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红麻·沤红麻·打麻绳
文|王玉芹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在上学时大都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我也不例外。记得读五年级至初中时,我们的勤工俭学运动是最轰轰烈烈的,感觉上课学习反倒变成了副业。拔草、喂猪、喂羊、脱坯盖房、种地、收粮这些活我都干过,而且能手到擒来,被誉为农活的熟练工一点也不为过。尤其是从种红麻到制成麻绳子这一条龙的工序我至今难忘,仿佛就在昨日------
以前在农村做农活无论是拉羊牵牛还是固定东西都会用到绳索,主要就是麻绳。麻绳是用红麻外皮经过加工制成的。红麻的茎直立,粗细如拇指,叶子呈绿色或浅红色,形状有锯齿似手掌,摸上去有扎人的感觉,花以乳白色居多,花心为紫色,呈喇叭状,种子略小于大米成肾状,表面有深色斑点。
记得每年四月份是种植红麻的更佳季节。等到春回大地,天气渐暖,冰封了一冬的大地开始融化,我们就开始翻地了,也叫春耕。这块地紧邻学校的南侧,生产队划出这块地给学校用于勤工俭学。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营养食品更是无从谈起。十多岁的我们比现在的同龄人相比是那么的孱弱无比。每当翻地时,我们就从邻村的四面八方扛着自家的铁掀,步行在去往学校的羊肠小路上。那阵势真有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气魄。别看我们都弱不经风,可干起活来却生龙活虎,像模像样。十余亩地两个班级不足百名学生一天时间就大功告成,翻过的土地整理的地面平坦似一马平川,畦背儿打理得也是笔直而有序。
播种是个技术活,首先要劈沟撒种,播种深浅要适度,出苗以后行距株距的要求也很严格,等到小苗长到四五个叶以后就开始定苗,这些我们都在村里社员的指导下进行。记得有一年春天,红麻的小苗长势不好,分布不均匀,我们就把地浇满水进行移栽,田里的水还很凉,我们赤脚走在泥泞的田野里,把茂密的秧苗移栽到空白处,有几位同学不慎陷进被水冲垮的泥坑里,貌似从沼泽里走出的泥人,裤子湿到膝盖以上,初春的寒风仍然非常刺骨,但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直到放学收工。
小苗在一天天的长大,等到挺拔的麻杆长到二、三米高的时候,乳白色的喇叭花也就竞相开放,紫色的花蕊点缀其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几天之后,伴随着花朵的逐渐凋谢,小小的种子已孕育而成,等到种子逐渐成熟,收获红麻的时刻也就到了。
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红麻,我们个个喜出望外。按老师的吩咐纷纷把家里最快的镰刀带到学校,有的同学还拿来了磨刀石,在村民们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收割红麻。为避免浪费增加产量,收割红麻要贴地收割,同时捆成适量的小捆以便于沤制发酵。
沤制发酵也是个技术活。紧靠学校的北邻就是一个水沟,它的西侧与一条小河相连,每到雨季全村的雨水都全部流进这里。平日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水中游动。我们把捆好的红麻就放到这里沤制发酵,下方系上石头尽量让红麻沉入水底,因红麻的浮力较大,偶尔露出水面的红麻,像极了靠岸停泊的小舟,会经常引来小伙伴们儿在上面嬉戏。快乐的小鸟站在上面戏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与岸边的倒栽柳、青青的小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发酵的过程非常缓慢,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等到水中传出刺鼻的臭味,碧绿色的麻杆变成了灰黑色,靠近表皮绿色胶状物容易脱落、手扯麻皮纤维成网状的时候,就已经沤好,要及时捞出。下一步就是剥麻、漂洗、上架晾干。这道工序至少要三人密切配合, 干起活来才不怠工。首先在地面上砸一木橛,在红麻的根部把皮扒开,卡在木橛上用力一拉,麻皮就会轻松剥落。我们把剥落的麻皮在岸边的树干上用力抽打,麻皮上的杂质就基本会脱落,然后我们再去清水里漂洗干净。在两棵树之间系上绳子把洗净的麻皮晾干,这道工序即可大功告成!看到手感柔软、有光泽的银白色麻皮,在风儿的吹拂下似少女的秀发飘逸着,同学们早已忘记了臭气熏天,也把劳累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最后的工作就是拧制麻绳。首先要用一个叫不上名字的三角形木架(和农妇纺线用的木架一样),把麻皮纺成较细的麻坯,然后再把三根麻坯合在一起拧成麻绳。看到这一根根的麻绳,我们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如今,种红麻拧麻绳的经历早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它的每个细节都似烙印一般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流淌不息!
注:图片来自 *** 。
(作者:王玉芹,女, *** 党员,山东禹城市某国企退休干部,喜欢拍打文字,感悟人生!)
壹点号河南王豫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打麻绳打麻绳,是一门传统手工艺,就是用麻 *** 成麻绳。属于传统的七十二行之一。
麻绳,在过去相当长的农耕历史上,被广泛使用:生活中捆、扎、提、吊,生产中车、船、运、倒,牲口的各种绳套、建房搭棚、打井修道。粗到井绳、拉绳、缆绳,细到缝鞋、缝革、缝包,无处不用麻绳。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尼龙绳的广泛应用,麻绳的需求大大减少,麻绳逐渐退出了生活领域。而打麻绳的手艺也离我们远去,变成了一种回忆。
马培德老人,今年90岁了。他1947年到太谷义隆苑学徒,二十岁时在平遥古城内市楼北东郭家巷口协盛昌老字号(后改为玉盛)打麻绳。后在高林大队油坊继续干这活儿,用于榨油时捆包豆饼用,一直到1982年。平日里老马和妻子、儿子们一起合作打麻绳。
原料:山麻,在我县东泉镇的山村种植
机油(豆油也可以)
工具:纺车 后拖 走拖 16股吊支 吊绳 束日(4个排束、1个合束)割刀 倒摘钩(6个)榔锤 铁角(2个)油壶(1个)铁塞(6个)排筒(1个)铁钩(1个)
工序:
之一步:备麻。麻有黑麻、白麻、黄麻、线麻,打绳更好的是线麻,拉力强、韧性好。但成包成捆买来的麻都是粗生麻,需要摔打柔软,清理干净,劈成细綹才好使用。
第二步:纺麻。用专用纺车把麻纺成麻线(平遥话叫麻经经)。纺车是由60公分长的一段叉木,一头立起一个木桩。木桩上与叉木相向安有一个两头是木头十字花,中间用木条连接起来的轮状风车,像个没把的辘轳架子。绳匠一边将纺车摇动,一边用右手取麻往左手手心进行填充,按所打麻绳的种类确定绳子的粗细。这需根据客户的要求而定。一般为一斤麻打一丈麻绳,行话叫丈斤坯;1.2斤麻打一丈麻绳,行话叫2坯;0.8斤麻打一丈麻绳的,行话叫8两坯。农民用的架绳等一般是8两坯的,牲口绳套用的是2坯的,常用的是丈斤坯的。
第三步:下蛋日。纺车上的麻绳满了时需要取下,俗称下蛋日。下蛋日用的工具是一根空心木棒,俗称排筒。将麻绳穿入孔中,用左手左臂作为支撑,随纺车的摇动一层一层由里向外缠绕,全部下完后用外头的一端进行捆牢备用。成型后有的如鼓状,有的如草篦篦(草piepie,平遥话)状。
第四步:铺线。用自制铁钩(俗称绳钩)将备用的细股线从里往外进行抽拉,根据客户的要求,分别打成3股绳、4股绳等。用割刀割断后和十六股吊支的吊绳进行连接。将细股线嵌入束日槽内,将走拖放于束日前面。走拖是随着束日的前移而前移,是反方向阻碍束日速度的,以增强绳子的紧度,根据紧度适当增减走拖压物的重量。十六股吊支和后拖同时摇动,随着细股线的加紧,束日和走拖自动进行移动,便合为粗绳了。
第五步:合股。合股需选择较为平坦的路面。根据所打绳子的长度确定十六股吊支和后拖的间距,标准丈绳需加到一丈六尺。用铁角穿入地下,将十六股吊支绑牢。(十六股吊支,根据需要可拆装成十二支、八支、四支使用)。走拖是活动的,上边加压石头或其它重物。
第六步:整理。之后进行绳子与十六股吊支分离,将绳子进行锁头。根据绳子的长度整理成圆状、椭圆状、圆柱状,特别短的整理成剪刀状。
整个麻绳加工过程,纺车通常由一人独立完成,合股时通常由两人或多人合作完成。
自从尼龙绳等得到广泛应用后,传统的麻绳销量一落千丈。打出来的麻绳也没有多少市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关注麻绳,将老式打麻绳继续传承下去。(图文:赵永红)
不用的粗麻绳居然能这么用,又学一招了麻绳卷一卷,用胶粘一粘,竟能成为这么实用的家居用品,相框,镜子,时钟,收纳篮,花瓶,凳子……有不用的绳子就利用起来吧!
传承手工艺术,放飞指尖梦想,每一节教学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只为传递手工技艺,创意源于生活,细节决定品质,今天为大家分享如何 *** 麻绳装饰花的教学,步骤详细,简单易学,新手也能很快学会,普通的麻绳,通过几个的编织,就可以是一朵漂亮的装饰花,非常有创意,精彩不容错过!还有更多有创意的内容等待你去发掘!
成品展示图:
教学步骤(图解)
喜欢请记得- 点赞- 收藏- 分享
*** 麻绳。
·画好一条线后,将“可旋转”选项勾掉。
·创建一个多边形,选择“六边形”选项。
·选中线条,点击“重制”按钮,获取图形后再点击“优化图形”按钮,将其调整为适当大小。
·将路径步数调整为“十”,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根据视频中的指导进行调整。
·将图形调整为适当大小后,点击“变形”按钮,选择“扭曲”选项,将中心点调整为合适位置,点击“试100”按钮开始扭曲,调整到合适大小后再点击“试500”按钮,最后点击“创建图形”按钮,选择“平滑”选项,确定后即可得到一条平滑的线。
·将线条拖拽到适当位置,将其与其他部分分离,将其调整为适当大小后,点击“可旋转”按钮,将其调整为适当形状。
·将线条的“可旋转”选项勾选,即可得到一个圆润的形状。
·将形状拖拽到适当位置,完成 *** 。
· *** 完毕后,将线条的“可旋转”选项勾选,即可得到一个圆滚滚的形状。
打麻绳 (图片选自于 *** )
作者:张星黎(松原)
麻:东北有一种植物叫线麻,夏天长在野地里,甚至不用播种也能自然生长。成熟的线麻有一人多高,墨绿色的柳叶型叶子,边缘长满锯齿,麻杆儿有拇指般粗细。二十四节气中有“立秋忙打靛,处暑割麻烟”的谚语,收割完的线麻,先把麻籽撸下来晒干,可以榨出麻油或做成麻酱,麻油、麻酱一次不能食用太多,食用过量会导致头晕。线麻要捆成大捆,放到水坑里浸泡数日,这个过程叫沤(òu)麻。
资料图片
麻沤好后,捞出来放在阳光下曝(bào)晒,晒干后把麻杆儿皮儿扒下来,叫扒麻。扒麻时,要把根部理齐,捆扎成一大绺(liǔ)儿一大绺儿,然后放在木板或石头上,用木棒使劲捶打,有时捶打后还要用力手搓,使之表皮脱落,麻质柔软,扒下来的麻杆是很好的引火材料。麻杆质地很轻,容易折断,俗话说“麻杆打狼,两头着忙”。
麻捻儿:麻是麻捻儿的原料,麻绳儿是麻捻儿的产品。
麻处理好后,将大绺儿的麻,倒挂在一人多高的墙上,就可以打麻捻儿了。从大绺儿上把麻一根根(叫麻批儿)抽下来,用牙咬着麻批儿的根部,并用手配合着把每根麻批儿根部拽得细而尖,形成线头,然后张开五指,先缠线头,再把整根麻批儿缠在手上,形成一个圆圈,并将麻批儿尾部轻轻一捻,使之不会松散,这就是麻捻儿了,打好的麻捻儿要集中放在纸笸箩里。
资料图片
麻绳:麻绳分捻麻绳儿、打麻绳儿、搓麻绳儿三种方式。
捻麻绳儿,是东北农村大姑娘、小媳妇们的拿手活计。每到冬闲,大姑娘、小媳妇们经常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边聊家常边捻麻绳儿。一人多高的墙上钉一个钉子,先把两根麻捻儿固定在钉子上,麻捻儿粗细和牙签差不多,捻麻绳儿一般要站在地上完成。两根麻批儿按同一方向捻动上劲儿,其中一手续麻捻儿,另一只手撩动麻捻儿完成动作,上下翻飞,煞是好看。麻绳儿的粗细,上劲儿是否均匀,捻绳儿的速度,麻绳儿表面是否光滑,都是大姑娘、小媳妇们比、学、赶、帮,暗自较量的一门技艺。
打麻绳儿:年长的妇女一般是坐在炕头打麻绳儿。用拨浪锤子(一种用木头或动物骨头 *** 的工具,长约20厘米,两端粗,中间细,中间朝上有一个约3、4寸长的挂钩(类似于一个倒放的“竖提”的笔画),用于钩挂麻批儿。一只手提着波浪锤子,另一只手续麻捻儿线头儿,并拨动拨浪锤子给麻捻儿上劲儿,还要把长长的麻捻儿抛到脑后,打好的单股麻绳儿,要不断地缠在拨浪锤子的中间。打麻绳儿不能一次完成,要等所有单股绳儿全部打完后,把波浪锤子上的单股绳重新缠绕成团,把最里边的线头留在外面,之后里面的线头与外面的线头,两股合在一起才算完成(这个过程叫倍麻绳儿)。
搓麻绳儿:还有一种是搓麻绳,两手合力上推给麻捻儿上劲儿,搓到一定程度还要回搓一下,一小段绳儿就搓好了,按此 *** 继续搓就可以了。
麻绳儿捻(打)好了,下一步就是纳鞋底儿做鞋了,千层底的一针一线,凝结着东北妇女对丈夫、对孩子、对家人的关怀与爱护,也向世人们展示着他们的心灵手巧。
一根结实的麻绳,在他们手里却只能用一周一根普通的麻绳,与消防员朝夕相伴,战严寒、斗酷暑,涔涔汗水,见证了每一名“菜鸟”,到精英的蜕变。
预备式、发令哨响,消防员双手握绳、收腹、屈腿夹绳,蹬腿、屈臂、引体上升,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短短20秒左右的时间直抵四楼窗口,一跃而进!
众所周知,麻绳耐磨、耐腐蚀、耐日晒雨淋……你可能不信,这么结实的麻绳在消防员手里,一周时间便磨损到退出使用!
有人做过记录,一根标准直径4厘米的新麻绳,在消防员的绳索攀爬训练中,一周时间要历经800余次抓握训练,变得毛糙不堪,直径被磨耗到2.9厘米!
是什么让他们日复一日不厌其烦一练再练。
他们这样说,“因为我是消防员!这是日常训练科目而已,练就平时功,危机时刻不稀松!”
消防员们的回答,你能听出骄傲,青春,热血,还有调皮……
一根麻绳,你能看到的,是消防员们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精神。
没有这样的磨砺,哪来逆行的勇气!
这样的麻绳,你见过吗?
它们静静地等候在消防站的训练塔上,浸润着消防员一次又一次拼搏的汗水,倾听着消防员一次又一次奋力攀登的呐喊,见证着消防员一届又一届矢志不渝蜕变的成长......
来源:彩练新闻
此植物,是制麻绳的原料,全身是宝的它,农人更爱,您可见过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因此也造就了现在无数的野生植物。植物多样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植物世界,更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那些具备价值的野外植物。比如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也有食用价值的植物,当然了还有能带来经济价值的植物。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所以笔者对野外植物比较感兴趣。
在笔者的印象中,有这样一种野生植物,它常年生在草地里,叶子挺大,植株也不小。可是它在农村没人把它当杂草看待,因为按照农人的说法,此植物全身是宝。记得那时跟着大人去野外收割这植物,弄回家后要么 *** 成麻绳,要么供给服装厂 *** 布料。它,您知道是什么植物了吗?
苎麻
笔者说的这一种植物,就是农村野外遍地都是的苎麻。苎麻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作为农村人,估计很多人都见到过。单看叶子有点像日本虎杖,不过苎麻的叶子边缘呈现锯齿状。所以在野外还是比较好辨认的。对于苎麻,它您了解多少呢?其实小时候对这植物了解的并不多,只记得大人们都叫它野麻,而且仅限于野草的认识。直到后来学了植物学才发现,原来在这植物其实在古代就是非常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
苎麻的分布范围
对于苎麻,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估计很难见到它。因为此植物大多生长在野外的草丛、山谷林边或者是丘陵上。作为荨麻科苎麻属的灌木植物,苎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贵州、湖南、湖北、安徽、贵州、浙江、江苏、湖北、河南、陕西、甘肃、江西、台湾、广西等地区。当然了,由于区域的差异,大家对它的称呼自然也不一样。刚才笔者说到,此植物老家叫它野麻。其实有的地区还叫它野苎麻、家麻、苎仔、青麻和白麻等等。这植物,您所在的地区叫它什么呢?
苎麻的主要价值
根据笔者的了解,这苎麻其实是价值很高的。就像一开始说的,它完全就是全身是宝啊,比如此植物的叶子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而苎麻的根,因为含有“苎麻酸”,所以具备很好的药用价值。也正因此,苎麻在药材商那里一般收购价在每公斤16-26元之间。此外苎麻的麻骨可作造纸原料,或制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种用途的纤维板。而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使用。所以,说这植物全身是宝一点也不假。
就是这样一种生长在野外的植物,它其实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自然也是植物界的国宝了。根据笔者的了解,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因此,在国际上苎麻被称为“中国草”。
有关苎麻的一些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以后在野外见到了,可要珍惜哦,毕竟它不仅是农人的更爱,还是我国特有的宝贝!
作为设计师,我想这个知识点你需要知道。
本文转载自:有趣的制造
ID:MadeWithFun
原创: CastAI
校对:Cast + 江小丧
截图:阳哥
小时候看我爷爷搓草绳觉得好神奇,脆得一扯就断的干草,只需要两股在一起搓巴搓巴,强度瞬间提高老多,手法还特别有韵律…
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了编两股的草绳制造机,完全解放人力,一条龙不要太快…
这种技术还被用在了自动编麻花辫神器,拯救了万千手残的孩子她爸…爸爸们再也不用靠吸尘器给闺女扎一个马尾了….
但有一个问题是,这样扎成股的麻花辫是非常容易松散的,中间有一点没卡牢断开,整个麻花辫就会松散…但我们知道麻绳是非常紧固的,即使中间有一点断,也不影响其他部位的紧紧相拧。
直到某天(半年前吧…)我的朋友安然发给我她某次逛集市拍到的吃食麻花的 *** (科普博主的每一个朋友都是他素材的来源)…我才恍然大悟。首先把两条面拧成小股,然后再三条面不停拧啊拧,更多的股数才能做的更紧固!
拧结好的麻花在裁断后收集好再油炸。
麻花的棱和麻绳的棱简直一模一样啊!就是这束光!就是这个原理!鉴于麻绳的视频比较不清楚,今天的文章就从我找到的相似的原理、且是最清晰和最全的钢缆拧结说起~
钢缆拧结
钢缆绳的拧结原理和麻绳是一样的,都是先做出单独拧成小股的钢索,然后再把这些细钢索拧成一大股,就成了粗钢缆绳,唯一的区别是拧钢缆的绞线机更需要「大力出奇迹」了!
越粗 ≠ 越好
粗钢缆内的细钢索数量是根据这条钢缆需要的强度、弹性而定的,股数越多越粗壮,但并非越粗越好。像下图这个在拧结 64 股的钢缆绳,强度是很高,但弹性会差。工业上的使用一般都有个安全范围在,并不是强度越高性能就越好,而且钢制品的重量和价格摆在那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达标够用的钢缆绳就好~
润滑环节
钢缆绳在拧结的时候多了一个润滑过程,一是减少钢索之间的摩擦,更容易拧成股,二是拧成股之后的钢缆内各钢索间有了润滑油填充能延长使用寿命。下面黑色的就是润滑油,骑自行车掉过链子的人肯定一看就知道…
橡胶揩油
又到了我们的省成本环节(并不只是这个目的)…从绞线机中出来的满是润滑油的成股钢缆,可以从一大块卡牢的橡胶中穿过,利用橡胶的摩擦力会带走钢缆上过多的油脂,帮你的工厂(恍惚中有厂长的感觉有没有!)省下该省的每一分钱。
校直滚轮
这么多股钢索拧结出来的一根钢缆绳,很难保证是完全的笔直,这就需要用到很多的滚轮进行形状校直。也正是因为这里的压力定型,让钢缆的受力更集中,力往一处使后,钢缆就不容易散开来了。
更粗钢缆
如果要 *** 更粗壮的钢缆呢?比如用在桥梁上比成人手臂还粗的。那就需要用到比刚才的绞线机更大的闭合设备,下图这个更大力出更大奇迹。
六股钢缆合一,中间还有一根钢缆做芯增加强度,然后依旧有润滑油来当助力。这张图非常克鲁苏风格…触手系有没有!
这样拧结出来的钢缆也还是要有上下左右的滚轮进行校正。
塑胶外皮
有时候钢缆绳的外表面还会做一层塑胶防磨损和固定钢索用, *** 过程和「吸管的 *** 」的原理异曲同工。
抽检出厂
之后再经过抽样的抗拉极限测试,就可以卷绕成匝后等着出厂啦~
麻绳拧结
找到的拧结麻绳视频里的设备比较老旧,但是原理都一样,下面是麻绳捻线成束的过程。
捻好的小股麻绳再三条一起拧成麻花绳,这个机器我在上海某个忘记了名字的博物馆里还看到过…一下就有非常情深深雨濛濛的味道了…(忍不住想起了依萍找她爸借钱的晚上,想要现在这个燥热的天气也赶紧下这么一场大雨…)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非常正儿八经的说,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里拍到的绳缚最早是拿来绑犯人的…沉迷文曲星游戏的小江举手表示「英雄坛说」里的初始武器就是麻绳(能在家里找到…)
但是就跟跑步机最早是惩罚犯人的一样,怎么说呢,欢迎来到 21 世纪,让我们看到了各种用法的变迁…
特别感谢:安然的实拍视频 —— 麻花
文中 Gif 截取自Science Channel 的《How to Make Rope》、Discovery《How it’s Made》S18E02、《Factory Made》S02E30 的 Rope、YouTube 博主 INSIDER 的《How Rope Is Made》、YouTube 博主 吳月鈴 的《搓草繩》、Leo Chang 的《草繩製作機》和 橘色芒果味 的《只需3秒就能完成的编发器,真是太神奇了,看完真想来一个》
一根麻绳的n种玩法,这样绕一绕,很多家具都不用买了!
麻绳因为其粗糙的手感,
和大地色系的原始感,
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想自己动手做些手工?
那麻绳绝对是文艺小清新的选择。
当麻绳遇上玻璃瓶
细麻绳和玻璃瓶是对完美的搭档,将酸奶瓶上的标签撕去,露出玻璃瓶感干净的本来面目,在瓶口处随便缠绕上几圈麻绳打个结,或是在从瓶底开始,一边缠一边用胶水固定,绕到三分之一处刚刚好。玻璃瓶就这样有了灵气,再插上几束鲜花,满满的小清新。
当麻绳遇上灯
暖黄的灯,配上暖色的麻绳,带来是更加温暖的感觉。准备一个气球,用浸过胶水的细麻绳不规则缠绕,半圆或整圆都行,等胶水稍微干一点时把气球扎破,留下球状的麻绳,最后装入灯泡,夜晚,让灯光从麻绳的缝隙漏出来,岁月静好。
或是用小灯泡,配上粗麻绳,最后加入铁架,那就不是小清新的温暖,而是粗犷的工业风。
当麻绳遇上木头
麻绳加上木头,不仅是装饰,也是收纳的好帮手。用麻绳穿过木板,组成一个置物架,挂在墙上,随便放点什么,也是美美的。
标签: 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