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鹭花生牛奶多少钱,银鹭花生牛奶价格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44 0
银鹭牛奶花生线下抢流,经典品牌的新活力!


11月底银鹭牛奶花生快闪店活动分别在福州、厦门开展,据了解,为期6天的活动吸引了近万人。这家快闪店占地虽小,但人来人往,从早到晚人流不断,人气极高。

被雀巢控股10年后,银鹭又回到了创始人家族手中

11月25日,雀巢宣布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二者未公布交易金额。

Food Wise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银鹭又回到了创始人手上。

根据雀巢首席财务官Fran?ois Roger,八宝粥和花生牛奶等原有的本土业务约占银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是雀巢引入的即饮咖啡业务。此次交易完成之后,银鹭会继续为雀巢生产咖啡即饮,并在部分地区分销。

1985年,陈清水、陈清渊兄弟等6位青年在厦门创立了银鹭,最初是一家罐头厂。1990年代,八宝粥和蛋白饮料等产品的成功让银鹭成为了全国性品牌。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在2016年、2018年通过两次交易,雀巢逐步完成了对银鹭100%的控股。

雀巢为什么要出售银鹭?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表示,对于雀巢来说,银鹭已经完成了其使命。在收购银鹭后,雀巢借助银鹭的产能和渠道把雀巢咖啡带到了中国三四五线市场。

雀巢出售银鹭的另一个考虑是聚焦核心业务。雀巢在其声明中称:“该交易将使雀巢在中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

这家全球更大的食品公司近年在剥离非核心业务。2020年8月,雀巢把中国大陆市场的水业务卖给了青岛啤酒。交易包括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业务工厂。根据双方的许可协议,青岛啤酒集团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雀巢优活”品牌。双方未公布交易金额。

不过,雀巢保留了高端水业务,包括巴黎水、圣培露和普娜。这些品牌出售的都是单瓶价格在10元以上的进口瓶装水。

总之,不管是出售银鹭还是水业务,背后的逻辑都是聚焦高毛利产品,剥离竞争力较弱的业务和品牌。

而对于银鹭来说,除了回到创始人手中,同样“回到原点”的还有销售额。2019年,银鹭的销售额为7亿瑞士法郎(约合50.7亿元人民币)。2010年被雀巢控股前,银鹭销售额为54亿元人民币。在不计算通胀的情况下银鹭总销售规模10年间下降了6%。

——————————

请微信搜索关注“20社”,和我们一起聊聊年轻人的钱包、工作和生活。

银鹭归巢:品牌重回创始人手中,但八宝粥已不再流行

记者 | 赵晓娟

编辑 | 牙韩翔

银鹭食品的控制权将重新回到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手中。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通过合同取得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权案》,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与庄明圆、吴云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拟实现对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鹭食品”)的共同控制。

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前后银鹭食品的股权结构不变,但控制权发生变化。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前,银鹭食品由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后,银鹭食品由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其中,本次与陈清水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的陈延河、陈延富均为陈清水的儿子。

对于陈清水家族如何面对新品牌的挤压和产品老化,未来产品和产能规划能问题,界面新闻尝试联系银鹭,但尚未获得回复。

实际上,这是2年前雀巢出售银鹭的交易延续。

2020年11月25日,雀巢宣布,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将保留其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银鹭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同时,银鹭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至此,陈清水家族在失去银鹭9年控制权之后再次成为银鹭的实控人。

陈清水与其弟陈清渊于1987年注册“银鹭”商标,1992年开始生产银鹭八宝粥。银鹭集团官网资料显示,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主营业务为罐头食品、饮料生产经营,目前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和四川5个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达600万吨。

1900年代,八宝粥和方便面、娃哈哈AD钙奶和汇源果汁等产品一起赶上了之一波消费热潮,成为当年的“爆款”。此外在出行渠道,“瓜子啤酒八宝粥”还是列车热门单品,银鹭八宝粥在列车售卖车上不可或缺。

公开数据显示,到2010年,银鹭年销售额高达54亿元,在全国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和6000多家二级经销。

这一业绩和成长性被雀巢看中。2011年,后者宣布以15亿元收购银鹭60%的股权;2017-2018年间,银鹭集团分两次将所持有的剩余40%股权悉数出售给了雀巢。但随后,银鹭在2013年达到111亿元的业绩顶峰后一路下滑。根据雀巢的财报数据,到2019年银鹭的业绩已跌落至50.65亿元。

为了遏止下滑,2020年1月,雀巢还为银鹭更换了新一任CEO孙亦农,但曾在可口可乐、雀巢公司有丰富快销品经验的孙亦农未能力挽狂澜。年底雀巢就出售了银鹭,孙亦农也在半年后离职。

银鹭的衰落在卖场体现得特外直观。

界面新闻走访北京超市渠道发现,货架上多数为银鹭八宝粥、好粥道两个品类的产品,与银鹭竞争较多的有娃哈哈的八宝粥产品,双方的定价均在4.5元上下。与此同时,娃哈哈和银鹭都针对八宝粥推出了低糖、木糖醇版本。

此外,在永旺、京客隆等超市,八宝粥被挤出饮料货架区,而是陈列于方便面、速热饭、肉罐头等产品附近,定位更偏向于出行食品。

一名卖场主管告诉界面新闻,八宝粥产品几年前还是春节期间的礼品爆款,这一现象在村镇市场更为明显,但是在高线城市,罐装粥类产品已经老化,可替代的产品非常丰富,衰落趋势已不可逆转。

回到创始人家族手中的银鹭,在产品上除了经典的八宝粥、花生牛奶、好粥道等单品,银鹭通过微博、联名综艺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藜麦燕麦粥、红/绿豆汤、银耳汤、银鹭气泡水等非主流产品。但这些产品似乎并没有出现爆款,消费者对于银鹭的记忆更多来自八宝粥。

而一些获得融资的新品牌也开始在货架上和银鹭这样的传统品牌竞争。界面新闻发现,方便食品品牌“黄小猪”在永旺的货架上陈列了4款养生粥产品,产品中的马蹄、椰子、黑芝麻等元素成为其卖点,该品牌曾于2021年先后获得Pre-A轮、Pre-A+轮融资。

许身雀巢九年后银鹭飞回娘家:创始人再接盘花生奶和八宝粥业务

每经记者:李诗琪 每经编辑:梁枭

雀巢和银鹭都是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快消品牌——前者是国内咖啡市场的重要玩家,后者则是生长于本土的食品厂商。2011年,双方一度牵手,雀巢公司以15亿元收购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的股份,并在此后增持直至对其全资控股。

但九年后,雀巢公司于今日(11月25日)宣布,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而作为本次交易的一部分,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却得到卖方保留。

雀巢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雀巢董事会相信,对其进行战略审视,以获得下一步增长正当其时。而在未来,雀巢将在中国更专注于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关键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银鹭食品控股权 *** 给雀巢的几年间,银鹭品牌创始人陈清水曾长期负责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此次雀巢决定变卖银鹭旗下的相关业务,接盘方同样指向了陈清水家族控股的企业。雀巢公司对此补充称,选择陈清水方面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发展。

雀巢出售银鹭食品相关业务,创始人又接回

根据雀巢公司对外发布的交易公告,其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该交易标的包括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交易双方同意对此次交易的财务条款不予以披露。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

银鹭食品官网显示,公司当前产品业务主要包括蛋白饮品、以八宝粥为代表的食品点心、雀巢即饮咖啡和其他即饮饮品。而在业务取舍上,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业务则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获得了雀巢方面的保留,并在大中华区大部分区域进行分销。

超市货架上售卖的速溶咖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诗琪 摄

记者梳理发现,在9年前的收购之外,雀巢和银鹭两个品牌在更早便有代工业务的紧密往来,银鹭方面曾长期是“雀巢咖啡”即饮咖啡的重要代工商。

对于本次保留即饮咖啡业务的原因,雀巢称,咖啡业务是推动雀巢战略增长的引擎,公司将进一步在中国所有渠道加强投资该品牌。在本次交易后,银鹭方面也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此外,银鹭还会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雀巢出售银鹭相关业务,业界早有议论,包括中粮、娃哈哈、统一在内的快消巨头都曾被传为接盘方。而兜兜转转之后,依旧是陈清水现身将相关业务“接回”。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曾将银鹭食品的控股权 *** ,但陈清水对品牌依然十分“长情”,并在收购交易后的几年间,长期担任合资公司高管,负责公司的发展管理。直至2016年,来自雀巢公司的崔伍迪替代陈清水担任合资公司总裁。而据中国网财经今年1月报道,来自中国本土的孙亦农正式接棒崔伍迪,成为银鹭食品的CEO。

对于上述交易,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一方面,雀巢把银鹭卖给创始人,有利于平稳过渡和双方下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雀巢依然需要银鹭的渠道进行分销。

雀巢中国业务重新定位

高管的频繁变动似乎暗示了雀巢对于银鹭食品业务发展的潜在焦虑,而雀巢近年来的业绩也受到银鹭食品拖累。

据雀巢此次披露,银鹭品牌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7亿瑞士法郎(约合50.51亿元人民币)。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在雀巢和银鹭联姻一年前的2010年,银鹭食品的销售额便已经达到54亿元人民币。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银鹭食品的业绩发展着实不尽如人意。

据《时代财经》此前报道,雀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曾直接对银鹭旗下本土品牌,如花生奶和八宝粥的销售评价为“令人失望”。此外,雀巢公司年报还多次“点名批评”银鹭的市场表现。

对于本次出售,雀巢方面回应称,其在过去对银鹭有着积极承诺,并对银鹭的业务发展进行了投资。但目前,雀巢董事会相信对其进行战略审视,以获得下一步增长正当其时。这是雀巢为在大中华区持续取得长期成功,同时实现银鹭业务整体价值而不断努力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银鹭业务的出售,雀巢公司还在今年8月对外公告,青岛啤酒将购买雀巢位于中国的水业务,包括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以及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业务工厂。而根据双方的许可协议,青岛啤酒方面还将在中国生产销售“雀巢优活”品牌。不过,雀巢方面继续保留了“巴黎水”“圣培露”“普娜”等水品牌。

不难发现,在近来的“卖卖卖”中,被雀巢剥离的标的似乎均定位在中低端市场,而出售这些资产也与雀巢近来的高端化策略直接相关。据雀巢方面回应,从市场细分来说,雀巢针对一定的需求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重新定位高端化。

而对于雀巢近期在中国市场接连变卖业务,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分析道,从2018年开始,雀巢的新CEO就开始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剥离非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有限的业务。在市场、渠道、消费等都在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包括雀巢在内的食品企业都应该让新战略去适应消费端。而想要保持自身优势,则取决于企业敏锐的商业观察力和对未来市场的判断。

逃出外资“魔掌”,银鹭重归创始人

?失去控制权11年后,银鹭创始人家族终于又夺回了这一国民饮料的控制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在2022年岁尾公示了银鹭食品的控制权变更,称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与庄明圆、吴云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银鹭食品原本由庄明圆、吴云嘉控制,协议实施后,银鹭食品的控制权将重新回到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手中。

11年兜转,银鹭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银鹭与雀巢的渊源可追溯到2005年。当时银鹭是雀巢即饮咖啡在中国的受委托加工方。2011年4月,雀巢与银鹭签署了60%股权收购协议。同年9月,该收购案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同年11月,雀巢中国发布公告表示,雀巢与银鹭形成合作关系,双方计划投入25亿元资本金。

在2017年,雀巢集团再次收购了合资公司手中20%的股份,2018年6月又将剩余的20%股份收购。至此,雀巢完成了对银鹭品牌的全资收购,银鹭成为雀巢全资子公司。

雀巢助力下,银鹭一度发展迅速。根据官方数据,2013年银鹭销售额达到111亿元。但两年后,银鹭业绩出现下滑,到2019年已跌至7亿瑞士法郎。银鹭旗下的花生牛奶和八宝粥均成为拖累业绩的业务。

2020年4月,雀巢在财报中披露,银鹭2015年业绩出现下滑,2016年出现两位数下降,截至2019年银鹭花生奶和粥的销量继续下降,这导致雀巢萌生出售银鹭的想法。

如今,公示期结束,意味着雀巢出售银鹭食品集团的事基本尘埃落定,
失去控制权11年后,银鹭创始人家族终于又拿回了“银鹭”的控制权。

从草根民企到全资外企

据公开资料显示,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由知名企业家陈清渊创办,创始之初主营业务为罐头食品及饮料生产,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银鹭”从最初只有6名创业者的小作坊,成长为拥有超过15000名员工,产值达百亿的食品工业巨头。

银鹭食品总部位于厦门,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五个生产基地,并且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立体营销 *** 。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165个销售服务处,拥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伙伴,6000多家二级经销伙伴,掌控了超过120万个销售终端。

自1985年创始至今,银鹭公司不知不觉间已走过了38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老牌企业。2002年,银鹭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银鹭工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凭借八宝粥和花生牛奶拳头产品驰名中外……

未来仍有崛起希望

如今,陈清水失去银鹭控制权的11年,中国的水饮江湖早已发生变化。

一名卖场主管告诉记者,八宝粥产品几年前还是春节期间的礼品爆款,这一现象在村镇市场更为明显,但是在高线城市,罐装粥类产品已经老化,可替代的产品非常丰富,衰落趋势已不可逆转。

业内人士指出:银鹭的核心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这些低线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雀巢若做新的产品,与原来的市场和渠道不适;若进军一二线市场,银鹭品牌又不匹配,陷入进退两难处境。而创始人接盘后,银鹭可以对渠道、消费场景等方面进行变革,银鹭未来仍有崛起的希望。

已经66岁的陈清水重掌银鹭将带来哪些变化?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本文综合于Yes厦门、达摩财经等

出走11年!银鹭重归旧主

台海网1月6日讯(导报记者 孙春燕)兜兜转转十几年,“银鹭”终于又回到创始人手中!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通过合同取得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权。至此,银鹭成为被卖掉又被买回来的本土品牌。

但是,回归创始人就意味着银鹭一定会重生?不一定!业内人士认为,创始人离开银鹭的这十几年,中国水饮乃至快消市场已发生根本变化,而银鹭本身的研发能力、经销 *** 和产品结构都需要重塑,银鹭想焕发“第二春”,挑战不小。

回归 陈氏家族拿回银鹭控制权

就在2022年岁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对《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通过合同取得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控制权案》进行公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信息显示,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与庄明圆、吴云嘉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协议实施前,银鹭食品由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一致行动协议实施后,银鹭食品由陈清水、陈延河、陈延富、庄明圆、吴云嘉共同控制。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与陈清水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的陈延河、陈延富均为陈清水的儿子。而庄明圆和吴云嘉早前已经在多个公司与陈延河交集,且2020年12月起,吴云佳开始担任银鹭监事。

如今,公示期结束,意味着雀巢出售银鹭食品集团的事基本尘埃落定,失去控制权11年后,银鹭创始人家族终于又拿回了“银鹭”的控制权。

变化 市场已难觅银鹭八宝粥

说起银鹭,厦门人再熟悉不过了。

银鹭食品前身是厦门本土的一个罐头厂,由陈清水和陈清渊两兄弟创立于1985年。1987年,两兄弟注册了“银鹭”商标,1992年开始生产银鹭八宝粥。上世纪90年代的银鹭,借助迅速崛起的消费热潮,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八宝粥和花生牛奶曾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

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千禧年正式成立。十年后,银鹭年销售额高达54亿元,在全国有1300多家一级经销和6000多家二级经销。

银鹭食品集团官网显示,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已成功跻身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领先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罐头食品、饮料生产经营,目前拥有厦门、山东、湖北、安徽、四川五个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达600万吨。

尽管银鹭食品集团官网晒出了去年其获得“纳税大户”和“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的奖牌,但是细心的消费者却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银鹭八宝粥和花生奶,现在在市场上已难觅踪迹。“现在很少人吃八宝粥,我们也很久没有进货了,要不你看看自热粥?”在莲前西路一家超市里,现场导购直言,以前银鹭和娃哈哈都有卖,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另一家便利店里,销售人员表示很久没有卖过八宝粥了,现在想要买罐装粥类产品,可能需要去三四线城市或者村镇的超市。

银鹭花生牛奶多少钱,银鹭花生牛奶价格表-第1张图片-

追问 银鹭还能焕发“第二春”吗?

巅峰时期被卖掉,低谷时期再买回来,“银鹭”的沉浮其实也伴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更迭和变化,水饮江湖不复往日,“银鹭”还能再次飞翔吗?

相当一部分人持乐观态度,有分析人士认为,雀巢入主银鹭后,更多是把银鹭当作雀巢咖啡生产方,并未对银鹭自身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才导致银鹭跟不上市场步伐。但是,毕竟银鹭的底子还在,基地和经销 *** 的核心也在,重新崛起不是不可能。

上述接近银鹭人士也表示,创办银鹭后,陈清水一直很重视产品研发,1992年,他组织开发了“生料装罐、滚动杀菌”的八宝粥生产工艺,2003年又从意大利引进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率先生产PET瓶装花生牛奶、椰子汁等中性蛋白饮料,重新拿回控制权后,“银鹭”重新成为本土品牌,陈清水很有可能带领银鹭焕发“第二春”。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银鹭的核心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这些低线市场对价格比较敏感,目前,银鹭有八宝粥、花生牛奶和由雀巢引入的即饮咖啡三大业务板块,但由于市场变化,花生牛奶、八宝粥早已衰落被替代,银鹭的研发能力、经销 *** 和产品结构都需要重塑,想要崛起挑战不小。

回放

“嫁入”雀巢近十年银鹭过得怎么样?

沧海桑田,银鹭食品集团重回创始人手中,让不少人感叹和唏嘘。事实上,本次控制权的变化,是两年前雀巢出售银鹭的交易延续,而银鹭与雀巢的渊源可追溯到2005年。

彼时,国际饮品巨头雀巢打算在中国开拓即饮咖啡市场,看中了银鹭的代加工能力,二者开始了首次合作。凭借自身核心产品发力和代工大牌产品,银鹭的发展再次提速。2011年4月,雀巢与银鹭签署了60%股权收购协议。

在雀巢助力下,银鹭也曾有过辉煌,2013年,雀巢业绩下滑,银鹭却创下了111亿元的销售额历史新高,成为当年雀巢财报一大亮点。但随着国内饮料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银鹭在2013年达到高光时刻后,业绩开始一路下滑,2015年已经降低至百亿元以下。

或许是为了改变银鹭业绩下滑的局面,2016年雀巢拿掉了陈清水的董事长一职,换上了“自己人”崔伍迪。并且,雀巢在2017年、2018年分别收购了银鹭20%股份,以巩固银鹭的控制权。自2018年6月起,银鹭正式变为外商独资企业。

不过,雀巢重新操盘后,银鹭并没有恢复活力。2019年起,市场上不断传出雀巢将卖掉银鹭的传闻。银鹭食品集团官网显示,2020年12月,Food Wise 有限公司从雀巢收购银鹭食品全部股权,并与雀巢携手开启新的合作模式,继续代工雀巢咖啡,并获得雀巢茶萃品牌授权经营。

有接近银鹭的人士透露,上述交易包括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的在华业务和银鹭食品集团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

银鹭重归创始人:陈清水家族从雀巢接手花生奶和八宝粥业务

澎湃新闻记者 王启帆

雀巢出售银鹭的消息落地,后者将在今年年底脱离雀巢。

11月25日,雀巢官网发布消息称,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ood Wise”)出售银鹭花生牛奶和八宝粥业务,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 Food Wise是由银鹭创始人之一的陈清水家族控股,也就是说银鹭这一国有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又重新回到了创始人手中。对于为何选择Food Wise为买方?雀巢方面解释,选择Food Wise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成功。

根据官网披露的内容,出售银鹭的资产包括位于福建、安徽、湖北、山东和四川的五家企业的全部股权。而银鹭品牌在2019年的销售额为7亿瑞士法郎,约合50亿人民币。交易双方同意对此次交易的财务条款不予以披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鹭剥离出雀巢品牌矩阵,但其将继续为雀巢加工生产雀巢咖啡即饮咖啡产品,并在中国一些省份分销该产品。同时,银鹭并将继续在雀巢的许可下生产和销售雀巢茶萃产品。

银鹭八宝粥和银鹭花生牛奶曾是一代人的记忆。从国货品牌到外资接盘,到现在又回归创始人手中,银鹭都走过了哪些历史?

1985年,陈清水、陈清渊等6人筹资3万元创建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1990年,该厂获得华侨黄福华20万美元投资,创建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2000年,该企业再次引进台商资金创建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在银鹭八宝粥和银鹭花生牛奶这两款爆火的产品助力下,银鹭在2010年迎来了巅峰时刻,2007年银鹭销售量突破30亿,2010年销售额突破50亿。银鹭一举成为了食品饮料界的黑马企业,但同时也吸引了外资的注意。

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但那时双方还是合资关系,并不是属于并购。之后,银鹭又经历了两次股权收购。2017年,雀巢从银鹭的合资伙伴处收购了额外的20%股权;2018年又再次收购了剩余的20%股权,完成控股。

其实早在2019年年末,业内就传出雀巢要出售银鹭的消息。2020年3月,该消息被进一步坐实,当时有报道,雀巢正与摩根大通合作,为出售银鹭做准备,并寻找买家,售价约为10亿美元。而对于买方,市场上曾传出过娃哈哈、华润啤酒、统一食品等多个消息,但均未被证实。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就中国市场而言,这已是雀巢今年第二次剥离本土品牌。8月28日,雀巢公司宣布,同意与青岛啤酒集团在中国大陆进行战略合作,青岛啤酒集团将购买雀巢中国大陆的水业务。此次交易包括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业务工厂。

连续出售,是基于雀巢现任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的品牌瘦身计划。

回顾近两年的出售案例,2018年雀巢以28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将美国糖果业务出售给费列罗;2019年以102亿瑞郎出售了旗下皮肤健康公司;40亿美元出售了美国冰激凌业务;后又将肉制品业务Herta的60%股份出售给西班牙食品公司Casa Tarradellas等。

施耐德在2017年上任后曾公开提出,要在2020年底替换掉现有业务的10%。事实上,通过业务洗牌,雀巢已经打破了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局。自2014年起,雀巢净利润逐年走低,从145亿瑞士法郎降至72亿;而2019年雀巢全年净利润增长24%至126亿瑞士法郎。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施鋆

银鹭被雀巢出售:十年长跑失败,8年无新品上市

11月25日,雀巢宣布,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


出售业务给原来团队,在于银鹭的下滑。



2011 年 9 月 8 日,雀巢公司与厦门银鹭集团在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约,之一次收购银鹭60% 的股份。


在后面的发展业务中,雀巢出资 60%,银鹭出资 40%,雀巢委派高管任职银鹭核心管理部门,并且依旧采用银鹭的管理团队进行管理,雀巢与银鹭共同存在于市场中。


2017 年4 月份,雀巢与银鹭进行了第二次收购活动,收购股份为20%,直到 2018 年6月份,雀巢收购了银鹭最后 20% 股份,成为银鹭集团唯一的持股方。


最初并购合同中包含了 5 年后雀巢收购银鹭剩余的 40% 股份,这就是为何雀巢在银鹭

业绩急速下滑后仍将剩余股份收购回。


从 2011 年雀巢并购银鹭以来,业绩不断下滑。由于银鹭的体量大,直接影响了雀巢亚洲区的整体销售情况。


第1, 市场风险。由奶粉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整个食品行业在 2009 年进入了一个相对平静的休整期,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而中国饮料行业在 2010 年,以"塑化剂"事件为起点,生产资料成本上涨、消费旺季"雨多气温低"、个性化产品缺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饮料产量增长率逐渐下滑,由 20% 以上的两位数增长一路下跌至 10% 左右接近个位数,陡然结束了高速增长。


第二,整合风险。


2011 年雀巢并购银鹭后,财务中心更高领导人换成了雀巢人员,并且委派几个中层管理在财务系统中,对于其他部门,雀巢指派了相关人员辅助原来银鹭核心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而中基层的银鹭管理团队则没有变化。


两种文化体系的交融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其中包含管理制度的冲突。银鹭作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应变的反应能力,对于饮料行业,就是要不断地出新品来抓住消费者的喜好。


然而在雀巢严谨的制度管理之下,银鹭8年几乎无新产品上市。


再者银鹭的销售渠道优势在三、四线城市,而雀巢的优势渠道在一、二线城市,两者产品

无法共用渠道,反而成为销售管理问题。



银鹭曾借助雀巢资金优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年业绩翻倍,2013年销售额就达到了巅峰。可惜,此后就走向了下坡路。2013年至2015年间,银鹭整体业绩下滑,营收也从111亿下滑到了96.47亿。


雀巢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2019财年,雀巢全球销售额为925.68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1.23%;大中华区销售收入为69.1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跌1.2%。整体而言,银鹭在雀巢中国营收中,业绩表现最差。其中,银鹭品牌的花生牛奶、八宝粥销售呈下滑状态。


随着经济逐渐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跨国并购数量逐渐增多,为了提升企业跨国并购质量,实现企业双赢,就需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雀巢是具有古老历史的食品企业,属于跨国公司,主要产品为巧克力棒以及速溶咖啡,该企业之所以能够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并购策略的有效应用是主要原因之一,但这次却失效了。

从“鹭雀合巢”到资本弃子,这家国产饮品巨头为什么不行了?

大家好,我是品牌哥。

欢迎收看【被外资收购的国产品牌】系列之一期。

在这个系列中,我将从品牌发展、创始人经历、产品及产品营销等多个维度,来为大家介绍和分析那些曾是民族骄傲、国货之光的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如今都怎么样了。

资本运作中,有一种观点:做企业要当儿子养,养一辈子,养到死,等自己死了,儿子也死了。对此,有人只认可前半部分,认为企业确实需要当儿子来养,但是要当猪卖掉。这就是有名的养猪论。当然,“当猪来卖”也是有区别的,有投怀送抱套现离场的,有迫于业绩无奈“卖身”的,有在对外合作中实力被坑的,换来了一个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结局……

类似的品牌数不胜数,例如北冰洋、中华牙膏、大宝SOD蜜、哈尔滨啤酒以及曾经的国产饮品巨头、中国粥王——银鹭食品。本期视频我们就来扒拉一下从“鹭雀合巢”到资本弃子,这家国产饮品巨头为什么不行了?

01

提及银鹭,想必大家对它旗下的八宝粥还有花生牛奶都非常熟悉,它们曾是大家过年走亲访友时的必备礼品,要是谁家不拎个一箱半箱的,都不好意思串门。

八宝粥和泡面在当时成为出门远行的标配;而银鹭花生牛奶也是多数人记忆中的心头好,以至于现在一说起它,DNA都动了,脑海里浮现的都是JJ为其量身打造的主题曲《真材实料的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银鹭成为国民级宝藏饮品巨头之前,它其实是陈清水和陈清渊两兄弟带着几个马塘村民,在1985年以股份集资的方式创办的小作坊——兴华罐头厂,也是当年厦门同安之一家村办企业。

彼时,马塘村还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灯不明、路不通、水奇缺”,人称“瘦马塘”,当地更是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

在创业的头几年里,罐头厂可谓一穷二白,要场地没场地,生产设备也比较简陋,几个年轻小伙除了创业的干劲和 *** ,什么都没有。

没有厂房,就借用村里种蘑菇的房子来做生产车间;没有 *** 锅灶的尺寸,就跑去偷量别人家的;厂里缺水,就从12公里外的水库引进来;路不通,大伙就熬夜修了一条800米的进村水泥路。

想要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这在当时是笃定的真理。

尽管大伙干劲十足,没条件也都创造出了条件,但有一点比较致命,当时村里通信不好,外界信息相对封闭,生产出来的罐头很难找到销路,为此罐头厂前几年赔了不少钱。

1990年,为了给罐头厂扩大销路,陈氏兄弟就找到了新加坡华侨黄福华,这个人是陈清渊老婆的堂哥,一下子就拉来了20万美元的投资,扩大了工厂规模和外销渠道。

而罐头厂也好歹是与国际接轨了,就换了一个高端又有逼格的名字:中外合作企业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单从名字上来看,就已经碾压了兴华罐头厂。

日后,国企厦门外贸集团粮油进出口公司也要求入股,最终企业名称改为”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彼时,伴随这“中国号”经济列车的启动,再加之资本保驾护航,银鹭一路开挂放大招,高歌猛进。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方兴未艾,健力宝那个时候还是民族品牌英雄,喝碳酸饮料在当时还是一种时髦……

因为这个潮流,在低端市场,碳酸兑水兑香精糖精,就可以为无数人带来多巴胺。

当同时期的商人都在疯狂扫钱时,银鹭却把目光投向了农家厨房,打起了中国传统食品八宝粥的主意。

1992年,银鹭开始转型,改做八宝粥的生意了。

由于陈清渊对五环外农村市场独到的理解,独创了“生料罐装,滚动杀菌”的生产工艺。

一般来说,罐装的八宝粥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煮了以后才罐到瓶子里面,这种工艺是绝大多数生产厂家都这样操作的,不怎么健康卫生;

还有一种是像银鹭这种,把原料直接放进罐子里密封了煮,能够在工艺的层面保证产品质量,而不用再添加很多防腐剂。

银鹭祭出大招,让银鹭八宝粥迅速出圈,成为一大爆品,风靡全国。

当时,银鹭八宝粥火到几乎一夜之间,市场上就出现了众多跟风的小品牌,仅福建本地八宝粥品牌就有近百家,他们开始摇旗擂鼓,掀起激烈的价格战。

曾经,一个农村大爷拿着一罐和银鹭包装十分相似的八宝粥找到一个经销商闹事,说是在火车站买了一罐八宝粥,打开后发现里面长了虫子。而银鹭经销商拿过去一看,发现品牌名叫银鸳。

后来据查,是河北一家不法企业的山寨行为。

另外,与银鹭同时期起步的娃哈哈等品牌也陆续跟进,将战火烧到了银鹭家门口,还打出了营养健康的大旗。

一时间,正规军、散兵游勇、伪军 *** ,风起云涌,八宝粥行业鱼龙混杂,一片刀光剑影,而坐卧难安的自然是银鹭。

因为,彼时银鹭手中的底牌就是八宝粥,如果自家的蛋糕都被对手蚕食了,还谈什么自行车。

当然,兵可以礼,也可以诈,兵以诈立。

为了应战这 *** ,银鹭培育了3个副品牌作为马前卒,专门应对一些打价格战的小品牌,而银鹭自身在3个副品牌的掩护下,并借着明星和央妈的广告效应,一跃成为“中国粥王”。

经此一役,银鹭有了教训,就是不能依靠八宝粥来单打独斗,必须要多点开花,打造几个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银鹭尝试做过牛奶和茶饮料,但反响平平,最后又把注意力放到了传统饮料上,从而打造出了第二个爆款单品——银鹭花生牛奶。

银鹭花生牛奶,用的是烘焙过的花生,这一尝试使得花生牛奶的口感马上就上来 了,但是当时的产品包装用的还是三片罐包装,放在一众产品中并不显眼。

2003年,银鹭在花生牛奶的形象设计上下了血本,推出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logo,使其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之后,银鹭就接连在央视和各种卫视上开启了广告轰炸模式:“你看,你看,白里透红哦”、“真材实料做自己”、“一口香浓,一口幸福”……这些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是不是很耳熟呢?

花生牛奶的出现,敲开了另一扇大门。

银鹭就靠着手中的两大法宝,“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据统计,早在2013年,银鹭华生牛奶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79%,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品牌”。

最巅峰之时,陈氏兄弟的财富已经达到了20亿软妹币,银鹭的市值也跨过了百亿门槛。由于银鹭一路开挂,曾经闭塞落后的马塘村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福建首个百亿元村,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别墅,30%的村民开起了高档小轿车,成就了“厦门之一村”的传奇,也缔造了“马塘精神”。

03

把企业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功成名就,人生圆满了。这个时候,银鹭是选择上市呢,还是进军房地产,又或是搞投资理财呢?

都不是!而是选择了卖身。

2011年,陈氏兄弟以15亿元的价格出售了银鹭集团60%的股份,后几年雀巢又陆续收购了剩余的股份。

至此,银鹭彻底改姓,成为“外资品牌”。

当时,有好多人不理解,好端端的一个民族品牌,怎么说卖就卖了,这不是败家子是什么。对此,陈氏兄弟解释说,别看我们表面上光鲜靓丽,其实我们缺钱,需要金主爸爸的喂养。其实,这件事放到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来看,也无可厚非。

一方面,草根出身的银鹭想要借助雀巢飞上枝头,走国际化的路子;而另一方面,雀巢却看中了银鹭殷厚的家底。

双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只是你不说,我不说,彼此心照不宣罢了。

这里我着重提一下,早在2005年,银鹭就开始为雀巢即饮咖啡提供代加工的服务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雀巢就对银鹭暗送秋波了。

毕竟,银鹭的魔力当年确实很大,有全球更先进的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各种食品饮料、罐头60万吨,年销售额高达54亿元。

此外,银鹭还能补充雀巢的产品线,它的主要产品花生饮料和八宝粥,能够填补当时雀巢在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的空白;而且银鹭的铺货能力也很强悍,可以把雀巢的咖啡业务带到大陆广袤的三四五线市场。

于是,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鹭雀合巢”了。

只不过,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在骚动,而得到的就可能是幻灭。

一开始,雀巢信心爆棚,摆出一副“待你如初恋”的架势,要把银鹭打造成第二个娃哈哈。

那个时候,银鹭也的确增长亮眼,并成为了托底雀巢业绩的更大功臣。

2013年,在欧洲产品价格下跌及新兴市场需求放缓背景下,银鹭的销售额却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1亿元,成为了当年雀巢财报一大亮点。

然而,短短两年之后,银鹭的业绩就出现了下滑,随后就走上了下坡路,有一种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

2013年,银鹭销售111亿,2015年,只有96.47亿元,到了2019年,直接腰斩至50亿元。

在这之后,雀巢态度就转变了,开始嫌弃银鹭拖累了自身,就想着要将其甩锅出售。

打不过就收购,下行期就出售。

而这也可以理解为,众多外资巨头对待中国市场及本土竞争对手的惯用手段。

在雀巢眼里,银鹭终究不过是一门生意,涨买跌卖自是必然,它可压根没有什么“做大做强民族品牌”的情怀。

能利用时要榨干它的每一份价值,利用不了就将其一脚踢开,资本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远超我们想象。

而对于银鹭而言,早在委身雀巢的时候,其实就应该预见了结局。

因为,哪怕是心比天高的银鹭,也只不过是雀巢帝国里的一枚棋子,其起落要视母公司而定,商业里的末位淘汰制,始终被奉为金科玉律。

04

2020年11月份,一顿操作猛如虎,兜兜转转10年,银鹭又戏剧性地回到了陈氏手中。

只不过,银鹭失去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也失去了在饮料界的地位,还有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这些年来,当其他品牌都在不断创新、强势崛起之时,银鹭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还是那老一套,产品创新乏力、包装老式、口味单调、香精味十足,越来越难适应年轻人的口味。

如今,银鹭唯一能让人想起的,只有八宝粥和花生牛奶老产品了。

而银鹭的故事,曾不止在一家品牌上演。比如视频开头,我提到的北冰洋、中华牙膏、大宝SOD蜜、哈尔滨啤酒等,它们有的还在继续陪伴我们,有的则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正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多少前程已成旧梦,辗转空留一脸唏嘘。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尤其是在丛林法则的商业社会,更是不进则退、优胜劣汰。

曾经的行业先驱,搞不好就成为了“先烈”。

不知如今重归创始人怀抱的银鹭,能否再现往日辉煌?

“食二代”勇闯创投圈

原标题:“食二代”勇闯创投圈(主题)

有人携手父辈成立家族投资基金 有人跨入新行业开启创业之旅(副题)

前段时间,宗庆后和宗馥莉父女进军创投圈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颇具讨论度的“创二代”,尽管在娃哈哈管理理念上多有分歧,但这并不妨碍宗馥莉和父亲此次携手杀入创投圈。 *** 息显示,在父亲宗庆后100%持股宏振投资的同时,宗馥莉也正扩大着自己的投资版图,其持股100%的瑾汇投资曾是多只私募基金的LP,牵手真格基金、中金资本、鼎晖投资等进行投资。

当然,宗馥莉并非国民食品公司接班人杀入创投圈的特例。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家族企业进入交接班高峰期、被誉为“新鲜血液”的“创二代”们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和父辈专注食品主业相比,二代们更有意扩大业务领域范围,将触角伸至VC/PE投资领域。只不过,有人选择子承父业,和父辈携手同行,共同扩大家族企业的商业版图;有人选择跨入新行业,开启创业之旅。

洽洽食品陈奇:

父女携手成立家族投资基金

2021年7月19日,上海创味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引发公众对洽洽食品这家老牌食品企业的关注。这家由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公司拟注册资本达到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咨询、投资管理、实业投资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陈奇,洽洽食品董事长陈先保之女。

这只是陈氏父女在加快洽洽食品投资布局过程中迈出的又一小步。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自2013年陈奇正式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伊始,便已着手参与投资业务。彼时正是家族办公室刚刚兴起的时期,陈氏父女就成立了家族投资基金昕先投资。而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陈奇还曾担任安徽华元金融集团总裁助理、副总裁,分管投资和资管业务。华元金融集团的股东为合肥景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华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大股东的法定代表人皆为其父陈先保。

作为一名“创二代”,陈奇带领洽洽食品扩大投资版图更像是家族“有意培养”。生于1985年的陈奇,2009年毕业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在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前,其职业生涯也都与金融、投资行业有关。2009年至2011年,陈奇曾在加拿大皇家保险公司担任保险理财顾问。2011年4月,又进入北京加华伟业资本,担任投资经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加华资本还成为洽洽食品的早期投资方,在洽洽食品成为“炒货之一股”后,洽洽食品也成为了加华资本的LP。

不过,作为陈氏父女携手成立的家族基金,昕先投资在此前相当一段时间都较为沉寂,直到2019年,昕先投资才开始逐渐出手投资。另据天眼查显示,昕先投资也并未像其他家族办公室一样先做LP,而是直接更加大胆地做了直投,甚至是投早期,一年投资一到两个项目。

从投资能力上来说,昕先投资也具备一定竞争力。在火热的调味品赛道,其今年投资了1998年成立的调味料生产商长沙彩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热门的新品牌项目方面,投资的永璞咖啡也有不错表现。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永璞咖啡是天猫冷萃冻干即溶咖啡品类中销售额第二的品牌,昕先投资在其天使轮就已入局。

银鹭集团陈朝宗:

先斩后奏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2020年11月25日,风传数月的“雀巢出售银鹭案”终于尘埃落定。雀巢官宣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公开资料显示,Food Wise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银鹭集团主要创始人陈清水家族,而九年前,正是陈清水家族将银鹭集团分三次交易整体卖给了雀巢。

此次陈清水家族的“接盘”也再次引发公众对这家老牌食品企业接班人问题的关注。2011年,在雀巢公司斥资15亿元收购银鹭集团60%的股份之际,创始人陈清渊曾表示之所以接受雀巢公司的收购,主要是看中了雀巢公司的实力和技术、资金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9年,当时已经51岁的陈清渊曾商量着将自己的公司交由儿子陈朝宗打理,却连连遭到拒绝,无人接手的局面极有可能是当时雀巢收购银鹭的导火线。

与陈奇子承父业不同,作为银鹭集团接班人热门人选的陈朝宗似乎无心接手父亲陈清渊一手创立的“八宝粥帝国”,毕业后在金融机构几经磨砺的陈朝宗没有进入银鹭集团上班,而是决定自己创业进军创投圈,担任厦门禹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朝宗在此前接受厦门本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起初父亲觉得我经验不足,并不看好。”自己先斩后奏,租下了一处写字楼,践行了自己的创业梦,公司现在组建了两个基金,项目涉及股份投资并依托专业团队与红杉资本、达晨创投签署战略合作,同时也正进军民营银行业。(羊城晚报记者 丁玲)

标签: 花生 牛奶 价格表 银鹭 多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