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中,哪种鱼长得最快?有何依据?
在我国养殖范围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的淡水鱼,自然是非“四大家鱼”莫属了。那你可知道这四大家鱼中什么鱼长得最快吗?有何依据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何为“四大家鱼”,它们是哪四种鱼?
关于四大家鱼到底是哪四种鱼,估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有人说鲤鱼是四大家鱼之一,还有人说鲫鱼也是。
但是官方的四大家鱼是指草鱼、青鱼、白鲢鱼和鳙鱼(大头鱼)。之所以鲤鱼在我国养殖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唐朝以前它是养殖范围最广的一种鱼,并且在古代还被称之为“淡水鱼之王”,可它却并不是四大家鱼。
一种民间的说法是在唐朝的时候,是李家的天下,而鲤鱼和“李”字同音,所以就从这以后禁止养殖和食用鲤鱼了。并且我国民间“四大家鱼”的说法正好是在这个期间形成的,于是鲤鱼就和四大家鱼无缘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鲤鱼无缘四大家鱼也是有原因的,所谓的“家鱼”,就是需要人工养殖、干预才能繁殖、长大的鱼类。而鲤鱼这种鱼的生命力很强,即便是没人干预依然能大量地繁殖和生长。
并且鲤鱼这种鱼的受众人群有限,南方很多人就不爱吃鲤鱼。可能是这些原因所致,鲤鱼没有被评选上“四大家鱼”。
“四大家鱼”中谁生长的速度最快?
白鲢鱼VS鳙鱼
白鲢鱼也就是鲢鱼,也叫鲢子、白鲢、边鱼等,这是一种典型的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这种鱼的头大、嘴巴大,身体呈扁平状。
这种鱼主要是分布在水体的中上层,非常活泼,而且还擅长跳跃。在农村的一些水塘、鱼池里面跳出水面的就往往都是白鲢鱼。
这种鱼在幼鱼阶段主要是以浮游动物为食,后期就主要是以滤食浮游植物(藻类)为生,兼食浮游动物、腐屑和细菌聚合体等。在四大家鱼中,鲢鱼的生长速度还算可以,一般情况下一龄能长到1-2斤重,等到二龄以后生长速度就加快了,往往一年就能长2公斤重。
再来看看鳙鱼,它长得像极了鲢鱼,只是身上会有黑色的斑点,因此也叫它花鲢鱼。在我的家乡多叫它为雄鱼,或者是大头鱼。
鳙鱼和鲢鱼确实很像,但是它的头却要更大,几乎占据到身体三分之一了。所以要区分白鲢鱼和鳙鱼,一个是看它们的头部,头更大的是鳙鱼。第二个是看它们身上的斑纹,白鲢鱼通体都是银白色的鱼鳞,而鳙鱼身上则有黑色的斑点状鱼鳞,所以还是很好区分的。
鳙鱼和白鲢的习性也是差不多的,它同样是分布在水体的中上层,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因此它们都被称之为“水中清道夫”。
不过鳙鱼可要比白鲢鱼性情温驯很多,行动起来也迟缓一些,毕竟它的头部太大了,这会影响到它的行动。这种鱼也是到二龄以后就开始快速生长了,平均一年也能长2斤左右。但它们毕竟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所以生长速度在四大家鱼中还不算太快,两者相比就是半斤对八两。
青鱼VS草鱼
在四大家鱼中谁的生长速度最快,更具争议的就是草鱼和青鱼了,有些人认为草鱼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也有不少人认为青鱼的生长速度最快。
这里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鱼吧,估计有些人对青鱼和草鱼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草鱼,这可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了。但是大家可不要以为草鱼只是吃草哦,它可是荤素都喜欢吃的哦,尤其是在幼鱼阶段主要是吃荤的,如蚯蚓,蜻蜓等。
在四大家鱼中,草鱼的生长速度确实很快,一般一龄的草鱼就能长到2斤左右了,而2龄的则能长到六七斤重,管理得当生长速度会更快。但是草鱼的性成熟一般都要4龄性成熟,最早3龄,所以我们平时所吃的草鱼,基本都还是没有长大的草鱼宝宝哦。
再来看看青鱼,它如今可是无数钓友最渴望垂钓的一种鱼类。因为不光是青鱼的肉质鲜美,同时它的嘴里还含有宝石——青鱼石。一条数十斤重的青鱼,嘴巴里面的青鱼石估计就能买到数百上千元。品质高的价格就更高了。
青鱼和草鱼确实非常的相似,也是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但是它的体色更黑,鱼鳍均是黑色的。并且这种鱼的食性很奇怪,爱吃螺蛳、蚌、蚬等有坚硬外壳的食物,因此它也叫螺蛳青。
之所以它能轻松吃掉这些有坚硬外壳动物内部的肉,就是凭借着它的青鱼石。帮助它们像我们人类吃瓜子一样轻松吃到肉。
也因为青鱼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又不爱运动,吃饱了基本就在底层一动不动,很注重“休养生息”,所以青鱼的生长速度快,再加上它的寿命长,所以这种鱼的个头也很大。更大的体长可以超过145米,体重达到114公斤,是名副其实的水中“霸王”。
之所以有些人说草鱼要比青鱼的生长速度快,那是因为前期的时候青鱼的生长速度确实不如草鱼。可是等到三年以后青鱼的生长速度才开始爆发了。
而且要想看谁的生长速度快,只要看谁的个头更大就可以对比出来了。像白鲢鱼和鳙鱼对比的话,明显白鲢鱼的个头不如鳙鱼。像四五十斤重的白鲢鱼已经是极限了,可是鳙鱼却能长到近百斤重。
而青鱼和草鱼相比,草鱼也明显要落下风的。因为已知的更大的草鱼也就是40多公斤重,可是国内已知的更大的青鱼却有114公斤重。它就是在江苏南京六合区的金牛湖打捞上来的,体长达到了1.76米,比一个正常的成年男子的身高和体重都要重。
所以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得出来在四大家鱼中,前期生长速度快的是草鱼,但是整个生长周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还是要数青鱼。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猪肉价格下跌,鱼价反而上涨!咋回事?入夏后,啤酒、烤鱼、小龙虾霸占了长沙人的夜宵C位。大快朵颐的同时,市民李先生发现淡水鱼的价格悄悄涨了,“活鲫鱼去年只有几元钱一斤,现在都卖到十三四元了。”
市场:
草鱼价格涨了一倍
26日,记者走访精彩生活、步步高、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发现,水产品区各种鱼类琳琅满目,原本市场价在个位数的淡水鱼价格集体“破10”。
在沃尔玛黄兴路店,水产区售卖的当季淡水鱼类主要有鲫鱼、鲢鱼、草鱼、鲈鱼等。记者在超市里看到,草鱼14元一斤,鲫鱼16.9元一斤,鳊鱼16.9元一斤,花鲢鱼19.9元一斤,鲈鱼23.8元一斤。市民王女士刚刚买了一条鲫鱼:“上个月买一条差不多大小的10元,今天花了14元。”该店副总经理文晓告诉记者, “相比去年更便宜的时候,现在淡水鱼的价格已翻倍,像鲫鱼之前曾卖过七八元一斤,现在都16.9元一斤了。”
进入夏季,长沙夜宵店生意日益火爆,烤鱼也是很多消费者必点菜之一。记者询问多家餐饮店,均表示淡水活鱼进价成本上涨不少。“我们店烤鱼用的主要是草鱼,由于价格上涨,现在店里每月进货成本增加了20%~30%。”涂小二龙虾馆洞井店负责人涂听保介绍,去年活草鱼进价低的时候只有6元一斤,现在是12元一斤。“虽然成本涨了,但店里来的多是老顾客,不会贸然涨价。”
在电商平台上,活鱼产品的价格也在“涨”。如兴盛优选,1条400克的鲜活鲤鱼需要14.99元,活杀黄鸭叫300克是13.9元。
根据省商务厅对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监测,2021年第21周(5月19日-25日)全省重点监测的8种水产品价格全部上涨,以淡水鱼品种的价格带动为主,整体均价上涨3.03%。其中,鲤鱼、草鱼、鲫鱼、鲢鱼分别上涨19.28%、14.12%、9.99%、7.57%。
探因:
进口水产受限养殖量减少
最近,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水产品为什么一路上涨呢?
气候、养殖成本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淡水鱼产量持续走低。特别是去年受环保政策、疫情、气候及暴雨洪灾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宗淡水鱼养殖面积和养殖户大幅度减少,市场供应量随之下降。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受豆粕、鱼粉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影响,水产饲料价格也随之上调,养殖成本水涨船高。
休渔期
自5月1日12时起,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休渔,时间不少于3个月。休渔期海鱼供应减少,也促使淡水鱼价格上涨。
进口水产品量减少
据海关总署发布,2021年3月份水产品进口量为25万吨,同比减少36.2%;进口金额为61797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4%。进口水产品数量的减少,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预测:
鱼价会明显回落吗?
价格变化直接影响消费市场。沃尔玛黄兴路店副总经理文晓告诉记者,因为涨价,活鱼类销量比去年同期下滑10%左右,而猪肉销量上涨5%。也有市民表示,鱼的价格虽然涨了不少,但比起猪肉此前二三十元一斤,活鱼价格相对比较“温柔”,还在可以接受范围。
“预计短期内水产品消费市场旺势不减,市场价格将出现量增价升的态势。”省商务厅有关责人认为,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活鱼在运输、销售途中损耗量或有所加大,同时,夏季是淡水鱼的消费旺季,预计鱼价明显回落的概率较小。
你最近买过鱼吗?
你那里鱼价如何?
来源: 红网
鲮鱼和鲫鱼一样吗,有什么区别科属区别:鲮鱼是鲮属的,鲫鱼是鲫属的。胡须区别:鲮鱼嘴边有2对胡须,鲫鱼的嘴边则没有胡须。颜 *** 别:鲮鱼的背部是青灰色的,鲫鱼是灰黑的。分布水域区别:鲮鱼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南方,鲫鱼在我国的南北方各地淡水之中都有分布。别称区别:鲮鱼别称是鲮公,鲫鱼别称是刀子鱼。
一、鲮鱼和鲫鱼一样吗
鲮鱼和鲫鱼都是我国常见的鱼类,二者都属于淡水鱼,而且在外观方面也有不少地方是相同的。鲮鱼和鲫鱼有很多地方类似,是因为它们类别比较相近,都是鲤形目鲤科中的鱼,所以还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过,二者的属是不同的,因而不是完全一样的。除了类别之外,鲮鱼和鲫鱼在外观、分布等方面都是有点差异的,可以从这些方面将鲮鱼和鲫鱼区分开来。
二、鲮鱼和鲫鱼有什么区别
1、科属区别:鲮鱼和鲫鱼都是鲤形目鲤科的,不过鲤科中的属是比较多的。鲮鱼是鲮属的,鲫鱼则是鲫属的。从类别就可以看看出,鲮鱼和鲫鱼是不同的两种鱼。
2、胡须区别:从外观方面看,鲮鱼和鲫鱼比较明显的一个差异就体现在胡须方面。鲮鱼的嘴巴旁边有明显的胡须,一共有2对,不过鲫鱼的嘴边则没有胡须,通过这个特点就可以明显将二者区分开。
3、颜 *** 别:鲮鱼和鲫鱼的颜色差异也是二者的外观差异之一。鲮鱼的背部颜色是青灰的,鲫鱼的背部则是灰黑的,颜色比较暗。
4、分布水域区别:二者的分布水域也有差异,这是因为二者的习性特点有一定的差异。鲮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尤其是最偏南的省份,比如海南省。而鲫鱼在我国南北方各地都有分布,除了青藏高原之外,基本各地都有。
5、别称区别:鲮鱼和鲫鱼有不同的别称。鲮鱼的别称有“鲮公”等,鲫鱼的别称则是“刀子鱼”,这些别称是地方性的称呼,在某些方言区比较流行。
南北吃鱼有什么区别吗?在中国无鱼不成席,年年有鱼都和鱼有关,这就说明了中国人爱吃鱼。但是南北吃鱼的口味不同,这就确定了鱼的做法不同了。南方人由于气候不同天气炎热,在饮食上喜好清淡,所以吃鱼也是喜欢吃清淡口味,而北方人就不同,气候寒冷,在饮食上喜好油厚而辣。
有人说南方人吃鱼,追求鱼的原汁原味儿,酱油水,香煎,清蒸,吃的是一个字:鲜;北方人吃鱼,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水煮鱼,红烧鱼,烤鱼,吃的是一个字:香!我特别同意这些说法,南方口味清淡,喜欢清蒸做法多些,而北方口味重,喜欢烤、红烧、水煮鱼、剁椒鱼、酸菜鱼等。
广东潮州吃鱼最简单的是清蒸也可以煮粥口味鲜甜,鱼饭是潮州人饭桌上最常见的菜。
南方人吃鱼,追求鱼的原汁原味儿,酱油水,香煎,清蒸,吃的是一个字:鲜
北方人吃鱼,追求的是色香味俱全,水煮鱼,红烧鱼,烤鱼,吃的是一个字:香
北方人,吃鱼,一条鱼,不管大小,一种吃法。
南方人,吃鱼,一条鱼,一鱼二做,一条鱼,吃两种口味。
这些说法你同意吗?
我的地标是属于北方,应该说属于大西北新疆。四大家鱼这里也有,草鱼、花鲢鱼、鲫鱼、青鱼等,平时也吃的多,这里吃鱼大多数以烧烤味道,新疆叶尔羌河边的刀郎烤鱼和新疆巴楚烤鱼,这些都是烧烤味道,用的是新疆特产孜然烤出来的,浓浓的孜然味道,真的太好吃了。新疆人爱吃五道黑、草鱼、花鲢鱼、鲫鱼等,尤其爱吃五道黑,这是新疆的特产,一般就是红烧或者烧烤,爆炒等。
《大盘五道黑》
做法:1、先把五道黑洗净收拾干净,
2、下油锅煎到两面金黄色捞起
3、加葱姜蒜、辣皮子翻炒出香味
4、加番茄酱翻炒出香味
5、加水料酒、盐、生抽、孜然粉、白糖搅拌均匀
6、加煎好的五道黑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烧到到五道黑出香味
7、出锅前撒上香葱末即可。
小伙伴们,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喜欢吃什么鱼,可以留在评论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就和北方人大不相同。
可可的美食,最关心的事就是家人的一日三餐,更大的爱好是创意各种美食。食谱只是分享自己 *** 美食的过程,不是唯一的标准。每日分享好吃好玩的,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我国的“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鱼?草鱼、鲢鱼和雄鱼,还有啥鱼?前言:
我国大名鼎鼎是“四大家鱼”:草鱼、鲢鱼和雄鱼,还有一种是啥?
鱼是我国一种广泛养殖的动物,只因它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食材。当家里来客人了,或者是逢年过节了,在餐桌上基本上都少不了鱼肉这道菜肴。
而我国的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其中养殖历史最悠久,养殖范围最广,并且知名度更高的莫过于“四大家鱼”了,它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四种淡水鱼了。
那你可知道大名鼎鼎的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鱼吗?估计能全部说对的人不多,多数人都只能说出草鱼、鲢鱼和雄鱼,还有一种是什么呢?
“四大家鱼”的简介
草鱼
说到淡水鱼,那草鱼是知名度更高的一种鱼了,它几乎成为了鱼的代名词了,一般人提到鱼,都会先想到草鱼。
草鱼,却并不是名副其实的专门吃草的鱼类。它可以说是荤素来者不拒的,并且这种鱼还喜欢吃自己的粪便。这主要是因为草鱼的消化系统不够发达,所吃进去的水生植物,没有怎么被消化吸收就被排出来了。因此还需要再吃进去,二次消化之后再排出来。
不过这一点不会影响到草鱼的鲜美,这种鱼没什么小刺,都是大刺多,并且肉质紧实、鲜美,也没有什么泥腥味,所以粉丝还是比较多的。
鲢鱼
鲢鱼也就是白鲢鱼,如今在市场上的好评度远不如前了,并且也不怎么受欢迎了。在过去它可是农村办酒席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种“硬菜”。
可是现在的鲢鱼,几乎已经沦落为了“廉价鱼”。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大量海鱼在市场也比较常见了,喜欢吃鲢鱼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过鲢鱼的价格虽然便宜,可是养殖户却很喜欢养鲢鱼,在养鱼的时候都会混养一些鲢鱼。这不光是因为鲢鱼生长快、管理粗放,养殖的成本低。
而且鲢鱼还是水中“清道夫”,可以吃掉水中的浮游生物,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并且养殖的鲢鱼现在基本被加工成为了鱼丸等鱼糜制品,经济效益也是不错的。
雄鱼
这是湖南地区对于胖头鱼的叫法,它的学名叫花鲢,古代叫它鳙鱼。长得和白鲢鱼非常的相似,只是它的头部要大很多,同时身上还有较多黑色的斑点,看起来花花白白的,因此而得名花鲢。
雄鱼也是一种滤食性的鱼类,它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并且这种鱼生长快,寿命长,所以个头也很大,过去七八十斤的花鲢鱼也很常见,这种鱼更大可以长到150斤以上。
因为雄鱼最鲜美的部分是头部,在湖南有道名菜——剁椒鱼头,就是用雄鱼头做的。而且为了避免食材的浪费,近些年还培育出来了一种只长头部不长身子的花鲢鱼,它就是缩骨鱼。
这种鱼的身体基本不发育,头部却很大,看起来如同畸形鱼一样,但是价格比花鲢鱼还要贵很多,并且在南方已经规模化养殖多年了。
青鱼
为何现在很多人提起四大家鱼,都会忽视青鱼了呢?只因这种鱼现在十分少见了,养殖它的人也很少了。有不少年轻人,甚至都不认识青鱼,常常把它当成是草鱼。
青鱼长得确实很像草鱼,只是体色方面偏暗一些。但是它却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并且所吃的食物还很特别,它是螺蛳的十级爱好者,专门爱吃螺蛳、河蚌等有坚硬外壳的生物,吃它们就如同人类啃瓜子一样,非常的轻松。
青鱼在过去可是四大家鱼之首,一来是它的个头很大,可以长到上百斤一条,在民间还有着“鬼鱼”、“索命鱼”的外号。二来是这种鱼的肉质很鲜美,有着“淡水鱼上品”的美称。
鲤鱼和鲫鱼为何不是四大家鱼?
有部分人,忽视了青鱼,就常把鲤鱼,或者是鲫鱼这两种鱼误认成是四大家鱼。
鲤鱼确实在我国养殖的历史悠久,它还有着“淡水鱼王”的称号,可是它却并不是四大家鱼之一。
可能和南方人不爱吃鲤鱼有很大的关系,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不吃鲤鱼的,并且很多地方还把它当成祭祀时的祭品,所以一般不吃。
而且民间认为鲤鱼是发物,吃了它容易引发一些“老毛病”,因此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不吃鲤鱼。而且它的肉质比较松散,鱼刺多,还多数是小刺,吃起来非常的麻烦。
那为何鲫鱼也不是呢?这种鱼分布广不说,而且肉质也很鲜美,特别是鲫鱼汤更是非常鲜美。
这一点,小毛认为更多的还是和鲫鱼自身的缺点有关。鲫鱼虽然分布很广,基本水域里都能生存,可是这种鱼生长实在是太慢了,一般两三年的也就长到三两左右,就连半斤的也十分少见。长得慢不说,而且鲫鱼没什么肉,鱼刺还很多。
正是因为鲫鱼的这些短板,导致它和“四大家鱼”无缘了吧!
结束语
不过,鲫鱼是古代对养殖范围广,食用人群多的四种鱼的统称,而在今日时代不同了,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像鲫鱼、青鱼的食用人群就要少很多了,古人所说的四大家鱼在市面上的出镜率可要低很多了,因此在今日如果再要评选四大家鱼,估计就会有新的变化了。至少在我看来,青鱼是不应该在列了。
各位朋友们,你认为现在的“四大家鱼”应该是哪四种鱼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为什么野钓都是以鲫鱼为首选目标鱼最近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们都是钓鲫鱼,钓鲤鱼草鱼不香吗?
首先说说为什么野钓都是以钓鲫鱼为主。我个人认为是因为鲫鱼具备以下七个特点,所以才成为钓鱼人首选的目标鱼种。
1,鲫鱼是自然水域中存有量较高的鱼种之一,让我们可以有鱼钓。
2,鲫鱼也是自然水域中的近岸鱼种之一,这样可以适合手竿垂钓,而且鱼竿也不需要太长。
3,鲫鱼的摄食频率高,几乎是全天候都钓到鲫鱼。
4,鲫鱼有群栖的习性,这样可以保证垂钓中能够有源源不断的鱼进入窝点,供我们垂钓。
5,鲫鱼的食性杂,钓饵选择就可以很广泛。
6,鲫鱼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水域,摄食和活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这样对垂钓的 *** 和对钓鱼人技术以及经验,要求就稍高一点。
7,鲫鱼也是人们喜欢吃的一个鱼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由于鲫鱼具备了这些特性,所以才会成为钓鱼人喜爱的垂钓鱼种。
相对于鲫鱼而言,鲤鱼和草鱼,会对垂钓要求高高一点,主要还是耗时更多,钓饵选择更有局限性。
本人通过垂钓经历总结出,垂钓鲤鱼草鱼这样的大体型鱼种,大量的窝料和长时间的诱鱼这两个因素,也是钓鱼人很少以它们为首选目标鱼的原因之一。
要想垂钓这些大体型鱼种,诱鱼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有以守钓为主,这样,对钓鱼人的空闲时间要求就必须充分,如果想在极短时间里把这些大鱼诱进窝点,显然是很不现实的,它不如垂钓鲫鱼更适合大多数钓鱼人的生活作息规律。另外,从垂钓技术方面,钓鲤鱼草鱼这样的大鱼,技术水平要求要低于垂钓鲫鱼,这对钓鱼人的挑战性较小,但是,在垂钓中的耐心程度却远远大于垂钓鲫鱼,往往会有孤独静守的寂寞感,这就会使休闲垂钓的乐趣远不如垂钓鲫鱼的乐趣更大,所以,垂钓鲤鱼草鱼,技术要求低,心态要求高,这也是大部分钓鱼人放弃守钓大鱼的重要原因吧。
所以,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钓鱼人喜欢垂钓鲫鱼是一个既明智又折中的选择。
这种头短体肥的白鲫,是不是野生鲫鱼?一次能钓十斤左右一方水土,一方鱼。每一片水域里的鱼,都有着不同的当地叫法,大家熟知的鲫鱼,在本地叫鲫瓜子,而其他的地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叫法,有叫月鲫仔、细头、鲋鱼、寒鲋的,还有叫鲫皮子、肚米鱼、草鱼板子、巢鱼、鲫拐子、刀子鱼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各有特点和来由。由于鲫鱼的外形、颜色、大小不同,又分出了高背鲫、长条鲫、银鲫、土鲫、黄金鲫;在钓鱼人之间又称小鲫鱼为麻将鲫、鲫鱼壳子、叫大鲫鱼板子、大板子、大鞋底子……无论怎样称呼,都各有其道理,无可非议。
但是,最近这段时间,我在本地的水库里却钓到了不少这种头短体肥的白鲫鱼,请问各位钓友这是不是野生鲫鱼?
钓白鲫的经历近来天气晴朗,气温略有偏高,受疫情影响,手痒了很久的我约上楼上的哥们,一起来到马河水库,站在坝上一望,来的钓友还真不少,可是鱼获里都是指头长的小杂鱼,这鱼是越来越难钓啦,而且这钓鱼的地是越来越难找了,不少钓友动不动就得跑200公里,这还不见得能见着鱼。但谁让我们就爱这一口呢,为钓鱼吃再多的苦也愿意,是吧!钓友们。
作为新手的我,早就知道鲫鱼难钓,他胆小,聪明,警惕性高,对于调漂抛竿的要求很高,总是想试试看。
介绍我的钓法钓具:4.5米溪流竿,1.5主线、0.8子线,3#12目硬尾浮标、3#伊豆钩。
窝饵:菜籽饼、小鸡饲料、麸皮。
钓饵:小鸡饲料、颗粒饲料各半,半杯918野战,少许虾粉。
早上八点到达水库,选好钓点,我选在一个二十多平米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在小岛的四面撒了一深三浅的四个窝子。开包拿家伙,抽竿上线,找底调标,水深一米七左右,我一般调个七八目,钓个两三目。饲料是提前泡开的,加入918、虾粉后,稍加揉和,软硬合适。
一切准备就绪,等鱼上钩,看看周围的环境,蓝天、白云、绿草、碧水、成群的野鸭及各种不知名的鸟嬉戏在碧波上,追逐着猎物,这样的环境垂钓,那真叫一个“爽歪歪”。
不多时,很标准的一顿,鲫鱼,再一上升。紧跟一顿,上双尾,连绵不断不断的上鱼。突然一个黑漂,我一抬,感觉此鱼不小,遛了十多分钟后起鱼,是两千多克的草鱼。过足了瘾,在以后的时间里,好像鲫鱼是排队回家一样。一尾,两尾,三尾。三、四两的白鲫,几乎竿竿中鱼,钓的手臂发酸,偶尔土鲮也凑热闹,拉的掉线嗡嗡响,五、六斤的大草也不见外。
垂钓中发现鱼护的白鲫很多游到了水边,突发奇想,钓一下试试,看咬钩不?钩挂饵丢在护里——想不到更先发现饵的鱼抢先把饵吸入口中,提线上拉!中了!太不可思议了,再试,仍有鱼吃钩。
行里人说,钓过的鱼短期内是不会吃钩的,何况刚钓的,又在鱼护里,但是亲身经历的,难解其因,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饿疯了。由于湖内鱼的密度,加之又不投放饲料,鱼儿饿成这样,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处境,有食吃就疯抢!哀哉!鱼就为口吃的,所以才上当了。
水库里的白鲫很多,最多的时候一次能钓十斤左右,颜色白白的,和扁鱼一个样子,但是要厚得多,拿回家就有钓友说是白鲫,原产于日本,是有好生之人年前放生的鲫鱼,就是佛教信徒放生的,不怎么好。但是,不管是清炖还是红烧,味道倒是非常不错。今天和朋友到另外的水库,也是钓鲫鱼,大的也是半斤到一斤,颜色偏黑,朋友说是土鲫,但是吃味却不如白鲫。朋友却说这黑鲫营养。我就奇怪了?
黑鲫
白鲫
说心里话,我还情愿钓那白鲫,味道除外,钓的也比这黑鲫过瘾多了!大家如何看待这两种鱼?
鲫鱼失去肌间刺有何影响?国内早有鲫鱼替代品,为何还要研究?你吃鲫鱼时,是否被小鱼刺卡过喉咙,咽不下又吐不出,只能上医院做难受的喉镜取鱼刺?再次吃鲫鱼时,即便担惊受怕,可仍管不住这张嘴?
别担心,对于小刺特别多的鲫鱼来说,专家们找到了从鲫鱼身上“剔除”小刺的 *** ,相信在不久后,我们就能吃到“没有小刺”的鲫鱼了。
鱼刺就好比我们人体的骨头,要硬生生剔除掉鲫鱼的“骨头”,它难道不痛吗?又会有什么影响?其实,在我国,已经有和鲫鱼相似的鱼,可为什么还要去“伤害”鲫鱼的身体呢?又为什么不能直接“取代”鲫鱼呢?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论是红烧还是煲汤,都让人赞不绝口,市面上的鲫鱼,多为三、四两,少见一、两斤,人们青睐它的同时,又担心它全身的小刺伤人,可又忍不住购买,最终满足了味蕾,伤害了喉咙,不久之后,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为了解决鲫鱼小刺频繁伤人的问题,在2009年时,专家团队成立了鲤科鱼类肌间刺研究课题,从这以后,开始了漫长的鱼类“小刺”发育研究。
在长达12年的研究中,团队从1600多个鱼类候选基因中找到了1个调控肌间刺发育的“鱼刺基因”,并相继研究出突变群体、鲫变群体和可遗传群体,最终发现了“鱼刺”的无效基因,应用在鲫鱼身上后,这些“无刺”鲫鱼发育良好,生长稳定,和正常鲫鱼无明显差别。
到了2022年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对无肌间刺鲫鱼进行现场验收,肯定了研究结果。
据悉,这是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它的问世,代表人们在鲤科鱼类品质改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吃鲫鱼会“卡喉咙”了。
肌间刺是什么?它在鱼身体里是怎么分布的?
鱼类属于脊椎动物,除了一根长脊柱支撑整个身体外,在脊柱两侧的肌肉之间,还遍布各种小刺,因这些小刺分布在肌肉中,因此,科学家把这部分连接肌肉的小刺取名叫“肌间刺”。
说白了,长脊柱是大骨头,肌间刺就是小骨头。
如果按照脊柱和肌间刺的结合方式,又可以分为鱼背挨着神经的刺,尾巴靠近肚子挨着血管或肋骨的刺,以及中间难以拔下来的刺,我们每次卡嗓子,就是这中间的刺捣鬼。
在我们熟悉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普遍存在肌间刺,就是我们常见的淡水鱼,如鲫鱼、鲤鱼、草鱼、青鱼和鲢鳙等,这些肌间刺鱼作为主力军,早已深入人心。
肌间刺的作用
通过研究,肌间刺的组成成分是鱼肌肉隔膜中“膜性骨化”的结缔组织,对于它的作用,始终没有明确的定论,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推测了几种可能性。
之一:肌间刺是鱼类进化不完全的表现。
鲈形目的鱼类,比如鲈鱼、带鱼、黄花鱼等,都几乎没有肌间刺,它们大多生活在半咸水或咸水中,面对的竞争压力更大,因此进化的比较完全。而鲤形目的鱼类,就像我们人类的阑尾和盲肠,在淡水中(安逸中)生活惯了,就懒得进化(奋斗)了。
第二:肌间刺是支撑鱼类肌肉的。
这是从鱼刺分布形态上的直观表现,肌间刺会随着鱼身体的变大而变多,主要是紧实肌肉的作用。这一点在白鲢和花鲢上表现明显,白鲢之所以比花鲢便宜,就输在肉质口感上,白鲢的肌间刺特别多,且分叉,多枝,紧实后的鱼肉,弹性不足,口感易发柴,味道稍欠缺。
第三:肌间刺可以帮助鱼类传导肌肉力量。
说白了,鱼类的尾巴在掌控方向,它身体的肌肉就是发动机,而肌间刺就是控制肌肉可以快速摆动身体的钥匙。在这里,有肌间刺的鱼就好比拖拉机,无肌间刺的鱼就像大货车一样,肌间刺就是“落后”的表现。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个作用,在将鱼的肌间刺去掉以后,它都是很痛的。同时也表明,肌间刺数目可能与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鱼失去肌间刺后有什么影响?
通过鲤形目鱼类来看,肌间刺有用(支撑肌肉、控制游速),但通过鲈形目鱼类来看,肌间刺又无用,既然有些鱼在无肌间刺的情况下也生活得好好的,鲤形目的鱼类凭什么要“这么懒”?多加强身体锻炼不行吗?
海鱼之所以比淡水鱼贵,捕捞成本是一方面,肉质富有弹性是主要原因,鲤形目鱼类都看看吧,要想提升自己的身价,就需要大破大立,这不,去掉肌间刺试试。
可问题来了,在自然演化中都没有完全进化掉肌间刺,如果贸然把它们挪走,是否会造成鲤形目鱼类“身体不适”?是否让它们的肉质更加“松散”?是否会让淡水鱼家族变得“更懒”?或者“灭绝”?
大家都知道,海鱼之所以游得快,是因为它们是“野孩子”,要想在大海中立足,必须要游得快,而淡水鱼属于“家孩子”,它们的天敌少,随便游动就行了,何必费劲游呢!当面对突然的基因变化时,就算“家孩子”克服了种种困难,是否会演变成转基因产物?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家在不断摸索下,最终采用基因编辑的方式(不是纯粹的转基因技术),将鲫鱼的肌间刺“全部剃掉”,观察生命状态。好在实验成功,鲫鱼失去肌间刺后并没有影响。
科学家们也高度认为,只要敲除了“鱼刺基因”,任何鱼都能实现“无刺”的“梦想”。
同时,科学家还认为,拥有肌间刺的鱼类,很大程度上就是进化不足的结果,就算人类不“帮忙”,假以时日,相信这些鱼类都会“剃掉”肌间刺。
引进的罗非鱼就没有肌间刺,为何不能在国内普及,甚至挤占鲫鱼市场?
罗非鱼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自从1946年引入台湾,1957年引入广东后,迅速在我国站稳脚跟,并让我国发展成为罗非鱼养殖大国。
这种原产于非洲的鱼,因外形和鲫鱼相似,人们也喜欢叫它“非洲鲫鱼”,鱼类一家亲,“亚洲鲫”和“非洲鲫”之间颇有一股“远房亲戚”的味道。
罗非鱼在任何水域都能存活,且贪食不挑,幼虫、浮藻等浮游生物,小鱼、小虾、植物等均能食用,同时,罗非鱼繁殖能力超强,幼鱼只需成长半年左右就能产卵,一条雌鱼每年最多可产1500枚卵。
再者,罗非鱼属于“口含鱼卵孵化”的鱼类,鱼卵的孵化速度和成活率都比淡水鱼要快和高,而罗非鱼抗病性特别好,死伤少,饲养成本也低。更优势的一点,当属罗非鱼没有肌间刺。
在欧美等国,罗非鱼有“白肉三文鱼”、“水中鸡肉”等美誉,在非洲,联合国粮农组织甚至把罗非鱼视为“21世纪之鱼”,足见没有肌间刺的罗非鱼,拥有十分高的“江湖地位”。
这么“完美”的罗非鱼,也让我国成为了更大的罗非鱼出口国,主供美国,其次欧洲和东南亚。
问题来了,既然罗非鱼拥有这么多优点,还没有肌间刺,为何它不能挤占鲫鱼的市场,成为替代品呢?
不难发现,罗非鱼的到来,成为了众多垂钓爱好者的梦魇,南方的朋友深有感触,一连几杆下来都是罗非鱼时,再好的心情也没了,在我国,甚至还把欧美青睐的罗非鱼比作“垃圾鱼”,足见罗非鱼的“江湖”不在我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研究,罗非鱼之所以无法挤占鲫鱼的市场份额,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生存条件限制了罗非鱼的发挥。
罗非鱼是“靠天吃饭”的鱼,它更佳的生长温度为22~35℃,若低于15℃会休眠(不吃不喝不长肉),若温度持续降低将会冻死,若高于38℃将龟速生长,再高也容易热死。因此,罗非鱼只能生长在海南、广东等南方地区,北方的朋友很难吃到。
反观鲫鱼,是内陆水域分布最广泛的鱼种,无论东南西北,无论深潭浅洼,无论流水静水,只要有污染不严重的水,不管温度的高低,它都可以生存,生命力可比罗非鱼强悍多了,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
其二:罗非鱼被人误以为是“垃圾鱼”。
罗非鱼依赖温度,但不依赖环境,它在臭水沟、下水道等恶劣环境中也能生存,因此,人们说它身体含重金属、致病菌和寄生虫,说它土腥味重,口感差,人们只要吃过一次,以后再也不想吃了。
而鲫鱼在这些地方也能生存,对比之下,口感却比罗非鱼好太多。其实,是我们冤枉罗非鱼了,通过研究,罗非鱼可净化水质,因此水域差中的罗非鱼口感不好,水域好中的罗非鱼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三:罗非鱼在国内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群体。
在我国,鲢鱼、鳙鱼、青鱼和草鱼是4大家鱼,鲫鱼、鲤鱼、鳜鱼、黑鱼、鲶鱼等鱼种紧随其后,这些淡水鱼共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地位不可轻易撼动,导致其它鱼类很难从中分一杯羹。
而且,国人在以上淡水鱼中,早已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潜意识会多消费,而罗非鱼是外来物种,虽然和鲫鱼相似,但各种条件制约了它的发挥,也让它没有形成相应的消费人群,自然无法取代鲫鱼。
第四:鲫鱼是上等的煲汤鱼,这一点,罗非鱼无法做到。
在其它方面,鲫鱼同样具备繁殖能力强,进食杂而广的特点,而且在数量上(以2020年为例),罗非鱼年产量180万吨左右,鲫鱼在270万吨上下,鲫鱼同样具备优势。
由此看来,没有肌间刺的罗非鱼,虽然和鲫鱼形态相似,但很难取代鲫鱼的“江湖地位”,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抢占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
无肌间刺鲫鱼的研究成功,将可能引领我国淡水鱼不一样的发展前景,说不定在将来,还可以将这种基因编辑的方式,应用到鲤鱼、黑鱼、草鱼、鲢鱼等鱼种身上,这样的话,就能让中国更多的无肌间刺鱼类出口到国外,同时也拉动了经济发展和壮大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大家鱼是怎么来的?鲢、鳙、青、草名称是个啥含义?四大家鱼,是传统淡水养殖的四个重要品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四大家鱼目前仍然是淡水养鱼的主打品种。
家鱼之家,指家养,人工养殖。
湖广渔夫先说说这四种鱼名称的含义。
一、鲢、鳙、青、草释义
1.鲢lián,名称含义是“连”
鲢lián鱼,也称白鲢,鲢子。
鲢鱼名称含义是“连”。古籍介绍,这种鱼“好群行相与也”,即有“连行”特点。
鲢鱼,体侧扁,银白色,是四大家鱼里颜色最白的,所以称白鲢。
鲢鱼主食浮游植物,栖息于江河干流及附属水体的上层。
鲢鱼性活泼,善跳跃。我们在江河中坐船,有时可见有鱼受惊跃起,这多半是鲢鱼。
鲢鱼 *** 时,雄鱼追逐雌鱼,更是活跃异常,并列露出水面嬉游,不时掀起浪花。
2.鳙yōng,含义是“慵懒”
鳙之名称,取义“慵”“慵懒”。
鳙鱼性温顺,行动迟缓,天生慵懒不爱动,不如鲢鱼、草鱼活泼。
鳙鱼头大嘴大,也称大头鱼,胖头鱼。
为什么头大嘴大?这与他们进食习惯有关。
鳙鱼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浮游生物很细小,鳙鱼进食是吞水滤食,它们张大嘴缓慢地游动,不停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填饱肚子。
鳙鱼嘴巴大,不需像鲢鱼那样四处乱窜进食。
鳙鱼还有一个名称,花鲢。这是因为鳙鱼与白鲢体形相像,只是头大些,身上有不规则黑点,所以称花鲢、麻鲢。
在湖北、河南方言中,鳙鱼也称pāng(乓)头鱼,其来由后面再说。
3.草鱼原名鲩鱼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顾名思义,草鱼爱吃草。
但草鱼在古代称鲩鱼,或草鲩、白鲩。
鲩,音huàn(浣、唤)。《说文解字》《尔雅·释鱼》,都收有鲩字。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性舒缓,故日鲩、曰鰀。俗名草鱼”。
鲩,是缓的含义,指草鱼性情“舒缓”。
——清末浙江人徐珂《清稗类钞》:食草,亦谓之草鱼,又作鲩。
4.青鱼
鲢鱼白,青鱼黑。
青鱼身体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鱼。青鱼背部颜色较深,鳍均呈黑色。
青鱼与草鱼体形相似,粗壮近圆筒形。草鱼称草鲩、白鲩,青鱼也称为青鲩。
这就产生了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
二、四大家鱼地位,早在宋代就已奠定
我国淡水鱼养殖,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上古时期,养殖品种主要是鲤鱼。唐朝因为皇帝姓李,乃严禁食鲤。 *** 不让吃,意味着养了白赔钱,这逼着养鱼户养其他鱼类。
到了北宋时期,就形成四大家鱼养殖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只是近几十年,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嘴巴变“刁”了,养鱼户为适宜消费新变化,大力发展鳜鱼、黄颡等特种养殖。
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没有鲤鱼。
湖广渔夫认为,鲤鱼没进入四大家鱼之列,主要原因不是唐朝禁食,而是养殖性价比不高。唐朝禁食鲤鱼,宋朝以后没禁啊!
青、草、鲢、鳙能跻身于四大家鱼之列,首先是个子大,生长快。这点鲤鱼及鳊鱼、鲫鱼等不能比。
经常杀鱼的人应该知道,鲤、鳊、鲫常有鱼子,却罕见有四大家鱼的鱼子。这是因为,我们市场销售的四大家鱼,虽然有几斤重,但仍然处于幼年,还没有发育成熟。
如鳙鱼(大头鱼),要生长5年,长到一米长、30多斤重,才能性成熟。而市场销售的鳙鱼,一般不到十斤,处于“少儿期”。
青鱼更大可达140多斤,体长可达145厘米。
鲢鱼、草鱼,也可长到一米长。
第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是个绝妙的组合,适宜混养,充分利用了水域与饵料,互利而不互害,让养殖成本降到更低。
鲢鱼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浮游植物;鳙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吃水中植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等软体动物。你看,在一个池塘里,他们的活动空间互不影响,吃的食物还能内循环。青鱼、草鱼的排泄物,滋生出细小浮游,成为鲢鱼、鳙鱼的食物。
据专家考证,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产生于宋代的长江流域,并迅速普及。
三、四大家鱼不能在静水里繁殖
四大家鱼在江河流水环境中才能自然繁殖,不能在静水池塘里产卵。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科学工作反复探索,攻克了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其关键技术环节是两项:其一,对封闭池塘进行改造,接入长江活水,并模拟自然条件下的水流环境;其二,对亲鱼打针,注入催产剂,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果,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
但在以前,人们养殖四大家鱼,必须从野外江河捞取天然鱼种。南宋后期,四大家鱼鱼苗的捕获、运输、筛选、贩卖,就已经达到专业化程度。
长江,是四大家鱼更大的种源基地。从湖北宜昌至黄梅小池口一带,1000多公里的江岸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天然家鱼产卵场。
四大家鱼产卵活动大多发生在水位陡涨、水流加速的汛期。每年4月中旬以后,长江流域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江水上涨,四大家鱼进入繁殖季。
四大家鱼产卵量惊人,如鳙鱼,平均怀卵超过100万粒以上。
其发育卵具漂浮性,孵化出的鱼苗顺流而下。这个时候,渔民会抢抓机会,下到江滩浅水区,用绠网捕捞鱼苗。
四、四大家鱼野生资源需要保护
现今,淡水养殖虽然名优鱼类增加,但四大家鱼仍占据着龙头地位,占淡水鱼养殖总产量一半以上。这四条鱼为渔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近些年来,长江野生四大家鱼的数量呈断崖式下滑。对比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鱼苗数量,如今长江当中的鱼苗数量几乎下降了90%以上。
现在四大家鱼的种苗依赖人工繁殖,但是长期的人工繁殖,会造成基因退化。专家指出,如果没有野生的基因提供支撑,用不了多少年,四大家鱼物种就会退化。
专家警告: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中国人在未来或将无鱼可吃!
造成长江野生四大家鱼减少的原因很多,如修建大坝阻断了家鱼的洄游通道,长江中机船密布,螺旋桨首先会伤害到个头大的家鱼,还有电打鱼等恶性捕捞,以及产卵场的破坏。
这也是国家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一个来由。
五、湖北为何称鳙鱼肨(乓)头鱼?
湖广渔夫最后说下,湖北为何称鳙鱼(胖头鱼)为pāng(乓)头鱼?
pāng(乓),是湖北话一个重要的词汇,对应的汉字,可写为“胮”,也可写为“肨”。
在现代汉语里,“胮”作为膀的异体字,“肨”作为胖的异体字,均已经淘汰。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胮注音pāng一声(乓),含义胀大,浮肿。他肾脏有病,脸有点儿胮。但胮归入到多音字“膀”中。膀至少有3个读音,肩膀bǎng、膀páng胱及pāng胮。
《现代汉语词典》里,肨注音pàng,是胖的异体字。
从古籍溯源,湖北话“pāng头鱼”的pāng,表字为肨较为合理,只是我们不读之为四声,而是调整为一声。
一千多年前南朝字书《玉篇》:“肨,肨胀也。”即肿胀之义。
北宋字书《广韵》:“肨,胀臭儿。”即胀臭貌。
近代国家大师、湖北蕲春人黄侃,在其著作《蕲春语》写有:“今四川语状物之臭曰肨臭底。”即四川方言,肨,形容臭味重。
肨腥肨臭,中部多省口头语
湖北对“肨”的用法,最为丰富。
一是作动词,发出(气味)。房里胮气味。厕所胮臭气。饭胮煳味。
武汉话说一个人有狐臭味,说为“胮体气”。体气,是对狐臭的委婉说法。
二是作副词,很、特别之义。尿胮臊。鱼胮腥。汤胮酸。
三是作形容词,强调大。肨头鱼,强调头很大。这可能是从肨的肿胀、胀大原义引申出来的。
肨是个贬义词,湖北先人把这种鱼称为肨头,可能是嫌其头太大,出肉率低,没什么吃头。
但是,现代的湖北人会做,也会吃,他们用肨头的头,烹饪出了鱼头汤、剁辣鱼头等名菜,这也是鳙鱼的鱼头比鱼身贵的原因。在武汉菜市场,鱼头与鱼身分开卖,鱼头售价更高些。
(本文配图来自 *** )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生活中常见的8种鱼,很多人都会弄混,教你辨别 *** ,赶快学起来“导语:生活中常见的8种鱼,很多人都会弄混,教你辨别 *** ,赶快学起来。”
鱼,
主分淡水鱼和海水鱼,
虽然生长环境不同,
但对于肉质的鲜美程度而言,
二者确是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食用的鱼类少说也有上千种,
虽然有可能很多人这辈子也没有吃过上千个品种的鱼类,
但对于一些常见鱼货而言,
确是寻常百姓家的常客。
就拿今天主题中的8种鱼来说,
笔者特意把这些鱼分为四类,
每两种都是生活中最容易让人弄混的鱼类,
相对于没有鉴别技巧的朋友来说,
把二者放在一起基本都是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你也想了解一些关于鱼货的鉴别技巧,
不妨来看看接下来的简单介绍吧。
【大黄鱼和小黄鱼】
相对于部分人而言,他们印象中的大黄鱼和小黄鱼也就是在大小方面会有一定差别,其余的外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分别。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并不然。
大黄鱼的眼睛略大,嘴巴稍圆,尾柄略低;小黄鱼虽然和大黄鱼的外表特征差不多,但它在体征方面眼睛略小,嘴巴稍尖,尾柄也会稍微高点。当然了,它们二者也会有其他的细微差别,但对于能够进行对比的部位而言,上述的几个部位应该是从外形方面最容易辨别的了。
【鲤鱼和鲫鱼】
是不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对于鲤鱼和鲫鱼傻傻分不清楚?其实这两种鱼类辨别起来也非常简单。单从外形上看,鲤鱼的头后部稍稍隆起,嘴角有胡须,而且鳞片较大;鲫鱼的隆起部位在背部,鳞片较少,最关键的是嘴角没有胡须。
【胖头鱼和白鲢鱼】
其实这两种鱼在生活中也是经常吃,好在光看外表的话,还是很容易辨别的。
胖头鱼的身体两边微黑,腹部泛白,甚至还会带有黑色斑纹,而且相对于头和身体的比重来说,胖头鱼的鱼头占到了身体总长的1/3;
而白鲢鱼一般身体是银白色的,鱼鳍略显灰白,加上鱼头和鱼生的比例只有1:4,这方面相较于胖头鱼来说,其实很容易分辨。
【青鱼和草鱼】
青鱼和草鱼应该是活中最常用及的鱼货食材,类似于红烧鱼,酸菜鱼等等美味,用这两款鱼都能烹制出非常不错的味道。其实相对于这两款鱼的辨别,过程也是非常的简单。
青鱼的身体颜色一般呈现出乌黑色,而且嘴巴会呈现出尖尖的状态;
而草鱼的身体颜色一般会呈现出茶黄色,嘴巴的形状确是圆圆的。
【新鲜鱼货鉴别法】
说了一些关于八种鱼货的简单辨别 *** ,你是不是已经学会了相关技巧了呢?如果已然知晓,接下来就为您介绍一些关于鱼货新鲜的鉴别法,喜欢的可以看一看。
首先看鱼的眼睛——鲜鱼一般鱼眼凸起,而且眼珠没有浑浊感,非常的透彻有光泽;
其次看一看鱼鳃——通常呈现出鲜红色,而且没有粘液和污垢;
之后看鱼的鳞片——排列整齐,光洁有致,没有脱落现象;
而后闻鱼的味道——虽然也会有鱼腥味儿,但绝对没有腐肉变质的味道;
最后摸一摸鱼肉——鱼肉一般紧致有弹性,按压一下,迅速回弹的就是鲜鱼。
不知道对于今天的鱼货鉴别 *** ,您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了呢?喜欢的朋友不妨在以后买鱼的时候适当尝试一下,没准别人也会把你当成行家哦。