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然而一些人为了满足口舌之欲,以身试法,以其他鱼类冒充中华鲟售卖。
近日,记者从四川攀枝花市东区相关部门获悉,东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起将普通鱼类对外宣称为“中华鲟”进行售卖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此案已经调查终结,拟对商家进行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执法人员开展调查
2022年12月8日,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某经营场所内摆放的菜谱上写有“ *** 河鲜”——“中华鲟 RMB元/份 188.00(酱椒仔姜)”的字样和图样;另外,当事人推出的1288元菜品套餐中也有“迎宾五彩中华鲟”字样。执法人员现场调取销售记录,在统计清单里发现“中华鲟”销售记录。
据悉,“中华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经营者涉嫌存在加工销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调取相关资料后进行立案调查。
执法人员从2023年1月份开展的调查中发现,经营者在菜谱中和套餐中推出的“中华鲟”菜品,鱼类原材料实为经营者从市场内购进的人工养殖的普通鲟鱼,且能提供进货票据和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等资质证明文件,证明销售的不是中华鲟。
菜单中的中华鲟菜品
经营者把人工繁殖的普通鲟鱼通过菜谱和套餐宣称“中华鲟”进行销售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对其商品的质量“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应予以行政处罚。目前,此案调查已终结。
网友:没有人工繁育的吗?
在搜索“中华鲟”时,也有出现写有“中华鲟怎么做好吃”等文案的视频,虽然大多视频内容讲解的是鲟鱼吃法,但也有部分网友留言称:中华鲟有人工繁育的。
记者了解到,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根据《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凡是列入名录的人工繁育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过批准,才可以出售和利用。而“中华鲟”从未被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鲟龙鱼”不少都是商品化饲养的俄罗斯鲟或者人工繁育的杂交鲟,卖家为了促销的需要,打着“中华鲟”的旗号吸引顾客,容易给公众造成错误的引导,不仅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同时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
来源:央广网综合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网友留言等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传“三峡怪物”竟来源于安徽池州,记者走访视频拍摄地近日,一段长江湖北宜昌段三峡坝区疑似出现巨型 “三峡水怪”的消息在网上疯狂传播。甚至有网友及部分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水怪”可能是巨型水蛇、鳗鱼或中华鲟;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段视频的背景高度疑似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境内的池州长江汽车轮渡码头。
9月16日中午,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赶赴池州汽车轮渡码头内,现场证实该处为视频拍摄地。
网传“三峡怪物”拍摄地其实是
池州长江汽车轮渡所辖区一废弃码头。
池州长江汽车轮渡所工作人员证实,网上所传视频确实在该汽车轮渡辖区所拍,所谓的“三峡怪物”出现地是一处废弃的汽渡码头,近期江水退水后,废弃码头原先石堆已露出江面,仔细查找,那个“水生怪物”依然停在石堆间,只不过由于江水已退,其再也无法水中“游动”了。
池州汽车轮渡所工作人员证实,视频拍摄时间是9月3日,“当时我们工作人员和多名乘坐汽渡游客都有拍摄。拍摄地是在满面上的汽渡上。”
虚惊一场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独家见证,
网传“怪物”竟是一块帆布类的长形物体。
在池州长江汽车轮渡所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一行独家乘坐汽车轮渡到达了那处废弃的码头石堆间。只见一条六七米长的黑色物体覆盖在石堆间。记者在现场看到,“怪物”既不是塑料袋,也不是遮阳袋一类,而是一块帆布类的长形物体。
工作人员介绍,可能是船上的什么物品,“主体好像是帆布的,上面还有铁块什么的。应该是江水冲刷到此后被乱石卡住。由于附近水流较急,水深时它就在江水中不停的摆动,看起来就像‘怪物游动’似的。”
池州长江汽车轮渡所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布块,长江航道内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船只螺旋桨就被缠绕过,很麻烦。”工作人员介绍,趁着近期水退,他们将尽快将这飘浮物从现场移除,以免今后水涨后再留隐患。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朱春友
(原标题:网传“三峡怪物”竟来源于安徽池州,本网记者现场独家揭秘)
水中国宝中华鲟被大卸四块,男子水坑抓神秘鱼!却不认识是中华鲟8月14日下午3点,安徽公安在线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南陵齐某宝捕获一条野生中华鲟,得意忘形的他发表到了社交媒体上,被热心群众举报后弋 *** 出所民警随即协同渔政部门立即上门排查。
但非常可惜的是,已经再也无力回天,被找到时这条野生中华鲟已经被大卸四块保存在了冰箱里,从大小看是一条野生中华鲟幼苗,实在太让人伤心了!
抓到神秘大鱼,却不认识这是中华鲟
南陵齐某宝日前在一处水坑抓鱼时,意外捕获一条看起来十分怪异的鱼,身上有棱有角,嘴巴尖尖,尾部十分修长,浑身亮黑色,与常见的四大家鱼或者鲈鱼等完全不一样。
齐某宝也没多想,只是觉得这是意外之喜,带回家打算大快朵颐,在宰鱼之前因为难得捕获一条大鱼,拍摄了视频分享到了社交媒体上,结果有粉丝认出这是一条罕见的野生中华鲟。
但当弋 *** 出所民警与渔政部门找到齐某宝家中时已经晚了,早已被齐某宝去掉内脏切成四段,放在冰箱中,准备邀请朋友来大吃大喝一番。
鉴定价值50万
警方依法以涉嫌非法捕猎、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而且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野生中华鲟,究竟有多宝贵?
“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的说法,“腊子”说的就是中华鲟,“象”就是白鲟,大得不像样的“黄排”说的就是胭脂鱼
千斤的中华鲟真不是夸张的说法,其生长期超过十年,体长可达5米,体重达500多千克,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鱼之一,和长江白鲟一起成为长江的“水中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存状态为极危!
水中活化石、鱼类演化活历史
鲟类最早出现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它们的体型结构还比较原始,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而且还是硬骨鱼类中比较原始的物种,在鱼类演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华鲟的识别度很高:
体呈纺锤型,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可伸缩。体被覆5行纵列排列骨板,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都有棘状突起。
稍有鱼类常识的朋友也能认识这就是中华鲟,即使不认识也会因为其奇特的造型而多加注意,因此贸贸然就把鱼给杀了吃掉,实在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为。
中华鲟是一种洄游性鱼类,也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在海洋中生活9~18年、性腺发育成熟后,每年的夏秋季就会洄游至长江中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产卵,由于近些年来长江受到污染,航道繁忙、大型水坝的建设等导致中华鲟的野生产卵地已被破坏!
野生中华鲟数量从早期的上万条锐减到1980年代的2000条,再到2008年时普查时的数量不到200条,2013年时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地消失,再难观测到野生幼鱼。
而此次齐某宝捕获的明显是一条幼鱼,长江经过十年禁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1年6月初,刀鲚在长江嘉鱼段被发现,6月底,湖北潜江近30年来首次拍到江豚,7月初,珍稀鱼类“鳤”重现洞庭湖,本来就是四喜临门的野生中华鲟被发现,但实在是太可惜了,无知害了自己,也害了这条无辜的中华鲟,本来它的未来在于广阔的海洋。
人工养殖的中华鲟都能吃了,为何还要保护野生中华鲟?
早在1980年代,我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并且从1984年之一次放生开始,已经进行了60多次放生野外的活动,例如在2017年4月份一次放生了500尾中华鲟,最小的3龄,更大的6龄,平均体长约1米,平均单体重量5.5千克。
中华鲟幼苗
人工养殖的中华鲟真的能吃?
社会上可能一直流传着这个观念,人工养殖的中华鲟都能吃了,为何还要保护野生中华鲟?其实这完全是错了,中青在线在2018年8月12日就辟谣了,据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介绍称: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能对其进行任何生产经营行为,更不能食用
刘健同时表示很多商家宣传的中华鲟,不过就是杂交鲟而已,全球有27种鲟鱼,大都是一级或者二级保护动物,只有一种通过杂交的鲟,有合法证件时可以经营食用。所以那些宣传中华鲟可以吃的,直接举报就是了,不是涉嫌虚假宣传就是违法犯罪。
而人工养殖后放生,仍然只能补充种群,要想种群恢复也是不太可能,而且成本高昂!长江的禁渔也是希望让这些稀有鱼类恢复种群,能够“自力更生”,以后不再需要人类的协助。
各位可千万注意了,没事多学点动植物知识,免得像某些网红那样,吃珍稀动植物还在线直播,这种愚昧而又害己的行为可千万别干了。
时隔3年,东江湖鲟鱼重新“游”出国门10月27日,经长沙海关所属郴州海关现场监督加施封识,8000公斤活鲟鱼由货运罐车从郴州东江湖养殖基地发运,将经广西友谊关出口越南。这是湖南鲟鱼时隔3年后恢复出口。
湖南郴州东江湖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水质要求苛刻的鲟鱼成活率高、品质好。在获悉鲟鱼饲养企业有恢复出口意向后,长沙海关之一时间派出专家开展“一对一”实地辅导,并通过现场培训或 *** 、视频等方式,帮助建立安全卫生质量自检自控体系,重新完成注册登记手续。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确定监控物质和监控频率,确保产品安全并符合目的国检疫要求。鲟鱼属于鲜活水产品,为节省时间,郴州海关开启出口绿色通道,对该批产品之一时间出具卫生证书、快速放行,更大程度保证鲟鱼成活率和鲜活度。
出口企业良美鲟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原计划今年初就恢复出口,受疫情影响几经波折。在郴州海关的大力支持下,经与国外客商多次洽谈并充分准备,终于顺利出口,后续还将有更多订单。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通讯员 夏远辉 雷洪哲
【来源:潇湘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潇湘晨报
长江多次发现西杂鲟,捕获后不许放生,它是怎么来的?阅文之前,温馨提示:快乐出钓,安全之一;文明作钓,爱惜环境;为娱而钓,幼鱼放流!
曾经长江中的鲟鱼代表
说到长江中的鲟鱼,我们首先会想到中华鲟。
毕竟,它不但是我国的鲟鱼代表,早已声名远扬,而且目前的野生种群数量稀少,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
除了声名远扬、重点保护的中华鲟,长江中还生存着白鲟和长江鲟,也都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不过,最后一尾雌性白鲟,于2019年1月30日早上5点左右,在四川宜宾南溪与江安交界处附近,在“金鸡尾”江段失去跟踪信息后,长江中再无白鲟出现。
2019年12月23日,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它没能走进2020年。
从此,长江中可能再无白鲟出现,长江已经失去了这些“长鼻子”的精灵!
至于长江鲟,它的名气可能要小一些,不及中华鲟和白鲟的知名度,但是它却是长江中土生土长的“原居民”!
虽然长江鲟名气不如中华鲟,成年个体也比中华鲟小,但是它是长江独有的珍稀鲟鱼类,同样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另外,长江鲟属淡水定居性鲟类,主要生活在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及长江上游的大支流中,如嘉陵江、渠江、沱江。
除了以上三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鲟鱼类,长江中还生活着另类鲟鱼,它们便是西杂鲟,也叫杂交鲟。
关于西杂鲟的捕获记录
既然长江中除了中华鲟、长江鲟,目前还生活着另类西杂鲟,那么长江中,有没有没有西杂鲟的捕获记录呢?
答案是有的!这儿咱就简单的说两个,关于长江中西杂鲟的捕获记录。
2018年7月,宜宾市江安县,一位渔民在长江作业时,捕获一尾体长47厘米,体重275克的鲟鱼幼鱼。
当看到误捕到“中华鲟”幼鱼后,为了不让其受伤,该渔民小心地把网打开,在对它进妥善处理后,上报有关部门。
后经工作人员鉴定,此次捕获的鲟鱼幼鱼,并非中华鲟幼鱼,也不是长江鲟幼鱼,而是一尾西杂鲟幼鱼。
2021年11月,在长江的支流汉江中,钓鱼人周先生,钓获一尾成年鲟鱼。
考虑到钓获的鲟鱼,可能是中华鲟或长江鲟,周先生在摘钩后便把它放生回汉江中。
虽然周先生钓获的鲟鱼已经放生,但是鲟鱼的照片及视频也被市民传到了网上。照片及视频传到网上后,也引进了网友及工作人员的关注。
经有关专家,对比照片和视频鉴定后,发现周先生钓获的鲟鱼,既不是中华鲟,也不是长江鲟,它同样是一尾西杂鲟。
除了以上两个捕获记录,关于长江中捕获西杂鲟的记录还有很多,这儿便不再一一细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既然长江中还有另类的鲟鱼,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品种呢?它们又是怎么进入长江的呢?
西杂鲟的物种由来
西杂鲟,人们喜欢称它们为杂交鲟,是由西伯利亚鲟为父本,史氏鲟为母本,杂交出来的子一代。
较它的父母代及其它鲟鱼类,杂交出来的西杂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温度广、抗病能力强三个优点。
作为经济型可食用鱼类,由于西杂鲟的以上三个优点,从2013 年,我国开始对它的养殖技术深研,并探索出完整的养殖模式。
而今,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多个省,开始对西杂鲟进行推广养殖。
至于人工养殖的西杂鲟,是如何进入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中,大概是由盲目的人为放生,以及养殖场破损西杂鲟外逃,两方面造成的。
为何西杂鲟不能放生
虽然西杂鲟的经济、食用价值较高,但是它的父母代及自身,都属于长江中的外来鲟鱼品种,所以目前的西杂鲟,只存在于养殖领域,不允许随意放流,防止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外来物种的引进,都存在一些引进风险!
如果管控不好,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下,形成规模化繁殖后,都会对本土原生物种造成影响。严重时,直接威胁到本土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及种群数量,甚至导致本土原生物种锐减或灭绝。
作为长江中的外来鲟类,西杂鲟也是如此!
如果长江中的西杂鲟数量过多,形成种群的壮大和扩散后,势必会影响到中华鲟和长江鲟的生存、繁殖空间。
另外,鲟鱼之间,是可以相互繁殖、杂交的,并且西杂鲟的生存环境,与中华鲟和长江鲟,有很大的相似、重叠。
当西杂鲟在长江中的数量过多时,因生存环境相似、重叠,甚至会出现,西杂鲟与中华鲟或长江鲟的二次、三次杂交,从而破坏了中华鲟和长江鲟的基因。
看到这儿,我们也就明白在长江中,捕获西杂鲟后,为何不能放生,也不允许放生的原因了。
如何辨别区分西杂鲟
既然在长江流域,捕获西杂鲟后,不能也不允许放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辨别区分西杂鲟、中华鲟、长江鲟呢?
毕竟,除了已经宣布灭绝的白鲟外,长江中现有的西杂鲟、中华鲟、长江鲟,三者之间长得太相似了!作为我们普通群众,是很难把它们辨别区分开的。
万一在长江中,遇到需要救助或被误捕的鲟鱼,我们在不好辨别区分,甚至不会辨别区分的情况下,要不要救助放生呢?
对于西杂鲟的辨别,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两个最直观的 *** :
“我们一般从外观来看的话,之一个看它的鼻子,鼻子一般比较翘比较尖的这种,我们首先目测就把它判断为杂交鲟;第二,我们看它的骨板,骨板一般逆向,摸一下,比较割手,我们就可以直观判断是条杂交鲟。”
以上引用的两个辨别 *** ,就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直观辨别法。
虽然我们知道了西杂鲟的直观辨别法,但是没有经验的朋友,更好还是不要自行辨别,以防造成鲟鱼或个人的损失。更好的办法是,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让专业人员鉴定它的品种,从而决定是否放生!
关于长江中的另类鲟鱼西杂鲟,就先和大家聊到这儿。
对于西杂鲟能否放生,以及中华鲟、长江鲟的保护,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在此,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最后,在此呼吁钓友们:小鱼、母鱼、籽鱼请放流!如需带走,仅取一餐便足矣!为以后有鱼可钓,切不可多贪!
我是大王说鱼,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关于鱼类的精彩分析,期待与您探讨分享!
泰国大厨处理超大鲟鱼,切开一看金黄一片,怎么回事?{"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670000bqtgabpttum8l45f793g","duration":75.976,"width":854,"height":480,"file_size":9272787,"thumb":{"web_uri":"tos-cn-p-0000/437500635ee44606a270dd9b46223991","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75.976,"file_size":9007351,"w":854,"h":480},"normal":{"duration":75.976,"file_size":6612345,"w":640,"h":360},"ultra":{"duration":75.976,"file_size":9007351,"w":854,"h":480}},"is_encrypted":null,"md5":"edc2d6211c0322e10ccebdeb4a4932ae","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20斤大鲟鱼,韩国大厨做成生鱼片,自带油脂,入口顺滑!{"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d8b0350000bt06bvgmj92rhrk2c79g","duration":65,"width":852,"height":480,"file_size":5133363,"thumb":{"web_uri":"tos-cn-p-0000/e8d6d7af1418459fb7a1ea7bc4f60734","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high":{"duration":65,"file_size":6477681,"w":852,"h":480},"normal":{"duration":65,"file_size":4922175,"w":640,"h":360},"ultra":{"duration":65,"file_size":6480081,"w":852,"h":48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cbab7a4d0abc910db3ed3e7d613c32a4","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人工养殖700元一条,野外误捕须立刻放生?中华鲟到底什么身份?有一种能端上餐桌的“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从四川到山东等地,有些以河鲜、海鲜为主的饭店里,菜单上总会出现中华鲟这个名字,价格便宜的四五十块一斤,贵的也不到一百。
而在长江之上,渔民不小心误捕一条中华鲟,船长喊破了嗓子都要让人赶紧放生,生怕这鱼死在船上,自己就要牢底坐穿了。
一条中华鲟竟然会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它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误捕中华鲟,抓紧放生!
2022年2月12日,宁波市有位六十多岁的渔民老董,在捕鱼时捞上来一条长相奇特的大鱼。
老董捕鱼四十年,经验十分丰富,仔细辨认后发现,这怪鱼和平时 *** 部门培训宣传中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非常相似,便马上联系当地警方。
警察和相关部门人员马上赶到现场,确认这条大鱼就是中华鲟,检测健康状况正常后,便及时放归宁海湾。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相关流域 *** 部门平时会大力向渔民、船夫做科普宣传,就是为了防止误捕、误食之类事情发生。
而在2021年3月,渔民李某等人在非法捕捞作业时,误打误撞捕获了一条中华鲟。而李某在辨认出中华鲟后之一时间联系出售,想要高价卖出。因为没联系好买家,他竟然决定自己吃了,将中华鲟分成多块带回。
后来李某被捕,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人民币两万元。
人工繁育中华鲟,新晋网红美食?
然而奇怪的是,近期 *** 上竟然涌现出了一大批声称自己吃过“中华鲟”的网友。
有网友表示,中华鲟可以人工养殖了,自然就可以满足口腹之欲了。很多网红餐厅也将中华鲟端上了餐桌,一道道“美味中华鲟”、“迎宾五彩中华鲟”让很多网友倍感疑惑。
更令网友感到触目惊心的是,很多大型连锁超市中竟然公开售卖中华鲟, *** 社交媒体上更是涌现出一批“如何做中华鲟”、“中华鲟怎么做好吃”的视频。
这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中华鲟不是珍稀动物吗?不是吃一口就“牢底坐穿”吗?
在执法人员立案调查后发现,这些餐厅里所谓的“中华鲟”都是人工养殖的普通杂交鲟鱼,并不是真正的中华鲟。中华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食用是绝对违法的。
而这些商家为了盈利便打造出所谓的噱头吸引顾客,也都受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依法查处。这种投机取巧的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同时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应该严管杜绝。
中华鲟—水中大熊猫
中华鲟,也称“长江鱼王”,是我国长江流域中更大的鱼。属于食肉性鱼类,以小型或是行动迟缓的鱼类、甲类为主要食物。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寿命最长甚至可达40年。
中华鲟形态威武,几乎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更大、寿命最长的鱼。成年的中华鲟体长甚至可达五米,体重可以超过700公斤。然而因为前些年生存环境恶劣,目前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
2005年,宜昌渔民捕到一条425公斤重的中华鲟王
中华鲟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活化石”,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由白垩纪存留至今的,最为古老的鱼类之一。
因为它体型庞大,在水中少有天敌,让人不禁思考,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中华鲟,跨越了一亿四千年的历史长河存活至今,为何如今濒临灭绝?
原因一:过度捕捞
由于多年来长江流域周围渔民没有禁制地捕捞,长江中很多鱼类都面临“灭绝危机”。人类过度捕捞,结局不禁是“无鱼可吃”,更是会导致整个渔业系统的崩溃,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原因二:水质污染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基础建设兴起,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的水污染已成为引人关注的严重问题。
严重的水污染不仅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同时极大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一些污染严重江段甚至鱼虾绝迹。
过度捕捞屡禁不止,人类工业发展、非法排放又破坏长江水质,长江流域水生态被破坏,不仅是中华鲟,很多非常常见的鱼类:青鱼、草鱼等都已经接近濒危。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我国一级国家保护动物,长江白鲟,已于2022年7月21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
长江白鲟是我国独有鱼类,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曾进行了多次圈养繁殖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从1983年开始,我国便将白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格禁止捕杀同时设置白鲟保护站,但依然难逃灭绝命运。
最后一条人工养殖的长江白鲟
原因三:葛洲坝阻碍洄游之路
中华鲟多年来繁殖量急剧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华鲟是洄游鱼,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葛洲坝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之路。
什么是洄游呢?洄游指的是鱼类随着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推移,重复进行的水中迁徙。
“鲤跃龙门”:淡水鱼逆水而上去生孩子
中华鲟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出生,稍微成熟后便同母亲一起顺江而下,到大海里生活。而到了繁殖的季节,中华鲟妈妈便会游回长江上游,顶着汹涌的水流逆流3000多公里,回到出生的地方产卵。
中华鲟一生只能产卵5-8次,每次都要都要耗费大量体力,同时因为中华鲟鱼卵体积大,产卵数量多,不少鱼卵都变成了江中小鱼嘴下食物。
一条人工养殖的大中华鲟被放流进长江
葛洲坝水电站恰恰阻断了这条路。
葛洲坝建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上之一座大型水电站,大坝建成后,解决了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同时抬高了水位,改善了航运条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当时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考虑,以及缺少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建造大坝时没有预留通道,就这样,中华鲟千百万年来的洄游之路被阻断了,中华鲟彻底被逼到灭绝边缘。
葛洲坝水电站
中华鲟现状
在2013年的繁殖季节,相关部门未检测到任何中华鲟的任何卵或受精卵。这是葛洲坝建成后32年中之一次,中华鲟停止自然产卵。
很多专家都尝试通过人工养殖来改变中华鲟的洄游习惯、改变中华鲟的洄游路线,但真正受影响的只有极小部分鱼群,至今未获得成功。
中国已经建立了三个中华鲟保护区,并设置研究中心,逐年人工繁育鱼苗放流。
即将从放流通道滑进长江里的中华鲟
据统计,自1981年至今,我国已经放生了超过800万尾中华鲟,但可惜的是仍然无法恢复中华鲟的自然繁殖生态。
中华鲟是否会同白鲟那般,走向灭绝,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这严峻的形势确实给紧盯发展、脚步不停的人类敲一记警钟:永远不能忽视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用电锯锯开厚冰,放下铁皮屋,直接叉出一条大鲟鱼!参考文献
【1】吃个鱼竟然犯法,中华鲟放生700万条,为啥还不让吃?
【2】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3】长江以北过度捕捞和污水排放破坏,在不禁渔,以后可能将无鱼可吃
【4】“中华鲟”明码标价摆上餐桌?查!
【5】男子捕获中华鲟后食用,被判
用伐木机锯开厚冰,放下铁皮屋,直接叉出一条大鲟鱼!
澎湃新闻记者 喻琰
重庆一男子疑钓到长江鲟。
据四川观察报道,9月23日,重庆一男子钓鱼时疑似钓到长江鲟,当事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昨天晚上去钓鱼时钓到了,当时以为是中华鲟,就将其放生了。其称,在网上搜了一下图片,疑似是长江鲟。
9月2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鲟鱼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告诉澎湃新闻,通过照片、视频可以看出,该位男子钓到的确实是长江鲟。“长江鲟的特点是骨板比较大,它的侧骨板上下颜 *** 限分明,背部皮肤灰色,腹部白色。”
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长江鲟野外灭绝,为何长江鲟还会突然现身野外呢?
危起伟称,这是对野外灭绝的概念的误解,“长江鲟野外灭绝的概念是指野外在它生命史的周期跨度年份没有发现自然的个体。现在全是人工放流的个体。”
危起伟说,从2007年人工放流开始到2018年,长江鲟遭到误捕的情况很多。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实施10年禁渔,禁捕水域涵盖长江鲟分布区域。
如果市民钓到了长江鲟怎么办?危起伟建议,农业农村部门和沿江各省份可以在其官方渠道发布相关公告,号召钓到长江鲟的市民,拍照拍视频上报给当地渔政部门核实,如果确认是长江鲟,立马就地放流。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据IUCN官网最新报告,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裸腹鲟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相关资料显示,长江鲟属淡水定居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及其各大支流,如嘉陵江及其支流渠江以及沱江等支流的下游,在长江中游荆州以上也有分布。长江鲟曾经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渔业经济物种,是主要渔业捕捞对象之一,但随着过度捕捞和生境退化,种群规模快速下降。研究显示,长江鲟在2000年左右停止自然繁殖,2010年前后自然种群消失。
长江鲟的被动保护可以追溯到1983年国家明令禁止长江鲟鱼类(包括长江鲟) 的商业性捕捞利用,长江鲟1989年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与白鲟一样,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2019年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的最新评估,将长江鲟评为野外绝迹。
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