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农民大张。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有了你们的支持,我的写作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才能不间断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讯息。老规矩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农村赚钱那些事。
农村人应该都见过这样的一种水果吧,它既不长在树上,也不结在藤上,它而是生长在深深的污泥里面,污泥越深,它越生长旺盛。它从外表看起来是黑黑的,不怎么起眼,但是它可以当做水果生吃,也可以当做蔬菜炒着吃,煲汤吃,还可以做成甜品吃。它就是马蹄果,我们土话也叫它为荸荠 。
认识马蹄果
马蹄果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它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各地均有大量的栽培。由于它不怕热的习性,所以它又常生长于我们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们湖南,马蹄不仅产量高,而且我们当地人十分喜欢把它当成水果生吃。马蹄果表皮是深紫红色的,肉质雪白,味道带甜,清脆可口,吃一颗脆脆的,甜甜的很是舒爽。常吃马蹄果能健胃消食,开胃解毒,是一种很不错的水果,而且它是在春节前后上市的,这就能很好的弥补了这段时间其他水果的空缺,因此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致富果”
马蹄果的种植
马蹄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它是由种子繁殖的,一般的种植户都是采用自留种子。马蹄适宜生长的泥土要求松软,泥层要厚,底土要坚实,同时它喜温怕冻。所以一到秋天,它地面上的植株部分就枯萎,地下果实部分就开始膨大。它前期主要生长发育地上植株部分,这时候比较难管理,病虫害也比较多,所以前期费时费工。但是后期地上植株枯萎后,基本不用管理了。
种植马蹄优点多,但是现阶段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现在还没有研发出挖取马蹄的机器,因此每到收获季节都要靠人工在泥地里,用铲子把上面的土铲掉,然后再弯腰用手一颗一颗把马蹄给扣出来。这工作十分累人,干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没几个人能坚持连续干几天的。如果是麻利一点的人一天能扣百十斤马蹄出来,普通人每天扣60-80斤马蹄就很不错了。因此即使马蹄价钱高,种植利润可观,但还是很难大面积推广,真心期盼能有人早点发明出挖马蹄的机器出来。
马蹄果的经济效益如何
种植马蹄果总的收益很不错,我们以种植一亩地为例来算算帐吧。种植一亩地的马蹄果需要用到开支2000元左右,这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等。而收成的话每亩马蹄能产6000-8000斤马蹄果,马蹄果批发价在2-3块钱一斤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算出,种植一亩地的马蹄果能净赚过万元。
马蹄果,产量高,销路好但是很难大面积种植,原因我前面说过的,就是因为没有专门挖取马蹄的机器,只能靠人工用双手从污泥里一颗一颗慢慢扣,非常非常累人。这种累的程度丝毫不比扛大包轻松,因此收益过万也没什么人愿意种植它。如果有农村朋友,真不怕辛苦的话,也可以种植马蹄的,每年种植几亩地,赚几万块钱还是不难的。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给大家的内容,还是那句话,真心希望赶紧有专家能研制出来一款挖马蹄的机器出来,这样就能大大的减少马蹄种植户的工作强度。好了,就这样吧,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最后也恳请大家帮忙给我一个关注,谢谢大家!
果树换洋房,马蹄甜橙真“甜”1月4日,韵达等多辆快递卡车停在泸州市古蔺县马蹄甜橙专业合作社的院坝里排队装货。专合社里目之所及全是橙子,上百人围着橙子忙得脚不沾地。选果、装箱、直播、搬运……彭良凤一边检查橙子表皮是否完好一边唠叨道,这段时间忙疯了,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九点,装箱都装不赢。
专合社理事长李先华告诉记者:“去年12月16日,我们的抖音直播间一天卖出20余万斤马蹄甜橙,吓得我们两三天都不敢直播,因为48小时没发完货,会被平台惩罚。”
如今打出品牌的马蹄甜橙,离不开之一批在马蹄镇“吃螃蟹”的人——23年前,徐德章在三岔沟种下之一株甜橙秧苗。
在一个普遍靠种粮食作物过活的时代环境里,徐德章拿出自家的水田种植甜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底气。他的勇气和底气来自哪里?通过徐德章的自述,我们一起来寻找他敢于之一个“吃螃蟹”的答案。
看报学习参加培训
成功栽种马蹄甜橙
最开始我种地并不顺利,种橙子种不活,种粮食收益又低。在新闻上看到全国各地的种植能手都如愿以偿成功收获,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能?我还是高中文化水平,在当时来说算是高才生了。我觉得我有文化,一定能成功。
1981年,我去镇上的邮局订了两份报纸《四川农村报》《长江蔬菜》,每月三期报刊,每期我都认真阅读学习,再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那效果真是立竿见影。1981年,我引进良种莲花白,一亩地产量达到了6000余斤;1991年,我引进了西红柿等蔬菜,收益也是相当可观,比单纯种粮食收益高许多。
尽管前两次试水都算比较成功,但我一直不满足。我心里一直有道坎:我之一次栽种甜橙失败了,我想继续挑战种甜橙。2000年,我在三岔沟开始种植甜橙,把自家的水田都开垦出来种。在很多人的心中,水田就意味有粮食,我把种粮的水田拿来种水果,这在当时算头一个。经过精细化管理,我栽种的甜橙2007年获丰收:2亩橙子产量达到1.1万斤,收益1.76万元。马蹄甜橙的成功栽种和丰收,我觉得更大的秘诀就是精细化管理。
除了自身不断看报学习外,还要感谢 *** 每年的培训。2003年起,古蔺县农业局每年会组织一次在县上的集体学习。请来的老师都是市上和省上的专家,学习时间为一个周,课上的知识要点我密密麻麻记了一个笔记本。县农业局还会给我们报销村上到县上的来回车费。2013年起,这样的学习安排更周到了,老师们直接来我们镇上开课。老师们讲的知识非常接地气和实用,来听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教我如何施肥:以前我以为施肥越多,果子就长得越好。其实不然!那个时候我的果子表皮凹凸不平,没有光泽感,培训时我就去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告诉我,施肥的时候不要用含高氯的化肥,以及其他修枝疏果、防病虫害的知识。回去后,我一五一十照着做了,当年的挂果就真的大变样,果子表皮光滑有光泽,卖相更好了,也刷新了甜橙售卖单价。
倾囊相授种植经验
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
果子好卖,我就陆续扩大自家的栽种面积。2011年,我扩种到了如今的10亩地。周围的村民,看我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纷纷来找我取经,我向大家倾囊相授自己这些年的种植经验,甚至上门帮忙栽种。
在我教过的村民中,我的侄儿徐永昌就是典型代表。2016年他们两口子过年回家,我就给他们说这个甜橙收益好,你按照我的 *** 来种很快就能看到成效。那年,他们两口子被我留了下来,没再去广东打工。我说话算话,那一年,我把自己的精细化管理办法用到他的地上,第二年果子真的就丰收了,卖了8万多元,两口子非常高兴,因为这可比打工安逸多了。现在,他们两口子就安心在家种甜橙,也更好地陪伴孩子、照顾老人。
这两年,马蹄甜橙打响了品牌,不少村民找回了之前的荒地,种上了甜橙。看到荒地被利用起来,我心里很高兴。
甜橙给我的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家的这个4层楼的花园洋房,就是我拿种植甜橙赚来的80万元修的。2007年,我的小儿子徐庚要读大学,当时一年的学费要1万多。当时我的手头有点紧,还准备把自家的酒坊卖了供孩子读书,没想到,那一年我的橙子首次大丰收赚了17600元,我转手就拿给孩子去交学费了。可以说,我家孩子的学费,都是靠我种甜橙种出来的。
我今年68岁了,几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不错的工作。大女儿的孙孙今年都读高二了,娃儿些劝我少做一点,或者把果园承包出去。但我舍不得啊!我对这10亩果园有了感情,看着那些果树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我放不下。只要我还能动,我就想继续做下去。
马蹄甜橙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我觉得核心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泸州建市40年以来,甜橙大发展,没有好政策咋可能有今天哦。现在,马蹄甜橙种植面积有4万余亩,带动2500余户农户种植,人均增收3000元。
讲述人:古蔺县马蹄镇村民 徐德章
记录者:泸州日报记者 袁轶
27岁女子生吃荸荠,体内长出两条活的寄生虫,医生手术为她取出27岁的王女士,非常喜欢吃荸荠,吃荸荠的时候她还喜欢生吃,觉得这样才好吃,却没想到因此让自己感染上了寄生虫,做手术才取出来。
两年前,她时常出现上腹痛,是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严重的时候她甚至痛到彻夜难眠,但是她一直没有去医院就诊,每次都是熬一熬就过去了。直到一周前,王女士的这种腹痛症状突然加剧了,她实在无法忍受才到医院就诊。
接诊的医生给她做了体格检查,开了一系列的检查单及化验单后,了解到她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爱好后,综合判断,觉得王女士的腹痛不是一般的腹痛,可能是寄生虫感染。这个诊断让王女士大吃一惊,医生告诉她,她体内的寄生虫可能与她的一个饮食爱好有关,她爱吃荸荠。王女士表示担心不已,现在紧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解除症状,取出虫子。
经与王女士及家属谈话后,医生决定为王女士进行手术取虫。做好了术前准备后,王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切开王女士的内胆管后,只见两条带口吸盘的扁平状寄生虫在管内肆意蠕动,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吃了一惊。医生赶紧取出了这两条虫子。
- 一、这是什么虫子?
医生为王女士取出的这个虫子叫姜片虫,感染了姜片虫后所得的病称为为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寄生在人、猪小肠内所致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 二、为什么爱生吃荸荠就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呢?
这是因为荸荠是一种水生植物,而姜片虫是长江中下游水生植物区域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而荸荠也多生长在这个区域中,姜片虫主要是生活在水里,水生植物也是姜片虫的栖身之地,除了荸荠之外,菱角等都可能感染姜片虫。
如果这些水生植物的果实表面有裂缝,姜片虫就会顺着裂缝进入到荸荠或菱角的果肉中。因此,我们生吃荸荠或菱角的时候,隐藏在果肉内的姜片虫就会随着果肉进入到人体中,它会利用它的吸盘吸附在十二指肠或空肠的黏膜上,随着时间的延长,获取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后,这些姜片虫就会逐渐发育,终会发育成成虫。成虫在人体内会不断地吸收养分壮大自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 三、感染了这个寄生虫病会有哪些症状?
姜片虫病潜伏期为1-3个月,轻度感染者可能会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中、重度者可能会出现食欲缺乏,腹痛,间歇性腹泻、恶心、呕吐等一些胃肠道症状,多以腹痛为主,常位于上腹部,少数在脐周,有少数患者可能会自动排虫或吐出虫子,如果是儿童感染的话容易出现神经症状,引起磨牙、抽搐等,严重者可造成肠道细菌感染,甚至发生肠梗阻等。
- 四、姜片虫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1. 饮用被污染的生水的人
2. 不注意饮食卫生,喜欢吃未煮熟食物的人
3. 喜欢生吃荸荠、菱角等水声植物水果的人
4. 经常接触病猪、病人粪便的人
- 五、如何预防姜片虫感染呢?
1. 注意饮食卫生,不饮用被污染的生水
2. 不吃生食,食物尽量煮熟之后再吃
3. 流行区内的猪应圈养并定期给予驱虫治疗
4. 不生吃菱角、荸荠等水生植物。
虽然荸荠和菱角生吃的口感更为清脆,但是生吃却有风险,姜片虫囊蚴不耐高温,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失去活性。因此,喜欢吃荸荠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需要加热煮透之后才能放心食用。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在健康安 全的前提下才能够追求食物的口感吧!
有的人可能就要说了,我经常生吃荸荠呢,也没见感染姜片虫啊。建议大家还是不要侥幸了,也许你已经感染过了,只是无症状或症状轻而已,也许确实真的没有感染,但是不代表你今后继续生吃就一定不会感染。退一步讲,如果你非要生吃,那也建议你一定要仔细清洗并削皮,更好再焯一遍水之后再食用,万一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人勤春来早
新春首开工
在文山市红甸乡荸荠种植基地里
人们趁着果实成熟之际
采挖上市忙销售
新年拼经济
大家铆足干劲
投入“兔”飞猛进的开局中
1月30日,正月初九,寒冬季节的尾声,风里已经有了春的味道。在红甸乡的荸荠地里,人们趁着浓雾散开,晒着暖阳开始了一天的采挖工作,干裂田地的泥土里埋藏着颗颗饱满而又甘甜的果实,在人们锄头下一颗接一颗漏了出来,不一会就装满了整个箩筐。
正在地里忙活的红甸乡小六寨村村民李和琼告诉记者,春节过后荸荠价格有所上涨,年还没过完,她便抢抓时节,想将剩余的荸荠尽快采挖售卖。
文山市红甸乡小六寨村村民 李和琼:“现在我挖的是卖每斤1.7元,是要带到文山去的,如果是像这样算的话,我家1.4亩后期价格更高一些的话,总的能够收入1万元左右。今年我想着这个肥料后期我施的还不到位,小果果还有点多,我希望明年能够在后期管理方面更尽心一些,让它长得更好一点。”
在人们心里,过了元宵节年才算真正的过完,可在红甸乡的田间地头,多名务工者还未过完元宵就已忙得不可开交了,在小六寨村的田地里,请了不少工人来采挖荸荠,63岁的杨政发便是其中一个。
务工人员 杨政发:“我年纪大了身体还是可以的,现在做零工就是一天110元至120元,农闲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来做了,老板生意好就多做点,也是希望今年多挣点。”
打开市场年后开门红
随着红甸乡荸荠产业的不断壮大,不少村民开始干起了收购,助力群众的农产品走出文山走向省外。糯乍比村村民田永钢是其中一位本土收购商,他告诉记者,随着疫情政策的不断放开,今年春节才收假,较去年相比,已经有不少外地的老板联系他收购荸荠了,所以他的收购工作于大年初六就正式开始了。
文山市红甸乡糯乍比村村民 田永钢:“年前我收了将近100吨,年后我们这两天的量也是才刚开始,一天有3、4吨,多的往后一天有40、50吨,价格是一天跟一天不同的,只是稍微比去年来说还是要高着一角多,昭通、江西、湖南,发广西的多点,今年我们价格应该会比去年好一点。”
记者了解到,红甸乡的荸荠可从农历12月采挖至次年农历3月,今年除了本地收购商外,还吸引了四川、弥勒、丘北等地的不少老板前来收购,价格也随市场的波动逐渐上涨,群众也在年后陆续进入抓经济的状态,田间地头采挖忙,可以说红甸乡的荸荠产业在年后实现了开门红。
2022年,红甸乡种植荸荠3000亩,较去年增长一倍,其中,仅糯作比村就栽种有2000亩左右。涉及平坝寨村委会、红甸村委会、茂克村委会、小六寨村委会等487户;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8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发展荸荠产业,让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实现产业兴则乡村振兴,红甸乡党委 *** 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产业发展困难,当得知群众发展荸荠受到水和路的限制时,积极协调争取到了“一村一品”产业扶持资金140万元,为种植大村小刘寨村委会打通2.5公里的沟渠和2.5公里的产业路,同时修建荸荠交易场地1200平方米,辐射受益小六寨村委会小六寨村、糯乍比村381户1714人,为今年荸荠种植扩大规模,做强“一村一品”奠定基础。
目前,已完成1.2公里沟渠和产业路。为了壮大荸荠产业,群众深知除了 *** 资金注入强心剂外,自身也要积极投入到相关建设中,此次修建的2.5公里沟渠和产业路仅糯乍比村就有2公里,糯乍比村党支部书记郑万友表示,村民已同意以集资的方式补足资金再进一步完善村内产业基础设施。
文山市红甸乡糯乍比村党支部书记 郑万友:“我们号召每家每户捐资,目前我们集资70%以上就可以动工了,在农历的2月中旬就可以修通了,确保下一年的荸荠栽种水利方便。”
今年,红甸乡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自身地貌特征和农民种植习惯,宜菜则菜、宜养则养、宜粮则粮,大力发展红甸乡特色种植业,重点打造红甸乡山药“一乡一业”、小六寨村荸荠“一村一品”、平坝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将扩大荸荠种植面积至4000亩,同时推进荸荠交易场等产业项目建设,培育申报山药、荸荠绿色有机标识,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富则乡村振兴的目标。
文山市红甸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余举明:“为发展壮大小六寨村荸荠产业,接下来,我们还将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完善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规范交易,将荸荠产业发展为小六寨村委会‘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节后开工忙
冲刺新一年
实现开局财源滚滚
文山人,拼起来!!!
本台记者:张麟
文山市融媒:王采霞
编辑:牟星 周秋
*** :黄荷 农锦庄
十件价值不菲的精美珍稀古代马蹄杯赏析之一、【明成化 斗彩团凤纹马蹄杯】口微撇,深腹,圈足。纹饰清新淡雅为团凤纹,此杯胎质细腻,釉色光滑,画工精美工整,是喜爱斗彩瓷的藏友们所追求的藏品。马蹄杯为杯式之一,流行于明清。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鞍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底部镌刻“大明成化年制”。
成化斗彩自问世以来,就备受陶瓷鉴赏家及收藏家青睐,经久不衰。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清初《成窑鸡缸歌注》曰:“成窑酒杯,名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莹洁而质坚。”负有盛名的成化斗彩,胎质洁白,釉色莹润,造型灵巧,彩色艳丽。成化斗彩之所以身价百倍,不仅因为它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而它那釉下紧贴胎体幽菁浓艳的青花,透过洁白釉面所闪耀的迷人光彩,与釉上绚丽灿烂的彩绘交相辉映、争奇斗妍,给人一种明快而又朦胧的美感。成化斗彩器型均小巧精致,俗语说:“成化无大器”,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斗彩,一般在花朵和人物衣服上以平涂法施彩,树叶只有阳面,无阴阳向背之分;花朵只画正面,亦无反侧之别;绘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这些特点构成成化斗彩鲜明的对代风格。据传成化斗彩杯是宫中帝妃们的玩赏品,因此 *** 极其精致。其色彩皆透明鲜亮,娇艳动人,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成化斗彩器堪称陶瓷艺术的瑰宝。
第二、【“大明成化年制”“御赐昭德宫珍藏”马蹄杯 (两只)】此对成化御赐昭德宫珍藏马蹄杯,口沿内侧标有“御赐昭德宫珍藏”字样,此对杯虽,有同期御赐昭德宫珍品,但严格意义上分应该一件为青花斗彩杯,一件是青款立彩杯,此杯胎质精细洁白水润,和田玉般温润感。露胎上附着象化物表现出不同层次,修胎工艺干净利落,精细无痕,釉质肥润如玉,里外一致,珠光宝气十足。打灯透视显肉红色晶莹透亮,青料发色淡雅深沉入骨。彩料厚重沉稳,色彩明快,笔法潇洒飘逸。细观画面一对情侣鸟雄高雌低立在两株枝叉上,雌发现动静而回头相望,雄的低首回望雌鸟欲语,形态十分逼真,画面等用对称相向排列,但设色刚好反向而错落有致,小丘则用青或绿色描绘,非常得体。整体布局显恰到好处的补韵,青花斗彩树枝及五彩花鸟姹紫色运用自如,款识童体老套,字迹下沉。参照故宫及台北博物院之藏品,此对杯应为成化皇帝赐给爱妃万贵妃珍藏典型之珍品。
第三、【 明成化 葡萄马蹄杯 (一对)】撇口,弧腹,呈马蹄状,故名。口沿内壁有字,杯外壁上绘葡萄纹饰,叶着绿色,果实为紫彩还伴有黄彩。绿彩为叶,绿油油的叶子,透现出叶茎。紫彩为实,正如熟透了的紫葡萄悬挂在枝上一样。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画意生动,用彩适宜。这些色彩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原物的本色。
第四、【明 金彩凤穿花纹马蹄杯 】因倒置形似马蹄而名。敞口,斜削腹,内凹小平底。明成化、嘉靖,清康熙、雍正时期烧制的数量最多。明代马蹄杯有洒蓝、回青、孔雀蓝、白釉等品种。清代多作斗彩。
第五、【明成化 蓝釉暗刻龙纹马蹄杯 】
第六、【明成化 斗彩婴戏图堆素万字号马蹄杯】马蹄杯为杯式之一,形状倒置似马蹄。此杯口微撇,深腹,圈足。纹饰清新淡雅为婴戏图,杯胎质细腻,釉色光滑,画工精美工整, *** 极其精致。其色彩皆透明鲜亮,娇艳动人,底部镌刻“大明成化年制”。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成化斗彩器堪称陶瓷艺术的瑰宝。此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值得藏家收藏和珍惜。
第七、【明成化 斗彩麒麟纹马蹄杯 】因形似马蹄而得名。撇口,斜腹微弧,圈足。外壁斗彩绘麒麟纹,静中有动,随风轻跃。内壁口沿下书“昭德宫珍藏”,杯心亦饰麒麟纹。底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书写精致。
第八、【清雍正 ‘金红料珐琅彩’ 外胭脂水内绘瑞果纹马蹄杯】清代以前未见此类胭脂水釉品种,直至康熙末至雍正初期,造办处才成功研制出了呈色红紫的珐琅彩釉并亦将其作为原料用于早期之料彩瓷釉之中,亦称“蔷薇红”、“洋金红”或“玫瑰红”,着色淡雅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则称“胭脂紫”。为令此种新釉的呈色稳定鲜艳,御窑厂需在釉料配方中加入黄金后再入窑烧制,故而愈显珍贵。陈浏《陶雅》评论有“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雍正胭脂红釉器多为小件,而这种看似造型简约的薄胎马蹄杯,实则需要在拉胚,烧制及施釉等各环节都精益求精,方能成品。所见存世者,包括公私收藏在内,可谓寥寥无几,而内里饰以瑞果者,则更为稀见。
第九、【 清雍正 粉彩三龙纹马蹄杯】
第十、【明 青花藏文马蹄杯 】
春节前夕,我在路过永新县龙田乡的一个菜市场,发现竟然有一位老者在卖荸荠。顿时我满怀惊喜,因为我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见过有人卖这种“水果”,更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种有这种“水果”,出于好奇我也买了几斤回去尝鲜。
荸荠
记忆中,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里种过一次荸荠。荸荠又名马蹄,属草本植物,分为野生的和人工种植的。它长在外部的茎叶就像一根根棍子,因此在外表上很多人都会误把它当作是另一种植物:光棍草,它们的区别在于荸荠根部会长有果实,而光棍草根部只有根须。人工种植的荸荠是生长在水田里的,到了秋冬季节,会把水田里的水放干,然后再从泥巴里挖出来,清洗干净后就可以食用或者出售。野生的荸荠则都是长在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沼泽里,长的果实比较小,一般只有大母指指头那么大,水分也比人工种植的少。
荸荠
荸荠外表是褐黑色,食用时剥掉外皮就变成白色。很多人买回去都是当水果吃,剥好皮的荸荠味道甘甜多汁,嚼完后除了水份基本没有残渣。荸荠除了用来当作水果,还能用来做淀粉,我在广州市江高镇就遇到过一家企业专门从事荸荠淀粉做糕点的,也叫马蹄糕,而且味道还不错。
荸荠除了用来当水果吃、做糕点,它还是一种中药材,具体可以查阅资料。而且这种药材在农村地区的土方郎中的处方里经常都会用到。
荸荠
荸荠有着这么多作用却为何很多人都不认识?
荸荠虽然能当水果吃,也能当作用药,但认识它的人却并不多,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人都没见过,这其实和它的普及市场有着很大的关系。
荸荠
我经常游走在各大城市乡村,在很多大型超市、市场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自从小时候自家种植过一次后,我也是很少能遇到有卖荸荠的。如今要想再尝尝它的味道除了自己去挖野生的,其它就只有在网上才能买得到了,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不人识它也就很正常了。
荸荠
不知道你认识吗?
欢迎留言关注!
又见野荸荠提起野荸荠,相信70后之前的农村条友都不陌生,野荸荠是我们那一代人儿时的美味零食,但这种零食要自己动手才能获得。
野荸荠属于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农村的水稻田中,沟渠边,浅水滩边。
水稻田中的野荸荠,被归属于杂草,早年前没有农药,人们要用手将野荸荠一棵棵薅掉。当野荸荠结有果实时,薅草的人们也会顺其根茎,扣出野荸荠果实,就在田间洗吧洗吧就扔进嘴里,甘甜并带有点泥土味,但是人们都爱吃,尤其是农村的小孩子们想方设法找着吃。
野荸荠有大小两个品种,小品种的有大豆般大,其叶茎牙签一般粗;大品种比市场人工种植的荸荠要小三分之一,茎杆筷子般粗。野荸荠茎杆是圆柱状,且笔直的,杆茎顶头会开花,几乎没有叶子。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农药的普遍使用,水稻田中的杂草渐渐稀少,农民们不用一整天一整天的在田间弯腰薅草了,这其中野荸荠也渐渐少了踪迹,慢慢脱离了人们的视线。
今年在水稻田边的一条沟渠里钓黄鳝,在寻找黄鳝洞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大簇圆杆绿色植物,我一眼就认出,这不是野荸荠吗?而且还是大品种的,杆茎有六七十公分高,筷子般粗。这一大簇野荸荠有一米见方,生长在野外的沟渠中,二十多年未在野外发现野荸荠了,以为是绝迹了,没想到今年被我发现了。或许是以前在野外没怎么留心野荸荠,又或许是哪位好事的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吃荸荠,将吃剩的荸荠扔进这沟渠中,没想到荸荠就地生根繁植。还有可能近几年农村有的农户撂荒,原先的一些杂草,包括野荸荠又自然生长出来了。不管何种原因,野外自然生长的荸荠就是野荸荠。
看到野荸荠时,自然就勾起我儿时的记忆,那一段清贫而又快乐的时光。
儿时的我,为了能吃到野荸荠这种甘甜的零食,可是费了好大劲。野荸荠的果实生长在地下,为了扣出果实,将手指甲扣翻了,手指头上磨出倒皮。扣出果实后,就地洗洗,衣服上擦擦,就扔进嘴里,一咬,一股甜浆沁入心脾,那瞬时的享受快乐到巅峰了。直到手指头疼的不能再扣了,口袋里也没存下果实,都是扣出就进嘴下肚了,晚上回家后,母亲会心疼的为我洗净红肿的手指头……
除了自己动手扣野荸荠,还会在父亲耕地的时候,跟在翻过的犁地上,能捡到野荸荠,这个 *** 相对省力。耕过田地要掠晒一段时间,于是,农村的小孩子们每天都会在翻过的田间寻找野荸荠,我也在其中。
以前的农村都是土墙茅草屋,土墙体是一块块较大的土矶垒起来的。土矶是怎么来的?我小时候见识过怎么制造土矶。以前每个农户都一块或大或小的自留地,在自家自留地上用牛拖着石滚,多次辗压,压到一定程度的板实。然后用一种架子型工具,工具底部装有三把刀子,一个大人握着工具并踩在上面,将刀子踩的插入地下,工具前面有牵引绳,至少需要三个以上大人拉着前进, *** 泥中的刀子,划出一条条间距等宽的口子,横着划一遍,竖着划一遍。划完后,就会看出整块地都是方形的刀口印,这是土矶的雏形。接下来就用铁铲,铲起一块块还比较潮湿的土矶,再将土矶码在一边,盖上茅草防雨,直到土矶风干能使用。 *** 土矶,是当时农户的一件大活,需要请亲戚朋友来帮忙的,粗茶淡饭薄酒孬烟,在当时的农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土矶取自田地表层,其厚度也是深度,正好和野荸荠果实的深度一般。所以,在土矶风干的过程中,我们小孩就会围着土矶堆寻找野荸荠,生产队的每个土矶堆,我们都不放过。
土矶上陷有野荸荠,以至于土矶垒成墙了,好长时间过后,我们在墙上都能扣到野荸荠吃,墙上的野荸荠也风干了,虽然没有水份,但是更甜。
儿时的我,都是通过以上 *** ,搞到野荸荠吃,很快乐。当时觉得大人们很忙,没有那家大人会专门搞野荸荠给自家孩子吃。孩子们想吃野荸荠都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想办法去搞。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某天晚上生产队收工,姐姐提着一个竹篮,里面有半篮子野荸荠,有大有小,得有十来斤。在水沟里淘净,我就猛吃,吃饱了也撑着了,当天晚饭都没有吃,后来还剩下多半,母亲将野荸荠放锅里煮熟了吃,又是一种滋味,也是我之一次吃煮熟的野荸荠。我当时没问姐姐是怎么一下子就搞到这么多的野荸荠,觉得她是大孩子,大孩子自然有大孩子的能耐,姐姐十五六岁时,在生产队干活就出了名的快,我记得姐姐每年还能拿到大队发的奖状,搞半篮子野荸荠对她来说还不是轻而易举,我只管吃就行了……
野荸荠在我印象中就是一个甜字,书上说野荸荠还是一种药剂,对人体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具体能治什么病,我说不清,也没体会到,野荸荠只是我儿时不可多得的零食。
今年有幸发现了多年未见的野荸荠,也勾起我这么一段回忆。现在想起来,苦涩又甘甜,清贫又无忧。
时至今日,我也是人已中年,儿时记忆中的大人们都已去世,大孩子们也都成了花甲之人,农村的土墙茅草屋被一幢幢楼房代替,时代也在前进。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儿时的记忆,永远深藏在我心深处,唯有回忆童年的时光,我的身心才会感觉到一丝淡淡的静好,恬然……
“到地头里随便翻开土地,下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马蹄!”近日,桂林马蹄种植陈强老板给宇花灵团队打来报喜 *** ,“这些马蹄应用宇花灵,亩产高达10000多斤,比别人没用宇花灵的高出三千多斤。”
陈老板种植了多年的柑橘、马蹄、百香果,在这些作物上应用宇花灵也有些年头了,每年的应用效果都没让人失望。今年种植的马蹄,陈老板依旧像往年一样在日常的管理基础上添加宇花灵产品,移栽到大田就开始用宇花灵1号500倍液喷施了3次,喷施后马蹄植株健壮、发稞快,这时邻居家的马蹄田里出现很多病害、死兜的现象,而陈老板的整片马蹄都是郁郁葱葱;马蹄开始下带后,陈老板又在日常打杀虫杀菌剂时,加入宇花灵2号300倍液喷施,有效的控制植株旺长。经多次使用,不仅促进了马蹄结蹄多,还能促进果实膨大。
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效果,这段时间他天天挖马蹄,每天都引来一堆人围观,大家都对他家的马蹄赞叹不已——马蹄多,个头大且十分均匀。陈老板说:“随便拿一个来称,重量都在65克左右,直径在5.5公分左右,按现在收果的情况统计,大果率在80%左右。”
这几个数据让陈老板十分吃惊,要知道就是喷施了几次宇花灵,“少少几百块的投入,带来的效益可真是让人惊讶,这宇花灵真是越用越让人上瘾呀!”
成草地状的种植基地。
农户在挖荸荠。娜筱 摄
?荸荠白是温州酒席必备冷盘。
大雪
今天是大雪节气。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编者按
时令,是中国古代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二十四节气则是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温州时令》栏目,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每一期选择温州时令的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产业规模的农作物进行报道,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更好地了解温州时令,搭起城乡信息对称的互动平台,助力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传播农耕文化,重拾美好的记忆与乡愁。
☉商报记者 刘娜筱
“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这是作家汪曾祺对挖荸荠场景的描写。大雪节气前后是荸荠采收季。荸荠又称马蹄,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温州酒席必备一道“荸荠白”冷盘。可你知道,它产自哪里吗?
山福镇有100多户荸荠种植户
12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鹿城山福镇金岙荸荠种植村。
在金岙村前的田间地头,种植着荸荠的地方如同“绿草”地。荸荠的枝秆如同柱状的草本,有的笔直竖立,有的伏倒在地,还有的被割掉枝秆,农户正开挖采摘根部果实。
正在田里挖荸荠的孙师傅,脚穿高筒雨鞋,双手戴着橡胶皮手套。只见他先用三齿大铁耙工具将根部的荸荠连土挖起,然后拿一把小铁耙将泥土小心铲开,接着又徒手将泥土掰开捏碎,仔细寻找带泥的荸荠果实。如有不知情的人路过,还以为是在泥里寻宝呢。只见动作熟练的他,眼快手紧,将沾着泥土的荸荠果实捡起扔到箩筐中。
孙师傅介绍,自己今年已经60多岁,种了几十年的荸荠。由于荸荠在泥土中不容易采收,每年荸荠采摘季,他与家人一般从早上6点多就下地,一天最多挖50多公斤。
据山福镇农办负责人介绍,山福镇荸荠种植已有100多年历史,今年山福镇有100多户荸荠种植户,主要分布在金岙、横山、垟江、江秀、西洲等5个村,种植面积约300亩。
“大雪”前后迎荸荠采收高峰
荸荠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生特色蔬菜之一,喜生于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待冬天,地上部分秆叶枯黄倒伏,地下球茎成熟至皮色呈深红褐色时就可采收。
荸荠栽培一年只有一茬,荸荠种植方式跟种植水稻一样,要将上一年选出来的种子在6月份移种到苗田里,等种子发芽后,再移到水田里。每年的大雪节气前后是成熟采收期,采摘后的果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甜度会更高,再陆续出售,口感更好的时间是春节到清明期间。荸荠用沙子或薄膜覆盖,最长可保存达一年之久。
在温州市瓯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盘虎虽然年纪很轻,但介绍起荸荠的生产却头头是道。他说:“我10多岁就帮家人种荸荠、削荸荠。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每年天寒地冻时,就是荸荠成熟采摘的时节。采摘好的果实经储存后,还要跟家人挑到永嘉桥头或坐轮船到市区西角一带的菜场出售。有时削荸荠不小心,会把手指削破皮,钻心痛,这种记忆特别深刻。”
孙盘虎介绍,市区约有70%的荸荠来自山福。温州人喜欢吃荸荠,鲜果削皮当水果吃,还有炒糖醋肉、炸响铃、做饺子料等吃法。在温州还有一个传统习俗,那就是小年夜一定要吃芋头和荸荠。荸荠温州话的意思是“盘财”,芋头的意思是“余”,吃了这二样,意在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 引导山福荸荠走产业化路子
荸荠除了当水果和蔬菜,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马蹄糕、荸荠淀粉等多种产品。不过,目前山福镇的荸荠种植户多为散户,产品以鲜果出售为主,大多是在市区各大农贸市场门口削皮卖,仅金岙村就有20来户种植户长年在市区各农贸市场门口设摊点。直到2016年,由当地村民孙盘虎等5位年轻人及种植户组织成立温州市瓯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山福才有了首家荸荠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0多人,还注册了“瓯福源”品牌商标,设计了礼盒包装。
据温州市瓯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盘虎称,山福出产的荸荠脆甜无渣,是山福镇的特产,很受市民喜欢。今年荸荠的价格,一般削皮在30元/公斤,带皮约10元/公斤。目前,该合作社加工的产品配送到温州各酒店、娱乐场所、农贸市场等单位,并在新田园设有专门摊位。该合作社还研发了“荸荠白”真空包装,可冷藏3天。
为了更好地引导农户走规模化路子,11月29日成立了山福镇荸荠产业农合联,引导农户更好地发展荸荠产业,带动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记者从市农业站了解到,温州除山福(原临江片)有荸荠种植历史外,近年来在龙港也有规模种植。
相关链接
大雪节气温州民间习俗
兑糖儿:“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会出现“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板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可用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
马蹄个大有妙招马蹄肉质洁白,味甜多汁,口感清脆,受到许多果商和人们的喜爱。而且近两年来,马蹄的价格逐渐上涨甚至比一些水果的价格还要好,得到了许多种植户的青睐,马蹄的种植面积也增长了不少。种植马蹄的朋友们为了培育出个头又大又圆的马蹄,也是费尽心思。想要培育出优质的马蹄,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不要慌,有绿叶新地技术在,想要种出优质的马蹄,还不是轻轻松松。
首先要合理施肥以及做好防治好病虫害的工作,在马蹄的育苗期或者移栽定植后,使用绿叶新地蓝叶300倍喷施,可以起到促根壮苗、让苗快速扎根生长、促分蘖快,苗壮绿、提高抗性等一系列作用。
马蹄的分蘖期至封行期阶段,以促根壮苗壮杆为主,这时候使用绿叶新地蓝叶50毫升+果润20毫升兑水30斤叶面喷施,可以促根壮苗、抗倒伏。 马蹄苗叶片光滑要加粘着剂一起喷,这样更有利于植物吸收。喷落入水田后,不急于排水,这是良好的水溶肥。
等马蹄苗封行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绿叶新地“亚克舒”50毫升+果润 兑水30斤向叶面喷施两次以上,这样就可以预防植株徒长,促进马蹄下带,结马蹄多,使营养生长转换为生殖生长。从而促进地下根薯膨大,叶片浓绿,可防止或减少地下马蹄空心、开裂。
到了马蹄的膨大期阶段,使用绿叶新地亚克舒50毫升+果润25毫升兑水30斤~40斤以后,在马蹄苗已经不徒长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叶面喷施“蓝叶+果润”,快速补充全面的营养和微量元素,促进马蹄膨大、果型圆润、个重脆甜、提高产量、提高品质,耐储运储存。
从育苗期到膨大期,全程使用绿叶新地技术方案培育出来的马蹄挖出来个头大个,果型圆润、着色完美。反观用传统种植方案种出来的马蹄,挖出来的果实个头小,少量果型大的也会偏扁型,大小不一,产量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绿叶新地技术营养方案,针对性在马蹄生长全过程中,不断给马蹄供给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有机营养,前期不仅能快速补充马蹄苗期需要的全面营养和微量元素,而且到了中后期又能调控营养往生殖生长,促马蹄下带快并膨大,让马蹄结得多,后期又能快速补充马蹄所需要膨大生长的全面营养,所以生产出来马蹄品质是非常的好的,不仅果型圆润,而且一口咬一下去皮嫩多汁、清脆可口是市场上少有优质货。等到购买商收购时看到这样又大又圆的马蹄是很喜欢的。卖价又高,种植收入也跟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