的最新改进型手枪,MP-448 Skyph手枪有两种口径,分别为9mm马格洛夫PM手枪弹,和9mm勃朗宁短弹。该枪由俄罗斯伊热夫斯克机器厂在1990年代后期研制。

该枪采用工程塑料 *** 底把,钢铸发射机座,改进了更可靠的保险机构。由于采用工程塑料因此Skyph手枪的重量比马格洛夫要轻,其外形设计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个型号主要用于出口,有两种口径,分别为9mm马格洛夫PM手枪弹,或9mm勃朗宁短弹。除标准的MP-448Skyph型外,还有一种更小的MP-448 *** iniSkyph型。

苏联老厂长把航母当做自己孩子疼爱,为了生存却要亲手杀死它们

【军武次位面】作者:乌鸦

它用最辉煌的光芒见证了那个红巨人国最伟大的时代;它用最沸腾的热血撑起了赤色海洋的铁幕;它曾倾注无数心血打造一件骄傲之作,最后却只能看着未完工的杰作消失在海平线,无力叹息,叹息这无法完工的梦想,叹息着逝去的巨人……

它见证了自己祖国的成长,它曾宣誓致死效忠祖国,它曾为祖国参加了最残酷的战争,它曾视祖国的辉煌为己之荣耀,最后它失去了自己的祖国.............

尼古拉耶夫船厂又称为黑海造船厂,是前苏联时期,一家技术更先进的船厂,能与当时任何一家西方大国的顶级造船厂相抗衡。作为前苏联惟一能制造航空母舰的造船厂,拥有制造航母所需的技术和设备,俄海军更大的67000吨级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就是该厂建造的。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创建于沙俄时代的1897年,是一个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老厂,现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建厂近百年来,共生产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在内的各类船只1000余艘,可谓“战功卓越”啊!

苏联时代的几艘航母——“莫斯科”号、“列宁格勒”号、“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全部在此建造,这些作品如同勋章一般见证着苏联海航力量的发展。

这一切的原因之一是苏联造船工业部和莫斯科其他与造船有关的重要岗位上有许多乌克兰尼古拉耶夫人,他们在这件事上帮了很大的忙。另外,相对于拥有400万人口,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圣彼得堡来说,没有对外开放的尼古拉耶夫市的保密工作较为容易,况且这里的劳动力资源也不成问题。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可谓占尽地利、人和(至于天时,咱还是说点其他的吧)

从1960年开始建造之一代航母“莫斯科”号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便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造船装备得到了很大改善,其中,船台的投入使用最引人注目,它是当时欧洲更先进的综合性船台系统,大型起重机有1台,还有2台高架龙门吊,各自高15米,起重量各为900吨,被誉为“百年工程”,充分展示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造船能力和水平。

当时的航母建造节奏已比较均衡,平均每3年有1艘航母上船台,每3年有1艘航母下水在正常情况下,工厂每3年可以交付1艘航母。这些航母的交付使用,使苏联海军的实力迅速得到壮大。(下饺子不止老美会)

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海军已发展成为一支远洋核导弹力量,能够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海军抗衡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员工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航母的建造也使工厂进入了其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工厂职工最多时有2.5万多人,占地302公顷(包括42公顷的水面面积),舾装码头总长2675米,公路总长29公里,铁路总长49公里,起重机总计2100台。

(▲工人们自豪的看着自己的“孩子”)

不过,也许应验了那句老话——亢龙有悔,盛极必衰,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被划归乌克兰所有。翌年1月,已建造了67%的“瓦良格”号航母和刚开工不到两年的“乌里扬罗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由于建造经费中断而被迫停工。

(▲未完工的“瓦良格”就这样如同废墟一样放置在船坞中)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不景气,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被分成总装厂、造机、鱼船、铸锻等四个独立部分。后来得益于乌克兰 *** 的免税政策扶持,造船厂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近年来都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还拥有下属“子午线”造船厂、黑海机械制造厂、“霓虹”绝缘油漆粉刷厂、黑海家具厂、黑海建筑安装公司等子公司。(从世界著名的大型船厂、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沦落到了靠做油漆粉刷、家具、建筑安装来挣钱发工资……)

虽然后来得益于乌克兰 *** 的免税政策扶持,造船厂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近年来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昔日同时建造多艘大型水面战舰的辉煌场面已经不在。造船厂曾一度处于困难时期,没有任何新船订单,需要进行巨大投资才能恢复生产。

(▲这些当年可是国之重器啊!)

如同提到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无法绕开卡拉什尼科夫一样,说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曾经的厂长: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就是他带领着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走向了辉煌。

(▲就是他,人称“老马”)

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是苏联人, 1958年毕业于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1976年4月初任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1979年开始担任黑海造船厂厂长。在其任期内,促使“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加紧建造和进行首次滑跃起飞的试验,赶在了1991年交船。否则的话,稍有拖延,这艘船都有可能交付不了。

(▲不是这个“马卡洛夫”)

作为一位厂长,他最突出的贡献是把苏联航母的建造变成了流水线作业,马卡洛夫说:“担任闻名于世的黑海造船厂厂长是我一生的幸运。”应该说,这也是黑海造船厂的幸运,因为正是在马卡洛夫担任总工程师,以及其后任厂长期间,黑海造船厂登上了它规模宏大的扩建改造工程顶峰。马卡洛夫把该厂主船台从分段装配建造 *** 改造为采用总段建造法。这一改造 *** 是一个重大成果。

(▼就是把船一节一节造好再像积木一样组装起来)

但要承建大型航母,黑海造船厂就必须对船坞生产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又不能影响工厂现有的生产秩序。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作,老厂长甘克维奇再次想到了马卡罗夫。 1976年9月,马卡罗夫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造船厂改造与建造 *** 革新工作。改造的重点是厂区内面积更大的0号船坞,过去所采用的“分段式装配造船法”只能在一条船造好离开后,下一条船的零部件才能送入坞内,然后从头开始建造,严重制约产能提高。

当之一艘航母组装完毕下水后,以天车为核心的起吊设备就能像传送带一样把下一艘航母已装配好的大型组件整体吊装到空出来的位置上,节省大量建造时间,显著提高船坞使用效率。 1979年9月,马卡罗夫因其卓越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黑海造船厂厂长,也正在这个时候,黑海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工作也进入快车道,0号船坞成为全苏联乃至全欧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 按照马卡罗夫的设想,崭新的“大型总段造船法”被应用于0号船坞“流水化建造航母”的伟大事业中。

这还不算完,“里加”号航母的总段与总段间的对接缝线长达500多米,但马卡罗夫等造船巨匠们考虑极为周全,事先用经纬仪测量数据加工过的对接缝净尺寸精确到0.1毫米,以至把总段依次吊上船坞后,焊工们就能按部就班地将安装对接缝逐一衔接起来! 马卡罗夫对待工作却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疏漏。由于对造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他绝不允许一些技术不精的领导负责设计工作,就连那些习惯照本宣科、不思进取的干部都会被他踢走。在建造“里加”号时,整艘航母上拥有超过3500间舱室,所有舱室都布满各种设备、电缆和其他系统,如果到每间舱室停留1分钟,就需要60小时。(当年小编的老师说过同样的话:你们一人耽搁一分钟,全班40个人,一节课就没了....)

作为厂长,马卡罗夫每天早上6时就来到办公室,用半小时处理文件,然后在机库里召集车间主任和建造师们登上“里加”号,对那些必须始终处于监督之下的地方走一遍。在8时左右,大家一起在航母机库里召开十几分钟的现场会,就现场发现的问题或疏漏进行检讨,该谁负责的,谁就会遭到“责骂”。(说白了,大家都知道,就是扣工资...)

久而久之,厂里的头头脑脑都把追随厂长视察的路线称为“马卡罗夫大道”,在这条“大道”上充满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以及对国家任务的忠诚。 瓦良格”离故乡 老厂长马卡罗夫黯然神伤 1991年苏联解体,黑海造船厂失去了国家订货的对象,马卡罗夫也失去了事业的重心。三易其名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被俄海军匆忙开走,而还没有完成舾装的“瓦良格”号则瘫痪在厂区外的南布格河口,成为黑海造船厂乃至苏联的“纪念碑”。

马卡洛夫,马卡洛夫同志-第1张图片-

1991年12月25日,“红色巨兽”苏联轰然垮塌了,1993年,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海军司令格鲁莫夫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母建造完毕、并移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条航母本来是苏联 *** 拨款建造的,乌克兰方面要求俄方付出全部造价,即以一条完整的军舰出售,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付的30%。(造船厂实在没钱,没办法得发工资啊)

厂长马卡罗夫此时报告道:“‘瓦良格’号不可能再完工了……”大家问道:“为了将舰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洛夫回答道:“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马卡洛夫继续说,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但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在场的人终于明白——在国家解体的情况下,再要将“瓦良格”号建成已经没有可能。 (想起了普金说过的一句话——谁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但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这不仅是一艘航母的末路,它更是俄罗斯航母时代的落幕,是工厂及全国为之奋斗了近35年伟大事业的终结,成为了伟大强国之骄傲与威严的终结。

(▲曾经喧闹的船坞现在却如同鬼城)

1995年,已成为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决定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心力交瘁的马卡罗夫宣布退休,迁居到离船厂不远的沃洛什沙洲别墅,以便每天都能看见自己曾倾注无数心血的“瓦良格”号。 2000年6月14日,和“瓦良格”号告别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按照协议,香港创律公司雇佣的荷兰拖船将已拆卸一空的“瓦良格”号拖往遥远的东方。身患重病的马卡罗夫坐在距船厂15公里外的别墅边,遥望“瓦良格”号,泪流满面。两年后(2002年6月2日),马卡罗夫在郁郁中走向生命终点。(要是老马多活一段时间,看见辽宁号的出航该多好啊.....)

(▲红圈里就是老马,看站位就知道他的分量)

好了,关于造船厂的往事就讲这么多吧,接下来咱讲讲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制造的航母吧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俄媒:俄强力机构换装新一代手枪 逐步取代现有10万支“马卡洛夫”

俄罗斯强力机构消息人士日前表示,俄内务部换装新型“列别杰夫”紧凑型手枪,将逐步取代执法部门现用的技术上已经落后的“马卡洛夫”手枪。据悉, 后者在俄罗斯强力机构中装备多达10万支。

俄罗斯新型“列别杰夫”手枪 资料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月20日报道,这位消息人士称:“根据国家测试结果,俄内务部接装了新型‘列别杰夫’紧凑型手枪。”这款新枪“会逐渐取代技术上已经过时 的、苏联时代制造的‘马卡洛夫’手枪”。

报道称,新一代的“列别杰夫”紧凑型手枪由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研发,它与基础型“列别杰夫”的区别在于枪身更短,高度更低,重量更轻。该枪使用9X19毫 米子弹,弹匣容量14发,便于隐蔽携带。

美国军事专家、前美国特战队员拉里?维克斯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盛赞俄罗斯新一代的“列别杰夫”手枪,称其未来会像AK-47突击步枪那样在全世界流行。维克斯称, 该手枪的扳机设计非常棒,提升了安全性,而且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据悉,上一代的“马卡洛夫”手枪研发于1948年,已经无法满足很多现代要求,其中包括精度和火力。目前俄罗斯强力机构共装备有多达10万支“马卡洛夫”手枪。

来源:环球网

伊万.马卡洛夫:最有可能打破501公斤硬拉世界纪录的人

当人们说:“人类不可能在9秒6跑完百米”,博尔特以9秒58打破了不可能;当人们说:“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以内跑完一英里”,罗杰?班尼斯特爵士以3:59:04的成绩,成为之一个1英里跑进4分以内的人;当人们说:“人类不可能硬拉500公斤”,2016年,埃迪.霍尔成为之一个拉起了半吨的大力士。

500公斤,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只是个数字,没什么感觉,但对埃迪来说,却是用命拼出来的,当艾迪.霍尔回忆自己拉起500公斤时说,当时,他的心跳和血压都冲上了200,鼻子,耳朵,嘴巴都流血了,意识开始模糊,感觉灵魂都快抽离了,差点要了他的命.....昏迷了好几个星期,才恢复过来,由此可见,硬拉500公斤的这个世界纪录是非常难破的

虽然,2020年“魔山”哈弗托尔.比约恩森在自己家的健身房硬拉起了501公斤,打破了埃迪的硬拉世界纪录(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但截至到现在,埃迪仍然是在比赛中唯一硬拉500公斤以上的男子。特别是4届大力士冠军赛的冠军布莱恩.肖说“魔山”在家创造的硬拉世界纪录不算数时,引起了不少争议。

一、“硬拉怪兽”伊万.马卡洛夫

当人们都在讨论谁能打破硬拉501公斤的世界纪录时,一个叫“伊万.马卡洛夫”的俄罗斯大力士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他是俄罗斯的硬拉专家、一名前马戏团大力士。

伊万·马卡洛夫,1991年6月28日出生于俄罗斯,从小体弱多病,在他3岁的时候,就因为有严重的肾脏问题做了手术,医生甚至告诉他妈妈,他活不过6岁。为了改善身体状况,他从小开始锻炼身体,身体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壮,后来他成为了一名马戏团的大力士。

伊万在马戏团的时候,他通常做着经典马戏团演员的表演项目,比如:折断铁链,把几个人举起来,卷起平底锅…...等等,他还出现在《俄罗斯达人秀》中,他可以毫不费力地用手弯曲钢筋,或者用拳头直接将钉子敲进木板,让人们见识了他的神力。

直到2016年左右,伊万才开始参加俄罗斯当地的一些硬拉比赛,据官方记录,他2017年更好的硬拉是909.4磅(412公斤),2018年是1931.4磅(423公斤)。

垫高硬拉540公斤

二、最有可能打破硬拉501公斤世界纪录的人

真正让伊万在Ins上的名气大涨是他开始上传硬拉400公斤以上的硬拉训练,他上传一个将500公斤重物举到膝盖的视频(未获认证),以及垫高硬拉540公斤的视频,这个重量已经远远打破了硬拉的世界纪录,引起了互联网上的轰动。

就大力士比赛而言,伊万从未参加过顶级大力士赛事,他在2018年巴塞罗那赢得了西班牙阿诺德经典业余赛。他最喜欢和最钦佩的大力士就是埃迪.霍尔,他最想走的是和埃迪·霍尔一样的路,他想创造硬拉世界纪录,甚至赢得W *** ,他说自己未来一定会出现在顶级世界大力士赛场上。

伊万的强项就是硬拉,可以说得上是出类拔萃,他在比赛中硬拉挑战了501公斤的世界纪录,虽然都失败了,却让他名声大噪。

在2021年的世界硬拉锦标赛中,伊万·马卡洛夫已经将502公斤(1107磅)的重量拉到了他的膝盖,但因其无法锁定3秒,挑战失败!最后以令人印象深刻的475公斤获得了2021年世界硬拉冠军的头衔,他目前硬拉的更好成绩是490公斤。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伊万开始有了赞助商,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身体也逐渐在恢复,对于2022年8月6日在加的夫威尔士举办的巨人直播硬拉挑战赛,挑战505公斤硬拉成功将获得55000美元的奖金,他说:“现在我感觉很好,我的健康一切正常。我经历了很多检查,我有一个好教练,我已经准备好打破记录,我已经准备好举起500公斤甚至更多。”

“让我的例子成为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不管医生/人们说什么。我想赢得硬拉的奖金。这笔钱将帮助我带我的家人离开正在进行战争的地方(乌克兰顿涅茨克)我想为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举起500公斤的动力。相信我。我会做的。我将打破记录,否则我会为此而死。”

“魔山”退役了。

埃迪退役了。

如果有人能硬拉超过501公斤的重量,我想那应该就是伊万·马卡洛夫。

标签: 洛夫 马卡 同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